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考古中国 > 正文 第31章 、裴李岗的石碾盘(上)

正文 第31章 、裴李岗的石碾盘(上)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1956年冬,河南省新郑县文物普查。至云湾大队裴李岗村,在村南一家窑洞的院墙上,发现一块红色的长约60公分,宽约30公分,厚约4公分像鞋底形的石头。正面有1—2公分深的触磨痕迹,背有左右对称的四个短足。墙缝中还塞着一个断了两截的石棒,长约40公分,直径约5公分。当中触磨有1—2公分的痕迹,形成两头粗,当中细的形体。

    这也属于一种基层考古。在院墙上发现这种形状的石头,不是这个家庭创造,而是在农田挖出来的,甚至有些人家把它当做洗衣板。在当时,没有引起考古学界的重视。

    1977年4月2日,裴李岗村村民李铁旦和村民们在村西南平整农田时,同样发现这样一块硬梆梆椭圆形鞋底形状石板。大约70公分长,30公分宽,厚约4公分,正面有1—2公分深的触磨痕迹,背面有左右对称的四个短足。石板旁边也有一个类似棒槌的石棒,两者都和1956年发现的大致一样。唯这个物件旁边的泥土里,还有几根已经料礓石化了的人骨,骨殖不是挖掘时碰坏,其原来的形状就支离破碎。当他把这些东西装进麻袋,辛辛苦苦送给县文化馆时。这一次不同于那一次,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不经意间所做的一件小事,带出了二十世纪考古界一个重大发现。这块笨重石板的出现,把中国农业文明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他祖祖辈辈居住的这一个小山村,也会因为这块石板的突然发现而闻名于世。

    这就是二十世纪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著名的裴李岗文化遗址。它们最具典型的实物,就是这个石碾盘,又叫石磨盘。1956年发现它时,没有被重视的原因,是将其一度归类于仰韶文化范围。这一次的重新发现,考古界一致认定属于一个新的文化遗存,即裴李岗文化。它距今8000年之上,比仰韶文化早1000多年。其文化内涵是仰韶文化之前的人类文明史,填补了我国新石器早期文化的一段空白,给进一步研究中华文明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是指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以使用磨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这一名称,是英国考古学家卢伯克于1865年首先提出的。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已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或经过中石器时代过渡而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大约从距今1万年前开始,结束时间5000年至3000年不等。它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开始制造和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出现原始农业c畜牧业和手工业。

    裴李岗的石碾盘,早期人类最典型的磨制石器!

    现在,把时光回到新石器时代,这里的先民们在制作这一生活用具时,曾经发生了什么?那几根残缺不全的石化人骨,他(她)是谁?是石碾盘这一伟大新石器的发明人吗?

    那是神农氏炎帝在阪泉之战后,带领几个氏族回南方的路上,引发的一件事。

    一路行来,靠缴获九黎氏的金器制作木筏渡过了黄河。

    阪泉之战,轩辕同意神农氏受降的条件,是放下武器。这是他天下无兵政治构想的开始。神农氏因为是战败方,没有资格讨价还价,只有无条件的服从。但许多人舍不得,有人照办,有人偷偷地藏了起来。比如刑天,就把他喜欢的金斧藏在背篓里带走,轩辕为不使炎帝难堪,也没有认真去搜查。

    这时他拿出来造筏,对有扈之死和神农氏不战而降,鼓着一肚子气。一边伐木一边发誓:“轩辕收了我们的金兵器,还不就是为了自己独霸。迟早有一天,我要拿这柄大斧砍掉他的头,征服天下。”

    没有人理睬他的话,都以为是发牢骚。

    赤松子说:“炎帝大人,我看你心情很好。没有因为被轩辕战败,驱逐到边远地方,而感到烦恼。”

    炎帝真诚地说:“轩辕氏建立邦国,天下一统,开天辟地第一回。我做不到,他做到了,有什么不好。”

    前面路边有一座逶迤的小山岗,岗上起起伏伏长着一片竹林,看上去就像一幅水墨画。山岗下只有一条小路,蜿蜒的向前延伸,大家一边走路一边看风景。走到一个山口,有通向进山的路,一群人从山里出来。看到他们,一人就问:“你们什么人,是迁徙的吗?这里是我们的领地,不要了,你们要就拿去。”

    刑天脾气不好:“谁要你的领地?这是神农氏炎帝。”

    那人听了立即匍匐在地,高声的呼着:“炎帝大人长寿无疆,我李裴氏万分地敬仰你。”

    炎帝问他:“你是谁,怎么知道我?”

