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 > 第八十二章 刘萧的顾虑(求收藏和推荐票)

第八十二章 刘萧的顾虑(求收藏和推荐票)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ps:各位老大些,雪恋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求月票,但是浪费是可耻的,现在月底了,各位仓库里面要是还有剩余,就清仓处理,投给我吧!当然,月票榜什么的不是雪恋这样的小人物敢于觊觎的,雪恋最希望的还是当各位点击本书的时候,顺手点击一下收藏和推荐票得按钮,赏雪恋一个包养和推荐,谢谢。)

    刘萧张开双臂,把他紧紧地搂在了怀里,安慰道:“会好的,一切都会好的。等大元帅送来了捷报,最痛苦最黑暗的日子便会过去。父皇在天之灵会保佑你,列祖列宗和无数大汉英魂会把世上最大的幸福和快乐赐给你。你所有的心愿和梦想都会变成现实,你会成为大汉最圣明的皇帝。”

    天子心灵颤抖,伏在刘萧的怀里失声痛哭起来,“姐姐,我害怕,我真的很害怕。他们都走了,都离开了人世,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丢在世上受苦受累。我做了一个噩梦,我梦见老师,他浑身浴血,骑在绝影上,一个人在千军万马里奋力冲杀。我很害怕,他要是死了我该怎么办?我去依靠谁?”

    “陛下”刘萧心痛如绞,用力抱着自己的弟弟,泪水夺眶而出。

    天子哭了一阵,心中积压已久的痛苦和悲伤得到宣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

    “陛下,马大人又顶撞你了?”刘萧拿着丝巾轻轻擦了一下眼睛,柔声问道。

    天子呆呆地望着案几上的文卷,叹了一口气,“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不管老师是不是本朝第一酷吏,将来他都是我大汉中兴的第一功臣,这个功绩没人可以抹杀,会永留青史。”

    刘萧笑笑,“记得很久以前,好象是大元帅在冀州肃贪的时候,朝野上下口诛笔伐,异口同声指责大元帅骄恣枉法,说他是本朝第一酷吏。大元帅当时很高兴,说这个酷吏好,自己宁愿当酷吏,也不愿姑息养奸,让恶人逍遥法外。”

    “不过”刘萧迟疑了片刻,继续说道,“这一次我也反对在青、兖两州大肆肃贪。朝廷应该及时下旨,阻止大元帅毫无节制的杀戮。”

    “为什么?难道你也认为大元帅做的不对?”天子很惊讶。

    “不是,大元帅的做法无可指责,但河北受形势所迫,现在不能这样重刑惩治违法官吏和门阀世族。现在朝廷急需官吏,更需要这些门阀世族给朝廷提供可用人才。如果大元帅肆意惩治,不但让朝廷的官吏危机雪上加霜,也会让门阀世族在遭受重创后痛恨朝廷酷法,门阀世族中的贤良之才可能因此抵制朝廷征辟,拒绝出仕。”

    刘萧慢条斯理地说道:“陛下也知道,自从大军开始南渡黄河平定中原以来,朝务猛增,内外朝诸府的官吏们日夜操劳,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究其原因就是可用官吏太少。同样的情况在河北三州,在青、兖两州诸府也是一样。”

    “几位老大人身体每况愈下,先后病逝,和他们没日没夜的处理政务有直接关系。如果他们能得到很好的休息,肯定能多活几年,也不至于象现在这样带着无法弥补的遗憾离开人世。”

    “北疆在很早的时候就非常缺乏官吏,虽然大元帅建立了许多学校,但是北疆官吏紧缺的状况因此一直未能得到改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朝廷从拥有河北三州,发展到接近平定天下了。但官吏紧缺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到今天已经演变成官吏危机了。”

    刘萧看到天子没有说话,于是继续说道:“虽然我们都很努力,在河北三州建了很多大小学堂,但一个人进了学堂后,并不意味着读几年书就能成才。成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需要诸生勤奋刻苦的学习。一般情况下,十个诸生在念了十几年的书后,能有一两个成才的就非常不错了。”

    “陛下你可以看看今日无极大学里的诸生,他们有的来自门阀世族,有的来自各级官吏之家,这是诸生最主要的来源了。还有一部分诸生人数较少,他们主要来自次等士族或者家道中落的贫苦士族,来自商贾富豪之家,来自塞外胡族诸部落王或者贵族人家。”

