引 子 006 赶牛山2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站在一旁的齐地仁看了看我,然后忍俊不止。我不知道他为什么笑?我望着齐地仁,从没有看到他这样不怀好意的耻笑过我,即使对别人也没有。难道我说错了?我那可是经过深思熟虑确定没有过错后才说的。那为什么还会招徕如此耻笑?
一道莫可名状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齐地仁,我想从他脸上发现我以为不怀好意的一些东西,却始终没有。一时间我懵了。难道真是完全没有目的一笑而已?这对胸有成竹却深藏不露的齐地仁来说,似乎不太可能。
为了证明我是真正的男子汉。我以自己为例列举出许多事例:比如遇到惊险从不惊慌,或者看到女同胞遇到难处默默主动上前帮助啊,等等不背人先知的事情。但无论我说什么,他依旧在笑。而且荷露皎也在笑,一边笑一边看向我,看我到底啥反应?
说心里话,我实在无法面对他俩,只得扭头离去。这个时候我听到齐地仁把话题转到麦收上,说每年麦收时节因为时间短任务急,必须抢收抢种,所以农民家家户户便烙些单饼,这种面食能顶饥饿,再炒上几盘家常菜,就着吃几张顶到太阳落山一点都没问题。
据说当年这一带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时,随身携带的干粮就是这种单饼。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单饼这种面食在当地,尤其在农村,不但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主食。更重要的是,在前些年里,它还能给人长脸面。
“不就是用面粉烙的单饼吗,”听齐地仁这么说,我便有些不解,停下脚步转身问他,“咋就能给人长脸面呢?”
齐地仁看我停下来,觉得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便说这事还得从人民公社那时候说起:他有一个堂哥高中刚毕业就到生产队干活。那年冬天里,队长安排他跟随生产队马车去近百里路外的洪山煤矿拉煤,这往返一趟得一天的时间。于是堂哥回家让婶子烙几张单饼带在路上吃。婶子没答应,说家里面粉不多了,留着过年吃饺子。一气之下,堂哥跑到场院烤烟屋里上吊寻了短见。话说到这里他哽咽了。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叶晓卉,然后说这种事对你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肯定不解。
顿时,我和荷露皎都低垂下了头,心情与他同样低沉,压抑。
稍停片刻,我说:“你堂哥也太爱钻牛角尖了,多大点事儿,咋就想不开呢!”
“其实这事说大就大,说小也小。”
“什么意思?不就是一张单饼吗,没它还能饿死不成?”
“你没在农村里生活过,显然不知道单饼的重要性。尤其那年代缺粮食,出远门带不带单饼,那可是衡量一个家庭富裕不富裕的尺码。当然这是后来我婶子告诉我的,说这话就是堂哥说的,堂哥那个人非常爱面子。”齐地仁进一步解释道。
“一张单饼能代表颜面?”我深深叹口气:“说到底,都是穷惹的祸啊!”
“身上带着单饼总比苞米面煎饼强吧!”
“若是这么说,也有些道理。”
“那时候农村很封闭,年轻人出趟远门是难得的一种幸福,哪个不想走出农村到外面的世界逛逛,回来好跟同伴们显摆一下!”
这个话题显然十分沉重,荷露皎便故意把话题岔到生活在临淄的女人来。说临淄女人能烙出这么薄如蝉翼的单饼,真是心灵手巧。
我望着荷露皎,目光里却透着一种不怀好意,“那你干脆嫁到这儿算了!让齐大哥给做月下老人,物色一个好男人。”
一个大男孩子总是拿女孩寻开心,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不知老娘的厉害。我的话音刚落,荷露皎便伸手欲打我的一瞬,我却机灵地躲过。气得她原地直跺脚,同时嘴里却说:“裘虎,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她好像又想起什么:“要是孟二狗在的话,跟他说一下,他家在河北,那地方那么穷。干脆到这儿当上门女婿算了。”
“唉,这事不是不可以考虑。”我轻轻哼了一声:“依我看啊,哪个姑娘肯嫁给孟二狗,算入了保险箱了。要知道跟他这么一个对古董有浓厚兴趣的男人结婚,老婆的年纪越大,他对她的兴趣也就越浓厚,绝不会喜新厌旧!”
荷露皎扑哧笑了:“看你笨嘴拙舌的,说起话来倒挺幽默。”
“话是难听了些,可都是大实话。”我嘿嘿一笑:“让你见笑了!”
