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在西元前――美索篇》 作品相关 真正的历史一样很精彩 大多数不喜欢历史的人都会觉得历史很枯燥,除了年代或许就只剩下帝王将相的名字和一些著名的战役了,但实际并不是这样,真正的历史其实很精彩,也很娱乐. 本文的主旨是还原历史背后的历史,无论事件发生了多久,但真相总有被揭开的一天.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一~二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 偶先来几句开场白,林语堂先生说过:精彩的演讲就象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偶现在当然不是在虾米演讲了,所以偶的开场白充其量也就是一裤衩。 首先建议各位筒子在看此帖前,没听过jay的《爱在西元前》滴,百度一下,整出来听一遍(多几听几遍也没啥问题);听过的筒子也甭跳,再听一遍,复习一下哈,关键是留意一下歌词,因为俺们此帖就是以《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为视角来八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儿滴。 其次此帖不能算是完全的历史补给帖,更不是虾米jay滴粉帖,纯粹是由歌词引申开去的历史八卦,还是longlongago的历史八卦。 废话就说这么些个了,现在正式开八。 第一句歌词: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疑问来鸟:这个古巴比伦王是谁捏?汉摩拉比法典又是虾米东西?这部法典到底距今多少年? 这个古巴比伦王说滴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帝王汉谟拉比(即汉摩拉比),这伙计是个能人,他勤于朝政,关心农业、商业和畜牧业的发展,而且有非凡的军事才能,从公元前1792年到公元前1750年,做了43年的古巴比伦王国的一把手,政绩无数。 这伙计有一大爱好,就是断案。从某村小两口吵架闹离婚到刑事,商业案件都要一一过问,刚开始新官上任,干劲十足,可爱情尚且只有14个月的保质期,更别说虾米断案滴热情了,还有个原因是申诉案件是在太多了,把一把手整的比总理还总理,那叫一个累啊,汉谟拉比就让臣下把过去的一些法律条文收集起来,再加上社会上已形成的习惯,编成了一部法典。后世就将其称为《汉谟拉比法典》。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 《汉谟拉比法典》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正文共有282条,其中包括诉讼手续、盗窃处理、租佃、雇佣、商业高利贷和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地位等条文,是世界上所发现的最早的成文的法律条文。 《汉谟拉比法典》还真是刻在黑色的玄武岩上头,1901年12月,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一支考古队,在伊朗西南部一个名叫苏撒的古城旧址上,进行发掘工作。一天,他们发现了一块黑色玄武石,几天以后又发现了两块,将三块拼合起来,恰好是一个椭圆柱形的石碑。 这块石碑高2.25米,底部圆周1.9米,顶部圆周1.65米。石碑的雕刻比较精细,表面高度磨光。石碑上刻满了楔形文字,现收藏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内,有机会去卢浮宫游览滴的筒子千万不要错过这块石碑,看不懂楔形文字,看看精美的图案也是不错滴。 筒子们可能对《汉谟拉比法典》没多大兴趣,不过大伙都听说这么一句话吧:以牙抵牙,以眼还眼。 这句话其实就是《汉谟拉比法典》的原则,也就是主要精神,不过对象只是自由民而不是奴隶。 打个比方来说,俩自由民大胖和小强真人pk,大胖仗着自个人高马大,又练过几年散打,出拳既快又狠,最后揍暴了小强一个眼珠,打落了两个门牙,末了顺带把小强的一条腿也给打残了。小强也是个楞头,虽说打架不行,但打落牙齿往肚里咽的事是绝对不干滴,虽说pk双方都有责任,但毕竟自己损失也恁大了点,不行,得他娘的告大胖那个狗日的。于是小强来到了父母官那击鼓鸣冤,因为大胖和小强都是自由民,社会地位相等,所以以民事纠纷立案,经过一番调查取证(或许就把原,被告拉来问个话),最后判决如下:依据法典精神,大胖因故意伤人,判处被受害人小强打瞎一只眼睛,敲掉两个门牙,外带打折一条腿,不得反抗,立即执行。最后两人也算扯平了,谁也没得到什么好处,还落了个终身残疾,所以古巴比伦人3700多年前就知道打架是不好滴,是要付出惨痛代价滴。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三~四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 接着往下八,第二句歌词:你在橱窗前,凝视碑文的字眼,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这句跟美索不达米亚没什么直接联系,无外乎一个历史系或是法律系又或是学语言的漂亮mm因为信奉“纸上得来终觉浅”,所以自费来到巴黎卢浮宫跟这块出土文物来个亲密接触。世上最怕什么?就怕个巧字,那会jay正好在巴黎取mv的外景,收工之后闲来无事也晃悠进了卢浮宫,就在黑色的玄武岩的展台前,才子佳人相遇了,就那么惊鸿一瞥,一段悱恻的爱情诞生了。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此处删除800字),才子佳人在浪漫之都邂逅发生的故事偶们不就往下八了,要不得成娱乐花边了,跟本帖主题不符,就此按下不表。 下一句: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於我的那画面。 这句给偶们的信息量太大了,要解决的疑问也不少。我们就一个个往下八吧。 先八祭司,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同是作为宗教的从业人员,美索不达米亚祭司的待遇要比中国的和尚尼姑,印度的比丘比丘尼强的多。和尚比丘之类大多数也就只能维持在温饱线,虽然他们并不需要很高的物质待遇,但一顿饭吃两棵青菜总比吃一棵好吧?喝龙井总胜过光喝ph>7的井水吧?美索不达米亚祭司那绝对是已经实现小康正往大康稳步迈进的一族。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 祭司们不但经济地位高,政治地位那也是相当高的。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这个代表跟特派员的性质差不多,都是遵照上级指示下来指导具体工作的,在广大美索不达米亚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有了这层关系,祭司的地位噌噌的往上窜,慢慢的就变成了特权阶层。 祭司成为特权阶层还有个原因,他们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平民要从事祭司这个旱涝保收的抢手职业不是简单的考个大本,再读个研究生就成的。因为祭司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过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控制舆论的阶层。说到底毕业留校的可谓凤毛麟角,平民要成为祭司难,难于上青天。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 八完祭司接着八神殿,祭司的神殿那就是神庙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庙宇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不但普通民众乐于跟神拉关系,帝王们拉的更欢,以后会八到),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这么看来美索不达米亚那么多豪的华神庙不仅仅只是面子工程。 “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战争总跟文明形影不离的,哪个文明没有战争了,那不是已经跨入共产主义了,而是已经蒙主召唤了。说到美索不达米亚的掐架史,我们不得不八一下史上最早的恐怖主义的亡灵---亚述民族。 在美索不达米亚,亚述文明是同巴比伦文明齐名的古文明,所以,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又被称为巴比伦---亚述文明。但为什么同一地区齐名的文明的知名度会差那么多呢?一个赫赫有名,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唱,另一个相对显的默默无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亚述帝国最显赫的时期也不过仅仅维持了一百多年。 在《圣经》中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耶和华必伸手攻击北方,毁灭亚述,使尼尼微荒芜,干旱如旷野。”到底亚述人犯了什么事,惹得华哥拍桌子要灭了他们? 指望军事的强盛带来权力和安全,到头来却招致灭顶之灾;因为尚武而忽视了国家经济和在政治事业的发展,最终被历史所抛弃。这样的结论,对古代亚述帝国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亚述是个尚武的民族,因为国土资源有限,又害怕被敌对的民族揍,于是整天挥舞个大棒敲这个打那个,对土地贪得无厌,一次次的征服成功刺激着亚述人贪婪的神经,不断的靠战争掠夺资源,最后惹得天怒人怨,其他民族群起而攻之,被人给活活给拍死了。 亚述是个奴隶制的军国主义,帝国的一切都是为战争服务的,国家就是一架庞大的军事机器,军队将领迅速成为国内最富有权势的阶级。 亚述帝国常备军的规模大大超过了近东任何其他民族,武器精良:铁剑,强弓,长矛什么的都,十八般兵器全的很,而且还有机械类的武器,什么战车,投石车之类:防具也同样优越:金属胸甲,盾牌,头盔等等,查点就把亚述大兵武装到了牙齿;亚述的军队兵种也是非常齐全的,分为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工兵等。 八到这里,我们是不是有种很熟悉的感觉,前面对亚述帝国和军事的描述跟偶们春秋战国时的秦太象了,同样的尚武,同样的经济为战争服务,同样拥有强大的军队,主观的结果也差不过,但客观的成就可说是相去甚远。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五~六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 既然八到了亚述那就不得不八一下尼尼微,一个被后世称为“血腥的狮穴”的城市,一个古籍和圣经都提到过的一座非凡的城市,也是上文有提到过的连上帝想猛拍的那个城市。 大约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王辛赫那里布,将都城由萨尔贡城迁到底格里斯河左岸的尼尼微。在犹太人的经典中,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 早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尼尼微就已经形成了一座真正的城市,并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文化中心之一。 尼尼微城建在山上,形状不规则,不方也不圆,占地约7.5平方千米。城墙长12千米,有内外两重,外墙带雉堞,间有城塔,内墙为土坯高墙。有城门15座,5座已经发掘。 在成为亚述的首都之后,尼尼微开始了自己的鼎盛时期。这时的辛赫那里布老兄已经对整天打打杀杀不感冒了。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尼尼微这个安乐窝的建设方面。 他兴建了一座每边长近200米的“盖世无双王宫”。这座王宫包括两座亚述风格的大殿、一幢椭圆形建筑物,以及一个植物园和一座凉亭。辛赫那里布还在他的“盖世无双王宫”的西北,为他的后妃们盖了一座后宫,为皇太子盖了一座东宫。他还加宽了尼尼微的马路,增加了城市公园,修建了供水网,并且从郊外60公里处的山上引水入城,以保证尼尼微城里的供水。 辛赫那里布还挺重视绿化,在王宫周围载满了花花草草,整个宫殿都被花园环抱,上班累了跑出办公室,在花园溜达溜达,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也是一种减压的好办法,辛赫那里布在着方面想的还是挺周到的。 现在的一些领导干部没事就喜欢蒸个桑拿,泡个澡什么的,辛赫那里布也不例外,殿内的房屋设施舒适,由水井,滑轮,吊桶等物构成的一套精致的供水设施将水送到国王的澡堂,澡堂内有淋浴,格子窗和通风扇不断的向室内送入新鲜空气,一个带轮子的移动火炉在寒冷时为房间供热,这样便于国王不管在哪个季节随时都能享受沐浴带来的快感。 辛赫那里布王的继承者阿萨尔哈东王在位时,仍继续扩建尼尼微,从而使它成为一座像《圣经约拿书》中所描绘的有12万余居民的大都城。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 阿萨尔哈东的继承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亚述巴尼拔王。他除了大量收藏亚述人的图书――泥版文书外,还兴建了巨大豪华的亚述巴尼拔王宫。 亚述巴尼拔王是亚述的末代君主,自称为“伟大英明及世界之王”,他在位时不仅使亚述帝国的疆域达到了极限,而且也是一位尊崇文化、博学多才、爱书入迷的国王。 在他统治期间,在尼尼微修建了著名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这也是已知的最早的图书馆。在图书馆遗址的一块泥版上,亚述巴尼拔自述道:“我,亚述巴尼拔,受到纳布智慧神的启发,觉得有博览群书的必要。我可以从它学到射、御以及治国平天下的本领。……读书不但可以扩充知识和技艺,而且还可养成一种高贵的气度。”ms这伙计没事就会跟人谈谈贵族精神。 这座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的私人图书馆。这里的藏书多数刻有国王的名字,有的注明是国王本人亲自修订的,有的则注明是由他收集来的。亚述巴尼拔王的精神胜利法可了不得,泥版文书上往往还刻有“宇宙之王、亚述之王亚述巴尼拔”的字样。在一块泥版上,刻着这样一首诗: 我是亚述巴尼拔,伟大的国王、非凡的国王 宇宙之王、亚述之王、周边世界之王 王中之王,亚述的统帅、无敌的君主 支配着大海从高到低 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亚述帝国渐渐衰落。埃及首先摆脱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东北方的游牧部落接连兴起,也日益威胁着尼尼微。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加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述。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尼尼微在被洗劫一空后,又被放了一把大火,一代名城尼尼微和庞大的亚述帝国一起,就这样over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七~八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 这个尼尼微的地理位置就在现在伊拉克摩苏尔市,底格里斯河东岸,也就是伊拉克反美武装跟山姆大叔k的正欢那地方。 考古人员在尼尼微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文物,最有代表性的是一部在19世纪出土的名为《吉尔伽美什》史诗。 这部史诗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学的典型代表,是两河流域文学最杰出的作品之一,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一部史诗。它分别刻在12块泥板上面,总共有3500多行,详细讲述了超级英雄的故事,他们在文明与野蛮之间冒险和撕杀,挑战痛苦和死亡,同时又成为他们文化价值的最好示范。 史诗描述的是:在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有个叫乌鲁克的城邦。那里有一位国王叫吉尔伽美什,他三分之一是人,三分之二是神。他身高八尺,腰围也是八尺,在这里筒子们要明确一个概念,身高和腰围相等的话那个人并不是方的,如果硬要把人看成是个几何体,那么身高就代表高,而腰围则可以看成的地面的周长,所以高八尺腰围八尺只能相当与一个长二尺,宽二尺,高八尺的长方体罢了。 接着八吉尔伽美什,他不但身材高大,而且膂力过人,英姿出众,用现在的话来说那绝对是帅锅一口。他自恃天资不凡,总觉得在乌鲁克找不道用武之地,于是就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内欺男霸女,以此来宣泄,弄得怨声载道。 人民忍无可忍,只得上访,向天神反映情况,祈求天神的帮助。天神收到人民来信,非常重视,马上召开了常委扩大会议,重点讨论了人民要弹劾吉尔伽美什的议案,最后一致通过吉尔伽美什必须受到惩罚,于是天神派了就派了一个半人半兽,名叫恩齐都的怪物,来和吉尔伽美什对抗。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 吉尔伽美什生活在城市里,而恩齐都和羚羊一起奔跑在野地,但两人的所作所为却差不多。吉尔伽美什派了一个宫廷妓女去驯服恩齐都,为他效力。但恩齐都决定向吉尔伽美什挑战,两人展开撕杀,但结果是势均力敌,不分胜败,于是发誓成为朋友,从此两人形影不离,吉尔伽美什也决心从良了。 吉尔伽美什与恩齐都结成好朋友后,两人为乌鲁克人民立下不少功劳。他们先杀死了沙漠中吃人的狮子,后来又除掉了森林中害人的怪物芬巴巴。这个芬巴巴神通广大,他的喊声就是暴风,他的嘴就是火焰,他的气息就是死亡,他还软禁了女神伊丝塔尔。吉尔伽美什在天神舍马什的帮助下,终于除掉了芬巴巴。 在营救女神伊丝塔尔过程中,充满了危险,但吉尔伽美什勇敢无畏、不怕牺牲,誓死也要完成这项艰险的事业。经过残酷的战斗,吉尔伽美什和恩奇都终于取得了胜利。吉尔伽美什因此得到了百姓的敬佩,也赢得了伊什塔尔的爱情。 美女爱英雄本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女神伊丝塔尔初见吉尔伽美什立马惊为天人,加之英雄又救了自己,女神决定以身想许,于是充满激情地向英雄倾诉道:“请过来,做我的丈夫吧,吉尔伽美什!”女神觉得色诱的砝码还不够沉,便补充说,如果他接受她的爱情,就能享受无尽的荣华富贵。美色和金钱双管齐下,自信满满的以为很快就能俘获英雄那颗怿动的心了。 不料,吉尔伽美什就是不从,以伊丝塔尔生活作风有问题拒绝了女神的求爱。女神的生活作风不检点只是吉尔伽美什一个表面上的理由,或是说一个借口,真正的原因其实另有隐情。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九~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 先把隐情暂放一下,继续八史诗。因为遭到了拒绝,伊丝塔尔由爱生恨,觉得受了侮辱,于是向他的老爹――最高天神安努告状。 安努派了一头力量巨大的无比的天牛到乌鲁克城,残害了好几百人。恩奇都把这头公牛给宰了,并将公牛的后腿扔到女神的脸上。于是灾难降临在他的头上,恩奇都生病12天后便死去。吉尔伽美什放声大哭,他爱他的朋友甚于世间任何人,他不能让他死去。于是他发誓,非把恩齐都救活不可。 死是什么?人能不能不死?世间有没有人知道不死的秘诀?吉尔伽美什认为要找到答案必须要去找他的祖先乌特纳比西丁。因为他是洪水过后唯一逃过死亡的人。吉尔伽美什历尽千心万苦,在海上经受了大风大浪,到第40天的时候,终于来到世界的另一端,找到了祖先乌特纳比西丁。 乌特纳比西丁把如何由神指引得救,如何因保全人种而获长生的故事讲给他听。在他临走时,乌特纳比西丁还把起死回生、长生不老的药赠给他。 吉尔伽美什拿着药欢天喜地地往回走。快要到家时,经过一条河,由于长途跋涉,他想先泡个澡去去疲劳,再回去救他的朋友。不料,在他洗澡时,他放在岸上的药被一条蛇偷吃了! 吉尔伽美什失魂落魄地回到乌鲁克,见庙便入,见神便拜,惟一的请求就是让恩齐都还生片刻,因为他还有许多话要对他说。神被他的虔诚感动了,就让恩齐都复活了,两个好朋友终于又在一起畅谈。 吉尔伽美什问:“死后是什么情况?”恩齐都说:“不能说。如果把我的所见所闻告诉你的话,你会吓昏过去的。吉尔伽美什坚持要听,恩齐都只好叙说起地狱的情况。整个史诗便在恩齐都的叙述中结束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 现在回到吉尔伽美什拒绝伊丝塔尔地问题,做为一个生理正常的未婚男士,有mm倒追那绝对是件求之不得的好事,更何况那个mm有貌又有米,即使不能做老婆最个情人也是不错地,但吉尔伽美什毫不犹豫的将伊丝塔尔pass掉,不得不让人疑窦从生,唯一解释的通的那就是当时吉尔伽美什的性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他已经有了爱人,并且那个他的爱人是个男的。 那么吉尔伽美什的爱人到底是谁捏?这个疑问不难回答,他就是《吉尔伽美什》史诗中提到的半人半兽的恩齐都。下面俺们八一八估计是有史以来第一对有记载的男同性恋的情爱史。 在吉尔迦美什与恩奇都正式接触前,吉尔迦美什派一个宫廷妓女去招安恩齐都,美色当前,恩奇都没把持住,虽然跟派去的mm有了鱼水之欢,不过恩奇都还是决定向吉尔迦美什挑战,从这里可以看出刚开始恩奇都的性取向没任何问题。 吉尔迦美什与恩奇都的初次相遇就是pk,在此之前吉尔迦美什的性取向也没有任何问题,甚至是个每夜无女不欢的主,可当他遇到恩奇都的时候,情况戏剧性的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与其说他们的是英雄间的“不打不相识”,倒不如看成是两人的“一见钟情”。 打斗时,他们俩个“像牛一样,狠狠地扭住对方。墙壁塌了,门坏了。吉尔迦美什弓起两腿、两脚撑在地上。”这时,文本话锋陡然一转,刚才怒目相对的两个人马上变成:“他的怒火平息了,他退到原来的地方。” 恩奇那居然对吉尔迦美什大唱赞美式的“情歌”:“你的母亲生了你这个佼佼者,你这条猛牛中的强牛啊,真是力大无双!宁孙那啊!你的头可以高踞人上,众人之王的王位,是恩利尔让你承当。”就这样,两个被对方的孔武深深打动的人,成了莫逆之交,马上并肩做战讨伐树怪。这样的突然的变化,这样深刻的吸引,不是“一见钟情”又是什么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十一~十二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一) 在讨伐树怪的过程中,两人互相勉励,互相支持,结成了深厚的情谊。其中我们多次看到英雄流泪的场面:第三块泥板的“二”中:“恩奇那的眼里噙满泪水,他的内心感到苦痛,于是重重地叹气唉声”第三块泥板的“六”中:“吉尔伽美什满面泪流……”第五块泥板的补充的“二”中:“他的眼里泪如涌潮……”两个无比坚强的猛男,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能让眼泪肆无忌惮的流下呢?当然因为正面对的是最值得信赖,最亲密的人,这样的情况已经超出了同性间正常的友谊的范畴了,或许可以把流泪看成是毫无防备的爱人面前展现自己柔弱的一面吧。 打败妖怪后,吉尔伽美什断然拒绝了女神伊丝塔尔的求爱,并且用一番长篇大论拼了老命地挖苦女神,这显然是因为吉尔伽美什已经有恩奇那相伴,为了表示对爱人的忠贞挖苦女神,并且他对美丽的女神mm提不起半点性趣。当受辱的女神弄来神牛惩罚吉尔伽美什时,恩奇那面对美丽的“情敌”自然分外眼红,他“掰下天牛的大腿,掷向她(女神)的脸”还说:“我若是抓到你,也要像治它这样,治你一番!我正要用它的肠子,把你的肚皮捆缠!”如此恶毒的语言,也只有在情人间争风吃醋时才说的出来了。 遭受诅咒之后,恩奇那患上重病,吉尔伽美什悲痛欲绝,他“泪如瀑布一般”,说“弟兄啊,亲爱的弟兄!为什么不顾我们是弟兄,竟将我无罪从宽?”恩奇那也开始诅咒与他有七天非常恩爱的神妓,但后来受人提示,因为神妓,他才有幸得遇吉尔伽美什时,“他那颗烦恼的心”又“镇静如常”。这些都显示了两人关系的非比寻常。 高潮是恩奇那死去之后,吉尔伽美什因为受到这样的刺激而走向了寻求永生的道路。他向女店主倾诉对恩奇那的眷恋:“和我一起分担一切劳苦的人,我衷心热爱的那个恩奇那,他和我一起分担了一切劳苦而今,竟走上了人生的宿命之路。日日夜夜,我朝着他流泪,我不甘心把他就此送进坟墓,也许我的朋友会由于我的悲伤而一旦复苏!七天七夜,直到蛆虫从他的脸上爬出。自从他一去,生命就未见恢复,我一直像个猎人徘徊在旷野荒途。……” 这首同性恋爱的绝唱至此结束。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二) 《吉尔伽美什》故事迂回曲折,情节跌宕起伏,语言十分优美,生动地反映了人们探索生死奥秘这一自然规律的愿望(妄图长生8死),也表现了人们敢于跟神pk但最终难逃被拍的悲剧色彩。这部史诗跟中国古代后羿的神话传说还有很多的类似处,在这里偶们就不一一八了。 尽管史诗带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些真实的历史过程。在巴比伦时期的泥版以及石刻中,许多是以吉尔伽美什的传奇故事为题材的,说明该史诗不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也有重要的史学价值。 透过这部史诗,有筒子看到了人类的反抗精神,有筒子看到了最古老的断背山,有些搞文学创作的筒子看到了优美地语言,搞历史的筒子们看到了美索不达米亚的人文,地理,信仰等等。 但黑色的夜给了偶黑色的眼睛,偶用黑色的眼睛最看到了这部史诗所透漏的一个非常非常(非常俩字无限循环)重要的信息,那是就关于史前那场毁天灭地,差点把人类一锅端的超级洪涝灾害的记载。 《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现存史料中对大洪水记载最完整的,并且是以一个亲身经历者,以第一人称 来对这场大洪水进行的一个全方位,立体式的描述,并被刻在了《吉尔伽美什》的第11块泥板上。 下面偶们就简单八一下乌特纳比西丁的自传体回忆录:《灭世之劫---我和大洪水不得不说的故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十三~十四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三) 回忆录是以吉尔伽美什以步代车,历尽百辛千苦,一路又是跋山又是涉水,鞋子磨破了n双,终于见到偶像乌特纳比西丁为开头地。 吉尔伽美什初见偶像那个激动啊,小心肝扑通扑通直跳,但毕竟吉尔伽美什也是见过大世面地,平静了一下心情,理了理自己的思路,直接了当的提出自己酝酿已久的疑问:“您老是怎么得到永生的捏?” 乌特纳比西丁直直的瞅了吉尔伽美什半天才慢慢悠悠的开口道:“事情是这样地...‘ 从前,乌特纳比西丁住在幼发拉底河边一个叫做什儿巴克的古镇里,他的固定资产的一个冬冷夏暖的芦苇棚,虽然乌特纳比西丁只是个普通蓝领,不过在他那复古式的别墅周围却住了好些个神级的ceo,所以乌特纳比西丁虽身处陋室,心态还是相当地平和。 俗话说的好,远亲不如近邻,有天他听到神对芦苇棚喊叫,说是洪水将临,叫他毁掉房子,主要把存折和现金带上就成,其他东西该送的送,该扔的扔,别婆婆妈妈的舍不得,要破碗破盆还是要命自个看着办。 如果想在人生的康庄大道上继续撒欢的往前蹦达,就必须建造一艘“宽度必须和深度一致”的航母(诺亚方舟?)并“将一切活物的物种运进船中”。 乌特纳比西丁对神级ceo的最高指示哪敢不从,二话没说就带着一大帮子人轰轰烈烈的造起航母来,历时七天,人类史上第一艘航母正式下水,没搞什么典礼,气氛隆重而热烈,上面搭载了乌特纳比西丁的亲属,家眷,大量的野生动物以及全部的工匠。 后来果然六天六夜狂风暴雨,洪水灭世,那六天对乌特纳比西丁很是难熬,外面的雨下得昂昂的,他的心里是瓦凉瓦凉地。到了第七天,洪水和风暴终于停止了,他分别放出鸽子、燕子和乌鸦前去打探水情。 最后还是乌鸦不负众望,带回了洪水退却的消息,得知水退后,乌特纳比西丁从航行了没多旧就搁浅在尼什尔山上的航母上下来向诸神献祭。主神恩利尔来到船上,为他和他的妻子赐福,使他们得到了永生,并让他们在诸河入海口获得了永久居住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四) 《吉尔伽美什》的第11块泥板用第一人称的视角给偶们详细描述了史前的那场特大洪涝灾害,很多筒子看过之后只会一笑了之,或许少部分思维发散的会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神话故事到底是古人的臆想还是记录的一段模糊的历史?这,或许真是个问题。 纵观全球,世界上已有181个国家和民族有洪水故事发现。在中国,目前所见到的洪水故事文本,就有570多篇,涉及41个民族。这些有关洪水的传说几乎遍布了地球上每一处有人的地区,而且年代都比较久远,这是不是说明史前真有一场灭世大洪水呢?诺亚方舟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多说无益,列举部分。 先从地中海那旮开八,《吉尔伽美什》已经八过,就不多了。美索发现的第二块洪水传说泥板,史称《阿特拉西斯史诗》。 诗中说,人被创造之前,神一样得勤劳致富奔小康,由于神不愿只做个打工仔,就用泥土和一个被k死的神的血肉创造出人类来替代。那时的人们除了干活吃饭,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更别说什么夜生活了,太阳下山吃饱饭后就在自个家里造人玩,久而久之,人越来越多,又喜欢吵闹,使众神无法好好的去找周公,严重影响了众伸的睡眠质量,众伸于是就决定给人类点colourseesee. 于是众神发动瘟疫、遣来旱灾、饥荒和土壤盐碱,不过没起多大作用,人类反而用神给的几分颜色开起了染坊,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最后,众神怒了,得,一不做二不休,那就全灭了吧。他们决定发动一场灭世洪水摧毁人类。计划遭到了地狱之神恩基的反对,恩基得到的回答是反对无效,一切照计划进行,不能阻止还不能告密吗?于是恩基让阿特拉西斯(本诗主角)建造了一艘方舟(又见方舟),逃过了这场浩劫。顺便八一下,洪水过后,神创造了不生育的妇女和受禁忌的妇女,同时派出名叫帕西图的恶魔专门从母亲膝上夺走婴儿,解决了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还有诸如希拓本,埃利特抄本,费城大学藏本等泥书上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或是传说,巴比伦城的马尔都克大祭司用希腊文写下了他的国家的历史,名为《巴比伦尼亚》。其中的贝罗萨斯的洪水故事是在泥板书出土之前,唯一为人所知的美索洪水传说。除了鲜为人知的美索洪水故事外,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拉和丢卡利翁在大洪水后丢石头造人的故事,《圣经创世纪》中的挪亚故事,《古兰经》中的努哈洪水故事,都是我们所熟悉的文本。 除了实实在在的文本,在希腊人、希伯来人和阿拉伯人中,洪水故事都有不少口头的传说存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十五~十六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五) 再转到印度,最早的洪水故事出自《百道梵书》,约产生公元前10世纪前后。 故事说摩奴在水池洗手,一条鱼忽然蹦到他手中,张口就说:“好好照料我,我将保佑你。”并透露给他洪水将至的信息。鱼都开口说人话了,这事还能错的了?于是摩奴将鱼养在陶钵,并随其长大而移至沟中,最后放入大海。 后来在洪水果真来了,摩奴登舟,将舟系于鱼角,靠鱼力拖动到了北山,那里后来被称为“摩奴登陆处”,简称摩登。摩奴登陆后以黄油和牛奶、乳清、凝乳向神祭祀,突然大变活人,从祭品中出现一个漂亮mm,她自称是摩奴之女,逃脱了洪水又有mm从天而降,这么大一块馅饼把摩奴砸的晕晕忽忽的,就这么地摩奴和摩奴之女开始了造人大业。。。 印度的《摩诃婆罗多森林篇》,《摩奴法典》,《鱼往世书》等都有关于大洪水的记载,情节也都差不多,就不多八了,不过还有一个穆里亚人创世故事趣味性还是很强地,值得一八。 穆里亚人创世故事说的是上古时候,蚯吲见什么吃什么,比蝗虫还猛,最后把大地都给吃掉了,世界只剩下水。所有人都over了,只有两个孩子幸存(水上漂?),神将他们藏在一个葫芦里,葫芦的蔓藤从水中长出一直伸到天上。 蚯蚓排出泥土后,摩诃普卢勃摘下葫芦,发现了里面的孩子。他派乌鸦去找大地,看到林果与他的弟兄们正在海上推犁耙,犁过的地方都变成了陆地,这两个孩子于是被送到陆地生活。摩诃普卢勃要两个孩子结婚,但他们说自己是兄妹,结婚岂不成乱伦了,所以义正词严的拒绝了。 人与神斗基本是人吃瘪,天花女神出马了,她将二人分开,让他们得天花脸上布满疤痕(什么招毒用什么),彼此不相识,这才结婚。但二人毕竟是小孩,青春期还不知道到了没有,生理卫生课自然没有上过,男女之事当然不知,光打雷不下雨那怎么成?神急了,咋办捏?用药,什么药?春药。用了药之后的效果那是立杆见影的,在第二天早上就成功造出了下一代。并且由于女人吃药多,所以性欲比男人更强。 在这里不得不感叹一下,印度咖喱的药就是猛,不但催情还能开发智力,不服不行啊。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六) 东南亚关于大洪水的传说也有很多,而且几乎是那一地区所有国家所共有的一个故事话题。 菲律宾伊富高人传说中洪水的起因完全是自造孽,说的是有一次发生大旱灾,多吃了几年盐的老人们不知道是灵光乍现还是怎么地,出了个主意,挖掘河床底下,找河的精魂。要开采地下水就明说,偏要拿找精魂做幌子,还非要在河床挖,其他地方还看不上。 人民群众甩开膀子大挖了三天,水是出来了,不过流量似乎大了点,反应慢的,腿短的,职业围观的可就遭了难了,被动的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了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了。 这边尸骨未寒,连个象征性的追悼会都还没开,那边倒开起了庆功会。正当伊富高人兴高采烈的举行盛宴庆祝得到水时,天突然变黑,狂风呼啸而至,衣服还没来得及收,大雨就倾盆而下了,河水迅猛上涨,原来挖水时把河神老家给挖穿了,河神焉能不怒?小样,不是要水吗,给你们,要多少有多少。除了money多多益善外,其他东西多了未必是什么好事,结果除了维甘和布甘这对兄妹外其他所有的人都被淹死了。 维甘和布甘虽说是兄妹,起先还分居,分别住在阿穆崾和卡拉维坦山顶。水将大地全部淹没,仅剩下这两个山顶。洪水淹没了大地六个月。大水退后,兄妹重逢,就住在了一起。一天,布甘发现自己怀了孩子,羞愧之中(其实根本没必要,都见不着活物了还羞愧个什么劲?),她离开了自己的屋子溯河而去。 后来马克龙甘神以一个慈祥的白胡子老人形象出现在她面前,开始做起了她的思想工作,告诉她是神要通过他们重新繁衍人类,既然是最高指示就那么地吧,于是维甘和布甘就心安理得的造起来。。。 马来西亚johor州土著部落benua-jakun人的传说倒有点特别,大洪水在人类被创造前就有了,所以洪水没淹着人。大神pirman创造一男一女并不是人类的祖先,繁衍人类的是在女人左右两腿分别出生的一对男女,这也是为什么从同一个子宫生下来的后代不能结婚的原因。 缅甸chingpaws或singphos人,越南bahnars族,泰国西北部拉瓦人和北部克穆人的洪水传说,也是流传范围比较广的。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十七~十八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七) 再把视角转到西半球,美洲印地安洪水故事历史也是相当悠久地,只是知道的人不多罢了。 大约在1580年,基多记录的南美洲文本中提到,洪水毁灭人类后只有一对兄弟幸存。起初,他们只能找到树根和野草充饥,但过了段时间,他们每天干活回家都发现有人给他们准备好了食物。 人的好奇心就是大,为了搞清真相,哥哥偷偷藏起来看那个神秘的管家是谁,他发现两只金刚鹦鹉进了屋子,脱掉它们的翅膀,料理家务。这个男人从藏身之处出来,把鸟吓飞了。但他还是抓住了一只。他和这只雌鸟结了婚,生了六个孩子,再殖了世界。另一个记录于1613-1653年间的文本更符合一般人的思维,其他都差不多,就是在结尾处有点不同:两个鹦鹉姑娘都留了下来,成为兄弟俩的妻子。他们的子孙还在瓦卡依纳山上建了一座神庙,将鹦鹉敬奉为主神。 中美洲惠乔尔人传说是:一个人发现他砍下的树一夜之间又长了出来。他偷看到原来是他老爸的老妈纳卡维干的。她告诉他不久将有一场洪水毁灭世界。她指示他用树造一个箱子,装上谷粒、豆子和火具,还有五块压料的树根做燃料,还要带上一只黑母狗。箱子在洪水中飘了五年(这时间怪长的)。洪水退后箱子落在一座小山上。这个人象洪水没来之前那样回去干活。每天他回到自己住的山洞时,都发现有人已经给他准备好了玉米面饼。他暗中窥探才知道是母狗做的。她脱下皮变成女人给他磨谷子。他把她的皮扔进火里,于是她悲嗥不止。他用尼塔玛水为她洗浴,二人重新繁衍出了人类。 加拿大印第安人也有此类传说。很久以前,由于人太多,不同部落的人为争夺狩猎地盘无休止的pk。一些先知梦到洪水将淹灭世界,他们商量将独木舟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木排。洪水来后,不相信梦的人被淹死,先知和他们的家人在木排上幸存。水退后,他们只得重建家园。后来人数又多起来,他们最终决定分开,迁徙到世界各地。 太平洋西北岸印第安人当然也有此类传说,大神对塔克荷马山上的人和动物相互算计很恼怒,他叫一个好人往云端射了一箭,然后再向这箭的箭杆底部射第二箭,就这样一箭一箭地连成一条箭绳。大神叫好人与他的妻儿带着好动物爬上箭绳,登上云端。当他看到许多坏动物也爬在箭绳上时,就取下离他最近的箭,使坏动物跌到地下。大神开始不断下雨,洪水上涨一直淹到塔克荷马山最高的雪线,所有坏人和坏动物都淹死了。大神于是将好人和他的家人及好动物重新放回地面。 从上面举的几个美洲的洪水故事可以发现跟东半球的幸存者有一些不同,东半球的一男一女到了美洲成人与兽了,美洲人还怪能想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八) 洪水的神话传说不光北半球有,南半球也存在不少。大洋洲、非洲,也有许多洪水故事发现。还是老规矩,列举一些有意思的文本做具体说明。 新几内亚瓦曼斯人的古老传说:一天,有个大善人的老婆看到一条大鱼游进了港湾,告诉了她的丈夫。这个大善人可能是个先知,或是思维比较跳跃,一听说这事就马上联想到那条鱼大有来头,于是嘱咐自己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要吃鱼去菜市场买,不要闲着没事去逮那条鱼吃。 他家不逮并不代表其他人不去抓那条鱼,有便宜不占是傻,其他人可不管那么多,捉住这条鱼拖到岸上,善人劝大家不要吃这鱼,不过可惜大善人口才不咋地,劝了半天没一个听他的,鱼最后还是被分吃了。神物被挂天必将大灾,善人掐指一算:洪水将至。造船是来不及了,急中生智,上树。善人忙将各种动物的一对赶到树上,树是椰子树,至于怎么赶上去的那就不知道了,反正连母猪都上树了,善人与家人随后也爬上了那棵相当于诺亚方舟的超级椰子树。果然,洪水从地下迅猛而至,所有人和动物皆被淹死。水退后,善人一家从树上下来,重建家园。 澳大利亚有名的洪水故事有两个。一个是:有个叫伊奈提纳的,不好好的在海边叉鱼,却用鱼叉刺伤了一个蛤蜊人,蛤蜊人也是个不肯吃半点亏的主,与他争吵了起来,光吵不带劲,最后发展到了pk,伊奈提纳一气之下用一大块珊瑚将蛤蜊人直接ko了。蛤蜊人构造可不一般,其他不多就是血多,被砸碎的蛤蜊人血不断喷出,将海水染红,变为雾状,漫向陆地,淹死了所有的人与动物。只有两兄妹活了下来,神要他们结婚,以免整个部落灭绝。于是他们结为夫妻,成为强大的尤德瓦德部落的祖先。 澳大利亚另外一个洪水故事就比较好笑了,远古时候,地球上只有神没有人,而且神的出生率极低,慢慢的神进入了老龄化。大洪水来了,将这些老神大多数淹死,少数没淹死的则被卷上天空变成星星。水退后,大神庞德吉尔的儿子贝沃兰德和女儿卡拉罗克返回世间,成为人类的始祖。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十九~二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十九) 非洲喀麦隆雅温得卡卡族的传说意义比较深远:一天下午,某个村庄只有一个小女孩和她哥哥在家。女孩在屋外磨磨,一只公羊跑来舔她磨的粉。起先小女孩把公羊哄走了,但它很快又回来了。 再赶再回,就这么折腾了几个来回,小女孩索性也不赶了,让它吃个了够。它吃饱后,对女孩说:“我要告诉你一件重要的事,今天将有一场大洪水,因为你对我很好,我才告诉你,我建议你和你哥哥赶快跑到另一个地方去。”靠,原来是个报信的。 兄妹俩于是收拾了一些能带走的东西逃出村子,在他们逃跑时,回头看到一片洪水淹没了他们的村庄。他们住了好多年也没有找到人,后来羊又出现了,告诉他们可以结婚,尽管他们是兄妹,不过,他们必须打破一个陶罐底,并把它挂在屋顶的尖顶部位,而且还得在它上面安上一个没头的锄柄,这表示他们曾是亲戚。这就是现在近亲结婚的时候,夫妇为什么要在屋顶上挂上一个破底罐和一个锄柄的原因。 八了那么多其他地区的洪水故事也该八一下偶们中国的洪水神话了,偶们的神话也是非常精彩地。 一说起中国的洪水神话,可能筒子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禹治水。不过这个故事跟大洪水的关系不大,为什么这么说呢? 所谓大洪水说的是指席卷全球的,持续时间不长的,具有毁灭人类能力的特大洪涝灾害,大禹赶上的那场大水虽然猛,但还是在人力可控范围内,而且按时间推算(下文会具体八),大禹也没赶上那场灭世洪水,那中国的真正的洪水神话到底是什么呢?具体又是在什么时代呢?其中对洪水的描述又是什么样地呢?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 中国的上古神话初看可能觉得很乱,不象其他地区诸如希腊之类成自成系统,想到哪就扯哪,ms彼此关系都不大,但偶们现在要八的关于洪水的神话恰恰就是一个比较完成的系统,那就是“天系列”神话。 如果把“天系列”神话单独列出,筒子们会觉得很熟悉,诸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天梯,天倾西北等等,下面偶们主要关于大洪水的神话。 首先是洪水的起因,相传劳动模范盘古大神开完天,劈完地,生物学家女娲娘娘用泥巴捏出人之后,有一年,天上出了一个坏神,他就是水神共工。 这个共工长的实在不咋地,脸蛋还好一点,起码是个人脸,身子是蛇的,还把头发染成了红色(共工人面蛇身朱发),长的丑本来关系不大,大不了温柔一点,再包装包装,不走偶像路线改走实力路线一样会有mm喜欢,可共工不但不温柔反而极为残暴,这下不是把自个后路给堵了,以后再要泡妞把mm不是一个难字,那可是难上加难啊。 都说郁闷的人不好惹了,偏偏帅哥火神祝融不信那个邪,一次两神就为了争吃一个鹅蛋大打出手。祝融仗着自己长的帅,粉丝又多,当然代表光明的火神实力也是不错地,把代表黑暗的水神共工揍了个下半身不能自理。 本来就郁闷的共工被祝融揍倒后更郁闷了,那时候心理医生这个职业还没有出现,不管神或人有心理问题只能自我调节,共工一口气闷在肚子里,又羞又恼,竟一头向支撑天地的巨柱――不周山撞去。只听“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不周山倒了。这下子可了不得了,天上立刻塌了一个大窟窿,地的一角也陷下去了,“天残地缺”,这就是著名的“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 这个神话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另外一个是共工因与颛顼帝战不胜而触山,不管共工跟谁pk,结果都是放倒,因为想不开而撞柱(不周山),把天搞了个大窟窿,水就从这个窟窿往下漏,人间就这么地遭受了这场特大洪涝灾害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二十一~二十二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一) 洪水的过程和后果“天系列”神话记载的不是很详细,有直接关系的只有“女娲补天”,其对洪水的描写也不是很生动,所以偶们就找到了西南地区关于伏羲的著名传说,虽然这个神话跟上一个“共工怒触不周山”的衔接比较困难,但好歹具体的描述了那场大洪水。 在很久以前,山里住着一户人家,父亲操劳着农活,一双儿女无忧无虑地玩耍。有一天,雷公可能磕了药,神智不是那么清醒,没来由的就要给人类降下大的灾难。天上乌云滚滚,暴雷一个接着一个,大雨像一条条鞭子,疯狂抽打着山川。 随着一条金蛇般的闪电和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青面撩牙的雷公手持大斧从天上飞了下来。勇敢的父亲毫不畏惧,who怕who,逮着个空就用虎叉以掩耳不及盗铃之势向他叉去,也巧了,正中雷公腰部,把他叉进了一个大铁笼子里。 第二天,父亲要到城里超市去买点香料,临走嘱咐两个孩子说:“记着,千万不要给他喝水。”狡猾的雷公用装病博取了善良mm的同情心,得到了几滴水,体力立马恢复到满值,挣脱了牢笼。为了感谢小女孩,雷公从嘴里拔下了一颗牙齿,交给两个孩子说:“赶快种在土里,如果有什么灾难,可以藏在所结的果实当中。”说完飞腾而去。 父亲回来,得知雷公已去,知道大祸就要临头,赶快备好木料,连夜赶造木船。两个孩子把雷公的牙种到土里,转眼间就结出了一个巨大的葫芦。两个孩子拿来刀锯,锯开了葫芦,挖出里面的瓤,钻了进去。这时,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地底下也喷出了洪水,大水淹没了房子,又淹没了高山,一直淹到神仙住的天门。 天神们害怕大水会最终淹没天国,所以让雷公赶快退水。大洪水来得快,退得也快,一下子就退到了海里,坐着船的父亲从空中摔下来给摔死了,只有两个小孩幸存活下来。哥哥叫伏羲哥,女孩叫伏羲妹(不是女娲)。长大以后,他俩结婚做了夫妻,人类这才又重新开始繁衍。这则神话传说直接记载了大洪水的暴发经过和毁灭整个人类的严重后果。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二) 洪水神话就八到了这了,再八下去大伙就该审丑疲劳了,或许有筒子已经有这种感觉了。八了这么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洪水传说想要说明的是世界上只要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他们的神话传说中几乎都有关于洪水的记载。 而这些传说在叙述形式,故事构成、主人公的结局等有惊人的一致性。难道这些民族在编写本民族的神话时,互相打过电话或发过电邮?假象一下:一个中原地区的原始人,怀里抱着一些野兽的前肿骨,上面刻满了文字。他兴冲冲走进一座半地下的圆形房子里,拿起一个石头做成像电话样的东西,“哈罗!是南美洲的玛雅人吗?我们部落经过商量,决定编一个关于大洪水毁灭人类的神话,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样的。”说着他举起了一片片甲骨,照本宣科起来。美洲的玛雅人说:“亲爱的,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就这样办吧!你再与澳大利亚那边联系联系。拜拜!”这可能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再结合史料和地质资料,偶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一、大洪水确实发生过,大致的时间是公元前8000年到14000年之间; 二、洪水持续时间大概是120天,也就是3到4个月,高潮为40天,水位达到海拔1000米,导致平原文明被摧毁,在地势较低生活的人类几乎全部灭绝。 三、一种巨大的能量的突然作用,导致了这次“史前大洪水”或者更确切的说,是“史前全球性海浸事故”。而如此巨大的能量,直接原因应该是天体的异常运行,确切说就是地-月分离。 四、这次“史前大洪水”造成了一个史前文化断层,就象传说中消失的“大西洲”和“太平洲”。 洪水故事到此结束,接下来该回到美索不达米亚了,继续八美索的那些四儿。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二十三~二十四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三) 上文曾经八到过大搞恐怖主义的亚述,既然有玩恐怖主义的那就必然有反恐的,光有t没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其实,paradeisos一字直译应译作「梯形高台」,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看到了吧,本来好好的平地而起的梯形花园楞是翻译成空中花园了,还引起了后世无限的yy,都是外语不好惹的祸啊。 “空中花园”的建造者尼布甲尼撒二世不光仗打的好,哄mm也是一把好手,要不是他变着法子哄mm开心,那被称为“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可就不会在人类历史出现了哦。 话说迦勒底战队联合米底战队把亚述拍死之后,两家为了更好的巩固关系就实行了古时非常流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联姻。就这样尼布甲尼撒二世娶了米底战队队长的女儿,也就是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想想那时候一段婚姻可以维系两个国家的命运,而现在的一纸婚约却连两个人都守不住,难道时代真的变的那么不堪了吗? 不扯现在这些破事了,继续八“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二世自从娶了美丽可人的米梯斯mm之后,整天乐颠乐颠的,打仗都多了几分力气,对mm也是百依百顺,要星星决不摘月亮,可好景不长,mm一天天消瘦下去,这可把尼布甲尼撒二世给急坏了,整天变着法子哄,可mm就是不开心,原因无他,mm害了思乡病,原来mm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端的是一个好地方,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mm非常渴望能再见到她老家的山岭和盘山小道。 尼布甲尼撒二世一狠心一咬牙,为了搏mm开心,拼了,这里没天然的偶就给你造人工的,反正天然的和人造的一样是个看,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 巧夺开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mm的欢心,尼布甲尼撒二世在爱情的里也取得完胜。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二十五~二十六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五) “空中花园”大约建成于公元前600年,是一个四角椎体的建筑,由沥青及砖块建成的建物以拱顶石柱支承着,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位置在幼发拉底河东面,距离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大约50公里。 这座建筑大约120米见方,高出地面20多米。据说它要由奴隶们转动机械装置从下面的幼发拉底河里抽上大量的水来灌溉花园里的花草。 “空中花园”有那么大名气,主要并不是它那个大台阶似的外形,关键是它那套供水系统,能把取来的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这样不停循环才能始终保持台阶上植物的欣欣向荣。 说到这个“世界七大奇迹”除了巴比伦“空中花园”,另六个分别是埃及金字塔,阿尔忒弥斯神庙、位于地中海的罗得岛太阳神铜像、亚历山大灯塔、希腊奥林匹克的宙斯神像、土耳其国王摩索拉斯陵墓。 这些所谓的奇迹差不多都在地中海沿岸,根本代表不了世界,主要腓尼基旅行家昂蒂帕克那个老小子腿短,以为沿着地中海晃悠了一圈就算来了个环球旅行了,而且他看到的这些“奇迹”中真正算的上是奇迹的也只有金字塔,其他的能拿个“奇迹”提名奖就可以烧高香了。 在巴比伦还有一座建筑名气也是大大地,那就是让上帝华仔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六) 据《圣经旧约》记载,人类祖先最早没有方言更没有外语,说的都是同一种语言。他们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发现了一块非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并修建了城池。 后来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小康也奔到了,好奇心害死人那,人们决定修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准备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去天上找华仔喝喝茶,打打牌,丰富一下业余生活,这座踏就是著名的巴别通天塔。 人们用河泥和砖作为建筑材料,夜以继日的建造这座塔,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华仔在人们造塔那会眼皮老是乱跳,他也闹不明白到底是祸是福,乘有天打牌一缺三那会儿,决定从天国下凡界视察一番。 不看不知道,一看还真把华仔吓了一大跳:呀喝,小样胆肥了是吧,都敢搭个梯子跑偶家来晃荡了,华仔很生气,后果那是很严重地,你们不是很能吗?不给点颜色你们看看还真以为偶华仔是棵蒜? 华仔认为人们修塔是虚荣心太强,说的又是同一种语言,那么高的梯子都造了以后还能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呢?于是华仔下定决心把人类的威胁扼杀在萌芽中,于是他让人时间的语言发生了混乱,人类从此多了很多语言,也多了很多的纷争。 其实巴别通天塔本是巴比伦古城中,一座供奉巴比伦人的主神马都克的神庙,塔的顶端是神殿,有一条石梯直通神殿,本来作用就是祭祀用的,根本不关华仔什么事,编《旧约》的那老兄觉得“巴别”在古巴比伦文中的读音跟古希伯来语“混乱”相似。所以才把华仔惩罚人类跟通天塔扯上关系了。“巴别”在古巴比伦文中的原意为“神的大门”,跟“混乱”根本一点关系没有,那位编书的老兄还真是够八。 最早的巴别通天塔在公元前689年被恐怖分子亚述给k坏了,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了通天塔。重建的巴别通天塔共七层,总高90米,踏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当地塔顶少不了马克都主神的神殿。 不过很可惜,这座雄伟的建筑存世时间不长,公元前539年,巴别通天塔和巴比伦“空中花园”一起跟随仅仅存在88年(数字倒是挺吉利)新巴比伦王国见华仔去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二十七~二十八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七) 尼布甲尼撒二世不光mm哄的好,打仗也不含糊,在做新巴比伦一把手之前他专注于反恐事业,登基后尼布甲尼撒二世的政策是一手抓国内建设,一手抓国外扩张,泡妞,pk两不误。 如果说“空中花园”代表的是爱,那莫“巴比伦之囚”代表的就是恨,一种对背叛者彻骨的恨。 新巴比伦王国最高元首尼布甲尼撒二世在登基后不久便拉扯了一大帮子人去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的诸小国踢场子,把那些小国揍的是满地找牙,大马士革,西顿,推罗以及犹太的老大们在尊严和生命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虽然心里很不甘,但还是被迫承认了新巴比伦的领导地位,每年还得进贡好些美女和钞票,那个窝囊劲就甭提了。 虽然都是被迫,但情况又分两种,一种是犹太人,虽然口里老大老大的喊个不停,但其内心是极其骚动的,每时每刻都在想着怎么重新自立山头。另一种的除了犹太人外的其他小国,都被揍改了,都一心一意跟着新巴比伦老大混了。 局势在公元前601年迎来了变化,尼布甲尼撒二世又一次跟埃及来了场pk。 为什么要说“又”呢?让偶们来个时光倒流,原来在公元前605年,反恐精英尼布甲尼撒二世曾经跟恐怖分子亚述及其帮闲埃及在卡而克米什干过一架,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在三回合之内就击倒了对方,那次pk也正式宣告了亚述的灭亡。 在公元前601年的那场巴-埃对抗赛中,因为两队曾经交过手,彼此比较了解,再加上双方势力接近,终场哨响,两队战成0:0,谁都没占到便宜,场上队员伤了的倒是不少,于是这场对抗赛在双方并不友好的气氛中草草结束了。 两老大搞对抗,小弟们即使不能帮忙,在下面喊喊加油那是义不容辞的,但偏偏在比赛进行的正激烈之时,本来应该为巴方摇旗呐喊的犹太突然掉转枪口,在他们老大约雅敬的带领下齐声高喊“尼布甲尼撒下课!巴比伦下课!”“埃及加油!”“埃及万岁!”之类反动口号。 出来混的,讲的就是一个“义”字,对犹太人这种临阵倒戈的无耻行经,巴比伦国内各大报纸纷纷发文谴责,巴国家最高领导人尼布甲尼撒二世更是大发雷霆,发誓要踏平耶路撒冷。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八) 公元前598年底,投降埃及的犹太国王约雅敬死去,他的儿子约雅斤即位。