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其他类型 > 传奇绅士 > 第0108章 ‘进击’的兰州拉面

第0108章 ‘进击’的兰州拉面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80年代后期的大西北,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文盲很多,文化人很少,许多老百姓连厦门在哪都不知道。

    最早走出青海做拉面的,只是一小部分,他们就像哥伦布一样,发现了“新大陆”。加合乡的韩录、沙连堡乡的马黑买就是开荒者之二。

    1984年,韩录在拉萨开清真饭馆,后来听说厦门的***客商吃不到清真食品,有商机;当地人又多,有市场潜力,便决定去做拉面。

    马黑买刚出来的时候,只是个初一的小孩子,家里人并不同意他外出,可马黑买实在受不了穷苦的家境,偷跑出来,哀求在外经商的老乡带自己出去。终于,老乡同意了,坐了几天几夜绿皮车,终于赶到厦门。

    竟然又是厦门,之前我们说沙县小吃最早是从厦门开始壮大的,没想到兰州拉面也一样,莫非,他们的“恋情”就是在这里萌芽的。

    鼓浪屿!记住了!还没脱单的,赶紧去碰碰运气。

    90年代的行情不比现在,许多市场一片空白,做什么都容易挣钱。

    韩录等人到厦门发现,南方人的口味与西北差异很大,如果把西北那一套搬过来,是无法取得成功的。而且消费者收入有限,主要是打工的外地人;自己也本小利微,做不出高大上的东西。经过不懈努力,他们终于把拉面改成当地口味,每碗卖一两块钱。

    因为价格合理,味道还不错,顾客很多,一天能卖上百碗。

    生意红了,人手不够,就去老家把亲戚也找来帮忙,谁会跟钱过意不去。

    一般是丈夫揉面,妻子切菜,小孩跑堂。这种家庭经营,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节约了人力成本,可谓一举两得,等孩子长大了,青壮年劳动力又能增加。做拉面虽然赚钱,但也心累,白天店里干活,晚上店里打地铺,早上六点开始营业,晚上十二点才打烊。

    据说关门数钱的时候最幸福。

    1997年,在一位华侨的帮助下,马买黑跟着韩录前往菲律宾马尼拉,他们把生意做到了国外。

    两人在商贸城开兰州拉面,当地华侨听说后,纷纷捧场,一天就是几百碗。马尼拉不比化隆,北纬十五度左右,温度高多了,韩、马两人在厦门实践的基础上,研发出“阴阳配面”,该面不黏不断,入口爽滑,很符合热带、亚热带地区人们的口味。

    厦门、菲律宾之行,除了挣钱,马买黑开了眼界,见了世面,变得成熟起来。当他手握资产几十万,衣锦还乡,村里的父老乡亲都惊呆了。

    这还是当年那个饥肠辘辘、偷跑外出的小孩吗?看到老乡老乡依然困苦,马买黑决定带年轻人外出闯荡,正如当年的自己一样。

    在兰州拉面干,第一年主要是打杂,跑堂;第二年可以当面匠,接触核心业务;第三年经验够了,能力强了,找门店,当老板,升职加薪,赢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看到外出打拼的同乡穿着西装,拿着大哥大,开豪车,娶漂亮媳妇,很多人再也坐不住了。他能干?我就干不了?于是外出者越来越多。

    现在化隆县人口20万,有7万人做拉面生意,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那些留守老家的人都有些后悔:如果当年我勇敢一点,早发财了!

    说来说去,都是青海人卖拉面,可他们为什么要打出“兰州拉面”的旗号?

    因为青海拉面走出去以前,兰州拉面就已经诞生了,而且名声在外。比如一条街有两家面馆,一个是兰州牛肉面,还有一个是青海拉面,你认为十几二十年前,顾客会选哪个?

    十有八九会选兰州的,更认可、不陌生,青海拉面听都没听说过。为了消除顾客疑虑,开拓市场,青海人挂上兰州拉面的招牌。

    兰州城东临关中平原,毗连甘南、青海、新疆等牧区,前者能提供小麦做面粉,后者可以供应足额的牛肉,所以做牛肉面也是因地制宜。

    据记载,正宗的兰州拉面产生于嘉庆年间,距今大约200年。彼时,一个叫马六七的人从河南陈维精处学到牛肉面做法,将其带回兰州,后人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叫“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具体指面汤要清,萝卜要白,香菜要绿,辣椒要红,面条要黄。

    在兰州本地,一般不会有“拉州拉面”这种叫法,通常称“牛大碗”,即大碗牛肉面之意。

    吃的话主要是做早上,中午、晚上吃得少。每天清晨,一大帮兰州人在面馆排队,他们吃完辣辣的面条,喝完热乎乎的面汤,然后赶去上班。

    喜欢吃辣、喝汤是有原因的,西北温度低,吃辣可以开胃、暖身、发汗,促进排毒;喝汤可以补充水分,毕竟大西北气候干旱,蔬菜少,补水的途径不多。

    和青海拉面比,兰州拉面的汤独具特色,要用牛肉、牛骨熬几个小时。

    方法嘛,一般是祖传秘方,不告诉外人的。每天早上即将营业,由老板独自一人配制面汤,其他员工不得在场。

    就像宋朝皇帝即位之初,要一个人去誓碑殿默读誓词,如果北宋没有亡国,我们也很难知道誓碑写了什么。

    在兰州,老品牌牛肉面不止一个,他们的配方自然也不一样,吃的时候会有些许差别,消费者根据偏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故每种品牌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

    青海拉面重点是面,汤大多用调味品勾兑出来的,成本低了,定价也就低了,能吸引低收入人群。但土生土长的兰州人一吃就知道:这个不正宗,恐怕是青海人开的。

    《兰州日报》曾有篇时评,说外地的兰州拉面已经异化,除了面条的确是拉出的,其他方面都背离了“一清、二白、三绿、四红、五黄”的标准。

    更有甚者,把香菜换成黄瓜,牛肉换成香肠,导致不少客居他乡的兰州人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