“我可没笑话你。相反我倒是挺佩服你的,就像刚才你那番话我觉得挺有哲理性!”
“那是——不像有些人就知道说别人没文化。”
我下意识瞥了荷露皎一眼。这诡异地一瞥,让荷露皎意识到我又要想什么鬼点子来耍弄她?她便狠狠瞪我一眼:“你以为你有文化啊?文化人还会说出那样没品位的话来?恬不知耻!”
一句话说的我还不过嘴来,只得冲她傻笑,给自己圆场。这一路上,荷露皎和我两人中的任何一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会遭到对方死掐;你一言他一语,彼此争得面红耳赤,似乎不争出个输赢绝不散伙。
对我欺软怕硬的作法齐地仁实在看不下去,说有本事你跟笑乐神据理力争啊。
只要齐地仁一开口,甭管说什么,我都不会作声。起初我的默不作声,倒被荷露皎以为怯场,不敢再战。她便耀武扬威地嘴里咕咕哝哝,说些不中听的话。没想到激怒了我,看来少说两句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被人家当成懦弱好欺负,便回顶了她几句不中听的话,终将使得荷露皎软下来,岔开话题,“至于我嫁不嫁到临淄,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多买几张单饼带在身上,等路上饿了吃。”说着她把几张饼卷起来塞进一个塑料食品袋里,拎起来气呼呼走了。
就知道吃,纯粹一吃货。只要有好吃的,啥事她都给人办!我冷冷地瞪了她一眼,根本不顾及她生气。
刚才的这一切齐地仁都看在眼里,看到我的狼狈相竟扑哧笑了。他指着荷露皎的背影对我说:“若你娶了这样一个女孩子,看她现在生气的样子你会怎么着?”
“齐老师,你饶了我吧。这种女孩我敢娶吗?整天在我身边转来转去,还有我安稳日子过吗!”
“知道这一点就算你识相。”
齐地仁招呼我们继续赶路时,忽然听到前方传来西河大鼓的响声,便马上让我们转向那个方向走去,去欣赏那里正说唱的西河大鼓。
“不就是西河大鼓吗?又不是没见过。”我说。
“我让你们看得是,演员手中敲的大鼓,那可是有传说的!”
“牛皮鼓,还有传说?不妨你给我们讲一讲?”
齐地仁清了清嗓子,讲述了牛皮鼓神奇的传说:时间得追溯到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初,中国始祖黄帝鹿大战蚩尤。
我们知道蚩尤是苗族部落首领,铜头铁臂,膘悍无比,人称巨无霸。在那次大战中,蚩尤被黄帝所俘虏,而当时黄帝为统一中华各个部落,正为没有将领犯愁,便觉得蚩尤是难得的将才,遂命蚩尤为先锋,并派手下大将风伯和雨师为他左右,助阵打前战。
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的一次庆功宴会上,蚩尤便问风伯、雨师:“我从南战到北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一遇见黄帝就打败仗,束手就擒?到底黄帝有何妙术,二位能告诉我?”
风伯和雨师两人几乎同时看向蚩尤,觉得蚩尤现在已是自己人,没啥秘密可隐瞒的。于是两人相互对视一眼,然后便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并批评蚩尤,说蚩尤虽是一勇之夫,却只知道和你的弟兄们一个劲地拼杀,而黄帝则不然,他是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阵法和战术而战。
蚩尤一脸的严肃,“阵法?什么叫阵法?”
“阵法就是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各战其方位,黄帝居中,打仗时各听调遣,即使有千军万马,战车数乘,也不会乱套。再说了,黄帝有风候的八阵图,按照八阵图摆阵,一定能百战百胜。”
“那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八阵图吗?”
风伯便犹豫不决,怕说出来一旦有什么差错,黄帝怪罪下来吃罪不起。这么想的时候他回头看了蚩尤一眼,正好蚩尤也在看他,仅仅是短暂的一瞥,蚩尤却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开导他:“你不说我咋会知道阵法,又怎么排兵布阵打胜仗?再说了,你告诉了我,打了胜仗也有你们二位的功劳啊!”
这话的确有道理。于是风伯、雨师便如实相告:“有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鸟翔阵、蛇蟠阵、龙飞阵、天垂阵、虎翼阵,按春夏秋冬四季的山川平原,敌人的多少而确定摆什么阵。”
这些只是一些阵,至于怎么个摆法不说出来,还不是跟没说一样?蚩尤便问二位,“要想打胜仗,关键在摆阵上下功夫。黄帝是怎么摆的阵呢?”