尼布甲尼撒认为进攻犹太王国的时机已到,亲自率领大军攻向耶路撒冷。 经过两个多月的围攻,在犹太内部亲巴比伦派的推动下,犹太国王带着所有的大臣一起出城投降。尼布甲尼撒本着“老子造反儿混蛋”的原则废黜了约雅斤,封约雅斤的叔叔为犹太王,并为其改名西底家,让他宣誓效忠新巴比伦王国,不得再朝三暮四。然后下令将犹太王室的大部分成员和犹太的能工巧匠一起押往巴比伦。 临行前,又下令部下对耶路撒冷的神庙进行洗劫。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该告一段落了,可埃及好死不死又打了过来,公元前588年,埃及向巴勒斯坦地区发动了进攻。 这次犹太习惯性倒戈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们的这个毛病同时也感染了这一地区其他臣服于新巴比伦的小国,这时纷纷起来响应埃及人。 革命不怕站错队,怕就怕做墙头草,这不,不久报应就来了。 尼布甲尼撒又一次率新巴比伦军队对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二次围攻。这次围攻历时18个月。由于饥荒和内部分裂,耶路撒冷终于在公元前586年陷落。 尼布甲尼撒对一反再反的犹太国王恨的牙痒痒,下令在犹太老大西底家的面前杀死他的几个儿子,然后又剜去了西底家的眼睛。当已经双目失明的西底家押到尼布甲尼撒面前时,尼布甲尼撒对他说:“小样,反上瘾了是不?这就是你们背叛我的下场!”然后下令用铜链锁着西底家把他带到巴比伦去游街。 耶路撒冷全城被洗劫一空。城墙被拆毁,神庙、王宫和许多民宅被焚烧。全城活着的居民几乎全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巴比伦之囚”。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二十九~三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十九) 既然八到了“巴比伦之囚”,那就有必要再八一八犹太人的历史, 犹太历史虽然不属于美索文明的一部分,但跟美索文明有交集,这个交集就是挨揍,像美索的亚述和巴比伦,看不惯了就跑到巴勒斯坦把犹太人揍个鼻青脸肿,揍不过瘾的话再逮回去继续揍。后来诸如希腊,罗马之类也没给犹太人好脸色看,打骂那是常事,总的来说,犹太人的历史就是挨揍与反挨揍,相对而言挨揍占了很大比重。 犹太人最早出现在阿拉伯半岛,他们同阿拉伯半岛极其附近地区的一些其他部落一起被称为“塞姆族”(又被称为“闪米特人”或“闪族”),在早期这些闪族人过着哪里有水草就往哪去的游牧生活。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个小小的闪族开始往阿拉伯沙漠的北方移动,他们看到在大沙漠的北方,有一块特别富饶的土地。它的形状象一弯新月,被称为“新月形沃土”(也称之为乌尔)。 闪族人一看到乌尔,口水立马止不住的往下流:“乖乖,好地方啊,莫不是到了传说中地天堂?” 闪族人十分想在乌尔定居下来,可每当他们赶着牛啊羊啊来到这里想滋润一下的时候,当地土著可不干了,招呼都不打,直接就拍,闪族人来一次当地人就拍一次,反反复复拍了多次,当地人早已没了当初倒闪的热情,可闪族人不管那么多,继续恬着脸来了一次又一次,最后当地人被闪族缠的实在没办法了,半推半就的从了他们,就这样闪族人正式在“新月形沃土”定居了下来。 闪族中有一支部落,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当地人不合,平时没少挨揍,最后被揍的实在不行了,部落召开研讨大会,一致同意由族长亚伯拉罕带领族人搬家。 这支闪族部落沿着幼发拉底河向西北开始了他们的搬家之旅,他们并没有进入广阔的巴比伦平原,而是沿着阿拉伯沙漠西走,他们并不是没有动过巴比伦平原的歪脑筋,只是那时统治巴比伦平原的大名鼎鼎的恐怖分子亚述,这支闪族部落本来就是逃难出来的,哪还有那个实力跟亚述叫板? 惹不起那就只能躲着走了,一路的心惊胆战,最后这支亚述部落来到了“新月形沃土”中间的狭长地带,被他们称为“流着蜜和奶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巴勒斯坦。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 这个巴勒斯坦可不是无主的土地,自古以来,巴勒斯坦就有人居住,据考古发现,巴勒斯坦最早的土著是居住在巴勒斯坦的卡麦尔山的古人---卡麦尔人(约公元前10万--前4万年前)。 大约在公元前3000~前2500年,从阿拉伯半岛迁徙来的闪族人进入巴勒斯坦,成为了巴勒斯坦真正的主人,其中就有迦南人和亚摩利人。 巴勒斯坦曾被称为“亚摩利人之乡”,但知名度更高的迦南人则早早的就有自己的文明,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加沙已经有了迦南人居住的村落,所以《旧约》把巴勒斯坦称为“迦南地”。 那支进入巴勒斯坦的闪族部落被迦南人称为“希伯来人”,意思就是“渡河而来的人”。 那时候,希伯来人中已经出现排斥多神信仰,专奉本部落主神上帝华仔的单神信仰,这就是犹太教的雏形。 相传,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的孙子雅各与神pk获胜,被神赐名为“以色列”,意为“同神角力的人”,所以希伯来人也被称为“以色列人”。 希伯来人想做巴勒斯坦的地主,当地迦南人不乐意了,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跟先前的乌尔土著对待盲流的态度一样,迦南人也操家伙把希伯来人一顿猛揍。 希伯来人想发扬其前辈死缠滥打的精神,妄图把迦南人磨死,不磨死也得恶心死,可这回踢到了钢板,偏偏迦南人不吃那一套,见希伯来人一次就揍一次,而且一次比一次狠,揍的希伯来人哭爹喊娘,到后来希伯来人被揍的实在不行了,没办法了只能又开会。 这次会议规模相当之大,全部希伯来人统统列席,会上一位老人提请了一份“关于移民埃及的议案”,议案中把埃及描绘成一个遥远,牛羊遍地,年年五谷丰登的“天堂”。众人挨揍早挨够了,一听要移民外国哪还有不乐意的,所以全体通过此议案。 会一散,也许是怕再被迦南人逮着猛k,希伯来人马上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去往“天堂”之路。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三十一~三十二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一) 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被迦南人揍的鼻青脸肿的希伯来人在最高领导以色列的带领下,越过西耐半岛来到了“天堂”埃及,户口都没申报就在尼罗河畔的歌珊定居了下来,正式机成为了埃及公民。 起先几百年因为埃及政府的宽容政策,希伯来人的生活还算稳当,不过好景不长,大约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由于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要建造两座大宫殿,西伯来人被抓了壮丁,被迫从事开山挖石等危险性工种,而且还不发工资不买保险,就光管饭,而且伙食标准也不咋地,这下子西伯来人在埃及的好日子算是到了头了。 拉美西斯二世挂了之后,埃及受到了来自西面八方的野蛮民族和海盗的群p,那叫一个乱啊。这时西伯来人中出现了一位出生与尼罗河畔的名叫摩西的领导人。 摩西是西伯来人的先知,不过按照出生地来看,摩西的国籍是埃及,而且他的名字来自埃及语而不是西伯来语,意思是“儿童”或“儿子”,是几个有名国王的名字的一部分。 摩西是先知,那么先知到底是什么人,又是干什么的呢? 《圣经》之中的“先知”一词,并不是在《圣经》里面也出现的预卜者和先见者这两个词的同义词,而是各有所指,分别代表着不同的人。 “先知”一词在希伯来语言之中就是指拉比,最先的意思是沸腾,其后借以描述那种人在心潮澎湃之中话语将脱口而出的特殊心理状态,然后引申为在此状态之下,将上帝的旨意传达给世人的人。 这样,《圣经》之中的先知,也就具有了拉比的两重角色功能:上帝的代言人与进行预言的人。其实说白了也就是上帝的特派员,顶着华仔的光环在人间指导一下具体的工作。 先知作为特派员说话那就要注意具体的方式方法了,怎么才能人们认同自己说的话?先知想了一招绝的,那就是预言。先知的预言表面上跟那些算卦的江湖术士有区别,前者是传达上帝华仔的旨意,后者只是混口饭吃,不过本质上差别不大,就是把事情说玄。能大忽悠就不小忽悠,最终目的都是把人整晕。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二) 要成为先知,首先具备以下三点: 第一:绝对的服从,具体来说就是听华仔的话,坚定不移的跟华仔走。 第二:出身要好,最好是西伯来人原最高领导的直系亲属(摩西传说是西伯来原领导人,被称为“以色列”的雅各的孙子,不过大约四百年的时间雅各才有孙子这也太不着边际了) 第三:经历要丰富(刚毕业的大本生或是研究生是不能成为先知的,原因无他,实际经验太少。) 摩西正好符合以上三点,所以被选为华仔的特派员,不过虽然是华仔亲自指派,但毕竟没第三者在场目击,事后华仔和摩西也没有正式发表联合公报,所以摩西特派员的身份很难被大众接受。 那时的希伯来人的生活就是混吃等死,连造人的兴趣都不大了,因为被抓壮丁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人太多。搞革命那是想都没想过,都被揍成那个熊样了还怎么反? 不能反那不能逃吗?就象老祖宗一样打不过就跑。这当时的大多数西伯来人在埃及的四百多年里过惯了安逸的生活,棱角都被磨平了,虽然被揍,但真想挪窝的人实在不多,所以摩西怂恿西伯来人再次搬家的时候的,一由于摩西身份不被人承认,再个原因摩西口才不怎么好,煽动了半天根本没人理他,摩西那个郁闷啊。 摩西实在想不出其他招了,只能回去找领导。华仔亲切接见了摩西,并亲自传授摩西三个魔术,告诉他用这三招保管见效。这三招就是:牧杖变蛇、麻疯立愈、河水成血。 摩西回去后立马召集大伙开会,会上演示了华仔所教的三个魔术,把其他人唬的一愣一楞的,就这样摩西的特派员身份正式被确认,摩西在会上还传达了的华仔的最高指示:搬家,搬回“流着蜜和奶的沃土”--迦南地。 就这样摩西凭借魔术成功说服希伯来人逃出埃及,正式向下一站--巴勒斯坦出发。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三十三~三十四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三) 以色列人(希伯来人)具体哪一年从埃及搬的家暂时还没确实的考古证据,模糊的时间倒是有“以色列人住在埃及共有四百三年”,也就是以色列人在埃及暂住的第430年的某一天搬的家。 这个某一天具体就是犹太历的1月14日,这天被称作逾越节,以纪念以色列人终于离开暂居地埃及。 逾越节的真正含义则是那天上帝华仔越过以色列人而击杀了埃及人,说白了也就是华仔给他的小弟们找场子去了。 出埃及在犹太人的历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不过这一出就出了40年,时间着实不短,在这40年里西伯来人从事了他们先人的老本行,畜牧业。 在西伯来人搬家的旅途中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是神迹?是历史?还是其他? 据《旧约》记载,以色列搬家大军是一支庞大而杂乱的队伍:“除了妇人孩子,步行的男人约有六十万。又有许多闲杂人,并有羊群牛群和他们一同上去。”照这么算来总人数至少应该在200w,再加上随身牵着的牛啊,羊啊,这一行军的队列将形成一个宽200公里、长30公里的纵队,这哪是搬家啊,简直就是蝗虫过境嘛。 不说西奈半岛的绿洲可不可能提供为这支蝗虫大军提供足够的水源与牧场,单说六十万的步行男子,把这些人组成一支军队,那还跑这p,直接就能去拍埃及人了,装备差点没关系,架不住人多啊,到时候还不是翻身奴隶把歌唱,土地,钞票都有了? 可事实捏? 6o万在希伯莱语言之中被写成600千,而表示“千”的名词“埃列夫”还有“家族”的意思。因而步行的男人并不是600千,而是来自600个家族。那么,600个家族的成年男性成员大约又有多少呢? 如果按照以色列人每家都是高产的,以雅各他们家为例,雅各一家有他及12个儿子,照这么算来,步行的男人就应该约有7800人,再加上老人妇女小孩及一些闲杂人等,也就42000左右,也只能是这么个队伍才会被埃及军队追的满世界乱跑。 当搬家大队被埃及军队堵在红海边的时候神迹出现了,摩西对着红海举起牧杖,华仔就很配合的刮起大风来,在一夜之间使海水退去,海底露出一条平坦的大路来,以色列人迅速走过,两边的海水如同高大的城墙。当法老的追兵也来到海底大路的时候,只见摩西又将牧杖一举,大路两边的海水突然合拢,埃及人全军覆没。 虽然《旧约》把这事扯的玄之又玄,可埃及方面却不配合,ms埃及历史上还没哪支军队仗都没打就被海水给淹死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四) 接着出现的一些所谓的神迹就不能用不可思议来解释了,因为这些神迹以现在的观点来看就是野外生存技能,只要稍微有点这方面的常识,要做到其实不难。 话说“摩西领以色列人从红海往前行,在旷野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到了玛拉不能喝那里的水,因为水苦,所以那地名叫玛拉。百姓就向摩西发怨言,说:‘我们喝什么呢?’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指示他一颗树,他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 苦水变甜很神奇吗?答案是no,凡是在沙漠之中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怎样来使苦水变甜,以后要去沙漠做死亡探险的筒子们注意了,用一个简单的化学上的酸碱中和原理就能把苦水变成能直接喝的饮用水,苦水的苦是因为含有一定数量的硫酸钙所造成的,只要往里面放入一定数量的草酸,硫酸钙就沉淀了,而苦水也就会失去苦味儿。沙漠中有不少含草酸高的植物,所以这个“解药”也不是太难找。 再接下来的神迹就该归于动物学了。 以色列人在荒漠中跋涉,最大问题就是肚子问题,填不饱肚子还搬哪门子家啊,直接挖个坑把自个埋了得了,还省事。 群众的吃饭问题把摩西这个带头大哥折腾的够戗,虽然找到了一种植物的分泌物,以色列人称为吗哪的东西能讲究填饱肚子,可时间长了群众又不答应了,嚷嚷着要改善伙食,要吃肉,摩西没办法了,只能去找领导。 摩西从领导那给群众们带来一个喜讯,“肉马上就会从天上掉下来,大家张开嘴等着吧”。并说这都是领导给大伙的慰问品,只有相信领导,人民群众才能吃上肉。 事实上以色列人不久还真吃上天上掉下来的肉了。 从古至今,在西奈半岛上空,每年的春天都会出现大群大群的鹌鹑,这是从非洲内地飞往欧洲繁殖地的候鸟。这些鹌鹑由于在空中折腾久了,通常要在西奈半岛上歇一歇,喝口水什么的,其中不少的鹌鹑会因为体力消耗太大,一旦停下来之后,往往就一动不动地呆着,即使有人去抓它,也不能够一下子飞走。当地的居民常常在这个时候去抓鹌鹑,只需空手去抓,就可以收获不小。 显然,当初的以色列人就遇见了这样的一次好时机。不过,当他们吃了一次鹌鹑以后,就再没有鹌鹑可吃了,因为活着的鹌鹑全都飞走了。 象此类ms神奇,其实普通的事情还有很多,在这就不一一八了,但在以色列人搬家过程中不能不八到的就是犹太教的产生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三十五~三十六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五) 在逃离埃及的行程中,西伯来人过的是苦不堪言,吃不饱穿不暖,睡觉还不塌实,最主要的每天还得在茫茫沙漠中行走,刚开始还有点热情,可时间久了当初的那股热情早被满眼的沙子给活埋了,不少人想返回埃及,宁可再做奴隶也不做盲流了。 摩西心里那个苦啊,现在用魔术已经不管用了,又不能变吃的变喝的,最多就只能在篝火晚会上助助兴,要再忽悠大伙已经不可能了,新魔术华仔又没教,再加上自己嘴皮子又不利索,可把摩西给愁坏了。 反正摩西自己铁定是不会回埃及的,理由并不是表面上的服从领导,其实摩西是埃及政府通缉的在逃犯,罪名是谋杀。 摩西早年在埃及打工的时候,因为包工头太苛刻,轻则随意打骂,重则关黑屋不给饭吃,最最主要的是克扣农民工工资,终于摩西一发狠,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把包工头给做了,并且开始了他长达40年的逃亡生涯,一直逃到了外约旦的米甸,一个在逃犯回原籍那岂不是寿星公上吊---闲命长了?所以埃及那是万万回不得的。 自己回不了埃及怎么的也得拖几个垫背的,摩西恍惚之间来到了西奈山上,这一待就是足足40天。 这40天摩西虽然身体闲着可脑子一刻也没停转,满脑子想的就是用什么方法继续忽悠,再发明几个新魔术肯定是不行了,那就得另外找个行的通的法子。 要笼络人心,让下属为自己拼命,实力强一点的老板就会先给一笔安家费,再许诺事成之后另行重赏。实力一般的老板虽然不给现金,但也会象征性的打一个白条,美其名约事后一块结算,总之不管什么方法,能忽悠到人的就是好方法。 在那40天中,摩西想出了一个更绝的方法,那就是签合同,而且签的还是终生合同,画了押就不能再反悔了,算是把自个给卖了。 这个合同就是《摩西十诫》,合同内容就是绝对服从最高领导华仔,天上除了华仔这个红太阳再无其他的神,并且得用华仔赐予的公正和律法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至于酬劳不是直接给,而是得自己去拿(拿到拿不到不管),这个酬劳就是在迦南地立足。 这个合同就是最早的犹太教教意,摩西就以此成了犹太教的创始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六) 摩西从西奈下来之后召集大伙开会,再会上把合同发到了与会者的手里,当然不是以自己的名义跟希伯来人签合同,而是把最高领导华仔给抬了出来,经过一翻洗脑,大伙都觉得签这合同虽然没现得的好处,但也没多大害处,签就签吧,说不定以后还真能有个地方按个窝,结束这挨千刀的盲流生活,签字画押之后,犹太教就算正式成立了。 虽然签了合同,但想马上执行的基本没有,虽然知道迦南地是个好地方,但再好也得有命去拿啊,迦南人可不是食草动物,pk猛着呢,钢板可不是那么好踢的。 另一边的摩西也不着急,反正目的已经达到了,不回埃及就成,去不去迦南地也没多大关系,于是摩西继续带领希伯来人过起了盲流生活。 在盲流了四十年之后,新一代的希伯来人已经发育完全了,他们是有理想,有武力,有精神,有纪律的四有新西伯来人,这时他们的领导人也换了,摩西已经蒙华仔召唤,陪华仔打牌去了,接替摩西的新一代领导人约书亚。 新一代四有盲流们在约书亚的带领下,希伯来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跟迦南人战斗,终于把钢板踢碎,渡过了约旦河,成功登陆了迦南地,并在迦南地定居了下来。 约书亚的接班人一位名叫参孙的猛男,这位猛男力大无比,能空手套猛狮,相传就用一块驴肋骨为武器,就活活k死了1000个敌人,所以有参孙照着,希伯来人的日子过的相对还算稳当。 参孙挂后,希伯来人乱成了一锅粥,分成了大大小小许多部落,据说有12个,相传他们的祖先是雅各的12个儿子。在这12部落中有两个比较大,一个叫以色列,一个叫犹太人。参孙挂后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西伯来人的一把手位置很长时间都一直空着。 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希伯来部落中出现了一些被称为“士师”的部落首领。 这些都是由希伯来人大代表选举产生的,他们集部落宗教总书记和军委主席于一身,不过他们并不能把自己的职位和权力传给自己的儿子。人死如灯灭,其他代表接着选,这是一种早期的军事民主制度,这个时期也就被称为希伯来人的“士师时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三十七~三十八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七) 正当希伯来人忙着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时候,一个来自地中海的强大民族---非利士人(腓力斯人)逐渐霸占了沿海地区,并盯上了迦南地这块肥肉。 非利士人称迦南为“巴勒斯坦”,意思是“非利士人的土地”,巴勒斯坦因此得名,并且这个名字后来一直沿用了下来。 非利士人想要吃到巴勒斯坦这块肥肉,首先要扫除的就是希伯来人。于是非利士人对西伯来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可怜当时希伯来人正处于分裂时期,战斗力不强,被恶霸非利士人k的不能自理,连传家宝“约柜”(承载旷野时期铭刻《十诫》的法板),也让非利士人给抢走了。 正当希伯来人四分五裂,内外交困的时候,一个英雄出现了,他就是出身与便雅悯部落的年轻人扫罗,因为在一次跟非利士人互k中表现突出,被全体希伯来人推举为最高领导,于公元前1025年正式成为了西伯来各部落的一把手。 扫罗成为希伯来一把手也标志着士师制度过渡到了君主制度,据说扫罗健壮,俊美,并且十分勇敢,是个标准的希伯来美男子,追他的希伯来mm海了去了,不过光美也不顶事,光有激情也不行,扫罗在一次与非利士人的pk中还是被放倒了,由于扫罗过于“肛裂”,当场就自了尽了。 伟大的有产阶级革命战士美男子扫罗同志光荣牺牲后,又一位美男子成为了他的继任者,这个曾经当过强盗头子年轻人名叫大卫,此大卫就是著名的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为其雕像的那个大卫。 大卫大约在公元前1004年坐上了王位。希伯来人选领导可是不是光看外表,内在更重要,当然好看那是锦上添花,以后出访,接见外宾的时候人民群众脸上也有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八) 大卫不但长的漂亮,政治,军事能力也相当强,他建立了一支希伯来以前从未有过的强大军队,征服了当地的当地的土著亚玛力人,以买土人,并在公元前1000年,将非利士人干倒,并从非利士人手中抢回了“约柜”。 随后,大卫军队又从耶布斯人手中夺得了后来唯一一个被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共同尊奉为圣城的耶路撒冷。 耶路撒冷坐落与地中海东部的巴勒斯坦中部,最早被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此筑城定居的耶不斯人叫做“耶不斯城’,后来希伯来人的死对头迦南人把这个城市叫做”犹罗萨利姆“,意思就是“和平之城”,可这个“和平之城”不和平的时候远远多于和平的时候。 最后希伯来人攻占下来之后,就把迦南人所起的城名西伯来语化,叫做“犹罗萨拉姆”,再翻译成汉语就是“耶路撒冷”,阿拉伯人习惯称之为“古德斯”意思就是“圣城”。看这弯绕的,累。 仗打的差不多了,该揍的也都挨个揍了,接下来就该建国了。 因为大卫出生于犹太部落,他就把自己建立的国家称之为犹太王国(又名犹大联合王国),国土面积大致包括了巴勒斯坦全境,大卫把首都建在了耶路撒冷,并在耶路撒冷大搞城市建设,修建了宫殿和耶和华神庙,将圣物“约柜”供奉在建造的圣殿中。犹太教成为了国教。 建了国光享受可不行,跟非利士人的pk还在继续,不过大卫最后只取得了五分之一的胜利,因为非利士人最初建立的5个城市国家大卫只打下了一个---迦特国。 大卫再猛也是个人而不是神,时候到了一样会挂,公元前963年,犹太国第一代领导核心大卫同志蒙主召唤,他的儿子所罗门同志继承大卫的遗志,成为了犹太国第二代领导核心。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三十九~四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十九) 所罗门筒子从古至今都是一位人气天王,不光因为他继承的他老爸的优秀基因,也是帅锅一口,而且他的iq也非常之高,在他的光辉照耀下,犹太民族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有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可以充分说明所罗门的高iq,这就是“谁是娃他妈”地故事。 故事的情节是:有一天,一个司法部的行政官员带着两个妇女和一个孩子到了所罗门那里。递交了一份“谁是娃他妈”的报告,报告上说两妇女都说那娃是自个家里产的,司法官员对此民事纠纷无从判断,就把他们带到了最高法院院长所罗门同志那边。 所罗门同志稍微思考了一下,转身对下属说:“既然都提供不出有力的证据,那就用个简单的办法,把那娃劈了,一人各领一半回家,既公平又合理,还有神马问题木有?” 这时,其中一个妇女立马嚎啕大哭,她请求撤诉,娃也不要了,只要不伤害那个娃就成,另一个妇女却一点反应都没有,只是直楞楞的瞅这那个娃。 所罗门哈哈一笑,招过那个司法官员:“小样,看到了没?现在知道哪个才是娃真正的妈了吧。任何一个母亲在任何时候都不会让别人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至此,一场民事纠纷在所罗门的高iq下完满解决。 希伯来人经过长期的“前戏”,之后仗也打了,过也建了,其他各种pose也摆了不少,但就是不见“高潮”的来临,直到所罗门这个g点的出现,一切就水到渠成了。 在所罗门统治的四十年里,他通过跨国婚姻和签定一系列平等或不平等条约逐渐减少了与周围国家的pk次数,实行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并且建立了一些新的城镇。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 所罗门同志在治国方面却得成功,同时在个人生活方面也没有丝毫放松。 据《圣经》记载,所罗门有700名妃子,另有300名妾,1vs1000,他也不怕累死,这1000个老婆中的很多人还不是本地产的,都是通过涉外婚姻娶来的。 经济繁荣了,有钱了,所罗门也开始烧包起来,他在耶路撒冷大兴土木,建造了一系列的城市建筑,怎么好看怎么造,钱不是问题,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所罗门从腓尼基等地招来的外籍劳工,在锡安山(即摩利亚山,后世又称之为神庙山或圣殿山)上,耗时7年(另有一说为15年)建成的犹太教圣殿。 这座圣殿长200多米,宽也有100多米,周围筑有一座高大的石墙,有主殿和许多侧殿,雄伟壮丽,远近驰名,相传,犹太教的圣物“约柜”就放在主殿的圣堂里,这圣堂可不是是个人就能进的,只能由犹太教的总书记(最高长老即祭司长)才有资格一年进去探视圣物一次,其他人也就只能在外面过过眼瘾了。 这座圣殿,在犹太历史上被称为“第一圣殿”,也叫做“所罗门圣殿”,这座圣殿是犹太人心中的圣地,从此,犹太教徒也开始把耶路撒冷视为自己的圣地。 到了所罗门执政的晚期,由于无节制的享受和挥霍,王国的财政陷入困境,不过ms这个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后世一直流传着“所罗门宝藏”的传说,要是当初钱都花差不多,那还来哪门子宝藏的传说?据说所罗门每年都从附属国笑纳相当于666塔兰的黄金(1塔兰相当于150kg),所罗门不是一般的有钱,那是相当的有钱啊。 所罗门同志与公元前930年逝世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位。 这位罗波安筒子一点都不安,在他登上领导岗位后没多久,王国就因为一次反对赋税的叛乱导致了分裂,“黄金时代”也到此结束。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四十一~四十二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一) 这次犹太王国的分裂可不是实行虾米一国两制,而是实实在在的分为了两个国家。 一个是南方较小的犹大王国,由那个忠于帅锅大卫一脉的罗波安筒子继续领导,地方小人也少,只包括了犹大和便雅悯部落和利末部落的一部分了,首都仍然在耶路撒冷。 另一个是北方较大的以色列王国,包括了西伯来人原12个部落中的10个,以耶罗波安为最高领导,定都在撒玛利亚,那时的以色列人又被称为撒玛利亚人。 撒玛利亚人这个称呼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最早在巴勒斯坦北部建国的以色列人的称呼,这个称呼可不是只包括了地域的概念,主要还是宗教的概念,因为分裂后北部以色列人很少受到宗教的约束,有的甚至连红太阳华仔都不认了,转而做了其他其他民族偶像的fans,这是做为正统的坚持两个“凡是”犹太人无法接受的,所以撒玛利亚人这个称呼含有贬义。不过在后来的基督教的《新约》中,用通过“好撒马里亚人”寓言、“撒马里亚打水妇人认基督”为撒玛利亚人平了反,承认了撒玛利亚人做为犹太人的合法性。 关于撒玛利亚人第二阶段的称呼的历史,就要结合南方的犹大王国和北方的以色列王国的历史来八。 分裂后,以色列王国和犹大王国由一家变成了两家,关系可想而知,由兄弟变成了仇人,时常为争夺耕地和牧场发生火拼,彼此对对方都看不顺眼,三天两头的pk,不过因为以色列王国没有宗教中心,所以祭司们都到耶路撒冷的圣殿献祭,犹太教徒们也仍然到那朝圣。 分裂前的犹大联合王国虽然势力比较强,但也不是没有敌人,周围的大国如亚述,埃及都虎视耽耽的盯这这块肥肉,分裂后两国的实力就不行了,这就更引发了大国们的占有欲。 北方的以色列因为个头大,比较引人注意,所以只存在了200年(公元前923~前722年),期间有19位领导干部轮番上阵,不过只有暗利王朝和耶户王朝相对有点搞头,其他的都是菜,原因无他,政变太多,谁都想过过一把手的瘾,仅200年的历史就曾发生过8次王位的继承危机,内外都乱成一锅粥了,离死也就不远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二) 公元前772年,恐怖分子亚述在其头子亚述王萨尔贡二世的带领下,把以色列王国给灭了,那时的亚述号称“亚中天”,指哪灭哪,如日中天。 光灭国还不过瘾,恐怖分子亚述还来了个劫持人质,把包括国王在内的数万人押回其基地内,让他们都到一些遥远的地方去开荒,最后这些人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由于以色列原来有10个希伯来部落,以色列被灭国,人也不见了之后,就被历史上称为了“十个遗失的以色列部落”。 其实捏,这些人压根就没丢,流放又不是死刑,哪那么容易全挂,开荒的在在亚述帝国内逐渐被恐怖分子们同化,逐渐成为了新一代恐怖分子。还有一些以色列人在国家遭受恐怖袭击的时候逃难到了隔壁的犹大王国,换了国籍继续生活。另有少数人留在了被亚述征服的北方地区,同征服者勾勾搭搭,最后发展成了一个新的部族---耶玛利亚人。所以耶玛利亚人第二阶段的称呼是特指这个新部族。 反观南方的犹大王国,小日子就比以色列王国过的安逸,因为国土面积比以色列小的多,人口最多时候也没超过50万,最多时候也没超过北方的以色列人口的三分之一,正是因为小,其他大国一般都不正眼瞧犹大王国,使犹大王国比它块头的大的以色列多活了160个年头。 犹大王国跟以色列一样,历史上也经历了19位最高领导,再亚述对以色列实行恐怖袭击的时候犹大王国也被牵连,要不是亚述部队发生瘟疫,耶路撒冷难保不被攻陷,犹大王国躲过这一劫凭借的就是运气。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当时的犹大王国一把手约西亚从圣殿里发现一部经卷(似乎与《旧约》中的《申命记》有极其密切的联系),这部经卷在约西亚看来根一本绝世的武功秘籍差不多,由此约西亚实行了一次积极的宗教改革,使得犹大王国有了“勃起”的迹象,甚至曾收复了北方的一部分地区。 似乎犹大王国的运气都在那次跟亚述的pk中用完了,不久约西亚就在美吉多与埃及人的一次pk中,被埃及人暴了头,至此犹大王国就再没能“勃起”。 在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在墙头草西底家的领导下,终于搭上了那班开往天堂的特快,被新巴比伦老大尼布甲尼撒二世带人把老家给操了,耶路撒冷变成了一片废墟,犹大王国的被删除,宣告了古希伯来人国家的正式终结。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四十三~四十四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三) 北方的以色列王国被亚述来了个“亚述之囚”,南方的犹大王国也不甘落后,哭着喊着让新巴比伦来了个“巴比伦之囚”,除了很少一部分在乡村务农的,其他希伯来人都被当做俘虏押到巴比伦关了起来。 除了西伯来人,被押到巴比伦的还有巴勒斯坦和腓尼基的“王”字辈,象什么加沙王,推罗王,西顿王之流,他们倒没进班房,而是都被带到了王宫扫地抹窗了,苦活,脏活,累活他们全包了,还不能有半点怨言,要不就会连回收站都不进直接被删除。 虽然同是被绑架,犹大王国的那伙可不像被亚述劫持的以色列王国的那十个部落那么不着调,非但没有“消失”,反而变得更生猛了。 在犹大王国被灭之前,希伯来人中的那些“先知”就摇头尾巴晃的做起了预测,他们“预言”了犹大王国将被毁灭,其中一位名叫耶利米“先知”甚至预测到了拍死犹大王国的就是新巴比伦。“先知”们还预测犹太民族将遭大难。 其实这些哪还要什么预测,研究一下历史就全明白了,北方的以色列王国已经先走一步了,犹大王国不跟上那还有谁跟上?块头那么大以色列都没k过恐怖分子亚述,体质明显不行的犹大王国能把反恐的新巴比伦揍趴下? 当然预测嘛,跟算命一个道理,不能光说坏的,也的说点好的,就算没好的也得编点哄哄人,实在不行说点摸棱两可的,只要能把别人整晕就是胜利。 “先知”们预测的好的方面就是:只要绝对服从华仔的领导,保持信心,最后的胜利还会是偶们犹太民族地。 犹大王国被灭后,“预言”得到了证实,这下希伯来人被深深震撼到了,对“先知”们那个葱白啊,他们为过去的对领导的坚定,不虔诚做了深刻的反省,几乎每人都写了800左右的检查,同时还认为灭了他们国家的反恐队长是领导用来“惩罚希伯来人的工具”,没必要跟那个反恐队长多计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四) 但不计较并不代表希伯来人甘愿以后以后一直做盲流,他们在巴比伦看到了高楼大厦,看到了各种各样富丽堂皇的建筑,心理开始不平衡了,结果是他们的最高领导华仔不再只是西伯来民族的领导,而成为了全世界的领导,全宇宙的领导。乖乖,就这么一会功夫华仔就连升了两级。 领导升迁,部下们也跟着沾光,不过这些也都只是希伯来人的精神胜利,再沾光自己还不是盲流?老是被人揍终究是没前途的,于是就有了那个著名的“弥赛亚”预言。 预言的大致意思是:上帝华仔会挑选(注意这个词,是挑选而不是自个“造”)一位帅锅大卫的后裔作为统治者带领广大盲流同志们摆脱压迫,重回老家,并且他还会让伊甸园重现。 “弥赛亚”这个词英译文messiah从希伯来文masiah(有时写为mashiaessiah)。 所以犹太教只是想找个条件优越一点的带头大哥领着大伙一起干革命罢了,木想到后来的基督教硬给整出了一个耶酥,说是什么救世主,还跟华仔是直系亲属,空降一个领导算哪门子规矩?这让犹太人怎么接受?所以犹太教和后来的基督教就为这闹起了矛盾。 领导的升迁,预言的诞生使得希伯来人心中又燃起了希望,也对后来的犹太人的精神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他们即使流散在世界各地也能保持强烈的凝聚力,仍然坚持对领导的信仰,对未来保持着信心和充满着希望。 就这样,希伯来人抱着希望在巴比伦生活了40年后终于迎来了转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四十五~四十六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五) 公元前539年,美索平原来了个狠角色,他就是波斯帝国的居鲁士大帝。 暴发户居鲁士手下马仔多,又通过理应外合,没花多大功夫就把新巴比伦给拿下了。 居鲁士对征服的地区实行的是通行政策,公元前538年,居鲁士颁布赦令,允许那些他看着顺眼的在巴比伦的犹太人(希伯来人)可以收拾收拾回耶路撒冷了,并把被当初巴比伦抢走的5000多件物品还给了他们。 能回老家当然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不过一部分已经过上小康的生活的犹太人可并不这么想,他们已经在巴比伦立了足,而且大多功成名就,有房有地,并且繁衍生息了两代人,让他们抛下香车美女回老家去开荒,这跟要他们的命差不多,所以这部分人仍旧留在了巴比伦享受他们安逸的生活,从而使巴比伦成了古代除巴勒斯坦外的另一个犹太文化中心。 大约有4~5万在巴比伦混不开的犹太人经过好几个月在沙漠中的长途跋涉,终于回到了阔别了40余年的老家。可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来点感慨什么的,就跟混居当地的居民发生了冲突(巴以冲突?),因为这时候犹太人成了外来者,当地人不k他们k谁? 犹太人对重新在老家立足是相当看中的,所以对那些混居民也没什么好脸色,以暴制暴,一有机会也对着混居民猛k。 当然pk不能当饭吃,犹太人在波斯人的帮助下修复了耶路撒冷城,并且花了20年时间重建了当年那个被反恐队长毁坏的犹太圣殿,最后在公元前516年(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建成了犹太第二圣殿。 第二圣殿虽然没有原来的所罗门圣殿好看,但经过这次被巴比伦人的猛揍,又被一锅端的磨难,犹太人在精神上却得到了发育,远远比以前成熟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六) 第二圣殿的建成也标志着犹太人的早期历史已经结束,进入了受希腊人和罗马人影响的“第二圣殿时期”(“第一圣殿时期”为所罗门王在位时期的公元前972~前932年)。 从公元前538年到前331年,巴勒斯坦被波斯人攻下后,在200多年里一直是波斯帝国的一个省。 领导广大犹太人民重建耶路撒冷的是曾是波斯王祭酒官的尼西米。他被任命为巴勒斯坦省省长后干劲十足,领导犹太人民pk,建设两不误,为犹太人的发展大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但刚开始的情况却不那么乐观,刚从巴比伦回到老家的犹太人一度很消沉,对领导华仔也不是那么崇拜了。许多人娶了外族老婆,有的甚至连母语希伯来都不会说了,光tmd崇洋媚外了。 这可愁坏了尼西米和另外一位从巴比伦返回的宗教领袖先知以斯拉,两伙计一合计,得,该采取点强制措施了。 于是两人同其他犹太社团领袖一起联合发布《告全体犹太人民书》,命令娶了外族老婆的犹太人必须马上离婚。同时以斯拉再次向人们宣读《律法书》,要求人们学习和遵守教律。 经过这么一整,虽然反对的声音也不小,但原本的目的还算达到了,犹太人对宗教的信仰又有所加深,又紧紧的团结在了最高领导华仔的周围。 整顿完宗教问题,省长尼西米又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强迫有钱人放弃了债务,并把pk获胜得来的土地分给穷人,并减轻了人民的赋税,还重修了城墙,防止外族过来捣乱,这样,慢慢的犹太人又恢复了生机。 在“第二圣殿时期”的前200年里,犹太人过的还算安稳,虽然还在波斯的控制范围内,但好歹也混了个自治,自得其乐小日子过的不错,民族意识和宗教思想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四十七~四十八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七) 公元前334年,绝世猛男亚历山大大帝带了35w马其顿和希腊的小弟跨过海峡来找波斯的麻烦,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有称亚历山大三世)和波斯当时的一把手大流士三世在伊苏城发生正面冲突,两个三世的pk以亚历山大的完胜告终,到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已经亚历山大彻底删除了。 亚历山大放倒了波斯帝国,自然就成为了巴勒斯坦地区的直接领导,犹太人的历史也进入了一个“希腊化时期”。 跟波斯人一样,亚历山大也看着犹太人挺顺眼,继续让他们自治,还鼓励他们到欧,亚,非各地做生意。非常有经商头脑的犹太人把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远,因为嫌两边跑累,所以部分犹太人就开始移民,在移民的过程中顺道也把犹太教传播到了“希腊世界”。 因为长期受到希腊文化的冲击,年轻的一代犹太人开始赶起了时髦,张口闭口就是希腊语,大学里也也很少开西伯来语言学这个专业了,平时没事的时候也跟希腊人一样去体育馆做做运动或是去公共澡堂洗个桑拿,有的犹太人甚至还以取希腊名字为荣, 不过学习希腊语也完全是坏事,也就在这个时期,70个生活在巴比伦的犹太大学教授把犹太人的《西伯来圣经》(《旧约》)翻译成了希腊语,这个被称为《七十子希腊文本》的圣经译本很快成为了地中海地区的畅销书籍,不管看不看的懂,反正买本放家里就觉得很体面。因此,这本畅销书对犹太宗教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筒子逝世后因为其没有指定接班人,他所建帝国解体,在帝国故地,经长期混战,形成了以托勒密王朝(统治埃及)、塞琉西王朝(统治叙利亚,巴比伦以及东部地区)和安提克王朝(统治马其顿)为主体的一批希腊化国家。 其实没有指定接班人也不能怪亚历山大,谁让他33岁不到就因为发热病倒,撑了十天就挂了呢? 巴勒斯坦在亚历山大死后最早归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23~前197年)管,后来塞琉西王朝眼谗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南部地区,嗷的一声就跟托勒密王朝干了起来,史称“叙利亚战争”。 终于在公元前200年,安条克三世干倒了托勒密五世,成功抢占了“犹地亚”(judea)(自波斯时代以来,西伯来人就被称做“judeans‘「犹地亚人」,后来衍生出英文的“犹太人,jew”一词)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八) 到了安条克四世统治时期,犹太人的安稳日子算是走到了尽头。 塞琉西王朝的这位一把手怎么看犹太人怎么觉得不顺眼,于是决定对犹太人实行全盘希(希腊)化,强迫犹太人做牛做马,让他们筑城修路。希腊士兵强迫犹太人放弃对他们原先领导华仔的崇拜,转而让犹太人接受多神教的偶像们的领导。 希腊人或许觉得做这些还不够,于是对犹太圣殿动起了歪脑筋,他们在圣殿里肆无忌惮的开起了partey,甚至把犹太人最忌讳的猪放作为祭品放在了圣殿的祭坛上。统治者就连西伯来文的书都不让犹太人看了,而且还不准他们过犹太节日。 这些做法终于激怒了充分发扬忍是美德的犹太人,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在哈斯蒙尼家族的老祭司马塔提亚和他五个儿子的领导下打响了反抗塞琉西法西斯的第一枪。 起义者给自己取了个好听的名字---“虔诚者”,表示他们绝对服从华仔的领导,生是华仔的人,死是华仔的死人,绝不跳槽。 起义部队刚开始因为人少,所以上山打起了游击,不跟希腊人正面冲突,光在背后偷偷放冷枪,以骚扰为主,慢慢继续自己的力量。 在起义开始没多久发起人老祭司马塔提亚急急忙忙的被华仔拉去打牌,他的第三个儿子犹大,绰号“马卡比”(锤子)继承了他老爸未完成的事业,带领起义军进行了长达20年的持久战,终于得到了外强中干的塞琉西王朝的书面认可,建立了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犹太人自己的独立国家。 这个建于公元前142年的犹太独立国家在史上被成为马卡比王国,或是根据其统治家族称其为哈蒙尼斯王朝,又称为“第二次犹太联邦”。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四十九~五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四十九) 马卡比王国首位国家元首名叫西蒙,他是老祭司马塔提亚五个儿子中的一个,经过20多年的抗战,西蒙他老爸和他其他兄弟就死绝了,原先起义军的那套领导班子就剩了他一根独苗,在他的领导下犹太人开始了回光返照。 西蒙先猛抱新兴势力罗马的大腿,那时的他还只是个民族领袖,但他想玩大一点,弄个正式的国家元首当当,于是跑去找罗马,罗马那边也挺给面子,给了包括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在内的新生的犹太政权一定的独立性。 在马卡比王国80年的历史中,犹太人还是狠狠的发了一回飙的,王国的版图最大时候甚至朝过了来年两个帅锅大卫和所罗门时期,犹太民族也有相当的发展,外族的不管长的怎么样,有没有文化,只要信犹太教就发绿卡。 但在公元前63年,情况发生了变化,强大的罗马不再让犹太人抱大腿了,派了大将庞培带了一大帮子人攻打耶路撒冷,恰好在此之前的前4年,马卡比王国意义上的最后一位一把手萨罗米亚历山大(女)的两个不着调的儿子胡肯奴二世和亚里士多布鲁二世发生了内讧,使得本来就不强的马卡比王国的实力进一步减弱了。 犹太人在抵抗了三个月后,耶路撒冷终于被攻破,城内的一万多抗战积极分子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另有一大批次抗战积极分子和摇旗呐喊的犹太人被压到罗马,沦为了奴隶,至此巴勒斯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附属国,也从此到1948年,犹太人再没有在巴勒斯坦建立起独立的国家。 照理说国都灭了,犹太人也应该消停消停了,或是组织一些民兵,游击队什么的继续跟罗马人干,可偏偏这些事情他们都没放在心上,那两个不着调的家伙算是对上眼了,还在继续pk。 胡肯奴二世和亚里士多布鲁二世两人之间的pk既是王位之争,也代表了法利赛派与撒都该派的纷争。 由于长时间的战乱,在“第二圣殿时期”犹太教内部逐渐分化为四派: 一、撒都该派:该派的来头可不小,早先是所罗门建造圣殿以后逐渐形成的祭司贵族集团。从历史渊源上讲,所罗门立撒督为祭司,于是撒督子孙世世代代为祭司,后来称为撒都该派。 这一派是由圣殿当权的祭司、贵族、富商等一批上层人士所组成,是犹太教中的元老当权派。此派主张只遵守摩西律法,不管后来发展的“口传律法”,他们属于无神论者,不信灵魂和复活,不信天使和鬼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 二、法利赛派:“法利赛派”的希伯来语动词词根意为“分离”,读作“法列德”(phred),希腊文由此演变为pharisaios,意为“分离者”。 因此法利赛的成员是指一批与他人不同的“分离者”。此派是犹太教的中层人物,主要由文士与律法师组成。他们笃信律法,并遵守后来发展的口传律法,相信灵魂不死和肉身复活,注重维护犹太教的传统与犹太生活规范,盼望“弥赛亚”降临。 他们参加了马卡比起义,打起仗来不要命,是起义军里的重要力量,不过他们一直看不惯法利赛派,认为他们生活作风有问题,所以长期跟法利赛派抬杠。 三、艾赛尼派:此派名称来源不详,根据希腊文essenoi可能指“虔诚者”。这一派的成员主要为下层的人民群众,包括农牧民阶层,他们没什么钱,不过信仰虔诚,所以是马卡比起义的主要力量。 当他们提着脑袋干完革命却发现成了其他人的一杆枪,什么好处都没捞到,而且还受到领导们的迫害,所以他们觉得这样的日子没法再过下去了,成群的跑到偏僻山村和死海沿岸去了,整天等着盼着有“弥赛亚”能来帮他们一把。 四、奋锐党人:也称狂热派,拉丁文称“西卡尼”意为“持匕首的人”,故西卡尼派也称短刀党。 这些短刀党徒以暗杀、暴力为手段来对付敌人,他们属奋锐党中的左翼激进分子,奋锐党人包括社会下层的犹太无产者、贫苦手工业者和小商贩等,他们在宗教的观点上与法利赛派一致,强烈盼望并宣传救世主“弥赛亚”的来临。 但在政治斗争上却他们和法利赛人走截然不同的路线,在罗马统治时期,以狂热派为首的犹太人不断进行武装的反抗斗争,狂热的奋锐党人认为忍受罗马统治是不忠于华仔,在圣殿中也可以杀死罗马人。他们反对纳税给罗马皇帝该撒、反对罗马的人口普查、主张革除亲罗马的祭司和圣职人员。 胡肯奴二世和亚里士多布鲁二世两人之间的pk以有以土买人(又称为以东人,内盖夫沙漠北部的一个民族,在马卡夫王国第二代领导人约翰胡肯奴时期被忽悠进了犹太教)安提帕特支持的胡肯奴二世的胜利结束。 胡肯奴二世和安提帕特先是抱了庞培的大腿,后来眼见庞培不行了又转抱凯撒的大腿。公元前40年,凯撒在夺权胜利后,指派安提帕特为巴勒斯坦总督,胡肯奴二世为大祭司。 因为安提帕特是军委主席,掌握着军权,所以实权落在了他的手中。安提帕特派了他的长子法撒勒、次子大希律分管耶路撒冷与加利利。 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死,巴勒斯坦的控制者换成了安东尼,这两兄弟通过贿赂赢得了安东尼的欢心,原职务不做变动,继续管理犹太南、北两区的,胡肯奴二世因为舍不得放血,仍只做了没有实权的大祭司。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一卷 五十一~五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一) 消停的日子才过了四年,巴勒斯坦又闹了起来。公元前40年,胡肯奴二世的侄儿安提贡勾结帕提亚人抢班夺权来了,没费多大劲就占领了耶路撒冷,并把胡肯奴二世和南区区长法撒勒关了起来。 光把那两人关起来还不算完,入侵者还把胡肯奴二世的耳朵割了下来,这下子四官端正的胡肯奴二世就做不成大祭司了,因为华仔规定伤残人士的不能在宗教部门任职的。法撒勒倒是干脆,没等其他人动手就来了个自我了断,也忙着去见了领导。 北区区长大希律跑的快,一觉察到情况有变就带着自家mm逃到了埃及,避了一阵子风头后又跑了罗马找他的老大屋大维和安东尼替他出头。 小弟有麻烦当老大的也不能见着不管,罗马元老院开了个紧急会议,任命大希律为犹太王,并让他带了一大帮罗马小弟回巴勒斯坦找场子。 公元前37年,大希律终于攻下了耶路撒冷,正式成为了犹太王,抢班夺权的安提贡也在破城后被罗马人给宰了。 大希律上台后,对他的老大罗马政权可说是忠心耿耿,起先跟着安东尼混,安东尼被屋大维打败后,大希律二话没说就做了屋大维的小弟,并曾三次跑到屋大维那儿表忠心,老大的大腿抱的不可谓不紧。 大希律实行铁腕统治,有不服他统治带头聚众闹事的,逮一个杀了一个。作为罗马的小弟,大希律对希腊,罗马文化非常推崇,在巴勒斯坦修造了许多希腊,罗马的式的建筑,但修造这类建筑除了少数人喜欢外其他人都不感冒,大希律为了讨好犹太人,同时也觉得那个被庞培搞的破破烂烂的犹太圣殿实在有碍观瞻,于是他从公元前20年开始重修圣殿,但犹太人还是对他不感冒,认为他这只是为了以前杀了那么多的犹太人的一种赎罪,做秀而已,当不得真。 正因如此,大希律有了两个身份,在国外,人们把他当成犹太王,一些其他地方的犹太人遇到困难有时也会找他帮忙,但在巴勒斯坦就不同了,大大希律成了个实实在在的“犹奸”,因为他不但效忠他的老大罗马,而且对本国的犹太人实行非常残暴的统治。 在大希律统治的后期,发生了一件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公元前7年6月前后的某一天,耶酥筒子在伯利恒降生了。 在公元前63年罗马大将庞培占领耶路撒冷把犹太人的复国梦彻底击碎后,犹太人就逐渐产生了华仔会派出一位弥赛亚来作为“复国救主”。因为耶苏降生时候的动静太大(土木会合),再因为一个语言的误会(基督是对以犹太人惯用的弥赛亚一词的希腊语翻译,就这样“受膏者”就被整成了“救世主”),大希律非常害怕自己犹太王的头衔被耶酥夺走,于是下令把伯利恒地区2岁以下的男孩全部处死,那时耶酥早被他妈带到埃及去了,所以耶酥侥幸保住了小命,其他的小男孩却都做了冤魂。 公元前4年,大希律因病医治无效,挂了,结束了他32年的年巴勒斯坦一把手的政治生涯。在此之后,君主制也被废除,巴勒斯坦成了罗马的一个行省,由罗马总督实行统治。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二) 自从公元前586年反恐精英新巴比伦老大尼布甲尼撒二世带人打到了耶路撒冷,到后来的波斯,马其顿等王国相继侵占耶路撒冷,乃至公元后的十字军东征,他们都想方设法在犹太圣殿里寻找两件东西,底是什么东西有那么大的魅力,吸引这一批又一批人不断寻找呢? 确切的说他们寻找的只有一样,那就是传说中的“所罗门宝藏”,另外一件东西是古代犹太圣物金“约柜”。 在外人的眼里金“约柜”的价值在于金,至于里面存放的《摩西十诫》和《西奈法典》都不是他们所考虑的,金的柜子再怎么说也值点钱,但里面的东西除了包装包装出几本畅销书换点小钱之外没其他任何用途,对他们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所罗门宝藏”。 相传“所罗门宝藏”就藏在放置金“约柜”的“亚伯拉罕圣岩”下面的“地下室”中。 这块“亚伯拉罕圣岩”长17.7米,宽13.5米,高出地面大概1.2米,是一块花岗岩,由大理石圆柱支撑着。别看这块大石头样子不咋地,来头不小。 犹太教记载,华仔当初为考验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带着自己的独子以撒到摩利亚山上,在华仔指定的地方杀以撒献祭。“忠诚”的亚拉伯罕正要举刀杀自己的儿子时,华仔派使者阻止了他,并命他以一只公羊代替。传说当年亚拉伯罕捆绑以撒,就是把他放在这块石头上准备献祭的。因此这块长方形的岩石在犹太教中一直被视为‘圣石‘。 基督教传说,这块石头则被视为华仔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伊斯兰教传说,这块石头是其创始人穆罕默德‘夜行登宵‘的踏脚石,当年穆罕默德由天使陪同乘天马由麦加到耶路撒冷后,就是脚踏这块巨石升天去听真主的启示的,据说这块石头上至今还留着穆罕默德升天时的脚印。 这块“圣石”现在存放在伊斯兰教威严的清真寺中,伊斯兰教把放有这块“圣石”地方称为“尊贵的禁地”。这里也因此而成为伊斯兰教除麦加和麦地那之外的第三大朝圣地。 “圣石”下面有个岩堂,到达30米,而且岩堂里确实有洞穴,完全可以把“所罗门宝藏”隐藏起来。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三) 当年新巴比伦军队把圣殿毁了也没发现金“约柜”和“所罗门宝藏”的下落,据推测,有两种可能:一是在新巴比伦打过来之前,祭司们早就把“约柜”和“宝藏”转移到安全的地方了。二是“约柜”和“宝藏”放在了圣岩的地下室和秘密隧道里,因为结构实在是太复杂,巴比伦军队只在门口转了转,就高喊着“没有”回老家了,但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现在仍旧无人知晓。 新巴比伦是第一个找寻“约柜”和“宝藏”的,在其后的2000多年里,人们一直没有停止过寻找,但“约柜”和“宝藏”究竟被藏到哪去了呢? 有一种说法,在公元前568年新巴比伦军队攻打耶路撒冷的时候,“约柜”和“宝藏”被转移到了“尤安布暗道”(尤安布通过暗道攻入耶路撒冷打败了耶不斯人,故名,又名“约亚暗道”)可谁都不知道暗道究竟在哪。 直到1867年,英国军官沃林上尉在耶路撒冷近郊游览参观时,在一座清真寺的遗址中,偶然发现了一个有石梯洞窟,他顺着石梯一直往下走,黑灯瞎火的在里面转悠的半天,偶然发现了他头顶上的岩石中还有一个洞,于是他借着绳子爬进了圆洞,又是一通转悠,要说他运气好呢,还真是,转悠着就发现了一条暗道。 反正来都来了,那就继续吧,于是他沿着暗道又来到了另外一个洞穴,等他好不容易走出了洞穴才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耶路撒冷城内,他宣称:古代“尤安布暗道”被他发现了。但暗道里没有“约柜”和“宝藏”。 有学者测定这条暗道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并推测其就是“尤安布暗道”,但拍砖的人也不少,他们认为沃林上尉的发现不是古代“尤安布暗道”,而是另一条暗道,但具体是哪条暗道又不名说,反正拍砖总比自己踏踏实实做研究来的轻松简单。 有人就认死理,坚信它们还在地道里。上世纪30年代,美国两个冒险家----理查德.哈里巴特与莫埃.斯泰布,俏俏地钻进“尤安布暗道”,在一处土质不同的地方,发现了又一处暗道,暗道里还有被沙土掩埋的阶梯,两人想用随身携带的土锹把沙土挖开,不过运气不好,沙土越挖越多,路都被流沙给堵了,两人只好沿原路退回。后来二人逢人就说暗道里有多么恐怖,把其他人都给唬住了。1939年3月,理查德.哈里巴特乘小帆船在太平洋遇风暴,暗道的秘密跟随他一起沉入了海底。 还有人想从古籍里寻找答案,据《圣经》及其它古籍记载,所罗门娶了一位埃及公主为妻后,他还与阿拉伯南部的示巴国联姻。这就又引出了两种说法:一说“约柜”和“宝藏”后来由所罗门和示巴女王的儿子偷了出来,运到阿拉伯南部或运到埃塞俄比亚古都阿克苏玛隐藏起来了;另一说是由埃及公主偷运到埃及隐藏起来了。信的人就跑到阿拉伯南部、埃塞俄比亚、埃及等地去寻宝,结果连个毛都没捞着。 另一些学者更为大胆,认为“宝藏”都被所罗门藏在一个岛上了,在茫茫大海中肯定有一个“宝岛”,公元1568年西班牙航海家门德纳率领一支考察队第一次踏上了一个海岛,看到土著居民都戴着黄金饰物以找到了黄金宝库。于是把这里命名为“所罗门群岛”。此后,欧洲很多人跑到这里来找“所罗门宝藏”。由于位于西南太平洋中,由6个大岛和900多个小岛组成,散布在60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岛上全境90%的面积复盖在森林丛莽之中,因此,寻宝活动很难展开。几百年来,千千万万的寻宝者在该岛上一无所获。 “约柜”和“宝藏”到底有还是没有?如果有到底藏在哪?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五十四~五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四) 继续回到歌词,还是“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这句,作为美索不达米亚最有代表性对战争最有代表性的亚述偶们前文已经粗略的八过了,但只是就亚述人的好战和那个著名的首都尼尼微对这些恐怖分子们来了个侧面的描述,接下来偶们就从前文的铺垫引申一下,对亚述来点实实在在的描述。 亚述地处两河流域北部的山区(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地区),东北靠扎格罗斯山,东南以小扎布河为界,西临叙利亚草原。属于商业要道,这里降水丰富,既然在山区,那么亚述的特产都应该跟山有关,象木材,石材,矿产品什么的亚述是不缺的。 