    那人站起来回答:“我们李裴二氏结成部落,迁徙到了这里,就以两个家族的姓氏命名此地叫李裴岗。我是李氏大首领,他是裴氏二首领。神农氏尝草采药,天下闻名,我们迁徙路上见到许多氏族都奉你为首,所以知道你。”

    炎帝问:“你们现在要去哪里,为什么离开?”

    李氏首领指着一个女人,说:“她是我的女人,叫火留子,是裴氏的人。和我结婚好长时间不生小孩,她说是这里水土不好的原因,所以要离开。”

    炎帝笑了:“听一个女人的话,糊涂。这里没有什么不好嘛!好山好水好土地,特别有利于耕种。”

    炎帝这一说,其他有不愿离开的,就不想走:“神农氏是圣人,他说这里好,这里就好。”裴氏首领就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就不要走了吧。”

    还问炎帝:“什么叫耕种?”

    “我教给你们。”

    李裴二氏相信炎帝,就不走了。神农氏就暂时在这里住下来,教他们如何刀耕火种。等到把种子埋下去以后,炎帝说:“我们还要赶路,不能继续帮你们。这个春天干旱,土壤没有水分,但不要怕,多浇水就行。我看附近有一条大河,可以排水灌溉。”

    李氏说:“谢谢你,炎帝大人。请你留下来,我们愿意奉你为大首领。”

    “不了,我要回常羊山去的。”

    两个家族出来送行,听大家都称呼自己为“大人”,炎帝就说:“以后不要称呼我为大人了。轩辕氏釜山合符建立邦国,尊号黄帝,为天下共主,他是大人!”

    李首领说:“听南来北往的人说过轩辕黄帝,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

    炎帝还没回答,刑天说:“他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想说什么,看没有人顺着他的话,就不说了。

    大家也就不再说这个话题。

    火留子突然问:“神农氏,你懂药草,会治病,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那么,我为什么不生小孩,这是病吗?”

    炎帝一愣,他还真不知道女人不生小孩怎么办。火留子就不高兴了,一副小人的嘴脸:“还神农氏呢!”

    赤松子帮他解了一个围,说:“祭神呀!”

    为了家族的人丁兴旺,生育被视为光荣的事业。火留子婚嫁给李氏许多年不生小孩,看到别的女人一个一个都能生,自己渐渐地被人瞧不起,就很着急,朝思暮想能生一个小孩。李首领是个软耳朵,喜欢听她的,部落这一次无缘无故的迁徙,就是出于枕边风。她这时听了赤松子的话,如大梦初醒:“好啊。我们这里有山神,我一定虔诚的去祭拜。”

    神农氏离开后,她就对李氏说:“迁徙路上见过的,人家的神都有祭堂,你也为我们的神灵建一座呗。”

    李首领说:“种的谷子不长,哪有时间呀。再说,山神可敬也可怕,想起来都毛骨悚然,给它建的什么堂!”

    火留子警告他:“你敢亵渎神灵。”

    李首领就不吱声了。

    女人不相信炎帝,刻薄的说:“神农氏徒有其名,女人生不生小孩都不懂,还尝百草呢。种什么谷,种什么谷?地里没人种,倒长谷,他种了反而不长,你听他的。”

    以后再不到地里去,一个人去山地上凿石垒土,着手建堂。

    火留子说的,正是李裴岗当前种谷的状况。炎帝教导刀耕火种时,也发现了这里的旱情,所以叫他们引水浇田。神农氏离开之后,这里的旱情没有缓解,依旧无雨。本来,如果及时灌溉,就像轩辕在涿鹿开始时一样,谷是能够生长的。但,李裴二氏对水浇地的原理理解不透,李氏又听火留子的话,对引水灌溉就很消极。裴首领来找他,他就说出那个女人的话:“火留子说,从来谷都是天生的。什么叫种谷,不会是错的吧?”

    裴首领说:“炎帝岂能骗人。”

    李氏说的还是女人的话:“没有人耕种,地上一样长谷,反正,我不相信。你看,谷在哪里?”

    裴氏说:“炎帝叫引大河水浇地,浇水才能长谷。”

    “什么意思?”

