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武侠修真 > 武侠之至尊无敌 > 武侠小说起源。

武侠小说起源。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武侠文学的源头当有二:“一是汉初司马迁的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二是魏晋、六朝间盛行的‘杂记体’神异、志怪。”

    火药没有发明之前,刀枪剑戟都被称为冷兵器,在冷兵器时代,个人的武术技巧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既可保家卫国,又可以用它求取功名富贵,尤其是统治者,更是十分看重,在中国古代教学,是文武并重的,周礼中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六艺中的射与御,就是射箭、驾战车挥刀枪作战的。汉书艺文志亦载“剑道三十八篇”和“手搏六篇”,被称为“兵技巧”,它以手足、器械的使用为基本技能,据今已有二千多年,至南朝刘宋时,已有武术之称。会武术的人,一方面进入朝廷的军队,成为职业军人,这类人为朝廷所用,自然也就会在浴血沙场的同时,求得功名富贵。

    但总有一类人,就像执政党与在野党一样,对朝廷政治以及当权者有不同看法,在武术上的在野党就是那些号称侠客的人。他们因各种各样的原因流落民间,又自恃一身好功夫,挑战权贵、邪恶,扶危济困,这也原本没有错,但也有因所谓重感情、讲义气而犯糊涂的时候,只为报恩或复仇,可以置国家法律与他人利益于不顾,这就是韩非子说的:“侠以武犯禁”。但如果在一个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朝代,当侠客们啸聚山林,当起“绿林好汉”来“替天行道”,公然与当权者叫板时。这种行为,却得到老百姓的拥戴,这同时也是侠植根人们心中,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如水浒传中的鲁智深、武松等。

    最初的侠客多是独立的,个人的行为,如史记中记载聂政以及著名的荆轲刺秦王的故事。这样的人和事,在春秋战国时期还不少,当时由于七国之间争霸称雄,恩恩怨怨很多,各国权贵们都争相征贤纳士,这里的士,就是指武士,如当时的信陵君、平原君都养了好几百甚至上千的这类“食客”,这也就给这类武士侠客们创造了生存条件,他们大多以侠义著称,或为国,或为报主人之恩,充当刺客,甚至不惜舍生取义。这是封建时期的一大社会特点,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骑士,以及日本的武士,都与其类似。

    这些侠义武士,历朝历代都有,他们那种大义凛然,扶危济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不畏强权,不畏残暴的武侠精神,十分为人们所敬仰。这些武术人士大多是真人真事,瓦岗寨、水浒中的侠客们不提了,如少林武功,武当派武功都是实实在在的武术流派,也有不少名家出自这些派别,宏扬了武术精神,就是近代,如清光绪年间的大刀王五,以保镖为业,被人称为大侠,他与谭嗣同交厚,戊戌变法时,还主动要求保护他出走。再有就是霍元甲,就曾击败不可一世的洋武师,大长了国术威风。而这些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武侠与武侠故事,则为武侠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与土壤。

    不过,另一类侠客就与许多武侠有些类似了,他们似乎总存在于事实与虚构之间,这也似乎很深地影响了后世武侠的产生与发展,他们总是带有神奇性和神秘性,有的甚至过分夸大了武术本身的功能及作用,但这种以超人形象出现,除暴安良的武侠,又恰好反映了人们的希冀和愿望,这当中对后世武侠影响最深的有三个人物形象,那就是赵处女、红线和昆仑奴。赵处女源自吴越春秋,红线出自唐袁郊撰甘泽谣,昆仑奴则出自唐传奇,历史上,许多身怀绝技的武侠们常常愿意退隐江湖,这是因为人心难测,即便是恩重如山的主人们也是如此,这种思想也影响了后世许多武侠的为人和武侠的创作。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官场的腐败与黑暗,也使他们更愿意洁身自好,不愿意同流合污,这也是武侠们得到人们尊敬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文人们一种理想的人文精神,所以历朝历代有那么多的文人愿意记录书写创作这些武侠故事,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发展

    ]编辑

    魏晋六朝

    魏晋六朝在文学史上被看作是文学的“自觉性”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多以志怪、神异为主。作品中包含着先人的神仙、鬼怪观念,以及对超现实神秘力量的向往。这是洪荒时期人们对英雄崇拜的遗留,在洪荒时期,人们对一些英雄人物的崇拜和夸张的赞美产生了神话,比方神农、燧人、女娲等等。到了先秦两汉,充斥在思想领域的则是仙风道骨。魏晋以后,便是游弋着冥鬼幽魂。