亚述最早的土著是胡里特人,后来一些闪族部落晃悠到了这个地区,慢慢跟当地土著融合,就成了亚述人,他们定居在阿舒尔城(胡里特语,又译亚述城)和尼尼微为主的一些城市里。 早期亚述人的长相和打扮都比较特殊,他们长鼻厚唇,很象现代波兰犹太人中较常见的类型,他们蓄着长长的胡子(当然是男地),头发不但长而且还卷,戴着高帽,穿着长袍,用现代的审美观念,这些亚述人还颇有点艺术家的风范,不过他们的主要工作可不是写写诗,作作画,而是把生命里大部分时间贡献给了“伟大”的打架事业,当然单挑他们是兴趣不大的,群欧才是亚述人的最爱。 亚述历史包括古亚述时期,中亚述时期和新亚述时期(又称亚述帝国时期)三个时期,最猛的当然是后来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强大帝国的新亚述时期。 古亚述时期(又称古城邦时期,约公元前3000年代末~前16世纪),亚述人建立起他们的城邦即亚述城,位于底格里斯河西岸,离西亚的主要交通线很近,是西亚主要的商业中心之一,也是战略要地,城邦境内有广大的牧场,有木,石,铜等资源,并紧挨着小亚东北部的铜铁产地。 最初的亚述城邦是贵族寡头的共和国,国家大权都掌握在长老议会手里,长老会都是巨商组成的,款小了还不让进,普通民众根本没有发言权,更别说什么人民代表大会了。 长老会什么都管,象什么立法啦,仲裁啦,税收啦等等一切关于国计民生的问题几乎都归长老会会管。另外还有一位名叫“里木”的名年官,每年以他的名字命名年份,他还是城邦的财政部长,不过任期比较短,一年一任,干完一年不管政绩如何,等待他的都是下岗,而他的接班人则由长老会那些款哥先选定几个候选人,再抽签决定。 跟长老会相比,城邦的领袖基本没实权,他们名为“鲁巴乌姆”或“贝鲁姆”意思是“亲王”或“主人”,虽然名义上是一把手,但只有宗教和礼仪方面的权力,也负责搞搞公共建筑,监督一下司法,或是召集一下款哥们开个会之类,总之名头不小,权力不大。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五) 虽然亚述人好战,但早期亚述人并不是以打架起家的,他们大多都是做买卖的。 这些亚述商人很早就把买卖做到了小亚,叙利亚,南部美索不达米亚,扎格罗斯山区,亚美尼亚等地,并在小亚东部,叙利亚东北部建立了商业殖民据点,做好了持久做买卖的准备。 这些商业殖民据点都实行自治,不是独立的国家,政治体制亚述城差不多,实权都在大款手里,殖民地的商人从国外进口奴隶或对当地土著放债,然后加以奴役。 殖民地的中心是科尼什,它们分为两类,即“卡鲁姆”和“沃巴吐姆”。前者是商业定居点,规模较大,后者则要寒碜一点,一般都是交通不便城市附近的小定居点,规模小,交通不便不说,而且还要接受前者的领导,而且除科尼什的“卡鲁姆”之外的所有“卡鲁姆”都必须服从科尼什的“卡鲁姆”的领导。 这些商业殖民地虽然自治,但必须向当地政府纳税,而且还不允许进行走私活动,这些商人主宰小亚各城市之间的贸易。 在“走出去”同时,政府还大力提倡“请进来”,政府极力吸引巴比伦尼亚的商人到亚述城邦定居,只要是商人,而且肯到亚述城,绿卡不是问题,商人家人的生活,工作问题政府也一并解决。 就这样,亚述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双管其下,不断进行着原始积累,亚述的一些城市,比如尼尼微,亚述城,阿尔贝拉等都靠着贸易发了家至了富。 公元前19世纪末,阿摩利王沙姆什阿达德一世(公元前1813~前1871前)征服了亚述城邦后,把一把手的名称改为了“萨鲁姆”,即“王”的意思。 那时候的亚述已经有了几个小钱,沙姆什阿达德一世也开始烧包起来,骨子里爱好打架的本性逐渐显露了出来,看周围地区的人不顺眼就带了人过去踢场子,势力曾达到过地中海中岸,沙姆什阿达德一世对自己的打架技术很是赞叹,自称为“天下之王”(“四方之王”)。 虽然亚述早期在周围没碰到对手,但在沙姆什阿达德一世死后,亚述的邻居巴比伦成长起来了,把亚述揍的不轻,虽说死不了,但内伤还是不轻的,要再揍人怕是有心却没那力了。 到了公元前16世纪,来自伊朗高原西北部的胡里特人在两河流域的北部建立起米坦尼王国,趁着亚述病,要了亚述的命,从此亚述由全独立变成了半独立,古亚述时期到此也就宣告over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五十六~五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六) 米坦尼最早由胡里特人建立的一系列城邦构成,这些胡里特人跟亚述的那一拨本来了一伙的,最先前在外高加索高原以北,以为那边的气候不断变坏,不得以搬到了伊朗高原西北部,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又南下进去了美索。 这些胡里特人说着一种不同于闪族,也不同与其他的印欧语系的语言,而是说着至今人们都还没搞明白的一种语言,偶不妨做一个假设,如果胡里特人确实是来自北高加索,那么他们应该是属于暗白人种(浅黑发白种人),所说语言就是原始的雅利安语。 在早期,说着闪米特语和说着雅利安语的人可以说是生活两个世界,见面连招呼都不打,因为说了也是白说,彼此都听不懂。语言都不通,那文化的交流就无从谈起了,就是想最个买卖也没那么简单,总不能老用肢体语言吧,本来简单一句话就能表达的意思要手舞足蹈的比划话半天,累人不说,意思能否表达到位还是另一码事。 正因如此,或许还有其民族的固执,不肯开展外语教学,所以胡里特人定居美索不达米亚后,固执的在北部角落默默的生存和发育着。 本来胡里特人小日子过的挺滋润,也不爱惹是生非,但胡里特人很不幸,摊上了一个好惹事的邻居古亚述,也不怎知么地,古亚述对老实的胡里特人就是看不顺眼,认为他们是蛮族,不爱搭理他们。 在古亚述专心做买卖那会,虽然看不惯倒还没有肢体冲突,等到古亚述的腰包慢慢鼓起来后脾气也跟着大了起来,沙姆什阿达德一世就曾经带人狠狠的把它的老实邻居狠很揍了几顿,那时的胡里特人没什么实力,被打落牙齿只能往肚里咽,不过都憋着一口气:一定要把这个场子找回来。 胡里特人暗暗发力,不再排斥学习外语了,虚心向先进的民族和王国学习,在吸收了先进的文化之后开始逐步的扩张,他们的疆域最大时从叙利亚以北一直延伸到了美索不达米亚传统势力范围的札格罗斯山脉。 胡里特人的这一手做的很漂亮,虽然引起了美索不达米亚的大佬们的警觉,但他们还是凭借相当强的凝聚力和不错的发展势头慢慢赢得了大佬们的认可,逐步在美索占有了一席之地,再不是当年那个被古亚述揍的还不了手的小角色了。 虽然胡里特人的发展势头不错,gdp也保持着不断增长态势,但终究这种发展只是量的积累,在汉谟拉比的儿子萨姆苏伊鲁纳执政古巴比伦时期,胡里特人终于赢来了一个质的飞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七) 在伟大的汉谟拉比筒子死后八年,巴比伦发生暴动,带头的就是南部的城邦乌尔,萨姆苏伊鲁纳也不含糊,带着小弟就把叛乱扫平了,并且把带头闹事的乌尔揍了个稀烂,。 无家可归的乌尔人不得不在王国境内流浪,因为曾经的履历不是那么光彩(造反嘛),所以没有哪个城邦收留他们,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乌尔人决定出国碰碰运气,说不定就能找个安身之地。 乌尔人晃晃悠悠的来到了胡里特城邦碰运气,还别说,真让他们蒙对了,胡里特人亲切的接待了他们,宾主双方就乌尔人定居这一问题达成一致,至此,乌尔人结束了流浪生涯,定居胡里特城邦,同时给胡里特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 反观巴比伦那边,萨姆苏伊鲁纳的统治越来越不着调,境内人员纷纷移民,而其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申领了迫切需要引进人才的胡里特城邦的绿卡。 文化上的突飞猛进也促进了政治制度的发展,胡里特人觉得不能再小打小闹了,于是松散的城邦不断联合,终于在公元前1550年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王国,这就是米坦尼王国。 因为移民太多太杂,所以米坦尼王国的人口构成比较复杂:两个最为重要的种族是塞姆人(闪族人)和胡里特人。首都为瓦舒卡尼(vashuganni),官方语言为印欧语系中的印度雅利安语。 米坦尼王国强大之后第一个灭的就是以前揍过他们的古亚述,在控制了古亚述之后,其领土包括亚西里亚(以亚述为中心),东起扎格罗斯山,西至地中海的广大地区,米坦尼成为了一个强国。 当埃及第十八王朝的著名国王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埃及军队从南部推进到叙利亚的时候,米坦尼与其发生了冲突,为了争夺叙利亚,当时的两个大国米坦尼和埃及成为了竞争对手。 米坦尼和埃及也不是从头到尾除了打架就不干别的,有时也签个和平条约或来个跨过婚姻还调和一下两国的关系。到了公元前15世纪末期,两个竞争对手不打架了,改成同盟了,因为又来了个狠的---赫梯,两国通过联姻从敌人变成了亲家,即把米坦尼的公主出嫁给埃及的法老,埃及是只娶不嫁地。 不过就算米坦尼找了埃及这个帮手最后也没能k过赫梯,被赫梯揍得奄奄一息,连首都瓦舒卡尼都丢了,死亡已经再向米坦尼王国招手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五十八~五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八) 当米坦尼南踢埃及,北踹赫梯,意气风发的时候,被米坦尼强压一头的亚述一直在寻找翻身的机会,而从这个时候开始,亚述进入了中亚述时期,又称古亚述帝国时期(公元前15世纪~前11世纪)。 公元前1419~前1411年,亚述城的领导们下令恢复被米坦尼搞坏了的城墙的时候时,米坦尼人因为太忙,没工夫搭理他们,亚述人一看到这情况,胆子越发大了起来,修完城墙后,直接绕过了米坦尼和他的老邻居巴比伦(加喜特巴比伦)勾搭上了埃及,为以后自己的崛起做好了准备。 公元前1350年,亚述帝国的创始人阿舒尔乌巴里特一世(约公元前1365~前1330)联手赫梯把米坦尼狠狠收拾了一顿,亚述也由此摆脱了米坦尼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建立了新的国家。 刚刚独立没多久,阿舒尔乌巴里特一世就对北部山区发动了进攻,战果颇丰,夺取了大量的树木,矿物和马匹。对他的老邻居--南方的加喜特巴比伦,他则采取了怀柔政策,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加喜特巴比伦当时的一把手布尔纳布里阿什二世,他们的儿子后来库里加尔祖后来成为了加喜特巴比伦的新一把手。 反观米坦尼,被揍的不轻再加上亚述的独立,实力进一步减弱,由此伦为了赫梯的附属国,连名字都被改成了奴孜。 亚述独立后发展势头很是凶猛,引起了赫梯人的严重不安。赫梯人想挑拨一下亚述和他的邻居加喜特巴比伦的关系,让他们来个两败俱伤,没想到两家对赫梯的离间根本没反应,赫梯自讨没趣,也就懒得再管了,又忙着跟埃及pk去了。 阿舒尔乌巴里特一世的儿子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公元前1305年―前1274年)上台后,王权得到了加强。他给自己增加了里模的职务,即兼有了名年官和司库官两大职务。他还自称大“王”,贵族会议再也不能把国王当盘菜了,国王具有了专制君主的性质,国王成为了真正有实权的一把手。 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士兵基本都是“国王的人”(通过服役而获得份地的人们),外加一些雇佣兵。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五十九) 依靠这支军队,阿达德尼拉里一世连续对着北部山区的古提人,路路比人施以老拳。古提人,路路比人被揍其实是自找的,这些人放着好好的安稳日子不过非要做什么强盗,老是不定期的拦路,有时还入室抢劫彻底惹毛了亚述的老大们,被胖揍也就顺理成章了。 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对待加喜特巴比伦跟他老爸一样,他老爸怀柔,而他一言不合就pk,收拾完后又重新跟加喜特人签定了新的边境协定。 等他办完这两件事,又把枪口对准了老冤家米坦尼,开始了西征。他两次暴揍米丹尼,推翻了它的国王,将其部分国土并入了亚述,并控制了由两河流域到小亚的商路。 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强有的力的军事行动不但巩固了亚述在美索的地位,不但给自己的“大众之王”称号正了名,而且还或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控制了由两河流域经叙利亚到地中海和小亚细亚的商路。 阿达德尼拉里一世后,整个中亚述时期实力最强的萨尔曼那沙尔一世(公元前1274年――前1244年)上台执政,这也标志着还剩最后一口气的米坦尼王国迎来了死亡。 乘着赫梯和埃及p的正欢,萨尔曼那沙尔一世带人一举铲平了米坦尼王国,这个存在了短短两百年左右的王国就这样不甘心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米坦尼的历史很短,但它在文化的传播上的功劳还是大大地。他们采用楔型文字作为他们的文字系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借鉴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并把它们直接传播给赫梯人和希伯来人,间接传播给了希腊人。 在军事上米坦尼的贡献也不小,早期的战车都是驴拉的,所以战斗力不怎么强地,米坦尼人驯化了马并且把马和马车应用到战争中,大大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不过虽说如此,最终还是没能斗过赫梯和亚述,弱肉强食这是个不变的法则,米坦尼的灭亡也正遵循了这一法则。 摆平了米坦尼后,萨尔曼那沙尔一世向北进发,他决定给那伙揍不改的强盗来个彻底打击。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六十~六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 当萨尔曼那沙尔一世带着一帮子小弟来到的北部的时候,乌拉尔图的八国联军正等着他,不过乌合之众怎么会是正规军的对手呢,很快八国联军就被揍的找不着北,光揍还不算完,萨尔曼那沙尔一世又在那边建立了殖民地,派人看着古提人,防止这伙人再次走上抢劫这条犯罪的道路。 萨尔曼那沙尔一世通过几次群k,逐渐把亚述的版图扩大到了幼法发底河右岸,直达北部的叙利亚地区。 当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时(公元前1244―前1208年)上台后,延续了他先人们军事扩张政策,只要是跟亚述作对的一个都没放过,东,南,西,北各条战线都取得了胜利。 首先干掉的是固执的重新走上抢劫这条犯罪道路的古提人和亡了国后一直跟亚述捣蛋的米坦尼人,在北部和东北部战线,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比他的前任猛的多,萨尔曼那沙尔一世是1vs8,而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更不得了,来了个1vs48,他k倒了联合了48个纳伊里部落领袖(“国王”)的亚美尼亚人。 在东方和东南方战线k倒了埃兰人。在西方和西北方战线多次蹂躏了哈那,玛里等国,甚至还在北叙利亚跟赫梯过了过招,逮到了3w多俘虏,在南方战线战果就更辉煌了,公元前1223年,亚述进攻老邻居加喜特巴比伦,在强大的亚述军队面前,巴比伦人彻底没辙了,不但被亚述人搞坏了巴比伦城,连主神马都克的神像都被亚述人当作战利品扛走了,接下来的近八年时间里,巴比伦人都归亚述管。 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在军事上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在文化方面的贡献也不小,他收藏了各种政府文件,宗教文献和大量的文学作品,并且努力提高亚述方言的地位,使得在亚述境内不再走哪都是一水的巴比伦味,亚述语逐渐取代了巴比伦语而成为了官方语言。 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虽然贡献大,但他的领导地位却不怎么稳固,长老会议老是喜欢对他指手画脚,为了排除这些障碍,他决定离这伙只会动嘴皮子的人远点,搬家到了离亚述城不远的新建城市---“卡尔一吐库尔提一尼努尔塔城”。 搬了家的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以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了,不用再理会那些长老,贵族们了,可事情并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这些长老,贵族也发了狠,看到自己捞不到什么好处了就起来造反,当时的贵族实力还是比较强的,造反获得了成功,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的统治被推翻。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一) 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同志一生打仗无数,敌人倒没能把他咋地,到后来却在自个家里却栽了个到跟头,连命都搭上了,冤,实是在是冤。 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蒙主召唤后,两河流域突然乱了起来,以前被亚述很很修理过的各部落,各国家纷纷找上了当时内乱不乱的亚述,都争着抢着咬上亚述,再不济踹几脚心里也舒坦。 经过一通乱战,亚述被揍的体无完肤,领土只剩下了一块狭长的沿河地带,上不到百英里,宽不到五十英里。 被揍归被揍,亚述的主权却没有丢失,那时候的近东地区乱成了一锅粥,无论哪个民族或国家都没有绝对的实力把任何一个对手揍趴下,所以在其后的两个世纪里,亚述的领导人都出自同一个家族,虽说地方是小了点,但总比没有强吧,而且当时亚述军队的实力也还可以,也不是是个人随随便便就能把它拉过去揍一顿的。 公元前12世纪末,梯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继位时(公元前1115―1077年),国际环境对亚述就较为宽松了,这时的亚述来迎来了回光返照。 在北线,他多次远征,最远到了今天黑海东岸的巴统;在南线,他两度入侵巴比伦尼亚北部,占领了杜尔―库利卡尔祖,西帕尔,巴比伦等重要城市。但占领的时间也没持续多久,公元前1089年,亚述被赶出了巴比伦。在南线,他远征到了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 在梯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的时候,中亚述最大的敌人出现了,这就是被称之为中亚述终结者的阿拉米亚人(就是前文曾提到过的阿拉米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六十二~六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二) 被称为中亚述终结者的阿拉米亚人跟亚述还是近亲,最早的时候都是闪族的一支,不同的是亚述这支勾搭上了胡里特人,融合形成了新的民族,日子过的时好时坏,揍过别人也被人追着揍过,总的来说亚述在美索的名气还是相当大地。 阿拉米亚人这支的名气相对就要小一点了,但他们也不是默默无闻,再怎么说他们也是现代叙利亚人的先人,甚至还有可能是西伯来人的祖先。 他们中的一支(另一支往埃及那边晃荡去了)原先住在底格里斯河东岸,主要工作是放羊,亚述嫌他们档次太低,看不起他们,把他们赶到了河西岸,主要工作还是放羊,公元前11世纪中期,阿拉米亚人不再对放羊感兴趣了,他们决定定居两河流域,顺便找一下亚述人的麻烦。 这次麻烦足足持续了四个世纪之久,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终结了中亚述,并在其后的两百年里一直强压亚述一头。 中亚述时期因为有赫梯这个狠角色在,亚述的跨国买卖也做不成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不得以只能流向农村,但资本的流入对农民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当时亚述本身的生产力不是很发达,有钱人不能投资建厂来赚钱只能把钱用于放贷。 高利贷使得土地公有制走向了衰弱,私有制开始形成,农民失去了土地,而土地逐渐汇集到大家族手中,地主就这么炼成了。 这个时期编成的《中亚述法典》反映了这种情况。改法典现存9表,其中3表保存的还算完整,另6表可就有点惨了,字体本来就难认,还缺这条少那块的,要识别确实不容易,也就只能领会法典精神而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了。 《中亚述法典》不光反映土地的问题,其他诸如人民群众的婚姻纠纷,妇女同志的地位等问题也有涉及,这部法典在现代不光是一件出土文物,而且更是研究中亚述的一手资料,可说是相当的珍贵。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三) 阿拉米亚人在两河流域站稳脚跟之后,加之跟当地人逐渐的融合,慢慢的失去当初一心想找亚述麻烦的激情,只是闲的时候把亚述提过去揍一顿,这就给亚述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公元前10世纪末,恢复了元气的亚述开始了反攻,亚述也由此进入了新亚述时期(公元前934年~前610年,又称新亚述帝国时期)。 新亚述的奠基人是阿舒尔丹二世(公元前934年~前912年),在他执政时期,国际环境对亚述比较有利,埃及新王国的辉煌已经不在,当初不可一世的赫梯被“海上民族”揍了个全身不遂,巴比伦就更不用说了,没被彻底灭掉已经烧高香了,用一个形容就是“弱”,两个字就是“很弱”,三个字就是“相当弱”,成本不值一提。 要说当时亚述的对手,也只有东北部的乌拉尔图算得上,当然还有那些喜欢找麻烦的阿拉米亚人也不容易对付。 这时的乌拉尔图还不能称之为王国,只是亚述对一些小国的统称,这些小国还是部落的时候就已经跟亚述k过架,就是那个“八国联军”,亚述人最早就是把组成“八国联军”的这八个部落称为乌拉尔特里或乌拉尔图。 乌拉尔图人是胡里特人的后裔,语言称凡语,属胡里特-乌拉图语系。文字为新亚述楔形文字系统的异种。 公元前9世纪,萨尔杜里一世(约公元前840~前830在位)统一小亚东部的凡湖地区,仿照亚述政体建立中央集权的乌拉尔图王国,居民自称比亚伊尼里国,又名凡王国(“凡湖王国”)。定都于凡河东岸的吐施帕城(今土耳其凡城)。国王称“伟大的王、宇宙的王、众王之王”。 因为乌拉尔图王国仿效了亚述的政体,所以在其后进行的亚--乌之战可以看成是师徒间的pk。 到底是徒弟乱棍打死老师傅?还是师傅技高一筹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六十四~六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四) 师徒pk之前,亚述决定先把老找他们不自在的阿拉米亚人给解决掉。 阿舒尔丹二世执政时期,亚述已经用上了当时档次最高的铁器,铁器不光在干农活时好使,用做武器装备那更没得说,就一个字形容--“猛”。有了铁器的武装,亚述军队的战斗力立马提高了好几个档次。 阿舒尔丹二世把进攻方向定在了北方,哪里虽然是山区,人民也不是很富裕,不过北部山区靠近亚洲腹地和通往小亚的商路,地理位置很重要,没有不拿下的理由,亚述军队在那里卡德姆胡国,顺路又把阿拉米亚人结结实实的收拾了一顿。 公元前911年,阿达德尼拉里二世(公元前911年~前891年)上台,正式拉开了亚述再一次辉煌的序幕,也把“恐怖分子”这个称号深深的烙在亚述人的身上。 阿达德尼拉里二世的出击不拘泥于某一个固定的方向,而是向四方全线攻击,西线推进到了巴利赫河,南线主攻底格里斯河中游,北线到达了凡湖地区,东线则开进了扎格罗斯山区。但他的主要目标还是两河流域的上游,巴比伦地区和阿拉米亚人占领下的广大土地。 虽然经过多次pk,阿达德尼拉里二世成功把亚述版图扩张到了两河流域的上游地区,但他在和巴比伦的两次pk中都吃了瘪,分别败于巴比伦王沙马什穆达米克和其继任者纳布苏马乌金,把自己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部分土地都给赔了,赔完地双方签署了一份保证两国和平共处八十年的和约。 这份和约使得阿达德尼拉里二世把主要精力空了出来,下一个目标直指阿拉米亚人。 公元前901年,阿达德尼拉里二世正式向阿拉米亚人宣战,这一战一打就是五年,经过艰苦的奋战,亚述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经此一战,阿拉米亚人对亚述的威胁基本被解除。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五) 阿达德尼拉里二世和他的前任阿舒尔丹二世虽然进行的都是光复亚述故土的民族解放战争,但在对待统治区的问题上又有所不同,阿舒尔丹二世是给钱给物,开展的是扶贫工作,当然根本目的还是便于统治,阿达德尼拉里二世则是拿钱拿物,为的是以战养战,他还修建了一座大型军火库,进行长备的战争准备。 阿达德尼拉里二世的以战养战政策造就了他的接班人热衷于战争的性格,也使得亚述的恐怖主义大行其道,征服和恐怖主义成为了亚述人的必修课。 阿达德尼拉里二世的儿子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二世(公元前890年~前884年)虽然执政的时期只有短短的六年,但他打开了通向盛产铁矿的小亚的门户,打败了凡湖东南的奈里国,获得了骑兵所需的大量马匹,最主要的是他彻底干掉了阿拉米亚人,为中亚述报了灭国之仇。 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二世既是新亚述的复兴者,又是亚述军事扩张的发起人,虽然他打仗多,打仗猛,但跟他的儿子阿舒尔纳西帕尔二世比起来还是有差距地。 战争狂人阿舒尔纳西帕尔二世(公元前883~前859年)在他担任亚述一把手的25年里,至少发动了14次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也是从他开始亚述和乌拉尔图的师徒之战正式打响。 公元前883年,阿舒尔纳西帕尔二世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向了乌拉尔图王国。他沿底格里斯河北上,一路逮着不服的就揍,公元前886年,终于摆平了北部地区。 在阿舒尔纳西帕尔二世北伐那会,达哈布尔河流域的阿拉米亚人又闹了起来,他二话没说,远征二百里,对作乱的阿拉米亚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 解决完北部那些事之后,阿舒尔纳西帕尔又攻下了底格里斯河中部,横扫了叙利亚,踏平了巴勒斯坦黎巴嫩地区,把亚述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他所做的这些在亚述历史上并不是那么耀眼,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平凡,真正使他被后人记住只是因为他的一个普普通通的爱好。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六十六~六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六) 阿舒尔纳西帕尔的这个普通的爱好就是狩猎,他拥有高潮的狩猎技术,阿舒尔纳西帕尔二世时期的浮雕,最吸引人的不是战争的血腥,而是被他发挥的极致的狩猎技术,或许应该不能再称其为技术了,应该叫做艺术,狩猎艺术,让人为之倾倒的艺术。 阿舒尔纳西帕尔爱狩猎那是不假,不过他也不是见了猎物就杀,远征和巡视的时候,他是娱乐节目不光是狩猎,对于珍稀的动植物,阿舒尔纳西帕尔只要见到就不会放过,统统收集,他的后世延续了他的的这一习惯,就是这一习惯,引发了关于“空中花园”到底是姓“亚”还是姓“巴”这一问题的探讨. 一般的资料都把“空中花园”叫做“巴比伦空中花园”,偶也不例外,前面八“空中花园”的时候也让它姓了“巴”,不过在巴比伦历史上,基本没有“空中花园”及类似建筑物的资料,反倒是亚述,不光有收集动植物这一传统,而且拥有建造这类“花园”的技术和记载。 想想也是,那么多的动植物总得有地方放吧,建些动物园,植物园什么的很合理,当然那些地方可不象现在,只要是个人买张门票就能进去随便参观的,那时候去动物园,植物圆可是身份的象征,是高级领导干部才有的待遇,估计门口还竖个告示牌:“闲人莫入”。 还有一个原因,亚述的颠峰期跟新巴比伦时期是挨着的,而且持续的时间都不长,加起来也就两百多年,“空中花园“到底是谁建的还很难说,而且那个在古巴比伦城遗址发现的疑似“空中花园”也没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在反恐获得胜利之前,巴比伦城的主人可是亚述。 总之“空中花园”到底姓什么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在没确切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出现之前,偶们还是把它称为“巴比伦空中花园”比较妥当,原因无他,叫顺口了呗,千年疑团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解开的。 现在转回阿舒尔纳西帕尔,他可以说是一个复合型人才,不光打仗,狩猎干的不错,在农业和建筑方面也是一个大牛,但他的这些特长不能使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他产生敬重和喜爱之情,恐怖分子这个称号可是不是瞎喊的,对外实行恐怖主义,对内也不含糊,阿舒尔纳西帕尔的残暴统治留给他的人民的只有恐惧和憎恨。 他的儿子沙尔马纳赛三世(公元前858~前824年)上台后,这一情况丝毫没有改善,反而给亚述的统治者们带来了极大的麻烦。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七) 沙尔马纳赛三世的好战比他老爸有过之而无不及,在他担任亚述最高领导的35年中有31个年头都是在对外的pk中渡过的,只有到了晚年没力气打仗了才回到了王宫。 从沙尔马纳赛三世开始,整整一个世纪亚述对外战争的主旋律就是跟乌拉尔图的师徒之争,虽然沙尔马纳赛对外宣称已经把揍老实了,可实际情况却没那么乐观,虽然乌拉尔图的国王被他赶跑了,但亚述也没占得多大便宜,对乌拉尔图的统治还是那么半死不活。 东线的情况也差不多,沙尔马纳赛大吹法螺,说什么把新崛起的米底人和波斯人揍的找不着北,实际上米底人和波斯人不但方向感很好,而且生活的很安逸,根本没把亚述当回事,仍旧无拘无束的生活在伊朗高原上。 在对叙利亚的早期战事中,沙尔马纳赛的精神胜利法更上了一个台阶,吹牛都牛出花来了。 沙尔马纳赛曾经这样记载他卡尔卡拉与哈马,大马士革的“沿海十二王”联军(其实跟他pk的也就原先臣服于他老爸阿舒尔纳西帕尔二世的新赫梯人和阿拉米亚人)作战的情景:“我用剑杀了他们的勇士一万四千人。。。这个平原实在太小了,以至他们的尸体都无法躺倒,埋葬他们的尸体耗尽了广大乡村的土地,我用他们的尸体在傲伦特河上架了一座桥。” 不过现有的史料表明,那时候不管的哈马,还是大马士革都没有被占领过,这次战役以沙尔马纳赛在地中海的一次小小的巡视草草结束,根本没他大开杀戒,尸横遍野那档子事。 大吹了17年法螺,幸运之神终于眷顾了沙尔马纳赛,公元前841年,大马士革爆发内战,沙尔马纳赛乘机捡漏,带兵把大马士革周围的果园都给砸了,并在海岸接受了推罗,西顿和以色列王的进贡,不过最终还是没能打下大马士革。 沙尔马纳赛的好运气不光这一次,巴比伦内乱的时候他也捡了一次漏。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六十八~六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八) 巴比伦内乱的时候,沙尔马纳赛受到邀请去巴比伦平定叛乱,沙尔马纳赛信奉“有漏就捡,有混水就趟”的原则,没做多少考虑,带齐人马杀向了巴比伦。 这回沙尔马纳赛干的不错,不但仗打胜了而且还获得了比较丰厚的战利品---巴比伦国的宗主称号和靠近亚述的几个小城,不过这时北方的乌拉尔图又找上了沙尔马纳赛的麻烦,虽然构不成致命威胁,但被不断骚扰的滋味也不好受。 在巴比伦晃悠一圈后沙尔马纳赛回到了国内,那时侯他已人到晚年,准备在他那个建于在位的第十三的年头(公元前845年)的豪华宫殿内安享晚年,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沙尔马纳赛的这座宫殿建在尼姆鲁得(亚述古城),占地约为12英亩,由200多个厅事组成,规模是周围建筑的两倍,里面住着国王,大臣,侍臣,嫔妃和奴仆,内部的装修也相当的豪华,走哪都能见着精美的壁画,而且这座宫殿不但是皇宫,更是一座堡垒,是亚述军队的大本营,安全方面有绝对的保障,在这样一座宫殿内安度晚年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能不说沙尔马纳赛的运气实在很糟糕,虽然捡过几次漏,在外的31年征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公元前828年,他的一个儿子实在忍受不了他的统治,带头造了反。 这位王子还煽动了包括尼尼微和亚述城在内的27个亚述城市跟他一起造反,声势颇为浩大,那时的沙尔马纳赛身体已经不行了,不要说带兵打仗,能不能抗的动刀都是问题,他派了他的另一个儿子沙马什阿达德五世去平定叛乱,自己只能通过看看新闻,读读报来了解一下战况。 正当反政府武装和政府军pk的如火如荼的时候,沙尔马纳赛三世终于撑不住了,于公元前824年去见了华仔,沙马什-阿达德五世(公元前823年~前811年)接班,又用了三年时间才平定了叛乱。 叛乱虽然平定,但由于沙马什阿达德太无能,亚述从此进入了长达80年的中衰期。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六十九) 沙马什阿达德不光执政时间不长,寿命也不长,再加上叛乱的影响和自己的无能,亚述被搞的一团糟,军事高能,政治低能的死后他的继承人阿达德尼拉里三世(公元前810年~前783年)还没有发育好,阿达德尼拉里的老妈即沙马什阿达德的老婆撒姆拉玛特(传说中的塞米拉米斯,有学者认为“空中花园”是她建的)做为摄政王统治了亚述5年。 历史学家对这个塞米拉米斯一点也不感冒,亚述的古籍也没丝毫的记载,不过文学家们却对她十分感兴趣,传说故事和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关于她的记载,很多古典作家如希罗多德,斯特拉波等人都是她的铁杆粉丝,在他们口中她的名字成为了所有逝去的美索不达米亚成就的象征。 阿达德尼拉里三世成年后,在领导岗位上干的还不赖,在国内形势不是很好情况下,完成了他老爸的遗志,征服了叙利亚地区,攻下了大马士革,把新赫梯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等统统扫平,过着安逸日子的米底人和波斯人他也没放过,这时的亚述仿佛有了复兴的苗头。 不过随着阿达德尼拉里的英年早逝这一苗头被扼杀在了摇篮之中,亚述复兴的希望也暂时破灭。 阿达德尼拉里死后,他的四个儿子相继上台,不过前三个都是草包,在他们统治的36年里,亚述毫无建树,反倒是北方的乌拉尔图又活跃了起来,乘着亚述的衰弱,不断的发展着自己,对亚述产生了实实在在的威胁,亚述的末日仿佛就要到来了。 幸运的是亚述的救世主在这个时候诞生了,公元前745年,梯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74年~前727年)对他哥哥们的统治实在看不下去了,一狠心,一咬牙,反了,通过政变梯格拉特帕拉沙尔成为了亚述的最高领导。 这一次政变不但使得梯格拉特帕拉沙尔登上了王位,更使得亚述避免了覆灭,也是从此时开始,亚述真正走上了从中兴直到辉煌之路。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七十~七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 梯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上台后进行了军事改革,实行幕兵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改变了亚述一遇到战争就拉壮丁的传统(战时为兵,平时为民),军队的装备由国家提供,开销也由国家负责报销,这支常备军成为了梯格拉特帕拉沙尔横扫西亚的最大资本。 常备军相当的正规,分为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辎重兵,工兵等不同兵种,特别是辎重兵和工兵,早先的这两个兵种都属于其他作战兵种的附属兵种,在军队中也不是那么显眼,正是由于梯格拉特帕拉沙尔才使得这两个兵种成为了独立兵种,辎重兵和工兵至此腰杆子也直了不少。 有了明确的分工是第一步,要打胜仗还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武器装备,玩过网游的筒子都知道,装备对于玩家的吸引力也不是一般的强,因为有时候级数并不是pk胜负的决定性因素,要不谁还打装备啊,直接埋头猛练级得了,战争也是一样,不是人多,分工明确就能获胜,装备也是一大重要因素。 弓箭的使用在古代军队中相当的普遍,作为冷兵器时代远程攻击的no1,弓箭的作用无可替代。当然亚述也不例外,古代的弓还有一特点,那就是大,亚述的弓有4英尺长(约1.2米),弓用木料制成,亚述人的弓分角形弓和曲形弓。除了长弓,还有合成弓之类。 虽然弓箭很猛,但亚述军队的标准武器是剑,具体来说是铁剑。早在公元前12世纪,亚述就开始使用铁制武器。亚述的剑也很有特点,长度适中,不但能刺,劈和砍也没问题,虽然用剑砍人不是那么潇洒,但在战争中的作用很明显,两军交战是生死之搏,一袭青衣,一把名剑,那是比武,在战场上只有一个目的,全力击倒对手,要潇洒还不如回家泡mm。 除了弓箭和铁剑之外,一些常规兵器诸如刀,矛之类亚述军队也有使用,除了这些军队还配备攻城的冲城器(包有铁片的尖头大木桩)和投石机。特别是投石机。不但是亚述所特有,而且杀伤性相当大,不但能投出巨大的石弹,还能投出燃烧着的油筒, 设想一下,被大石头砸中不死概率已经很低了,要是侥幸没马上断气,接着又被火一烧,那真是死的彻底了。 战车在当时的亚述军队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在马鞍发明之前,骑兵总是不那么好使,所以战车发挥了巨大作用,不管是用驴拉还是用马拉,只要能杀敌就是好的。 亚述军队不光武器先进,防具在那时侯也称的上是一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一) 亚述的防具得从头开始说,先说头盔,一般分两种,尖顶式和鸟冠式。 亚述尖顶式头盔呈圆锥形,底部有1一2个环,前额外一般有半圆的护罩,有的头盔挂有下垂的护颈,上覆金属片以保护额、颈、耳、后脑。这种护颈制做复杂,有时代之以简单的金属薄板,与头盔下缘相连,仅护住耳朵和两颊,呈半圆或半椭圆形。考古发现的亚述尖顶头盔是铁制的,其下部的环和前额护罩是铜的。 鸟冠式头盔多种多样,制作材料为金属,盔本身呈半圆、大半圆形,头盔下缘连结下垂的护颈和耳盖。顶部有一马冠,有的为金属制、有的为一簇茸毛,样式有的向前弯曲呈勾状,有的向前后两边弯曲呈双勾状。据说鸟冠式的头盔后来为希腊人所采用. 除了头盔,亚述军人身上穿的也是高档货。 亚述人是最早使用铁铠甲的民族。亚述人的铠甲,按其长度一般分二种。早期的铠甲较长,有的能直达脚上,稍微短一点的到膝部。这一时期的铠甲只是把铁鳞片和铜片一排一排地缝在亚麻布或毡制的衣服上。后期的铠甲则比较短,长度不超过腰部,根据鳞片的长度可分为新、旧两种。鳞片的一端呈方形,而另一端呈圆形。鳞片是由铁和铜制成的。旧式的铠甲鳞片长约2一3英寸,新式的不超过1英寸。亚述人的铠甲通常有短袖,达于肩和肘的中间部位。 头和身体都保护起来了,脚上也不能含糊,亚述军人脚上穿的是饰有花边的皮靴。 亚述比较有名的防具还有盾,从早期的凸面盾到后来普遍使用的柳条盾和圆盾,亚述盾牌一直就是质量的保证,在远东地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元前745年,梯格拉特帕拉沙尔带着他的这支分工明确,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开始了征服之旅。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七十二~七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二) 梯格拉特帕拉沙尔的战略方针很明确,比较猛的敌人先放一边,集中兵力先把弱小的敌人打残。 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了“邻居”阿拉米亚人身上。为什么说是邻居捏?因为这时的盲流阿拉米亚正霸占着巴比伦,广大的巴比伦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梯格拉特帕拉沙尔带着他的精锐部队(其实就一伙恐怖分子,不过是训练有素地)雄赳赳,气昂昂,跨过底格里斯河,进行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抗阿(阿拉米亚)援巴(巴比伦)战争,最后结果,恐怖分子战胜盲流,巴比伦翻身得解放。 解放完巴比伦,梯格拉特帕拉沙尔又嫌小打小闹不过瘾了,于是顺着底格里斯河南下,把尼普尔收拾了一顿,并将尼普尔划为了亚述的一个省。接着跑到叙利亚地区一挑二,干掉了新赫梯和阿拉米亚联军,这些地区也一并并入了亚述版图。 公元744年,梯格拉特帕拉沙尔攻占米底部分地区后,亚述和乌拉尔图的“师徒之战”再次上演。 从公元前743年~前735年,亚述和乌拉尔图你来我往的打了8年,亚述胜多负少,虽然没有把乌拉尔图彻底干掉,但已经把乌拉尔图的进攻能力都给揍没了,如果按照拳击比赛的规则,这场pk亚述以点数高而获得了胜利。 其实乌拉尔图输的一点不冤,在“师徒之战”的间隙,梯格拉特帕拉沙尔还抽空去了趟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把那边大大小小的城市,部落挨个揍了一遍,有不服的再揍,只到揍服为止,等到跟乌拉尔图打完,亚述的版图又扩大了不止一点。 梯格拉特帕拉沙尔对所征服的土地的原住民没有一点好脸色,恐怖分子就得要有个恐怖分子的样。人道主义可不是他们想玩的,所以对待那些原住民就五个字:卷铺盖滚蛋。 至于滚蛋的方向,除了上山就是下乡,想去大城市打工那是做梦,能留着小命已经很不错了,亚述的这一政策的本意就是让这些人劳动改造,让他们放弃原先的信仰,屏弃原有的群体特征,能更方便的接受亚述的统治。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被征服者都得滚蛋,也有一部分留了下来,但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交税交的手抽筋,活的也没什么尊严,跟那些上山下乡的同胞比起来,生活水平基本持平,都是挣扎在贫困线的一族。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三) 梯格拉特帕拉三世一生的战绩很是卓越,他以对巴比伦的收服为他辉煌的戎马生涯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公元前734年,巴比伦一把手拉布那沙尔归天,巴比伦内部为夺权发生内乱,国内一片混乱,这时巴比伦人民想到了当初解放他们的亚述志愿军,于是纷纷到梯格拉特帕拉那边上访,请求亚述派出维和部队进驻巴比伦。 梯格拉特帕拉也不含糊,答应立马出兵维和,公元前729年,亚述维和部队正式进驻巴比伦。不过由恐怖分子组成的部队能干维和那挡子事吗?不久维和变成了征服,巴比伦正式并入亚述版图。 但这个并入不是让巴比伦成为亚述的一个省,而是跟亚述联合,形成一个二元帝国,当然最高领导还是亚述的梯格拉特帕拉。公元前728年的新年庆典,梯格拉特帕拉正式称自己为巴比伦,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并以巴比伦之王的名义进行加冕。 不过梯格拉特帕拉运气太差,领导瘾还没过足,加冕完第二年就挂了,但他留下了一个东达伊朗高原西部,西到地中海沿岸,南到波斯湾,北到两河流域上游的一个强大帝国。 他的继承人沙尔马纳塞尔五世(公元前726年~前722年)打仗可以,不过治国就差了点,他曾两次西征,打败叛邦腓尼基城市推罗及其同盟者以色列.但由于他的某些经济措施触犯了贵族,大款和祭司的利益,遭致不满,结果在一次宫廷政变中,被一军事将领萨尔贡取代。 还有一个说法是沙尔马纳塞尔五世并不是在某次政变中下了台,而是在撒玛利亚围城战中挂了,萨尔贡在他死后才造的反。 总之不管怎么样,萨尔贡二世(公元前221年~前705年)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当上了亚述的一把手,但他的才能还是相当出众的,更有史学军把他称为“亚述的拿破仑”。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七十四~七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四) 萨尔贡二世本名叫什么不知道,萨尔贡只是他给自己取的一个假名,造反的总希望给自己找一个好出身,古今中外都是如此,不管挨不挨的上边,只要是名人就成。 萨尔贡也不例外,他抱的是古代阿卡德-苏美尔的开国君主萨尔贡的大腿,为了跟巴比伦人套近乎,所以自称为萨尔贡二世。 萨尔贡二世当政时期正是亚述鼎盛的时候,他仗没少打,人没少杀,钱也没少捞,他带领的亚述军队犹如蝗虫过境,打,砸,烧,抢样样在行,一时间恐怖主义大行其道,其他国家和民族由于自身战斗力有限,对这些恐怖分子是又恨又怕,时常联合起来跟亚述干架,不过效果不咋地。 以色列王国因为对他有意见,被他来了个一锅端,10个部落全体被流放。乌拉尔图联合的23“国”联军也没讨到什么好,反恐没反成,差点把自个老本全部赔进去。其他地区的一些反恐联合战队(反亚述同盟)更是不着调,口号喊的响,战斗力低下,在亚述手上没过几招就统统趴下了。 萨尔贡二世的感觉那叫一个好啊,打架难逢对手,钱包也越来越鼓,觉得自己还真是那么回事了,于是就下令建新都--杜尔沙鲁金(位于今伊拉克摩苏尔东北20公里的霍尔萨巴德村附近)。 杜尔沙鲁金是庄严宏伟的宫殿与寺庙的整体建筑群,由200多间屋子和30多个院子组成。宫殿的各个角朝向四个方向采光,而宫殿本身则坐落在人工堆成的粘土平台上,平台比城高14米,平台中布满了排水管和通风口。 萨尔贡二世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府邸:“我之前曾有350位国王占领过亚述国,并使其日益强大,但是他们谁也没有留意过这个地方,也没有想过让它变得适合居住,更没有试图在这里挖一条渠……我日夜都在想着让这个地方能有人居住,让神庙、献给众神的祭品以及承载我的伟大的宫殿变得庄严神圣……” 不过按照偶们国家的风水学来说,建都首先要挑的是风水好的地方,萨尔贡二世虽然打仗可以,但显然对占星术之类的一窍不通,虽然早先亚述被人揍的也不轻,但好歹没给人灭了,都城也一直都在亚述城,萨尔贡二世的这次迁都和他的接班人的迁都尼尼微都给亚述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后果。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五) 萨尔贡二世迁都后不久,塔巴尔就发生了暴乱,那时的他信心极度膨胀,亲自带人前去镇压,结果镇压不成却把命丢了,他这一挂,巴比伦马上就起义,腓尼基和巴勒斯坦也相继断绝了与亚述的联系。 自萨尔贡二世后,亚述帝国仅仅维持了150年,亚述王族开始走了霉运,国王,王子大都死于非命,虽然征战还在继续,领土还在扩张,国力还在不断的增强,但这一切并不能挽回亚述华丽的走向死亡。 萨尔贡二世的儿子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年~前681年)上台后,恐怖主义仍在继续,巴比伦首当其冲的成为了恐怖分子的牺牲品。 辛那赫里布派了他的长子阿苏尔那丁顺前去镇压巴比伦迦勒底人的叛乱。刚开始进行的很顺利,叛乱分子被扫平,阿苏尔那丁顺也成为了巴比伦王。 不过辛那赫里布被迦勒底人惹烦了,决定彻底扫除迦勒底人。公元前694年,他带兵攻打迦勒底人的根据地埃兰,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战绩,攻下了迦勒底人的一些殖民地和埃兰的一些城镇,顺路还搜罗了好些战利品。 但他没想到,埃兰可没那么好惹,虽然实力跟亚述比起来还有差距,但对这些恐怖分子恨的要死,外加不久前又挨了亚述一顿胖揍,东西被抢了不少,埃兰一把手哈鲁苏越想越气,一拍桌子:“走,干那伙狗日的恐怖分子去!” 哈鲁苏亲自带了一帮小弟攻占了巴比伦的门户西帕尔,巴比伦城内的反亚述分子乘机造反,拿下了阿苏尔那丁顺,并把他移交给了埃兰。 阿苏尔那丁顺到了埃兰哪还有什么好果子吃,不久就挂了,辛那赫里布得到这个消息后,心里是又气又悲,地盘没了还能再抢回来,自己原定接班人的横死对他打击着时不小,但很快辛那赫里布就从失利和丧子的阴影中清醒了过来,因为他知道他要去做一件事,那就是报仇,疯狂的报复对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七十六~七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六) 公元前693年,亚述军队干掉了盘踞在巴比伦附近的埃兰人,并且活捉刚上台没多久的新巴比伦王。 埃兰人本身的实力不咋地,本来就只适合偷偷袭,打打游击,跟亚述正面对抗绝对没戏,可埃兰人并不这么认为,觉得自个很牛,连亚述的二把手都弄死了还有什么不能的呢?恐怖分子还不是见一个灭一个?信心的极度膨胀导致了脑子进水,盲目的跟亚述正面pk导致了惨败,这一败被k死不少人不说,还导致了埃兰国内爆发了内乱。 埃兰一内乱,辛那赫里布立马趁火打劫,带人把埃兰揍了一顿,神经衰弱的埃兰哪还禁得起折腾,挨揍之后内乱升级到政变,新元首乌曼米那奴上台,不过这位老兄神智不怎么清醒,国内还没安定下来就找上了巴比伦人,准备联合起来再跟亚述干一架。 按实力来说,联军跟亚述军相差不多,公元前691年,两军在哈鲁城(底格里斯河附近)狠狠的干了一架,结果打了个平手,但损失都是巨大的,亚述方面曾经在铭文里声称干掉了对方15w人,不管这个伤亡数字的是否存在水分,有一点可以肯定,亚述死的人也不少,而且很多被k死的还是精锐。 这一仗虽然打平,损失也差不多,不过亚述还有再战的资本,联军那边就没那么好条件了,公元前689年,埃兰又习惯性内乱,它一内乱可把巴比伦害惨了,失去了盟友的巴比伦顿时成为了一只待宰的绵羊,在一旁等待机会的辛那赫里布终于举起屠刀砍向了巴比伦城。 这一刀着实砍的不轻,丧子之痛外加巴比伦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叛,激起了辛那赫里布无穷的怒火,“屠城”,这是他在攻下巴比伦城后下达的命令,城里的居民,不管男女老幼,对这些恐怖分子来说没任何区别,一律处死,杀完人就放火,千年古城把比伦城几乎被夷为了平地。 而这一幕在77后再一次重演,只不过角色正好来了个乾坤大挪移,执行人换成了新巴比伦(米底也有参与),地点则换成了亚述的首都尼尼微。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七) 为儿子报完仇之后,辛那赫里布把注意力转向了西方,经过一番对叙利亚,犹太的打砸抢之后,辛那赫里布弃武从文,恐怖分子开始从良了。 因为辛那赫里布他老爸迁都后不久就挂了,所以杜尔沙鲁金被认为了是不详之地,没多久就荒废了,于是辛那赫里布把都城搬到了古城尼尼微,并且还大肆装修了一番,把尼尼微整成了一个绝对牛的城市。与此同时,为了挽回屠城造成的恶劣影响,巴比伦城重建工程也开始启动。 但是辛那赫里布并没有多长的时间去享受他的新都,公元前681年1月,辛那赫里布在纳布神庙做祷告的时候,被他的一个儿子给宰了。亚述官方发布的辛那赫里布死因是:他在祷告的时候一不小心被一尊倒塌的带翼巨牛雕象给砸死了,是天灾而不是人祸。 不管天灾还是人祸,总之辛那赫里布是窝窝囊囊的死了,他的第二接班人(第一接班人是长子阿苏尔那丁顺,早挂了)阿萨尔哈东继承了王位。 阿萨尔哈东(公元前680年~前669年),虽然是钦定的接班人,但他是幼子,他的几个兄长为争夺王位掐成了一团,阿萨尔哈东后发制人,把那几个争权的哥哥收拾后愉快的做上了亚述一把手。 阿萨尔哈东的最大梦想的征服埃及,所以对其他敌人能联合的尽量联合,对亚述的老邻居巴比伦,他继续实行重建工程,这一举动深得巴比伦人民之心,使得巴比伦在他统治的时候再没造过反。 对于其他地区,阿萨尔哈东采取了“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服的就赏,不服的就往死里整,就这样,阿萨尔哈东通过卓越的军事和外交手段取得了北部,西部和东部边境的暂时的和平后,他开始着手实现自己最大的梦想--征服埃及。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七十八~七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八) 做为一个有理想没道德的恐怖主义先进分子,阿萨尔哈东干的确实不错,公元前671年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阿萨尔哈东把军队开到了埃及。 埃及法老塔哈卡也想反一把恐,不过由于实力不行,禁不起恐怖分子的闪电战,生物战,间谍战之类的作战方式,虽然顽强还是被揍趴下了,当时的埃及都城孟斐斯也被恐怖分子攻破,一番烧杀抢掠自然免不了。这回恐怖分子在孟斐斯抢夺到的财物并没有用于自我挥霍,而是都被用于了巴比伦城的重建工程。 实现了梦想的阿萨尔哈东很是得意,班师回朝,大大的庆祝了一番。不过被他揍倒的塔哈卡并不服气,两年后又卷土重来,准备再跟恐怖分子干一架。 这回阿萨尔哈东可没上次那么幸运了,本来以为塔哈卡已经被淘汰了,哪知道历史这个导演嫌上次的“梦想埃及”收视率太低,又搞了个什么复活赛,要让阿萨尔哈东和塔哈卡再次pk。选手再横也横不过导演,没办法,阿萨尔哈东只能再次出征,一路还不停哀叹:“要实现梦想咋就这么难捏?” 这次的出征可要了阿萨尔哈东的命了,还没过几招,阿萨尔哈东就因病医治无效,挂在了哈兰。男一号挂了不要说收视率就是节目能不能进行下去都成了问题,不过还好,替补队员发挥了作用,阿萨尔哈东的儿子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前627年)接过了老爸的枪,继续出演男一号。 新男一号亚述巴尼拔在“梦想埃及”的舞台上大放光彩,把男二号塔哈卡撵的满世界乱跑,顺带把他老爸的梦想彻底实现,埃及被并入了亚述版图。 征服埃及之后,亚述巴尼拔更是了得,埃兰,巴比伦,阿拉伯地区的隐患一个个被清除,亚述的帝国版图也扩张到了及至,囊括了土耳其东部,高加索以南地区,波斯西部,腓尼基和西奈半岛,从波斯湾延伸至地中海。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七十九) 不过亚述的如日中天并没有持续多久,人民内部矛盾加上跟外族的矛盾,没过几十年,这个盛极一时的大帝国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人民内部矛盾早已有之,就拿亚述巴尼拔那时来说,他是幼子,按照亚述原先的传统,一把手的位子都是传给长子的,要是长子挂了也得传给次子,前面的都挂了才能轮到幼子,不过这样是可能性不大,因为各亚述王的产量都不算低,他们在外打仗,除了收集财物,珍禽异兽之外也收集美女,有时还要和亲,老婆多了下一代自然就多,哪个幼子要是指望排前面的兄长们都死绝了轮到自己坐王位那只能说明这位筒子的脑子已经进水了。 可阿萨尔哈东偏偏传位给了幼子亚述巴尼拔,亚述巴尼拔的兄长当然不会服气,老爸在的时候不能发表意见,老爸死后造反运动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带头大哥是阿萨尔哈东的长子也就是亚述巴尼拔的哥哥沙马什-苏姆金。 沙马什-苏姆金被派往巴比伦做了那里的一把手,那时的巴比伦充其量也就亚述的一个省,从王子到省长的落差实在是太大,沙马什-苏姆金联合了一切所有可以联合的力量进行了造反。 这一反就是三年,虽然最后被无情镇压,沙马什-苏姆金也自焚了,但内乱给亚述帝国造成了伤害是巨大的,平定判断花去了帝国的大部分精力,使得外族有了崛起的机会。 亚述巴尼拔死后各地的叛乱是此起彼伏,不管是本国还是统治区,最流行的就是造反,造反成了一种时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公元前612年火烧尼尼微的新巴比伦和米底联军,但这一次并没有彻底的灭掉亚述,亚述残余分子在哈兰成立了流亡政府,准备光复亚述。 但流亡政府的反扑是徒劳的,公元前609年,亚述和埃及联军再一次败在了新巴比伦的手下,这回标志着亚述彻底死绝了,从此以后地图上再找不到亚述这个国家了,葬送这个强大帝国的正是亚述的最后一个名义上的国王(流亡政府首脑),亚述乌巴里特二世(公元前612年~前609年)。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二卷 八十~八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 亚述虽然玩完了,但亚述对后世的影响并有消失,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恐怖主义就不说了,就拿中亚述时期的禁食猪肉来说,对现在的阿拉伯地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早先亚述人养猪都不垒圈,都是散养,那时候在亚述的城镇,猪满大街乱跑,猪除了是食物的来源之外,更是处理垃圾的悍将,不过后来因为猪吃垃圾多了,病也慢慢多了起来,于是在公元前1400年后,禁食猪肉的禁忌逐渐发展了起来,而且开始的时候有可能还是政府发布的禁令,以后逐渐演变为禁忌乃至传统,直到公元7世纪被写入《古兰经》,所以说现在的穆斯林不吃猪肉虽然是因为教义,但这种禁忌存在的历史已经有差不多3400年的历史了。 除了这类饮食方面的禁忌,还有诸如女筒子出门要蒙面的习俗在亚述时期也有,并且是以法令的形式(《中亚述法典》)颁布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女筒子出门都要蒙面,那是自由民才享有的待遇,可以理解为是身份的象征,出门必须的露脸的除了女奴隶之外,还有从事某种“服务性行业”的女筒子。 