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021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第021章

    五月里, 天气一天热过一天, 不过比起盛夏时分还是比较舒服的。站在田埂上, 吹着迎面而来的微风,看着远处一片片庄稼长势喜人,叫人直呼舒坦。

    不出意外的话, 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按说, 这种情形该叫人满意才对,可事实上,红旗公社绝大部分社员都在犯愁,包括干部们。

    夏初时节, 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青黄不接, 地里的庄稼长势再好,那离收获也还有两三个月。这要是搁在往年,社员们勒紧裤腰带, 再法子寻些野菜啥的, 熬一熬也能过去。可去年秋收不是出了意外吗?公社下属的十一个生产大队, 有十个颗粒无收,全靠上头调拨下来的救济粮勉强度日。之前还算好,每次吃完了都会按时拨下来, 可最近一段时日,似乎上头也吃紧了,不单数量少了, 连时间也推迟了。就算家家户户都数着米粒下锅, 那也支撑不到秋收了。

    从五月份开始, 就不断有生产队大队长来公社这边打听,询问下次啥时候放救济粮。偏生,救济粮没到,知青们还来了,哪怕大部分都拨给了第七生产大队,可其他生产队也分到了两三个。

    “咱们自个儿的粮食都不够吃呢,真养不了闲人了!”

    “领导您就想想辙儿吧,那些知青看着个头挺高力气不小的,可连半大小子都比不上,还要给他们算整工分?那可不成,秋收的粮食是要先还去年欠粮的。”

    “就是就是,领导您给透个底儿,那些知青啥时候回城?下乡支农别添乱就好了,支援个啥!”

    “您给上头说说呗!”

    公社干部都快把头给挠秃了,救济粮的事儿他做不了主,知青的事儿同样也不归他管。据他所知,这还是第一批,以后陆陆续续还会有知青下乡,数量只多不少。这个事儿,他只透露给赵建设了,意思是,虽然这回第七生产队吃了亏,可以后总会找补回来的,而且第一批好歹是主动要求下乡的,往后是个啥情况就不好说了。

    赵建设本来就是个通透人,虽然接收知青那天没亲自过来,可之后却把事儿办得妥妥当当的。知青点造了,口粮放了,还安排老庄稼把式教他们务农,最重要的是他从来不为难领导。

    最后一点是公社干部尤为看重,哪个不想下头的人懂事一点儿?领导也不好当,去年的雷暴雨波及到的不止是红旗公社,他们小半个省份都遭了秧,顶多就是程度不一,大家伙都有困难,可领导嘛,都希望下头的人能主动解决困难,而不是把难题一股脑的往上头推。

    等再一次被各个生产队大队长堵住叫苦后,领导也烦了:“你们要理解上头的困难,不是不帮,而是不能只等着上头调粮,也要学会自力更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知道不?”

    大队长们面面相觑,秋收又没到,他们就算再怎么任劳任怨,总不能把地里还没成熟的庄稼给拔了吧?

    见底下人全都是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领导索性再度召开了工作会议,决定从每个生产队抽取几位社员代表,一同前往参观第七生产大队。

    听到这个决定,赵建设是懵的,他不明白他们队上有啥好参观的。农村地头不都一个样儿吗?到处都是泥墙稻草顶的房子,少有的泥墙瓦房还是粮仓,再有就是一片片长势良好的庄稼,因为粮种一样地理气候也类似,真的没啥差别。

    其实还有的,譬如说社员们。

    因为粮食匮乏,其他生产队的社员们都是吃得少干得多,更兼日愁夜愁的生怕上头不调粮,各个都消瘦得厉害。一眼看过去,就跟难民似的,黝黑精瘦还没精气神。

    可第七生产大队就不同了,黑倒是黑,下地干活就没不黑的,却都是黑胖、黑壮。这年头胖子可稀罕了,他们这儿却是一抓一大把,差不多一个能抵其他生产队两个人。

    没法子,天天吃肉想不胖都难。尤其是肚子里油水少的人,一旦吃饱喝足后,特别容易发胖,短短几天里圆了不少一圈,哪怕天天下地都拦不住体型朝着横向发展。

    之前因为碰面不多,感受倒也不深,现在公社干部组织了参观团,好家伙,可把人家给看傻眼了。

    “赵建设,你们队上这是咋了?”