    志怪是以记述鬼神怪异之事为主要内容,包括神仙方术、鬼魅妖怪、殊方异物、佛法灵异等,也有野史逸闻、民间传说等等。艺术上带有传奇色彩和超现实的表现。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其它有托名陶渊明的搜神后记、旧题曹丕的列异传、张华的博物志、葛洪的神仙传、王嘉的拾遗记、吴均的续齐谐记等。鬼神观念是古代先民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便是现代,劳动人民中间同样存在着神鬼的观念,它已经是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其实是人们对自身思考的结果,现实的苦难使得他们向往着一些超出自然的东西,一种特别的能力和一些特别的工具。比如武艺、神剑、宝物等等。而这些东西却只能在想象中得到,所以便有了三王墓的宝剑干将、莫邪;有了紫玉的仙术道法;有了刘晨阮肇的灵丹妙药。而这些东西在后来的武侠中同样是屡见不鲜,似乎也已成为武侠之所以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唐传奇

    如果说先秦两汉乃至魏晋志怪,为武侠的产生构筑了坚实的基础,为之前奏;那么唐传奇在文学史上一领风骚时,武侠即真正开始萌芽。宋初李昉等所编撰太平广记卷一九三至一九六,特将十八种唐传奇列入“豪侠”类便可看出武侠同唐传奇之间脉络相通。故认为唐传奇为武侠的立宗者,理所当然。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集传奇,宋人尹师鲁也将“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的岳阳楼记称为“传奇体”。发展到后来,传奇才逐渐被认为是一种的体裁,如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即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相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的第二类亦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的通称,便约定俗成地沿用下来。

    在论述唐传奇勃起的社会背景时,范烟桥所著的中国史曾言:“在此时代,婚姻不良,为人生痛苦之思想,渐起呻吟;而藩镇跋扈,平民渴盼一种侠客之救济;故写恋爱、豪侠之,产生甚富。”根据所论可见一般,特别在唐朝末期,社会对豪侠救助如云霓之望。资政通鉴卷二一五,记李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金吾静街;前驱在数百步外,公卿走避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可见社会暗杀行刺之风弥行。这反映在文学作品中,便是豪侠主体的传奇大量涌现。

    唐朝涌现出一批描写豪侠之士及其侠义行为的传奇作品,内容涉及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快意恩仇、安邦定国等方面,于中突出豪侠人格的贤韧刚毅和卓荦不群,武功的出神入化,功业的惊世骇俗,由此展现出一种高蹈不羁奔腾流走的生命情调。甘泽谣之红线(袁郊,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武侠),传奇之聂隐娘、昆仑奴(裴铏著,其中聂隐娘的武功训练方式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集异记之贾人妻,薛调的无双传等,都是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传为杜光庭所作的虬髯客传,更是晚唐豪侠中成就最著名的一篇。

    宋元话本

    唐人传奇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范之后,经五代以至宋朝,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发展多是对唐传奇的模仿。但这一时期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意义,它在语言上有开创性的意义。“说话艺术”在民间广泛流传,这种白话形式的与后来的武侠颇具渊源。

    其主题,如宋罗烨醉翁谈录开辟所言:“有灵怪、烟粉,奇传、公案,兼朴刀、杆棒、妖术、神仙。”而这些也是后来的武侠所喜用的。不管是何种题材,都往往以爱情或公案作为叙事的“兴奋点”。爱情故事,不仅在当时很受欢迎,即使在现行的武侠中,爱情因素也是重要的“看点”。美女与侠士之间的感情纠葛,永远是武侠吸引人的地方——因为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论是现代武侠中的巨擘金庸先生,还是海外一直风靡的武侠作者都无法摆脱“感情戏”。而且高妙的爱情情节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个方面宋元话本则有突出的贡献。

    宋元话本中的爱情故事,又往往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像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寻求美好的生活。又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周胜仙初见范二郎等。

    这些奇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即使放到现代的武侠中依旧存在着迷人的魅力。这样的主题思想固然提高了武侠的思想水平,使得通俗文学在思想意义上扮演着“雅文学”的角色。这就牵涉倒文学的“雅”与“俗”的转变问题,而武侠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形式,同样存在着“雅”与“俗”的问题。对比唐传奇、宋元话本及当代的白话武侠;我们当如何区分“雅”与“俗”呢?如果以知识分子创作作为区分点,那么唐传奇便是“雅”文学,而宋话本中艺人的创作便是“俗”文学。当代的武侠则多数是知识分子的创作,理当看作是“雅”文学了。可是古代的知识阶层又不同于现代,不能如此类推。那么当代武侠到底是“雅”是“俗”呢?我本人认为,“雅”和“俗”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浮动着的,他是随着客体的不同而变化。换句话说,“雅”和“俗”的问题当从“文学消费”的人群来看,“雅士”即使看“俗”也“雅”。