古亚述时期的预测也很有意思。那时候最流行的不是占星,而是查看献祭动物的肝脏来寻找天机,当然这类肝脏可不是说有随时就能有的,所以有时就会用器官的黏土模型代替,要说直接看器官吧还有一定的可能,但光盯着一个土疙瘩就能搞预测这就有点玄了,不得不说器官预测是一门技术活,那不是一般人能玩的转地。 亚述的丧葬比较有特点,特别是王室,习惯在后宫开挖地下室把死人埋里头,不过这也不是亚述所特有的丧葬习惯,这种传统美索由来已久。国王和他的老婆住上面,国王的祖宗们在下面躺着,还真是一家亲,死活都不分开。 亚述的历史暂时就说到这里,接下来还是回到歌词继续开八。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一)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於我的那画面”这一句歌词的画面基本只可能出现在,道理很简单,古代美索没那么多人搞出什么人潮来,也就两军对k的时候人能多点。 公元前的美索可不象我们现在黄金周旅游景点,走哪都是人,一般城市的人口也就几万,能上5人口的城市那就属于超级大城了。 既然城市的人口就那么多,就是再把这些人掺和到一块,也不能形成人潮,遇上什么过年庆祝啦,祭祀啦这类全民参与的活动,放眼望去也就觉得人比平时多一点,远达不到潮的标准。 下一句歌词“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等了大半天,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大腕出场了,它就是苏美尔文明,之所以把苏美尔的地位拔高,因为它是人类的起始文明之一,辉煌而神秘。 现代人一说到美索文明,第一反应就是巴比伦文明,或许还有人会想到亚述,但这两个文明的源头都是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再辉煌,再令人着迷,也是从苏美尔文明发展而来,可以这么说,没苏美尔文明,也就没后来的巴比论,亚述文明。 开八苏美尔文明,偶们不妨换个方式,先不从苏美尔人到底从哪来的,苏美尔人什么时候建立了王朝这类问题开始,而是以对苏美尔时期著名的古城吾珥(乌尔)的考古为开篇。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八十二~八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二) 乌尔(ur)虽然在美索的历史上不是最重要的城市(相对来说乌鲁克,尼普尔的名气要大一些),但它的来头也不小,传说中的希伯来人的祖宗亚伯拉罕的户口就在乌尔,《圣经旧约》上就有对乌尔的书面记载。 当时的乌尔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注入波斯湾的入海口,曾经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后来因为幼发拉底河(现位于乌尔约10km处)改道,乌尔不在是河畔城市。现乌尔的遗址位于伊拉克的内地,巴格达以南纳西里耶附近,幼发拉底河的南部。它的地理位置是北纬3095‘和东经465‘。 最早对乌尔进行考察的是意大利人彼特罗代拉瓦勒(pietrodellavalle),他在1625年发表了亲临两河流域的游记。那时的旅行家的旅行可不象偶们现代人出行,挎个相机跑哪个地方拍个照,再听听导游背背词就算完事了,他们的旅行主要是考察而不是游览,瓦勒不但找到了乌尔并且把在乌尔丘(沥青土墩)上发现的楔形文字铭文砖带回了欧洲。 瓦勒虽然发现了乌尔,不过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就是传说中的乌尔,没有更进一步,在那溜了一圈挖了点砖头就走了。这也不能怪他,那时候没人认识楔形文字,所以没把他的发现跟《旧约》联系起来,自然也就没什么反响。 到了公元1854年,英国驻巴士拉港的领事级官员je泰勒再次对乌尔丘展开考察,他的成绩还算不错,发现了一座苏美尔时期的大金字塔神塔的遗迹,并从他发掘出的铭文考证出他挖的那个土墩就是世界上最早城市之一的乌尔。但到此泰勒对土墩表面的考察也就完了,后面的考古没他什么事。 在20世纪之前的考古严格说并不能算做考古,一些疑似考古学家的目的只为找到文物好卖钱,研不研究跟他们没关系,说白了,这些人跟盗墓的没啥区别,只不过盗墓是暗着干,而这些人是明着来,东一榔头,西一锹,挖到哪算哪,见着有金有银就两眼放光,见到破罐破盆就当是空气,结果就是博物馆和私人收藏家手里多了一些文物,而古墓和遗迹,遗址被挖的一团糟,失去了研究的价值。 还有一些考古学家因为缺乏技术,考古的成果也不是很大。不得不说乌尔的运气实在是不错,在考古技术不成熟的年代没有遭受掠夺性的发掘,虽然在地下埋的时间稍微长了点,但到了20世纪终于能在条件,技术相对成熟的时候重见了天日。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三) 公元1922年,大英博物馆和宾西法尼亚大学资助对乌尔进行发掘,英国人查尔斯伦纳德伍利(1880~1960)被任命为负责人。 这次考古的目的并不在于获取文物,而是要运用在二十世纪早期发展的考古学原则去进行发掘。这些新技术包括地层学的应用,即是根据古代文物被埋藏的土层来确定这些文物的年代;以及分区标绘测定法,即在发掘遗址时以纵横线条形成格栅来复盖全部遗址,这样就可以使每一个被发现文物的位置都能精确地标绘在图纸上。 对伍利来说这次考古也有特别的意义,当年他曾是一名神学院的学生,曾想继承他老爸的事业做一名神职人员,所以他对宗教有相当的了解(专业的嘛),当他看到有关于的早先乌尔的报道就立马联想到《旧约》中曾经提到的亚伯拉罕的出生地--“迦勒底人的尔”,并把这次考古视做是给《圣经》注入新活力的机会。 伍利虽然是个考古新手,但他的态度很端正,知道自己在干嘛:“我们的目标是去获得历史,而不是要去找回各种混杂一堆的珍品用来充实博物馆的陈列架。” 所以伍利打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开挖,因为乌尔在公元前6世纪是新巴比抡王国的一部分,所以为确定尼布甲尼撒二世加建了围墙的神庙院落的界限,伍利下令按他推测的路线的开挖两条壕沟。不过刚开始挖到的除了泥土还是泥土,伍利不死心,号召工人筒子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继续往深了挖,这下子算了找着门了,用伍利自己的话来说:“刹那间一些历史文物就开始展现了”。 这次挖出的东西很丰富,有用粘土和石头做成的罐子、铜制工具和念珠,有些念珠是用黄金制作的;另一些则用被称为光玉髓或肉红玉髓的红色宝石和深蓝色的天青石(青金石)所制成。这些东西古时的美索可是相当昂贵的,因为都是进口货,光玉髓要从印度河河谷进口,而青金石则要从伊朗东部进口。 看到了这些东西的性质和分布,伍利做出了一个正确的推测,他开挖的地方是一块墓地。既然是墓地那就继续挖,这是一般人通常的反应,可伍利却猛喊一声:“stop!”下令暂停挖掘。 下达停止挖掘的命令并不是因为伍利的脑子坏了不想继续考古,而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因为暂停不是随随便便喊的,是有原因的,就是这个“stop”为伍利带来了永久的荣誉。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八十四~八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四) 伍利之所以会嚎那么一嗓子,是因为他做出墓地的判定之后猛的想起了亨利谢里曼对特洛伊的考古(关于特洛伊考古的是是非非会在希腊篇中做详细介绍),其实最主要的也就两点,一是工人的素质问题,二是工人的专业技能问题。 在早期开挖的时候,伍利就发现工人有偷窃行为,偷文物跟在超市偷点生活用品的性质可不一样,经济价值不说,这些文物的考古学价值就无法估量,工人们的素质又不能一下子提高,所以伍利采取了暂停的办法,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 工人们偷的最多的就是贵重金属,偷到后按重量直接卖给了当地的金匠,伍利为了追回这些失物想了一招绝的,他在周六发薪水那天当众宣布,每挖出一条金项链就给一大笔现金奖励,这下子可让那些工人郁闷的不行,有的连薪水都没拿就跑到了金匠那边赎东西去了,因为伍利给的报酬是金匠的3倍,没人跟钱过不去,上交了不但能落个好名声,说不定以后还能评个劳模什么的,又有实实在在的利益。所以到了第二天,伍利的面前就堆满了金项链,由此失物大部分被追回。 解决完盗窃问题,伍利着手解决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工人和考古学家的技术和经验问题。大大小小的各类补习班办了无数,基本都是围绕考古展开的,有时候也对工人们进行“思想再教育”,毕竟提高素质是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 补习班的时间是按照偶们一般专业的大本标准来到,学制四年,在这四年里工人们不用干活,光学习就成,薪水还照发,所以伍利的喊停一下子就让考古工作停止了4年。 四年过后,工人们完成学业,顺利毕业,在这4年中,工人们受到了细致入微地发掘技术培训。学会了使用小型手工工具、刷子,甚至还有牙医使用的凿子。伍利当然也没闲着,除了做代课老师之外,他还耐心的编构了乌尔历史的大纲。 伍利的制定出的乌尔时间表大致是:公元前5500年左右,乌尔已成为幼发拉底河河岸上史前时期人民的聚居地。公元前4000年,乌尔被建造成为被现代学者称为苏美尔人的城市之一。之后乌尔经历了诸如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的统治,直到公元前400年,幼发拉底河改道,乌尔最终被遗弃了。 经过四年的准备,伍利考古队伍的技术和作风都有了很大改善,成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1926~27考古纪从而正式拉开了序幕。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五) 考古工作恢复后很快就发现墓地包括了不同时期的两片独立的坟场。 上面的那片墓地的使用时间约为公元前2350年~前2150年的阿卡德时代。而下面的那片墓地的使用时间要比上面的早好几个世纪,大约在苏美尔早王朝的晚期。 调查发现,早期(苏美尔早王朝的晚期)的墓地分为两种形式的坟墓:简单的长方形井穴和具有比较复杂的穹隆顶砖的石墓室。伍利认为,前者是普通平民的墓穴,而后者则是君主和贵族的坟墓。 普通坟墓里面陈设属于简约型,尸体的姿势仿佛在沉睡,寒碜一点的就裹个席子,稍微上点档次的,尸体外面加个木质或土质的棺材,要不就是个芦苇编筐,陪葬品也有,就是不多也不高档,无非就是一些珠宝首饰和个人用品,基本都是地摊货。棺材外面还放了一些食物和饮料作为祭品,至于是不是代表苏美尔人的来世说就不得而知了。 从1927年到1931年,伍利和他的工人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总共挖到了1850个坟,其中的16座被归入王墓。 虽然坟墓主人的身份有高低,墓的档次也有差距,但在伍利筒子并不嫌贫爱富,对大大小小的坟头一视同仁,该怎么整就怎么整,它把所有的坟都细致的用皮尺和罗盘标绘了出来。 但一视同仁指的是态度,对那些大坟伍利还是抱有很大希望的,不过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盗墓工作者下手可比他早的多,除了给他留了个安慰奖--几片金叶子之外,其他能走的都带走了,不能带走的也都被毁坏了,在开挖的第一座王墓里,盗墓的同志还把能断定自己所处时代的东西留给了伍利--一把出自13世纪阿拉伯工匠的精美匕首。 盗墓工作者虽然能耐大,但毕竟干的是见不能光的工作,不能光明正大的来个地毯式搜索,所以难免会有漏网之鱼。经过1926~27考古季的失落,在新的一季,伍利的考古撞了大运,他终于发现了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王墓。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八十六~八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六) 这个王墓的开挖是以发现一长串的尸体开始的,其实也不能说是尸体,马王堆出土的辛追老太太那才叫尸体,伍利他们挖出来的是骨架,通俗点来说就是骷髅,只不过这些骨架保存的相对比较完整,基本没缺胳膊少腿,并且这些骨架排满了两间相邻的墓室。 其中一间墓室主人是一具女尸,从代表她身份的印章考证出她的名字--王后普阿比(印章上刻了她的名字),另外一间墓室则躺着一具男尸--无名,周围并没有能代表他身份的东西,学者们猜测他可能就是国王,也就是普阿比的老公。 墓室里面的状况还不是那么惊世骇俗,墓室外面就不一样了,在通往墓室的整条道路都堆满了被杀死后殉葬的卫兵,侍从和动物的尸体,还有一些精美的殉葬物品。 在疑似普阿比老公的墓里,伍利又经历了一次从满怀希望到失望的过程,盗墓工作者又一次先下了手,墓室里除了无名的骨架外,没发现其他任何尸体和珍宝,除了盗墓的看不上眼而没带走的一个赌盘和一只银制的和现今伊拉克南部沼泽地区的阿拉伯人所用的船只一模一样的船模外再没有见着他们物品。 说来也挺有意思,这些盗墓工作者的本职工作是专业挖墓的,挖墓的跟盗墓的可是两个概念,前者从事的丧葬事业,干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工种,属于正当职业。话说回来,盗墓工作者还得感谢一下这些丧葬从业人员,没他们就没坟墓,人都海葬,水葬或是天葬了,连墓都没了,盗墓的还上哪盗去?所以必须得感谢,还得是发自肺腑的感谢。 这些挖墓本来好好的在给普阿比挖墓,一不留神挖到了无名的墓(据推测普阿比比他老公死的晚),由于禁不起巨额财富的诱惑,一冲动就把无名的墓给盗了,虽说盗墓这行当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是新手,可下手一点也不含糊,该拿的不该的拿的全都带走,因为盗墓的跟墓主人同处一个时代,所以赌盘和船模这种很常见的东西对他们一点意义没有,说不定地摊上就有的卖,所以没带走就很正常了,洗劫完之后盗墓工作者用一个木箱(可能是装有普阿比衣服的箱子)盖住了盗洞,大摇大摆的回家分赃去了。 普阿比的墓则要幸运的多,历经好几千年,躲过了一批又一批的盗墓者,终于迎来的它真正的发现者--伍利。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七) 普阿比被安葬在无名的隔壁,她交叉双手安详的躺在木头棺材里,一头一尾各有一位“照料”她死后生活的侍女,而在墓室上方发现的一枚青金石的印章上刻了她的名字“普阿比”和头衔“宁”(王后的意思),以显示她尊贵的身份。 虽然普阿比的头饰和首饰跟墓中其他女性所戴的饰物风格类似,但档次明显要高很多。身披一件有贵重金属和珠宝装饰的斗篷,其他个人饰物还包括巨大的金耳环,一把纯金的梳子,青金石和金制的发夹,动物形状的护身符和10和金戒指。 其中最吸引人也是最能代表普阿比王后身份的是她的头饰:它包括一圈圈的金带以及带子上面有金环和金叶子构成的三层环饰。而这件头饰实在太大,以至于只能戴在假发上。 虽然墓里的物品很丰富,但似乎墓室外面那个被伍利叫做“死人坑”的大坑更引人注目一点。在1927~28考古季伍利挖到了另一个王墓的“死人坑”装下了不少于74具尸体,而其中的64具为穿着鲜红色礼服的女性,这些尸体排列的相当整齐,并且在这些尸体上没有发现任何暴力的痕迹,再结合其他墓的情况,伍利给偶们展示了一种古老而且鲜为人知的丧葬方式。 首先,国王或王后以及他们的侍从(有多有少)的尸体被扛进墓室,安置妥当后墓室门被封死。然后墓室外面的小院落里,早已有死的觉悟的殉葬者们纷纷摆好了pose集体殉葬,至于用的方法可能是服毒,因为曾经在殉葬者的尸体附近发现过小杯子。 这还是人殉的第一拨,等这些自愿殉葬者都死完了,送葬的就开始填土,第一次填的比较多,得填到只有墓室的园顶露出,然后举行祭祀,举行完就埋一个在仪式中殉葬者(第二拨)的尸体,接着用土夯实,接着继续祭祀继续埋人,直到差不多把坑填满,最后找点砖在最上面做个造型才算正式搞定。 虽然这种丧葬方式在现代人眼里看来很残忍,但对那时候的人来说可能是一种荣耀,而且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死在国王,王后旁边的,没点身份想死那地方根本是不可能的。 其后的时间,伍利陆续又发现了一些王墓和遗址,并且挖大了大量的文物,另外还曾发现了一个厚达8英尺(2.4m左右的淤泥层),虽然伍利认为他找到了史前大洪水的证据,不过据考证那只是一场美索地区的区域性大洪水。公元1934年,伍利结束了在乌尔的考古。 虽然伍利的考古的结束了,但偶们的美索早期历史才刚刚开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八十八~八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八) 要说起美索的早期历史,偶们得考虑一下时间范围,要没个范围往上推那就该把恐龙推出来了,就是推到8到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期,属更新纪)把尼安德特人扯出来也不是个事,所以偶们就选择性失明一下,公元前5000年之前的那些事偶们就不管了,随它去吧。 既然美索这地方早就有人晃荡了,那苏美尔人也就算不得是最早的居民了,要算也只能算做是美索地区最早的文明的建立者,不过这一点也是有很大疑问的。 现在普遍的观点是苏美尔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埃及文明最多算个平行文明,早不过美索文明),但苏美尔人自己或许并不这么认为,谁都想弄个冠军当当那是不假,不过要当也得是个货真价实的不是,虚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至于为什么会把苏美尔判定为冠军那还得从欧倍德文化期(又名埃利都/欧倍德文化期)说起。 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欧倍德人在前人(萨马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建立了埃利都/欧倍德一期文化(约公元前5000年~前4800年),一期完了当然有二期(哈吉穆罕默德/欧倍德二期,约公元前4800年~前4500年)三期,四期(约前4500年~前4000年)。 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苏美尔人的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前3200年)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只有在这个时候偶们才能真正的明确苏美尔文明这个概念。 在近东,最早的城市是建立在伊拉克南部的低地平原和沼泽上的,这一地区在古代被称为舒美伦(shumerum),到了现代才被叫做苏美尔(sumer)。旧约则把这旮叫做示拿,也就是诺亚他们在洪水后安家的地方。 再回到上面那个苏美尔文明是不是最早文明的问题,问题的关键是欧倍德人跟苏美尔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也就是说欧倍德人到底是不是苏美尔人的先人,最早人们普遍认为苏美尔人是搬家到美索地区的,跟欧倍德人没啥关系,但后来的考古又显示出陶器的发展都是渐进式的,没有发现哪个时期陶器的制作技术有突飞猛进的显著变化,于是部分人又掉转话头,认为苏美人是美索地区早期的土著,不是外来者,但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其实实际情况谁都不能非常肯定的说清楚,出土实物?那只能代表某一段时期,没办法代表整个时期,所以偶们只能综合各时期的资料和考古发现做一个推测。 很多人都对各民族的创始神话津津乐道,偶们中国有大神盘古挥斧猛劈混沌,砍出了一个未来。希伯来有上帝华仔神神叨叨,说什么就有什么,末了还来个大变活人。苏美尔人当然也有,不过并不是那么完整。 简单来说(具体的会在讲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的神话和宗教的时候详细讲)苏美尔人的最早创世神话是神群p,胜者把败者的身体一分为二,就有了天地,然后胜者又把人造了出来,其他后期的版本也有跟偶们的创世神话差不多的混沌说。 这些苏美尔的创世神话虽然动听,但对于偶们探究苏美尔人的起源问题帮助不是很大,不过苏美尔的一个另类的创世神话或许能给偶们一点启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八十九) 这个另类神话的其实非常的简洁,就一句话:自古就有埃利都。 其实把这句话看成是神话还不如看成是苏美尔人对自己来历的自我表白,也就是说埃利都在苏美尔人之前就有了,虽然这话听着别扭,但换一种说法情况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苏美尔人从某个地方搬迁到美索地区的时候,一眼就瞧见了埃利都城。 埃利都(eridu)在古代美索地区可是个名城,旧约和其他很多古籍都有对它的记载,它可是两河流域城市之中当之无愧的no1,不管历史还是宗教地位。埃利都现今(当然是遗址了)位于伊拉克南部乌尔(就是上文提到那个考古遗址)西南约20公里。 既然埃利都是确实存在的,苏美尔人说他们瞅见了埃利都,那么情况也应该属实了,也就是说苏美尔地区是先有埃利都然后才有的苏美尔人,而埃利都在公元前4000年前就已经存在了,那么苏美尔人只能是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才搬迁到了两河流域,是外来者而不是土著。 当然光有苏美尔人的一句话,说服力还是不大地,但从苏美尔的象形文字或者说是象形图案又能发现一些苏美尔人非土著的证据。 在苏美尔的象形图案中,代表日,也就是太阳的图案很有意思,它的造型就象一轮红日从山间升起,苏美尔地区除了平地就是沼泽,要找座山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就算找到了那也属于三等残废,海拔有限,不过倒挺适合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时间锻炼身体,要看到日出山头那种景观几乎是不可能的,要不怎么人们喜欢登高山看日出呢?矮山要能看何苦还废那么大劲爬? 苏美尔人只有在经常看到日出山头那种壮观是景象才会把所见到的变成自己是文字符号,那么什么地方才能经常看到这种景象呢?答案是山区,而且是自己生活是山区,上古的人民群众可没什么闲情逸致去观光旅游,所以不会大老远的从平地跑山上去看日出,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苏美尔人原先是住在山区的,是山民。 那么苏美人到底发源于哪呢?那个地方是不是真是山区呢? 有一个地方偶们得首先考虑,那就是传说中的伊甸园,找到了伊甸园,或许苏美尔人起源问题的答案也就有了,那么,就让偶们开始寻找伊甸园的探险之旅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九十~九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 自从有了《旧约》,伊甸园的故事就开始为人所知,等到有了基督教,伊甸园更是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广为流传,在人们(特别是西方人)的心目中,伊甸园俨然成了人类发源地的代名词。 关于伊甸园是否真实存在,从古至今人们就没停止过互掐,有时候情况跟现在的某粉跟某黑掐架差不多,那叫一个热闹,不过掐到现在还没有个最终结果。 大多数的伊迷都是教徒,因为信教所以认为伊甸园是真实存在的,至于伊甸园在哪,那就不在他们的思考范围之内了,不过他们还是很希望去那个“乐园”的。 伊黑们的观点则很明确:伊甸园是神话中的东西,神话都是假地。是不足信地,但实际情况真是这样吗? 有部分伊迷的观点是非常值得偶们推崇的,这一观点不但在研究《圣经》中各类神话故事有效,对其他各类神话也具有同样效果,这个观点就是: 神,是神化的人;神话,是神化的历史。 只有抱着这种观点,才能更真实的认识神话及传说,有神论者的逮着就拜和无神论者的碰到就黑,对于揭开神话背后隐藏着的东西都是毫无益处的,只有本着“神即神划之人,神话即神化之历史”这一思维方式的人才能真正破译神话的密码。 当然偶们现在说的是神话以及传说,对于诸如灵异事件之类暂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下面偶们就以这个观点来揭开伊甸园之迷。先看一段旧约创世纪中有关伊甸园的描述: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里。2:8 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园子当中又有生命树和分别善恶的树。2:9 就以上文字再加上其他有关伊甸园的传说,看起来伊甸园真是好地方,不过事实并非如此。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一) 旧约和其他传说把伊甸园夸的象朵花一样,要什么有什么,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不过不管怎么看都觉得不是象是说人类的发源地,而是像在给某疗养院或风景区打广告。 说伊甸园风景好那是没错,不过风景并不能代替所有,就拿伊甸园里面的人来说,过的那叫什么日子,整个一混吃等死(当然在伊甸园死不了,那就更麻烦了)的典型,没善恶观念,理想之类的高档货就更不用说了,唯一能干的就是裸奔,还是那种持续性的,从睁开眼睛到闭上眼睛,中间除了裸奔,这样的日子能有现在有谁喜欢去过?就算去了觉得闷了拉个宽带找人上网聊天,那也被称之为裸聊。 所以说伊甸园ms天堂,实际却不是,去那疗养段时间倒是不错,要是长住就不行了。 以上的这些都是从神话展开说的,是把历史经过艺术加工的,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嘛。可以理解,那么真正的伊甸园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它又在哪捏? 很多人都对伊甸园的位置做出过判断,不过意见并不那么统一,说哪的都有,有说在非洲的,有说就在两河流域的,有说在中国新疆的,还有说是在某个火山岛上的,这些说法虽然各有各的道理,但还是不能让人完全信服。 伊甸园位置的线索,还是得从旧约创世纪中去寻找: 有河从伊甸流出来,滋润那园子,从那里分为四道。2:10 第一道名叫比逊,就是环绕哈腓拉全地的。在那里有金子,2:11 并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里又有珍珠和红玛瑙。2:12 第二道河名叫基训,就是环绕古实全地的。2:13 第三道河名叫西底结,流在亚述的东边。第四道河就是伯拉河。2:14 也就是说只要找到四条河:一比逊,二基训,三西底结,四伯拉河,就能确定伊甸之地的位置,那么找到伊甸园的地址迷团也就能迎刃而解了。 要按照旧约上的名字,这四条在现在的地图上根本找不到,原因就是河的名字发生了变化,那么这四条在旧约中出现的河现在的名字叫什么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九十二~九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二) 《旧约》在介绍这四条河的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从详细到简单,换个角度来说,是按照人们的熟悉程度的来介绍的,不熟悉的详细点,熟悉的那就简单点,就象介绍偶们的长江,黄河,一说人就知道,不用那么絮絮叨叨的把地理位置扯个没完,所以要确定这四条河,得先从最熟悉的入手。 最熟悉的是哪条?当然是第四条伯拉河了,很多中东的古籍都提到过这条河,特别是《圣经》,提到的次数那就多了去了,只要稍微动下脑子就能猜出来,中东地区最有名的河是哪两条了(另外一条就是第三条西底结)。 照这个思路走下去,两条河的名字就跃然纸上了,没错,就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那么这两条河到底对应的《旧约》中的名字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在有的英文版本中已经把这两条河的名字清清楚楚的写出来了,第三条河是底格里斯(tigris),第四条则是幼发拉底(euphrates)。而在另外一些英文版本中这两条河hiddekel和euphrates,还有的英文版本中的名称则hiddekel和phrat,那叫一个乱哦。 归根到底都是翻译惹的祸,《旧约》最早是由希伯来文写成的,然后被译成了希腊文作为畅销书进行传播,后来随着基督教的扩散又被翻译成了其他很多国家的文字,就是因为早先是版本不少,所以在后来翻译的时候因为原始版本的不同,所以造成了大量文字不一的情况,这两条河就是这样。 中文如果按照希伯来文音译,两条河译作“西底结”和“伯拉”,英文版本如果也是音译的话就是“hiddekel”“phrat”,但如果按照其他文字或是现代读音翻译的话那名字就多了去了,综合各版本可以确定: 第三条河西底结就是底格里斯河,第四条伯拉河就是幼发拉底河。 再从其他资料证明一下,伯拉河就不用说了,资料多如牛毛,再看下底格里斯,是不是“流在亚述东边”。偶们都知道亚述民族或是亚述帝国都是因亚述城而得名的,并且帝国的版图时大时小,非常的不确定,要确定位置是相当麻烦的,所以旧约中提到的“亚述”应该是亚述城,范围小定位才能精确嘛,很显然,亚述城就位于底格里斯河的西岸,也就是说底格里斯河在亚述东边没错。 第三,四条偶们很熟悉的河论证好了,下面就该挑战难度高一点了,因为难度是从下往上地,第一条比逊河虽然介绍文字多一点,但无疑它是最难找到的,那偶们就从第三条基训继续往下论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三) 后两条河,历来人们的争论就是不是很大,因为更方面的证据实在是太多,至于有发散性思维说这两条河在其他地方的,偶们还是应当鼓励的,谁都没百分之百的把握说自己的结论一定正确,因为偶们都不是亲历者,都是靠史料推断出来的。 对于基训,偶们就不能像后两条河那样,用不同的《圣经》版本比较一下,或是参考一下现代的一些大众读物就能论证出来的,偶们还是得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古籍资料的分析来得出结论。 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一个特定的名词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再困难偶们还是得找不是,基训的答案就在早期的《圣经》词典和注释中,有一个名词非常值得偶们关注,它就是“基训-阿拉斯”(gihon-aras),这条信息非常关键。 从这个词偶们可以看出,基训和阿拉斯不是同一条河就是两条靠的非常近的河,基训暂且不说,阿拉斯河是确实存在的,阿拉斯河,现在又被叫做阿拉克斯河(araxes)或araks,发源于土耳其东北部的宾格尔山,曲折东北流,构成土耳其-亚美尼亚、伊朗-阿塞拜疆界河,在阿塞拜疆境内汇合库拉河后,注入里海。长1,072公里,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 阿拉斯河既然流经伊朗,那肯定能和波斯扯上点关系,实际情况确实是这样,波斯人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把阿拉斯河叫做“吉崇-阿拉斯”(jichon-alas)。到了公元8世纪,伊斯兰教徒扫荡高加索地区那会,阿拉斯河被称做了“基洪”(gaihun)。 “基洪”(gaihun)和“基训”(gihon)两个词实在是太象了,而且中间又有过渡阶段(波斯人的叫法),再有一个原因,犹太教和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关系是扯不清楚的,《圣经》中的一些人物或事物换个叫法就被写入了《古兰经》,所以“基洪”和“基训”有细微的差别很正常。 经过以上这些论证基本可以认定阿拉斯河就是《旧约》中所提到的第二条河基训,不过光从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之间的联系并不能很充分的证明,这就要考虑另外一个线索了,那就是“环绕古实全地”,只要再把古实之地找不出来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先寻找古实之地之前,偶们还是先把第一条河,也就是比逊找出来比较好,因为现在说的都是河,冷不丁的冒出个地来有点不突兀,再说比逊那边还有个“哈腓拉全地”,把河跟河搁一块,地跟地搁一块,看着就舒坦。 现在四条河已经确定了两条,基本确定了一条,还剩最后一条,也是最难的一条,论证尚未成功,筒子仍需努力啊!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九十四~九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四) 比逊河,一条神秘的河流,除了《圣经》极其相关刊物外,其他古籍(已经发现且能读懂的)并没有这条河的记载,难道这条河人间蒸发了?答案是no,这条河还健在。 虽然健在,但要把它找出来还真不容易,这不有筒子就找到新疆去了,论证过程偶们先不谈,光说结论:比逊河=墨玉河,当然其他三条河也整新疆去了,不能不说这一结论相当刺激,不过刺激终究不顶事,考古并不是大话西游,想怎么扯就能怎么扯地。 偶们还是回到先前是思路,从中东地区找线索吧,即使找错了也没多大关系,起码还靠点谱。 既然古籍里面都找不到比逊河,那么百度,google之类更帮不上什么忙了,或许比逊的密码就藏在“比逊”这个词中。 下面偶们来做个文字游戏,把比逊(pishon)起首的辅音字母p去掉,剩下()ishon,再用发音学的通常规律(即sh可由s或z代替,o可以由u代替),那么比逊就变成了()izhun,再在括号中代放入一个元音字母u,一个新词就出现了,uizhun(乌遵)。 把唇元音u和唇辅音互换虽然牵强,但并非无例可考,在乌尔米耶湖(现伊朗境内最大湖,位于伊朗西北部的陷落盆地内,为内陆咸水湖)的古迹比斯德里(pisdeli)就是从其古代名uishteri变化而来的(u变成了p,t变成d,r变成l)。 通过以上文字游戏,偶们知道了比逊在原来的名字叫乌遵,比逊河=乌遵河这个等式应该是成立的。 知道乌遵河事情就好办了,因为乌遵河还有一个名字是偶们比较熟悉地,那就是克孜勒乌赞河(kezeluzun),意思是“长长的金子”,这就跟《旧约》里是“金子”问题对上了,发源于萨罕德山(乌尔米耶湖东边的一座死火山)和伊朗库尔德斯坦省省会萨南达季附近的扎格罗斯山一带的几处泉水。 转了老大一个圈终于把比逊河的真身找出来了,那叫一个累啊,至此,伊甸四河已经全部找到,它们是:克孜勒乌赞河(比逊),阿拉斯河(基训),底格里斯河(西底结),幼发拉底河(伯拉河)。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五) 四条河都找到了,那么接下来该找“古实”和“哈腓拉”这两地了。 《旧约》中提到的这四条河的源头的源头都在凡湖和乌尔米耶湖一带地区,这一地带的曾用名是“亚美尼亚”(armenia)。 筒子们注意了,这个“亚美尼亚”可不是现在的亚美尼亚共和国,而是一个广义的称呼,它东边是伊朗的阿塞拜疆省,南边是库尔德斯坦,西边是东土耳其,北边才是现在的亚美尼亚。这一地区的另外一个名字那偶们就很熟悉了,因为它就是亚述的死对头乌拉尔图王国所在地--乌拉尔图。 既然四条河的源头都在这一地区,那么“两地”就也应该在这一地区或是离这一地区不远了,有筒子可能认为偶这纯粹是废话,就比逊和基训这两条河垫底,还怕不能找到这“两地”吗?问题恰恰就出在了“两地”之一的“古实之地”。 “古实”这个词在《旧约》中出现的次数不在少数,并且除了《创世纪》中提到的“古实之地”略有疑问外,其他的“古实”指的就是现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就因为这就有人认为伊甸园在非洲,尼罗河就是基训。 不过就因为这就选择性失明,一秆子打掉另外三条河显然是不对地,也是不合逻辑地,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基训河围绕的“古实之地”和其他的“古实”根本不是一档子事,此“古实”非彼“古实”也。 解决了两个古实的冲突的问题,剩下的问题就好解决了,阿拉斯河(基训)围绕的是上文曾经提到过的乌拉尔图,确切的说,能称的上是环绕的就是现在的阿塞拜疆。 要找哈腓拉,就得找出产金子,珍珠和红玛瑙的地方,根据地质资料,克孜勒乌赞河(比逊)上游广大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金矿当然少不了,并且很多地名,河名都带“金”,而这一带产宝石的是安古兰地区,虽然安古兰地区至今还没发现“红玛瑙”,不过只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旧约》显然是不合适的,“红玛瑙”到底是哪种石头现在还没定论,安古兰地区倒是出产了一种原先认为只有在阿富汗才有的青金石,人们对青金石的认识和利用显然是超过真正的红玛瑙的。 所以偶们大致可以判断出《旧约》中的古实之地就在阿塞拜疆,而哈腓拉之地基本就在伊朗的安古兰山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九十六~九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六) 虽然“四河两地”算是找着了,不过这些河啊地啊跟伊甸之地并没有位置上的位置关系,古实和哈腓拉在不在伊甸范围之内都没说清楚,不过还有一条线索提到的地方倒是跟伊甸有直接的位置关系,那就是《创世纪》中务农的该隐杀把他弟弟放羊的亚伯宰了之后被华仔赶出伊甸的那段: 于是该隐离开耶和华的面,去住在伊甸东边挪得之地。4:16 这段文字告诉偶们该隐被赶出了伊甸之地后住在了一个叫挪得的地方,为什么那么肯定是被赶出了伊甸之地而不是伊甸园呢?这是因为该隐的老爸亚当和老妈夏娃先前已经被赶出了伊甸园了,再往外赶肯定了出了伊甸的范围,所以说挪得之地的西边就是伊甸了。那么挪得之地又在哪呢? 看一下中东地图,偶们会发现,先前找到的古实和哈腓拉,不管属不属于伊甸,再往东不远就该到里海,华仔总不能把该隐往海里赶吧,所以挪得之地应该在里海的西边。 挪得(nod),西伯来原文有漂泊的意思,跟英文中的“打盹”,“瞌睡”可是没多大关系地,既然挪得之地在里海的西边,那偶们就应该在里海以西找这个“漂泊之地”。 在伊朗阿尔达比勒的北边还真有这么一个符合条件的地方--挪奎迪(noqdi)区,那地方有几个村子就叫挪奎迪。阿尔达比勒的东边还有一个小镇叫挪阿迪(noadi)。粗看这些地名只是和挪得有点象,说它们有直接联系似乎太牵强了。 不过要是知道这些地名的意思再把他们联系起来就不会那么牵强了。偶们注意到,这两个地名最后都是以“i”结尾的,这个“i”在阿拉伯语中表示“属于...的”,比如说“伊拉克人”(iraqi)就是属于伊拉克(iraq)的人,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偶们能把这两个地名读做“属于挪奎得(noqd)的”和“属于挪阿得(noad)的”,现在可以看出这些地名和挪得(nod)之间的联系了吧。 所以偶们可以确定挪得之地就位于厄尔布鲁士西边的平原,阿尔达比勒城一带。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七) 现在偶们有了“四河三地”,再确定伊甸之地的位置就容易多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偶们有理由相信,伊甸之地就位于偶们上文提到过的“亚美尼亚”地区,而它的中心则在乌尔米耶湖。 伊甸地的范围大致确定了,下面偶们就该找正主了,就是那个传说中的裸奔之地--伊甸园。 伊甸园顾名思义,就是伊甸之地上的一个园子,《旧约》上也是这么说地,再找那个园子之前,偶们先得整明白“伊甸”(eden)这个词是咋来地,到底是啥意思。 “伊甸”这个词要问基督徒。一般的回答都是“快乐”,“伊甸园”就被叫做“快乐之地”,那么就使得一个等式成立了:“快乐之地”=“裸奔之地”,再往下推,快乐就等于裸奔,所以有对裸奔这种行为艺术看不顺眼的筒子大可不必,人就图一个乐,没虾米可指责地。 不过话说回来,把“伊甸”解释成“快乐”也是有一定道理地,因为在希伯来文有一个词“hadan”,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快乐”,有种观点认为“eden”就是由“hadan”发展而来地,至于是怎么发展地那倒没说,不过这俩词长的也不是那么像,要按血统最多算个旁系,硬要等同起来太牵强了。 既然希伯来那边靠不住,那偶们就得找靠谱的来解释“伊甸”的意思,要不先前找这个,寻那个,推理这个,论证那个的,到头来连“伊甸”是啥意思都没整明白那不白瞎了?所以偶们必须发扬有困难要上,没有苦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地精神把“伊甸”这个词的意思给整明白喽。 不过很可惜的是,直到现在“伊甸”这个词在除《圣经》外的其他古籍中都没有发现,但发现了一个疑似的词,这个词苏美尔语中叫做“伊丁”(edin),在阿卡得语中则被叫做“伊迪(edinu),最早是在一篇描写俩美索不达米亚城邦的城市掐架的帖子中出现地,这个“伊丁”指的就是两城市之间的一片没有文明的荒原。 “伊甸”(eden)和“伊丁”(edin)这两个词实在是太象了,就算不是同一个词,也应该是直系,所以“伊甸”最靠谱的解释是“开阔的平原”或是“荒原”,那么“伊甸园”就可以看做是“平原”或“荒原”上的一个区域。 大致知道了“伊甸”的大致含义,对偶们探寻伊甸园的帮助是有一点,不过不是很大,要找还是得从《创世纪》中找线索,谁让伊甸园是《创世纪》整出来的捏。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九十八~九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八) 先看两段《创世纪》中对“裸奔之地”的描述: 耶和华神在东方的伊甸立了一个园子2:8 耶和华神使各样的树从地里长出来,可以悦人的眼目,其上的果子好作食物。2:9 从第一段偶们可以知道,这个“裸奔之地”就在“伊甸”的范围之内;第二段说的是这地方还有树,先不管是不是华仔种的,反正有树是没错的,ms还有不少是果树,照这么看来这地方并不是一个露天运动场,好歹绿化的覆盖率还是不错地。 光有这两段说明要找“伊甸园”的地理位置火候还差点,就目前这情况,要在伊甸之地找个果园难度着实不小,主要原因就是范围太大,不好找。 整段整句的是说明文字找不到,偶们可以抠字眼,反正先前找河的时候已经有经验了。 《创世纪》中并没有“伊甸园”这个名词,有的只是“园子”(garden,英文版)这个词,在公元前4世纪的那本畅销书(就是“七十子文本”)中就把园子一词译做“paradeisos”,这个词看着熟吧?偶们在讲“空中花园”的时候就提到过这个词,当然“伊甸园”和“空中花园”可没什么亲缘关系,一个非人造,一个人造,再怎么扯也扯不到一块地。 “paradeisos”这个希腊单词来源于波斯“pairidaeza”,意思是“被围住的公众地”,这么一来,这个“园子”可以看成是“一个用某种东西围起来的一片区域”。 一般来说,要围住一片区域,不外乎两种方法,档次低点的用篱笆,高档次的则用墙,不过华仔什么来头,用那篱笆和墙太掉身价,再说也不现实,所以把这个“园子”围住的肯定不是人造的东西,要不也不会把华仔抬出来,那么这个“某种东西”最大的可能就是山,也就是说“伊甸园”是在一个山谷之中。 现在范围又缩小了一点,起码知道该在山谷中找,“伊甸之地”是有山谷,不过不止一个,而“伊甸园”却只有一个,没听说还有“伊甸园2”,“伊甸园3”的,所以还是得再结合先前的一些论证(四河和一些地形特征)继续缩小范围。 通过先前的论证,偶们在“伊甸之地”的东半部还真找到了一个符合特征的地方。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九十九) 紧邻乌尔米耶湖东边有一个深谷,北,东,南三面都是白雪皑皑的群山,在谷地流淌着一条河,现在被叫做阿迪河或“苦水河”。 这个谷不但土地肥沃,最关键的这地方还有大量的果树,但光地貌特征相似还是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还好,从阿迪河的古名上偶们又找到了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证据。 阿迪河的古名叫“梅丹”,“梅丹”是波斯语,有“围住的园子”和“有墙的花园”的意思,这就把河名和地名整一块了,不说这个谷百分之百是偶们要找的“伊甸园”,可能性绝对超过九成。 再看下地貌情况,大不里士北边的施库山把伊甸和古实分开,南边的萨罕得死火山又将梅丹谷和流经哈腓拉的克孜勒乌赞河(比逊)分开。 所以说,“伊甸园”就在现伊朗北部的阿迪河谷(古称梅丹河谷),其中心为这一地区的首府大不里士。 这个大不里士来头着实不小,它是古代丝绸之路的终点,这条丝路可不是西汉张赓开的东起长安的那条,而是由四川经云南过伊洛瓦底江,至缅甸北部的孟拱,再渡亲敦江到达印度东北的莫帕尔,然后,沿恒河流域转人印度西北,至伊朗高原的“西南丝绸之路”,比西汉的那条要早的多。 这地方(“伊甸园”)以前的气候要比现在湿润温暖的多,并且绿化覆盖率极高,又有野果和水源,那是相当适合人类居住地。 该找的偶们都找到了,不过不能把偶们找“伊甸园”的最终目的忘了,偶们并不是要去“裸奔之地”旅游观光,或是没事来个解密《圣经》,偶们是要找出苏美尔人到底是从哪发源地,既然“伊甸园”找着了,接下来就该挖地三尺找遗迹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一百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 要在“裸奔之地”找点遗迹,遗址还真不容易,正应了那句话“前途光明偶看不见,道路曲折偶走不完”呐。 就拿“裸奔之地”的中心大不里士来说,现在的发展的那叫一个盲目,古时那么有名的一个城市现在楞给整成一个毫无生气的工业城市了,不卖地毯改卖地砖了。该拆的都拆了,不该拆的也给拆了,再加这地方时不时还震那么一下子(特别是公元858年,1041年和1721年的三次大的),不要说史前遗址了,就连现代遗址都成渣了。再说又隔了好几千年,沧海都变工厂了,遗址就更没法找了。 “中心”是这样,其他地方也没好哪去,偶尔找到个破罐烂瓦,对考古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在这样的条件下找遗迹,遗址,困难还真不小,既然找遗迹,遗址没有突破性的进展,那在史料中找找或许会有发现也说不定。 在苏美尔的恩麦卡尔和卢加尔班达的史诗中,有一个王国引起了偶们的兴趣,它就是在扎格罗斯山那边,被苏美尔人称为“阿拉塔”(aratra)的神奇王国。 阿拉塔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方面因为它的神秘,另一方面就是它跟苏美尔人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苏美尔史诗中,阿拉塔被描绘成一个富的淌油的黄金国度,并跟苏美尔人在美索建立的国家保持着贸易关系。现在的伊拉克用石油换食品,以前的苏美尔国家可是用食品换奢侈品。弄几头中亚野驴拉几辆大篷车载点谷物到阿拉塔晃那么一圈,能换回大把的矿石和次贵重宝石。 苏美尔人不光跟阿拉塔有经济上的往来,政治和文化上的交流也不含糊,ms两国还是同根生地,也就是说苏美尔人有很能就是从阿拉塔挪到美索的,不过没啥直接的证据,最多也就是个猜测。 除了阿拉塔,在“亚美尼亚”地区还有一个疑似文明值得注意,那就是差点用乱棍把老师傅亚述k死的乌拉尔图的前身,先前活动于米道扬阿卜平原(阿拉塔王国)也在这个平原,后来又集体拆迁到凡湖地区的几个部落。 不过这几个部落搞搞拦路抢劫这类没技术含量的粗活还行,要让他们孕育出真正文明或是文明的创始人就勉为其难了,所以这群文盲跟苏美尔人也不是一伙地。 晃悠了半天,还是没整明白苏美尔人的原产地,看来在远东地区找希望不大了,有个叫l.s.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美国哥们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话: “最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伟大创建者――苏美尔人,似乎既不是印欧人的一支,也不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这一点很奇怪。他们的语言与汉语相似,这说明他们的原籍可能是东方某地。” 既然美国哥们那么热心的要把偶们中土跟苏美尔人扯上关系,那偶们不妨就在偶们家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找点靠谱的证据,没有的话也没关系,常回家看看是很应该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一) 要说苏美尔人和偶们中国人的相似之处倒还能找出一些地,暂且不考虑那个美国哥们扯到的语言问题,因为苏美尔语怎么看怎么不象汉语,再说了光凭语言就把两者扯到一起缺乏必要的说服力。 抛开语言,拿头发来说,苏美尔人自称是黑头人,偶们炎黄子孙头发的颜色那不用说了(少数民族暂且不论),不过暗白种人和黄种人的头发颜色都是黑的,而且苏美尔人是暗白种的可能性要大于黄种,所以用发色来拉关系显然不行。 除了发色,还有一个重量级的相似之处,那就是医术。苏美尔的医术跟后来的巴比伦,亚述的跳大神医病完全是两码事,跟偶们的中医倒是十分的相似。 中医是属于偶们中国的,这一点除了哭着喊着要把中医申遗的泡菜们不承认之外,其他人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但就在4,5千年之前,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掌握了类似于中医的医术,这难道真的只是一个巧合吗? 除了这两个相似之处,其他诸如出土文物之类的证据不管有没有,暂时都还没发现,所以说苏美尔人的原产地在中国的可能性有,不过不大,起码起“亚美尼亚”要小。 这么一来,苏美尔人的身世还是一个未解之迷,在没确凿的证据出现之前,偶们只能以苏美尔人在公元前4千纪末,前3千纪初到达美索不达米亚并创建文明来作为苏美尔历史的开端了。 美索早期的史事顺序误差是相当大的,用不同的计算法差几十甚至上百年那纯属正常,这就给偶们解读历史造成了困难,这还算好的了,要拿那个著名的《苏美尔王表》来做参考,那误差就海了去了。 在大洪水之前(不是那场灭世洪水,只是一场地域性的大洪水,基本就是伍利在乌尔发现淤泥层的那场),阿鲁利姆(在位28800年,埃利都),阿拉勒伽(在位36000年,埃利都),(恩)门鲁安那(在位43200年,巴得提比拉),(恩)门伽勒安那(在位28800年,巴得提比拉),牧人杜姆兹(神)(在位36000年,巴得提比拉),(恩西)帕吉安那(在位28800年。拉拉克),(恩)门杜尔安那(在位21000年,西帕尔),乌巴尔图图(在位18600年,淑鲁帕克),五城八王,总共统治了241200年。 暂且不论这八个一把手是否真实存在,就他们的统治的年数已经不在人力范围之内了,看来《圣经》里的人物活个几百岁已经很厚道了,不象苏美尔人动不动就活个几万年,生命力着实不弱。 既然苏美尔人的王表太不靠谱,那偶们要确定时间只能寄希望于那个在苏美尔人到达美索之前就存在的城市--埃利都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二~一百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 埃利都(eridu)的遗址现位于幼发拉底河西部,乌尔西南12英里处,大约建于公元前4500年,人口约有4000多,在当时属于超级大城,一般城市也就几百号人。 埃利都早先是个港口城市,后来因为波斯湾的潮起又潮落,外加幼发拉底河闲着没事就改改道,搞的埃利都时废时兴,没个安稳,最后波斯湾只顾着潮落,幼发拉底河也撒了欢的越流越远,埃利都这个苏美尔人心目中的“天下第一城”被彻底报废。 既然埃利都建于公元前4500年,那么苏美尔人到达美索的时间撑死了也就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紧跟着苏美尔人到达美索的是从叙利亚一路开过来的从事游牧行业的阿卡德人,他们是闪族的一支,长的跟现在的阿拉伯人差不多,长脸钩鼻,多须发,语言为阿卡德语。 阿卡德人到达美索的时候(公元前3千纪初),苏美尔人已经建立了大大小小数十个国家(城邦),实力不是一般的强,阿卡德人一见是这么个情况,自知自己实力不济,话也不多,喊着建立“和谐社会”的口号,跟苏美尔人和平共处了6,7个世纪。 除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以外,“和谐社会”的成员还有约在公元前2190年k掉阿卡德王朝的古提人,于公元前17世纪征服上美索不达米亚的胡里特人,当然还少不了建立古巴比伦王朝的亚摩利人和恐怖分子亚述人,因为当时的苏美尔人的强劲实力摆在那儿,其他民族也没怎么折腾,大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各忙各的,倒也相安无事。区别是苏美尔人忙掐架,其他民族则是忙发展。 苏美尔国家(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城市周围有若干个村镇。但规模都不大,人口也不多。各国的王有的称“恩(en),或“恩西”(ensi),还有的称“卢伽尔”(lu.gal)。 恩和恩西都是国家主神代理人的称号,职责为代神理财、管理神庙经济、主持修建公共工程等。此外,可能还拥有军权和司法权。卢伽尔原意为“大人”,后才有“主人”和“王”的意思。最初可能只是在发生战争等紧急情况时临时选举的“独裁官”,后来由于战争连绵不断而逐渐演变成常设职位。 卢伽尔和恩西的职位一般都是世袭的。相比之下,卢伽尔的权力更大一些,只有强大的国家的一把手,才有资格称卢伽尔。 这么多的国家一个挨一个的挤在两河流域南部的一方土地上,不出事那才怪呢,两口子过日子尚且不能避免吵架拌嘴,国家之间的掐架那就更避无可避了。 这些苏美尔国家都是武大郎开店--见不得高人,看到别人比自己好就不自在,老爱犯红眼病,见到别人地盘大,粮食多,房子造的漂亮,心里就不平衡--“七十斤的妈妈生出一个三百斤的大胖小子,虽然也高兴,总觉得像妖怪!” 刚开始还只是吵,立个“耻辱柱”什么的,后来一看光嚷嚷不管事,别人的人气照样噌噌往上串,脸也不要了,“排开两股一跃而上”,直接开打。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 现实总是跟理想有差距的,并不是谁挑起矛盾去k别人一定就能胜利的,别人老老实实的自力更生,又没造假,凭啥挨揍?先是挨揍方希望和谈,把矛盾扼杀在萌芽中,可“红眼方”不干,仗着自己有点实力,非得打,既然对方就是找茬来的,矛盾无法调和,再费口舌也毫无意义,那就掐吧,,表面看上去很风光,国家内部却出现的致命的隐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四~一百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 在讲拉格什国内隐患的时候有必要介绍一下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经济体制。 偶们已经知道,苏美尔城邦最高元首被称为“恩”或“恩西”和“卢伽尔”或是“丧佳”(sanga)(如乌玛的一把手),恩西和卢伽尔一般都是世袭的,不过后者的情况有点特殊,只有拥有绝对实力的国家一把手才能被称做卢伽尔,如果老子英雄儿混蛋,孙子,曾孙也是个草包,那对不起了您咧,卢伽尔这个光荣称号就被剥夺了,只能改称恩西了。 不过无论是恩西还是卢伽尔,都不是专制君主。这时的苏美尔各国还有其他两个权力机构,即长老(abba)会议和公民(gulu)大会。两者合称为城邦会议(苏美尔语为unken,阿卡德语为puhrum)。 长老会议由贵族组成,公民大会则由“成年男子”掺和,两会共同限制和制约着王权。 有个故事很能体现这一点,根据苏美尔传说《吉尔伽美什和阿伽》(不是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记载:基什王阿伽派遣使者跑到乌鲁克,命令乌鲁克一把手吉尔伽美什派人为基什挖井修渠,并威胁说,若不从就pk。 吉尔伽美什虽是个半人半神的存在,但只有单挑的决定权,却没有群p的发言权,所以吉尔伽美什只能召开城市长老会议,以决定战与降,长老会议上一片投降投降论调。他又召开公民大会,公民大会则主张拒绝基什的要求,就算被k死也不能被吓死。吉尔伽美什最后遵循公民大会的决定。战事最后以和解结束(事件可能发生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 虽然在乌鲁克公民大会的作用比较大,但在其他苏美尔国家情况就不一定相同,比如拉格什就由长老会操纵大权。 在古时什么是最值钱,最可靠的财产?不是钱,不是财宝,而是土地。在苏美尔各国中,土地大致可分为三类:神庙土地、公社土地和私人土地。 神庙土地又分为祭田(由全体神棍耕种,收入归神庙),份地(分给神庙管理人员,手工业者和失去公民资格的依附者耕种,作为其职田或服役份地)和出租地(出租给个人耕种)。因为神庙不但拥有的土地多,而且还从事诸如手工业,畜牧业,渔业和商业,所以神庙经济在苏美尔城邦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说完土地再说说苏美尔城邦的居民构成,由上至下分为四种:(1)奴隶主贵族,包括以神庙高级祭司为代表的氏族贵族和以国王为代表的世俗新贵族,他们或者拥有大块地产,或者支配神庙地产,剥削失去公社份地的自由民和奴隶;(2)在公社中拥有土地的公社成员,他们拥有公民权,也负担相应的义务;(3)丧失土地和公民身份的依附民,称为苏不路伽尔或古鲁什;(4)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奴隶。 了解完苏美尔城邦的政治,经济体制,偶们就开讲拉格什国内隐患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 因为苏美尔城邦的一把手的权力不是很大,更没有什么家国天下的概念,所以卢伽尔安达上台后使出了吃奶的劲捞钱,没有权能捞点钱也是很不错地嘛。 