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汉生指南 > 第三卷 第一章 三公书

第三卷 第一章 三公书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富饶之地。自张涵知青州以后,历经张角、张纯等乱,青州人口不降反升,青州上计的人口数量增加到了557万,近百万户,每年上缴的赋税也稍有增加,增加的倒不多,约为十分之一强,但在总量减少的时候,这种增加就颇为引人瞩目了。总而言之,青州在大汉国的地位是愈来愈重要了。

    自中平元年以后,灵帝被迫停止了西园卖官,唯有张涵始终如一,年年给他送上厚礼,故在灵帝心中,对张涵信赖有加。这也不是希奇事,青州年年如此,雒阳已有些习以为常了。在雒阳的纷纷扰扰中,张涵本希望能让青州淡出。然而,青州黄巾这一起事,张涵的期望便化为泡影。此事牵涉面广,人员众多,实在是遮掩不过去。

    既然如此,张涵就转而示弱。示弱无非是说黄巾多么强大,青州如何窘迫,胜利如何得之不易,形势有多危急等等。

    张涵将起事黄巾的数量猛增到十万,又称“灵帝德被四海,钱山感慕其德”云云——张涵不惜笔墨,洋洋撒撒花费了很大的篇幅,来赞美灵帝,让看到此奏章的大臣都掉了一地的鸡皮疙瘩。然后,详细地描述了敌我的兵力对比,以及作战部署,以事实表明,若非运气好,青州恐已不堪设想。

    青州兵力不少,但要分兵守卫六个郡国、65个城池,在北方又面临着乌桓的压力,一县之中不过两三百兵丁。如果事先没能得到准确无误的情报,大部分县城是无法抵抗黄巾攻击的。到时候,黄巾得到钱粮武器,再裹挟民众,青州的局势必靡烂。

    然后,张涵强调徐州黄巾势力庞大与青州兵力的薄弱。

    青州地处内郡,兵马素来不多,黄巾之乱中,青州基本也没有波及到,自然也就没有大肆扩军。此时此刻,青州总兵力也不过三万四千余众,州兵不足三千人。在伍子方带军远赴幽州后,张涵手里的直辖兵力更降低到不足五百,全凭前期招集的郡国兵支持。如果没有二张乌桓之事,青州临时召集郡国兵,肯定是来不及的。所以,张涵的困难也是实实在在的。

    张涵如此行事是出自无奈,事已至此,能扩兵便扩兵,不能扩兵也不损失什么。

    不过,雒阳接到了表章,却很是重视,这几年来,大汉国满目疮痍,青州稳定的税赋便越来越重要了,不可能不重视的。灵帝看到表章,都难得的反省了一下,觉得似乎有些过奖了,但他还是欣然接受了。毕竟,肯赞美他的表章不是很多。

    出乎张涵意料,朝中经过一番讨论,竟诏准了他的扩兵请求,准许青州扩兵至五千。张涵仔细一琢磨,就觉得不对劲。青州原有州兵三千,增至五千,也不能说没增加,但与被驳回了也没有多大差别。宦官们出了力,何进也表示了赞同——这一阶段,何进与张让的关系依然相当密切,张涵还没有被要求,就两者的关系明确立场——不应该如此的。青州扩军是有实际需要的。

    若是不信任他,那就干脆直接驳回了事,至少也要另派一位校谓到青州统兵;若是信任他,也不能只增兵这么少。要知道,伍子方统兵三千,还在幽州,青州增兵两千,起不了什么作用的。

    雒阳的态度,对张涵来讲,是十分关键的。在目前这个时候,张涵必须慎重对待。

    “这有什么希奇的?!”

    戏志才一语道破天机。

    原来,问题出在冀州刺史王芬身上。王芬就是被人一煽动,便准备废灵帝,立合肥侯的那位。

    王芬的图谋,并没有泄露。然而,他的运气很不好。灵帝准备返回河间旧宅巡行一遍,是他的亲生母亲董氏的想法,王芬便以黑山贼猖獗,戍卫灵帝为由扩军二万。正在这个时候,雒阳北方有赤气经天,到了午夜时分愈发明亮,横贯东西。这东东在大汉国历来被视为上天的警诫。太史估计是得到消息了,就奏言说北方有阴谋,不宜出巡。灵帝不能卖官收钱之后,便造了万金堂,把国库都搬到那儿去了,这一出巡花费巨大,他不怎么愿意出这么一大笔钱,如此一说,灵帝也就算了。