    “门阀士族和官吏大家中的孩子生活优越,养尊处优,能安下心来好好读书的并不多,大都是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次等士族、贫苦士族和低级小吏家中的孩子相对来说念书刻苦得很多,因为这是改变他们一生的唯一途径。诸生中,这一类人家的孩子学业普遍较好,我最近几年大力举荐的人才几乎都是出身此类人家的孩子。不过相比门阀富豪和官吏大家出身的孩子,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这主要和他们并不富裕的家境有关,很多这一类出身的孩子因为缺乏钱财,早早弃学回家,最后远离家门赶到无极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毕竟能让孩子在无极城继续学业,需要很大一笔钱财,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家并不是很多。但令人高兴的是,能来的都是人才。我曾派人到各地郡县学堂查访过,希望能找到更多的贤能之士,结果还是比较满意,能在郡县学堂坚持完成学业的,其才能普遍不错,很多人完成学业后都在当地的郡县府衙出任掾属。”

    “至于来自塞外胡族的诸生,因为受到出身、语言、风俗习惯等等原因的限制,能把大汉话说好,能看得懂经文就已经凤毛麟角了。他们到无极城除了学习经文和治国之策外,主要还是充当质人,所以人们只能尽力教授他们,让他们其中的佼佼者学有所成。朝廷要想把胡族汉化,需要时间,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这一代人是无法实现这个目标了。”

    “朝廷新政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肯定商贾富豪的地位,允许他们的子女进入仕途。大汉自孝武皇帝以来,一直打击商贾。朝廷能在律法上做出这种重大变动,完全是因为这十几年来,北疆也好,河北也好,朝廷也好,都得益于各地商贾富豪们的大力帮助。如果没有这些人的鼎力相助,当初北疆的屯田不会成功,河北也不会如此迅速恢复元气,而朝廷也无法在这么快就开始平定天下。当然了,商贾富豪们得到的回报也是非常丰厚的。看到他们的子女挺着胸膛,和门阀世族官吏大家的孩子一起出入学堂,一起站在朝堂上议事,他们也应该满足了。不过,自从朝廷在几十年前开始卖官买爵后,商贾富豪们大都用钱换回了”士“籍,真正意义上的商贾人家已经很少了。所以,这一类的诸生在学堂里人数最少,比胡族诸生还要少。”

    “王剪大人曾上书朝廷,希望朝廷开设更多学堂,让更多的有条件的“工”、“农”籍的孩子也能念书,也有进入仕途的机会。这个建议未免太不切实际了。首先朝廷目前没有这样的条件。其次读书要钱,购置书卷,拜师抄书,就学学堂,远离家乡求学大学,十几年下来,需要很多钱财,普通“工”、“农”籍的人家根本承担不起。我们曾算了一笔帐,一个普通孩子从入学读书到完成大学学业,预计为十到十五年,其所需钱财大约是普通人家三百年的收入或者更多。第三,田地的耕种和作坊的生产需要大量人口,人越多,收入才多。这些人劳碌一年的收入非常有限,最多吃饱肚子维持生存,要想略有盈余还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如果有天灾人祸,连生存都难以保证。这些人一辈子都在为生存而苦苦挣扎,读书入仕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场美梦。”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陛下,现在学堂诸生中,能学业有成,将来有望成为治国栋梁的,主要是门阀世族、官吏大家和部分次等士族的子弟。贫寒士族、小吏人家和其它出身的子弟能走上仕途的,少之又少,不是因为朝廷不愿意用,而是因为他们受制于各类复杂原因,能学业有成的太少了。”

    “诸生的来源只有这么多,能学业有成的又少,那么最后能成为朝中诸府和各州郡官吏的就更少了。”刘萧叹了一口气,慢慢说道,“诸生在学堂完成学业后,其中学业有成的回到各自家乡,到当地郡县府衙出任低级掾属。其中佼佼者在数年后因为政绩突出或者才华出众,被当地郡太守察举到朝廷的郎署出任郎官,等待朝廷考核,然后陆续分配到朝廷诸府或者地方州郡县出任大吏或者高级掾属。也就是说,一个诸生从开始学业,到成长为一个普通官吏,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

    “过去,天下没有大乱的时候,洛阳太学的诸生最多的时候曾达到三万多人,而一百多个郡守每年要为朝廷察举数名孝廉和茂才,京城的郎署一时人满为患。后来朝廷为了控制人数,不得不规定每郡二十万户才能察举一个孝廉。但随着乱世来临,人口骤减,尤其是处在风口浪尖的门阀富豪和各地官宦大族更是遭到了血腥杀戮。现在无论是大学堂的诸生,还是郎署里的郎官,都成了希罕之物。”