    “我也不懂。”

    两个人全然不去领略水浇地的意思,特别李氏又愚蠢。愚蠢和懒惰是双胞胎,他说:“大田大地有的是现成的谷,到处可以采集。从哪里弄水,劳心劳力的。”

    两个家族的人也去看,他们辛辛苦苦播种了许多天的谷,没有一颗生长。没人去研究它,加之河水和耕地之间有一段距离,挖河沟的确也是费力气的事。为首的不肯去做,上行下效,其他人也不去做。大家渐渐就忘记了地里的种谷,依旧靠采集生活,虽然没有离开,但活得很艰难。

    火留子相信了赤松子的话,这时反而不要迁徙。别人都远远地跑出去找吃的,她忍着饥饿,刨野菜挖草根度日。唯念念不忘敬神,每天辛辛苦苦建筑,有时饿得头昏眼花,走不动路,一旦做起建堂的事就有精气神。她越发相信,这是神灵的显示。

    这一天,人都出去采集,她同往常一样去凿石垒土,累了就下山找食。这个山岗上长着一片竹林,竹子从来不开花,就在这个春天开花了,人都不在意这件事,火留子也是。她走到这里,头上方有一处山体滑坡,落下许多大大小小的石头,她高兴,可以用这些石头建筑。有一支竹枝,掉落在她的头上,伸手拿开,发现竹枝上有结实,一颗颗饱满成熟。没有人见过这个东西,当然也没有人吃过,火留子嗅着它的香味,凭感觉,用石头砸碎竹籽吃。

    谁知道,又饱肚子又好吃。

    “这么好吃,为什么没人吃它。难道会毒死人?”

    抱着宁愿毒死不愿饿死的心,吃了以后就等待着死亡,等来的却是一种享受。为这一重大发现鼓舞,认为是祈神的结果,是神的降福。为了砸破竹实,在纷乱的山石中找到一根石棒,把它磨平滑,摸起来很趁手。拿它在一块平整的山石上碾压去壳,煮了满满一陶罐竹米饭,吃得饱饱的,然后仰躺在山石上望着蓝天,感谢神的赐予。

    有了许多乱石,祭堂很快就垒好了,和人住的筑版屋一样,有墙有顶有门。李首领说山神可怕,原来这里的山神是狼,氏族像女魃氏恐惧老虎一样恐惧它,进而以之为神。火留子找不到活的狼来供奉,漫山遍野找了一只死狼的骷髅头,供在屋子里的祭台上。从此以后,除了祈祷这一大事,她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加工食物。满山的竹米就在家门口,不需要捡回去,山就是仓库。就是竹米需要在平整的山石上碾,平平整整的石头不好找,从远处采来竹米,再回头找平整的石头平台,太费事。她在乱石堆里看到一块材质比较好的石板,椭圆形的,平整光滑,表面有凹槽,底下还有凸起,可以支在平地上。认为可以代替山石,就一边捡竹米,放在石头上晒着,一边磨凿这块石头。有的是时间,早磨晚凿,一连折腾了许多天,一个石碾盘造成了,那凸起的部分刚好做了四条腿。

    由生活中偶然出现的一些事件为契机,启发创造的灵感,这是很合乎发明规律的。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个苹果掉下来,由此发现了地球引力,就是这个原理。火留子据此发明的石碾盘,或者叫石磨盘,给李裴氏的食物制作,增加了一个崭新的生活用具,也创造了一个典型的新石器。

    过去他们的食物吃法,都是把采集来的谷物整粒煮。有了石碾盘这个方便顺手的劳动工具,竹米不再是单单的去壳了,壳去后,再碾下去就是面粉。除此以外,其它的麦子大豆等都可以这样吃,实在是一个让人兴奋的发明。大家模仿制作石碾盘,之后面饼,面条,馒头饺子,以及其它各种面食都相应产生。

    竹子是一次性开花植物,一般发生在天气长期干旱c竹林土壤板结c杂草丛生c老鞭纵横的竹园。严重缺水时营养不足,光合作用减弱,氮素代谢降低,糖浓度相应增高,造成糖氮比较高,为花芽的形成和开花创造了条件。李裴岗的竹子开花结子适逢其时,多少年人们没有遇到过,视为奇迹。以竹米为食物,两个家族因此而度过了那一次的天灾,不仅没有饿死而且还吃得更好。