风伯便蹲下来,顺手找几块石子,在地上摆出样子给他看,按照伏羲八卦,哪是生门,哪是休门,根据敌人去的方向怎么变化,如何随机应变,说的头头是道。
蚩尤洗耳恭听,有不明白的地方便不耻下问:“擒我的时候用的什么阵法?”
“用的当然是风扬阵,具体的操作就是把你围在阵中,你东杀,人家东边撤退,西边攻你;你西杀,人家西边撤退;我们人多,犹如狂风扬沙那样擦身而过,每天和你打一个照面,而你要上万个回合,直到把你累得没了气力,我们又改用蛇蟠阵,用战车把你困在核心,象蛇一样把你紧紧蟠起来,然后,用绳索把你套住,生擒活捉。”
诀窍原来在这里。顿时蚩尤如梦初醒,即使我有天大本事,也难逃罗网啊!真是佩服黄帝用兵。蚩尤挠了下头皮:“那么黄帝用兵,几万人马和战车怎么会井然有序,而不乱呢?”
风伯说:“全靠旌旗和号角,黄帝在高处望着你冲杀的地方,他摆动旌旗,吹响号角;旗的摆动分四面八方和高低快慢,号角声音有长短强弱,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当然不乱了!”
蚩尤闻后,不禁长叹一声:“看来天下是黄帝的天下了。”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他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只是在炎帝战败后的一天他去南方视察,有幸在庐山脚下发现了一个铜矿,便组织劳力把铜挖掘出来铸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从此军威大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便起了野心要为炎帝报仇。有了这个念想后他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先是请教风伯、雨师共同研究黄帝的战法,如何怎么破阵;在他以为自己真正掌握了破阵法时,便气势汹汹地向黄帝挑战了。
后来炎帝知道这件事后,便劝说蚩尤:自己年老力衰,又和黄帝是同胞兄弟,就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表面上蚩尤服从了炎帝的规劝,却背着炎帝带领他八十一个兄弟,假借炎帝名号,动员了苗民几万之众,并联合山林水泽间“魍魉”“魑魅”两大鬼怪,由他亲自统率大军,浩浩荡荡长驱直进,从南方一路杀到北方的逐鹿,遇上了黄帝——
由于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说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便对蚩尤的感觉越来越复杂了,刚开始还以为蚩尤是块巨石,只要用力就能搬走;想不到蚩尤竟是座山,根本无法撼动。但黄帝没有放弃规劝他的意思,认为只要战术得当,全体将士齐心合力也一定能翻越蚩尤,可无论怎么爬,无论用什么方法,爬得越高只会发现蚩尤越高,而且蚩尤随时都有可能摇身一变,化作深渊,让他们一个个都活活摔死。于是黄帝便叹息道:“若是真让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若我一昧地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岂不成了天下罪人。既然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那我也只有惩罚不义!”这样黄帝便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大家知道应龙不但能飞,而且还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
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而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这一战黄帝大败而归。
战败而归的黄帝善于总结经验,随时调整战术、摆布阵法,并让风候造出指南车,以便辨别方向,还特意召来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的女儿女魃前来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这还不算,为了振奋军威,黄帝还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
听说东海流波山有一头夔牛,长得非常奇异,重大数千斤,吼叫起来就像打雷一样。于是黄帝便派人把夔牛捉来,宰杀后用它的皮在淄河南岸一座山下做起了战鼓。那座山就是我们面前的牛山;用牛皮制作的战鼓擂起来声音震天响。
随后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
传说黄帝用夔牛皮做了八十面大鼓,每次训练军队都是擂战鼓,用牛尾做成的战旗指挥,摆阵布图;在指挥旗的指引下,在逐鹿战场上,黄帝击鼓鸣金,用鼓声指挥士兵前进后退,一连擂鼓九通,直擂得山鸣谷应,天地变色,鼓声响彻五百里之遥。
没想到蚩尤的脑袋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却怎么也捉不住他。
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黄帝就再次命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毫无防备的蚩尤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于是他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十分紧急。