    明清白话

    龙门客栈

    自宋以后,文言武侠逐渐衰落下来。白话公案、侠义则成了中下层劳动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式样。

    明代的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水浒传被誉为武侠的萌芽,这部书里最具有武侠特征的人物是武松和鲁智深身上都有先秦侠风,而鼓上蚤时迁又是第一个能穿房越脊的人物,对后世武侠起了很大的启蒙作用。

    然到了清代中期出现的三侠五义,是中国第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长篇武侠,对中国后世武侠乃至文学艺术影响深远,称得上是武侠的开山鼻祖,由此掀起了各类武侠题材文学作品的高潮。三侠五义有关武功技击(如点穴、暗器、剑诀、刀法、轻功提纵术等)、江湖勾当(如闷香、百宝囊、千里火、夜行衣靠、用毒、皮脸面具等)以及机关埋伏(如冲霄楼)种种名目之演述,均对以后武侠之内容素材有决定性之影响。

    这两部作品它们奠定了武侠的基本形式和模式,一直到港台的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楚留香传奇、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等等武侠都在它的影响之下,直到今天的武侠也没走出这个模式,但得到真正发展并呈现出一种繁荣现象,却是民国期间的事。

    民国时期

    辛亥革命后,人们从封建桎梏下解放出来,各种思想流派涌入中国,报业、出版业得到空前繁荣,文学艺术得到大力发展,各种风格流派的文艺作品异彩纷呈,武侠也异军突起,它以独特的武侠们的侠义精神传统深得人们喜爱。武侠公案、短打评书盛极一时,例如五女七贞、永庆升平、小五义,民国三侠剑、常杰淼的雍正剑侠图(即童林传)等纷纷问世,清末民初亦有大量知识分子投身武侠创作,写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比如王度庐的卧虎藏龙,还珠楼主(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是中国武侠作家)的蜀山剑侠传。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首先有被称为“南向北赵”的等一批开风气的武侠作家,其代表作有江湖奇侠传、侠义英雄传等;赵焕亭则有奇侠精忠传留世。

    在三十年代后,最有名的武侠家便有北派五大家: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朱贞木和王度庐。这主要分为还珠楼主的神怪武侠,白羽的社会武侠,郑证因的技击武侠和王度庐的言情武侠等四大派武侠。

    在民国武侠作家中,还珠楼主也许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半文半白的语言,儒、佛、道的精神哲理,都溶汇贯通于之中。其著名有蜀山剑侠传青城十九侠和云海争奇记等40部。宫白羽的社会武侠在武侠与社会生活方面结合得是十分紧密的,他受鲁迅、周作人兄弟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很深,本身又是记者出身,他常常是通过武侠思想与社会现实的脱节来批判社会的黑暗,在写武侠们的可敬可爱的同时,也写出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壮、感慨与无奈。他的代表作是十二金钱镖和描写白莲教起义的黄花劫等。郑证因当年的鹰爪王八部曲出手就不凡,他将武侠的豪气与精妙的武术与惊险的情节融为一体,并特别注重武术技巧的描写。其一生一共创作了一百〇二部作品,为当时作家之最。被人称为技击武侠一点也不为过。

    而王度庐的武侠则重言情,写到生死缠绵处,常感人至深。后起的港、台武侠,也大多走的他开拓的这条“悲剧侠情”的路子。他的主要代表作是卧虎藏龙剑气珠光等“鹤铁五部曲”。

    当代武侠

    后来以金庸、梁羽生为代表的新武侠的崛起,则是近几十年的事。尤其是金庸的武侠,造就了不少金庸迷。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大师,他丰富的历史知识,深厚的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掌握,精彩的叙事与描写,对人物性格的把握,确有许多过人之处。射雕英雄传中的许多历史、人物,如南宋时宋与金、元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均有历史史实依据,而丘处机等历史人物也确有其人,将真实与虚构有机结合,同时又兼有北派武侠社会、言情、技击、神怪四大派之长,同时又完全不同于这四大派,有了新的创新和发展。香港是新派武侠发源地,50年代初期,出现第一部现代武侠:虎鹤双形。