    他们自然而然的,奉火留子为神巫。

    她不贪天之功为己有,虔诚地说,是祈祷了山神,竹子才会结实。有神的允许,才可以做石碾盘。神都是人创造的,她盖的山神堂,人们开始认真的供奉起来,她自己也更加信仰。

    但尽管如此,火留子依然的孤独,神没有给她带来孩子。这一天,家族里又有小孩被狼叼走了,孩子母亲的哭声没有引起火留子的同情,反而让她发现一个新现象,那就是神喜欢的是小孩。供奉食物不如供奉小孩,晚上睡觉就和李氏说:“神如果保佑我生小孩,就一定供奉给它。”

    叫李氏不要睡觉,和她。

    李氏正睡着,朦朦胧胧道:“困了。”她不依,李氏不耐烦,随口说了一句:“等你有孩子,还不知哪天哪日。要供奉,族里的小孩多的是。”

    一句话提醒了火留子:“好,就拿这些小孩献祭。”

    早上起来她就问李氏。李首领知道所敬的山神是个什么东西,自己想到都害怕,避之不及:“记不清了,我说过的吗?”火留子就去找裴氏。裴首领不同意,指着祭堂前案上供奉的食物:“你不是已经给它建了堂献了供品,神要小孩干什么?”

    火留子没办法,气鼓鼓地:“触犯了神灵你负责。”

    说来也奇怪,第二年春天,这个山岗上的竹子大都死了,而且没死的新竹不再开花结果。天气继续干旱,前一年的竹实早就吃完,人还等待再有竹实救命,怎么就都死了呢?就问火留子怎么一回事。本来是这一植物的生理现象,竹子开花后,会因为没有足够的养分继续生长而死亡。而她却说成是神的惩罚:“都是你们不敬神,不给神供奉小孩。再这样,不仅竹子会死,人一个个都要死。”

    她的话不幸应验了,这时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一天,有人在山崖下凿石做碾盘,突然塌方砸死几个人,吓得两个家族没人敢上山。火留子放话:“石碾盘你们也敢做,神同意了吗?不祭祀,再死人我可不管。”

    旱灾还在继续,饥饿威胁着人的生命。竹子死亡的事,已经给人一种迷信色彩,按照火留子的话,祭神或者还会有竹米吃。其次,石碾盘是人最需要的物品,还等着拿它碾竹米吃,尽管现在采集的只是残留的竹米,不代表以后没有。且石碾盘是两个家族的骄傲,除了竹米,还要用于其它谷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都不能去了,人还有什么活路?

    一个老头颤颤巍巍找到两个首领,说:“就相信神了吧!”

    这个老头是李氏的。

    他说的相信神,是相信山神还是相信火留子,可能意思是一样的。一连串的怪事,都发生在她身上,让人不得不相信。第一个为虎作伥的是李首领,他送了一个小孩到神堂里,头一天晚上送去,第二天早上母亲去看,孩子没有了。火留子说:“那是神灵把孩子收去,神会保佑我们的。”

    说来也巧,就在这时下了一场春雨。几天下来,虽然竹子不再复活,但地里竟然长出一片青苗。原来这是前一年埋的谷,在干燥的土壤里保存完好,遇雨水重新发芽。火留子和大家一样,感觉到无限的神奇,都认为是祭神的结果,神的保佑。她对李裴两个首领说:“现在你们相信了吧,这就是祭神的好处。”还说:“谷是长出来了,谁知道神会不会让它成活?你们看着办吧!”

    满地的新苗,转眼间就会是满仓的谷。人生第一要义就是活着,旱和涝还会使谷干枯或淹没,那么,出苗也不代表有收获。这也是一件让人害怕的事,当然希望得到神的庇佑,易子而食总比都饿死了强。李氏就去逼裴氏:“我们给神供祭,神显灵了。那么,你们家族岂能不供?”

    两家共同的事不好推却,裴首领不情愿的同意了。

    他送了一个小孩,第二天早上母亲去看,小孩不见了。孩子不见,就是被神留下,如果孩子还在,那就是神不要这个孩子,还得重新送一个。母子连心,她就去找,一边叫着小孩的名字。在一个山脚下,看见一只狼拖着一条小腿在啃,她不敢与狼闹,回来就和首领闹,裴首领只有慢慢劝导。

    谁知打那以后,这里一直风调雨顺。耕种的谷还能够有丰收,供奉小孩就习以为常了。

    这一回又轮到裴氏进供,可怜的孩子母亲,死活不干。火留子给两个首领出主意:“谁家不同意,就不允许吃地里的谷,那是神赐给人的食物。”

    孩子的母亲宁愿饿死,也不给小孩。

    李氏家族不愿意了:“你们家哪怕现在就走,永远不住在这里,这个孩子也要供出。否则,不公平不是!”