    第八十三章 官吏危机

    (ps:各位老大些,雪恋实在是不好意思开口求月票,但是浪费是可耻的,现在月底了,各位仓库里面要是还有剩余,就清仓处理,投给我吧!当然,月票榜什么的不是雪恋这样的小人物敢于觊觎的,雪恋最希望的还是当各位点击本书的时候,顺手点击一下收藏和推荐票得按钮,赏雪恋一个包养和推荐,谢谢。)

    “此次朝廷为了南迁人口,迅速稳定和恢复青、兖两州,不惜血本从河北三州抽调了大量具有丰富新政实施经验的各级官吏赶到了中原。这些人都是朝廷的财富,是中兴大业的基础。将来朝廷平定了天下,这些人都是各地的县长、县令、太守、国相,是朝中诸府的中流砥柱。大元帅如果一刀把他们都砍了,对朝廷是个沉重的打击,对中兴大业更是致命一击。”

    “杀几百个人不过是眨眼间的事,但要培养几百个有丰富从政经验的官吏,朝廷需要花费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随着大军不断收复州郡,随着中兴大业不断推进,朝廷需要的官吏越来越多,各地需要忠诚于大汉和熟知新政的各级官吏的人数将成倍增涨。但短期内我们不可能培养出这么多人才,中兴大业会因此大大滞后,朝廷将会为今天的草率和冲动付出难以想象的代价。”

    天子想了一下,拿起堆在案几上的几卷文书递给了刘萧,“朝廷培养这些官吏的确不容易,但这些官吏的所作所为已经危害到了社稷。如果不及时控制,后果难料。你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朝廷难道应该纵容,应该姑息养奸自毁根基吗?大元帅、刘虞大人、陈群大人,很多朝中大臣都极力赞成用雷霆手段诛杀不法之徒。我支持他们的奏议,该杀的一定要杀,即使朝廷将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恐怕不止是很大代价。”刘萧把天子递过来的文卷又放回了案几上,“最近我派人到河北三州很多地方做了一下查访。你知道目前河北三州官吏最少的府衙只有多少人吗?”

    天子没有说话。

    “包括县长在内,九个人。”刘萧说道,“官吏人数最多的府衙是三州的刺史府,包括刺史在内二十三个人。很多官吏都是身兼数职。日夜处理公务,不少官吏累病了,但依旧苦苦支撑。因为他们如果在家养病,府衙公务将被耽误,等待他们的将是朝廷严厉的惩处。青、兖两州各级府衙的情况比河北三州还要严重,因为他们承担的公务非常多,其劳累程度远远大于河北。”

    “目前朝廷控制着冀、司隶、青、兖、并、幽、凉、益、徐九州以及漠北都护府和安东都护府八十九个郡,八百五十八个县,大小各级官吏大约一万二千九百人,平均每个府衙大约十五个官吏。”刘萧脸色沉重,“陛下,这就是朝廷的现状。过去我们只有河北三州之地,这些官吏可以支撑。但现在转眼间增加了八个大州,所需官吏几乎是河北三州官吏的数倍,朝廷官吏严重紧缺,根本不够用。朝廷眼前之所以还能支撑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官吏对大汉的忠诚,他们期待着大汉的中兴,他们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大汉,无怨无悔。朝廷能在三年内连打八场大战,他们所做出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虽然也有官吏贪赃枉法祸乱一方,但这种人毕竟是少数,如果这种人整个河北都是,这些大战,我们能打赢吗?”

    “这次大元帅如果在青、兖两州把六百石以下的官吏杀掉一半,整个青、兖两州立即陷于瘫痪,南迁之事将陷于停顿,攻打西凉和豫州的大战也不得不推迟,中兴大业将被严重耽搁。”

    “但这不是朝廷付出的最大代价。”刘萧皱皱眉,长长叹了一口气。

    “如今,官吏不足的危机已经形成,吏治的腐败也逐渐开始。官吏不足,我们可以想办法,但吏治的腐败却由来已久,根治的难度太大,我们也只能想方设法从源头上予以解决,但杀绝对不是办法。杀,治标不治本,只会让官吏不足的危机更严重。这就象人身上的毒瘤一样,要把病因找到,要从源头上根治。否则你今天挖掉了毒瘤,明天它又长出来了,你不停地挖,最后人受不了了,千疮百孔,血尽而亡,而那毒瘤的根由却依旧还在。”

    “目前朝廷的局面也是这样。血腥肃贪的后果是官吏更少,吏治依旧腐败。最后朝廷把官吏杀完了,或者做官的被杀怕了都卷铺盖逃了,中兴大业就此崩溃。大秦国的败亡就是个教训,重刑酷法的后果必定是加速社稷的败亡。”

    天子被刘萧的话惊住了,他呆坐了片刻,非常吃力地说道:“如果不杀,天子和朝廷的威信何在?大汉律法的尊严何在?”