    这样一来,王芬扩军的理由便不存在了,因而罢兵。不久,王芬还都雒阳,这本是很平常的一次调命,像张涵这样长期担任刺史的,并不是惯例。但是,王芬作贼心虚,怀疑事情败露了,不敢去应命,当即解去印绶,悄悄跑到平原去找襄楷然后,王芬便在平原‘自尽’了。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便就此完结,所有参与者都安然无恙,只有王芬自己忙了许久,却图然断送了性命。

    不过,当事人没事了,雒阳却不能就此罢休,好端端一位刺史怎么突然死在平原了?这一定是出了问题,而且还肯定是大问题。谁也不是傻瓜,联系到之前王芬要求扩军一事,雒阳诸位重臣不明白细节,也能推断出个八九不离十来。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准许青州扩军,实在是天大的信任了。”

    戏志才摇头晃脑把事情的前后说了一遍,很是得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来他的眼光不够长远,就是尺有所短、智者千虑了看看多简单,主公怎么就不明白呢?

    “朝中很重视此事,是必然的”

    张涧在一旁接了一句。

    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不重视,冀州是九州腹地,地方富饶,位置重要,是大汉十三州里相当重要的一个州,冀州刺史突然出了这种事,灵帝的不得人心可想而知了。但是,这种消息不会有人分析给灵帝听。灵帝自我感觉向来良好,谁要是一瓢凉水泼下去,灵帝会否虚心采纳,傻子都知道。所以,诸位大佬商量了好一番,就把御史中丞韩馥任命为冀州刺史。

    御史中丞与尚书、司隶校尉并称三独坐,是朝中重臣,韩馥本人也素有清名,派他去冀州,雒阳对此事是非常重视了。

    张涧断言,“在这种情况下,朝重大臣们肯定会反对青州扩军的,多半还会想方设法另派人来分薄张涵的权力”

    这话一说出来,在座的都不傻,明白事情的经过多半如是。不过,张涧言之凿凿,连张让说了什么,哪位大臣反对,都说了什么,何进的态度,甚至连后将军袁隗、尚书卢植等人说话的语气,都一一讲述的清楚明白,这就过份了。

    张涵和戏志才一言不发,从上看到下,再从下看到上,上下打量着张涧。一会儿工夫,张涧就顶不住,讪笑着说:

    “伯卓来信了,信使在路上遇到了黑山贼下山劫掠,耽误了一段时间,刚刚送到”

    张涧便把译文拿了出来,双手递给了张涵。关系重大的书信,从来都是使用密文的。张涵对密码没有研究。但是,选择一套书,用数字表示某卷某页某行的某字,并不是多复杂的事,而没有这套书的人,想要破译密信,却是不可能的。

    御史中丞本是各州刺史的顶头上司,各州刺史每每年派人上雒阳奏事,就是要向其报告。张涵自然也少不了与韩馥打过交道。彼此之间,虽然没有见过,张涵却知道不少。韩馥这人不是非常贪官,却也非是清廉之人。张涵平日里送上的精制笔纸,节日里送上的土特产品,韩馥也都收下了。

    “韩文节非碌碌之人,但胆小怯懦,也不是雄才,太平年间知掌一州,尚可以有些许作为,如今变乱在即”

    戏志才摇头叹息。张涵却猛然想起一事来。

    “韩文节知冀州,可是件大好事,我现在要结交于他,不知应该如何着手?”

    戏志才不知张涵搞什么鬼,与张涧对视一眼,张涧也不知晓,略略思量,也知张涵不怀好意,但此时却不便细想。

    “主公与韩文节本有往来,想要结交不难,但要得到他的信任却不容易。韩文节初知一州,原州刺史却死于大人属地,大人此刻前去结交,只怕不会有效。

    黄巾张饶等入渤海,越河间,与黑山贼联为一体,张仲华(张英)欲进不能,不如就此退回。大人可谴使前去,与韩文节商量一下,如何合作剿灭黄巾”

    “文臧所言极是。”

    张涧也符合戏志才的意见。

    “那好,文臧既然如此说了,此事就托付给你了。”

    “主公请放心,戏志才必不辱使命!”

    张涵匆匆与两人议完了此事,便不再多说,张涧随着译文一起递过来的,还有一封书信。张超在雒阳日久,两人只在三年前张超成亲回鲁国时,见过他一面,彼此时常有联络,并不陌生。张超来信不多,此次却不知有什么事情。

    打开书信一看,张涵却是笑了。张超并没有什么事,他已经让人把妻子儿女送往了鲁国,只是来信托他照看一下。

    张超的孩子尚小,此时长途跋涉,是很容易夭折的,但是,他可不敢忽视张涵的警告。与其等灵帝驾崩匆匆忙忙,还不如现在就送回鲁国,沿途也更安全些。同时,张超在雒阳也是有住宅的,但他已经搬到了城外居住。关于雒阳情报网撤离的事情,张超有不同意见,他以为,重要的骨干可以分散到关中其它地区,但并不同意大部撤离——这些是用隐语写的。

