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 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不行。”

    “到处都一样深,都不能徒涉吗?”

    “我们在村子里找了有经验的水手了解,他们都说淮河忽涨忽落,现在涨得很深,从来没人敢在这样的时候涉水渡河。”

    “你们实地侦察过没有?”

    “侦察过,先锋团和旅里干部都侦察过。”

    李震刚回到渡口,刘伯承拄了一根打枣杆似的长竹竿也到了渡口。不知谁给他找来了这么一个别扭的手杖。

    警卫员提着马灯,刘伯承登上一只小船,卫士长摇起长桨,微弱的灯光随船渐渐离去;朦胧中但见刘伯承不断晃动,引得岸边的许多人猜测:“司令员在干什么?”“是啥东西掉河里了吧?”

    忽然河心传来刘伯承的呼唤:“李震同志,能架桥啊!我试了许多地方,河水都不太深!”

    原来刘伯承在亲自测量水情,他还在水浅的地方chā上了标杆。

    怕岸边的人听不清楚,刘伯承又派人送来了亲笔命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可以架桥!”

    李震乘船到了南岸。刘伯承一直站在堤上,翘首遥望对岸。李震向刘伯承报告,参谋长已经接到他的文字命令。

    刘伯承急急地问:“布置架桥没有?”

    “已经按照司令员命令行动了。”

    刘伯承抬起手臂,那只大夜光表上的秒针飞快地转动着。

    “平时时间是金钱,战时时间是生命,是胜利!李震,以我的名义再给参谋长写几句,要尽一切力量,坚决迅速架桥!”

    李震写好后读给刘伯承听。

    刘伯承说:“在字下面套上圈圈,要叫我们的干部注意才行!”

    字条送出去了,刘伯承抱着双臂,走了几步,转过身,平缓的目光注视着李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泰山不却微尘,大海终纳细流。圣人都谨小慎微,动不失时,何况我们这些凡人?”

    又说:“40年8月,我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在制定正太路破击计划时,有个参谋把‘来远”误写成‘沫源’。我问他:‘你啥子时候学会搬山倒海的?怎么把河北的涞源搬到山西来了?’你看,粗枝大叶会害死人,会害死人的啊!”

    几十年后,李震还清楚地记得这位“师长”临水而立说每一句话时的面部表情。

    李震去组织渡过河的部队,一个团长报告说,有一处河水能徒涉。

    “在哪里,你怎么知道?”

    “我们团有一个马夫掉了队,又搭不上船,就摸索着,从上游一处徒涉过来了。”

    李震高兴得差点抱住那个团长。

    他急忙写字条向刘伯承报告。字条还没送出,卫士长骑马而至,带来了刘伯承的字条。

    字条上说他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证明完全可以徒涉,让李震立即报告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命令部队迅速从上游徒涉。

    原来刘伯承还没有离开河岸。李震内心似翻江倒海。

    拥挤在北岸的千军万马在李达的指挥下成多路纵队,浩浩dàngdàng从上游徒涉,渡过了南征途中的最后一道难关。

    当后卫部队拔掉最后一个标杆,刚走出南岸五里多地,吴绍周的第85师便来到淮河北岸。

    既然共军是徒涉过淮,吴绍周立即命令他的部队也涉水追击。不料人马一下水,未到河心,整个先遣队葬身河底。

    不是神话,胜似神话。哪能那么巧呢?偏偏刘邓大军一过河,上游便降了大雨,洪峰淬然而至。无奈陆续到达的追兵30多个旅齐刷刷摆在淮河北岸,造桥,修船,足足忙活了十来天才过了淮河。

    老百姓说话了:刘邓大军为民除害,要过淮河水浅三尺;中央军祸国殃民,过淮河水深丈二。

    大势中原大势中原第9章 大别重归

    陕北葭县 朱官寨 1947年8月30日

    “我没有病!”

    一声怒吼从máo zé dōng住的窑洞里传出来。

    任弼时正朝窑洞走来,闻声急步进屋。

    máo zé dōng怒气冲冲,面孔和脖子涨得通红。

    保健医生手里拿着yào物,站在一旁委屈得不知所措。

    任弼时把眼镜摘下来擦着,示意医生悄悄退出去。

    “史林同志,”máo zé dōng头也不回地站在地图前,“给陈毅、粟裕的电报发出去没有?”