卢伽尔安达捞钱的第一个手段就是侵占公有土地,虽然卢伽尔安达一家子已经拥有好几百亩土地,高出了一般平民几十倍,但卢伽尔安达并不知足,本着“不捞白不捞,捞了不白捞”的宗旨,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开始了他的“公地私有”活动。 卢伽尔安达还是很有脑子的,一开始并没有明目张胆直接对土地下手,而是先把公仓的粮食拉回了自家粮仓来观察一下社会各界的反应,结果另他很满意,除了几个知情人发了几句牢骚外,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应,试验成功,卢伽尔安达胆也肥了,是时候对土地下手了。 拉格什有两大神庙,主管务农和pk的主神宁吉尔苏神庙和他的老婆巴乌女神庙,卢伽尔安达先是把宁吉尔苏神庙的地产归入自己名下,接着又把巴乌女神庙地产划到了他老婆的名下,末了还替自己儿子侵占了宁吉尔苏神儿子神庙的地产,就这样卢伽尔安达一家三口侵吞了宁吉尔苏神一家三口的土地,对外还宣称是神对他的赏赐,这哥们还不是一般的会扯啊。 光拉粮食占土地并不能停下卢伽尔安达捞钱的步伐,这位欲求不满的哥们又想出了另一个损招--增税,这下字可捅了马蜂窝了,人民群众不答应,这情就难办了。 要说拉粮食吧,人民群众不知道,当然也不会有反应了,再说占神庙土地,因为跟广大人民群众关系不大,所以只是有些看不惯的筒子发发牢骚,骂骂娘,也没引起多大反应。增税就不一样了,涉及到了人民的基本利益,增税令一发布,全国一片沸腾,随处都能见着骂街的,有地方甚至出现了暴力抗税。 因为当然还有职业军人,卢伽尔安达手头只有一些贵族军队,要是有地方发生叛乱,不要说是镇压,能不被人k死就烧高香了,人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这可把卢伽尔安达郁闷坏了,吃啥啥不香,干啥啥不灵,急的他班也不上了,整天在家满屋子乱窜,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到卢伽尔安达那个郁闷样,他的老婆伊拉苏给他出了个馊主意,“转移矛盾--把神棍们的负担转移到老百姓头上,这样老百姓就会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神棍们身上,当神棍和老百姓k起来,就没人会管卢伽尔安达的那些破事了。” 具体的实施方法是:提高丧葬费。按照苏美尔人的丧葬习俗,死了人,就是砸锅卖铁,死者家属也得找神棍做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和尊敬,原先只要给少量的食物和一些衣料就行,数量不定,有钱的多给点,没钱的少给点。丧葬改革法令一出台,每一次的费用变成了7大杯酒,320块面包,72容量谷物,一件衣服,一只正在长角的羊羔和一张床,而这些东西又都是付给神棍们的。 那时的人生的多,死的也早,新法令一出台,穷人家死一次人非得倾家荡产不可,对富裕家庭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一时间民怨冲天,老百姓可不傻,知道是谁在搞鬼:“想转移矛盾,窗都没有,更别说门了”,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卢伽尔安达。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六~一百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 因为卢伽尔安达是国家最高元首,能治的了他的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反应又慢了半拍,广大人民群众也懒得上访了,直接绕过“两会”,暗地里准备好了军火,准备在大祭主神宁吉尔苏日发动武装起义,用暴力手段推翻卢伽尔安达的统治。 虽说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不过毕竟不是专业的,对造反这种高技术含量的工种经验毕竟不丰富,计划难免不被泄露,卢伽尔安达听到风声,着实吓了一跳,还好他反应不慢,立马召集了一帮马仔保护王宫,准备跟造反派好好干一架。 干架前总要准备一下的,不过卢伽尔安达这一准备可让拉伽什国内乱了套了,马仔们都被抽调去进行战前培训了,警察局被迫歇菜,小偷,强盗之类不安定分子乘机混水摸鱼,刑事案件发生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吓的普通老百姓天刚黑就把屋门关的死死的,也再没人敢晚上在大街上乱晃了。 反应慢一拍的贵族们这下子终于有点反应了:内战还没开打,国内就乱成这样,那还得了。要是卢伽尔安达和造反派真k起来,不管哪方得胜,自己都没好果子吃。卢伽尔安达一旦获胜,自己的利益就会遭受很大损失,比起这个,造反派k胜了后果更严重,不但利益没法保证,自己的特权也会玩完。 这对贵族阶层来说还真是个棘手的问题,中立肯定是不行了,不过向两方中的任何一方靠拢也不合适,怎么办?开会呗!不管开会道:“偶们要以德服人。以德服人知道不?就是以合法并且合乎道德规范的方法来达到偶们的目的。虽然掐架能解决一时的问题,但一时管不了一世,再说了,要是掐起来,手足必定要相残,一旦结下仇怨,世代都是难消地,这事就大发了。偶有一点不成熟的建议,不知当讲否?” “当讲,当讲,您老就使劲讲吧。” “既然筒子们都认可了,那偶就讲了,我的意见是这样地,偶们可以召开已经很久没开过的公民代表大会,按照祖制,公民大会有选举和弹劾一把手的权力,到时候偶们摆事实,讲道理,加那么一把火,‘大侄子’下台,‘老姑父’上台就都合天意,顺民意了。” 底下筒子一听这话,纷纷议论:“领导水平就是高啊,不掐架就能达到目的,而且还立了块“为国为民”的大牌坊,高,实在是高。”当场拍板,就这么着了,于是分头派人挨家挨户通知群众,让他们把跟“大侄子”pk的事先放一放,第二天清早到宁吉尔苏神庙前开个会,讨论一下再说。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 第二天,天还没亮,宁吉尔苏神庙前已经开始有人溜达了,按照国际惯例,开会嘛,一般离的远的都会先到,为啥?怕赶不上呗。这些天没亮就到会场的都是从大老远拖家带口的赶来的,一路死赶活赶,有的还自备干粮,日夜兼程,为的就是占个好位子。 因为这次会议事关重大,离的近的也不敢含糊了,虽没有摸黑前进,不过当太阳冉冉升起的,社会各界人士都已基本到齐,宁吉尔苏神庙前的空地上足足挤了3k多人,虽说是公民大会,但是贵族们还是有一定特权的,这个特权就是贵族可以站在台阶上,不用去跟普通群众挤着开会。 此次会议由长老沙穆西担任主席,会上,沙穆西进行了一翻慷慨激昂的演讲,痛斥了卢伽尔安达误国误民的一系列恶劣行经,认为卢伽尔安达已经不适合在拉伽什一把手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了,说到高潮处,声泪俱下,博取了大把同情。 煽情过后就该进入正题了,沙穆西朗读了由贵族们连夜拟订出的决议:“宁吉尔苏神将拉伽什的王位交给乌鲁卡吉那,并树立他在3600人中的权力。。。” 不出所料,决议顺利通过,“大侄子”卢伽尔安达被撸了下来,被迫搬出了王宫,移居郊外务农去了,“老姑父”乌鲁卡吉那正式接任拉伽什一把手。 乌鲁卡吉那(约公元前2378-2371年)新官上任,猛放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减税和反腐。特别是把差点引发内战的矛盾焦点--丧葬费,改为了3大杯酒,140块面包,1只羊,1张床。并明令禁止各级官员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老百姓财产。 第二把火:提高人(指自由民,奴隶在当时属于财产,不算是人)权。恢复失去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公民地位,并把轻装兵的口粮供应增加了一倍。 第三把火:进行国内建设。乌鲁卡吉那在平民的支持下修筑了两条河,一条是开凿的新河,另一条是疏浚的旧河。第二年,拉伽什国内的一些基建项目又在乌鲁卡吉那领导下陆续上马。 这三把大火再加一些小火,比如推行一夫一妻制,在史上被称做乌鲁卡吉那改革,记载这次改革的传世铭文《乌鲁卡吉那铭文》已被发现,分别记载于三块坨式泥版和由五块石片组成的椭圆形石板上,用苏美尔语写成。 拉伽什经过一系列改革,国力与日俱增,其他的城邦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红眼病又犯了,又是“极富正义感”的乌玛挑头,于乌鲁卡吉那执政的第四年向拉伽什发难,两国死掐了4年,公元前2371年,乌玛找了三个帮手乌鲁克,乌尔,扎巴拉,联手把拉伽什做了。 k倒拉伽什后,乌玛丧佳卢伽尔萨吉自信心暴棚,先跟战友乌鲁克翻脸,把乌鲁克照死里猛k了一顿,接着又把乌尔,拉尔萨,基什等国k了个下半身不能自理,并出兵占领的全苏美尔的宗教中心尼普尔,眼看着就要称霸苏美尔地区,这时,北部一个新兴的奴隶制城邦横空出事,把乌玛的一统梦毫不留情的击了个粉碎。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八~一百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 这个北部新兴的奴隶制城邦的建立者就是几百年前跟苏美尔人共同建立“和谐社会”的阿卡德人。 虽说阿卡德人在北部建立城邦,不过这也是以苏美尔人的聚集地为坐标来说的,按照地理位置,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都在两河流域的南部活动。 当年苏美尔人风风火火的创立文明社会的时候,阿卡德人还没脱盲,文化水平低不说,人心还不齐,平时就靠给苏美尔人打打工,赚几个小钱混日子,所以常常被自身优越感极强的苏美尔人瞧不起,人前人后都被叫做“老冒”。 这些“老冒”虽然土点,但还是有理想地,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老冒”们积极参加扫盲班,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冒”们渐渐实现了局部的统一,建立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国家,比如基什,欧庇斯等。 “老冒”们虽然把国家象模象样的建成了,不过实力不咋地,苏美尔城邦互掐那会,“老冒”只能做做墙头草,哪边强就猛抱哪边大腿,所以被“误伤”是家常便饭,谁看不顺眼都能把“老冒”们提出来揍一顿,但就是这样,“老冒”们还是没统一,照样在各个苏美尔称邦的夹缝中混日子,直到公元前24世纪,“老冒”中一个传奇英雄的诞生,“老冒”们这种混吃等死的日子才告结束,历史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这个传奇英雄就是萨尔贡一世(公元前2371~前2316年)。萨尔贡一世本名叫啥不知道,“萨尔贡”是他登上王位才给自己取的名字,阿卡德语为“沙鲁金”,意思是“真正的王”。 先前人们普遍认为“萨尔贡”仅仅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语言中用以表示“合法国王”的一个称号,但是近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还是个猛人。不过萨尔贡筒子的出身不咋地,身世的传说版本也有好几个。 最通用的版本是萨尔贡是一高级女祭司的私生子,萨尔贡刚出生还没喝上一口甘甜的乳汁就被她老妈扔到了河里(可能是幼发拉底河),后被一个善良的汲水工收养,成为园丁,以后成为基什乌尔萨巴巴的近臣。 为什么说这个是通用版本呢?一是因为这个版本流传范围广,二就是这个版本跟希伯来先知摩西如出一辙,都是弃婴,后被人收养,再就是进宫,最后建立不世伟业。连遗弃方式和方法都极其相似,都是扔进河里任其自生自灭,当然萨尔贡要比摩西早生一千多年,要象也是摩西象萨尔贡,所以后世摩黑们在研究摩西生平的时候就认为摩西是生事是假托萨尔贡的,历史上没摩西这个人,虽然偶既不是摩黑也不是摩蜜,但对于历史是否有摩西其人还是持肯定态度地。 这个通用版本还有一个神话版:萨尔贡的老妈是处女,生下他以后,他妈就把他放在罐里,用沥青封口,然后放在河里漂走。他被河神阿齐救起养大,成为园丁,后来女神伊什塔尔(这个神猛,以后在讲美索神话的时候会重点介绍)使他成为国王。看吧,神话就是这么炼成地,主角不变,把原始版本中的其他人用神替换,这么一折腾,历史就变神话了。所以说大多数神话绝对不是yy,而是神化的历史。 但是通用版虽然传的广,知道的人多,可信度却不高,结合史料,偶们对萨尔贡筒子的生平有了一个不同于通用版的新的阐述。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 据有关史籍记载,萨尔贡“母卑,父不知所在”,也就说萨尔贡从来不知道自己的老爸是谁,他是个私生子,这点倒跟通用版一致,不过“母卑”这两个字就跟通用版有矛盾了。 在古代美索地区,从事宗教行业的祭司的地位是不低的,虽然算不上贵族阶级,但起码不会用“卑”这个形容词,所以说通用版中的“母是高级祭司”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了。 “卑”这个字如果用来形容古代美索女同胞,有两种解释,一是身份卑贱,称呼奴隶就用“卑”,二就是从事的职业的低下,就女性来说,一般指的是“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这一行在当时虽然合法同时也很低贱,所以萨尔贡的老妈最大的可能是一个人见人欺的女奴或是一个人见人骑的“小姐”。 萨尔贡出生在基什,他老妈在生下他之后,因为无力抚养或是有难言的苦衷,把小萨尔贡放在一个用芦苇编结的篮子里,并用松香糊住蓝口,遗弃在了幼发拉底河的河滩上。英雄了得的萨尔贡刚出生就得直面死亡,还真不是一般的衰。 一般英雄人物虽然童年命运坎坷,但就是再不堪也不会中途挂掉(那些英年早逝的少年英雄除外),萨尔贡筒子也不例外,第二天清晨就被一个贵族家的花匠拣回了家,虽然花匠自己并不富裕,家里孩子多又没什么余粮,可还是把萨尔贡当成自己亲生儿子一般,只要家里有吃的总少不了他的,就这样,萨尔贡在这个虽然清贫却很温馨的家庭慢慢长大。 童年的萨尔贡时常因为出身问题被同龄人嘲笑,每当遭受嘲笑,小萨尔贡并不反驳,而是用拳头说话,不管对方块头是大是小,冲上去就猛拍,不管揍的过还是揍不过,死不松手。依靠这种玩命的打法,渐渐的也就没人再敢嘲笑小萨尔贡了。 为了能补贴一些家用,养父把萨尔贡调教成了一名出色的花匠,接着又把他推荐到基什国王乌尔萨巴巴的充当园艺工和厨工,这类仆役在王室中有个专门称呼,叫做“献杯”或是“执杯者”。 进宫后,萨尔贡工作勤勤恳恳,因为花种的好,饭烧的香,得到了乌尔萨巴巴的赏识,被提拔为近身侍卫,由此,萨尔贡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宫中,萨尔贡不段积累着自己的政治经验,培植着自己的势力,等待着机会,等待一个能够让他一飞冲天的机会。 机会不久就降临了,本来基什在乌玛和拉伽什pk时恪守中立,本还指望着能混水里摸几条鱼,没想到乌玛在k死拉伽什后转脸就把基什猛拍了一顿,战败后的基什国内一片混乱,萨尔贡逮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发动武装政变,一举拿下了基什的王位。 不过萨尔贡并没有在基什呆多久就拉扯了一帮阿卡德“老冒”建立了史上第一个帝国----阿卡德王国,可惜的是这个阿卡德王国的都城阿卡德城的位置至今还没确定,据记载阿卡德城可能就在底格里斯河和迪亚拉河的交汇处。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十~一百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 虽然萨尔贡带着阿卡德人自立门户,建立了阿卡德王国,但在名义上,他还是基什的一把手,自称为基什--阿卡德之王,所以萨尔贡并不能算是白手起家。 有了基什的武力和财力垫底,外加当时的苏美尔城邦互相掐的都只剩了半口气,萨尔贡牢牢把握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开始他的一统大业。 要打仗,首先得要有兵,在基什拉壮丁的难度太大,因为萨尔贡是通过政变上台的,基什国内不服他的大有人在,不造反已经要烧高香了,要征兵还不如抱个枕头做个梦来的实在,不过萨尔贡何许人也?活人还能给尿憋死?基什拉不到人阿卡德王国还能少的了人? 回到阿卡德王国,萨尔贡很快组建了一支由清一色阿卡德人组成的“萨家军”,人数为5400,做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支职业军队,“萨家军”的战斗力在当时是十分恐怖地,萨尔贡正是靠“萨家军”横扫了两河流域,建立了不世伟业。 “萨家军”的人数问题历来就备受争议,虽然大伙都认可“5400”这个数字,不过“5400”到底代表了多少实际的数字那就见仁见智了,而引起这一矛盾的“元凶”就是60进制。 “60进制”做为苏美尔人对人类历史做出伟大贡献之一至今偶们仍然在使用,一小时有60分钟,一个圆有360度等等,都是苏美尔人搞出来的,“老冒”阿卡德人肚子里那点墨水又都是从苏美尔人那鼓捣来的,所以“5400”这个数字到底代表多少实数还是值得研究一下地。 “5400”这个数字非常有意思,如果阿卡德人使用的是“60进制”,那么“5400”就代表一个整数加上它自身的一半,就如5400秒等于1个半小时一样,只要找出这个整数到底代表多少,那么“萨家军”的真实人数也就能确定了。 再结合苏美尔城邦当时的战争情况,两个城邦掐架,各自出动的兵力也就只有那么几百口子,与其说是战争还不如说是群p,一次战役,连将军带士兵也就是一千来人混战,有时甚至不足千人,所以这个整数最大可能就是“千”,也就是说“萨家军”实际人数为10001.5=1500。 从一个侧面也能说明“萨家军”人数不会太多,一块出土泥版文献上有这样一段记载:“每天都有5400名士兵在他的宫殿(直译:面前)吃饭”。如果每天真有5400人同时进餐的话,那个食堂得盖多大啊?就是1500人在一块吃饭,那规模也已经相当惊人了。 有了“萨家军”为后盾,萨尔贡底气足了不少,接下来就该找找乌玛一把手卢伽尔萨吉的晦气了。 那时的卢伽尔萨吉正蹦的挺欢,胜仗一个接一个,眼看着就要完成美索的一统,冷不防萨尔贡带着他的“萨家军”从斜刺里杀将出来,一个要南上,一个要北下,恰巧在平原地区碰到了。 两军相遇,一起联欢那是不可能了,反正都瞧着对方不顺眼,萨尔贡还是故意找茬,那就甭废话了,开打吧,此战也是“萨家军”在历史舞台上的处男(“萨家军”都是男地,木有女兵)之战。 萨尔贡方面有他的“萨家军”,实力超强,卢伽尔萨吉方面实力也不弱,号称“50国联军”,大大小小的城邦一把手到了50来个,虽说整体实力不如“萨家军”,不过人数上不但没落什么下风,而且占据了巨大的优势。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一) “50国联军”虽然人多,但都是临时拼凑的杂牌军,跟萨尔贡的正规军没法比,联军还没摸到“萨家军”的衣角,就被一通乱箭射个半死,等到近身搏斗那就更不行了。 “萨家军”什么素质一伙吃饱了就练,练累了就睡,睡醒了继续吃,吃完了还练,除了训练打仗不需要干其他活的主,肉搏还不是小菜一碟,直k得联军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一看情况不对,转身就跑,先是小部分跑,接着就是大溃败。 联军总司令卢伽尔萨吉因为腿短跑的慢,当场被俘,接着又被萨尔贡象牲口一样牵回了阿卡德城,末了又被当作祭品献给了阿卡德大神恩利尔。 “萨家军”一战成名,萨尔贡一鼓作气,乘胜追击,一举拿下了乌玛,之后又经过34次的胜利战争,萨尔贡征服了苏美尔诸城邦,第一次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地区。 在此基础上,萨尔贡兵锋远指埃兰,略取苏萨、阿凡和巴拉西等城,还征服了苏巴尔图王国,占领埃勃拉和巴勒斯坦,领土“从日出处”(即东部埃兰)到“日落处”(即西部的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从“上海”(即地中海)到“下海”(即波斯湾)。从而把阿卡德王国建成了一个真正的世界帝国。 随着帝国版图的不断扩大,其他国家和民族不断被并入,萨尔贡对帝国的统治变的越来越无法控制,为了能有效的控制帝国,萨尔贡改革了政治,建起了两河流域第一个君主专制政权,明令“国家只能有一张嘴”,帝国只能有他一个人发号施令,其他人只有听令的份,各地方一把手全部由阿卡德人担任,直接听命于他,并且极度嚣张的称自己为“天下四方之王”。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力,还自称为“最高女神伊什塔尔所宠爱之人”,主神“恩利尔不许敌人统治的国家之王”。 此外,萨尔贡还对度量衡,文书,历法和档案方面做了统一,并且让自己的女儿成为乌尔城的月神南娜的女祭司,用以改善和苏美尔人的关系,不但宗教方面如此,对苏美尔人的文化,萨尔贡也一并继承。 萨尔贡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使自己建立的帝国能够千秋万代(偶们的秦老大跟他很象),不过因为国家大,民族实在太多太杂,各方面矛盾必然很多,萨尔贡处理矛盾的方法倒很干脆,就一个字--“杀”,处理起来毫不手软。 依靠暴力手段解决矛盾终究不是一个好办法,虽然当时可以唬住人,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矛盾和仇恨会越积越深,直至最后的爆发。 萨尔贡统治末期,矛盾终于被激发,苏美尔人和埃兰人因为不堪忍受被虐待,爆发了起义,刚开始萨尔贡没把这茬放在心上,没想到引发了帝国全境大起义--“全国各地都起来反对他”,义军差点就把萨尔贡的老窝阿卡德城给一锅端了。 这下子萨尔贡终于坐不住了,虽然年事已高,但他还是亲自披挂上阵,带着自己的“萨家军”荡平了由农民组成的起义军。 虽然萨尔贡取得了胜利,但是这位传奇英雄最后一仗的对象却是自己的子民,不知道当时萨尔贡的心里是什么感受,有些愤怒?有些感慨?亦或有些失落?或许最大的感受还是无奈和讽刺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十二~一百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二) 公元前2316年,阿卡德大神恩利尔因为打牌三缺一,就把萨尔贡叫了去,这位美索历史上的传奇英雄由此结束了他的光辉岁月。 虽然萨尔贡生的不伟大,挂的也不光荣(不过是善终),但他作为美索历史上第一个一统者,被永久的载入了史册。作为一个先行者,为后世的美索历代杰出领导人树立的榜样。萨尔贡还是一位超人气偶像,以至于后来的亚述领导人萨尔贡二世都要抱他的大腿来聚集人气。 萨尔贡挂后,他的小儿子里姆什(rimush,公元前2315~前2307)继位,这个阿卡德王国的第二代领导人,在位九年,其他事没干,就光忙“救火”了。 在萨尔贡还在世时,造反派就已经跟王室撕破脸猛k了,还差点把萨尔贡做了,因为萨尔贡实在太猛,最后功亏一篑。萨尔贡一挂,造反派又开始抛头露面了,这边反来那边和,造反逐渐成为了阿卡德公民的一项时髦活动。 “救火队员”里姆什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四处“灭火”,灭了九年也没灭出个所以然来,国内建设还被耽误了,经济没搞上去不说,版图扩张也被迫减缓,只在“灭火”的空隙带人去埃兰那边过了把瘾,顺带到波斯湾晒了把日光浴。 潇洒完了就该他倒霉了,公元前2307年,阿卡德王国发生政变,最于“政变”这种造反活动中最高级的项目,“救火队员”里姆什一点办法没有,不但没搞定,还把自己的小命搭了进去。 里姆什挂的那叫一个蹊跷,有一个神秘文本把他称为“被其仆用泥板文书杀死”的君主。里姆什又不是纸糊的,就是再硬的泥板也不能把他拍死,所以偶们不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里姆什的死因。 那么神秘文本的这段话就可能有两种解释:一是里姆什受不了舆论的讨伐,自己结果了自己,是自杀。二就是里姆什被他的文臣用夹圆筒印章的长别针给刺死了,是他杀。不管是自杀还是他杀,反正里姆什死于非命。 运气不好的“救火队员”里姆什挂了之后,他的老哥玛尼什吐苏(manishtushu,公元前2306~前2292年)决心把“救火事业”进行到底。 作为大哥,玛尼什吐苏比他的“救火队员”弟弟能力要高出一筹,虽苦虽累,但还是把国内的“反火”尽数扑灭,不过玛尼什吐苏对造反运动还是很后怕的,于是他颁布了一些法令,规定了各城邦还有一定独立性,国王不能随意把各城邦的土地据为己有,这样一来,国内矛盾有了一定缓和。国内的那些事儿暂且高定,腾出了手的玛尼什吐苏开始搞起了扩张运动。 和他弟弟一样,玛尼什吐苏也把目标锁定在了波斯湾,狠狠的把波斯湾沿岸的12国联军揍了顿。除了pk,玛尼什吐苏还热衷于商业活动,在他的领导下,发展了同阿卡德王国梅露哈(古代印度)、马干(阿曼沿海地区)及狄尔蒙(巴林及波斯湾西部沿海)的海运贸易,帝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增强。 成了款哥后的玛尼什吐苏投身于地产业,“玛尼什吐苏方尖碑”就有记载:玛尼什吐苏曾向四个城市公社的居民点购买8项土地的地契,其中七项(一项数字缺漏)总计合3158公顷。 在他的带领下,阿卡德王国的地产业有了蓬勃的发展,私人土地交易如火如荼的开展着,这时,一般的土地卖主已经不再是公社,而变成了贵族家长,女筒子们也义无返顾的投身这一行。买主通常以银、铜、大麦和其他实物支付地价,有时也以奴隶支付。 玛尼什吐苏再能耐也不能违反自然规律,该挂谁也拦不住(又有文本称他为“被其宫殿杀死的君主”,在他之后,他的儿子战争狂人纳拉姆辛(naram-sin,公元前2291~前2255年)继位,阿卡德王国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纳拉姆辛做了36年一把手,同时也跟人掐了36年。 在这36年中,纳拉姆辛在西线攻占的一个城邦引起了偶们的注意,这个城邦就是早先他爷爷萨尔贡曾经占领过,后又趁乱闹了独立的古国--埃勃拉(eybla或ibra),一个神秘而伟大的国度。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三) 说它神秘是因为在很多古籍中都有关于它的记载,不过大都语焉不详,刚开个头就没下文了,有的甚至只是一笔带过。说它伟大是因为埃勃拉曾经“阔过”,而且不是一般“阔”。 本来埃勃拉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存在,人们对它的兴趣并不大,也没人专门花时间研究它,更别说去找它的遗址了,不过因为一个偶然的因素,埃勃拉得以重见了天日,并且这一惊人发现引发了一场全球美所索不达米亚学术成就版块的强烈地震。不光这样,有人还把它喻为“上古世界第八奇迹”(“世界”这和词实在不恰当,说“环地中海”比较靠谱),有人甚至认为与“上古世界七大奇迹”相比,埃勃拉古国的“吨位”还要更重一些。 时间退回到公元1964年。 这年,意大利考古学家保罗马蒂尔博士率领罗马大学考古队来到了叙利亚,保罗马蒂尔既是一位艺术史学家又是叙利亚专家,他当时到叙利亚进行考古并没有什么特定的目标,仅仅是为了丰富一下极其有限的古叙利亚人的活动资料,说白了就是想碰碰运气,能捡个“钱包”就算赚了,没想到“钱包”没捡到,却挖出了个“大金矿”。 其实保罗马蒂尔并不是第一拨到叙利亚进行考古的人,早在1862年,法国考古学家梅戴沃盖率先开始了对叙利亚大沙漠的考察活动。 作为先行者之一的戴沃盖,在他的那次短期考察中发现了一座巨塔和一些古建筑物遗迹。这些建筑物具有鲜明的特点,即墙较宽,殿堂较大,柱较高。但由于种种原因,戴沃盖的工作没能继续,他的发现也没招徕多少人气。 此后近百年间,叙利亚沙漠区再度被考古学家们选择性遗忘,几乎没人再往这个漫天黄沙,环境恶劣的地区跑,挖不到东西事小,把小命丢了那就事大了。 直到1964年,保罗马蒂尔带着他的“公费旅游团”来到这里,埃勃拉才有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机会。为了这一天,埃勃拉默默的等待了3000多年。 马蒂尔能开挖的地方有好几十个,因为在叙利亚到处都分布着好几百年都无人问津的土墩,并且叙利亚政府热衷于证实自己这个现代化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一见到马蒂尔和他的“公费旅游团”,政府官员都笑的跟朵花一样,说什么考古断代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对马蒂尔一路大开绿灯:“哥哥你大胆的往下挖!”“想挖哪就挖哪!” 有了叙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马蒂尔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啥都别说了,开挖! 马蒂尔选择的开挖点是距叙利亚阿勒颇以南约56km的马尔迪赫丘。 马蒂尔之所以选择马尔迪赫丘,一是因为它高出地面10米,并且占地面积约有57公顷,中央还有一块凸地,后来考古队把它命名为卫城。二是在1955年,叙利亚的一个农民在沙漠中偶然发现一个用灰色玄武岩雕刻而成的狮子和一个圣盆,盆的周围刻有行军的武士和宴会的情景。 虽然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不过马蒂尔却是有心人,半靠推断半靠蒙,马尔迪赫丘的挖掘工作开始了,一个惊世古城即将被发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十四~一百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四) 等待了好几千年的埃勃拉这会反倒不急了,它不急马蒂尔也不急,靠着每年仅有的6个星期的挖掘时间,马蒂尔就这么不紧不慢的挖到了1968年。 当然这段时间里马蒂尔也不是一无所获,考古队挖到了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000年前的几座神庙和一座纪念门,不过在中东那个地区,挖出3,4千年前的东西或是遗址之类并不是什么稀罕事,所以也就没引起外界的多大关注,马蒂尔可不管这些,反正有时间有后盾,挖就是了。 公元1968年,马蒂尔在卫城遗址(就是那块凸地)挖到了一个公元前2000年的无头玄武岩男子雕像,雕像的袍子上上刻着26段楔形文字铭文。 这也是马蒂尔他们首次挖掘出铭文,中有一段铭文特别引人注目,尽管马蒂尔很谦虚的说他对楔形文字是外行,不过他还是初步判断出这座雕像是“埃勃拉君主”的一个儿子献给女神伊什塔尔的还原品,原文是:“因为埃勃拉之王和伊什塔尔女神的缘故,将水槽献给大神庙。” 由此,马蒂尔认为铭文里提到的“埃勃拉”就是萨尔贡和纳拉姆辛在铭文中宣称的附属国,以及一些古埃及史料中提及的神秘城邦--埃勃拉。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马蒂尔找到了意大利学者--美索学家乔万尼佩蒂纳托。 佩蒂纳托严格说来是个只顾埋头研究古代闪族语言和文字的专家,对现场考古并不在行。1969年,佩蒂纳托在罗马证实了马蒂尔对铭文的阐述,后者也不含糊,立马认命佩蒂纳托为考古队的碑铭专家,不过在其后的5年里佩蒂纳托却成了挂名专家,没有铭文出土,佩蒂纳托什么忙都帮不上,只能眼巴巴的在意大利等了5年。 虽然佩蒂纳托空了5年,马蒂尔他们却没闲着,在那段时间里,他们发现了一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王宫废墟,经过对陶器碎片的判定,废墟的一个清晰破坏层的年代可上溯到阿卡德王朝时期,基本是萨尔贡和纳拉姆干的,此外,对与城市的规模,马蒂尔也有了惊人的发现,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埃勃拉的鼎盛时期,城内原住民大概有3w,这在当时的中东能算的上是大城了。 时间到了1974年的8月,无所事事的佩蒂纳托收到了一封发自叙利亚的电报,电报上说马蒂尔又有了惊人发现,他们在王宫区域的一间被发掘过的房间的地板上发现了40块泥板书,虽然王宫被烧的一塌糊涂,泥板却历经4000多年不坏,依然完好无损。 得知这一消息,佩蒂纳托激动的急忙飞往大马士革,并在凌晨2点到达了发掘现场,虽然到的时间不那么适当,考古队员们还是立刻拿出了泥版,两眼放光的佩蒂纳托也不废话,立即开始了解读工作。 希望很美好,但现实总是很残忍,观察完泥板的佩蒂纳托很光棍的对充满企盼的马蒂尔和他的队员说了句:“我一个字也看懂!” 叉的,原来是“天书”。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五) 显然,“天书”并不属于已经破译的苏美尔语,阿卡德语,埃兰语和古波斯语中的任何一种。 接下来的几天,佩蒂纳托废寝忘食,整天抱着泥版猛瞅,可瞅了半天也只辨认出了几个苏美尔动词形式,破译“天书”不但是个技术活而且还是个体力活,“工地”上的条件显然不行,于是佩蒂纳托给泥版都拍了照,回罗马专心致志的研究去了。 公元1975年4月,辛苦了大半年的佩蒂纳托有了鉴定结论:“天书”中的大多数是用一种尚不为人知的闪米特语写成的,跟阿卡德语有关但并不相同。因为这种新发现的语言跟举世瞩目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后来的语言--希伯来语有着很近的亲缘关系,所以佩蒂纳托把它命名为“古迦南语”。 佩蒂纳托的这一结论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过迟怀疑态度者居多,那些习惯定向思维的古板学者们怎么也不相信公元前2000年前的叙利亚土著会有自己的文字,不过真理一般都是站在少数人这边的,因为大多数人只是把谎言重复再重复,直到把谎言忽悠成真理。这次也不例外,马蒂尔和他的队员们不久之后的发现给了佩蒂纳托强有力的支持。 不得不说马蒂尔筒子的运气实在是不错,不过运气一贯都是实力的一部分,就在下一个发掘季,马蒂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运气是一部分,但马蒂尔的执着才是关键。 因为王宫废墟遗址的范围比较广,挖的时候是浅尝辄止到处碰运气还是执着的逮住一个点照死里挖,这是马蒂尔面临的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谁都不知道到底会不会挖出有价值的东西,“广种薄收”应该是个好办法,不过马蒂尔却不按常理出牌,他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一次他又对了。 经过坚定不移的深挖,马蒂尔终于在因大火倒塌的泥砖墙中发现了近千块泥板书。 佩蒂纳托义的不容辞接过了破译泥板书的重任,再次从罗马飞到了叙利亚,这回跟上回可不一样,鸟枪换大炮了,不光是数量上,在质量上也有了飞跃,佩蒂纳托可能做梦都没想到,他这次赶上的是近东考古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起先发现的泥板基本都是残本,佩蒂纳托难免有些失望,完整的要破译已经是高难度了,要破译残本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嘛,正当佩蒂纳托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位考古队的考古专家把他仅剩的一点残存的希望之火变成了熊熊烈火。 原来这位经过狂奔连气都顾不上喘的考古学家告诉佩蒂纳托的消息是:马蒂尔在毁坏的王宫廊柱下面发现了一个装有海量泥板书的房间。 这以惊世发现彻底激发了考古队筒子们的热情,虽然已经是晚上,大家都等不及到天亮,迫不及待的要佩蒂纳托对这一发现做出评价。 兴奋的佩蒂纳托毫不犹豫的点着了煤油灯亲自下到了那个房间,他回忆说:“我下到8米深的地方,小心翼翼的走进房间,开始浏览被数百年(实际上都埋了好几千年了)的尘土半掩着的,半露出地面的第一块泥板文书。” 这次那个差点令马蒂尔和他的队员们“当机”的声音(“我一个字也看不懂!”)没有重现,佩蒂纳托能清楚的读懂它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十六~一百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六) 第一块泥版是一份城市的一览表,城市名虽多,熟知的却没几个,不过一个词的不断出现刺激了马蒂尔和佩蒂纳托的神经,这个词就是“恩埃勃拉”(意思就是埃勃拉一把手)。 这一重大发现就象给考古队打了一支兴奋剂,哥几个也顾不上进行“休息睡觉”这类浪费生命的活动了,拿起铲子奋战一个通宵,到次日凌晨终于让此次考古的最大发现重见了天日。 经过考证,这个房间被认定为埃勃拉王室的档案馆(又称“埃勃拉的图书馆”),里面存有近2人住在城内。埃勃拉城邦有专业行政管理人员1.17w人,其中的4700人在4座巨大的宫殿内就职,其他人员则在边远地区和殖民地就业,这些公务员控制着以纺织品个金属的生产和出口为主体的先进的工业经济。 佩蒂纳托对埃勃拉泥板文书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和考证,他认为,有些泥板文书至晚是写于公元前2500年,而早期泥板文书是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至2500年以前。 这些泥板书中大约有80%是用苏美尔语写成,剩下的约20%是用佩蒂纳托命名的“古迦南语”写成,为了引起其他专家的思维混乱,佩蒂纳托正式把“古迦南语”命名为埃勃拉语。 马蒂尔的幸运是人所共知的,佩蒂纳托的运气也着实不赖,在众多的泥板书中,他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翻译词典,这部词典把“埃勃拉语”的词汇译成对应的苏美尔语词汇。正是有了这部翻译词典,佩蒂纳托的破译工作才得以进行,不用撞哪算哪了。 工具书虽好,但也不是万能的,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埃勃拉文书”没有被破译,不过已破译的大量文本已经能大致勾勒出这个神秘国度的概况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七)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埃勃拉已经有了土著,这些土著是闪族的一支。 经过千八百年的艰苦创业,土著们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进入了奴隶制初期阶段,当时的国家一把手由选举产生,任期为7年,可以连选连任。 后来,人民的意志不再管用,一把手变成了世袭。为了表示国王是“天神之子”,国王在登基时要举行奇特的涂油礼,作为一国之主与众不同的特殊荣誉礼仪,这样给王权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从而以“王权神授之说”来作为维持政权的精神支柱。 这时的国王成了有了无限权力的专制君主,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和宗教等大权都由他一手掌控,他的意志高于一切。 国王为了自己享乐,不惜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役使战俘和本国劳动人民建造豪华的宫殿。即使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也继续享受国家俸禄。有一块泥板书记载王宫内的饷金名单上有11700个人名。 埃勃拉王国经济方面的特点之一是王室奴隶制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王室庄园(包括农庄、牧场、种植园和各种作坊)遍布于全国各地。从中央到地方有严密的管理体制,拥有众多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监督。另外的土地私有者是神庙和世袭贵族,神庙的土地财产主要归神庙僧侣所有,不能自由买卖。神庙拥有众多的奴隶,奴隶除了耕种神庙田地、放牧神庙的畜群外,还在神庙的手工作坊从事各项劳动。 由于统治阶级的剥削,无地或少地的贫民不得不依附于神庙或贵族,或沦为佃农,或沦为雇农,或甚至沦为债务奴隶。在埃勃拉王国晚期,贫富悬殊巨大,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除了压榨奴隶提高gdp外,埃勃拉的商业也很猛,埃勃拉的货物曾经运抵近东的大多数城市,其中就有美索北部著名的大城市--亚述尔,有些商品甚至运到了北部的安纳托利亚和南部的巴勒斯坦,主要的海运货物也运达了黎巴嫩海岸的比布鲁斯,据推测,比布鲁斯可能还是一个中转站,货物由那还被出口到了埃及(在埃勃拉王宫的地板上曾经发现了埃及象形文字的铭文)。 经济搞上去了,埃勃拉的军事也没落后。埃布拉长期实行募兵制,拥有一支兵种齐全、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斗力强的常备军,国王凭借军事力量,对内加强统治,对外频频发动侵略战争。 泥板文书中有500多处提到幼发拉底河中游一个名叫马里(mari)的城邦。马里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是埃勃拉统治之下的一个附属国。据说,埃勃拉国王曾将公元前2480年称为“征服马里之年”。 开战的原因是由于马里国王伊布鲁尔伊尔(iblulrl)没有按期向埃勃拉王国上贡,并且卡断了埃勃拉的商路,于是两国翻脸,战争爆发,埃勃拉国王派大将恩那达根讨伐马里,迫使其投降。 结果可想而知,马里城邦的实力可没它嘴上喊的那么强硬,恩那达根没费多大工夫就收拾了马里。 埃勃拉军队的强劲实力一方面是由于其军事体制,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胜后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拿战胜马里来说,埃勃拉总共获得了总值为2193米纳(古时巴比伦,希伯来,希腊等国的计量单位,有1-2磅不等)白银,134米纳和26谢克尔(古巴比伦或希伯来的衡量单位,为1米纳的很小一部分)黄金的战争赔款,其中的15%归打了胜仗的将军自行分配,剩下的归埃勃拉一把手。 随着军事侵略的胜利和王国版图的扩大,大量的奴隶和财富流入埃勃拉国内,不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财富和军事实力导致了埃勃拉的覆灭。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十八~一百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八) 埃勃拉国家虽富但也不是全民皆富,“买豆浆喝一碗倒一碗”的待遇只有“埃勃拉之子”才能享受到,也就是说拥有埃勃拉国籍的公民才有钱,才能享受到一切权利,旅居埃勃拉的外国人虽然是自由民,但享受权利这挡子事也就只能想想,好事怎么着也轮不上他们。 埃勃拉的富慢慢的引起了两河流域的强国阿卡德王国的注意,而埃勃拉的军事实力又是阿卡德最看不惯的,于是萨尔贡对埃勃拉发动了一场抢劫外加拔钉的战争。 埃勃拉可以不把马里放在眼里。想怎么揍就怎么揍,不过对手换成强大的阿卡德后,埃勃拉只有挨揍的份了,象征性的抵抗了一下后就宣布投降了。 由于埃勃拉表现良好(没激烈抵抗,选择投降),萨尔贡也没怎么为难,把能抢的全部抢走,外加埃勃拉领导层的给一大笔回扣,并没有对埃勃拉施行什么激烈的措施,埃勃拉城算是逃过了一劫,暂时保住了,不过这时的埃勃拉名义上已经是阿卡德王国的一部分了。 萨尔贡没难为埃勃拉不代表其他人也是这样,由于阿卡德对埃勃拉的一再压榨,当地居民被迫走上了“反阿复埃”的不归路。 公元前2275年,纳拉姆辛亲自带人扫平了埃勃拉,一翻打,砸,抢之后,纳拉姆辛下令纵火,埃勃拉城被焚毁殆尽,不过王室档案库中的大量泥板文书幸免于难,得以完整保存下来,成为研究西亚历史的珍贵文献资料。 烧完埃勃拉后,阿卡德军队带着丰厚的战利品,得意洋洋的班师回朝之后,坚强的埃勃拉人掩埋了亲人的尸体,擦干眼泪,在废墟上重建了家园,修筑了宏伟壮观的大神庙等建筑,古城一度恢复了昔曰的繁华和喧哗。 本以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埃勃拉人怎么都没想到,安稳日子才过了两百多年,又遭大劫。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当时还在从事放牧工作的亚摩利人开到了埃勃拉,当年的悲惨一幕再次上演,亚摩利人抢完后也放了把火,埃勃拉又被烧了。 这回埃勃拉人有经验了,烧了就再建,动作比上一次麻利不少,不过由于被外强狠狠揍了两顿,埃勃拉虽然重建但国力已不复往日,挥金如土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人民也就勉强能混个温饱,美索那边的大佬还时不时会到埃勃拉来个武装演习什么的,搞的埃勃拉人整天惊受怕,心脏病成了埃勃拉的国病。 半死不活的日子过了大约五百年,埃勃拉人终于迎来了彻底的解脱。 公元前15世纪中叶,来自小亚的剽悍的赫梯人彻底摧毁了埃勃拉,所用的方法依然是抢完放火,伴随着这场大火,埃勃拉人也突然人间蒸发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十九) 埃勃拉人到底去哪了?直到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埃勃拉人融入了胡里特人,起其文化也被胡里特人继承,后来被巴勒斯坦诸民族继承下来。 不过这个推论有个缺陷,据考古发现,埃勃拉在第二次被烧后,重建了的埃勃拉文明已经不同于先前,而参与重建的可能就是胡里特人和迦南人。 也就是说,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埃勃拉人已经消失了,如果他们只是搬迁到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而并没有跟胡里特人,迦南人融合的话,那么胡里特人和迦南人就一典型一“借壳上市”,顶着埃勃拉的名头忽悠了五百多年,最后因为赫梯的介入而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埃勃拉人的消失”。 不管怎么说,埃勃拉人在这样一个严重干旱,人迹罕至,鸟兽绝迹的沙漠地区,曾经建立过一个繁荣的国家,创造过光辉灿烂的文明,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有份参与毁坏“奇迹”的纳拉姆辛不光在西线摆平了埃勃拉,还在南方波斯湾上又重征了马干,在东北山区与卢卢卑人互掐。北达亚美尼亚和库尔德斯坦山脉,东至扎格罗斯山。此时的阿卡德已到达极盛。 纳拉姆辛和他的爷爷不同,他总是自命为神(萨尔贡最多称自己为“某某之王”),在他铭文中他的名字后面通常都是代表身的星状楔形文字符号,纳拉姆辛最喜爱的称呼就是“神纳拉姆辛,伟大的人,阿卡德之神,四极的君主。” 对于自命为神,除了纳拉姆辛自个得意之外,其他人都不感冒,阿卡德王国土崩瓦解之后几百年出版发行的长篇叙事诗《阿伽德的诅咒》就把纳拉姆辛狠狠涮了一把。 诗的开篇就大吹法螺,极力赞美阿伽德(就是阿卡德)的全盛时期,什么城市富庶又不缺乏智慧啦,人民过着富足,和平的生活啦,估计就是照着“伊甸园”的版本吹的。 接着就开始拿纳拉姆辛说事了,说他带着马仔在尼普尔跟人pk的时候得罪了神恩利勒(美索第二主神,地神),怂恿马仔砸神像,在“禁伐树木之门”砍树木,拆“和平门”,并把战利品运回首都。 纳拉姆辛这样干使得“阿伽德由智慧变的愚蠢”,恩利勒也迅速展开报复,从山上释放出“一个无法无天的民族”,直到“他们象蝗虫一样遍布大地”。 不久,阿卡德乱成了一锅粥,瘟疫,盗匪横行,国内“信使无法赶路,航海者无法行船”,为了平息领导(恩利勒)的怒气,一群低级别的神决定让整个阿卡德被黑锅,诅咒到:“阿伽德,你竟敢攻击埃库尔(神恩利勒在尼普尔的圣区),你藐视恩利勒,愿你的树木堆积如尘土,愿你屠宰自己的孩子顶替要屠宰的样,愿你的穷人被迫淹死自己的孩子。阿伽德,你那快乐中建成的宫殿,将化为令人沮丧的废墟。” 结果这些都“神奇般”的灵验了(事后诸葛亮嘛),虽说这首长诗有很浓重的神话色彩,但是剥除神话元素之后,展现在偶们面前的其实就是真实的历史。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二十~一百二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 不过这段真实的历史还是稍微打了点折扣,象阿卡德内乱,王国被蛮族做了之类是不争的史实,而最大的争议就是纳拉姆辛到底有没有带人把埃库尔神庙给砸了? 根据对尼普尔的考古发掘,发现埃库尔神庙并没有被砸过的痕迹,纳拉姆辛非但没砸反而重建了埃库尔神庙,这一点在乌尔第三王朝再一次重建埃库尔神庙的铭文中可以得到旁证,该铭文压根没提过纳拉姆辛砸庙那档子破事。 那为什么后世会给纳拉姆辛栽赃呢? 原因基本有两个。一是后世无意识的讹传。纳拉姆辛重建神庙并不是小打小闹,而是推倒了重来。这一推就推出问题来了,知道的是“破而后立”,不知道就以为纳拉姆辛发狠把庙给砸了。 不过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不厚道的,把写《阿伽德的诅咒》的哥们的iq忽悠的也太低了,虽然事青隔了好几百年,但“砸”跟“建”还能分不出来?砸完走人那才叫“砸”,“砸”完了再盖个新的怎么着也不 不能算是搞破坏吧?所以这一观点太离谱。 另一个观点就比较靠谱了,那就是后世有意识的造谣。 纳拉姆辛老是自命为神,把自己整成天上有地上无的。如果他光自己喊喊,过过嘴瘾也就罢了,反正自娱自乐别人也管不着,可他非得让别人发誓的时候都带上他的名字,把大神们都扔在了一边,大神们有没有意见不知道,反正祭司们的意见大了去了。 祭司们的传统是只拜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神,无缘无故的空降了一个看的见也摸的着还时不时指手画脚的“神”,祭司们就如同猛啃了一顿苍蝇,那叫一个恶心。 从纳拉姆辛自命为神的那一天起,纳黑也随之诞生,其主力就是祭司阶层。 阿卡德时期的纳黑们的不满还只是写在脸上,毕竟纳拉姆辛是个狠角色,得罪了他基本就只能去地狱旅游观光了,后世的纳黑们就无所顾及了,阿卡德都没了,还怕个毛,所以明目张胆的造谣,栽赃,于是就有了《阿伽德的诅咒》里的“纳拉姆辛狂砸大神庙”。 虽然纳拉姆辛后来被人栽了赃,但在当时他还是很滋润地,阿卡德人民不但不敢当面发表不满言论,反而大拍马屁,谁让纳拉姆辛是王国一把手呢? 还别说这马屁还真拍出花来了,正是因为对纳拉姆辛的歌功颂德,使得美索的艺术事业有了一个巨大的发展。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一) 阿卡德的工匠们为了能活的更滋润,想着法的哄纳拉姆辛开心,这一时期私人艺术品已经没多大销量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颂扬君主的艺术品。 此类艺术品小到拇指般大小能挂在身上的印章,大的则有比真人还大的石雕。 印章开始的作用是表示某物的可靠性和归属性,表示某人参加了某项合法交易或是起防盗作用,实用性比较高,后来又有了非实用性的印章,用来表达心中的某些愿望或是颂扬君主,纳拉姆辛时期的印章大多是此类,这样的印章被称为“奉献印章”。 印章作为古代美索文明的象征性物件,其历史是非常悠久地。 大约在公元前7千纪出现了平印,即平面印章(stampseals)。公元前5千纪则出现了“滚印”(cy-linderseal)。后期还出现了“平滚印”(stamp-cylinderseal)。 “滚印”又分两种,一种是圆柱印章,另一种是圆筒印章,“柱”在前,“筒”在后,两者是同一物品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为了携带方面就把圆柱钻成了圆筒,这样一来印章的重量减轻了,某些赶时髦的女筒子就把圆筒印章做成了耳环,还别说,戴上怪好看的。 早期的印章只刻有图案,“盖”出来的也是图案,在一定的范围内起文字的作用(一般是平印),文字被发明后,印章才被刻上了文字,不过图案印章并没有因为文字的出现而消失,有些印章是纯图案,有些是纯文字,而有些则是既有图案又有文字。 印章上的图案或文字一般都是凹雕(凸雕也有,只是不常见),因为美索的印章都不用印泥,而是直接印在可塑性极强的软陶泥上,所以印迹就自然成为了浮雕或是凹雕,不加任何颜料已经很清晰了。 平印跟偶们现在的图章差不多,都是用盖地,一次只能盖一个图案或一组文字,“滚印”就猛了,不是用“盖”而是用滚地,一滚就是一组重复或部分重复的图案,重复部分一般都对称,十分美观。 虽然平印比“滚印”出现的要早的多,不过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延续性,也就是说“滚印”并不是由平印发展而来的,这一点跟圆柱印章和圆筒印章不一样,它们只是出现时间有早晚而平行发展的两种物品。 相比较而言,“滚印”的影响力要远远大于平印,因为“滚印”的出现是苏美尔人到达两河流域的重要标志。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二十二~一百二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二) “滚印”不但是“标志”,另外还是身份的象征。 身上挂一个做工精致的“滚印”走在美索的大街上,乖乖,跟穿了顶级名牌差不多,还是那种限量版商标缝在外面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有钱就能忽悠来的,那叫一个爽,因为那是身份跟社会地位的象征,看谁不顺眼了,只要对方没挂“滚印”或是“滚印”没自个的好,上去拍两下包管没事。 把“滚印”往脖子上一套,那就一现成的护身符,至于能不能保平安那就是另外一会事了,就象上面说的被更有身份的人看不顺眼挨顿胖揍,那就不平安了。 但毕竟大马路上挨揍的事情非常罕见,总的来说有个“滚印”在身上还是很不错地,一来有实用性,二来能代表身份,所以“滚印”一般都属于传家宝,有的国王甚至把“滚印”作为玉玺,为的就是显示统治的合法性。 印章(特别是“滚印”)一般石制的比较多,其他材料也有,比如象牙,牛骨,金属等。陶泥做的也有,不过很少,辛辛苦苦做一个,一不小心磕坏了就太不划算了,所以印章大都取自坚硬的材料做成。 虽说石头用的多,不过并不是随便拿块石头就能刻成印章的,非名贵的一般不用,美索南部连盖房子的石头都难找,更别说找好石头刻章了,所以印章材料都要从其他地区进口。美索北部虽然产石头,不过种类太单调(基本都是砾岩),先前还能凑合着用用(中亚述和加喜特巴比伦就用砾石刻章),后来一看别人档次都上去了,自个还是那么老冒,不行,得换材料,于是就开始从诸如阿富汗之类地区进口好的石头(青金石,光玉髓等)用来刻章。 印章虽好,不过打造起来可不容易,这可是门技术活,要不谁都能做着玩就代表不了身份了,而且根据其制作工具和风格很容易就能给印章断代。 制作印章做早的工具是燧石,公元前3000年前的印章都是用燧石工具刻成的,之后出先了铜钻,阿卡德时期的印章基本都用铜钻刻成,再往后就是公元前18世纪后半页出现的切轮了,使用切轮后,刻章效率大幅度提高,印章能成批量的生产了,不过这么一来印章的价值也就大大缩水了。 印章虽然能代表身份,不过实用性(纯装饰性印章不算,歌功颂德的也算有实用价值)还是得放在第一位的,印章的实际用途就是“盖”章。 这些“盖”的章(也就是印记)一般出现在四种东西上:陶土球,陶器,泥板和泥板盒(装泥板书信的信封)。 被“盖”了章的陶土球可以封捆东西的绳子(封在绳结上),还可以封装东西的袋子,箱子,筐子,罐子,甚至还可以封门,不过用陶土球封门有没人搭理就另说了。 “盖”了章的陶土球和泥板盒跟现在的封条差不多,一拆就碎,所以现在发现的“盖”了章的陶土球和泥板盒基本都完成,不是缺一块就是已经成碎片了。而“盖”了章的泥板书倒是保存的很好,因为“盖”过章的泥板书通常都用火烤过,已经不再那么脆弱了。 印章虽有千般好,不过最后还是给楔形文明陪了葬,公元前4世纪,印章彻底消失。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三) 说完印章接着回到纳拉姆辛时期的艺术进步。 那时的阿卡德工匠们不但苦练技能(主要是凿石头),还不断更新风格,率先采用了以自然风景作为背景的手法。 在塑造人物的技艺方面也比他们的先辈提高了不少,不管在印章还是在石雕,凿出来的人物那叫一个生动,肌肉和面部五官都跟真的一样,为了既满足现实主义又满足创作对象的虚荣心,阿卡德工匠们创造出了一种把君主拔高和美化的全新风格。 这个拔高可不是嘴上说说的那种,而是实实在在的拔高,例如在纳拉姆辛石碑上,纳拉姆辛的个头要比一般人高出三分之一。美化就不用说了,就是整容嘛,从尼尼微遗址的垃圾堆中的一个约真人四分之三大小的空心青铜头像就把纳拉姆辛整成了一个帅哥,即使没了两颗宝石眼珠,鼻子又被打破,看上去还是那么地帅,不过真实的纳拉姆辛可不一定帅的那么离谱。 虽然纳拉姆辛把自个比做神,其他人也表面上吹捧几句,不过公元前2255年,作为一个人的纳拉姆辛还是没淘过自然规律,挂了,他的儿子沙尔卡利沙利(sharkalisharri,公元前2254~前2230年)继位。 沙尔卡利沙利来以为坐上阿卡德一把手的位子是很风光的事,想想也是,在纳拉姆辛时期,阿卡德帝国不可一世,想k哪个k哪个,k完有不服的再k,国内虽然也有造反的,不过浪头都不大,拍两下就完了,可一到自己上台却发现理想跟现实还是脱节了。 纳拉姆辛一挂,阿卡德国内的造反派们又开始浪了,这回最浪的非闪族的胡里特人(印欧语系),这些胡里特人部分是早在萨尔贡时期就到阿卡德打工的民工后代,对阿卡德可说是相当的熟,所以浪起来还挺猛。 不光过内闹,国外也没好到哪去,来自西部的亚摩利人,扎格罗斯山区的卢卢比人和来自伊朗的游牧民族,也就是《阿伽德的诅咒》里提到的“从山上放出的无法无天的民族”--古提人还时不时骚扰一下阿卡德,搞得沙尔卡利沙利来脑袋发胀,两眼发黑,根本没办法治理阿卡德帝国。 随着时间的推移,敌人由骚扰变成了进攻。 其实并不是沙尔卡利沙利来无能,而是敌人是在是太猛,沙尔卡利沙利执政时期,国土面积是一年比一年小,到最后就剩了个阿卡德城,由国王降为了城主,沙尔卡利沙利郁闷的不行,不过这还没完,让他更郁闷的事在公元前2230年发生了。 在一次宫廷政变中,沙尔卡利沙利被人做了,辛辛苦苦了25年,不但丢了绝大部分国土还把自个小命搭上了,这也真够沙尔卡利沙利窝囊的。 沙尔卡利沙利死后,阿卡德彻底乱了,乱的都不知道阿卡德帝国到底是什么时候灭亡的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二十四~一百二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四) 现在常用的阿卡德王表有两个,一个是从公元前2371年~前2230年,共传了五世。另一个是从公元前2371年~前2291年,共传了八世,那么到底哪一个可信度高一点呢?