    50年代属于梁羽生,代表作七剑下天山系列。至萍踪侠影、云海玉弓缘达到个人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后期作品虽有革变,然而影响不是很大。

    梁开创了一个时代,其古典文学素养很扎实,中诗词随处可见。但尚没有完全脱离近代武侠的窠臼。古文功底好的读者可以看看,文字和历史的描写还是很有水准。

    50年代中后期金庸的出现。

    金庸引入了西洋文学技巧及电影手法予以捏合,在当时港台政治压抑的年代,让武侠变成畅销书。并把武侠上升到了文学艺术的高度。金庸曾把所创作的名称的首字联成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见鹿鼎记后记)。这副对联已经广为流传并多次被香港和中国内地拍成电视剧与电影,也是“金迷”的必读书目。在1969年鹿鼎记中达到其创作顶峰,然后激流勇退。

    金庸的作品整体上看,前期到后期是越写越好。从文字到结构,包括情节的张力莫不如此。但在其部分作品中有时间错乱的硬伤!可能与其作品在明报连载有关。只有一个简单的情节,天马行空的进行。到后来造成无法更改的错误,例如:射雕中黄蓉出生后,梅、陈二人偷九阴真经叛变出桃花岛。曲灵风被断腿后在牛家村作贼时,郭靖与杨康的爹还不认识。那岂不是黄蓉和郭靖早就在流行姐弟恋,还喊什么靖哥哥,装年轻吗?后来金在修订其“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部主要作品时,也承认这一硬伤,除此之外上再无大错。

    与金庸同时代香港另有金锋、张梦还、牟松庭、风雨楼主、高峰、石冲等人从事武侠创作。但是,金庸这座山太高,与他同时代的武侠作家是不幸的。其同辈及后起武侠作家或以主观条件不足,便难乎为继;多半只能遵循既往“帮会技击派”的路数,在江湖仇杀中讨生活了。

    70年代初,金庸封笔后,香港武侠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

    台湾武侠与香港有所区别,在金、梁同时代有司马翎、卧龙生、独孤红、陈青云、萧逸等数十位武侠专业作家。根据武侠评论名家叶洪生先生的粗略统计,在武侠兴盛时期,台湾至少有过三百位武侠作家赖此维生,出版了至少上万种以上的武侠。结集成书则自数部至数十部不等。其中司马翎、卧龙生、诸葛青云并称“台湾三剑客”。

    司马翎在当时影响力最大。博学多才,擅长写情写欲、斗智斗力。特别是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均独步一时。而其早年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已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而犹有过之。同辈名家受其影响、启迪者颇多,如古龙、上官鼎、易容、萧瑟等皆是。

    可惜司马翎未能持盈保泰;其创作后期虽有剑海鹰扬这部超卓巨著为武侠大放异彩,但此后即逐渐走下坡,其晚年改以“天心月”笔名所撰强人系列作品。

    当时诸绿叶代表作有卧龙生仙鹤神针、诸葛青云紫电青霜、司马翎剑气千幻录、独抱楼主璧玉弓、曹若冰玉扇神剑、萧逸七禽掌、云中岳古剑歼情记、丁剑霞神箫剑客传、柳残阳玉面修罗、独孤红雍乾飞龙传;还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动辄就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代表者有陈青云血魔劫、田歌血河魔灯等。尚可一观。

    真正让台湾武侠走向世界华人圈的人是古龙。一个可以在台湾武侠界大书特书的名字。是台湾武侠界唯一可以与金、梁比肩的人。

    古龙于60年代初期开始写武侠,但业绩平平,其间为名家(如卧龙生、诸葛青云)代笔,却几可乱真,足见本身确具潜力。在1964年完成早期代表作浣花洗剑录后,让人耳目一新。但风格尚未形成,未引起太多波澜。在1965-1967年间古龙完成了他创作中期的重要作品武林外史、绝代双骄等名著,开始走红。特别是1967年所撰的铁血传奇(即我们常说的侠盗楚留香或香帅传奇),内杂武侠、文艺及现代心理分析,特别是西方推理的架构。读之如读东方版的福尔摩斯探案。后来古龙坦言其深受西方和日本推理的影响。

    由此起,古龙武侠即脱胎换骨,迈入了新派武侠的殿堂。但古龙之变并非到此为止,而是一路狂奔,让人目不暇接后,恍然猛醒。原来武侠可以这样写,也可以这样看。其后他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即小李飞刀)、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兼有传统与现代“矛盾统一”之美。