    “已经发出了。我想,他们很快会有动作的。”任弼时戴上眼镜.

    máo zé dōng“晤”了一声,余气未消:“华野迟迟不动,刘邓势必危难重重!你来看……”

    máo zé dōng似乎使出举钢钎的气力拿起一支红蓝铅笔,刚指向地图上的中原地域,笔却“叭”地落在地上。

    任弼时抢先躬身捡起铅笔,递给máo zé dōng,心头倏地一阵酸楚。

    油灯下,máo zé dōng的手肿得像个馒头。

    撤离延安五个多月了,máo zé dōng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像样的饭,加之陕北今年罕见的天灾和频繁的战事,粮食物品奇缺,máo zé dōng和战士们一样常处于半饥饿状态。极度的疲劳和严重的营养不良使máo zé dōng浑身浮肿,十分虚弱。前几天,任弼时忍痛将自己的坐骑杀了,炖了几锅ròu,那也只能暂解腹中之饥,解不了máo zé dōng心头的沉重思虑。

    自从刘邓挥师南下,máo zé dōng无一天不在惦记他们。凡有刘邓电报来,无论白天夜晚,必亲自处理。为保证大军南下顺利,他令陈赓率部渡过黄河之后,又几次电催陈、粟南下豫皖苏钳制敌人,以减轻刘邓的压力。然而陈、粟至今未动。前不久,刘邓来电告急:guó mín dǎng数十个旅形成堵截包围态势,企图将我围歼于进军途中。máo zé dōng忧心如焚,一连数日几乎是站在地图前度过的刚才,他又一次吃力地拿起笔,给陈毅、粟裕拟了一封电文:

    陈、粟:

    二十九午电悉。

    你们在惠民留驻时间太久,最近几天又将注意力放

    在胶东,其实目前中心环节是在陇海南北积极行动,歼

    击及抓住5军、57师,攻占一切薄弱据点直接援助

    刘、邓。我们对于陈(士榘)、唐(亮)、叶(飞)、陶

    (勇)2O多天毫无积极行动,你们亦未严令督促,十分

    感觉焦急。为此问题,军委多次指示未见具体答复。现

    在欧震、张淦、罗广文、张轸、王敬久、夏威各部均向

    刘、邓压迫甚紧,刘、邓有不能在大别山立脚之势,务

    望严令陈、唐积极歼敌,你们立即渡河,并以全力贯注

    配合刘、邓。……

    máo zé dōng

    30日19时

    措辞是严厉的。

    近一个时期,máo zé dōng发给各野战军的电报均以中央或军委的名义,唯独给陈、粟的电报则全部署名“máo zé dōng”,并且必签上四个粗重的“A”,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华野西兵团渡河南下。由此,足见máo zé dōng的决心与焦急。

    任弼时刚才说已发出的就是这封电报。任弼时转身去落实,máo zé dōng又回到地图前研究敌我形势。他想在地图上做标记,几次拿起铅笔又几次掉到地上。这时医生进来打断了他的思路,于是他才恼怒起来。

    “晤。我不该对医生发脾气。他也是好心。”máo zé dōng接过铅笔,摇摇头:“可他不该打扰我,他根本不知道我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

    任弼时想安慰一下máo zé dōng,又知此种情势岂能一个“安”字了得,只好将说过的话又重复一遍:“主席,山东战场一直形势紧张,陈、粟迟迟未动必定是有困难。我想,他们接到这封电报,一定会拿出行动的。”

    máo zé dōng的眉头依然没有松开:“但愿如此。”

    周恩来走进窑洞,浓眉飞扬:“主席,刘邓传好消息来了!”

    “哦?快念!”máo zé dōng迎上几步,却接过电报:“不,让我自己来看。”

    各首长并报军委,……:

    (一)我军已胜利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之任

    务。敌人追剿计划完全失败。今后任务,是全心全意

    的,义无返顾的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

    团配合,全部控制可能点。

    (二)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过

    程,……我们应切戒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达成

    每一个具体任务。

    (三)向全军说明,我们有完全胜利把握,……虽

    有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刘邓

    未卅

    máo zé dōng吸吮着嘴唇,眉头渐渐舒展开,灰肿的脸上也泛起红润。他慢慢地将电报递给任弼时,慢慢地伸手从兜里掏出香烟,慢慢地点燃火,深吸了一口,猛地吐出:

    “我们终于熬出来了!”

    周恩来深解máo zé dōng语中含意,接道:“是的。主席,自古谁得中原,谁得天下嘛!”

    máo zé dōng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哈哈大笑。

    周恩来说:“主席,刘邓进入大别山,各个战场都活了。不过蒋介石是不会甘心的。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他一定会拼上xìng命‘围剿’。”

    máo zé dōng点点头:“这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周恩来的目光透着沉重:“只是这样一来,刘邓会很困难,他们背得太重了。”

    máo zé dōng移步到门口,撩开门帘,望了一眼满天的星斗:“夜黑了,星星才更亮。困难大,背得多,刘邓就更光荣。他们的行动是英勇的行动!”

    máo zé dōng转回身:“恩来同志,请转告周师傅,说máo zé dōng饿了,快煮些黑豆送来。我要打通宵。”

    “主席,连着几天你已经很疲劳,我们担心你的身体……”周恩来婉言劝阻;

    máo zé dōng微皱眉头:“怎么?你也讲我的身体如何如何?刚才医生捣乱,说我患了帕金森氏综合症。我告诉他,我máo zé dōng是中国人,不得外国病。我没有病!”