    不能因为她一家,就得整个家族迁徙,但母亲又以死捍卫自己的孩子,裴首领为难了。他相信神,明知道所谓的神就是吃人的狼,因为被神话了,披上一件美丽的外衣,就宁可相信它是神。保佑人的神!但这一回,他不相信了。狼嘴啃着小孩血淋淋的腿,和眼面前一个鲜活可爱的小生命相比,他决定护持生命。但这是两个家族的事,不好硬来,尤其李氏家族又那样的拜神。他没有太高的智慧,只是按常理,给这个女人出了一个主意。

    傍晚,祭祀仪式结束后,孩子被送进堂里,堂门口有几块石头堵上,拦住小孩爬不出来。母亲埋伏在一边,四顾无人时,冲进去越过石头抱了孩子就走。第二天早上,她依旧来找孩子,依旧到处喊,然后假装哭哭啼啼回家。裴首领说:“孩子是保下来了,但是,这个地方你就住不下去了。”

    母亲毅然地说:“我就是上天入地,也不能把孩子送给狼吃。”抱了小孩就走。

    裴氏用这种无可奈何的下策,蒙了几回,两个家族倒也相安无事。但,神没有赐福火留子,她依然不生小孩。

    这个时间,神农氏族已经来到了常羊山。

    这里居住着涂山氏部落,涂山首领崇拜炎帝,加入了神农氏联盟。炎帝依旧尝草采药,每天背上一个竹筐,遍历名山大川,这是他的事业,他乐此不疲。

    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是中华民族药文化的渊源。在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盛有煎煮过草药的小陶釜,说明史前人类早已认识到自然物材的药用价值。《考古中国》没有证据能够证明,神农氏是否到过这里,或者是把采药尝草的事迹传播到这里。但这时,他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大江南北。

    岐佰都是一个人游历,炎帝出行喜欢带上赤松子。这一天,两个人走在路上,路边有一丛丛长得很好看的灌木,吸引了炎帝的注意。特别是那灌木上开花结果,果又大又圆红红的,像大个的李子,看上去很诱人。他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植物:“会不会是一种好吃的新物种呢?”

    围绕着这个花木,一边欣赏一边考虑,最终还是相信自己,决定尝一尝。赤松子说:“让我先来。”

    他说:“不用你,亲口尝,才能尝出草木的嗞味。你尝过了,我还得再尝一遍,如果有毒,两个人都死了不上算。”

    听他说到这话,赤松子更不放心。炎帝说:“这一段时间你不是不知道,中了许多次毒,不都是被解了嘛。好在又发现了许多新食品,新草药,就是被毒死了也值。”

    伸手摘了两个放进嘴里,甜甜的,很美。还要再摘两个尝尝时,突然天旋地转,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倒在地上四肢抽搐。赤松子急忙从背筐中拿解药,他已经不行。说了一句话:“把剑交还轩辕。”就死了。

    传说中,神农氏炎帝死亡原因,是他在采药中尝了一种断肠草中毒。《考古中国》依据赤松子的陈述,炎帝吃的不是断肠草,而是毒空木。这个物种,今天主要分布在我国江苏c台湾等省,是世界上植物中最毒的一种。不要说是吃,哪怕就是碰上划破皮,都会导致死亡。吃了它,不要说是在当时,就是在现在,急救都来不及。

    所有氏族来给炎帝送葬,把他埋在一个山坡上。赤松子把那装有许多药草的背篓,放进墓穴里陪葬。

    丧礼刚刚结束,一只耳朵的刑天说话了:“大家不要走,我有话说。”

    人们不知道他要说什么,就站下来等着。

    “阪泉之战,你们一个个屈服于轩辕,主动放下武器,不战而降,不配做部落的大首领。现在,炎帝大人死了,我就是联盟之主,不仅是盟主,还要做天下之主。轩辕自称黄帝,我就是大刑天帝。”

    他的族人就欢呼着:“大刑天帝,大刑天帝。”甚至涂山部落也有几个氏族,跟着一起挥拳呐喊。

    刑天发号施令:“各位首领没话说,说明你们都同意了,很好。现在我宣布,各家回去准备,明天就打到涿鹿去,消灭轩辕氏。”说着,看准一棵大树挥起双掌猛击,树被连根推倒。

    “有不服气的,这就是下场。”

    祝融等几个原神农氏的首领,都没有表态。涂山说话了:“这常羊山本来就是我的领地,我崇拜神农氏,自觉自愿臣服于他,让给你们居住。现在炎帝大人死了,强宾不压主,你算什么东西?”