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沙尔卡利沙利的死上,他窝窝囊囊的挂了,留下了一团遭的阿卡德帝国,如果按照第一份王表,这时的阿卡德帝国已经灭亡,事实确实是这样,传统意义的阿卡德帝国已经崩盘,不过阿卡德城并没有被灭,阿卡德的政权也还存在(控制范围仅限于阿卡德城)。 第二份王表倒是加上了三世,分别是安那尔基(anarchy,公元前2229年~前2227年),杜都(dudu,公元前2226年~前2206年),苏都鲁尔(shu-durul,公元前2205年~前2191年),后面两个王倒没什么大问题,不过第一个问题就大了。 “anarchy”有混乱或是无政府状态的意思,第二份王表记载的安那尔基在位的2~3年正好是阿卡德最混乱的时候,没那么巧局势混乱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名字也叫混乱的人做了一把手,再说沙尔卡利沙利是在政变的时候被人做了,“安那尔基”即使不是发动政变也该是趁乱捡了把漏的人。 但不管是亲自操刀还是捡漏,都不大会取个破名叫“混乱”或是“无政府”,那不是自个找抽吗? 根据美索传统,君王对王位的合法性是非常看中的,就拿阿卡德第一任元首萨尔贡来说,他就是靠政变上台的,一上台就把自个名字改为了“真正的王”,为的就是显示自己王位的合法性。 “安那尔基”可好,非但不掩饰还四处招摇他的王位来路不正,难道人真能不要脸到这地步? 所以说,“二表”中的“安那尔基”是后人的翻译失误,原作者想表达的是当时混乱的局势而不是特指某位君主。 那么在这段混乱时期阿卡德到底有没有领导人呢?问题的答案就在《苏美尔王表》里。 前面偶们曾经提到过《苏美尔王表》,《表》是研究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特别是研究苏美尔人政治史的极为重要的文献资料,《表》共提到四个民族(苏美尔,阿卡德,古提和亚摩利),记载了从“王权天降”到伊新王朝(公元前1993年~前1730年)各阶段的王位更替情况。 记载《表》的泥板书大部分是伊新王朝后期的产物,不过其原版是在古提时期结束时,也就是乌鲁克王乌土图黑高时期编纂的,伊新王朝的属于再版。 虽然《表》把各时期的君主一个个挨着,码的整整齐齐,不过在苏美尔时期,城邦并立,君主中的一些其实并不是相连,而是处于同一时期。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五) 《苏美尔王表》虽说是重要历史文献,权威性也很高,不过还是具有神话性质。 就拿最早的那八个试与王八比命长的哥们来说,加起来在领导岗位上干了20来万年,是夸张了点,不过其中的大部分可信度还是很高地。 《表》中是这样描述沙尔卡利沙利死后阿卡德的情况的: “谁是王?谁不是王?伊吉吉为王;南努为王;伊米为王;埃鲁鲁为王;他们四人为王,(仅)王三年。杜都王21年,杜都之子苏都鲁尔,王15年” 将《表》和先前的两份王表对照来看,阿卡德帝国最后的那段岁月基本展现出来了: 大约在公元前2230年,内忧外患的阿卡德帝国一把手沙尔卡利沙利被人谋杀,其后政局陷入混乱,有四个哥们分别上台过了把领导瘾,不过此时阿卡德帝国就剩下一个阿卡德城了,再后来又有父子两人分别上台做了30多年城主,大约在公元前2191年,阿卡德彻底灭亡。 最终导致阿卡德灭亡的就是来自伊朗北部的流氓团伙--古提人。 古提(gutium,又称库提,亚述语作kuti)(其民族和语言下文再说),起初之阿卡德后期出现在楔形文字文献中的一个民族,后来也用它来特指底格里斯河下游东北部的山区。 这一流氓外加文盲团伙发源于扎格罗斯山,趁着阿卡德帝国乱成一锅粥的时候拼了老命提升自己的实力,终于在公元前2191年杀入了阿卡德城,给阿卡德补上了最后一刀。 不过干掉了阿卡德并不代表就能统治整个美索地区,那时的阿卡德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就剩一个城,实力又不咋地,碰到了这伙只会打,砸,抢的流氓还不立马玩完?所以古提人把阿卡德干掉也没什么可值得炫耀的,流氓团伙的真正对手是美索地区的其他城帮邦,其中最强劲的是乌鲁克。 此时的乌鲁克被称作乌鲁克第四王朝(关于某某第几王朝的说法是由《苏美尔王表》引申出来的,《表》中关于王权更替的习惯性表达语句是“王权被带到某某地方”,某某地方被带到几次就被称为某某某某第几王朝,打个比方,第一次提到“王权被带到乌鲁克”,那么乌鲁克的这一时期就被称作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二次再说到就是乌鲁克第二王朝,以此类推),实力还不错,跟流氓团伙掐了30年(期间乌鲁克换了5个一把手,其他城邦已经陆续被干倒),最后终因实力不济,被流氓团伙揍倒。 大约在公元前2160年左右,流氓团伙统一了美索地区,成为了美索的临时主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二十六~一百二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六) 流氓团伙打架还行,但要让他们干点有技术含量的活还真不行。 因为人不多,又没什么文化,所以古提人对美索地区的统治很不着调,旗下城邦只要逢年过节送点红包就行,其他时候自便,要是实在没钱没mm了,就到富裕城邦抢一把,除了把美索搞乱外,其他啥有意义的事都没干。 流氓团伙不光对外统治薄弱,内部也够乱,在美索地区混了百八十年,一把手换了21个。最长的干了15年,最短的就干了40天,基本两三年就换一领导,至于流氓团伙为什么会频繁的更换领导,因为现在掌握的资料极少,21个一把手就发现了5个留下铭文,所以具体情况还很难说。 正是因为流氓集团少文化,从没把自己当成是美索地区的真正主人,只要有钱就好办事,所以约在公元前2140年左右,拉格什城邦的一把手古地亚(gudea,意思是被神召唤到统治地位的人,约公元前2144年~前2124年在位)给流氓团伙送了点钱就获得了独立。 独立后的拉格什开始了强力复兴。 虽然拉格什在公元前2371年曾被乌玛等城邦揍了个不能自理,不过拉格什并没有由此自甘堕落,不管外部环境有多乱,拉格什从来没有放弃复兴和发展。 到了乌尔巴巴时期(约公元前2164年~前2144年),拉格什的影响力已经扩大到了美索大部分地区,几个著名的城邦,比如乌尔,埃利都,都承认拉格什的宗主权。 古地亚是个好筒子,虽然他曾在一篇铭文中自称“拉格什之神”,不过也是偶尔过过嘴瘾,古地亚还是很低调地,不太看重虚名,上台后提出的复兴计划是“重文轻武”,重点发展的是经济和城市建设而不是军事。 阿卡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古地亚基本都去过,不过他可不是去掐架而是去通商。 古地亚似乎没有在美索地区掐过架,美索以外去过安山(anshan)和埃兰,但也只是威慑了一下,并没有派兵留守。 比起掐架,古地亚更喜欢搞搞城市建设和经商,他在被乌玛砸成废墟的吉尔苏城至少兴建或重建了15座神庙,不光在自己城邦,在乌尔,尼普尔,乌鲁克等城市,古地亚也建了神庙。 古地亚之所以有这么多钱大稿城市建设,主要是通商带来的巨额利润,从印度河到地中海,从波斯湾到小亚,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是拉格什的贸易伙伴,古地亚派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不是军队,而是使臣和商人,目的就是洽谈通商问题。 不用掐架就有钱赚,这样的好事谁都乐意干,跟拉格什签定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拉格什也慢慢成为了美索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此时的拉格什又被称为拉格什第二王朝,俨然成为了阿卡德帝国在美索的正统接班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七) 这时的拉格什城邦的规模着实不小,面积大约16w公顷,包括17个大城,8个小城,这还不包括大量的村落,这些村落已知名字的就有40多个。 照理说作为恢复美索地区秩序的一号种子选手拉格什,k掉流氓团伙是早晚的事,不过后来真正k掉古提人的却是“打不死的小强”--乌鲁克。 作为出产了传奇英雄吉尔伽美什(据《苏美尔王表》记载,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第一王朝的第5位一把手)的城邦,乌鲁克跟流氓集团死磕30年后光荣就义,不过大约在公元前2120年又活了过来。 活过来的乌鲁克在一把手乌图黑加尔(乌图黑高,utuhegal)的领导下实力暴涨,一跃成为pk流氓集团二号种子。 乌图黑加尔一上台就获得了乌尔的控制权,并亲自任命了他的弟弟乌尔纳姆(又有资料表明乌图黑加尔是乌尔纳姆的老泰山)为乌尔总督,乌鲁克实力进一步增强。 过了没几年,二号种子的实力已经强大到了足够k掉流氓团伙,乌图黑加尔瞅着一号种子拉格什只顾着做生意,压根没一点要跟流氓集团火拼的意思,也不等它了,联合了其他南部城市盟友正式向流氓集团开战。 在美索地区混吃混喝的流氓集团这回算是遭了难了,习惯混水摸鱼的古提人对真正的战争还是很菜,或许是只会进攻不懂防守,流氓集团被揍的很惨,连集团末代首脑梯里根(就是只干了40天一把手的那位)都被乌图黑加尔活捉了。 公元前1116年,流氓集团被英勇的乌鲁克彻底铲除,美索地区解放了。 铲除了流氓集团后,乌鲁克越做越大,大有统治美索地区之势,乌图黑加尔更是意气风发,英雄了得。谁知道高兴了没多久正做着一统美梦的乌图黑加尔突然挂了。 乌图黑加尔的死直到现在还是一个谜,到底是死于意外还是死于阴谋暂时无人知晓,但是不管是怎么死的,反正从他死中获益最大的是乌尔纳姆。 乌图黑加尔挂掉后,乌尔纳姆成为了乌鲁克的一把手,并在公元前2113年统一了美索南部,并建立了一个极度繁荣的苏美尔新国家--乌尔第三王朝。 因为王国的建立者和统治者都是苏美尔人,所以乌尔第三王朝又被称为“苏美尔的复兴”。 苏美尔人是复兴了,可被铲除的流氓团伙的残余分子呢?他们被彻底赶出美索地区后到底去了哪呢?后来又干了些什么事呢? 古提人的去向实在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二十八~一百二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八) 古提人的去向问题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有学者把他们跟楼兰联系了起来,具体是把古提人跟吐火罗人扯上了关系. 英国学者亨宁(w.b.henning1908-1967)在他的《历史上最初的印欧人》中提出:吐火罗人至少可以追溯到击败纳拉姆辛统治巴比伦约百年的古提人(这句描述有问题,古提人并没有击败过阿卡德的纳拉姆辛),他们于公元前三千纪末离开波斯西部来到中国,一部分定居下来,其他仍过着游牧生活,即后来中国史书中常见的月支(‘月氏‘). 至于古提人迁移到中国的原因是美索各民族容不下战败后的古提人,所以这个流氓集团的残部不得已,举家搬迁到了中国. 亨宁还用到了历史语言比较学,把一些古提语专有名词与吐火罗语进行比较,发现它们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不得不说亨宁的这一观点猛一看还是很吸引人地,ms还有一定的说服力,不过仔细分析一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吐火罗语属于印欧语系,这点没什么疑问,不过古提语属于什么语系就是个问题了,就目前考古研究来看,古提语还没有被破解,古提人的起源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他们起源于扎格罗斯山区,暂时还无法证明他们来自更遥远的地方,更没有证据证明作为假设的吐火罗人的先人的古提人说的是原始印欧语. 当然在原籍不说印欧语并不代表永远不说,或许在搬迁的路上跟某些原始印欧部落学了也说不定,不过这个可能性不大,因为古提人统治美索时期,特别是后期,古提人已经‘阿‘化了,很多古提一把手都取了闪族的名字,而且许多铭文都是用阿卡德语和楔形文字书写的,不过除了这些,当时的古提人还是文盲,他们并没有在美索地区留下任何正面的东西,比如,建筑,艺术品之类,这伙文盲在自己统治的地区都没好好脱盲难道会在搬迁路上跟人学语言和文化 还有一个把古提人看作是印欧人的原因是‘古提‘这个词的定义问题. 前文已经说过,‘古提‘不光是一个民族的概念,还有地区的概念,而这个‘古提地区‘就在‘库尔德斯坦‘. 库尔德斯坦是一个横跨土耳其、伊拉克及伊朗三国山区的地区,一直都是库尔德人(又称科尔多人)聚居的地方。库尔德人的祖先是半游牧民,扎格罗斯山是他们的家,库尔德语属于印欧语系的印度-伊朗语族,因为古提人和库尔德人来自同一地区,并且库尔德的另一个称呼就是gutium,所以难免会把古提人和库尔德人搞杂. 再说说这个流氓集团有没有流窜到西域的可能. 流氓集团虽然在美索犯了事,具体就是抢抢东西,杀杀人之类,干倒了流氓集团的乌图黑加尔有这样一则胜利铭文:古提人是‘山中的蛇蝎,他们反对诸神,把苏美尔的王权转移到(外)国,使苏美尔充满恐怖.他们夺人妻子,抢劫儿童,在苏美尔挑起事端,发动叛乱.‘ 不过结合考古发现,古提人统治时期,美索地区并没有受到实质的破坏,人们该干嘛还是干嘛,只是多了个收保护费的流氓集团罢了,乌图黑加尔的这则铭文有一定的夸张成分,毕竟把自己打败的敌人描绘的越强大越凶狠越能给自己长脸不是美索地区人民容不下古提人这一说法不能成立,最多是古提人因为自身素质太低在美索混不下去了,而不是美索人民不让他们回来继续混. 既然古提人集体搬迁的可能性不大,那么他们到底去哪了捏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二十九) 答案其实很简单,哪来的就回哪去了. 流氓集团被乌鲁克放倒后就退回了原根据地--扎格罗斯山区,但并不是一去就不复返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他们还会时不时的流窜出来干几票. 说完古提人的去向问题,偶们把视线转回乌尔,看一看被称为极度繁荣的苏美尔新国家--乌尔第三王朝发生些什么事. 乌尔在古提时代曾一度是拉格什的附属国,乌鲁克的乌图黑加尔放倒古提人后任命乌尔纳姆为乌尔的‘沙基那‘(sagina),即‘军事统帅‘或‘总督‘.本指望乌尔纳姆在这个位置上发点光和热,为乌鲁克的霸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没料到乌尔纳姆在乌图黑加尔还在世时就叛变自立了. 自立后的乌尔纳姆又在短时间内拿下了乌鲁克,继而取得了苏美尔地区的霸权,乌图黑加尔也在这时期蒙主召唤了(有证据表明乌图黑加尔不是死于战争,而是死于事故,至于事故是否人为就不得而知了),因为乌尔纳姆的乌尔王朝在历史上(《苏美尔王表》提供的历史)已经是‘王权被第三次带到乌尔‘了,所以被称为乌尔第三王朝.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的苏美尔文明臻于极盛,青铜器已被普遍使用,由此,美索地区进入了青铜时代. 在乌尔第三王朝,有两个城享有特殊地位,但其中并不包括首都乌尔城,而是乌鲁克和尼普尔. 虽然乌尔纳姆在乌尔发了家,但他早期的行政关系还是隶属于乌鲁克的,造反这类事情可不能大肆宣扬,影响名誉嘛,所以乌尔纳姆家族极力证明他们与乌鲁克早期国王有血缘关系,为的就是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性,ms证明统治的合法性这档子事在美索地区还是很流行地. 不过他们攀的亲的时代有点早了,他们攀上了半仙吉尔伽美什一家,虽然隔的有点远,但要是认个几世孙之类的倒还凑合,可他们偏不,非得跟吉尔伽美什攀上兄弟关系,把吉尔伽美什的老爸卢加尔班达认做爹,吉尔伽美什的老妈宁笋认做娘,吉尔伽美什自然就成为了兄弟,而且还是集体认,为了认亲把自个家族都整成了平辈,那叫一个乱哦. 除了攀亲,乌鲁克在乌尔第三王朝还是王后居住和未来一把手试炼的地方,这时候的文献有提到‘王后居住的地方‘就是指乌鲁克,乌尔第三王朝第四个一把手舒辛(shu-sin,公元前2038年~前2030年)在还是王储的时候就是乌鲁克的总督. 另一个城市尼普尔在乌尔第三王朝虽然有自己的城主,但它从不用纳税,反而还能接受其他城邦的进贡,原因就是尼普尔历来就是美索地区的宗教中心,在美索众城市中的地位是相当高地,美索的统治者换了一拨又一拨,但宗教中心从没换,所以尼普尔所受的待遇一向都很高. 作为乌尔第三王朝的创始人,乌尔纳姆(ur-nammu,公元前2113年~前2096年)最早被人熟知是因为一部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法典--《乌尔纳姆法典》. 但是,《乌尔纳姆法典》真的是由乌尔纳姆颁布的吗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三十~一百三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 先前偶们曾说到过一部极其有名的上古法典--《汉摩拉比法典》,那部法典确实是由汉摩拉比颁布,不过现在这部《乌尔纳姆法典》的真正颁布者是乌尔纳姆的儿子舒尔吉,法典的名字改为《舒尔吉法典》 更为恰当。 不管颁布者到底是谁,现在的统一叫法还是《乌尔纳姆法典》,该法典在人类文明史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做为已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法典(有一部据说是公元前24世纪的《萨麦法典》,不过没啥证据,现在基本也没人提了。如果要找更早的,或许在埃勃拉的泥版屋里能找到),现在却不成文了,原版就不说了,还在世的可能性极小,现今保存下来的就只有几个古巴比伦时期的抄本残片,不过就是残了,其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偶们基本还是能领会地。 因为没发现原版,所以《乌尔纳姆法典》最初的载体只能靠猜,不过范围比较小,反正不会写在纸上,除了写在泥板就只能像《汉摩拉比法典》一样往石头上刻了。 在两河流域的宗教名城尼普尔出土的《乌尔纳姆法典》序言中这么说到:“...然后这位伟大的勇士,乌尔的君主,苏美尔和阿卡德的君主乌尔纳姆在这个国度内建立了平等的秩序,消除了凌辱,暴力和冲突。孤儿不再交由富人处置;寡妇也不再交给有权势的人。” 序言不但提出了立法的目的和主题思想--(一把手自己公开申明)“全国实现公道”,而且还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悬殊和社会成员的构成情况。 乌尔第三王朝时期,北部地区仍然主要住着阿卡德人,南方地区则主要是苏美尔人,虽有混居,但两个民族只是局部的融合,有文化的人除了自己的母语比较流利外,还会一门外语(当时苏美尔地区主要就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两种)。 不过从阿卡德王朝开始,阿卡德已经逐渐取代了苏美尔语,成为了官方通用语和民间流行语,不管苏美尔人还是阿卡德人,都以说一口标准流利的阿卡德语为荣,一开始苏美尔语还被用做记录商业活动和政府事务,后来只作为“古典语言而存在,用以传播苏美尔-阿卡德文明的古老传说。”。 法典除了序言外,还包括惩罚条款和后记两部分,主要涉及民法,刑法,婚姻法,诉讼法等多部门法,共29条,可以辨认的有22条:婚姻7条,女奴隶4条,伤害罪5条,农业3条,司法诉讼3条。 处罚内容包括:已婚妇女通奸,强奸妇女或处女(未成年女奴隶),离婚,伪告,奴隶逃跑,体伤,农业纠纷等。法典条文部分行文方式一律采用“如果...就...”的句式,这种句式也成为了古代两河流域和小亚后来立法者的流行语。 《乌尔纳姆法典》的惩罚手段除了判刑外还有“议罪银”制度,犯了事不再使用同态复仇或是血亲复仇那样的野蛮方式,有钱的只要交点钱就完事,大牢都免蹲了,比如甲砍掉乙一只脚,则需赔偿10西克勒 白银,砍掉鼻子则刑罚更高,要赔三分之二密拉也就是40西克勒白银。 西克勒(shekel)是古代两河流域(埃及,波斯等的古代文献里也时常提到)的常见的重量单位,也是基本单位,取自180粒小麦。苏美尔的重量单位一般采用60进位∶即1塔兰特(talent,约合30.1公斤)=60密拉,1密拉(mine,约合501.6克)=60西克勒,1西克勒(约合8.4克)=60塞昂;1塞昂(约合0.14克)=3塞,1塞合0.046克. 法典虽然表面上提倡公平,公正,不过实际维护的还是奴隶主阶级,特别是男奴隶主的权益,比如离婚女人没有财产;通奸男人无罪,女人则处死;强奸未成年女奴隶只需赔5西克勒白银的罚款等等。 司法审判方面,由市长兼任法院院长,并且大量使用神判。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一) 从《乌尔纳姆法典》可以看出这时的乌尔社会虽不和谐,但挺繁荣,在序言里法典还曾统一度量衡(舒尔吉所为),这一点比偶们的秦老大早了差不多有两千年。 虽然《乌尔纳姆法典》不关乌尔纳姆什么事,不过乌尔纳姆留下了另一个重要文献,就是所谓的“土地登记薄”。 “土地登记薄”是指一个划分行省界限的文件,涉及尼普尔北部的四个地区的划分,每部分的结尾都写到了乌尔纳姆为某某神确定了某某区域,这也秉承了苏美尔城邦被视为不同神的属地的一贯传统。 行省之间的界限很明确,有时以河或渠为界,有时以山为界,如果既没山又没水那也好办,直接整个神庙做为界限。虽然“土地登记薄”这么划分,不过其他其他城邦是否也是这样就不得而知了,估计也差不多,方便嘛。 虽然乌尔纳姆上台可能不那么光明正大,不过他在治国方面成就是有目共睹地,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可以评个先进,就是当个劳模也不为过。 除了带兵打仗,划分行省界限这类的国家大事乌尔纳姆要管,象劳动者日薪等级和国家控制的酿酒厂生产的啤酒浓度这类的小事他也要亲自过问。 劳模乌尔纳姆还是一个建设者,像乌尔,乌鲁克,尼普尔这样的两河历史名城都有他主持修建的建筑(城墙,运河,神庙之类),其中最著名的,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同时也是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是位于乌尔的奉献给月神南纳的南纳塔庙(ziqqurrat)。 塔庙的雏形最早见于公元前4000纪中叶的埃利都,那是个建筑在高台上的神庙,只有一个较高的高台台基,到了乌尔纳姆时期,塔庙发展为三层高台,最上层的高台建有神庙,古文献里把建在高台上的神庙叫做“高庙”(hochtempel),是神居住的地方。 与“高庙”相对的建在平地上的“低庙”(tieftemple),是神显灵的地方。 站的高看的远是好事,不过建的高能被远着看就不是什么好事了,现如今美索的“高庙”一个都没留下,全玩完了,“低庙”倒是保存下来不少,看来高未必就好哦。 南纳塔庙就属于没了“高庙”的不幸者,但同时它又是幸运的,经历了四千年的风风雨雨,下面的算是保住了,不过到了公元1991年却遭了难,而且还是人为地。 海湾战争那会,伊拉克人瞅着塔庙不错,地方宽敞,就在塔庙地界里藏起了飞机,被山姆大叔逮着后猛炸了一气,把从塔东北面可以看到的通到塔庙第一塔层的百级中央阶梯给炸坏了,还好不严重,现在已经修复好了。 南纳塔庙是一座坚实的砖体,基底长64米,宽46米。塔里面用灰浆砖块建成,外面装饰有烘干的砖,虽然有了四千年的历史,还被炸过,不过现在看着还是挺精神地。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三十二~一百三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二) 乌尔纳姆卖力的工作了18个年头,却没有亲眼见到乌尔第三王朝的颠峰时刻,公元前2096年,乌尔纳姆挂了。 乌尔纳姆的死对乌尔第三王朝是一个巨大的损失,这从一块记载他最后命运的泥板书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块已经损坏,写有6行字的泥板,记载了乌尔纳姆在任上的最后一年死于一场战斗,“像一艘被捣碎的船只那样给抛弃在战场上”。 这是已知的关于乌尔纳姆死因的唯一说法,不过对那场导致乌尔纳姆送命的战争的详情却只字未提,泥板书是以一首抗议众神让为民众恪尽职守的国王的毁灭的挽歌结束,这也反映了乌尔纳姆在普通民众中的威信和认可度还是很高的。 乌尔纳姆之后,美索又出了个“大神”--舒尔吉(shulgi,公元前2095年~前2048年)。 舒尔吉跟阿卡德的纳拉姆辛一个德性,骚包的很,嫌称王不过瘾,喜欢自命为神,称自己为“舒尔吉神”,从他开始,国王神化自己成为了一种潮流,这一潮流也持续到了古巴比伦的汉摩拉比时代。 当然国王神化自己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希望走哪都受到崇拜,主要是为了充当国家的保护神,使国土直接受神保护,使王权更加巩固。 除了跟神站一队外,舒尔吉还实行中央集权制以巩固王权,一把手的权力没有限制,想干嘛就干嘛,国王的权力高于一切,他任命官吏,统帅军队,控制法庭,集军、政和司法权力于一身,不过一把手在做决定时还是得参考一下“顾问”的意见和算上一卦。 实行中央集权制的直接后果就是富了王家,苦了“诸侯”。 早先的美索地区,不管混战还是统一,每个城邦都享有高度的自制权。战乱时期,城邦一把手恩西谁都不服,带着小弟满处掐架。统一时期,恩西们除了逢年过节给王国政府塞几个红包外,其他时候都是自顾自,城邦的一切事务都是自个解决,跟上头没啥关系。 舒尔吉时期情况就不一样了,王族直接控制了帝国所有部门的产业经济,其他人再要想从中捞钱就难了,城邦的恩西也有讲究了,这会恩西改叫总督了,直接由上头任命,一般不是国王的亲戚做不上那个位置,而且权力也没原先的那么大了,他与高级军官(该区司令员)共享权力,自己没决策权,重大决策都得听一把手的,直接向帝国一把手负责。 除了跟国王攀上亲戚关系做官比较容易外,其他有志跻身官场的筒子都得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埃杜巴”就是通往仕途的重要路径之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三) “埃杜巴”是一种抄写学校,学员除了文书外,还包括大多数国家行政人员,舒尔吉本人就是从“埃杜巴”毕业的。 “埃杜巴”除了给学员们扫盲外,还开设了国家管理等课程,文书只要学会苏美语,用以记录商业活动和政府事务,其他学员除了语言外,其他课程也得过关,过不了的,语言要是学的好还能当个文书,要是语言也不行的话只能回家务农了。 不管是国王亲戚还是普通平民,能做到的最大的官叫做“大苏卡尔”(sukkal-mah)。 “大苏卡尔”的具体职能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不过他似乎可以干预法庭的决定,地位至少跟地方总督差不多,甚至还要高于总督。 在舒辛(shu-sin,公元前2038年~前2030年)和伊比辛(ibbi-sin,公元前2029年~前2006年)(乌尔第三王朝第四,五个一把手)时期,有个叫乌尔都南纳(urdunanna)的“大苏卡尔”,其权限北自乌尔比鲁姆,南则到了波斯湾。 舒尔吉统治的前半期是乌尔第三王朝的颠峰期,《乌尔纳姆法典》就是在这一时期颁布的,不过到了其统治后半期,麻烦来了。 舒尔吉统治的第19年(一说是20年),乌尔第三王朝发生内乱,为了平乱,舒尔吉只得把平民组织起来跟造反派pk,所以,这一年被叫做“乌尔的公民被组织为持矛士兵的那一年”,大概k了两年,叛乱才被平息。 舒尔吉筒子有个“好习惯”,报喜不报忧,他的铭文只记载胜利,不记载失败,所以那次判乱到底造成了多大的损失现在还不清楚,从后面的发展情况来看,损失应该不大,至少对舒尔吉的统治地位没造成实质的伤害。 内战完了外战又来了,因为铭文的记胜不记败,所以不清楚舒尔吉到底k了几场架,估计不会少哪去,因为据铭文记载(纪年),舒尔吉跟锡穆鲁姆王国就k了9次。 这个倒了八辈子霉的锡穆鲁姆王国被舒尔吉干倒了9次,第二十六年是“锡穆鲁姆被毁灭的那一年”,第二十七年是“锡穆鲁姆再次被毁灭的那一年”,到了第四十五年则是“锡穆鲁姆和卢卢布姆第九次被毁灭的那一年”。 可怜的锡穆鲁姆王国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时间里竟然重建了8次,可惜的是年代表除了这几句简短的描述外再无其他详细的记载了,锡穆鲁姆王国在哪?是哪个民族建立的王国?为什么会被k倒9次?这些都成了未解之谜。 虽然组织严密的乌尔帝国看起来无懈可击,但随着天灾外加人祸,这个固若金汤的帝国开始撒欢的往死路上奔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三十四~一百三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四) 舒尔吉统治时期是乌尔帝国的最高峰,国力强盛,组织严密的乌尔第三王朝怎么着也不像快入土了,但就在这个时候,好死不死的幼发拉底河改道了。 美索地区并不流行什么“母亲河”之类的宣传口号,不过美索广大人民群众对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的感情是不言而喻地(不光是正面感情,反面也有),幼发拉底河这一改道,事情就大发了。 先不说群众的饮水难问题,在家门口喝不到,多走几里还是能挑到水的,不过人能挪但城不能挪啊,原先的沿河城市变成了干燥的高原城市,沙漠和山区等边远地区不怎么富裕的人民群众也不再向往到这些昔日的繁华都市打工了。 没有外来务工人员的贡献,这些城市的经济逐渐衰退,连带着乌尔帝国的国力也跟着衰弱,这也给了其他民族一个机会,一个称霸美索的机会。 最先进行尝试的是马尔图人。 马尔图人这个名称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但他还有一名字说起来就熟悉多了,苏美尔人对叙利亚和阿拉伯半岛的亚摩利人称呼就是马尔图人,如果有人还不知道亚摩利人是干什么地,那就再说一个更响亮的名字--巴比伦人(主体)。 舒尔吉之后他的两个儿子阿马尔辛(amar-sin,公元前2047年~前2039年)和舒辛轮流做了9年的一把手,阿马尔辛执政的九年还算太平,但到了舒辛统治的第四年,亚摩利人行动了。 这时的亚摩利人比文盲还文盲,外界对他们的评价是“不知五谷,房屋和城市为何物。”,这一评价还是算是比较温和的,亚摩利人的真实生活比评价更不堪。 亚摩利人的生活实在是粗陋,甚至连原先的流氓集团古提人都比不上,他们吃生肉,天当被来地当床,死了随便找个地方一扔就完事了(有点天葬的感觉),平时就靠打劫为生,整个就一强盗集团,这回,他们把目标对准了已半截入土的乌尔帝国。 虽然乌尔帝国的实力已经不行了,但舒辛并没有坐着等死,他在统治的第四年开始修“长城”(防御工事)来抵御强盗集团的进攻,这一年就被称做“建造马尔图城墙的那一年”。 “长城”有多长?不知道,因为至今还没挖到遗址,但具相关文献记载,它包含一系列彼此相连的堡垒,从底格里斯河一直延续到今巴格达西北的幼发拉底河沿岸,至少有80公里长. “长城”虽猛但也只是延缓了一下乌尔第三王朝覆灭的时间而已,然而,并没有能挽救帝国最终灭亡的命运。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五) “长城”暂时挡住了强盗集团,但另一伙猛人又盯上了乌尔帝国。 这伙猛人就是来自美索的东南部埃兰人,他们在舒辛统治后期找上了乌尔帝国的麻烦。 埃兰人不同于先前的流氓集团和现在的强盗集团,他们与美索地区长期交往,但也长期掐架,美索的优秀文化他们学到了不少,但揍也没少挨,这回算是逮着机会能报复了。 在亚摩利人和埃兰人的轮番冲击下,乌尔帝国乱了,地方政府纷纷闹起了独立,末代君主伊比辛就在这个时候从他老爹手里接过了这个日渐萎缩,贫困的帝国。 开头的两年,伊比辛还能撑一下,从他统治的第三年开始,乌尔帝国逐渐崩溃了。 先是迪亚拉地区的埃什努纳(esnunna)宣布独立)(第三年),接着是埃兰人的正式宣战(第四年),再下来是拉格什,乌玛和尼普尔的相继独立(第五年以后),这些虽然很严重,但不足以致命,第七年,伊比辛最大的麻烦找上门来了。 在伊比辛统治的第七个年头,首都发生了饥荒,乌尔因此发生通货膨胀,粮价上涨了60倍,其原因可能是自然灾害,也有可能是强盗集团所为,万般无奈下的伊比辛命令尼普尔附近的伊新总督伊什比埃拉为他筹集粮食,这位总督没任何异议,当即就答应了。 伊比辛本以为自己终于找到一个能为帝国出力的忠臣,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被这个老小子狠狠的阴了一把。 伊什比埃拉动作倒是很麻利,很快就弄到了72000古尔(大约相当于1400万升)粮食,不过他运送的方向好象出了点问题,目的地不是乌尔城而是伊新。 运完粮食后伊什比埃拉给伊比辛发了封快递,大意是:“不是我军无能,敌人实在是太猛,马尔图人已经杀到帝国中部了,粮食实在是运不过来。”他还以伊新和尼普尔受到亚摩利人为由,要求国王授权他保卫两地。 伊比辛眼瞅着自己被阴却没一点办法,只能无奈的答应伊什比埃拉的要求,但还做了最后一丝努力,让伊什比埃拉请求其他总督帮忙,这回伊什比埃拉不像上次那样绕圈子了,直接回答“no!” 其实这会的亚摩利人压根没那么强悍,伊什比埃拉就是利用这个内忧外患的机会要挟伊比辛,他的真实目的并不是象拉格什,乌玛那样获得独立,而是想取代伊比辛成为美索的霸主,他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做的。 没过多久,伊什比埃拉就以伊新为根据地宣布独立,并对保皇派实施清剿,也由此,伊新开始使用自己的纪年,成为乌尔的大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三卷 一百三十六~一百三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六) 虽然已是四面楚歌,但伊比辛还是没那个觉悟,对最后的翻盘还是抱有最后一丝幻想。 他在给一个总督的回函中这么说道:伊什比埃拉是“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他不是苏美尔人的后代”,至于马尔图人和埃兰人,众神会使他们两败俱伤...随着国家的中兴,帝国的力量将要震撼整个世界。 随后发生的事情跟伊比辛预料的完全相反,强盗集团和埃兰人继续着他们的进攻,十处打锣硬是九处都在的流氓集团--古提人也按耐不住加入了混战。 公元前2006年,埃兰军队包围并攻陷了乌尔城,伊比辛也别埃兰军队逮了回去,是蒸是煮就不知道了,反正最后是被蹂躏致死了,乌尔第三王朝灭亡。 不得不说埃兰军队的风格实在是剽悍,攻破乌尔城后,为了出自己胸中那口压抑了很久的恶气(被苏美尔人和阿卡得人轮番修理了好几百年,k又k不过,骂又不敢骂,那叫一个郁闷),进城后见人就杀,见建筑物就砸,以致后来的考古发掘显示当时的每座建筑都有遭到破坏的痕迹,乌尔城成了人间地狱。 一首苏美尔诗更是形象的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城市的主道和小街上,以及曾经挤满舞蹈者的地方都高高的堆满了死者的尸体,尸体“就像太阳底下的脂肪一样”慢慢分解。 乌尔城毁了,毁的是那么的彻底,往日的荣耀已不复存在,至此,乌尔再也没有能成为政治中心。 在此,我们谨以一首乌尔城被毁不久后发表的一首不同凡响的苏美尔挽歌(针对该城保护神,南纳的配偶宁格尔的部分内容)来纪念这座历史名城。 “噢,正直的女人,你的城市已被毁,你将如何生存?你的城市已化为废墟,你不再是它的主人。你的人民被敌寇杀戮,你不再是他们的女王。你的眼泪已变的陌生,你的土地以不会流泪--就象一个被堵住嘴巴的人!你的城市已化为废墟,你将如何生存?你的家已被洗劫一空,不知你当时作何感想?乌尔圣地如今只有悲风回响!” 帝国被灭,都城被毁,这下苏美尔人亏大发了,在美索的统治历史被划上句号不说,随着巴比伦和亚述的崛起,苏美尔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苏美尔文明也渐渐被深深掩埋,直至最后被完全忘却。 苏美尔文明虽然已退却,但它接受亚摩利人的洗礼后蜕变成了一种新的事物--伟大的巴比伦文明,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虽然你已被毁,你的名字依然是城市”。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七)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后,美索地区又是一通混战,灭了乌尔的埃兰就像完成任务一般,在美索留下了一支军队后就匆匆撤退了。 伊什比埃拉建立的伊新王朝(建于公元前2017年)逐渐强盛了起来,它控制了乌尔(已一定程度的重建),乌鲁克,尼普尔等地区,伊新一把手采用了乌尔国王的称号(袭用神的称号),号称“天下四方之王”,政府机构,王室礼仪和法典也模仿乌尔帝国。 伊新王朝的一把手们还把他们的名字写入了《苏美尔王表》,宣称伊新王朝符合天意,以显示伊新王朝统治的合法性。 伊什比埃拉在他统治后期,把驻守在美索的埃兰军队赶回了老家,从而取得了通往南方的商路,虽然伊新地盘不小,实力不弱,但最终没有成为帝国,没有统一美索,因为这时的伊新王朝有好几个实力不错的对手。 其中实力最强的是强盗集团亚摩利人在美索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王国--拉尔萨王国,而这一美索时期混乱时期又被成为“伊新--拉尔萨时期”。 亚摩利人从他们的老家叙利亚和阿拉伯沙漠大规模移民到美索地区后,由于埃兰人的不占领政策,使他们乘机安定了下来。 亚摩利人虽然也使用闪语,但他们跟阿卡德人并不同宗,他们是闪族的另一支,即西支迦南人的一支,ms还跟希伯来人有亲戚关系,他们最先说的是早期迦南语,不过当他们到达美索南部时,语言已经转变为了古巴比伦语(阿卡语的巴比伦方言)。 公元前2025年,纳波拉努姆(naplannum)建立了第一个在巴比伦尼统由亚摩利人统治的王国---拉尔萨。 拉尔萨王国刚建立的时候实力不咋地,对手倒是不少,在北部有埃什努那,马里和亚述,但最强的还是它的近邻伊新(拉尔萨和伊新都在南部),两者互掐了大概有两个世纪。 刚开始是伊新占上风,到了伊新第五个一把手李必特伊丝达(lipit-ishtar,公元前1934年~前1924年)统治末期,拉尔萨的第五个一把手贡古努姆(gungu-num)带人把李必特伊丝达给做了,并占领了乌尔。 伊新倒下了(还没挂),马里又站起来了,混战还在继续。 马里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卡布尔河交汇处,控制着两河流域与小亚的商路,经济相当繁荣,文化与把比伦尼亚基本相近,拉尔萨要想吃掉这么一个要文化有文化,要经济有经济的国家还真得长上一副好牙。 正当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国家谁都不服谁,掐得正欢的时候,一个新兴的王国正在悄悄崛起,而这个王国日后不但统一了美索,而且还让整个世界为之惊叹,作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国之一,它的辉煌将为世人所赞叹,他的名字也将被后世永远铭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三十八~一百三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三十八) 这个王国就是在公元前1894年,也就是拉尔萨王苏姆-埃尔统治的第一个年头,由亚摩利人苏姆-阿布姆(sumu-abum,公元前1894年~前1881年)建立的古巴比伦王国,又称巴比伦第一王朝。 苏姆-阿布姆选择了位于基什以西几英里,幼法拉底河左岸一个都市做为都城,这个城市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巴比伦城。 巴比伦的苏美尔语名字为kadingirra,阿卡德语的名字为bel-ilim,两者的含义都是“神之门”,而现在的名称巴比伦(babylon)则源于希腊人的称呼。 现在大多数人一听到古巴比伦就会立马想到“空中花园”,其实这个概念有点偏差,就算“空中花园”是那个反恐精英尼布甲尼撒二世(他的名字在巴比伦语的意思是“皇冠的保护和继承者尼布”,或“保卫边疆者尼布”)所造(关于“空中花园”的历史前文有介绍),那么也该称之为“新巴比伦空中花园”。虽然拗口,但事实就是这样,那玩意根本不关古巴比伦啥事,一古一新都差了上千年呢。 不光“空中花园”不能带“古”字,就是现在所发现的巴比伦城的遗址也不能带“古”字,古巴比伦城在公元前689年已经被恐怖分子亚述的头子辛那赫里布带人夷为了平地。还是那个反恐精英尼布甲尼撒重建了巴比伦城,不过格局,建筑之类已经跟原版的大不一样了。要探寻古巴比伦城的历史原貌,只能从跟古巴比伦城同一时期的其他古城遗址,比如马里,尼普尔遗址推测一下了。 古巴比伦建国之初,还是一个小小的城市国家,这是没办法的事,底子薄嘛,强盗刚转行成良民,一来缺少文化,二来还是外来人员,能在美索地区建个国家已经很不错了,不过当时的外部条件对古巴比伦还是相当有利的,几个大国都忙着群欧,谁都没在意这个新崛起的小国,于是古巴比伦得到了平静发展的机会。 古巴比伦前五个一把手大约花了60年左右的时间来发展自己,逐渐地控制了整个阿卡德地区,但此时的古巴比伦在美索地区仍算不上是了,开打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四十~一百四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 这时的拉尔萨实力还是很强地,古巴比伦要想单挑基本没戏,既然单挑不行,那就群欧吧。 汉穆拉比找到了他的老朋友,马里的一把手济姆里利姆。汉穆拉比深知要拉济姆里利姆下水,光凭交情是绝对不行的,所以送上了两份大礼。 第一份,汉穆拉比帮助马里摆脱了亚述的控制。第二份,公元前1764年,汉穆拉比带人把马里的劲敌,经常揍马里的埃什努那做了(没有征服)。 收到这两份大礼的济姆里利姆笑成了一朵花,满口答应带人支援,马里下水了。 公元前1763年,汉穆拉比断绝了与拉尔萨外交关系,并把矛头指向了拉尔萨第二大城市麦西肯-沙匹尔。 出征前,汉穆拉比亲自检阅了他的“汉家军”。 跟萨尔贡一世的“萨家军”一样,汉穆拉比也有一支常备军(步兵),士兵被称为“列杜”、“柏以鲁”。他们从国家领得服役份地(包括田园、房屋和牲畜)。 列杜、柏以鲁被俘或死后,只要他的儿子接替他服役,就可以继承这种份地,但不得买卖。如果被俘者的儿子还小,得保留三分之一土地,让被俘者的妻子抚养孩子。如果被俘者回来了仍可领回原来的份地。政府规定:军官不得侵占士兵财产,犯者处以死刑。一般人如买了战士的田园、房屋和牲畜,不仅要如数归还,并且不得索取买时花去的银子。 军队的最高指挥官称将军(vgvla.martu),由国王任命。阿摩利人是其军队的核心。汉穆拉比亲自掌管军队大权,他可以任意调拨军队。 “汉家军”除了有完善的军属体制,还拥有精良的装备。 士兵们有的使用战斧;有的使用长矛和镶有金属的皮质盾牌;还有的使用两磅重的扁斧。肉搏时,士兵们使用铜制或青铜制的匕首和捆在木杆上的利刃。 检阅完这支实力强大,素质过硬的“汉家军”后,汉穆拉比又虔诚的算了一卦。 他向巴比伦的保护神马尔杜克和美索的太阳神夏马西祈祷。祈祷完,专业神棍(祭司)开始解读卦象,具体来说就是看那个被献祭的动物内脏有啥预示,结果是大吉。 阅完兵,算完卦,时辰也到了,该上路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一) 也许了受了吉卦的影响,汉穆拉比没有使用美索战争的传统方式:直接踏平某城。而是采用围城来攻克麦西肯-沙匹尔。 因为麦西肯-沙匹尔不是拉尔萨的主城,防御不是很强,所以被围着围着就没辙了,既然打不过那就投降吧。 汉穆拉比拿下麦西肯-沙匹尔后,收编了其军队。加入了生力军后,“汉家军”士气越发高涨,下一个目标,拉尔萨。 打拉尔萨,汉穆拉比用的也是围,不过围的时间比先前的麦西肯-沙匹尔长多了,整整花了汉穆拉比半年,拉尔萨才被最终攻克。 击倒了美索最大对手拉尔萨后,汉穆拉比很高兴,济姆里利姆也很高兴,毕竟盟军的胜利大家都出力了嘛,本指望着能在战后捞点好处的济姆里利姆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汉穆拉比的老拳。 汉穆拉比和济姆里利姆翻脸并不是因为分赃不均或是有什么矛盾,而是汉穆拉比深刻认识到只有统一了美索才能跟一旁虎视耽耽的埃兰人抗衡,所以即使是再好的朋友,再亲密的盟国,该拿下的还是得毫不犹豫的拿下。 公元前1761年,挨了好一顿揍的马里实在撑不住了,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定了一个称为“友好条约”的协议,不过济姆里利姆打心眼里从没服过。 口服心不服的济姆里利姆给汉穆拉比捣了两年乱,也就是这两年磨去了汉穆拉比所有的耐性,先前攻打马里的时候,可能是顾及往日的朋友之情或是战略需要,汉穆拉比没把济姆里利姆往死里整,可心里极度不平衡的济姆里利姆总是在后方搞小动作,弄的在前线带兵打仗的汉穆拉比极不塌实,是时候彻底解决问题了。 这回汉穆拉比干的还真是彻底。 公元前1759年,汉穆拉比撕毁了“友好条约”,派兵踏平了马里城,昔日繁荣的马里城转眼变成了遗址,城内居民四处逃散,马里就此over。 解决完后方问题后,汉穆拉比的劲敌就只剩下了埃什努那和亚述。在他统治的第36年到38年,汉穆拉比多次干倒了亚述极其联军,并把北部好些个城市都扒拉到了古巴比伦的版图之内,并将亚述和尼尼微都置于古巴比伦的影响之下(但并未征服)在他统治的第38年,汉穆拉比灭亡了埃什努那。 至此,美索完成了统一,人类历史上最强的帝国之一古巴比伦帝国成型了,汉穆拉比霸业已成。 古巴比伦帝国的版图从波斯湾直至地中海,汉穆拉比自称“强大之王,巴比伦之王,阿穆鲁全国之王,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及世界四方之王”。 从打响征服的第一枪到公元前1755年完成统一,汉穆拉比花了仅仅十年不到的时间。完成了霸业后,汉穆拉比把他的心思从军事转移到了政治和外交方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四十二~一百四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二) 从军事转到政治,外交的汉穆拉比充分挖掘了自己的劳模潜力。 不说先前提到的他号断案这口,上至发布法令,下至两口子吵架,只要被他撞见,他都要管,虽说这点显示了他的劳模风范,但从侧面来说,汉穆拉比对自己的能力很自信的同时占有欲也相当的强。 汉穆拉比上台之后就着手建立一个庞大和完善的官僚机制,他不仅设置中央政府机构,总揽全国的立法、司法、行政、军事和宗教大权,并亲自领导各个部门,就连有一定自治权的地方城市,除了任命一把手,比如管辖大城市的总督“沙卡那库”和管辖小城市的官员“拉比亚努姆”外,他还要派遣王室成员或私人代表过去视察。用以保持对各地方政权的直接控制。 汉穆拉比建立的官僚机制虽然庞大但效率很高,各级官员由国王本人亲自任免,并通过信件和特派员下基层指导官员们的日常工作。 古巴比伦时期的大量书信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情况,是研究古巴比伦的重要史料之一。 古巴比伦时期的信件可分为官方信件和私人信件(都是刻在泥板上的楔形文书),官方信件包括汉穆拉比写给下级官员的信件和官员之间的通信。私人信件包括各公社成员和家庭成员间的通信。 信件格式固定,一般都遵循这样的格式:“致某某人,某某人人如是说”,下面就是书信正文的内容,私人信件除了遵循这样的格式外,通常还要加上一句“愿沙马什(太阳,正义之神)和马都克(古巴比伦保护神因为我的缘故保佑你身体永远健康。” 有一个叫欣-伊迪奈姆(又译为伊丁拉姆)的官员被派去为军队征用给养,汉穆拉比就派了个审计员去审核伊迪奈姆征来的牛群,为的就是防止这小子贪污“公牛”。还有一次,还是这个伊迪奈姆,又被派去拉壮丁,遭到壮丁们的普遍抵制,汉穆拉比直接写了封信,告戒伊迪奈姆不准强征极不情愿的人入伍,就目前的考古发现,汉穆拉比和伊迪奈姆的通信达到了55封,不知道老是被汉穆拉比盯着的伊迪奈姆在开展工作时是何感想。 汉穆拉比不光给下级官员写信,还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给他写信,这可比上访方便多了。有一个叫夏马齐-卡奇卡的他的私人代表,因为时常被群众投诉,遭到了汉穆拉比的严厉训斥,并要求卡奇卡“立即满足他们(人民群众)的要求”“别让他们再回到我面前申诉”。 象此类书信还有很多,不光行政官员受汉穆拉比的直接控制,军事官员同样如此,他在封写给某官员的信件(昭文)中写到:“去年,我派拉克市的弓箭手到你那里,已经过了八个月,而你还没满足他们的要求。”“如果你不尽快满足他们的要求...那么你就不要混了(你将得不到宽恕)。” 虽然各方面的限制很多,但同时也享有一定的权力和特殊优待。 官员们所受的优待也惠及到了其家人。一位高级政府官员的任性儿子在写给他母亲的一封信里就表现了这一状况。 这位还在上学的少年在信中不断抱怨他的母亲不让他追求时尚,给他的穿的衣服也跟宠臣之子的身份不相符,这封信的结尾处的怨忿之词非常耐人寻味:“你,你根本就不爱我!”这跟现代西方子女对父母的抱怨如出一辙。 西方文明的源头在希腊?不全是吧。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三) 除了政治,军事上的专制,汉穆拉比对经济和司法的控制也不含糊。 统一美索地区后,汉穆拉比便效仿其前辈,制定了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在前文曾经提到过,虽说《法典》主要说是的司法上的那些事,不过透过那些纷繁的司法条例,《法典》也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经济和社会等级情况。 古巴比伦社会内部有着森严的等级制度,人分三级,阿维鲁(awilum),穆什根努(mukēnum)和奴隶(男奴为wardum,女奴为amatum)。 阿维鲁是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阿维鲁中有各级的奴隶主,诸如僧侣、贵族、高级官吏和大商人(商业高利贷)者,但占多数的还是占多数的受压迫的自由民,包括自耕农、佃农、独立的手工业者以及各行各业的雇工等等。阿维鲁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拥有土地,没有土地,阿维鲁就自动丧失了公民权。 穆什根努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与穆什根努同一等级的还有“纳贡人”极其后代。穆什根努一般没有自己的土地,靠给人打工为生。穆什根努中也有部分是拥有土地的,包括小商人和分到土地的长备军人,虽然他们拥有土地,但社会地位还是低于阿维鲁。 这两个等级中有一类人很特别,这就是商人,如果能做上给王室扯到关系的生意,并且做的比较大,那就是上层人事(阿维鲁),如果只是做做小生意或是依附于其他商人的,那就只能被列入穆什根努了。 上层商人习惯上被叫做“大商人”(ab.gal)达木卡(tamkārum),下层被叫做“小商人”(ab.tur)沙马鲁(aallm)。 达木卡主要从事商业贸易,高利贷,贩卖奴隶,为国家征收租税等活动,达木卡因此享有王室份地。沙马鲁既是塔木卡的代理人(助手),也是其商业伙伴,他所从事的商业活动有的是达木卡推销商品,领取工资;有的则是和达木卡合伙经营,参加分成。沙马鲁在社会经济地位上虽比不上塔木卡,但也可能比较富有,基本是独立的私商,而不是王室官员。 商人除了从事农产品的交易之外,还从事手工业产品的交易。 汉穆拉比时期,手工业发展迅猛,当时的当时手工业已有二三十种之多,《法典》就提到了其中的十多种,比如制砖,制陶,织麻,刻石,珠宝,冶金,木器,皮革,织筐,建筑,造船等。 商人从巴比伦输出谷物、油类、枣子、织物、皮革以及陶罐等,交换回来的是金、银、铜、石头、木料、盐、奴隶、香料、染料以及供国王和贵族享用的各种奢侈品。有时也经营金属、染料等转口贸易,随着商业的发展,银和铜越来越成为一般交换的媒介物,但铸币仍未出现。 社会成员除了前两类阿维鲁,穆什根努外,垫底的就是毫无人身自由的奴隶。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四十四~一百四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四) 汉穆拉比统一美索之前,各城邦或是国家的奴隶来源主要是掐架,一场架掐下来,除了被k死的军人外,战俘也算做是为国捐躯了,等待他们将是沦为奴隶,如无意外(逃跑成功之类,不过几率太小)他们这辈子是翻不了身了,而且还要祸及子孙(奴隶后代亦为奴隶)。 要是一方被另一方破城,那就不只军人遭殃了,广大人民群众也跟着倒霉,机灵点的拖家带口先跑掉那还好点,剩下的就看运气了,指不定就被逮去做奴隶了。 除了掐架,奴隶的来源还有买卖,到了汉穆拉比时代,美索统一了,掐架,pk的机会大大减少,但奴隶的需求量不减反增,战俘少了,买卖根本无法满足需求,一种以前存在但不是主流的奴隶来源得到了空前发展,那就是债务奴隶。 债务奴隶在苏美尔城邦时期就已经出现,本指望奔小康的依附民,随着奴隶制的发展,处境恶化,生存出现问题,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卖身为奴。同时也放弃了做人的尊严,成为了不折不扣的东西。 但做了奴隶生存状态未必得到改善,作为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奴隶的日子是论天过的,一次劳作就可能失去生命,不过境遇还是要比战俘奴隶好点。 到了汉穆拉比时期,由于商品货币关系与高利贷急剧发展,债奴越来越多,《法典》对利率和债奴服役年限有明文规定,《法典》第八十九条规定:每一库鲁谷的利息为一百卡(1库鲁=300卡,每卡合4/10至8/10公升),每一西克勒银利息为六分之一西克勒又六塞,也就是说谷利约为33.3%,银利为20%。但几乎没人遵从,该抬高还是抬高,根本不管债务人的死活。 《法典》第八十九条规定:自由民因负有债务,将其妻,其子,其女出卖,或交出以为债奴,则他们在其买者或债权者家服役应为三年,至第四年应恢复其自由(不管债有没有还请,都得放人)。这条也挺悬乎,一方面三年内保住性命已是万幸了,另一方面要奴隶主放弃自己是私有材产,难那! 奴隶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在农业、手工业和家务劳动方面都加以使用,王室和神庙拥有的奴隶最多,其次就是官吏,大商人,自由民富裕的也拥有奴隶,数量在三到五个左右,最多也就十来个。有些大的公共工程可能还使用由国家支配的公共奴隶。 据《法典》,奴隶当时的价格一般在20西克勒银,跟一头牛差不多价钱,但实际买卖时因奴而异,价格会有很大浮动。男奴最高可以卖到90西克勒,最低6~10西克勒;女奴最高可卖到84西克勒,最低三又六分之五西克勒。 奴隶价格跟牛差不多,所受待遇也差不多,奴隶主可以任意买卖、转让、交换、租借和赠送奴隶。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奴隶可以通过婚姻,收养,支付赎金来获得自由,但这种情况极少发生。 拐带,窝藏或是帮助奴隶逃跑都是死罪,奴隶有特殊的发式或文身,如果理发师没通知奴隶的主人,擅自把奴隶的标识剃去,那么该理发师就要被断指(断几个不知道),如果有人(自由民)假冒奴隶主悠忽理发师,理发师把奴隶的标识剃了,那么忽悠人的那哥们被逮到后就会被处死,尸体则必须埋在自家屋内,理发师只要发个誓:“我是被忽悠的啊!(我非有意剃之)”就能免责。(第二二六,二二七条) 《法典》还规定,杀奴隶只要赔钱就行,不用偿命。但如果奴隶胆敢揍自由民或是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就要被割掉耳朵。(第二零五、二八二条) 债奴表面待遇要比一般奴隶稍微好点,《法典》第一一六条规定:人质因遭殴打或虐待,死于家里取之为质者之家,则人质之主人应检举达木卡之罪;倘“被取之为质者”为自由民之子,则应杀其子,倘为自由民之奴隶,则彼应赔偿银三分之一密拉(也就是20西克勒),并丧失其全部贷款。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五) 这条法典读起来挺拗口,解释一下。 某自由民去找商人借贷,抵押品为奴隶,如果这个奴隶在商人家挂了,那么这个自由民就应该检举商人。如果那个被作为抵押品的奴隶是自由民,也就是债奴,那么这个商人就要被判处死刑,如果只是一般的奴隶,那么只要赔20西克勒银就可以了,不过商人放出去的贷款是要不回来了。 这也就是说杀债奴得偿命,不过《法典》第一一五条规定,只要是债奴“自然死亡”(以命运而死)那就没关系,不用偿命也不用赔偿,死了也白死。 之所以要在这个“自然死亡”打引号是因为只要没有证据,债奴都会被划入自然死亡行列,奴隶主可以很轻易,很从容的逃脱惩罚。 这些严酷的刑法,目的就在于防止奴隶的反抗,维护奴隶主阶级的阶级利益。虽然奴隶的地位低下,任人宰割,但他们为古巴比伦的经济和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们是古巴比伦的基石,可以说没有他们,就没有繁荣的古巴比伦。 汉穆拉比时代,原先的强盗集团已经安定下来,不再从事打家劫舍这类风险工种,转而往农业发面发展,不过由于强盗集团的冲击,美索原有的土地制度和神庙经济遭到重创,口粮配给制没了,大量土地转入亚摩利王室(王室占有全国可耕地一半以上),官员,军官,士兵或公社之手。 因为乌尔第三王朝那种王室直接经营的奴隶制大经济难以管理,又容易造成奴隶反抗,所以古巴比伦王室把土地分三类: 第一类是王室直接享用的土地(eqlutekallim或eqlumsaresekallimukallu),包括王室庄园和皇家牧场、花园等。 第二类是分配给为王室服务的人员的土地,称为“服役田”(ilkum―land)或“供养田”(eqlumkurumatum或suksum)。 这类土地的服役人员有祭司、商人、军人、官吏和各种以技能为王室服务之人,如书吏、占卜者、歌手、金银细工、碑铭刻工、宝石工、木工、石工、纺织工、轿夫、渔人、牧人和厨师等。 这类土地的所有权归王室,服役人员具有使用权和支配权,他们领取与义务相当的土地作为报酬,一般说来,服役的内容和期限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享有土地的份额,均有明确规定。只要坚持负担义务,服役者可长期享用其份地,有的甚至长达20年或40年。 这类土地又分为两种,可转让,买卖和不可转让买卖。除了士兵的土地(指份地,自个买的不算)不可买卖外,其他人的土地都可转让或买卖,前提是购买者必须继承对王室的义务。 第三类为出租地(eqelbiltim)。 王室把这类土地出租出去,以收取租税,这是王室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而领取和租种这类土地的人就是前文提到的跟穆什根努同一等级的纳贡人(nāibiltim)。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四十六~一百四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六) 出租地是王室土地,除王室成员外不得转让和买卖,也不能由子女继承,当然王室成员也不会闲着没事把土地卖了,毕竟土地是人们在古时最大的资本嘛。 