    这事需要仔细思量,张涵考虑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偏偏这事没法与人商量。董卓最后迁都长安的时候,雒阳人可是没盛夏多少。不过,关中怎么样,张涵却没有印象了。

    现在的问题在于,是撤离人员,保留一批熟悉关中的人员有利,还是分散到关中,了解更多的情报有利。两者各有各的好处,张涵有点拿不准。最后决定撤离三分之一,最熟悉关中各地区情况的;分散三分之一,活动能力和生存能力强的;保留三分之一,雒阳最重要的情报来源不动。

    中平六年初,张涵获准扩军两千,但他趁着伍子方率军未归,新招募了五千兵马。反正,用他的话来说,远水解不了近渴,在伍子方没有归来的时候,青州多招募点儿军队,是有好处的。大不了,到时候再遣散好了。当然,张涵也就是这么一说,他才不会解散军队的。

    张涵全心全意开始组建一支自己的部队,他从家中调集了大批毕业生,作为骨干,又严格挑选士卒。按他的要求,应征士卒年龄必须在十八到二十五岁之间,身家清白,身体健康,无传染病,身高在七尺二寸以上。青州州兵的伙食好,不克扣粮饷,总比在家种地要强。再说,青州人有的是,流民巴不得能加入州兵呢!

    张涵如何在青州心事暂且不表,雒阳的形势却急转直下。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

    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就出现了很大的分歧。宦官内部都有着不小的分歧,摇摆不定。

    如果是长子刘辩继位,作为皇帝的舅舅,大将军何进便会势力大涨,甚至可能会独揽朝政。显而易见,这并不符合宦官的利益。

    但是,若是刘协继位,事情更麻烦。刘协的生母王美人之死,十常侍是出了大力的。尽管没有证据,然而,谁能跟皇帝讲证据,这终究是个隐患,谁知道刘协什么时候会想起来。而且,刘协继位了,董氏也一样会势力大增。

    想来想去,十常侍还是觉得应该支持刘辩。他们与何氏的关系很好,何皇后是他们一力支持的,张让的儿子还娶了何进的妹妹

    不过,作为后起之秀的蹇硕却不是这么考虑的。王美人的事与他无干,如能拥立刘协,他就是首功一件,取十常侍而代之,甚至把持朝政,都不是不可能。蹇硕手中握有西园禁军的,骠骑将军董重也不可小视,这个也是不能不考虑的

    十常侍犹豫不定,灵帝却等不得了,他身体不好,等不起了。于是,灵帝就指使蹇硕提议,称韩遂作乱,请大将军领兵西上平叛。

    士大夫们把诛除宦官、匡扶汉室的希望寄托在了何进身上,荀攸、郑泰、陈琳和逢纪等智谋之士,都投入其门下,何进门下是人才济济。这么粗漏的计谋,自然瞒不过何进。诀窍无它,就是一个字——“拖!”

    有人说的好,肥的拖瘦,瘦的拖死。众所周知,灵帝的日子不长了,他肯定靠不过何进。

    至于借口,那就多了,黑山贼是个威胁,青徐黄巾再起,也是威胁,如果幽州没能平定的话,何进还有更多选择何进就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奏请遣袁绍东进徐兖,待袁绍兵还,自己再西击韩遂。青州黄巾被张涵剿灭了,这个理由就不充分了。但是,何进不怕,充分与否不重要,自然可以找到各种理由,争论了没几日,灵帝就病死。

    蹇硕手握着遗诏也不敢宣布。灵帝要立刘协为帝,朝中是没人支持的,到时候,真的说成是假的,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好在灵帝死前最信任他了,把儿子都托付给他,蹇硕就封锁了消息,不发遗诏,先宣何进进宫议事,准备先诛何进,后立刘协。

    不过,事情没那么简单。蹇硕是西园禁军的最高指挥官,但西园禁军可未必都听他的。从身份上说,蹇硕是了宦官,别人瞧不起他,他有权无威。而军队的信赖,也不是灵帝一纸诏书,便能确立的,要不然,当初张涵也毋须费那么大事了。蹇硕光是凭着灵帝的信任统兵,军心并不依附于他。

    理所当然,何进得到了警告,蹇硕的谋划失败了。

    随后,何进却集结军队于宫外,严阵以待,而称病不入。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立刘辩为帝。刘辩即帝位,何皇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太傅这个官职,论尊贵还在何进之上,在宦官和外戚间摇摆的汝南袁氏再次得到了回报。