    “就是就是,你给咱们说说,你们平时都吃啥啊?天天白面馒头管饱吗?”

    “建设哥”

    见一群人围着自己讨经验,赵建设突然觉得他姑其实也没那么坑,平时再不着调,关键时刻还是挺靠谱的。心里一高兴,他也乐意给大家说说,不过这事儿不能自个儿吹,叫个社员来说效果更好。

    随意指了个地里干活的老汉,赵建设让他帮自己吹。

    “啥?问我为啥会胖?天天吃肉呢,顿顿都是大肉呢,能不胖吗?敞开肚子往死里吃啊,都吃撑了,还叫继续吃,吃完了去外头跑两圈,回来再吃啊!”

    还有人虽然没被赵建设点名,可爱凑热闹是本性,听着这话就接口道:“我那老娘烧了一辈子饭菜,就光会做一个土豆炖肉,我说想吃口土豆吧,她非叫我吃肉,还说我不把土豆给她吃就是不孝。哎哟吃得我啊,肚子都出来了。”

    “对对,不吃还不行,我媳妇儿要骂人,说啥就算撑死了也不能叫肉放坏了。”

    这事儿就不能起头,一旦起了头,被赵红英带歪了画风的社员们就会忍不住聚在一道儿吹牛。就跟先前想的那般,自个儿队上吹一吹没啥,跟其他生产队一吹

    你不是找抽吗?

    可他们也是真没法子,赵红英第二回打到的野山猪比头一回更大个,偏偏扣的工分却足足少了一半。不换不舍得,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可等咬牙换了一堆肉,回家才反应过来,这天只会越来越热,肉放不住啊!

    那还能咋样?吃呗。

    想到以往,就算大过年的能吃上肉,哪家不是省着慢慢吃?也就这回了,最抠门的老头老太也盯着儿孙们吃肉,不吃也得吃,总不能眼睁睁的瞧着肉放坏了。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短短几日里头,全队上下就跟吹了气一样的圆润起来,各个都吃得红光满面满嘴流油。

    哦,也不对,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就在其他人纷纷发福之际,老袁家却不忘初心,依旧精瘦精瘦的。哪怕是人在老宋家享福的袁弟来,看着好像也比前段时间瘦了不少,就肚子是大的,瞧着特不协调。

    袁弟来也不愿意这样啊,她不止一次的偷偷跟宋卫民抱怨:“妈说我,你也不帮衬着点儿,就知道吃,吃吃吃”

    吃还有错了?宋卫民每回都很纳闷:“一年到头就吃那么几回肉,妈都说了让敞开肚子吃,我咋能不吃呢?不是给你熬粥了吗?二嫂上回还给烤了红薯,不然你自个儿说,你想吃啥?”

    袁弟来想吃啥?当然是吃肉,可野猪肉味儿太大了,她是真的吃不下。又想起上回赵红英去城里送肉,回来时捎了三两鸡肉,熬出来的那个鸡肉粥啊,那可真香,她当时口水都出来了,只觉得自打怀孕以后就没那么好的胃口过。结果,鸡肉粥都给喜宝和毛头吃了。她就不明白了,毛头是男孩,吃也就吃了,喜宝一个丫头片子,吃啥啊?

    摸着自己的肚子,袁弟来坚定的相信,这一回她肯定生的是儿子。嗯,只要等儿子生出来了,她就能畅快的吃肉了。

    宋卫民可不知道她脑海里想的是啥,就径自纳闷着:“你说你咋就不爱吃肉呢?真搞不懂你。”

    不过,对于参观团来说,这仅仅是个别现象,起码一眼望过去,第七生产大队无论是社员的体态还是精神面貌,都跟其他生产队截然不同。再问下去,他们就知道了除害英雄赵红英。

    公社干部连连夸奖赵建设,称赞他办事能力强,带领社员勤劳致富,依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温饱问题,还给其他生产队做出了榜样。

    就在第七生产大队狠狠的出了一回风头时,也有人对此相当不满。

    下乡支农的知青们是既不满又崩溃,上次分猪肉就没他们的份儿,以为第二回总能分到了,结果还是叫他们失望了。赵建设依旧给了他们两块骨头,就跟打发叫花子似的。

    然而,最叫他们糟心的是,知青点的房子给毁了。

    临村道那一整面泥墙,被野猪撞出了老大的一个窟窿,虽然最终房子撑住了没有塌,可谁知道会不会哪天半夜里就倒了呢?