这时女魃上阵施起了神威,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然而双方交战仍不分胜负,在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遂便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
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而蚩尤的兵听见鼓声却丧魂失魄,再也不能行走了。
于是黄帝便率军一路追赶上去,大杀一阵,直至捉住蚩尤戴上枷栲杀了。
因为害怕蚩尤死后还会作乱,黄帝便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而他身上的枷栲取下来抛掷在了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说到这儿我插嘴道:“对蚩尤这个历史传说人物来说,有多个版本,有褒也有贬。据说蚩尤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并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
《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
虽然蚩尤死了,但他生前的英武却化为神袛,作为“八主”神之一的兵神,得到了后世齐人的顶礼膜拜。
“这以后‘鼓’便成了军队助战、催阵、指挥等不可缺少的军械。黄帝又叫人作了一部雄壮威武的‘鼓曲’共分十章,什么‘雷震惊’、‘飞龙吟’、‘灵夔吼’、‘猛虎骇’等等以庆胜利。”齐地仁这么说。
生活在淄河岸边的人们,在历代战争中造就出很多制鼓能手。因为制鼓要用牛皮,就得杀牛,又怕牛魂和“魑魅”鬼怪来骚扰,就把神荼,郁垒请来作为保护神,把他俩的画像贴在大门上,后来传到全国各地,不仅制作鼓的家庭,其他人家也贴;这样一来,神荼,郁垒便成了“门神”。
现在淄河一带的人们还在沿袭着制作大战鼓,当然不再是用于战争;他们敲击着流传下来的黄帝、太公、孙子鼓法,成为弘扬民族文化,节日庆典活动的“喜庆锣鼓”。
这个时候陆陆续续的人相继离开庙会,先前拥挤不堪的人群明显疏松了不少。我们很快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处。
在这十字路口的一旁坐着位算命先生,鼻梁上驾着一副老花镜。当我们路过他身旁时,他便招呼我们算一卦。荷露皎忙凑过去,蹲在他面前,问人家多钱一卦?
“两块钱。”算命先生爽快地回答道。说着的同时他把鼻梁上的镜架往上推了下,以便更清晰地看清蹲在面前的这位姑娘的面孔。
算命先生拿过荷露皎的小手,先是看手相,再是看五官,然后又是起卦,最后郑重其事地说:“姑娘的命挺硬,先前找过几门亲事都没有成,只因对方难承姑娘的贵命。”
虽然听到算命先生的话,心中难信,却仔细一琢磨,觉得算得她的过去、现在,都十分精准,荷露皎心里便惊疑不定,难道一切真的是命所定?
算命先生捋着白须,微闭着眼睛,说她在找人,而且不止一个人,两男一女。
这下更让荷露皎觉得非常神奇,他怎么知道我的心思?荷露皎多长了个心眼,没有说他说得对不对,只是顺着他竖起的杆子往上爬,问他们去了哪儿?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到?
算命先生掰着手指掐算一下,最后告诉她,你要找的那些人去了正南方,迷失了方向,要想顺利摆脱困境,必须得要有缘人前往才能帮助到他们------
荷露皎实在忍不下去,没等算命先生把话说完,便开怀大笑起来:“什么‘有缘人’啊,不就是我们能找到他们下落的人。原来你这位算命先生的仙气是我们给的。”
听到荷露皎这番话,算命先生顿时面色微变,没想到自己的招数被眼前的小女子给识破。
随后荷露皎从挎包里摸出两块钱递给算命先生,便转身招呼我和齐地仁赶紧赶路。她说完就疾步冲出人群。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一道莫可名状的目光直勾勾地盯着齐地仁,我想从他脸上发现我以为不怀好意的一些东西,却始终没有。一时间我懵了。难道真是完全没有目的一笑而已?这对胸有成竹却深藏不露的齐地仁来说,似乎不太可能。
为了证明我是真正的男子汉。我以自己为例列举出许多事例:比如遇到惊险从不惊慌,或者看到女同胞遇到难处默默主动上前帮助啊,等等不背人先知的事情。但无论我说什么,他依旧在笑。而且荷露皎也在笑,一边笑一边看向我,看我到底啥反应?
说心里话,我实在无法面对他俩,只得扭头离去。这个时候我听到齐地仁把话题转到麦收上,说每年麦收时节因为时间短任务急,必须抢收抢种,所以农民家家户户便烙些单饼,这种面食能顶饥饿,再炒上几盘家常菜,就着吃几张顶到太阳落山一点都没问题。
据说当年这一带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时,随身携带的干粮就是这种单饼。这种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单饼这种面食在当地,尤其在农村,不但是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主食。更重要的是,在前些年里,它还能给人长脸面。
“不就是用面粉烙的单饼吗,”听齐地仁这么说,我便有些不解,停下脚步转身问他,“咋就能给人长脸面呢?”