    刑天哈哈大笑:“出头的椽子先烂,我打的就是你。”挥起大斧和涂山打了起来。

    涂山氏是一个部落,有几个氏族。两家打起来的时候,神农氏其它氏族没有帮助刑天,常规涂山氏人多,有胜算。谁知道整个部落只有自己一个氏族参战,其他氏族坐山观虎斗。这样,涂山就不是刑天的对手,被打出了自己的领地。他气得大骂:“这些家伙,刑天给了他什么好处?”

    族人告诉说:“那几个年轻首领,一直受刑天强权思想的蛊惑,早被拉拢去了。要拥立刑天为大帝,瓜分天下。”

    “有这回事?这里已经住不得了,到涿鹿找黄帝去,他一定能够消灭刑天,为我们夺回领地。”

    就带着自己氏族,一路去涿鹿。

    这一天,黄帝在五行宫召集会议。参加会议的是居住在涿鹿城的各个氏族首领,和负责管理部门事务的领导人,大家席地而坐,济济一堂。黄帝先说会议的主题:“釜山合符以来,我们在北方地区征服和讨伐了许多叛盟者,现在基本上已安定。我准备到南方去巡行,检查釜山合符执行情况,褒奖遵守盟誓的氏族,惩罚不法之徒,进一步扩大邦国的疆域。”

    与会者都表示赞同,许多人跃跃欲试要求和黄帝一起去。仓颉首先说:“我要去观天下山川,鸟兽虫鱼。以造出更多象形字,把文字传播四方。”

    息壤说:“不知道其他氏族是否知道耕种,以及他们的土地利用情况。我也要走一走,看一看。”

    公输归说:“去南方要过大河,积沙成陆那是一次巧遇,还要准备舟船木筏。”

    黄帝很高兴:“你们考虑的都很好,能去的都去。还是由大鸿带一部分士师护驾,留下风后主持邦国事务。”

    甚至还有其他男女老少都想跟随,黄帝更高兴,他喜欢这样的出行。这一次巡游,队伍浩浩荡荡,风后把大家送出城门,对黄帝说:“此次南巡,不会平安无事。过去讨伐叛逆只用士师,现在必须改变方略,遇有战争,让其他部落参加。”

    隶首说:“没错,我们不是征战而是巡游,士师不可能倾巢而出。让其他氏族以征不臣,对他们也是一种现身说法。”

    黄帝说:“我知道了,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黄帝坐的是马车,驾车的是马师皇,第二辆车上坐着嫘祖和嫫母,公输归也套着一辆马车跟在后面。他说:“对不起呀,各位,只有三驾马车。过去制作的车不结实,那次和大鸿去牛河梁,一路修了几回。现在这三辆是新改进的,重新设计了轮毂,加固了轴承,长途跋涉日行千里都没问题。上面放了一些谷子c肉干和煮饭的釜,谁走累了就爬上来坐,好不好?”

    仓颉说:“你这车上怎么有皮囊,装的是水吗?”

    公输归说:“是不是大鸿放的酒?哎大鸿,风后下去检查,把杜康造酒方法都传播了,有得喝。”

    大鸿说:“我这酒特殊酿造,不是带着喝的,是一种兵器。”大家就不问了:“就是,路上有的是进贡人。”

    队伍刚刚离开涿鹿不远,迎面碰上一群人,一个个衣衫褴褛。其中一人问走在前面的大鸿:“请问,你知道涿鹿城怎么走,轩辕黄帝到哪里去找?”

    大鸿问:“你是谁,有什么事要去涿鹿找黄帝?”

    那人说:“我是常羊山的涂山氏,刑天自立为帝,我不服气,被他打出了领地。”

    大鸿看有人伤痕累累,就问:“你们走了这么远的路,怎么身上还血迹斑斑的?”

    涂山欲哭无泪:“嘿,祸不单行,身上的是新伤。早上路过易地被方相氏打的,死一人,伤的还不少。又抢了我们许多女人和小孩,特来向黄帝大人告状。”

    说话时间,黄帝的马车已到,问怎么一回事。涂山拜见了,告诉了刑天的事:“他说要来涿鹿打倒你,自己做大帝,谁帮助他,就和谁瓜分天下。”

    隶首不懂,问:“什么叫瓜分天下?”