    泥墙是野猪撞的,哪怕赵红英也要负一点责任,可知青们不敢找她啊,无奈之下寻了赵建设,希望他能找人把知青点重建。赵建设倒是痛快,叫他们停了农活,自个儿修去,也给算工分。横竖房子是他们住的,不怕不用心。

    这下,知青们是真的傻眼了。

    他们都是从大城市来的,之前家里住的都是楼房,连农活都不会干,修房子

    就有人提议请教队上的人,可又有人觉得这么做太掉价,他们是来支援农村的,帮助农村人脱贫致富,咋能反过来请教呢?还有女知青嘀咕着,想问问能不能回城。

    商量了一天都没商量出个所以然来,当天晚上,他们索性就是在院子里打地铺的,三个女知青则暂时住到了灶间里。

    等第二天,赵红英去城里找闺女了,赵建设领着参观团在队上晃悠了一圈,又把人送出去了,回头一看,好家伙,知青点依旧维持着被野猪撞过的原样,尤其是那个大窟窿瞧着就吓人,说不准啥时候整面墙就塌了。

    而十个知青,因为昨天得了赵建设的允许,说不用下地了,今天索性就或站或坐的待在屋子前的空地上,束手无策的看着快塌了的屋子。

    赵建设简直被他们给气乐了。

    可没等他开口,其中那个年岁最小的女知青先看到了他,眼前一亮冲了过来,张嘴就问:“大队长,我们啥时候能回城啊?”

    “回城?”赵建设很想说,他比谁都盼着这些知青早点儿滚蛋,可他更比谁都清楚那是不可能的,起码最近几年都不用奢望了。

    “对对,回城。我、我们就是想家了。”女知青低头红着脸说道,她其实也羞愧了,毕竟这一批知青全都是先进知识分子,没人强迫他们下乡,都是主动要求的。可那个时候,谁也没有想到农村会那么苦。

    然而,下乡容易回城难。当初主动请缨时,人家都夸他们思想觉悟高,夸都夸了,现在吃不了苦不想干了,那性质可就变了。

    赵建设沉下脸:“你知道你这算什么吗?只想过好日子不肯干活,你这是好逸恶劳,是骄奢淫逸,是地主做派,是资本主义做派!”

    女知青吓得脸都白了,刚想开口辩解一下,赵建设已经从她身边走过,径直走到那群知青面前,冷着脸一一扫视了过去。

    “我不管你们之前是干什么的,家里有多能耐,我只想告诉你们,想吃饭就干活,知识分子并不比农民高贵!!”

    如果可以选择的话,赵建设一点儿也不想他们留下来。可现在的问题是,这是上头的命令,最早的几批还是主动要求下乡的,只怕不出两三年,就该变成全国性强制要求下乡了。偏偏这些人一个个都是娇生惯养的,以为下乡是来游玩的?指望队上的人白养着他们?就算队上的粮食够吃,可凭什么呢?哪怕是其他生产队缺粮了管上头借,那也是要还的。这年头,哪里都不养闲人。

    眼见知青们被自己唬住了,赵建设略缓了缓语气:“我知道你们都是作为先进知识分子下乡支农的,既然这样,就要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干活赚工分。这几天你们也看到了,咱们生产队有粮食也有肉,可你们有工分吗?分给你们的口粮是记在账上的,等秋收后都是要扣除的,如果还有富余可以给你们分肉。可眼下看来,你们赚的工分连口粮都不能够。”

    “还有回城的事儿,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们,那是绝不可能的!你们是红旗公社接收的第一批知青,可绝不是最后一批。我希望你们能早日适应,努力干活,不会的可以问可以学,知识分子嘛,能比老农民还不如?等到时候,第二批、第三批知青下乡了,你们就是领头人,要带着后来者干活,要手把手的教导他们!”