齐地仁看我停下来,觉得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便说这事还得从人民公社那时候说起:他有一个堂哥高中刚毕业就到生产队干活。那年冬天里,队长安排他跟随生产队马车去近百里路外的洪山煤矿拉煤,这往返一趟得一天的时间。于是堂哥回家让婶子烙几张单饼带在路上吃。婶子没答应,说家里面粉不多了,留着过年吃饺子。一气之下,堂哥跑到场院烤烟屋里上吊寻了短见。话说到这里他哽咽了。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叶晓卉,然后说这种事对你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肯定不解。
顿时,我和荷露皎都低垂下了头,心情与他同样低沉,压抑。
稍停片刻,我说:“你堂哥也太爱钻牛角尖了,多大点事儿,咋就想不开呢!”
“其实这事说大就大,说小也小。”
“什么意思?不就是一张单饼吗,没它还能饿死不成?”
“你没在农村里生活过,显然不知道单饼的重要性。尤其那年代缺粮食,出远门带不带单饼,那可是衡量一个家庭富裕不富裕的尺码。当然这是后来我婶子告诉我的,说这话就是堂哥说的,堂哥那个人非常爱面子。”齐地仁进一步解释道。
“一张单饼能代表颜面?”我深深叹口气:“说到底,都是穷惹的祸啊!”
“身上带着单饼总比苞米面煎饼强吧!”
“若是这么说,也有些道理。”
“那时候农村很封闭,年轻人出趟远门是难得的一种幸福,哪个不想走出农村到外面的世界逛逛,回来好跟同伴们显摆一下!”
这个话题显然十分沉重,荷露皎便故意把话题岔到生活在临淄的女人来。说临淄女人能烙出这么薄如蝉翼的单饼,真是心灵手巧。
我望着荷露皎,目光里却透着一种不怀好意,“那你干脆嫁到这儿算了!让齐大哥给做月下老人,物色一个好男人。”
一个大男孩子总是拿女孩寻开心,不给你点颜色瞧瞧,不知老娘的厉害。我的话音刚落,荷露皎便伸手欲打我的一瞬,我却机灵地躲过。气得她原地直跺脚,同时嘴里却说:“裘虎,你不说话没人把你当哑巴卖了。”她好像又想起什么:“要是孟二狗在的话,跟他说一下,他家在河北,那地方那么穷。干脆到这儿当上门女婿算了。”
“唉,这事不是不可以考虑。”我轻轻哼了一声:“依我看啊,哪个姑娘肯嫁给孟二狗,算入了保险箱了。要知道跟他这么一个对古董有浓厚兴趣的男人结婚,老婆的年纪越大,他对她的兴趣也就越浓厚,绝不会喜新厌旧!”
荷露皎扑哧笑了:“看你笨嘴拙舌的,说起话来倒挺幽默。”
“话是难听了些,可都是大实话。”我嘿嘿一笑:“让你见笑了!”
“我可没笑话你。相反我倒是挺佩服你的,就像刚才你那番话我觉得挺有哲理性!”
“那是——不像有些人就知道说别人没文化。”
我下意识瞥了荷露皎一眼。这诡异地一瞥,让荷露皎意识到我又要想什么鬼点子来耍弄她?她便狠狠瞪我一眼:“你以为你有文化啊?文化人还会说出那样没品位的话来?恬不知耻!”
一句话说的我还不过嘴来,只得冲她傻笑,给自己圆场。这一路上,荷露皎和我两人中的任何一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会遭到对方死掐;你一言他一语,彼此争得面红耳赤,似乎不争出个输赢绝不散伙。
对我欺软怕硬的作法齐地仁实在看不下去,说有本事你跟笑乐神据理力争啊。
只要齐地仁一开口,甭管说什么,我都不会作声。起初我的默不作声,倒被荷露皎以为怯场,不敢再战。她便耀武扬威地嘴里咕咕哝哝,说些不中听的话。没想到激怒了我,看来少说两句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倒被人家当成懦弱好欺负,便回顶了她几句不中听的话,终将使得荷露皎软下来,岔开话题,“至于我嫁不嫁到临淄,那是以后的事,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多买几张单饼带在身上,等路上饿了吃。”说着她把几张饼卷起来塞进一个塑料食品袋里,拎起来气呼呼走了。
就知道吃,纯粹一吃货。只要有好吃的,啥事她都给人办!我冷冷地瞪了她一眼,根本不顾及她生气。
刚才的这一切齐地仁都看在眼里,看到我的狼狈相竟扑哧笑了。他指着荷露皎的背影对我说:“若你娶了这样一个女孩子,看她现在生气的样子你会怎么着?”