    “就是把天下分成一块一块,他占领最大的。谁拥护他就按劳分配,功劳越多,地盘越大。”

    “什么乱七八糟的。”

    黄帝说:“刑天是神农氏的部落,炎帝阪泉立誓,臣服邦国。怎么会出尔反尔,兴起刀兵?”

    涂山说:“不是炎帝,炎帝他死了。”

    黄帝和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涂山就讲了炎帝死亡的经过:“神农氏其他家族遵守诺言,不支持刑天,所以他至今才没打来。”

    黄帝走上一个小山坡,向着南方远远地眺望,所有人都默默无言。涂山送上一筐狐狸皮,说:“愿意参加釜山合盟,向你贡献方物,请求讨伐刑天。”

    因涂山氏起始,此后部落向黄帝和其他各帝送物品成为惯例。史书上就使用了涂山的名词,叫“贡献方物”。形式上看似送的土特产,本质上表示的是臣服。比如《左传》记载,春秋时,楚国没有向周天子“岁贡包茅”,周惠王就命齐桓公替天行道,去讨伐他们。直到楚国送了几车祭酒的菁茅草,诸侯联盟才息兵。

    “刑天可恕,方相难容。”

    黄帝叫大鸿:“去易地,先打方相。”

    大鸿说:“什么情况啊,要不要问问清楚?”

    就转过身来问涂山:“是你先去侵犯他的,还是他先打的你。你个走路的,跟人打的什么仗?”

    涂山还没回答,黄帝说:“不管是什么情况,天下无兵,涂山氏可以不知道,他们不会不知道。”

    大鸿问:“要不要回去调集士师?”

    “你不记得风后的话了,用天下之兵,讨天下之贼。”

    队伍就朝着易地方向走。

    嫫母对嫘祖说:“你听出黄帝的话了吗?不论方相有没有道理,都要讨伐。”

    嫘祖一笑:“他还记仇呢!”

    快到易地时,嫫母开始坐立不安。她拉嫘祖下车:“方相是黄帝的仇人,但也是我的亲人,我不能看着他们灭亡。你教我一个主意,好吗?”

    嫘祖说:“你要是讲情一定不管用,为了邦国的利益,他天下无情。不过,你不记得讨伐女魃时,马师皇的故事?”

    “我知道了!”

    看大家埋锅造饭,嫫母就悄悄去了方相氏的住地,告诉他,黄帝来了。方相说:“他来就来,怎么了?”

    “你们是不是打了涂山氏?”

    “是啊,他跑到我的领地采谷,所以才打了他。”

    “你们参加了釜山合符,没有邦国的令符不可以动刀兵。黄帝一直以来记恨你们,涂山事件给了他一个剿灭的借口。”

    嫫母又问有易:“有易首领你怎么了!黄帝给你封了领地,又把这个部落交给你,你怎么管理的?”

    方弼进来了,一脸的不服气:“你不要怪他,打涂山是我的事,与他无关。黄帝来又怎么了,他不讲理,我一样打。”

    嫫母问:“风后来各族检查时候有交代,一旦有被侵犯的事件,首先是联系附近部族。这实际上是一种监督,以证明战争的过错。另外,如果打,打了之后必须上报,你们都做到了吗?”

    方相说:“我们是没做到,疏忽了。”

    嫫母继续说:“你这不是疏忽,是对号令的不执行。再说,方弼首领,你可不敢说和黄帝打。他带来的士师虽然不多,但他有天下的力量,可以命令每一个氏族来消灭你们。你一个人死了不算什么,动起刀兵来,我们家族要死多少人?”

    葛天说:“嫫母,你说的我相信。黄帝来讨伐,不要说旁人,就我们部落四个家族,自己就不会一条心的。比如说有易,他不会和士师为敌,只会听黄帝的话来打我们。”

    有易说:“我什么时候打你们了,别胡说八道。话又说回来,我是黄帝封的,我不听他,难道听你的!”

    “知道你忠心部落,不会打我们的,这不就是打个比喻嘛!”

    “有你这么比喻的?”

    葛天继续说:“还有,天下无兵,只有士师拥有金兵器。我们这里使用的金,风后大监来检查时,只允许造食器农具,还不允许造兵器。拿什么和他打?”

    方相说:“釜山合符规定,不准擅动刀兵,我也立了誓。出口有愿,不好反悔。嫫母,知道你是为了我们好,你说怎么办?”