    “行了,该说我的我都说了,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搁在我们队上都该成家了。好好想想吧,接下来的日子该怎么做。”

    赵建设说完这些就走了,留下一群面若死灰的知青们。

    没法回去了吗?那就努力适应吧。

    有时候,有希望并不一定是件好事儿,一旦绝了后路,反而更能坦然接受眼下的生活。再一个,第七生产大队真的不差,给他们的口粮足够每顿都吃个八分饱了,至于味道,真不能强求。

    想通了之后,知青们倒是乖觉了很多,商量了一下,很快就决定去请教别人,起码先把房子给修好。现在天气热是还好,等冬天呢?哪怕留了一条缝,都能冻死人。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知青们终于放下了原本的傲气,努力忘掉过去,开始逐渐适应新的生活。

    农村真得很苦,这一点宋菊花有绝对的发言权。

    她本身不算很聪明,读书成绩也不好,只是硬逼着自己学习,为的就是能留在城里。像现在,她每天就待在百货大楼里卖布,风吹不着雨打不到,甚至都不用干体力活儿,比在地里刨食轻松太多太多了。

    这天下班后,宋菊花拎着两斤猪肉,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她的两个儿子都三岁了,牙口好得很,上回赵红英送来的猪肉,一半包了饺子,一半做成了烧肉,两个孩子吃得津津有味的,昨个儿还问她,啥时候还能吃上肉。

    城里别的都好,就是副食品供应太少了,一个月就三两肉票,够干啥的?不过,今天倒是能叫他们敞开肚子大吃一顿了。

    因为宋菊花的婆婆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从今年年初起,就变得格外清闲。每天早早的下班,先去托儿所接两个孙子回家,再生煤饼炉开始做饭烧菜,两个孙子最爱吃她做的饭菜了。

    宋菊花刚走到家门口,就闻到了饭香味,忙开门进了厨房:“妈,慢点儿烧菜,我拿了肉回来。”

    “哎哟,那么大的一块肉,这得有两斤吧?”程母放下锅铲,接过儿媳妇儿手里的肉,“亲家母拿来的?”

    “嗯,她说她又打到野猪了。”说这话时,宋菊花也有点儿懵,最开始她是真的被唬住了,可等赵红英走后,她越想越不对劲儿,以她对她妈的了解来看,她妈要真有这个本事,还不得三天两头往山上跑?那以为咋就没见着野猪肉?

    程母倒是没想那么多,她只光顾着高兴了:“好好,那我这就做烧肉。”

    听着动静就等在厨房的程茂林和程修竹小哥俩,这会儿是一蹦三尺高,嗷嗷叫着在饭厅里打转:“吃肉喽!吃肉喽!”

    宋菊花怕他俩又要拆房子,刚想出去叫他们别闹,就被程母拦下了:“你也是,咋不叫亲家母来家做客呢?这样好了,下回你休息,叫胜利带你回娘家一趟,骑车去。对了,你就没问问娘家缺点儿啥?咱不能老占便宜不回礼,没这个道理!”

    对于这个儿媳妇儿,程母是咋看咋满意。长得好看嘴还甜,工作又认真,一口气就给她生了俩大胖孙子,娘家那头还实在。不像其他农村媳妇儿眼皮子浅,亲家又只知道打秋风。

    这有来有回才好相处嘛!

    宋菊花笑了:“我妈现在只稀罕我那小侄女喜宝,叫我弄些轻薄透气的布,好给喜宝做两身衣裳。”

    “那你要放在心上,赶紧托人弄去。对了,柜子最顶上的那个抽屉里有两包糖,小妹上次回娘家带来的,说是给茂林和修竹吃的。你下次带回娘家去,小孩子都爱吃糖。”

    “好,谢谢妈。”

    有肉吃总是一件叫人高兴的事儿,更别提过几天又能回娘家一趟了。算算日子,宋菊花也有小半年没回去了,就是她男人程胜利有些不解,晚上回屋时,问她:“丈母娘真那么能耐?还能打得过野猪?”