“齐老师,你饶了我吧。这种女孩我敢娶吗?整天在我身边转来转去,还有我安稳日子过吗!”
“知道这一点就算你识相。”
齐地仁招呼我们继续赶路时,忽然听到前方传来西河大鼓的响声,便马上让我们转向那个方向走去,去欣赏那里正说唱的西河大鼓。
“不就是西河大鼓吗?又不是没见过。”我说。
“我让你们看得是,演员手中敲的大鼓,那可是有传说的!”
“牛皮鼓,还有传说?不妨你给我们讲一讲?”
齐地仁清了清嗓子,讲述了牛皮鼓神奇的传说:时间得追溯到公元前二十六世纪初,中国始祖黄帝鹿大战蚩尤。
我们知道蚩尤是苗族部落首领,铜头铁臂,膘悍无比,人称巨无霸。在那次大战中,蚩尤被黄帝所俘虏,而当时黄帝为统一中华各个部落,正为没有将领犯愁,便觉得蚩尤是难得的将才,遂命蚩尤为先锋,并派手下大将风伯和雨师为他左右,助阵打前战。
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的一次庆功宴会上,蚩尤便问风伯、雨师:“我从南战到北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一遇见黄帝就打败仗,束手就擒?到底黄帝有何妙术,二位能告诉我?”
风伯和雨师两人几乎同时看向蚩尤,觉得蚩尤现在已是自己人,没啥秘密可隐瞒的。于是两人相互对视一眼,然后便把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毫不保留地和盘托出,并批评蚩尤,说蚩尤虽是一勇之夫,却只知道和你的弟兄们一个劲地拼杀,而黄帝则不然,他是根据天时,地利人和的实际情况,用不同的阵法和战术而战。
蚩尤一脸的严肃,“阵法?什么叫阵法?”
“阵法就是分东西南北、前后左右,各战其方位,黄帝居中,打仗时各听调遣,即使有千军万马,战车数乘,也不会乱套。再说了,黄帝有风候的八阵图,按照八阵图摆阵,一定能百战百胜。”
“那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八阵图吗?”
风伯便犹豫不决,怕说出来一旦有什么差错,黄帝怪罪下来吃罪不起。这么想的时候他回头看了蚩尤一眼,正好蚩尤也在看他,仅仅是短暂的一瞥,蚩尤却看出了他的心思,便开导他:“你不说我咋会知道阵法,又怎么排兵布阵打胜仗?再说了,你告诉了我,打了胜仗也有你们二位的功劳啊!”
这话的确有道理。于是风伯、雨师便如实相告:“有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鸟翔阵、蛇蟠阵、龙飞阵、天垂阵、虎翼阵,按春夏秋冬四季的山川平原,敌人的多少而确定摆什么阵。”
这些只是一些阵,至于怎么个摆法不说出来,还不是跟没说一样?蚩尤便问二位,“要想打胜仗,关键在摆阵上下功夫。黄帝是怎么摆的阵呢?”
风伯便蹲下来,顺手找几块石子,在地上摆出样子给他看,按照伏羲八卦,哪是生门,哪是休门,根据敌人去的方向怎么变化,如何随机应变,说的头头是道。
蚩尤洗耳恭听,有不明白的地方便不耻下问:“擒我的时候用的什么阵法?”
“用的当然是风扬阵,具体的操作就是把你围在阵中,你东杀,人家东边撤退,西边攻你;你西杀,人家西边撤退;我们人多,犹如狂风扬沙那样擦身而过,每天和你打一个照面,而你要上万个回合,直到把你累得没了气力,我们又改用蛇蟠阵,用战车把你困在核心,象蛇一样把你紧紧蟠起来,然后,用绳索把你套住,生擒活捉。”
诀窍原来在这里。顿时蚩尤如梦初醒,即使我有天大本事,也难逃罗网啊!真是佩服黄帝用兵。蚩尤挠了下头皮:“那么黄帝用兵,几万人马和战车怎么会井然有序,而不乱呢?”
风伯说:“全靠旌旗和号角,黄帝在高处望着你冲杀的地方,他摆动旌旗,吹响号角;旗的摆动分四面八方和高低快慢,号角声音有长短强弱,做到统一指挥,统一行动,当然不乱了!”