    70年代初开始,古龙首写萧十一郎(由于是先有剧本、后来才有)的启发,减少废话和不必要的描述。加强肢体语言和场景烘托。从此古龙的变成了一种似诗、类俳句、非散文的怪异文体。可能古大侠觉得此种方式最能表达他的思想,同时又能最大化的挣到稿费。如流星蝴蝶剑、欢乐英雄、陆小凤系列、七种武器系列(仅有六种)以及边城浪子、天涯明月刀、白玉老虎等,无一不是用电影分镜、换景的手法来写。

    这种简单直接、动漫化的妄举,对于中国文字是一种伤害。但尽管如此,在一九六五至七五年间的古龙却“一枝独秀”,以至于他成为同辈名家及新进作者模仿的对象。但同时他也害死了这些没有他那般天纵其才的跟风作家。

    火红了十年后,古龙1975年以后的作品每况愈下,也许是被称为每部作品后都有一个现实中的女主人公和无数瓶xo消耗了他太多的激情。在看过护花铃等他的半部作品后,深深地理解在后期他江郎才尽后酗酒的痛苦。从一个构思或几千字的开头就可以换来巨额的金钱和合同,到后期读者逐渐冷落、出版商追稿时的无情。英年早逝也许是他自己最渴望的结局。1985年古龙在肝硬化的剧痛中走完了他绚烂的一生。

    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温瑞安在一九七〇年以“温凉玉”笔名在香港武侠春秋发表处女作追杀(为“四大名捕”故事之一),时年仅十六岁;虽然文字技巧很幼稚,但想象丰富,已见潜力。

    其早期作品颇受古龙影响,如四大名捕系列、神州奇侠系列均可见古的痕迹。自一九八二年推出布衣神相起,又加上了若干还珠的奇妙素材,故神魔虚幻色彩甚浓;而碎梦刀、侠少、杀楚等书,更有许多“诗歌化”的语言文字,耐人寻味。

    但由一九八七年开始,温瑞安却以“现代派”自居。如杀了你,好吗?、请请请请请请、力拔山河气盖世牛肉面、等等中短篇,有一部乳房更是不知所云。且内容横七竖八排列,以示其“现代”,以此突出视觉效果。

    正如他在书中后记中说:“武侠必须突变!成与败,得与失,我不管,但这样写法使我觉得很好玩。”于是中国文字之美,就在温瑞安的“突变”下,被割裂得支离破碎;而“新派”武侠,也在他的“好玩”下,被彻底“异化”掉了。

    从此武侠的创作进入低潮,直到90年代初期,香港的黄易从大剑师开始创作武侠,或者说科幻,其间有明显的田中芳树的痕迹。到寻秦记才真正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开创了玄幻武侠时代。影响了大批的武侠作者,开始转入玄幻武侠的创作。而黄又变,反而回到正统武侠的路子或者说“异侠”更妥当。其后陆续推出的破碎虚空、翻云覆雨均引起强烈反响。大唐双龙传更是因为互联网而广为传播,让黄易的名字传遍华人社会。已完结作品还有边荒传说日月当空,目前正在连载的是新作战龙在野。

    黄易深受司马翎的影响,首重气势,如果说早期,梁、金的作品中,成人后大多数人的武功已成定势,丘处机奈何不了梅超风,那他永远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只能打成平手。一场华山论剑后,敌我双方的争斗就变成算术题般简单了。我的排名高手和小弟多,你就等着挨扁吧!人的潜力一无所知,而中华武术重视精气神的完美结合。当黄易在其中加入了时间、体力、精神状态等元素。大大提高了武侠可信度。

    2000年后出现大批网络作家从事武侠创作,是好事也是坏事,好是大大丰富和繁荣了读者的可看种类和数量。但由于网络多数是连载,必须按时交稿,以及网络作家的不可见和随意性,导致大量太监作品出现。另有部分作家因为网站倒闭等原因导致作品连载出现中断。短短的几年时间,武侠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大陆和港台崭露头角的年轻作家很多,具备与梁、金、古、黄比肩潜力的也就仅仅几位。

    其他如老猪的紫川(军事历史)(确切的说,紫川是部大杂烩,并非严格意义的架空历史),贾羽的入世龙蛇,真髓的真髓也非常不错。具有潜力。其他很多作家也不错,但很多人都走上了玄幻之路,不再是在人力的范围内进行的斗争。那应该划入另一个讨论的课题。

    现代武侠是纸上武侠的新阶段,理想和言情色彩淡化。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