一般纳贡人要将所租种土地收成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交给王室,如果租种果园则要付出收成的三分之二,剩下的才能归自己。这类土地直接归王室管理,王室负责组织和安排这类土地的耕种。 这类土地又引出了古巴比伦时期盛行的另两个制度,租赁制和雇佣制。 租赁关系分两种,一种是租用生产工具,比如牛啊,船啊,车啊什么的,租房子也属于这种,另一种就是租佃。 租地租田的绝大多数是普通的自由民,为的是生存,也有些有钱有田的款哥,他们也租田,不过种田那么辛苦的事他们是不会干地,他们把租来的土地分包给穷人耕种,美其名曰:“共同富裕”,其实也就是变着法子剥削。 租王室田和租私人田又有区别。租王田是以向王室交税(收成)为条件的,王室可以随意改变税率,所以王室的口号是:“忽悠没商量!”;租私田相对要好点,是契约为基础,预先敲定细则,双方不能反悔。 租田除了被忽悠还有其他风险吗?答案是:yes。要是碰到天灾人祸歉收咋办?答案是:凉拌。 《法典》有明文规定,如遇天灾人祸而导致歉收的,损失由承租者满包(第四十二~四十七条)。看这倒霉催的法律,不是把人往死里逼吗?就算第四十七条有规定:第一年耕种者未获利可以先欠着,下一年继续种,以图补偿,看着好象挺好,不过仔细一琢磨,问题大发了,第二年的收成得把第一年和第二年两年的全交了,如果只交两个三分之一还好点,要交两个二分之一的话那就没活路了,这也直接导致了破产者越来越多,大量自由民沦为了债奴。 雇佣制顾名思义就是干活拿工钱,关于各工种从业人员的报酬和应尽责任和义务《法典》也有规定(第二百十五~二百四十条),但这些报酬实在是太微薄了,最高的离低保标准还是有不小的差距,能糊口就不错了,要想奔小康?还不如做梦来的实在。 《法典》中还有大量规范家庭事务的法律,比如领养,过继啦,娶媳妇要订契约啦,结婚,离婚,续弦,纳小之类的都有。 领养是被广泛认可和保护地,领养的孩子是不能被亲生父母主动认回的,但如果是领养人主动送回老家的,那就没问题了。过继跟领养有点区别,过继的孩子如果在继父家学到了手艺,那么亲身父母就无权领回;如果啥都没学到,亲身父母就可以认回,继子也可以主动回家。 对妇女和儿童施行性侵犯的人,《法典》的处罚是很严厉的,特别是乱伦,那就离死不远了。与自己女儿乱伦的,流放;扒灰的,捆起来丢到河里喂鱼;与自己母亲乱伦的,两个一块被微波。 如果《汉穆拉比法典》要在日本施行,那小日本得死绝一片,这可比山姆大叔当年扔的两颗虾米原子弹威力强很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七) 汉穆拉比不但颁布《汉穆拉比法典》促进经济发展,为了发展农业,他大力兴修水利。按汉谟拉比的年代记,在他统治的第八、九、二十四和三十三年,都是开凿河渠,兴修水利之年。 这一时期,农具得到了长足发展,青铜工具已广泛使用,农具除巴狄勒犁和淑金犁以外,还有修整土地的窄斧、镐及平整土地的耙等。灌溉技术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农民们还根据长期积累的积累的经验编写了一部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农人历书。 各方面都有作为的汉穆拉比在建筑方面肯定也有不俗表现,可惜的是古巴比伦已经毁完又彻底重建了,连渣都没剩下,不过与汉穆拉比的古巴比伦城同期的乌尔,尼普尔,麦西肯-沙匹尔却因为所在地区气候干燥,遗址被幸运的保存了下,这也为我们探寻古巴比伦城的真容提供了有利条件。 先前曾经讲到过伍利筒子对乌尔的考古,但那时主要停留在苏美尔考古层面上,现在偶们要探寻的是古巴比伦考古层面。 之所以要选择乌尔做为突破点,一方面是因为乌尔曾经被埃兰人摧毁,在古巴比伦时期又得到重建,作为和古巴比伦城同期建立的城市,而且相距又不算远,风格难免相近;另一方面,重建后的乌尔大约在公元前1740年左右又被汉穆拉比的儿子萨姆苏伊鲁纳烧了一回,反倒使这座城市连同一些泥板文献成为了时间胶囊,被相对较好的保存了下来。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这个时间胶囊,开启这段尘封的历史。 乌尔毕竟是被烤过的,不象庞贝被火山灰完整的埋没,所以除了一些泥板书能完整保存下来之外,泥砖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损毁,特别是房屋,考古界的争论不小。 许多考古学家都认为古乌尔的房屋只有一层,而乌尔的发现者伍利筒子则认为古乌尔人通常住在抹过灰泥,并被刷成白色的两层的小别墅里。 在房屋的底层,没有窗户面对狭窄,崎岖的街道,一栋房屋通常围绕一个中央庭院而建,并且由于建房土地大小,形状的不同,建出的房子也各不相同。 以其中的一栋房屋为例,在房子里,门厅连着建在浴室上方的楼梯,楼梯通向二楼或是屋顶。浴室很狭窄,地面抹有灰泥,并有一个排污孔。 伍利猜测,一楼大概是接待客人和仆人睡觉的地方,家庭成员的私人空间则在楼上,要是没有二层,全家人就住屋顶,当然前提是气温足够温暖,这样的房子的屋顶都平缓的朝庭院倾斜,屋顶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檐槽。将雨水导向沏着砖块的地面中央的一个排水沟,而排水沟则同一个出水口相连。 伍利推测住这样豪华别墅的都是款哥或是高官,不过屋中发现的泥板书表明这些房屋的主人都是店主,小商人,书吏等中产阶级。 说到把比伦时期的乌尔,特别是乌尔的房子,就不能不提一位历史名人,或许这里有他的故居也说不定哦。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四十八~一百四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八) 这位历史名人就是“传说”中的犹太人的始祖亚伯拉罕,基督徒和穆斯林对他也是倍加推崇。 据《圣经旧约》记载,亚伯兰(亚伯拉罕原先的名字)跟他老爸他拉一块从迦勒底的乌尔出发去往那个“奶蜜乱淌”的迦南地,中途定居在了西北边境上的哈兰(haran,位于叙利亚北部)。 在圣经中,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做迦勒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创世纪》中关于亚伯拉罕描述的写作年代不会早于公元前7世纪,因为迦勒底人在公元前7世纪才在美索展露头角,之后干掉恐怖分子使他们一举奠定了在美索的统治地位,那时的美索才称之为迦勒底。 根据希伯来传说,亚伯拉罕在哈兰背弃了他老爸的宗教,砸掉了他老爸制作的宗教偶像(他老爸以制做宗教偶像为生),当然反抗手段不止砸偶像一种,有兴趣的筒子可以去看下《大创世纪》,抗争完了亚伯拉罕就带着老婆侄子,仆人财物往“应许之地”奔了。 亚伯拉罕是否真有其人?神学界没什么问题,肯定是有的;史学界的争论就大了,有说宗教典籍不可信,亚伯拉罕是虚构出来的人物,用以代表《旧约》时代早期的一些传统事件,而有一些学者则认为历史上却有其人。 美国考古学家w.f.奥尔布赖特通过仔细分析大量考古和文献资料,并依照《创世纪》中的环境背景,断定亚伯拉罕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 伍利就是根据奥尔布赖特的时间表向世人暗示他发掘的乌尔遗址(古巴比伦考古层)也许就是亚伯拉罕童年生活的城市。 伍利的观点赞同的有不少,但反对声也不小,反对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反对者们注意到《旧约》中的亚伯拉罕是一个住帐篷的游牧部落的牧人,而不是一个高度发展的大城市居民。另一方面,《圣经》中提到亚伯拉罕搬迁时赶着一个驼队,但骆驼是在奥尔布赖特确立的时间框架之后的几百年之后才被大量驯养的。 其实《旧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亚伯拉罕是一个纯粹的牧人,最多算个半游牧,并且如果用天狼星年代表(后文会详细介绍),现在的晚期断代都得往后推好几百年,这样的话骆驼问题也就不能称之为问题了。 总的来说,亚伯拉罕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议还在继续,学术性的问题允许有争论,但如果象某些学者无视神话背后的历史,一棒子把《旧约》的历史性敲死,这样学者的言论,不听也罢。 在乌尔,偶们看到了古巴比伦时期的城市的建筑样式,在同一时期的另一个城市麦西肯-沙匹尔,偶们能看到当时城市的布局。 麦西肯-沙匹尔鼎盛时期的面积跟乌尔基本相当,想许多美索城市一样,麦西肯-沙匹尔被一个运河网(运河水来自底格里斯)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宗教区,行政区,居民区,商业区和手工业区,林阴路和横跨运河的桥梁将各城区连接在一起。水道和港口还将城市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 从乌尔和麦西肯-沙匹尔的遗址偶们大致能推测出古巴比伦的城市面貌,但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只能期待以后的文献考古发现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四十九) 汉穆拉比时期的古巴比伦很强盛,打遍美索无敌手,美索之外也敢用脚踹,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汉穆拉比的强权基础上地,社会内部还是很不稳定地。 公元前1750年,强劲地,“天神安努与地神恩利尔所宠爱之人”,“恩利尔所任命的牧者”,“战神萨巴巴的堂兄弟”及“众神之王”--汉穆拉比筒子,挂了,他的儿子萨姆苏伊鲁纳(公元前1749~前1712年)继位,王国由此陷入了混乱。 在萨姆苏伊鲁纳统治早期,“萨里姆-辛”筒子在埃兰边界地区发动起义,打响了反巴的第一枪,口号为“反巴复拉”。 这个带引号的萨里姆-辛九成九不是拉尔萨的末代王,跟他同一时期而且出道晚又特别能活的汉穆拉比筒子都挂了,深受灭国这一沉重打击的萨里姆-辛怎么看不象是还能坚挺到这一时候的主,就算很争气的活到了这时候,但还能有精力带马仔闹事就太不合常理了。 但这个自称萨里姆-辛的筒子带人跟古巴比伦掐了两年,最后还是实力不济,被无情镇压了。 虽然“萨里姆-辛”坚持了两年,但这对造反派来说只是热身罢了,公元前1740年左右,一位名叫伊鲁玛-伊鲁的人又在苏美尔地区造了起了反。 伊鲁玛-伊鲁自称是伊新王朝的王室后裔,造反口号“反巴复伊”。伊鲁玛-伊鲁实力还是很强地,没多久就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史称“伊新第二王朝”又或是“巴比伦第二王朝”,又因为伊鲁玛-伊鲁是在波斯湾的滨海土地上起的家,所以他建立的政权又被称为“(第一)海国王朝”或是“海土王朝”。 海国王朝听名字感觉还不错,其实所谓的滨海土地说白了就是沼泽地,但就是这个“沼泽王朝”前后总共撑了四百多年,共十二个一把手。 “沼泽王朝”虽然划走了部分古巴比伦的部分地盘,但对其统治根基的威胁并不是很大,对其威胁最大的是另一个内患--加喜特人。 加喜特人老家在什么地方现在还没有定论,他们可能源自伊朗,也可能是亚美尼亚,或是更遥远的高加索,或是同时来自这些地方,但他们集体往美索地区移民的基地可以确定,就在扎格罗斯山区。 虽然同是来自扎格罗斯山区,加喜特人跟流氓团伙古提人可不是一路的,他们早期的语言可能属于印欧语系,但已知的加喜特人语言并不是印欧语,可能他们在公元前两千纪就已经到达美索并丢弃了自己原有的语言并吸纳了阿卡德语。 公元前1740年左右,也就是汉穆拉比挂后的第九年,古巴比伦正处于内乱的时候,古巴比抡文献中第一次有了关于加喜特人的记载,这时候他们正在进行大规模移民,虽然他们用的是和平渗入的方式,但实际情况并不怎么乐观。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五十~一百五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 加喜特人现在所干的事就是亚摩利人的翻版,亚摩利人焉能不知加喜特人打了什么小算盘,想要移民美索地区?叉的,做梦。 半牧半农的加喜特人本想趁着古巴比伦国门不严的时候到美索捞点好处,可惜运气不好,古巴比伦人时刻提防着他们,有事没事还给他们来那么两下子,那叫一个惨啊。 慢慢的加喜特人学乖了,硬的不行咱就来软的,没事到巴比伦种种田,打打工,或者直接加入雇佣军,为古巴比伦的混乱事业添砖加瓦。他们试着与当地人和平相处,不过要想拖家带口移民,当地土著还是不干地,所以掐架事件还是时不时的发生。 这边的加喜特人要进来,那边的不部分巴比伦人想的则是出去(发起抗租暴动),一来一去,把古巴比伦王国整成了一围城,搞的萨姆苏伊鲁纳焦头烂额,面对混乱,他不得不宣布豁免移居者到期应付的实物租,毁掉军曹、穆什根努和柏以鲁欠债的泥版,这就是所谓的“米沙鲁姆”法令(miarum),也就是所谓的“巴比伦解负令”。 “解负令”刚开始还有点用,越到后来作用越来越小,大伙都不吃这一套了,反你没商量,顺带着各城邦也开始了互掐,古巴比伦彻底乱了。 大约在公元前1729年,加喜特的开国君主卡什提利什一世趁乱,在仅距巴比伦城200英里远的幼发拉底河畔的哈纳建立了定居点,至此,加喜特人算是在美索扎下根了。 在萨姆苏伊鲁纳统治末年,他老爸所开拓的疆土已丧失殆尽,王国的领土又缩回到汉穆拉比以前的疆域,即仅限于阿卡德地区。 萨姆苏伊鲁纳在内忧外患中含恨离世,他的儿子阿比舒(abieshu公元前1711~前1684年)上台,帝国继续衰落。 这一时期的加喜特人逐渐在美索展露头角,有城邦掐起来,他们会被拉过去做调停人,有时甚至做有名无实的傀儡,不过他们并不是什么好鸟,对古巴比伦中央政府的进攻还在继续,虽然被打退,但骚扰从没停止。 阿比舒还是想干一番事业地,“解负令”颁布了无数,妄图缓和人民内部矛盾,可惜没用;跟海国王朝也干过架,可惜也没用。 无所作为的阿比舒挂后,他的三个继任者阿米迪塔纳(ammiditana公元前1683~前1647年),阿米萨杜卡(ammisaduqa公元前1646~前1626年)和萨姆苏迪塔那(samsuditana公元前1625~前1595年)倒是干了一些事。 他们把海国王朝赶到了一边,并把从西北不断涌入的加喜特人结结实实的揍了几顿,中央政府的这些举动也使各城邦城主们的那些颗怿动的心平静了不少,情况似乎在向好的方面发展,可惜天不佑古巴比伦,灭顶之灾来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一) 这个灭顶之灾就是赫梯人的入侵,又一个被遗忘的民族登上了历史舞台,发出了自己光和热。 赫梯作为一个新兴的王国在当时名气不大,虽然时常到美索地区干些打家劫舍,杀人越货的勾当,但谁都没把它干回事,不过经公元前1595年一役,赫梯出名出大发了。 公元前1595年,驾着战车的赫梯人突然袭击古巴比伦,把本来已经能自理的古巴比伦很干脆的送上了黄泉路,古巴比伦灭国。 灭掉了古巴比伦的赫梯人在美索饱抢了一番后,特别是古巴比伦城,连主神马都克两口子的雕像都被作为战利品掳走了,赫梯人本还打算建个政权,控制一下美索地区,没想到自家后院突然起了火,后宫发生叛乱,赫梯人以比来时还快的速度风风火火的赶回去救火,之后也没回美索。 赫梯人的撤退就象一块大馅饼,啪的一下砸在了加喜特人的脑壳上,捡了个大漏的加喜特人填补了赫梯人在美索留下的权力真空,建立了加喜特王朝,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巴比伦第三王朝,一般称之为加喜特巴比伦。 虽然加喜特王朝是在古巴比伦的基础上建立的王国,不过它已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巴比伦了,占统治地位的民族都换了,此后带“巴比伦”名字的各王国都不能看成是古巴比伦的延续,包括新新比伦,一个辉煌的帝国仅仅三百年就玩完了,从此再无巴比伦。 取得了统治权的加喜特人不段的吞并着原先古巴比伦王国的地盘,到大约公元前1460年的时候,古巴比伦王国的大部分土地都已处于加喜特人的控制之下。 加喜特人致力于建立了一个统一政权,加喜特国王第一次使用了“巴比伦尼亚之王”的头衔,说明他们对城邦制度已经不感冒了,他们要的绝对的统一,而不是松散的联盟。 双轮战车军队为加喜特人的统治提供了坚强后盾,但加喜特巴比伦时期战事还是比较少的,人民生活还算安稳。 没多少文化的加喜特人基本照搬古巴比伦人的统治模式,并信奉古巴比伦的神,加喜特贵族迅速巴比伦化,都以起苏美尔语或阿卡得语的名字为荣,王室铭文一样,各种建筑也是古巴比伦式的。 加喜特人还重修了一些历史名城和神庙,并开凿了新的灌溉渠道,不过这些可不是加喜特突然掌握了什么新技术,而是依靠繁荣的经济和强大的人力资源。 在经济方面,制度跟古巴比伦的差不多,阶级方面也基本一样,不过当加喜特王室把自己的部分土地和在土地上服役的劳工赏赐给官员,并免除他们的赋税和徭役时,产生了一个新的统治阶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五十二~一百五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二) 加喜特巴比伦时期出现的“库都路”就是这一新统治阶级出现的凭证。 “库都路”(意为边界)就是俗称的界石,这些界石是一些大大小小的石柱,上面刻有神像,其铭文为国王赏赐给自己军官和官吏以土地的记录,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经济文件。 “库都路”一般记录了所赐地块的准确界线,赏赐条件和受赏赐的原因,一般认为界石都立于地块的边界上,但目前所发现的界石都搁在了神庙里,有说是田里的界石因为年代长了所以没了,不过这观点不大说的通,在田里锄头都能挖到石头就挖不到了?“库都路”极有可能并不是什么界石,而是放在神庙里表明土地从属关系的一种经济文件。 新统治阶级有了土地之后就跟旧统治阶级相互勾结,使出吃奶劲剥削老百姓,人民生活水平立马往下掉了好几个档次,不过觊觎统治阶级强大的军队,老百姓虽然心里有怨言,倒也没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最多只是骂骂街发泄一下。 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约公元前1450年),加喜特巴比伦灭掉了海国王朝,巴比伦尼亚重新统一,加喜特人在巴林建了城堡,重新控制了当地的贸易。 加喜特巴比伦用从阿富汗获得的青金石换取大量的埃及黄金,由此黄金也第一次在巴比伦尼亚成为货币。加喜特巴比伦和埃及生意做的不错,王室的关系也相当不错,加喜特一把手和埃及法老时常称兄道第,两国还互通婚姻,当然,按照传统,埃及是只进不出的,法老娶了加喜特公主为妃,加喜特一把手却娶不到埃及公主。为此,加喜特一把手还给埃及法老写信抱怨过,不过回复还是no,此事没的商量。 也就是在公元前15世纪,美索又乱了,赫梯因为离的相对远了一点,所以掺和的也没那么勤快,不过经常到美索晃悠的埃兰又坐不住了,特别是新崛起的亚述,给加喜特巴比伦带来了很大威胁。 加喜特巴比伦和埃兰的掐架互有胜负,加喜特在公元前15世纪末曾经占领埃兰全境,埃兰也曾经入侵过乌鲁克,抢走了加喜特新塑的马都克神像和另外一件美索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东西,而这一件东西直到现在也再没有回到过美索。 加喜特巴比伦和邻居亚述的纠缠一直持续了好几个世纪(详情见前文的亚述史),约公元前1157年,埃兰人掳走了加喜特的末代国王恩里尔那丁-阿基,加喜特巴比伦宣告灭亡。 加喜特人玩完后,巴比伦尼亚先后出现了一些地方王朝,比如伊新第二王朝(约公元前1156年~前1025年)和海国第二王朝(越公元前1024年~前1004年)。 这里说到的伊新第二王朝和前面提到的那个同名王朝不是一码事,前面的那个因为个头小,时间短,所以知道的人不多,在历史上难免被人有意无意的阉割掉,但如果要按时间排的话,被人熟知的这个伊新第二王朝应该称为伊新第三王朝。 伊新第三王朝被人熟知的一个最大原因是它出了一个杰出的一把手,他就是那布卡杜里舒尔一世(约公元前1124年~前1103年)。 什么?这名字没听说过?那就说他另外一个名字--尼布甲尼撒一世,新巴比伦那个反恐精英尼布甲尼撒二世就是托了他的名。 尼布甲尼撒一世曾率人攻入埃兰,抢回了马都克神像,不过另一件被抢走的东西却没能夺回。伊新第三王朝也曾经揍倒过亚述,但直到公元前729年被亚述拍死也没能够建立统一的国家。 之后美索发生的事前文已经说过了,恐怖分子亚述建立霸权,之后又被米底个新巴比伦联手做了,完了波斯又把新巴比伦干掉,传统意义上的美索历史也就此结束。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三) 前面说的美索历史基本都是战争史和政治史,但真正创造美索历史并不是那些达官贵族和所谓的神明,而是广大的美索人民,现在偶们放松一下心情,来了解一下美索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怎么生活地。 生活嘛,不外物质和精神两类,物质生活是基础,吃不饱穿不暖还哪来的精神生活?美索不达米亚人可不是大仙或是半仙,不玩辟谷那档子时髦玩意,所以首先要说的是美索人的吃。 谷类是人类已知的最早种植的庄稼,耐寒的谷类很适合美索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谷物一但种下就不需要花多大力气去照料,又省力又便于保存和运输,而且产量还不错,美索人就此拍板,就那么地了,咱以后的主要食物就是谷物了。 美索地区种植的庄稼有大麦,小麦,燕麦,黑麦,大米和高粱。 美索人主食是粥和面包,麦类和大米,高粱都能煮粥喝。人们把大麦磨成粉,和点水,揉成团,然后放在350~400c的炉里烧烤,未发酵的面包就这么成了,这种面包的外观不咋地,就象一种扁薄的馍饼。之后才用到酵粉制成真正的面包。 亚述一把手亚述巴尼拨的手下大将贝尔-伊波尼(bel-ibni)曾讲到面包的制作过程:“...他们磨碎谷物(hasalu),过滤面粉,揉成面团,...烤(basalu)。他们吃这种面包,并住下来。” 这种面包的缺点是不易保存,必须当天制作,除了面包,人们还吃糕点和软饼,一般是在面粉中加入蜂蜜(aka,dispiha),酥油(akal,himeti),芝麻油(akal,samni),盐(akal,tabti),牛奶或各种水果混合制成,整就一西餐配制嘛。 当然光吃主食任谁都不干,美索人还吃蔬菜,肉类,水果等。 美索人把蔬菜叫做“绿色的东西”(ni-ba-tu,ar-qu或sum),当有人饿了,常说的是他肚里的绿色东西太少了。美索地区最常见的蔬菜是洋葱,豆类也被广泛食用,包括小扁豆,鹰嘴豆,蚕豆,豌豆等。 豆类一般都用于烧汤,因为豆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所以对于买不起肉吃的穷人来说,豆类是肉类非常好的替代品。 其他的诸如黄瓜和各种葫芦科蔬菜,卷心菜,莴苣和从棕榈中提得的一种类似芹菜的食物都是美索人日常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索人实用的肉类的品种很多,从苏美尔时期到古巴比伦时期,吃的最多的是鱼,羊肉和不常见的牛肉(因为缺乏适当的牧场,所以牛的数量相对不多)要在过节时才能吃。苏美尔时期,猪是很常见地,被成群的饲养,古巴比伦时期的肥猪肉还是一种高档实物,不过到了中亚述时期,因为亚述人嫌猪脏,立法禁食了猪肉,所以猪肉的市场越来越小,直至最后完全萎缩。 除了鱼肉,牛,羊,猪肉,美索人还吃马肉。禽类的饲养在美索历史的早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养了是吃肉用的,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母鸡才被饲养,蛋类由此也成为了美索人的食物之一。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五十四~一百五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四) 主食有了,荤菜,蔬菜都有了,好象还少了点什么?都是熟食嘛,没调料怎么行捏? 在美索最常见的调料是盐和芥末,通常这两样是混在一起的,巴比伦人的餐桌上一般放俩调料盒,一个放盐,一个放芥末。芥末还跟甘松混在一起使用。美索人喜欢把面包就着芥末吃,也不知道是啥滋味,有机会得试一下。 其他调料还有:肉桂,八角茴香,香菜,马郁兰,郁金香,生姜,大蒜,甘松香,百里香,茴香,枯茗等,品种还是相当丰富地。 美索人平时还会吃点水果,主要有苹果,石榴,海枣,无花果,荸,欧楂果,杏,枣,葡萄等。海枣还是糖的重要来源, 水果不但能直接吃,还能酿酒。 捷姆迭特-那色时期(约公元前3100年~前2900年)葡萄就已经被酿成酒,但现在并没有证据证明葡萄酒是苏美尔人的首创,葡萄酒的酿制技术可能来自美索附近的高原地区。 在美索,葡萄酒称为karanu,属于高档饮品,那是款哥款姐们的专利,但那些有钱人有那么好的酒却不好好喝,跟现在的一些人一样,非得掺点什么在里面喝了才舒坦,现代人往红酒里掺雪碧,美其名曰“红粉知己”,上古时候没雪碧,美索人就往里头掺水,古今都一德性,糟蹋好东西。 海枣也能酿酒。海枣酒用水和麦曲子(im.gv.en.na)混合或用无花果和葡萄干混合而成,有时候还加蜂蜜,已知的有红果子酒和白果子酒两种。 如果说葡萄酒是贵族饮品,那么啤酒就是大众饮品,不光价格便宜量又足,而且又有营养,现代人认为啤酒是液体面包,其实,美索人早就知道了,啤酒也是美索人的主食之一。 美索人酿制啤酒的历史相当地长,据说公元前7000年美索人(苏美尔人文明之前)的酿酒技术已经很成熟了,他们能把酿化和发酵结合成复式发酵法,用含麦芽糖的谷物,比如大麦,小麦,黑麦发酵制成酒类饮料。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一直在为大麦和小麦首先被驯化到底主要是用于烤面包还是酿啤酒这个问题掐个不停,虽说早期美索人只靠喝啤酒度日听起来好象很玄乎,但实际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最起码在早期美索地区,这两种主食的发展是齐头并进地。 虽然早期美索人的酿酒技术不错,不过他们酿出来的啤酒还是有一很大的不足,就是杂质太多,而且这些杂质又很难沉淀或去除,所以早期的美索人喝起啤酒来很不爽,还是苏美尔人聪明,发明了一种起过滤作用的饮酒管。 这种饮酒管跟现在我们用的吸管的个头差的不是一点两点,一般都有半人高,喝酒的时候先得搬个凳子,把酒坛搁地上之后,坐下,把着饮酒管一通猛吸,感觉很不错哦。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五) 啤酒在美索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块公元前3000年的泥板书上的一首饮酒歌中这样写道:“畅饮啤酒,快乐无愁,舒肝乐心忘尔忧。”酿酒业还是唯一一种置于神保护下的行业,并且保护神还是俩女神,因为苏美尔女筒子既酿造啤酒,又开啤酒吧,在啤酒也中占主导地位,所以找俩女保护神正合适。 汉穆拉比法典中特意提到过以开设酒吧为职业的女筒子,称为sal.kas.tim.na(sabitun),酒吧称为e‘.kas.tim.na(bitsikari),酒吧的规模一般都不大,通常有5张床,10把椅子,3张桌子。 啤酒不光是美索人的主食或是饮料,还有其他用途,比如用酒帮着治病,一块公元前3000纪末的泥板上刻着15个医方,其中的第四,六~十二,十五条医方里都提到将啤酒与某种植物或东西调在一起就能把病治好。 除了酒,美索人还喝其他饮料,诸如用石榴制成的一种不含酒精的甜饮料,虽然属于绿色饮品,纯天然不含防腐剂,但销量却不咋地,一直都没流行起来。 美索人还喝奶的蜂蜜。奶主要从山羊,绵羊和奶牛获得,但作为饮品喝的不多,做成奶制品食用相对多一点,奶和啤酒一样,也能入药。蜂蜜价格高又不常见,为了制作甜食和酿酒,经常需要进口。 美索人一般把蔬菜类,特别是豆科植物晒干了保存,水果类是压扁了保存,鱼和肉类则是放盐和香料并弄干来保存。 美索人的主要餐具有单尖的骨叉,骨刀,沥青或骨制的调羹,赤陶长饼勺子,当然还有喝啤酒专用的长吸管。盛食物的容器在各个时期各个王国有所不同,但主要有陶,木,石或金属(铜,青铜,铁制的都有)制成的大浅盘,碗和杯子。 食物和餐具都有了,那么下面就该开吃了。 一般的工薪阶层,平均每天也就摄取2西拉(“西拉”是苏美尔语读音,阿卡德语读作“库”,西拉是苏美尔和阿卡德容量单位中的“升”,等于0.404公升)的主食,外加一些饮料和附加物,但这只是男筒子的标准,女筒子和小孩只给较小的分额(食物配给制),一般情况下,美索人一日两餐,早,晚各吃一顿,没中饭。 款哥款姐吃的就要好很多了,谁让他们有钱呢,主食敞开供应,还得喝点小酒,吃点肉(一般是鱼),再来点水果,有时还能吃到野味道。一块泥板书记录了一个有钱人家的饭菜内容:面包,发酵的饮料,点心,鱼,以及牺牲用的羊,牛肉。 穷人爱吃蔬菜和水果,但并不是因为有营养,而是买不起主食所以用蔬菜和水果代替。肉类不光穷人吃的少,富人也不长吃,因为肉一般在特别场合才吃(祭祀后),但美索人肉食的兴趣极大,一般的工薪阶层会把吃肉写进工作合同,即主人除了提供正常的饭外,还要另加一份肉。有钱人要吃肉就好办一点,如果肉类供应紧张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他们就会雇职业猎手出去打,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能逮来炸着或烤着吃。 吃说完了,下面该说穿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五十六~一百五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六) 说到穿,就不得不考虑两个主要因素,气候因素和面料因素。 现在的美索地区除了北部为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但上古时期。美索人在旮闹腾的时候,虽然总体上环境质量在逐年下降,但气候还是要比现在好的多。 上古的美索地区,气候还是比较温和湿润地,冬天不是太冷,夏天也不算太热,所以美索人在穿衣时不用考虑太多的温差因素,只要不去爬山看日出,在平原大多数时候只要穿一件内衣加一外套就行,即使到了冬季也不用象爱斯基摩人那样把自个裹成粽子,再加件衣服就能过冬了。 制衣面料方面,在当时没有化工产品的条件下,无非就是植物纤维和动物纤维两种,当然动物皮革也算一种,不过当原始狩猎民族逐渐过定居下来,开始向文明迈进的时候,皮草已经逐渐淡出了定居一族的视野,取尔代之的驯化动植物以获取其纤维来制作衣服。 大约在公元前8500年,美索人开始对动植物开始了驯化,其中能获取制衣所需纤维的动物是山羊和绵羊,植物则是亚麻。 亚麻和羊基本是在同一时期被开始驯化的,但美索人最开始驯化它们的时候并不一定是为了获取纤维,亚麻最先可能仅仅是为了产油(亚麻籽油,亚麻籽含有约40%的油),然后逐步发展到利用其纤维制衣(过渡时间不是很长)。羊更是如此,绵羊的野生祖先亚洲摩弗伦羊(原产地西亚和中亚)和山羊的野生祖先亚洲毛粪石山羊经过美索人驯化,最早是为了肉用,过了好几千年,(公元前6500年以前)才被应用到产奶,产动物纤维等方面。 尽管上古美索人的服装和遗骸早在几千年前就烂了,但从他们遗留下来的艺术品,诸如壁画,雕像之类,还是能还原出当时美索人的服饰地。 苏美尔文化发展早期,无论男女都穿着及膝或长及腿肚的毛料裙或亚麻裙,这类裙装通常称为“卡乌那刻斯”,其中一些有一行褶裥或流苏。 卡乌那刻斯(kaunakes)其实是一种在经线上用纬线结成扣环状仿羊皮模样的羊毛衣料,到了古地亚时期,这种衣料不再使用,只有在制作神像的神衣时才用。 随着时间的流逝,苏美尔人对衣服的款式有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满足于穿个裙子满处跑了,一种穿起来相对麻烦但现在瞧起来依然很时尚的服装款式悄然兴起。 这种亚麻布制成的长披肩服装穿法是这样地: 男筒子们先把一段布料(边缘有刺绣花饰)披上左肩,包住后背,然后从右臂下穿过,再搭上左肩,最后回到右掖窝处。所用的布料很长,因为没裤子穿,必须把下半身也得裹住。有兴趣的男筒子可以找块布尝试一下,穿起来那叫一个酷。 女筒子就不能用这个穿法了,因为要这么穿(光穿外衣,不穿直筒内衣,),重要部位有一半(不是横向,是纵向)包不住,所以女筒子就得用另一种穿法。 具体方法是:一端丢在左肩肩后,主要部分缠过前胸,从右臂下来,再由背后向上绕过左肩,遮盖左手臂,只将左手露在外边,以便于活动。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七) 这种披肩式的服装可能在典礼时候才穿,平时穿这样的服装太累赘,把劳动人民整的象时装模特似的,穿着干活太不方便了,所以平常时候平常人也就拿块布裹一下就行,只要能保暖能遮羞就行,方便还是要摆在第一位地。 到了古巴比伦时候,服装的款式又有了发展,但总体来说,古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服饰传统,只是在装饰方面做了改进。 古巴比伦时期服装的颜色开始多了起来,不再是以前千篇一律的原色(白色),注重的颜色有红,绿,青,紫,还用红,金,灰,白色的流苏做装饰,并产生可以织出花纹的工艺技术以及刺绣。衣服花纹主要有:双翼天球纹、莲花纹、鳞纹、球形果实纹、山形文、圣树、蔷薇、绳纹等,女筒子的衣领上绣有以玫瑰花结为图底的散开形精致花纹图案。 绣金边的紫色外衣普通人可不能穿,那是国家一把手地专用服装,普通人要是穿了,立马判个现行反革命拉出去宰了,贵族倒是能在衣服上绣上金边,但是不能在紫衣服上绣,要不一样得挨宰。 除了非常时尚的披肩装外,古巴比伦时期常见男式服装的还有腰布式。用三角形织物绕身包缠,在腰间扎紧,在身体上形成参差不齐,错落相间的层次。里面穿直筒紧身长衫,有时为对襟样式,敞开不系扣,腰间束有腰带。女式服装还是那样,整块大布裹大裹的,只不花样更多了。 古巴比伦人和苏美尔人,阿卡德人一样,都没有裤子可穿,“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句俗语并不适合古巴比伦人。古巴比伦时期,鞋也只有国王(可能还有贵族)才穿,古巴比伦国王穿的是一种带后跟的皮凉鞋,光脚的平民如果不是嫌命太长,当然得怕穿鞋的国王。 亚述时期,出现了附有短袖的束腰外衣,并且衣服上的流苏更多了,其他的跟先前差不多,不过鞋子不再是国王和贵族的专利了,除了奴隶,大伙能穿。 亚述女筒子出门还得带面今,原因前文已经说过,是为了跟从事某种服务性行业的女同胞区分,和宗教无关。 除了衣服,美索人的装扮还有首饰和头饰,平民嘛就整点地摊货,虽然材质不错(金,银都有),但跟国王贵族们的限量版比起来档次就差了不少。 头饰一般地摊上没的卖,一来成本高,二来需求量也不大,只有国王,贵族们才喜欢这类东西(因为能代表身份),国王的头饰绣花镶宝石,有时还插一圈小羽毛,贵族的头饰上有时也会镶上宝石,但是宝石的品质要比国王的差。 伍利在乌尔王陵挖到了普阿比王后的头饰(约公元前2500年左右)就比其他殉葬者的头饰要豪华,精美的多。普阿比的头饰最上面是一朵朵弯曲的金花,下面是由金柏叶和金柳叶构成的环,环上还点缀着青金石和光玉髓珠子。 伞和扇子只是国王和贵族们才有的专利,当他们外出时,伞和扇子由随从们拿着,平民也只有站一边过过眼瘾的份。 穿说完了,接着下面就轮到住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五十八~一百五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五十八) 美索地区南部(苏美尔-阿卡得地区,即巴比伦尼亚)是一片泥沙冲积地,没有可用来建筑的石头和木材,北部地区倒是有石头,不过开采起来实在是麻烦,所以美索地区能容易获得的主要的建筑材料是粘土,芦苇和灌木。 狩猎采集一族在美索地区定居的时候,住的是芦苇和灌木搭成的棚屋,这种房屋既不美观又不牢靠,抗击打能力不咋地,刮个大风,下场大雨就会倒,属于危房。不过对狩猎采集一族来说,能够住在这种“豪华”的棚屋而不用再住冰冷的洞穴,已经是相当幸福了。 这种“豪华”的棚屋虽然简陋,但生命力(不是抗击打能力)相当地顽强,直至今日,伊拉克南部沼泽地区居民仍旧住着几乎和以前一模一样的棚屋。 随着社会的分工,农业和畜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住房的要求也高了,于是美索地区的第一批房地产开发商诞生了。 一代“房产商”(工匠)开发的房子比先前的芦苇棚屋档次高了一点,“房产商”用到了两种新型的,性价比极高(花点力气挖一下就行)的建筑材料--粘土和沙土。 “房产商”把混有植物纤维的粘土放在四边有框的方行模子中模压成型,然后放在太阳下晒干。砖就这么制成了,这种砖称为“日晒砖”(agurru),北部亚述地区就不能这么晒砖了,那边气候潮湿,就算出大太阳砖也未必能晒干,所以砖往往是烧干地。 “房产商”开发的住宅一搬都是泥砖砌墙(将方形砖平行放置,砌成一行行水平向的砖墙),木梁草,已经掌握了制造规则砖的二代“开发商”不会造出这种不符合工程学原理的砖,有学者推测,可能是由于城市建设的需求量激增后,为了大量出货,工人们也管什么形状了,拿铲子直接挖了土就烧,结果就烧出了这么一种铲子形状的砖。 后来砖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一种类似于正方型的砖被大量使用。 这种砖宽31cm,长34cm,厚8~10cm,亚述地区的砖个头稍微大些,并且更接近方行,一般宽37cm,长38cm,厚10~15cm,“开发商”常用沥青(kupru)作为结合材料,后来石膏被用来做灰泥(gassu)。 美索地区的住宅一般都是平顶,门固定在凹坑的石枢上,窗户一般较小,开在墙壁的高处,并用穿孔的泥格栅保护,有的房子压根就没窗,只有一个临接的窄门。 由于找不到合适的木材,所以美索的住宅里一般没有支撑室顶的柱子,但东西是死的,“开发商”可是会喘气的,不能用木材就用泥柱来代替,在美索南部欧倍德地区就发现过有泥柱的高档住宅,但总的来说泥柱在美索的住宅中使用不普遍,主要建筑中倒是常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石头也开始被用于建筑行业,石灰石以及更贵重的石料只用于神庙和王宫,还是只是装饰用,私人住宅主要还是用粘土。 古巴比伦时期发展出的一种独特的结构,对后世建筑艺术的发展影响巨大,即拱以及拱化生的半圆屋顶和圆屋顶的结构系统。随后又创造出可用来保护与装饰墙面的面砖和彩色琉璃砖(新巴比伦时期常用)。 这些把材料结构,构造与建筑造型艺术有机结合的成就,影响着小亚,欧洲和北非的建筑。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六十~一百六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 现在来说说美索人的行。 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我们两条大腿(四脚着地的不能算人),美索人当然是很标准的人了,所以美索人最先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他们那两条不算健壮也不怎么修长的肉腿。 最早的美索象形文字图案(楔形文字的原形)里,一只肉脚的图案,就代表行走(还有足和站立的意思)。 苏美尔人就是靠着两条肉腿从“天堂”老家行(读hang)到了美索平原建立起了已知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文明--苏美尔文明,时间大约是公元前四千纪末。 美索土著早先的交通工具也是两条白白的大腿,一天撑死也就只能走个24~32公里,这还是空身上路,要是再驮点东西(负重最多只能68公斤左右),为了能让自己能多运东西外加轻松一点,美索土著到埃及出差的时候,把驴(公元前6000年左右由古埃及人驯化,野生祖先为非洲野驴)进口到了美索地区。 有了驴之后的美索土著轻松多了,不但能运的货了多了(驴的负重是人的3倍),自己也省了不少力(骑驴晃悠),但那时候车还没有被发明,载货能力和速度都有限,但不管怎么样,比光靠两条腿效率高多了。 后来又有了橇,不过因为美索地区缺乏能搁在车下面的粗重滑木,所以撬在美索并不普及,最多只能算个插花而已。 苏美尔人搬到美索后不久就发明了轮子,这种轮子可不是车轮,而是陶工们玩泥巴用的旋转盘,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把轮子安到了车上,历史上第一辆“宝驴”(一驴拖动,木制车体)诞生了。 “宝驴”的用的两对实心木轮,直径约0.6米,车架象橇,车身上还有一个高箱,车的前,后轴都不能转动。 虽然按照现在的眼光来评判,“宝驴”的缺点实在是太多,摩擦力太大,驴力太小开不快拉,只能直行不能转弯啦,站(只能站,不能坐)着不舒服啦等等,但“宝驴”一下线还是在在美索当地引起了轰动,有钱有权的挥舞手里的支票本想弄辆开开,没钱的也没闲着,争着抢着去一赌“宝驴”的风采,一边瞅一边把哈喇子流了一地:“好东西啊,好东西啊。。。” 但毕竟攥这么一辆“宝驴”不容易,按照当时的生产力状况不可能实现量产,所以有钱也不一定能弄到,比限量版还限量版,没有特权想都别想。 随着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的不断提高和改进,“宝驴”的性能增强了,成本也下来了,普通人家拥有私家车已不再是梦想,军方还研制出了适用于战争的“悍驴”战车。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一) 美索历史上最重要的运输工具,也是人类自汽车发明之前最重要的运输工具--马大约是在公元前4000年在东欧被驯化,这一地区也极有可能是印欧人的发源地。 马的原始祖先是分布于俄罗斯南部的野马,现在早绝种了,不过该种的一个不同亚种仍然在野外有分布,它们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普氏野马(又名蒙古野马或准噶尔野马)。顺便说一句,20世纪60年代普氏野马已经在原产地之一的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另一原产地是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干旱荒漠草原地带)灭绝了,1986年又从英、美、德等国运回18匹,现今我国境内半散放养普氏野马已达300匹左右(全世界总共也就2000匹左右)。 刚驯化的马因为个头太小,还很弱,不能载人,一般的两轮或四轮马车都起码需要4匹马拉,看着挺猛,速度和冲击力其实不咋地,但经过1000多年的饲养,马的个头和力气慢慢变大了,能驮一个轻装骑兵了,又过了几个世纪,个头更大的马被培养出来了,然后就有了重装骑兵。 马随着印欧人的向外扩张在公元前三千纪传到了美索地区,美索地区至此也有了“宝马”和“悍马”。已经有4500年历史的“乌尔旗帜”上就已经有了能载两人的四轮“悍马”参与pk的图案。 但这种四匹马力“悍马”跟以前的“悍驴”一样,轮子由三块木板拼成,拐弯还是不行,需要靠拖转,并不能适应群p这种大场面,所以后来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轻便的两轮马车--“悍马”2(公元前18世纪左右)。 “悍马”2采用轻便的辐轮,而且配有能将车体部分重量传递给马匹的挽具,使“悍马”2的速度和转弯灵活性有了一个质的飞跃,“悍马”2逐渐成为战场的主力。 与“悍马”2相对的“宝马”2也走进了大众的视线,美索人开着拉风的“宝马”2把生意做到了东南亚和北非等地。 此后,还陆续有骆驼(驯化),大象(驯服)等动物被用做陆上交通工具,但主力还是马和马车,特别是马鞍和马镫的发明之后,马在交通工具中的no.1地位更不可动摇了。 除了陆路交通工具,美索人制造水路交通工具的历史也是很悠久地。 公元前5000年,美索土著们已经掌握了制造芦苇船的技术。 这种芦苇船用到的是一种被现代伊拉克南部沼泽中阿拉伯人称为波迪的淡水生高芦苇,但波迪芦苇芯中有髓,吸收性很强,用作造船材料先天不足,苏美尔人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给芦苇船糊上了一层特殊的黑糊糊的外衣。 这层外衣就是美索地区盛产的沥青,所以美索的芦苇船几乎都是黑船。 沥青包装过的芦苇船样子有点象我们中国的龙船,平底,没有桅杆,两头高高翘起并且内弯,不但能水运,海运也一样没问题。 缺乏木材资源的美索地区后来也木船和皮船,但总的来说还是芦苇船使用的比较普遍(后期还出现了有帆的芦苇船)。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六十二~一百六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二) 吃,穿,住,行是美索人日常生活的四大支柱,不过光有这些还不是款哥起码不会是穷光蛋,再者在酒精的刺激下人的欲望要比平常清醒的时候强烈的多,干柴碰到烈火,不来点人类最原始的运动怎么着也说不过去吧? 但总的来说,不管小姐们是蹲点还是游荡,其本质还是属于守株待兔。 现在的小姐们会在你路过洗头房的时候猛招手或狂敲玻璃们,或是在浴场洗完澡躺着休息的时候,直接有人问要不要做按摩,又或是成人店门口有人张罗着发传单或是直接强拉硬拽的就往里拖,美索地区的小姐们可不能这么“热情”,非得等着男同志自个上前咨询,要不麻烦就大了。 例如中亚述法典第三表第七条就规定:“如果某女向某男做某种手势(其实就是暗示),有人以誓言揭发她,那么她应交出50密拉铅,并应受20杖责。” 这么看来美索的小姐们做点生意还真不容易,主动了还得挨罚,不过虽然没资料表明她们被事先付钱,但这种职业的收入还是相当可观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六十四~一百六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四) 婚姻和丧葬也是美索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先说婚姻习俗,美索mm在结婚前都是由老爸保护和监管,mm成年后由老爸全权负责结婚事宜,如果老爸不幸在mm成年前就挂了,那么就由mm的哥哥做主,如果哥哥也挂了,那么恭喜这位mm,你可以自主婚姻了,不过前提是你没被家人当作抵押品送到债主打工,因为如果老爸,哥哥都挂了,下面对你婚姻有决定权的就成债权人了,只有等到债权人也挂了,你的婚姻才能自主,不过很可惜,大多数美索mm没这么好“运气”,一切还得按套路来。 美索gg通常先会给未来老泰山一笔当作mm身价的费用,但光给现金还不够,gg还得送上聘礼,mm则从自己老爸那取得嫁妆,嫁妆会跟mm一起,婚后一并归gg。 如果gg在“下单”之后又看上了其他的mm,并决定不娶先前下了单的mm,那么不好意思了您咧,原先给的现金和实物就归mm的老爸了。反之,如果mm的老爸反悔,那么mm的老爸得退一赔一,不但原先的现金和实物得不到,还得倒找相同数量的现金和实物。 婚前的身价费和聘礼就相当于预约金,说白了跟现在买东西先给订金一个道理,目的一是为了证明双方签定婚约的严肃态度,二是为了约束双方,是保障婚约能顺利履行的一种手段。 签完婚约后下面就该举行订婚仪式了,准新郎会在准新娘的头上洒香水并献上礼物,完事之后准新娘就正式成为准新郎家中的一员了,该干嘛就能干嘛了。 但事情并不是都那么顺利,如果很不幸,准新郎挂了,那么这位准新娘就得嫁给准新郎的兄弟,如果准新郎没兄弟,那就得嫁给他的近亲,如果连近亲都没有,那就不知道该再嫁谁了。 反之,准新郎活的好好的,准新娘却挂了,那么准新郎就能自己决定是否娶准新娘的姐妹,如果想的话,前面的套路可以省略,直接办订婚仪式就行。如果不想,那么原先所给的订金就可以收回(粮食除外)。 如果两个人都平平安安的活到了婚期,不用去民政局登记,也不用婚前体检,直接就能正式举行结婚仪式。 议事上,新娘由家长交给新郎,新郎在证婚人面前揭掉新娘的面纱,并郑重宣布:她是我老婆。有这层,再加上正式的婚约(结婚的契约),新娘才能正式获得“妻子”(hirutm或assatum)这一荣誉称号,如果没有契约,那么该婚姻将不受法律保护,是无效的,契约基本就相当于现代的结婚证,但如果两人同居满两年,即使没有婚约,作为当时的事实婚姻,该婚姻也会被认定为合法。 结婚以后,两口子既可以住女方家也可以住男方家,如果住女方家的话,老公得给老婆一笔称为“dumaki”的安家费,这笔钱只有在老公挂后,死者既没有儿子又没有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归入寡妇门下,不过这笔钱也有可能在老公生前就被两口子一块花完了。 美索地区名义上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不过这只是理论上,实际操作起来有点难,所以美索真正实行的婚姻制度是跟我国古代一样的一夫一妻多妾制。 妾(esirtu)一般来自地位很低的女奴,从女奴到妾,身份转换了地位却没得到相应提高,美索家庭的主要成员为丈夫,妻子和子女,没妾啥事,妾能做的只有服从,丈夫和丈夫的合法妻子对妾有绝对的支配权。 这种婚姻制度对大的特色就是不平等,丈夫只要想,就能离婚,而且压根不需要什么理由,相反妻子却被要求绝对忠诚于丈夫,妻子只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才能要求离婚,一,丈夫诬告妻子与他人通奸;二,丈夫对妻不忠并藐视妻子,这点需要解释一下,娶小不算不忠,整天在外鬼混,时常夜不归宿才算。三,丈夫抛弃家庭,脱离乡土;四,妻子患病而丈夫纳妾。但这些也只是要求罢了,上头批不批还得另说。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五) 再来说说美索的丧葬习俗。 死亡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当人们临近死亡,多数人大抵是不会考虑诸如“接下来我的追悼会该怎么开”,“与会来宾是多还是少”等此类问题的,就算某些国家一把手或是权贵们生前能给自己挖墓并安排后事,但当他们咽下最后一口气后,接下来的事还是得活人办,所以丧葬,那是活人的事,跟死人无关。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丧葬习俗跟其他风俗一样,总是直接或间接的反应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就丧葬过程来说,说白了也就活着的人图个安心罢了。 但活人要图安心还是得有那个经济实力,美索广大劳动人民虽然有习俗,但大多数时候却没那个实力去顾及,所以美索的丧葬习俗一般只有富人才能做到。 人死后,尸体用跟耶酥同志当年所用型号差不多的亚麻布裹上后放入棺材,丧礼dj(kalu,其实就是十处打锣九处都在的祭司)被应邀组织对死者的吊唁。 吊唁时,死者的亲戚,朋友要脱去帽子,摘掉头饰,撕碎原来穿的衣服,换上丧服(sakku),并不断撕扯自己的头发和胡须,跟关系好的还得趴在地上用刀自残,用以表达对死者的哀悼。吊祭时,要用到牛和山羊。 在美索地区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停尸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天,但如果处理一下,比如跟古埃及一样用盐给尸体脱水后,停尸的时候就有可能延长到象有些美索文学作品中所提到的七天,不过一般国家一把手的停尸时间也只有三天。 吊完唁,停完尸,下面就该入土为安了,不过在美索各地都发现有不同时期烧过的尸体骸骨,这似乎表明当时除了传统的土葬,美索还流行着时髦的火葬。不过有学者认为这些火化的都是外来移民,当地人实行的还是土葬。 美索地区的很多城市中都发现有大型公墓区,但苏美尔人和亚述人则喜欢把死人埋在自己家里,有钱的就弄个墓室,没钱的就挖个墓穴,不过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自己家里已经不再被允许埋人,死人一律埋在城墙外的公墓。 国家一把手和贵族丧葬跟一般人的有点不一样,档次上去那是不用说的,首先是必须把尸体停满三天,棺材的用料(一般是贵重石料或石灰石)和做工都比较讲究,陵墓也被事先建好,并在墓口处安上青铜门或用青铜镶的木门。 前文已经详细讲过伍利同志对乌尔王陵的考古,这里就不对国王墓和贵族多加描述了。 王室的墓地可以有三个选择:可以埋在王宫下,也可以埋在神庙下,或是埋在城外的王室墓区,至于具体选择埋哪,就看死者生前喜好了。 不管有钱人还是穷人,只要挖的起墓,都会在墓里放随葬品,只是按照各自的经济实力,东西有好有坏,有多有少,实力最强的(比如一把手)还能用到人殉。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六十六~一百六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六) 美索人的风俗习惯还有很多,象家庭成员早上见面问候,后互相抱着猛啃的习俗。平时有空的话,美索人还会赌两把,有些文化程度高的偶尔还会搞些文学创作。 更有甚者开始思考起了人类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爱情。 于是在公元前21世纪,人类历史上第一首爱情诗诞生了,下面就让我们来瞻仰一下这首距今4000前的爱情诗到底写了些什么: 新郎,亲亲,我的心, 你的美貌甜如蜜, 壮士,亲亲,我的心, 你的美貌甜如蜜。 你已迷住了我,让我不安地站在你面前, 新郎哥,我甘心被你带入洞房, 你已迷住了我,让我不安地站在你面前, 壮士哥,我甘心被你带入洞房。 新郎哥,让我亲吻你, 我的香吻比蜜甜, 在洞房里,充满柔情蜜意, 让我们共享你的美貌, 壮士哥,让我亲吻你, 我的香吻比蜜甜。 新郎哥,你已占有了我, 告诉我的母亲,她将给你以佳肴, 告诉我的父亲,他将给你以赠礼。 你的精神,我知道如何振奋你的精神, 新郎哥,与我同眠至天明, 你的心,我知道如何取悦你的心, 壮士哥,与我同眠至天明。 你,因为你爱我, 给我你亲吻的请求, 我的君王之神,我的君王保护者, 我的舒辛,你取悦了恩利尔之心, 给我你亲吻的请求。 你的偶像甜如蜜,请把(你的)手置其上, 把(你的)手置其上,就象一件衣服(gissbban), 举起(你的)手置于其上,就象一件衣服(gissbbansikin)。 这是伊南娜的颂歌。 这首爱情诗现保存在伊斯坦布尔(istanbul)东方博物馆的一块泥板上,创作时间在乌尔第三王朝第四个一把手舒辛时期(男主角就是他嘛),创作背景嘛是在一次“圣婚”仪式上。 圣婚是古代美索一宗教传统,圣婚hierosgamos又译成“神婚”。神话和宗教仪式中指繁衍之神相互的性关系,是以谷物农业为本的社会的特殊信仰。 但慢慢的美索人发现两神的婚姻操作起来有点困难,圣婚仪式是每年都要办的,而神就那么两个,总不能让他们每年都结一次婚吧,所以后来逐渐演变成人和神的之间的性关系(这个难度有点大了),也就是由国家一把手和女神(得是管繁衍的)拍拖或是由公主祭司跟男神幽,以祝福人类和动植物的生产繁殖,国家(或称邦)富饶。 这回操作倒是不困难了(一把手和公主祭司都会换)可主要精神又领会不了了,圣婚最讲究是练,练啥?人类最原始的极乐运动呗(神也一样)。神神的看不见摸不着,人神的没那个可能,这就成了光说不练的假把势,所以还得改。 圣婚最后改成了每年新年的那一天,一把手迎娶一位繁衍之神的女祭司。仪式的场面还相当热闹,先要举行欢庆宴会,席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错了,我们中国才有这个,美索只有音乐伴奏,载歌载舞),接着双方交换礼物,沐浴更衣,然后送入洞房,再接着就该开练了... 圣婚流行于美索即其边地区(腓尼基,迦南等地),但畅销书《达芬奇密码》把圣婚也写做是犹太教的一种宗教仪式就有点扯了,虽然犹太人后来定居在迦南地,不过搞圣婚是迦南人,犹太人可不好这口,而且犹太人也没有女祭司,男女之间的超友谊关系只是犹太婚姻中的亲密结合,而非什么宗教仪式。 人类历史上第一首爱情诗其实就是苏美尔女祭司在圣婚仪式上当众发表的“爱情宣言”,从中我们可以了解苏美尔人的婚姻和爱情观。 既然说到了圣婚,我们还得说一下圣婚的衍生产品,神妓和庙妓。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七) 首先要说明的是神妓(saylitta,阿拉伯人称之为阿利拉特,而波斯人则称之为米特拉)的神殿的圣域内去坐在那里,并在那里和一个不相识的男子交媾。 许多有钱的妇女自视身份高贵不屑和其他妇女混在一起,便乘着双马拉的带围帘的马车到神殿去,身后还得跟着一大群来来仆从。但是大多数的妇女是坐在神殿的域内,头上戴着妞帽;这里总是有大群来来往往的妇女,在妇女中间,四面八方都有用神子拦出来的通路,而不相识的人们便沿着这些通路行走来作他们的选择。 一经选好位子的妇女在一个不相识的人把一只银币抛向她的膝盖并和她在神殿外面交媾之前,她是不能离开自己的位子的。但是当他抛钱的时候,他要说这样的话:“我以米利塔女神的名字来为你祝福”。 银币的大小多少并无关系。妇女对这件事是不能拒绝的,否则变违犯了神的律条,因为一旦用这样的方式抛出去的钱币便是神圣的了。当她和他交媾完毕,因为在女神面前完成了任务之后,她便回家去,从这个时候开始,不拘你再出多少钱,便再也不能得到她了。 因此,那些颀长的美貌妇女很快便可以回去,但是那些丑陋的必须要等很长的一个时候才能够履行神圣的规定。有些人不得不在神殿的圣域内等上三四年。 希罗多德把巴比伦的这一“以献身为赎身”写的有鼻子有眼,细节描写也非常充分,但所谓的“巴比伦庙妓”真的存在吗?巴比伦妇女是否真的一生必须献身一次? 后世(西方)把希罗多德称作是“史学之父”,认为他说的话写的东西很靠谱,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历史》中不靠谱的东西越来越多。 最著名的是希罗多德在描述古埃及金字塔的时候言辞凿凿的认为是奴隶建造的,他的这一观点从《历史》成书到20世纪80年代都被认为是真确的,但在公元1990年,一个美国佬在埃及骑马摔了一交,这一交美国佬倒没什么大碍,却把希罗多德的理论给摔残了,后来在摔交地发现的工人村落证实建造金字塔的是拿薪水的工人而非人们一直认为的奴隶,希罗多德的这一理论历经两千多年轰然崩溃。 其实在描写美索不达米亚的时候,希罗多德不靠谱的东西更多,大多数都是道听途说的坊间传闻,而且记载的又极其混乱,总的来说希罗多德的《历史》的历史真实性比我们太史公所著的《史记》差远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六十八~一百六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八) 接着说“巴比伦庙妓”这档子事儿,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对此事的细节描写相当生动,就象他两个眼珠子瞅到一样,但这些细节中值得商榷的地方还是不少地。 首先来看一下希罗多德说提到的巴比伦到底是哪一个时期的巴比伦王朝。 