    “你听我的,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正如嫫母所料,刚吃完饭,黄帝就叫大鸿去打方相。正在这时方相来了,还带了被他们俘虏的涂山氏人。他首先匍匐在地,高呼:“欢迎黄帝大人光临易地。”

    方相的出现使黄帝出其不意,心里的愤怒就去了大半。问:“你怎么来了?”

    涂山指着方相:“就是他打我们的。”

    方相说:“涂山,不要恶人先告状。你们那么多人进入我们的领地采谷,你就是一个侵略者!”

    涂山分辩道:“我们采集的不是耕种的谷,是野谷。我们那里在神农氏的教导下也学会了刀耕火种,知道什么是种谷。再说,你还杀了我们的人。”

    “那人就不是我们杀的,他自己身上原来有伤,就是一个要死的人。没和我们没打时,你们个个都有伤,还赖我呢。要是真想打,就你这一个个的,还想走得出易地!”

    两个吵了起来,各讲各的理,听的人也认为各人有各人的道理。

    嫘祖在一边笑,说嫫母:“这赖账,大概是你教的吧。”

    看出黄帝脸上已经没有了怒气,嫫母也笑道:“清官难断家务事,给一个糊涂案让他们断去。”

    仓颉听出来了:“原来这么一回事,我看是一个误会。”

    其他首领出来说好话,涂山看自己的人回来,也就不生气了。黄帝态度好了许多:“涂山氏千里迢迢来釜山结盟,就是吃了你们一点谷,也不该擅动刀兵。”

    方相主动说:“我也有错不是吗?黄帝大人南巡千里风尘仆仆,我愿护驾以将功赎罪。”

    黄帝就高兴:“你能够这样,很好,很好。”

    一场风波平息,大家继续前行。黄帝心情好,不肯坐马车,说:“这里的路造得好,走着舒服。”

    和大家说说笑笑,又对同来的一个人说:“竖亥,你发明修路造桥,有贡献。这里过去都是丘野沟壑,没路可走,坐在车上颠颠簸簸。现在多好,一马平川。”

    竖亥说:“天下事,最怕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说起来这就是风后的功劳了,他下去检查可厉害着呢,哪个部落没有路,首领就得现场开凿。方相,你们家的路就造得好,四通八达。”

    黄帝说:“做得好就要表彰。”叫大鸿:“去车上取一束狐狸皮给方相,鼓励他们再接再厉。”

    这狐狸皮本来是涂山氏的,现在奖励给了方相,表明了黄帝的态度。方相就得意,也爬上马车坐着:“我也附庸风雅,做一回巡游天子,让人尊敬。”悄悄和嫫母说笑道:“黄帝夸赞我,照我说,实际上他就是喜欢人奉承。”

    嫫母说:“人都这样。比如大家都不喜欢老有穷,就他喜欢,还不是那老家伙会奉承。”

    嫘祖感叹道:“可惜了女魃,她太不明智,硬要拿鸡蛋碰石头。冤家宜解不宜结,何况,他们本来就不是冤家。你看,你们家方相与黄帝和睦相处了多好。”

    “女魃个性太强,不知道以屈求伸。”

    “主要是你,会协调。我不如你,对不起我的家族。”

    史料记载,轩辕黄帝一生多次巡游。巡游和迁徙一样,一路行走一路采集,和在自己的领地里生活,没有多少差别。所以每一次的巡游,都要走好长的时间,有时甚至是几年。路上遇到住人的地方,就停下来落实合符,询问民情。山虞掌山林就询问山林,息壤掌土地就询问土地,各司其职。各氏族都踊跃欢迎,歌颂太平盛世,送上食物,让出房屋给他们居住。

    又看见了那条大河。许多人没有见过这样大的河流,禁不住望洋兴叹:“啊,大河,好大的一条河。”

    公输归在那里伐木作筏,大家等待渡河时,涂山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他说:“黄帝大人,从来人们都把大的河流叫大河,小的河流叫小河。釜山符约有一条叫命名方物,标识人文山川,你能不能给这条大河取个名字。”

    其他人都叫好:“对,对,如此一条大河,横空出世。旁人没这个资格为它取名,你当仁不让。”

    黄帝也有同感,说:“大地多情,黄土养生。轩辕氏五行尚土,我又尊号黄帝,就把这条河叫黄河吧。”

    《考古中国》明确地记录了这一事实,黄河这个名称,就是轩辕黄帝命名的。

    (本章完)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