    那一夜,máo zé dōng窑洞里的油灯通宵未熄。

    两天后,电波载着máo zé dōng亲手起草的《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传送到人民解放军的各个战场: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xìng的反

    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guó mín dǎng区域,在

    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guó mín dǎng将战争继续引向解放

    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

    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

    历史重重地记下了一笔: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开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河南光山 北向店 1947年8月31日

    “过八路!过八路!”

    黄鹂鸟从这个村飞到那个村,就这么叫着,叫得清脆嘹亮.叫得字正腔圆。

    老人们捋着胡须说:“会飞的都是天神。前几年,‘直不岔’黑夜白日叫唤:‘打日本,杀敌、杀敌!’小日本不就投降啦?这一回也错不了,‘过八路’,又要闹红了。”

    “过八路!过八路!”

    黄鹏鸟叫得更欢了,播撒下一串神奇的传说。

    有人讲:“闹红的队伍是从黄河北边开来的。浩浩dàngdàng,有几十万人马,领头的姓刘名邓,那是个了不起的能人儿!只要一挥手,几十万兵马就能腾云驾雾,日行千里。”

    说起刘邓大军连闯几大河,有一段完整的传说:

    “过黄河,正逢烈日当空,波浪滔滔,水深足有千丈,河宽二三百里,眼瞅着没法子。只见刘邓吹了一口气,黄河上刹时彤云密布,转眼下起炕席大的雪片,把河面封得结结实实、平平坦坦,大队人马就从这条冰河上走过来了。

    “到了汝河,前有白匪,后有追兵,河面上既无桥,也无船,那才叫千钧一发,难坏三军。刘邓沉得住气,不慌不忙从腰里掏出一个红绸包,取了一粒分水珠,往河里一丢,河水自然分成两堵墙,千军万马硬是人脚不沾泥,马蹄不带水,平平安安就过了汝河,连中央军的qiāngpào子弹都穿不透那两道水墙。

    “队伍开到淮河更神。刘邓是个戴眼镜的人,他把眼镜摘下,往河上一架,就成了座七彩桥。大军刚从桥上过完,中央军就追到河边。只见刘邓笑了一下,抽回眼镜架到鼻梁上,桥就不见了,把对岸的中央军气得干跺脚没办法……”

    历代兴亡,总是伴随着许多神话般的民间传说。

    传说是兴衰成败这一历史真实的预言与观照。

    一首歌在大别山麓唱响:

    刘邓大军真勇敢,

    渡河反攻鲁西南大捷歼敌六七万。

    蒋介石正在手忙脚又乱,

    我们又挺进大别山。

    艰苦行军2O多天,

    血战汝河胜利渡淮踏上大别山。

    大别山好比一把剑,

    直chā到蒋介石的心里面。

    毛主席领导如明灯,

    刘邓首长亲自指挥就是指南。

    同志们挺胸勇敢往前干,

    解放全国胜利曙光在眼前。

    曲子是《信天游》的调调,朗朗上口,刘邓大军的许多老同志至今唱起来仍然热血沸腾、珠泪涟涟。歌词是张际春在行军路上组织写的。他说这么重大的历史行动为什么不编个歌子唱一唱呢?于是就发动每个纵队都写。第1纵队的宣传干事邢岳挺灵光,着淮河流水,心里头一热,歌词顺口就涌出来了。

    张际春听罢,击掌称好:“唱到战略进攻的点子上了,就定这首!”

    渡过淮河,部队踏上送次渐高的坡道,这首歌不胫而走,很快在10万大军中流传开来。上了大别山,总部通知在北向店做短期休整,歌声更是此起彼伏,唱得石破天惊。

    随着一阵阵欢快的歌声,战士们仿佛把数十天的腥风血雨、qiāng林弹雨、凄风苦雨,连同中原的风尘、征战的疲劳、敌军的阻截,一起丢在淮河北岸了。

    到了!终于到大别山了!

    大别山的8月,虽说不上是最美的季节,然而对于来自冀鲁豫大平原的战士们,这里秀丽明媚的山光水色却令他们陶醉了。路边的池塘碧澄清澈,映着蓝的天、白的云,一群群鹅儿在水中嬉戏,拨开一池云。池塘边开满了各色各样的野花,红的,黄的,紫的,蓝的。远处,黛色的山峦依次铺开墨绿、翠绿、青黄。山的背yīn处是茂密的松竹,山的阳面则是望不尽的梯田,就连山顶也是水田成片,泛着绿的涟漪。

    见惯黄沙土丘的北方籍战士连发感慨。

    但是,野战军的一大批中高级指挥员却是从这里走向革命的。有好事者企图列个名单:陈锡联、陈再道、郑国仲、陈鹤桥、肖水银……结来数个清道不尽。大别山的山山水水、花草树木、田间小路、崎岖山道,与他们有扯不断的情丝。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他们徘徊在残墙断壁、峭石悬崖旁,寻觅着“闹红”时留下的遗迹。掬一捧故乡红色的泥土,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