蚩尤闻后,不禁长叹一声:“看来天下是黄帝的天下了。”
其实我们大家都知道,蚩尤是炎帝的孙子。据说他生性残暴好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都是能说人话的野兽,一个个铜头铁额,用石头铁块当饭吃。蚩尤原来臣属于黄帝,只是在炎帝战败后的一天他去南方视察,有幸在庐山脚下发现了一个铜矿,便组织劳力把铜挖掘出来铸成了剑、矛、戟、盾等兵器,从此军威大振,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便起了野心要为炎帝报仇。有了这个念想后他联合了风伯、雨师和夸父部族的人,先是请教风伯、雨师共同研究黄帝的战法,如何怎么破阵;在他以为自己真正掌握了破阵法时,便气势汹汹地向黄帝挑战了。
后来炎帝知道这件事后,便劝说蚩尤:自己年老力衰,又和黄帝是同胞兄弟,就不要再自相残杀了。
表面上蚩尤服从了炎帝的规劝,却背着炎帝带领他八十一个兄弟,假借炎帝名号,动员了苗民几万之众,并联合山林水泽间“魍魉”“魑魅”两大鬼怪,由他亲自统率大军,浩浩荡荡长驱直进,从南方一路杀到北方的逐鹿,遇上了黄帝——
由于黄帝生性爱民不想战伐,一直想劝说蚩尤休战。可是蚩尤不听劝告,屡犯边界。黄帝便对蚩尤的感觉越来越复杂了,刚开始还以为蚩尤是块巨石,只要用力就能搬走;想不到蚩尤竟是座山,根本无法撼动。但黄帝没有放弃规劝他的意思,认为只要战术得当,全体将士齐心合力也一定能翻越蚩尤,可无论怎么爬,无论用什么方法,爬得越高只会发现蚩尤越高,而且蚩尤随时都有可能摇身一变,化作深渊,让他们一个个都活活摔死。于是黄帝便叹息道:“若是真让蚩尤掌管了天下,我的臣民就要受苦了。若我一昧地姑息蚩尤,那就是养虎为患了,岂不成了天下罪人。既然他不行仁义,一味侵犯,那我也只有惩罚不义!”这样黄帝便亲自带兵出征,与蚩尤对阵。
黄帝先派大将应龙出战。大家知道应龙不但能飞,而且还能从口中喷水;它一上阵就飞上天空,居高临下地向蚩尤阵中喷水。刹那间,大水汹涌波涛,直向蚩尤冲去。
蚩尤忙命风伯雨师上阵。风伯和雨师,一个刮起满天狂风;一个把应龙喷的水收集起来,反过来两人又施出神威,刮风下雨,把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而应龙只会喷水不会收水,结果这一战黄帝大败而归。
战败而归的黄帝善于总结经验,随时调整战术、摆布阵法,并让风候造出指南车,以便辨别方向,还特意召来住在遥远的昆仑山上的女儿女魃前来助战。女魃是个旱神,专会收云息雨。这还不算,为了振奋军威,黄帝还决定用军鼓来鼓舞士气。
听说东海流波山有一头夔牛,长得非常奇异,重大数千斤,吼叫起来就像打雷一样。于是黄帝便派人把夔牛捉来,宰杀后用它的皮在淄河南岸一座山下做起了战鼓。那座山就是我们面前的牛山;用牛皮制作的战鼓擂起来声音震天响。
随后黄帝又派人将雷泽中的雷兽捉来,从它身上抽出一根最大的骨头当鼓槌。
传说黄帝用夔牛皮做了八十面大鼓,每次训练军队都是擂战鼓,用牛尾做成的战旗指挥,摆阵布图;在指挥旗的指引下,在逐鹿战场上,黄帝击鼓鸣金,用鼓声指挥士兵前进后退,一连擂鼓九通,直擂得山鸣谷应,天地变色,鼓声响彻五百里之遥。
没想到蚩尤的脑袋跟铜铸的一样硬,以铁石为饭,还能在空中飞行,在悬崖峭壁上如走平地,黄帝却怎么也捉不住他。
见蚩尤确实不好对付,黄帝就再次命令应龙喷水。应龙张开巨口,江河般的水流从上至下喷射而出,毫无防备的蚩尤被冲了个人仰马翻。于是他急令风伯雨师掀起狂风暴雨向黄帝阵中打去,只见地面上洪水暴涨,波浪滔天,情况十分紧急。
这时女魃上阵施起了神威,刹那间从她身上放射出滚滚的热浪;她走到哪里,哪里就风停雨消,烈日当头。然而双方交战仍不分胜负,在追到冀州中部时,黄帝灵感突现,遂便下令擂起战鼓,那八十面夔牛皮鼓一响,声音震天动地。
黄帝的兵听到鼓声勇气倍增;而蚩尤的兵听见鼓声却丧魂失魄,再也不能行走了。
于是黄帝便率军一路追赶上去,大杀一阵,直至捉住蚩尤戴上枷栲杀了。
