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其他类型 > 紫塞轶录 > 正文 第七百一十一章、比赛风波(14)

正文 第七百一十一章、比赛风波(14)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识蕴

    很多识聚合在一起,称为识蕴。依唯识宗说:识可分为八种,称为心王。前面六种:眼c耳c鼻c舌c身c意是属于了别的作用,故称为识。识是依根缘外尘了别外境。

    (1)了别与分别的不同

    了别的意思是:我们的心第一念知觉所对的境,没有加任何的语言去称呼它,称为了别;分别是在了别以后,我们的心对于外境进一步加于名言的了解。比如你坐在这里听我说法,听到我的声音,知道我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吗,知道。但是当时你有没有加语言去分别?没有,对吗?所以我每讲一句话,你都知道是广超师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但是你不必去想它,只是知道而已,这种知道的作用称为了别。

    但是当我提起我的声音是男人的声音时,你就去想:男人的声音是低沉的,与女声不同;过后就很确定那是男声,这就是分别。我们的心对外境有两层的作用,第一层的作用是了别;第二层的作用称为分别。我们知觉的第一念时时刻刻都处在了别所对的境,与此同时,我们的心时时刻刻又去分别外境;我们先了别,而后分别。了别是现在的心识在知觉,它知觉现在的境;而分别确是在我们了别以后,很多连续的心念去了解刚才已发生过了的境。比如我把手举起来;你们看到这样的动作,当时眼睛是了别这只手的颜色,然后内心分别这是手。

    (2)六识了别的作用

    眼识依眼根了别色境:它了别色境并不是了别色境的内容。比如有一堆颜色,我没说那是什么?你看到是一堆颜色,那叫做了别。如果你知道那颜色所表现的景物c意境等是什么时,那叫做分别。在举一个例子,你看这个白板,上面写这黑字,当你的眼睛在看时,眼识在那边作用,眼识是知道黑白罢了;那黑白里面表达的是什么?眼识是不知道的。

    过后,我们的第六意识一念念去分别它,把它联系起来,才发现里面的内容,这就是分别。所以了别是在第一念,但是它并非是单独的一个,我们只要看一下,眼识已经不知道多少百千万念飞奔而过。如果我们只保持看而不想的时候,那就是处在了别当中;这个了别一刹那刹那就过去。所以眼识也就一刹那刹那的生灭。

    比如我用五颜六色的灯光在银幕上,一下红下白;你的眼识就一下子知道红下子知道白,在那儿一念一念的作用。红白颜色是眼睛所知道的,但是红白颜色里的图画形象是什么?它就不知道了,必须利用我们的第六意识的心去思考c分别。

    耳识依耳根了别声境,所以耳识也是知道声音罢了,它不知道声音里有什么内容?比如我们听到猫叫声,就分别是猫的声音而不是狗的,那叫声表达什么意思,我们没有去分别;在了别猫的叫声的同时,我们又在分别那个声音是猫的叫声。

    因为了别很快,它一刹那刹那飞奔而过,很难感受到。我们所知道的都是处在分别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修禅定,心念的觉悟不够快,不懂多少个念后才知道,那个时候就是分别;当第一个念就知道,那是了别。

    意识(第六识)依意根了别法境,举个例子来说,当我们讲到六根,六尘,你们知道什么是法尘吗?法尘就是我们一念一念的心境,既是心所生出来的法。能够知道法尘的才是我们的心--识。

    请大家坐好,闭上眼睛,随我默念:“阿--弥--陀--佛。”现在你们注意:阿c弥c陀c佛的这些念--法尘;能够知道这些念(法尘)阿弥陀佛的心--意识。你们知道吗?一般的人往往把法尘当成能知的心。

    同样的,眼睛看到颜色,当时知道颜色的那个作用,就是你的心;耳朵听到声音,知道声音的也是你的心,所知道的是声音。所以这六个识是一念念的在作用,好像刚才我们念阿弥陀佛时,每一念c每一念都有一个意识知道那个声音,当我们念“阿”的时候,那个意识知道“阿”;当我们念“弥”的时候,那个意识知道“弥”;所以每一念有不同的法尘与意识在生灭。

    我们的眼识,耳识也是这样的作用,此即是识。我们除了眼c耳c鼻c舌c身c意六个识外,根据大乘唯识宗的,我们还有第七识,这个意根就是第七识。此外我们还有第八识,称为阿赖耶识。

    我们凡夫对此识不知不觉,它能够收藏所有造业的种子,同时那些种子依靠这个识的因缘而能够形成果报。第七识又称为末那识,翻译成中文称为意,这个识一直执著阿赖耶识是“我”,所以它是执著“我”的一种心理作用。我们的第六意识是依靠第七识而生起的,所以被称为意根。好像我们的眼识依靠眼根而生起,所以称为眼根;第六识依靠意根而生起,所以称为意识。

    互相关系

    五蕴中的色蕴,分为内色与外色,就是根与境(尘)。尘是所知道的境,根是我们的识所依靠来知道外境的。心与境接触的那个心理称为触。触当时能知外境的是识,心c境接触之后,就会连续的生起受c想c行。过后苦c乐c舍三种受即生起。同时心构画种种的形相。给它们种种名称,此即是所谓的想。安立名言后,加上烦恼,就生起善c恶之心,甚至发动身c口c意去造业,这就是五蕴--色c受c想c行c识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直连续不断的活动。

    真相

    因为五蕴中的每一念都在生灭变化,故它是无常的;因为它无常,每一念生起后,终归会消灭,故苦;因为在五蕴的聚合中,任何的一个东西都不是常的,不是独立的,不是单一的,非常非一,而且没有主人,没有人控制,它一直随着因缘生灭,故无我;因为五蕴是因缘所生,因缘所生的东西没有自性,即是没有自己的性能,所谓没有自性,无自性故空。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