    “那可不是。”尽管这时宋菊花已经确定她妈在吹牛了,可她还是绷住了,镇定自若的说,“我妈能耐着呢,听说队上给她开了表彰大会,戴大红花发红勋章,对了,公社还奖励了一个簇新的搪瓷缸子。”

    见程胜利都听傻了,宋菊花又说:“你在单位里咋样?我四哥去年就升职了,你可得努力了,好好干,我和儿子们可全指望你了。”

    听着这话,程胜利只觉得心里特别舒坦,应得那叫一个痛快:“你别急,再熬一熬我就能升职了,一定叫你们娘仨过上好日子。”

    “嗯,我和儿子们都等着。”

    过了两天,宋菊花托人弄到了一块好料子,带上程母给的两包糖块,跟程胜利一道儿回了娘家。

    拿到料子的赵红英稀罕得不得了,展开来就往喜宝身上比划。

    时隔小半年,宋菊花只觉得小侄女又长开了不少,五官更灵动了,居然这么早就开口说话了。

    喜宝其实并不太喜欢开口说话,她是属于很文静很沉得住气的性子,不过也得看具体情况,这会儿看到奶奶拿了块漂亮的布在她身上比划,她立马就乐了,拍着小手咯咯笑着:“奶!”

    在赵红英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喜宝终于在前两天学会了叫“奶奶”,不过多数情况下她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的,除非有人故意诱导她说话。

    赵红英就是最喜欢哄喜宝说话的人,不过有了前次的教训,她已经深刻的反省过了,决定在喜宝懂事之前,都悠着点儿。这会儿,比划了一下后,她只哄着喜宝说:“好看不?给喜宝做新衣裳好不好?”

    “好!喜宝!”

    “来跟奶奶说,好看。”赵红英格外有耐心的哄着,当然喽,她要是没耐心的话,也不可能哄喜宝说了那么多的“肉肉肉肉肉肉”。

    “喜宝!好看!”

    “对对,奶奶的喜宝哟,最好看了,全生产队就没有比喜宝长得更好的。”赵红英每次夸起喜宝都听不下来,这回还有宋菊花在呢,她就拿眼瞧着,“菊花,你说是吧?”

    宋菊花暗暗叫苦不迭,正月那会儿,为了夸喜宝,她险些没夸到嗓子干,好在到底有过一回经验了,她又是带惯孩子的,伸手把喜宝揽在怀里:“是啊,喜宝长得可真好看,真洋气。对了,姑姑给你带了糖块来,你吃不?”

    “吃!吃”喜宝刚要顺势说出她最擅长的一句话,赵红英立马开口打断她:“吃糖!喜宝吃糖!甜甜的糖块!”

    喜宝有点儿懵,看看赵红英又瞧瞧宋菊花,她本身并不认生,因此这会儿哪怕宋菊花抱着她,她也不会哭闹,就是满脸的疑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宋菊花叫程胜利把两包糖拿出来,因为怕喜宝太小噎了着,特地拿去灶间敲成了小块,拿了一块指甲盖那么大的塞到喜宝嘴里,剩下的家里其他孩子自然会解决的。

    “喜宝,这是糖,甜甜的糖。”赵红英生怕她还惦记着肉,赶紧又哄她。可喜宝忙着吃糖呢,真没工夫说话,只瘪着嘴腮帮子一鼓一鼓的,吃得高兴极了。

    大概是觉得安全了,赵红英又去看料子,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才说:“这么好的料子,自个儿裁衣服糟蹋了。回头我去城里找裁缝做两身衣裳,喜宝穿上城里人做的衣裳就更像城里娃儿了。”

    事实证明,赵红英格外得有眼光,裁缝做的小衣裳格外贴身,加上料子颜色正,又轻薄透气,喜宝穿上后高兴地不得了,高声叫着:“妈!妈!好看!”

    这个妈,显然是在叫张秀禾。

    张秀禾刚在院子里给毛头洗了澡,正午太阳大,洗澡不容易着凉。这会儿,听到喜宝叫她,赶紧给毛头套上衣服,抱上就走了进来。

    赵红英差点儿没忍住翻白眼:“你看着喜宝,我回屋拿个东西。”回屋翻出了一块处理布,塞给张秀禾,“给毛头好好做两身衣裳,正经的衣服裤子,不要麻布袋!”

    说真的,赵红英承认自己偏心喜宝,可她真没虐待毛头:“好东西没少吃,比喜宝吃得还多,咋瞅着就跟那老袁家的人一样。”

    其实,毛头身上肉也不少,可他整天套了个麻布袋,瞅着就跟叫花子一样,实在是多看一眼都难受。尤其两个孩子放一块,就像以前的地主家小姐和长工儿子似的。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