因为害怕蚩尤死后还会作乱,黄帝便将他的头和身子分别葬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而他身上的枷栲取下来抛掷在了荒山上,变成了一片枫树林,那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枷栲上的斑斑血迹。
说到这儿我插嘴道:“对蚩尤这个历史传说人物来说,有多个版本,有褒也有贬。据说蚩尤在九黎部落联盟战略被擒杀而死以后,黄帝及其后代帝王都把蚩尤奉为“兵主”,并视为“战神”来崇敬和缅怀。
《路史•后纪四•蚩尤传》说:“后世圣人著其‘像于尊彝,以为贪戎’”。罗萍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著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戎”。
《龙鱼河图》说:“灵尤没后,天下复扰乱不宁。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谓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殄状。”
虽然蚩尤死了,但他生前的英武却化为神袛,作为“八主”神之一的兵神,得到了后世齐人的顶礼膜拜。
“这以后‘鼓’便成了军队助战、催阵、指挥等不可缺少的军械。黄帝又叫人作了一部雄壮威武的‘鼓曲’共分十章,什么‘雷震惊’、‘飞龙吟’、‘灵夔吼’、‘猛虎骇’等等以庆胜利。”齐地仁这么说。
生活在淄河岸边的人们,在历代战争中造就出很多制鼓能手。因为制鼓要用牛皮,就得杀牛,又怕牛魂和“魑魅”鬼怪来骚扰,就把神荼,郁垒请来作为保护神,把他俩的画像贴在大门上,后来传到全国各地,不仅制作鼓的家庭,其他人家也贴;这样一来,神荼,郁垒便成了“门神”。
现在淄河一带的人们还在沿袭着制作大战鼓,当然不再是用于战争;他们敲击着流传下来的黄帝、太公、孙子鼓法,成为弘扬民族文化,节日庆典活动的“喜庆锣鼓”。
这个时候陆陆续续的人相继离开庙会,先前拥挤不堪的人群明显疏松了不少。我们很快来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处。
在这十字路口的一旁坐着位算命先生,鼻梁上驾着一副老花镜。当我们路过他身旁时,他便招呼我们算一卦。荷露皎忙凑过去,蹲在他面前,问人家多钱一卦?
“两块钱。”算命先生爽快地回答道。说着的同时他把鼻梁上的镜架往上推了下,以便更清晰地看清蹲在面前的这位姑娘的面孔。
算命先生拿过荷露皎的小手,先是看手相,再是看五官,然后又是起卦,最后郑重其事地说:“姑娘的命挺硬,先前找过几门亲事都没有成,只因对方难承姑娘的贵命。”
虽然听到算命先生的话,心中难信,却仔细一琢磨,觉得算得她的过去、现在,都十分精准,荷露皎心里便惊疑不定,难道一切真的是命所定?
算命先生捋着白须,微闭着眼睛,说她在找人,而且不止一个人,两男一女。
这下更让荷露皎觉得非常神奇,他怎么知道我的心思?荷露皎多长了个心眼,没有说他说得对不对,只是顺着他竖起的杆子往上爬,问他们去了哪儿?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到?
算命先生掰着手指掐算一下,最后告诉她,你要找的那些人去了正南方,迷失了方向,要想顺利摆脱困境,必须得要有缘人前往才能帮助到他们------
荷露皎实在忍不下去,没等算命先生把话说完,便开怀大笑起来:“什么‘有缘人’啊,不就是我们能找到他们下落的人。原来你这位算命先生的仙气是我们给的。”
听到荷露皎这番话,算命先生顿时面色微变,没想到自己的招数被眼前的小女子给识破。
随后荷露皎从挎包里摸出两块钱递给算命先生,便转身招呼我和齐地仁赶紧赶路。她说完就疾步冲出人群。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