    随后的事情便波澜起伏,令所有人目瞪口呆。

    所有古老的世家大族都看不起暴发户,何况,何进是个屠家子弟。以袁阀为首的士大夫们对何进的支持,更多是出于利用,他们根本就看不起何进。何进对此是深有体会的。

    因此,蹇硕一事虽然在何进与十常侍的关系上,蒙上了一层阴影,何进却仍然不想抛弃十常侍。斩杀十常侍,取得士大夫和社会舆论的认可,并独揽大权,是很有诱惑力,何进也为此而动心过。然而,士大夫们的言行,总另何进怀疑,能否驾驭他们。为女求亲被断然拒绝的耻辱,深深的铭刻在何进心中。在这种情况下,要何进抛弃十常侍,是很困难的。

    何太后也说:“宦官管理禁省,是汉家的制度,不能说变就变。况且先帝尸骨未寒,我怎能同士人一起共事呢?”

    何进的弟弟何苗时任车骑将军,他与张让关系也很好,也帮着十常侍说话。何进就更犹豫了,他准备把在宦官里挑些人杀了算了。这非决定可把袁绍等人吓坏了。打蛇不死抱怨三生,假如十常侍不死干净,日后他们必会死无葬之地。

    从这时候起,袁绍等人就对何进起了异样的心思。接下来,袁绍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主意,召集四方猛将入雒阳威胁何太后改变主意。

    这个主意有多可笑,不必多说。

    曹操说的十分明白,“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主簿陈琳也有类似的评价。

    一个狱吏就可以做的事情,偏偏要召集四方猛将豪杰,可见袁绍的居心叵测!但何进就看不明白。

    这分明是要诛除十常侍,再以兵威胁何进,必要时,可以连何进一起诛了。袁隗身为太傅,自然就掌控了大局。不过,没有凭据,谁也不会把这话对何进说明。说到底,何进就是个屠家子,就是个外戚。

    在对付蹇硕的事情上,袁绍出了几个好主意,何进很信任他。而且,召集的猛将也多与何进有关系。王匡是大将军掾,西园军假司马张杨、原并州从事张辽、骑都尉鲍信和都尉毌丘毅,都是何进派出去募兵的,加上东郡太守桥瑁、武猛都尉丁原和并州牧董卓,一共有八支军队。这八支军队中,何进和袁绍都以为自己能够控制大部分,进而也就控制了局势。

    不过,人算不如天算。

    为了让何进坚定诛杀宦官的决心,时任司隶嚣尉的袁绍,从中做了很多事,什么收捕宦官家人,弹劾十常侍之类,都没少做。何进就是下不了决心。不过这事从四月份一直折腾到八月份,宦官们却受不了了。想想一下,成天有人说要杀你,刀架在脖子上,一连折腾四个月,谁也是受不了。

    在八月的一天,何进又一次对着何太后宣称要杀宦官之后,宦官们的神经终于崩溃了,他们诈以太后诏,将何进骗进了宫中,在一片狂热的气氛中,将何进斩杀。

    到了这个地步,事情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局势整个失控了。

    宦官们妄图控制朝局的努力失败。何进部曲将领吴匡、张璋正守在宫外,获悉何进被杀,急忙调集军队包围了皇宫,虎贲中郎将袁术也恰好得到了消息(及时的令人费解?),对皇宫的攻击开始了。禁军愿意给宦官们卖命的屈指可数,皇宫很快就被攻破了。袁绍也‘及时’赶到,他顾不得皇帝和太后,先紧闭北宫门,勒兵搜捕宦官,一阵大杀,一气杀了两千多人。很多没有胡子的人都被误杀了。

    士大夫们有冤报冤,有仇报仇,也算杀了个痛快。

    然而,笑到最后,才是笑的最好。苦心积虑的不光是袁阀,天下将乱是人人皆知的,董卓便拒绝执行灵帝的诏旨,勒兵在河东,观望雒阳的局势。此时此刻,看到了袁术焚烧南宫的火焰,董卓引兵急忙赶到,他来的正是时候。

    董卓这一到,刘室的江山就到了尽头。

    ps:总算是把第二卷写完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实在是啰嗦了.如果把前两卷,各删掉十章,什么技术呀、屯田呀,无关大局的一率去掉,想必会更好一些.但是,事已至此,再说这些已经没有意义了,自己勉励一下好了.

    这一章六千四五百字,与前一章一起,都有许多资料,昨天中午发章节的时候,编辑去吃饭了,所以,今天才发章免费的。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上当受骗了,如果有,就说声抱歉了。

    不多说了,从下章开始,就进入第三卷了,终于开始战斗了。

    让诸位久等了,谢谢诸位一直支持我。

    白竹猪作个大揖,一拱到地。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