    “南迁一事,出现如此重大变故,朝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陛下应该主动站出来,勇敢地承担所有的罪责。这不但无损于天子和朝廷的威严,反而会让河北上上下下看到一个崭新的朝廷,看到大汉中兴的希望,坏事也会变成好事。但如何转化,就要看看陛下的决心了。”

    “此次南迁,朝廷的决定非常仓促,继而还有土地分配等诸多问题夹杂其中,把本来是一件复杂的事简单化了。朝廷忽略了南迁的难度,盲目乐观。因此也没有及时制定一系列的妥善南迁之策,各项法式准备不齐或者根本就没有准备。监察也极为不利。这么重大的事,朝廷竟然让州府自行解决,把相关权力全部下放,而且还没有派驻巡案使者巡檄监察,青、兖两州岂能不乱?”

    “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失误。”刘萧看着脸色苍白的天子,语气渐渐严厉,“这个失误是陛下造成的。南迁人口和土地分配直接关系到中兴大业的成败,而大元帅当时就在司隶,陛下却拒绝把如此重大的事情托付给大元帅。这个决定,可以说,是造成此次南迁出现重大变故的最直接原因。”

    “马丰大人说得没有错,大元帅是个酷吏。父皇的时候,朝野上下都说大元帅骄恣枉法,是个祸国之臣。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也的确如此。试问当时谁敢象大元帅那样公然抗旨,肆无忌惮地肃贪杀人?今天的马丰大人站在十几年之后的地方,回过头去看那段历史,认为大元帅仅仅是个酷吏,已经是最客气最宽容的评价了。当然,作为史官,他不应该代替后人做出评价,并且记录在卷,你打他也没错。马丰大人的评价,说明大元帅现在在朝野上下的威力。过去他在中山国屯田,在冀州屯田,后来在河北三州屯田,再后来陛下到了无极城,我们开始实施推广新政,所有这些事的成功,无不得益于大元帅的武力,大元帅的血腥手段和大元帅的残忍无情。”

    “不管后人如何评价大元帅,大元帅对大汉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这几年,新政的诸多政策,甚至包括直接触及大元帅权势的官制修改,都在大元帅的鼎力支持下顺利实施并得以逐步完善,天子和朝廷的威仪也因此迅速重建并恢复到了一定程度。但这并不等于天子和朝廷拥有了大元帅的全部力量,可以把大元帅放到一边了。如果没有大元帅,河北实力必然骤减,天子和朝廷的威仪必将迅速衰落。看看此次青、兖之乱,你就知道天子和朝廷在失去大元帅的支持后,还有多少威力了。”

    “大元帅现在最强悍的力量已经不是武力了,这一点请陛下务必看清楚。

    大元帅现在最强悍的力量是什么?是他对大汉的绝对忠诚,是他十几年来为保护大汉征战天下所建下的累累功勋,是他为挽救和支撑岌岌可危的大汉苦苦挣扎所建下的显赫威望,是他用几十万将士的鲜血和生命、用几百万无辜生灵的尸骨堆彻起来的血腥和残忍。大元帅的忠诚、功勋、声望、血腥和残忍就是他的全部力量,大汉要想中兴,社稷要想振兴,天子和朝廷要想重建无上威仪,就要用大元帅强壮的身体作为中兴的基石,需要汲取大元帅的精血来锻造大汉雄起的身躯,需要用大元帅强悍的力量来重铸大汉威临四海的浩然巨鼎。”

    “大汉不能没有大元帅,就象大元帅不能没有大汉一样,他们的魂魄是相通的,他们的灵魂是一体的,他们的生命凝铸在一起牢不可分。”

    “大元帅下定决心的事,很难更改。”天子考虑良久后,缓缓问道,“我该如何说服大元帅?”

    的确,刘萧很清楚自己的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决定的事情,可以说就是十八匹骏马的大车也难以拉回来。对此,刘萧也很是恼火。但是,现在怎么也得想办法让夫君改变他的想法,不然,那后果的确不是如今千疮百孔的大汉国能够承受的。

    刘萧知道自己的夫君很喜欢自己的弟弟,在自己那几位姐姐没有身孕之前,他对待自己弟弟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也许,可以从这个方面让他让步,刘萧暗暗说道。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