我们知道,能真正称的上是巴比伦王朝的是公元前19世纪~前15世纪初由亚摩利人建立的巴比伦第一王朝,公元前7世纪~前6世纪由迦勒底人建立的只存活了88年的新巴比伦也勉强能套的上巴比伦这个称呼,不过很显然,希罗多德所提到的并不是这两个。 因为这两个时期,巴比伦的爱神压根就跟亚述的米利塔扯不上关系,俩巴比伦时期的爱神是同一个,苏美尔语叫做伊南娜(inanna),阿卡德语称作伊什塔尔。 这么一来按照希罗多德的描述,“庙妓”的出现年代可以大致判定为公元前15世纪中期~前7世纪中期,这只是一个粗略的判断,要更精确的断代,我们还得再往下分析。 当某一gg要跟巴比伦mmonenight前需要喊一句口号--“我以米利塔女神的名字来为你祝福”,我们不妨设想一下,要是巴比伦gg上阵的话,会以亚述女神之名喊口号吗?答案显然是不会,所以喊这一口号的应该是亚述gg,也就是说如果巴比伦有“庙妓”这一习俗,那么时间就应该是巴比伦和亚述有交集的时候,当然这一交集并不是互生情愫,送秋天的菠菜之类,而是掐架,并且还是亚述占了上风(要不怎么亚述gg能在巴比伦大搞一夜情呢?早被k回老家了)。 公元前13世纪,中亚述的第7个一把手吐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一举拿下了巴比伦城,亚述和巴比伦纠缠不清的暧昧关系正式开始了,所以现在我们基本可以把时间的上限定为公元前13世纪,那么下限呢? 亚述神话中的爱神米利塔其实就是巴比伦的伊南娜(伊什塔尔),只是叫法不同,但是在新亚述时期米利塔这个名字已经很少出现了,取而代之的是“伊什塔尔”,新亚述的第16个一把亚述巴尼拔就曾经在一则神话中与伊什塔尔纠缠不清,所以我们基本能把时间下限定为中亚述末期,也就是公元前11世纪左右。 照这么说来,所谓的“巴比伦庙妓”是在公元前13世纪~前11世纪左右,也就是巴比伦战败失去主权和领土完整后,由亚述人主导而产生的风俗,但综观亚述历史,并没有明确记载亚述有这类“光荣传统”,所以最大的可能是“巴比伦庙妓”并不是巴比伦人的风俗,而是亚述人对巴比伦人的一种变相惩罚。 “巴比伦庙妓”的真实情况可能是这样:亚(亚述)巴(巴比伦)对抗赛的胜者亚述拿下巴比伦后,假借宗教的名义,诱使巴比伦mm自动献身(有点象小日本侵略时期的慰安妇,只是手段隐蔽并且不随军),但这一过程持续时间并不是很长(除了希罗多德的《史记》,并无其他史料有记载),慢慢的人们就把这茬忘了,后来的希罗多德不知从哪听到了这么一说,就想当然的认为这就是巴比伦的一风俗,并添油加醋的载入了自己所著的《历史》中。 很多资料都把希罗多德这段描述中的“陌生男子”翻译成外国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当时跟巴比伦mm大搞一夜情的不是巴比伦的主著gg们。 一般来说,当时巴比伦地区的外国人基本都是商人,数量并不会太多,而且都比较忙,没工夫去搞什么一夜情。问:一个地区或国家什么时候无所事事的外国人会暴增?答:该地区或该国战败被占领后。 就像现在的美英对伊战争,使得伊拉克境内的美英等外籍人口暴增,除了掐架就无事可干的驻军于是就在占领区干起了强奸,虐囚等勾当。这么说来,当初的亚述人的手段比起英美来高了不止一筹,同样是人,后者还是所谓的现代社会的文明人,差距咋就那么大捏?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六十九) 接下来我们还是回到歌词--“经过苏美女神身边,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这个苏美女神就是在前文中经常抛头露脸的爱神伊什塔尔,当然在苏美尔时期,她的名字叫伊南娜。 伊南娜(伊什塔尔)的来头可不小,一般认为他是第一档次中第一顺位的大神--天空之神的安的女儿,在《吉尔伽美什》中,伊什塔尔因为追求吉尔伽美什不成便跑到老爹安那边寻求援助。还有一说伊南娜是第二档次的大神--月神南那和他老婆宁格儿(ningal)的女儿(月神南那可是雄性,诸位不要一看到月亮脑壳中就浮现出嫦娥mm的翩翩身姿,条件反射的认为在月亮上折腾的都是女同胞)。 伊南娜身份基本等同于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也就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和雅典娜(罗马名字叫弥捏耳瓦minerva)的结合体。 我们知道在希腊神话中,阿佛洛狄忒漂亮的一塌糊涂,还曾经夺得过首届“金苹果”杯选美大赛的冠军,并间接点燃了传说中的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做为最高神宙斯的女儿,分管人间的爱情工作,被称为爱神和美神。 伊南娜同样分管爱情(性爱和繁殖)工作,在美索地区也有不少的神庙,虽然这些神庙现在都成渣了,不过难保有人不会复原重建(萨达姆就曾经想要重建巴比伦城,不过现在没机会了),搞个游玩项目为旅游事业添砖加瓦。如果真能重建,大伙中又能有人亲历参观游玩,那么在这里,我得给大伙提个醒,如果不是某些超女的粉丝,还是放弃“以苏美女神之名许愿”的念头吧。 有机会拜拜阿佛洛狄忒,为自个的爱情图个吉利,那倒还不错,毕竟阿佛洛狄忒是实打实的爱神,而且还是和大美女,不过伊南娜却不是这样,虽然也管爱情,但美索人对伊南娜的称谓是“充满阳刚之气的女神”,中性之神管爱情,不拜也罢。 其实伊南娜除了分管爱情外,同时还兼管战争,就象雅典娜一样,都有一个战神头衔。不过话说回来,美索人把爱情和战争结合起来创造了伊南娜,还是相当贴切地,爱情嘛,本来就是两个人或多个人(多角恋)的战争,虽然没有硝烟,但极其残酷,拿个亚军都没奖。 伊南娜在抓爱情和战争两个大头的同时,在人间还从事着管理(椰枣)仓库,放牧,丰收等工作,除了这些本职工作外,伊南娜还把她的工作开展到了阴曹地府。 苏美尔神话《伊南娜降至冥府》就叙述了她怎么试图从她的姐姐埃里什基伽尔(ereshkigal)手中夺取阴间的统治权(不过没成功)。后来的巴比伦神话中名字已经改为“伊什塔尔”的伊南娜又去趟阴间,只不过这次不是去夺权而是救情人坦姆兹(即杜木兹,种子和植物保护神)去了。 虽然伊南娜(伊什塔尔)性格暴躁偶尔还会出出墙(跟吉尔伽美什的一段不了情),但她心地善良,管的大都是好差事(爱情,丰收等),所以很受美索人民的爱戴,神庙盖了一座又一座,拜的人也一拨接着一拨。 对伊南娜(伊什塔尔)的崇拜在新巴比伦时期到达了顶峰,那时的伊什塔尔红遍了新巴比伦的每一寸国土,因为星宿崇拜的发展,伊什塔尔的人格被去除了,升级到了无所不在无所能的神灵,人间的形象也被淡漠,取而代之的星宿形象,伊什塔尔即为金星(跟维纳斯代表的星宿一样)。 新巴比伦时期有关伊什塔尔最著名的建筑就是“伊什塔尔大门”,一座极其美丽并且相当神秘的大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七十~一百七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 19世纪之前,“巴比伦”这个名字虽然知名度不小(全拜《旧约》所赐,因为其中写到了“巴比伦之囚”嘛),希罗多德就曾宣称他曾经到过巴比伦城(新巴比伦时期),并使出吃奶的劲把新巴比伦城猛夸了一通:“在我们已知的世界中,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以与它的辉煌相比。” 这个“已知的世界”基本指的就是环地中海地区,就象所谓的“世界七大奇迹”一样,范围都局限在地中海一线,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是希罗多德很无奈的没有瞧见罢了。 巴比伦城名声虽大,但到现场实地参观的人极少,更不用说进行系统的考古了,一般的旅行者到了那也就短暂停留一下,绕着废墟转个几圈,积累一些回老家吹牛摆显的资本,其他什么正事都没干,这一情况从12世纪一直持续到了19世纪初期。 公元1811年,一个26岁的年轻人来到了巴比伦城遗址旅游,同时也带来了让这座辉煌古城重见天日的希望。 这个年轻人名叫克劳迪厄斯詹姆斯里奇可是个神童,9岁就开始学习阿拉伯语,波斯语,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叙利亚语,土耳其语,迦勒底语和一些汉语,整一个语言天才。凭着扎实的语言功底这哥们17岁的时候就被招入了东印度公司。 里奇除了对语言感兴趣外,对古文明的兴趣同样不弱,1808年刚渡完蜜月的里奇被任命为公司驻巴格达代表,当时他正好在研究美索历史,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于是就有了三年后的那次出游。 里奇在1811年到巴比伦城遗址旅游观光的成为要远大于考古,他带了一个老婆,两个侍女,13个印度武士,一队轻骑兵,一尊加农炮(由一架马车拉着)和70头载货的骡子,浩浩荡荡的从巴格达往南跋涉80公里,历经两天,来到了巴比伦城遗址。 这时的遗址因为没经过系统的发掘,可看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参观完几个庞大的土丘后,里奇花了十天时间对这些土堆做了估量,步测并绘制了草图,并给每座小丘都命了名,同时还收集了一些带字的砖。 结束了这次愉快的旅行后,里奇出了一本书,6年后里奇重回巴比伦检验第一次所做的测量,之后又出了一本书,这两本书都是描述里奇对遗址的勘测,并没有任何的发现和假设,不能算是历史或考古类书籍,但这两本书把大众的好奇心都引了出来,也给他赢得了学者们的尊敬。 不过可惜的是1821这位探索巴比伦城的先行者就因为在伊朗照料传染病人时感染霍乱,医治无效,崇高的去世了,他对巴比伦城的探索也在这年永久的停止了。 一个里奇到下了,千百个考古学家不久后就站了起来,这些专业人事继承了前辈草根考古学家里奇同志的遗志,继续对巴比伦进行考古研究工作。 在这些考古学家中,最致命同时也是收获最大的是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威(robertkoldewey),“伊什塔尔大门”就是他发现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一) 科尔德威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考古博家,他先后在柏林、慕尼黑和维也纳学习建筑、考古和历史。 1882年,他曾经考察小亚的古城阿索斯(assos),1885年挖掘爱琴海东部的列士波斯岛(lesbos,希腊女诗人莎孚的故乡)。1887年,受柏林皇家博物馆之托,在巴比伦尼亚地区挖掘了两处遗址,后来又在叙利亚、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挖掘。些考古发掘工作虽然没什么收获,但却使科尔德威积累了丰富的考古经验。 科尔德威发掘巴比伦城的冲动来自他1887年的一次旅行。在这次巴比沦两日游中,科尔德威无意中拣到几块色彩鲜艳的破釉砖,也就是这几块破砖引起了他的兴趣,但直到十年后,科尔德威才有机会对巴比伦遗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是科尔德威自己搏来的,他1897年再次回到巴比伦遗址后,发现了更多的蓝色,红色,黄色和白色的残砖,凭着这些残砖,科尔德威获得了自己单位(柏林皇家博物馆)上司的许可,带齐人马开到了伊拉克。 1899年3月26日,晴(纯属废话,除了抢救性挖掘,下雨天没人去考古,再说巴比伦城遗址那下雨的时候很少),科尔德威的在卡斯尔(幼发拉底河附近的一座长达1.5公里左右的土丘,即传说中的巴比伦皇宫所在地)以东挖下了第一条探测性壕沟。 在发掘初期,科尔德威和他的子弟兵们就有了重大发现,一条被科尔德威命名为“盛典大道”(即伊什塔尔大道)的“圣路”被挖了出来。 “盛典大道”的建造规格相当高,底下是一层泥沙和卵石,上面铺砖和沥青,最上层是90厘米90厘米的白石板铺地,并有红色角砾岩(breccia)镶边。这条宽约22米的圣路“圣路”并不水平,而是由外向内抬升,最高点比周边平原高出了大约12~14米。 每当新巴比伦的新年来临,“盛典大道”就象我们黄金周的旅游经典,满处都是人,在新年庆典的最后一天(新巴比伦的新年庆典总共11天),由国家一把手和马都克神像(分坐两辆战车)打头,成群的祭司和其他神像紧紧跟上,广大劳动人民断后的游行队伍欢快的在“大道”上徜徉着,沿着“大道”走上一个来回就预示着人民群众来年的分手得到了保证,马都克的力量再次被肯定,一把手也可以安安心心的继续干下去了。 “盛典大道”两旁是两道平行的长约180米,宽约18米的墙。这两道墙以耀眼的蓝色为底色,墙上的中楣由彩色釉面砖组成,并且每道墙上各有约60头,由红,白,黄组成的狮子,狮头一律冲着“圣路”的终点,看起来就像两支排列整齐的狮队正威武的朝着这座城市进发。据推测,这两道相当牛叉的曾经高达10米。 也就是在这条“圣路”的石板的内侧,科尔德威发现了一个令当时世界为之惊呼的名字“尼布甲尼撒,巴比伦之王”。 尼布甲尼撒(二世)老兄因为亲手炮制了“巴比伦之囚”而声名远播,但之前大多数人只是把他当作是《旧约》中虚构的人物,直到科尔德威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重大发现,人们才把想象中的人物同实际划上了等号,科尔德威的发现无疑为《旧约》的历史真实性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而连着这条“盛典大道”的唯一一个城门就是传说中的“伊什塔尔大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七十二~一百七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二) 在讲“伊什塔尔大门”之前,有必要先粗略说明一下巴比伦城的规模和布局。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巴比伦城的遗址,也就是科尔德威挖出来的是尼二同志改建的巴比伦新城。新城呈南北长,东西的方形,周长约18公里(北城墙约5.6公里,南墙约5.2公里,东墙约3.4公里,西墙约3.2公里)占地面积约10平方里。 以现在的标准来说,一个面积只有10平方公里的实在不咋地,但以2600年前的标准来看,巴比伦的大小在世界各城中的排名还是很不错的。 比较一下当时(公元前7世纪末期)世界上其他地方城市的规模,离的最近的亚述帝国的首都尼尼微(不过已经在公元前612年被新巴比伦联手做了),“生前”最大占地面积为约7.5平方公里;稍微远一点的从不消停的耶路撒冷城也就一平方公里左右。 不过这一时期(春秋)我们中国的城市开始发力了,因为大伙都把西周的城市等级制度放在了一边(俗称的“礼崩乐坏”),诸侯们打心底里不把周天子当干部,有了钱的诸侯们大搞城市建设,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找几个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城市还真不难。 虽说我们中国的城市规模已经赶超了巴比伦城,不过要论综合势力的话,还是巴比伦城牛。 巴比伦城的城墙一般分内,外,两。外墙是黏土墙,厚度3.3米~7.8米,高度8米以上,四匹马力的“悍马”在上面想怎么开就怎么开,加速,转身一点都不困难。内城墙离外城墙10多米,厚度也有7米多,用土砖砌筑。 制砖的材料一般来自幼发拉底河岸的淤泥,工人们只要把淤泥装进木模中,再利用环保性型的能源--太阳能把砖晒干就行了。因为在装泥入模的工程中工人需要用手拍制成形,所以我们至今还能看到2600年前的迦勒底工人们在砖的背面留下的指纹。 内城墙每隔44米有一座塔楼,全城共有360多座。沿内城墙外面有宽约20米到80米不等的护城河环绕,并安置有一套复杂的放水机关。围在护城河区域大概有7~8平方公里,据估计,里面的人口约为20万。 有些地方为了保险还加了第三道城墙,厚3米多。外城墙,护城河,内城墙,第三城墙,整一个十足的四保险,要想强行攻下,难!很难!非常难! 设想一下,如果有某些不怕死的强行跟巴比伦动粗是什么后果。 首先,大队人马开到外城墙下,遭到一轮弓箭板砖伺候,运气不好的已经急着跟上帝他老人家喝茶去了,剩下没挂的继续动粗,投石的投石,放箭的放箭,搭云梯的搭云梯,撞门的撞门,当然还有一些一时激动撞墙的,好几管齐下,终于幸运的在付出重大伤亡之后,攻破了第一关,至于是爬上墙了,撞开了门了还是轰塌墙了(这个可能性最低)就不假设了。 下面进入第二关,本来风平浪静护城河突然波涛汹涌,海啸来了?当然不是,是放水装置起作用了,一浪接一浪的拍向了过了第一关的勇士们,虽说淹死人的可能性不大,不过被水这么冲着的滋味可不好受,本来积累起来的自信去了大半。 丧失大半信心的人们等着盼着水赶快放完,可实在不巧,这些水全是来自幼发拉底河,而且迦勒底人引水又很方便,因为幼发拉底河这会正欢快的在巴比伦城内流淌呢。 这回真没招了,水不退连二墙都接近不了,能别说三墙和内城了,除非这些人都在我们中国进修过武术,练得一身踏水前行,飞檐走壁的好本事,如果没有,还是留着小命要紧,撤吧。 这么看来,如果按平常的攻城套路,迦勒底人只需用外墙和护城河就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遭围困打消耗战也不怕,城里有的是粮食,时间一长,城里的没被饿死,城外的可就撑不住了。看起来固若金汤的巴比伦城永远没有被拿下一天,不过凡是都有例外,就是因为这个例外使得新巴比伦王国只存在了短短的88年就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三) 这个例外我们以后会详细讲到,现在继续考古巴比伦城。 虽然我们现在把城墙说的挺热乎,但科尔德威在挖的时候可没那么热乎了,历经2600多年的天灾人祸,城墙大都已经不知所踪,不是被后来的阿拉伯人挖去盖房子了(主要是砖)就是化做粉尘随风飘散了,就是埋在地下的也没那么顺当就重见天日。 为了挖墙,科尔德威可说是小心翼翼,慎之又慎,他找来了一个约25组成的民工队伍,采用了高度系统化的墙垣清理方法:他们首先勘察地面,寻找完整的泥砖或是土色中任何细小的变化,因为这些都是发现城墙的征兆,找到这些征兆后,部分工人们就小心谨慎的开始清理墙上的土层,其他人则将清理出的泥土装入篮子,通过一条微型铁轨将泥土倒在遗址的一个不重要的角落里。 每件考古发现都要按照出土时的样子加以记录,这是现代考古学的关键之处,也是科尔德威在“挖墙角”时很重要的一点,因为一旦被埋在散砖下的完整砖块露出地面后,一经接触空气后就会迅速化为尘埃,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有些出土文物甚至有稍微的晃动就可能飞灰湮灭,所以不光是研究遗址,包括文物,研究的最佳时机就在刚发现的时候。 美索不达米亚的两条母亲河之一的幼发拉底河把巴比伦分为东城(eastearduk),该神庙位于巴比伦城中心(位于东城),过波帕拉沙尔大桥右转就到。 如果过大桥往左转,也就是在马都克神庙的背面,就是“传说中”的巴别通天塔所在地。这地方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e-temen-anki,意思就是天地基础之屋。还别说,这名字用来形容巴别塔还真合适。 马都克神庙的南面是沙马什神庙(templeofshamash),东北面则是伊什塔尔神庙(templeofishter)和平民区。 虽然位于城中心的马都克神庙大体位置很容易确定,不过真要把它找到科尔德威还是花了很大精力。 1910年,这时的科尔德威已经在巴比伦城遗址挖到了第12个年头,很多建筑的遗址都被挖出来了。但却始终不见马都克神庙的遗址的踪影。 根传说,由于马都克神庙“高耸入云”,所以巴比伦人管它叫“埃萨吉拉”(esagila),意思就是“那座昂着头的庙宇”,但这有可能是讹传,因为相比较北面的巴别塔,马都克神庙矮了不少,高度也就十来米(比城墙要高一点),因为巴别塔的顶上和下面也有马都克神庙(规模较小),最先的“埃萨吉拉”指的是巴别塔顶上的那个,后来传着传着就传差了。 虽然有可能是误传,不过两者毕竟离的很近,所以科尔德威逮着位于城市中心区域,并且靠近“盛典大道”的一座名为“阿姆兰伊本阿里”(amranibnali一伊斯兰历史英雄名)的巨型土丘猛挖,可挖了很长时间都没见有什么动静。 俗话说的好,“坚持就是胜利”,长时间的毫无结果没并有使科尔德威放弃,最后在地下21米处,从土丘中心探入的探测杆终于有所发现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七十四~一百七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四) 这回科尔德威撞了大运,探测杆触到的是一块铺好的地板,其实能挖到铺好的地板不算什么稀罕事,不过这块可不一样,它上面刻了关于亚述王亚述巴尼拔和阿萨尔哈东的铭文。 亚述王辛那赫里布曾经在巴比伦屠过城,放过火,差点就把巴比伦城给整没了,他的儿子亚述巴尼拔和孙子阿萨尔哈东地狱曾经参与了巴比伦城重建,可以说这俩哥们是新巴比伦城的奠基人。 重建工程的重中之重就是这个马都克神庙,因为一方面亚述巴尼拔和阿萨尔哈东在他们的老窝尼尼微都有自己的王宫,在巴比伦最多建个行宫,而且并不需要建的很豪华。另一方面,为了跟巴比抡人民搞好关系,把巴比抡主神马都克的神庙修的规模大一点,豪华一点符合当政者的统治思路,所以新巴比伦城初期的标志性建筑马都克神庙一定会留下有关亚述巴尼拔和阿萨尔哈东的铭文。 之后的发掘证明“阿姆兰伊本阿里”丘下面埋着的就是马都克神庙,科尔德威通过在墙的四周挖隧道的方式确定了整个神庙的占地面积达到了1720平方米。 照尼二自己的说法,神庙内部的装修是相当豪华的,他在庙内修的一座神室墙面上不刷乳胶漆也不糊墙纸,直接往上贴金――“我(尼二)用眩目的金子,令那墙象太阳一样闪闪发光。”庙内其他的地方用的装修材料则是青近视和雪花石膏。 西方对金子有一种特别的偏爱,就象我们中国人喜爱玉一样。西方人认为金子是凝固是阳光,尼二修神室的时候显然不会受到所谓“西方文明源头--希腊”的影响,反倒是西方文明一直受着美索文明的影响,连个人喜好都继承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西方文明的真正源头就在美索不达米亚。 巴比伦城共有主要宫殿三座,分别是南宫(southefortress),北宫(northefortress)和尼二之宫(palaceofnebuchadrezzar),这三座宫殿都位于马都克神庙的北侧,紧挨着伊什塔尔大门。 通常情况下,南宫和尼二之宫被看成是一个整体,统称为“南宫”,“南宫”又被称为“整个巴比伦王国的中心。” 科尔德威在“南宫”遗址发现了两座建筑,一座是由尼二老爹那波帕拉沙尔始建,尼二改建的美索传统风格的宫殿,另一座则是后期向北扩建部分,新巴比伦的一把手们在“南宫”渡过了他们人生的大部分岁月。 南宫又五个区域组成,分别是军事卫戍区,行政处,国事处,国王寝宫和后宫,总占地面积约5700平方米。 各区域中块头最大的处于中间的尼二正殿,正殿中的觐见室坐北朝南,长约60米,宽约56米,高约12米,外墙的装饰跟“盛典大道”两旁的装饰非常相象,都是深蓝色背景上排着一行行动物,只不过觐见室外墙上有了更多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装饰纹样。 虽然历经多年的不间断挖掘,很多巴比伦城的城的秘密都被一一解开,不过始终有一个疑问萦绕在科尔德威心头,那就是传说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到底存在与否?如果存在,那它的遗址又在哪? 公元1913年,这个疑问似乎有答案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五) 1913年,也就是科尔德威在巴比伦城遗址开挖的第14个年头,在探测宫殿东北角时,科尔德威和他的队员们发现了一系列带有拱顶的小屋,他们中间是一口古井,这是在美索地区第一次发现拱形建筑(伍利的乌尔考古9年后才开始),这下可把科尔德威高兴坏了,并一口咬定宫殿东北角的遗址就是“空中花园”。 科尔德威此次发现的拱顶小屋共有14座,这些屋子的墙格外的厚,科尔德威就想相当然的认为它们是为了承受极大的重力而特意修建的,他还找到了大量的劈砍而成的石料残片,据泥板书和希腊古典作家的描述,劈石在巴比伦城仅用于两处,一个是尼二主宫殿群卡斯尔的北墙,另一个就是“空中花园”,这就使科尔德威更加坚信了自己的判断。 需要说明的是泥板书上从来就没有过有关“空中花园”的只言片语,后来的发现也证实了科尔德威当初是判断是错误的,在拱顶房中发现的泥板书被证明是油和大麦的分配记录,这些屋子压根就不是什么承重屋,只是一般的储藏室而已。 而且在废墟中只发现了一口古井这个唯一的水源,其他水源离的又太远,附近也没发现水沟或水渠,如果光凭一口井的供水量根本无法满足整个“空中花园”的需求,所以科尔德的当初的判断只是个美丽的误会而已,“空中花园”在哪这个问题的答案目前为止只有上帝华仔他老人家才知道,活着的人都,都不知道。 虽然拱顶小屋没能成为“空中花园”有点可惜,不过在小屋中发现的泥板书还藏着另外一个重大的秘密。 这一跟犹太历史有关的秘密过了多年后才被发现, 科尔德威把在拱顶小屋发现的泥板书记录,编号后就运到了柏林,这些泥板书在博物馆的地下室躺到1933年才等到了破译者--亚述专家厄恩斯特韦斯特。 韦斯特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无意中)发现了四份关于供应情况的收据。这些收条详细记录了给一个名叫查-乌-吉努的人的配额量。 一些专家认为这个叫查-乌-吉努的人就是“巴比伦之囚”前奏(公元前598年的那次)的男二号,犹太王约雅斤。1955年,一块藏于大英博物馆的泥板书对韦斯特的发现和专家的推测做出了回应。 这块有着2500年历史的泥板书讲的是一个俘虏犹太王的故事:“他(尼二)紧靠着这座犹太城市安营扎寨并将之攻克,俘虏了这里的王。”尽管没提被俘者的名字,但很多学者都推测这里提到的就是约雅斤。 我们知道,尼二曾经k过耶路撒冷两次,约雅斤是第一次时候的犹太一把手,因为是主动投降,后虽被虏到巴比伦进行劳动改造,但生命安全得到保证,而且也能享受到一定的国家配额,所以这些专家们的推测还是有很大依据和可信度的。 纵观整个巴比伦遗址,很多原有建筑不是沉了就是碎了,已经再也找不到了,但有一样建筑却死而复生,让我们幸运的依稀领略了当年新巴比伦城的风采,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七十六~一百七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六) 原意为“神之门”的巴比伦据传说有上百座城门,并且都是青铜所制,不过在巴比伦遗址的考古发现表明压根就没那么多大门,迄今为止发现的也就八座,俗称八扇门。 八扇门分别以巴比伦的八个大神的名字命名,从北按顺时针排列依次是lugalgirragate(瘟神之门),伊什塔尔大门(ishtargate),月神之门(singate),马都克之门(mardukgate),扎巴巴之门(zababagate),恩利尔之门(enlilgate),urashgate(命运之门),沙马什之门(shamashgate)和adadgate(风暴之门)。 八扇门中最雄伟壮观的就是我们之前反复提到的伊什塔尔大门,一座尼二不辞辛苦修了三次才修成的华丽之门。 就象雄师凯旋们之于拿破仑,大门和大腕相得益彰,搏到了不少人气。伊什塔尔大门也是如此,靠着从它身下经过的大腕们提升了不小的知名度,这些古代超级大腕中除了修建它的尼二同志,还有波斯帝国的两个一把手大流士一世和薛西斯一世以及马其顿的绝士猛男亚历山大同志。 20世纪的第二个年头,科尔德威开始挖掘伊什塔尔大门。刚挖的时候,出土很多破砖烂瓦(错了,巴比伦没瓦,只有好看的板砖),起先科尔德威并不知道这些板砖是干嘛用的,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板砖并是用来拍人的,因为这些花花绿绿的砖头很好看,直到挖出了伊什塔尔大门的地基,科尔德威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板砖是拼图用地。 这时的基座已经沉入了地下约12米处,由模制的砖砌成,上面的动物装饰图案不再是狮子,而是牛和龙。 找准了努力方向,科尔德威他们花了差不多一年时间终于把“盛典大道”两旁的图案拼了出来(就是那个长条蓝底群狮图),相对于拼狮子图,要把伊什塔尔大门拼起来难度就大多了。 从1902年开挖到1917年(由于一战大伙全世界都忙着掐架,考古工作被迫停止),科尔德威总共挖到了600箱碎片,不过这时他根本没机会进行他的“拼图游戏”(伊政府不让他把碎砖搬走),没了办法科尔德威只好把箱子暂时存放在遗址附近。 这一暂时就暂时了九年,直到1926年,当时受英国政府控制的伊拉克政府才允许科尔德威把600个箱子运往德国,这其中还包括了“盛典大道”的地砖,但令伊拉克政府没想到的是(或许依政府点头同意的时候已经有了这个觉悟),这次“伊什塔尔大门”的离别并不是暂时的,不是去国外整个容后风风光光再回到国内,它这一去即是永远。 虽然科尔德威是个杰出的考古学家,为巴比伦城的考古也是付出巨大,并且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不过他把出土文物运往德国这一做法就值得商榷了,虽说当时的伊拉克没有让伊什塔尔大门“起死回生”的能力和条件,但不管大门是谁发现或是谁重建的,它的最终所有权还是属于伊拉克政府的,科尔德威把“碎片”运走,名义上是进行考古研究,但其本质是掠夺,因为直到现在,修复重建后的伊什塔尔大门还安安静静的呆在柏林皇家博物馆内,并没有回到它的故土--美索不达米亚。 现在的伊拉克也能见到所谓的“伊什塔尔大门”和“盛典大道”,虽然样子很像,其实只是些复制品而已,跟现在的一些人造景观没啥区别,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当时科尔德威的做法不对,但客观上保护了伊什塔尔大门不再受侵害,要知道经过美英联军对伊拉克的一翻折腾之后,如果真大门在伊拉克,门身安全绝对保障不了(历史更悠久的乌尔神庙就挨过炸)。 不管怎么说,伊什塔尔大门流落他乡的命运是无法改变了,下面就该进行重建工作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七) 600箱碎片被运到柏林两年后,一个由9名雕塑家和制模工最成的小组开始了对碎片的重建工作,不过这些碎片娇贵的很,并不能直接用于拼图。 这些碎片被分别泡在200个大缸里,水会把渗透到残砖中的盐类溶解到,不过这一过程是漫长的,一半年半后这些残砖才能被取出,并涂上石蜡加以保存。 准备工作做完后,拼图工作正式开始了。 玩过拼图的人都知道,拼图的难易程度取决于各部件的数量,块数越多,难度越大。工作小组在拼装伊什塔尔大门的时候就碰到了这个问题,数量大还不算,关键是每一个部件都没有编号,而且也没有最终效果图可以参考,最无奈的是部件还有缺失,这下又把难度提升了不少。 与其说拼装伊什塔尔大门是一项工作,倒不如说是工作小组面临的一项挑战,一项超高难度的挑战。 工作小组按照颜色和动物身体的部分将残片进行了系统了分类,接下来就是把残片先拼成砖块,最后再完整的拼成狮子,龙,牛和各种装饰物的主题图案。 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很难,虽然经过了系统分类,但实际操作起来工作量是巨大的,一般需要在成百种可能中找出唯一的一种才能把两块残片拼起来。 因为这些板砖很好看(无釉彩砖,有说是琉璃砖,实际上这些砖只是涂上某些矿物颜料经高温烧烤而成,跟琉璃扯不上关系),巴比伦遗址从公元前世纪就这么一直晾着,长期无人管理,当地人就把没坏的砖的拣回家再利用,所以伊什塔尔大门的缺失是比较严重的,最起码找块完整无损的砖是不可能了。 碰到有缺失的话,只有在确定确实已经遗失的情况下,工作小组才会用现代的复制品来代替,动物图案的复制品相对不难,因为有其他图案多参考(不可能所有同一动物的图案都少同一组成部分)。 重建工程最难的部分还不是拼图,大门的上部和胸墙等部分都没有任何提示,工作小组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了一只从巴比伦墓穴矩形金盘上面。盘子上描绘了一座带有拱门的宏大门廊,墙上有两座塔楼以及矩齿形的成垛,工作小组也由此把大门的其他部分重建了起来。 公元1930年,重建后是伊什塔尔大门和“盛典大道”在柏林皇家博物馆的特别展厅正式向公众开放,相隔1700后,伊什塔尔大门重现人间,重建后的外门只有差不多14米高,但一般认为原门的高度的达到了23米以上,宽约10~14米,门上有一层叠一层的龙和牛的图案(总共575个,基座上大约有150个),整个大门由双重门户构成,有两个入后,侧面有四座巨大的塔楼相接。 因为皇家博物馆的地方有限,又因为以前减数的协议,德国人只好把一些拼好的动物送还给巴格达的伊拉克博物馆和伊斯坦布尔的古博物馆,其他的一些动物则提供给欧洲和美国的博物馆收藏。 伊什塔尔大门的美丽已被人们熟知,但这座大门并不仅有美丽的一面,它的神秘才是世人真正关注的焦点。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七十八~一百七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八) 伊什塔尔大门上有两种动物图案,一是公牛,二是龙。 牛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没什么神秘的,不过对新巴比伦人(迦勒底人)来说牛可算的上是神秘动物了,因为谁都没见过活的,大门上的这种牛在新巴比伦时期已经绝种了(或许还剩那么几头,但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种族繁衍的最低标准,跟灭绝了差不多,而且也不是一般人能见到的)。 这种牛就是我们俗称的原牛(auroigenius,又称作白牛,常在希腊神话中露一把脸,在美索地区一般被当作牺牲宰了喂神),也就是家牛它先牛。原牛体态魁梧,肩高1.8米,双角尖耸。古罗马的恺撒同志的《黑森林》一书中曾描述:原牛略小于象,色彩独特,体型巨大,速度超群,无论面对人兽,都不示弱,无法被驯化,就是幼牛也很难驯服。 原牛在美索地区灭绝后在欧洲地区仍旧欢快的活了两千多年,因为人类的滥杀,公元1627年最后一头原牛含泪告别了人类,这也意味了原牛家族彻底跟地球说byebye。 虽然原牛没真实的出现在迦勒底人的生活中,但它们生前的勇猛火暴迦勒底人还是非常了解的,原牛代表了风暴神阿达德,所以大门上的原牛虽然有点神秘,但也不至于遥不可及(出差去欧洲就能见到),所以伊什塔尔大门的神秘之处并不在原牛,而是在另一种动物--龙。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最知名度最高的有四种龙,一是中国龙,二是欧洲的dragon,三是美索的“塞卢什”(美索龙的名字叫sirrush,来自阿卡德语的“splendorserpent”意思是“光彩蛇”),第四嘛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恐龙(各位可别想歪了,我说的可是爬行类,不是加引号的哺乳类,再说了“恐龙”的正确写法应该是孔龙,典故出自卧龙先生和他媳妇)。 牛的中国龙和欧洲的飞蜥蜴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重点说一下美索的“塞卢什”,因为“塞卢什”或许并是人们臆想出来的玩意,很有可能在现实中确实存在。 先来看看塞卢什到底长什么模样。 代表了巴比伦城守护神马都克的塞卢什是一个身批鳞甲的混合物:有长着角的蛇头,猫一样的前腿,长着赢爪的后退,长长的尾巴还有象蝎子一样的倒刺,整个一四不象,怎么看怎么觉得不象原装的。 不过再仔细看一下会发现,“塞卢什在生理学特点上的一致性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单凭想象创造出来的动物。”(科尔德威在1913年就曾经这样说道。) 但塞卢什的两个前爪实在太不合常理了,而大门上的图案非常清楚,猫爪的特征又很明显,所以科尔德威对此感到疑惑和沮丧,“如果不是那两个猫爪,或许真的可能有过这样一种动物。”虽然这么说,科尔德威在后来的发表的文章中又更新了自己的观点,不但认为塞卢什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把它归入了鸟足恐龙一类。 或许科尔德威的疑惑并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在美索地区所发现的塞卢什并不都长一个样,虽然大多数是前猫爪后鹰爪,但也有四个脚都一样的(不过样子象条营养过剩的宠物狗)。 那么,塞卢什到底是虚拟的还是真实存在的呢?如果是想象出来的,那就啥话都不说了,但如果真有这种动物呢?它会又是什么动物呢?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七十九) 一份由尼二同志授权撰写的建筑碑文上这么写到:“在您(伊什塔尔)的门的范围内我将嵌上威猛凶狠的公牛和怒目圆睁的龙,以使这座门显得更加雄伟壮丽,在它的面前整个人类都将愕然仰视。” 这篇碑文的残余细节跟现在人们所掌握的有关大门建造过程的考古结果完全一致,科尔德威就是凭着碑文的真实度和大门上的牛和“盛典大道”两边的狮子都是真正的动物以及生理特点一致性来断定塞卢什的真实性的。 一直关注着塞卢什的动物学家维里雷在1953年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塞卢什是真实存在的没错,只不过不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迦勒底人只是偶然看到过后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才把塞卢什嵌上了伊什塔尔大门。 不得不说雷的这一观点很前卫,刚提出来的时候压根没人当回事,但非常巧合的是,在一个当地土著报告仍有恐龙出没的地区,人们居然发现了跟建造伊什塔尔大门所用的墙砖一模一样的彩色釉砖,这可是一个绝对爆炸性的发现。 这个地区就在现在的中非。 这里的中非不光指中非共和国(theeroun,larpubliqueduoe)和普林西比(thedemookelembembe)。 姆贝姆贝的来头着实不小,它可是跟尼斯湖水怪,喜马拉雅雪人齐名的神秘怪物,体长大约是5米到10米,灰褐色,长着灵活的长脖子,还有一条粗壮有力的尾巴。主要出没于利库阿拉(likouala)地区和偏僻的泰勒湖岸边。 根据土著的辨认,姆贝姆贝与雷龙的复原图最为相似,虽然雷龙的个头(一般长20多米)和生活环境(不栖息在密林沼泽地区)都不符合条件,而且非洲也从没发现过雷龙的化石,不过侏罗纪那会非洲跟美洲是连一块的,雷龙有条件搬迁到非洲,再说蜥脚类恐龙长得都差不多,至于个头习性之类,时间都过去一亿年了,发生点变化也不是不可能嘛。 还有一种叫“奇佩科维”(chpekwe),据说生活在赞比亚,安哥拉和前扎伊尔境内的湖沼之中,根据当地人描述,长着角的“奇佩科维”跟“塞卢什”那叫一个像啊。 虽说现今还有恐龙跟我们人类一块生活在地球上有点悬乎,不过我们人类未知的事物还有很多很多,恐龙,也许真的还有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八十~一百八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 伊什塔尔在新巴比伦时期算是个牛神了,又有大门又有神庙的,不过不是最牛的,最牛的要算巴比伦城的主神马都克,不过在美索的整个神族体系中马都克只能算是比较牛的,最牛的另有其神。 古代美索人很牛,因为按照西方制定的文明标准,苏美尔人建立了我们这个星球上最早的文明,苏美尔人只要折腾点事就是世界第一(最早),不过就造神来说,美索地区的苏美尔人的排名就要靠后很多了,某一原始人只要会发散性思维就能造出个神来,而且不受文化,地域限制,不过美索神还是挺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就通过一则巴比伦创世神来认识一下他们。 这篇神话的小名(常用名)叫《巴比伦尼亚的创世纪》,大名是《埃努玛埃利什》(enumaelish,美索地区著名的创世诗篇,从公元前2000纪就流传于巴比伦尼亚)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是亚述版本,记载在7块泥板上,所以又被称为“创世的七块泥板”(theseventabletsofummu)是湿雾的化身,象征着原始的生命力,是阿普苏的参谋。提阿马特(tiamat)是阿普苏的老婆,原始自然力和洪荒世界混沌的化身,显像为巨龙或七头蛇,是咸水之神,又被称为产生一切的母神。 光有神1三口的世界实在是太单调,于是淡水和咸水就开始搅和,这一搅和就生出了神二代,简称神2。 神2一族最先出生的是一对龙凤胎,男神拉赫姆(lahum)和女神拉哈姆(lahaum),这两神发育的很快,没过多久就近亲繁殖出神三代,简称神3。 神3两口子继承了他们爹妈的光荣传统,也造出了一对龙凤胎--男神安沙尔(anshar意思是“天上的支点”或“天上的桥”)和女神基沙尔(kishar)。 这两口子发育的也不慢,很短时间就造出了第四代神,简称神4一族的安努(anu)。 安努的来头可不小,在苏美尔神话中被称为安(an),是第一代神,也是最猛的一个神,是天的创造者,直接管理着田地和宇宙,一般神都称他为“父神”,是美索神话中的三大主神之一,虽然在阿卡德神话中辈份小了点,但实力依然强劲。安努还是乌鲁克城邦的保护神,但在后来的历史中,最高神安努的权力被逐渐取代。 根据神话,安努下榻在被称为“安之天”的最高一层天国中,并且不爱旅游,他从离开天国,当然也不会下凡尘,最多厚着脸皮在名为“安努之路”的天空中散散步。他的原配老婆是天的阴面安图(antu),安图的奶就是雨。安努还有一小老婆地(ki),不过这个小老婆露脸的机会不多。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一) 安努的下一代,也就是神5一族的主导神名字叫恩利尔(enlil),在苏美尔语的意思是“风之主宰”,他的实力不甚至强过他老爸,被称为“众神之父”,“天与地的主宰”,“四方八面之主”,“命运的主宰”,也是美索三大主神之一。 恩利尔是风神,他的老婆叫做宁利尔(ninlil),他们两口子的产量可不是一般的高,后面出现的神基本都是他们的后代,而且这些神都非常的有名,象月神啦,战神啦,暴风神啦,命运神啦这些神6一族都是产自他们两口子,恩利尔还是尼普尔城邦的保护神。 恩利尔的最有名的儿子是创造神埃阿(ea),也就是苏美尔神话中的恩基(enki)。但在《巴比伦尼亚的创世纪》中埃阿被写做是天神安努的儿子,并且没提到恩利尔这个神,不过结合美索其他神话来看,还是得把埃阿归入神6一族。 苏美语恩基的意思是“大地的主宰”,“下界的主宰”,所以埃阿又被称为水神。他是美索三大主神的最后一个,不过这位子原来并不是他的,而是他从基什的保护神宁胡尔萨格女神那抢来的。 到这会神都已经到第六代了,数量也是越来越多,神多了天界也变的热闹了,不过很快热闹也变成了吵闹,这下子喜欢安静的神1两口子受不了了,于是神1一族决定召开第一届常委会议,共同研讨反噪音问题。 会上三位代表相继发言,经过讨论达成了共识,会议决定成立治理噪音工作小组,由阿普苏同志任组长,穆木同志任副组长兼组员,主要工作任务是给那些整天乱嚎超的他们睡不着觉的神们一点颜色看看。 不巧的是工作小组的第一次工作还没开展就走漏了风声,众神得知工作小组要收拾他们的消息后慌的不行,然而脑子非常好使的埃阿却非常镇定,作为辈份最低的神6一员,埃阿的实力却是一流的,他缓缓的念起了咒语,这种咒语对神2~神6来说是保护伞,但对神1一族来说就是催眠曲,阿普苏同志不幸中招,睡着了。 睡着了的阿普苏失去了全部战斗力,于是埃阿走到了阿普苏身旁,拿走了他头上的王冠和名牌服饰并把阿普苏绑起来宰了,同时还给工作组的另外一位成员穆木同志找了份新的工作--去牢房吃牢饭。 做掉了神1族大半战斗力的埃阿回到了自己的豪宅不久后就让自己的老婆达姆基那(damkina)怀了孕,于是就生出了第七代神,也就是后来的巴比伦主神--马都克(意思是暴风雨之子)。 埃阿对这个儿子非常喜爱,把高出一般神一倍的能力赐给了马都克,因而马都克长出了闪闪发光的四个眼珠和四个大耳朵,嘴一动就喷火,而且块头长的又特大,还会发光发热,一瞧就有异于常神。 埃阿不仅给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超能力,还赐予他四种风。 实在有才的马都克有了四种风后开始不安份了,没事就爱耍着玩,误伤事件时常发生,搞的众神怨声载道,纷纷跑到神1族唯一一个还有战斗力的大神提阿马特那鼻涕一把泪一把的诉苦。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八十二~一百八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二) 这些被大风的吹的不能自理的神仙向提阿马特抱怨到:“您老虽不德高(老公被宰的时候啥都没干),也不望重(马都克刮大风的时候跑没影了),不过您好歹也是神一族(一定的办事能力还是有的),马都克那个浑球把俺们整得连觉都不睡不塌实,俺们也没啥过分要求,只要能睡上安稳觉,不用每天顶n个(神的眼珠大于等于2)熊猫眼上班就知足了,再说了当初马都克他老子杀神抢东西那仇还没报呢,这会儿新仇旧恨跟他们父子两一块算,这事您老答应不行。” 提阿马特在听前半段话的时候还没多大反应,不过后来一听说有神要帮她老公报仇的时候立马来了精神,当场拍板,决定跟埃阿马、克都父子来个了断。 埃阿马克都父子很强,不是拿把菜刀就能跟他们拼命的,于是提阿马特决定不能像街头互殴那样乱掐,得先造点了能跟他们抗衡的风和怪兽,再从兵书上看套阵形...总之一切都得按套路来。 提阿马特造怪兽的效率是很高地,很快就造出了一群,它们是牟修玛嘿(七尾大蛇)、巴修姆(毒蛇)、牟修夫修(蝎尾龙)、拉海牟(海兽)、乌伽鲁尔姆(巨狮)、乌里迪恩姆(狂犬)、基利塔布里尔(蝎人)、库利尔(人鱼)和狮人、人马兽、野牛等,顺带还弄点飓风。 同时,提阿马特还从自己的儿子(神2一族)中选出一个名字叫做金古(kinggu)的担任神、兽混编大军的总司令,负责征讨埃阿、马克都两父子,并把代表了神界最高权力的“天命书简”授予了金古同志。 这些事完了之后,提阿马特和金古又拉起了壮丁,只要跟埃阿、马克都有仇或是看不惯他们父子的一律招入队伍并随时最好战斗准备,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神界。 提阿马特和金古积极备战这档子事很快传到了埃阿耳朵里,短暂沉思后,埃阿决定先去他曾祖父,也就是神3一族的安沙尔那汇报情况。 听完埃阿的详细报告,安沙尔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看法“正是当初你杀了阿普苏才会招致现今的局面,如今只能先想办法平息提阿马特的怒火,君子能不动手最好就别动手。” 被派去进行说服工作的是安沙尔的儿子安努。安努作为神界强力大神,有着非常广泛的知名度和深厚的人脉关系,他办事,安沙尔很放心。 安努兴冲冲的跑到提阿马特那,还没开口就发现讨伐大军已经列完阵正等着他呢。安努一看,乖乖,个个凶神凶神恶煞,不象是开欢迎会嘛,得了,什么都甭说了,回吧,这架势看来和谈是没指望了。 沮丧的安努提交给了安沙尔一份报告,报告就三个字“战,必败!” 安沙尔郁闷的不行,陷入了沉思之中。这时讨伐大军已经气势汹汹的开过来了,大战一触即发。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三) 虽然郁闷,但办法还是得想,短暂沉默之后,安沙尔想出了办法:“能够渡过这一难关的,只有马都克,别无他神:” 于是把他的宝贝儿子叫到了安沙尔跟前,由于得到了老爸和高祖的信赖,马都克显得很兴奋:“安沙尔神,您怎么啦?您在担心什么呢?是谁来向您进行战争的挑衅呢?安沙尔神,您放心,一切由我来搞定。” 安沙尔的回答很干脆“干掉提阿马特。” 一听这话,马都克很是高兴,一来可以试试自己的实力。平时刮刮风只是消遣而已,算不上是实力的体现,这回这好可以完全展现自己的实力,再者这次正是获取神界权力的最好时机。 马都克对安沙尔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安沙尔神啊,如果我干掉了提阿马特,能救您老一回的话,请召开众神代表大会,将“天命”授予我,让我成为神界的主宰。” 对马都克的这一要求,安沙尔没有任何异议,他叫来了随从嘎嘎(gaga),让他到神2一族把情况汇报一下。 特派员嘎嘎同志把事情添加醋的对拉赫姆和拉哈姆那么一说,两大神坐不住了,急忙跑到了安沙尔面前,一块来的还有那些没有加入讨伐大军的其他诸神。 安沙尔也不含糊,马上召开众神大会(其实就是一聚餐会)。吃饱喝足后的众神笑逐言开,纷纷表示不用进行什么选举了,马都克担任主席一职大伙都没意见。 不过话虽这么说,众神还是想要试探一下马都克的实力,他们在天空先放上一个标记,让马都克先标记变没,再使标记重现,如果能做到,一切ok。 这些小把戏怎么能难倒马都克呢?马都克一念咒语,标记立马没了,再一念咒语,标记又出现了。太轻松,实在太轻松。考验通过,马都克正式成为了马主席。 意气风发的马主席开始进行战前准备,他先造了一把带闪电和火焰的强弓作为主战兵器,然后又从他老爸那搞了一张围绕着东西南北四种风的大网(逮提阿马特用的)。 靠玩风起家的马主席这回带上了七种风:魔风、回旋风、暴风、四方风、七方风、旋风和狂风,这还没完,马主席还引出了四种风暴型怪兽:戕者、残恶者、蹂躏者和迅行者,这些都是满口毒牙,勇于破坏的主。 准备工作做完之后,马主席穿上铠甲和长衣,套上发光的头饰,乘上他的那部另人震栗的战车,牵上四头口吐白沫的怪兽找场子去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八十四~一百八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四) 与出发时的风风火火不同,到了决战地的马主席表现出了特有的冷静,并没有仗着自己的天生神力就一头扎进敌阵中乱砍一通,而是慢慢放松了脚步,远远的瞅着提阿马特和敌军总司令金古。 虽然身为神、兽混编大军总司令,不过金古同志的实力实在不咋地,定力更不行,被马主席这个散发着传说中“王八之气”的强神盯的心里直发毛,冷汗一阵阵往下淌,当初“欲杀马克都父子而后快”的豪情早就没了踪影,现在金古心里就一个念头“离这个煞星越远越好。”如果不是一旁站着提阿马特,古金绝对一个瞬移--开溜。 老牌神仙提阿马特就没古金那么草包,看都没看马都克一眼就自顾自念起了咒语,抽空还讽刺马主席为自己打气外带争取时间:“你小子算神马东西,竟敢妄图与我们神、兽大军掐架,没死过是吧?” 马主席当然是吃荤的,嘴皮子利索的很,摇头晃脑的来了句:“究竟应该存有爱心,还是心怀杀机呢?” 这句富有哲理的话把提阿马特说的一楞一楞,其实马主席的意思是:诸神都与你(提阿马特)都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你应该“阳光普照”,而不是厚此薄彼的拉偏架。 还没回过神来耳边就传来了马都克第二波言语回击:“你把金古这个没有接受“天命”资格的草包拱上最高位置,是想反抗我们的伟大的诸神之主红太阳安沙尔吗?还反了你了,开掐吧!单挑还是群欧,你挑。” 连遭两波言语攻击的提阿马特彻底失去理智,又急又怒,嚎叫着杀向了马主席,提阿马特的那些马仔也都磨刀霍霍,拉开了架势准备跟马主席大干一场。 眼见发疯似的提阿马特扑了过来,一贯冷静过神马主席并没有丝毫的慌张,大手一挥,“四风大网”从天而降,一股魔风尾随而至。提阿马特对自己的消化能力评价还是相当高的,又可能是平时西北风喝惯了,咧开嘴一口就把魔风吞进了肚子。 不过随后提阿马特就发觉这股魔风跟平时常喝的西北风不太一样,想想也是,马主席放出的风会是一般的风吗?魔风到了提阿马特肚子里非但没减弱,反而越来越强,不一会,一个神体气球出现了。 马主席的嘴角扬起了胜利者的笑容,啧啧,机会来了,抬手就照着提阿马特的肚子来了一箭,肚破,正中心脏,10环 ,马主席获胜,提阿马特心有不甘的倒下,挂了。 一个提阿马特倒下了,千万个“提阿马特”并没有站起来,母神被杀,总司令还在那边发晕,马仔们个个被吓得浑身乱颤,还没开打就通通被罩进了马主席的大网里,武器也都被马主席毁了个一干二净。 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政策,马主席把这些战俘关进了大牢接受劳动改造,至于提阿马特造出来的那些怪物,早被马主席用牛鼻神圈在了一起。草包司令古金被捆成了粽子,“天命书简”也被马主席没收。 这还没完,凭借一已之力干掉提阿马特和古金领导的神、兽大军的马主席还嫌不过瘾,用他的“执法严厉之执杖”敲碎了提阿马特的脑壳,而后又呆呆的望着提阿马特巨大的遗体直出神,心里盘算着怎么来个废物利用。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五) 思索良久,马主席灵光一现,有了。 马主席先把提阿马特的尸体切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上半身)往上一举,当做天挂了起来。因为提阿马特是咸水之神,身体里包含了大量的盐水,为了防止水量流出过快形成洪涝灾害,马主席还特别设置了看守严密监视出水量。 接着,马主席在天上大兴土木,建造了“宇宙之宫”艾沙华(esahha),大神安努、恩利尔和埃阿分别入住。 安排完了三大神的住宿问题,马主席开始了对天的装修工程(也就是制造天体)。 最先,马主席照着诸神最酷的pose在天上安置了星星以及星座。他把一年的12个月一分为三,也就是总共确定36颗星星(有些是星座),然后马主席又在天上分别设置了安努的道路,恩利尔的道路和埃阿的道路等三个领域(大伙可别小瞧了这三个领域,它们关系到一个恒星体系,关于美索天文学以及黄道12宫的历史我们下文会详细讲到)。 铺完路后马主席又在天的东方制造了太阳的入口,在天的西方制造了太阳的出口,接着又在天的内侧安置了恩利尔儿子月神辛,作为夜色的装饰。 月神辛在月初时呈冠形,渐渐的变成犄角形,在满月的时候就跟他的儿子太阳神沙马什遥遥相对,月亮逐渐缺损慢慢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当月神再次与太阳神遥遥相对时,是在第二十九天。 接着马主席为了防止太阳神满处乱窜,又设置了其航行的道路。 整完日,月,星后,马主席继续废物利用,他把从提阿马特那收集来的水制成了云,雨和雾,再把提阿马特的碎脑壳制成群山,从脑壳里流出来的水就成了江海和湖泊,而从提阿马特两个眼珠流出来的两条特殊的河流就是布拉努恩(幼发拉底)河和伊迪古纳(底格里斯)河。 提阿马特胸前的两个肉球马主席也没放过,被制成了特别巨大的高山,并且要使它从这里冒出丰富的泉水来。完了之后马主席再用的提阿马特的尾巴(提阿马特是条大龙)制成了连接上天的“结扣”。最后,又用提阿马特的下半身创造了地。 打了胜仗又创造了天地的马主席意气风发,随即又规定在地上制定圣殿的祭祀仪式,并把从古金那里缴获的“天命书简”归还了大神阿努。 目睹马主席所取得的成绩,众神们那个激动啊(不激动的都关在牢里接受改造呢),争着抢着送来礼物以示祝贺,这还不算完,除了马主席几个直系长辈,其他诸神纷纷跪伏在马主席面前,高声呐喊:“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王啊!” 既然群众们呼声那么高,马主席也不推脱,穿上了礼服,戴上了标志为王的物品,登上了宝座,正式成为了诸神之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八十六~一百八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六) 转正后的马主席意气风发,他老爹埃阿和老娘达姆基那意气更风发,听着周围老几辈神仙“生子当如马克都”之类的恭维话,老两口嘴都咧到后脑勺了,谁说只有主席牛叉?主席的爹妈一样的牛叉。 在这激动神心的时刻,老两口觉得在不意思意思说两句那就不够意思了,于是联袂登场,对着众神深情的说到:“想当年,马克都仅仅是我们老两口的爱子,现在成了真正的诸神之王之王,难道我们不该再大呼三声吗?” 为了响应主席爹妈的号召,大大小小的神仙齐声高呼:“只有马主席才是天和地的诸神之王,主席是我们圣地的保为者。凡是马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马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马主席你要做什么,就给我们下命令吧。” 马主席开口道;“大神们在天上已经有房住了,本人也想在下界弄业主当当。在那里本人会修建一个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很上档次的那种,诸位以后有空的话就下来开party,保证很high。至于名字嘛,早就想好了,就叫巴比伦。” 一听有好事,而且还是主席带头,神仙们哪有不肯的,纷纷表决心:“天地间的诸神之王啊,我们的生命都是你老给的,就像您老爸智慧神埃阿所想的,我们十分乐意效劳,是做牛还是做马,您老看着办。” 提议全票通过,马主席很高兴,这一高兴一个点子又出现在他的脑海里,又是一个为神仙们谋福利的点子--用神的血制造一种叫“阿美尔”的生物。 “阿美尔”可以为神仙们服务,劳动。另一方面,神仙们是属于上界的,和属于下界的有本质的区别,应当受到尊重,“阿美尔”又可以作为崇拜者,一举两得,一举两得啊。 对于马主席的这个提议,众神仙们都报以谨慎的肯定和赞同,为什么是谨慎?很简单,原料不好办啊,倒不是说难找,活蹦乱跳的神仙这边多的是,可谁都不想去触这个霉头,放血可不是闹着玩的,万一马主席一时兴起把那个倒霉蛋血都放光了那就完了,享福重要,可是小命更重要,谁说神仙不会挂?叉的,提阿马特就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还是主席他爹有水平,一翻话打消了众人的顾虑:“原料咱有的是,大牢里不就有一批嘛,挑个罪最大的出来,其他的也不用改造了,无罪释放。” 刚还是死鱼一样的众神仙立马来了精神,这主意好啊,马主席当场拍板:“就这么地了,把犯神都给我带上来!” 一群战战兢兢的战俘被带上来之后,马主席亲自审问:“我说各位,今天本人给大家指条明路,只要把撺掇提阿马特开战的主犯交出来,其余的无罪释放。” 一听有活路,战俘们哪还顾及什么江湖义气,兄弟,那就是用来出卖的,可怜的金古同志就这么被揪了出来。 说实话,金古对这位高高在上的马主席还是蛮景仰的,技不如人被打败没什么好说的,不过当马主席那把大砍刀架到自己脖子上的时候,景仰就变成“颈仰”了。 金古的血放出来后被制成了第一批“阿美尔”,而这个“阿美尔”也就是人类。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七) 在人类还未开化的情况下,按照马主席的精密计划,建造了一批安居房。 依着马主席所说的,将诸神的住处分为上界和下界。在上界有三百套,下界也有三百套,总共选定了六百套主处。 因为神界是福利分房,神仙们不用担心成为“房奴”,至于别墅毫宅那是领导们住的,自己在没爬到那个高度之前安安份份的住着安居房也挺好,于是大伙都很满意,大大的把马主席夸赞了一番:“我们的敬爱的马主席啊,感谢您,您,您...我们从此就算有了能安居的圣所了。接下来轮到我们给你建造圣殿了。” 马主席听后很欣慰,容光焕发道:“那就按原定计划,开建巴比伦,很好,很好啊。” 众神仙说干就干,先用一个年头造砖,第二年就建起了下界的艾沙华和与天齐高的吉古拉特(即所谓的巴别塔),吉古拉特上还设有马主席,恩利尔和埃阿的神殿。 豪宅完工之后,马主席举行盛大宴会招待祖、父辈诸大神(都是领导干部)。 大神们到达之后,马主席亲致欢迎辞:“这里就是巴比伦,我的家,大家不要客气,尽情地欢乐吧!” 宾主双方入席后,喝酒、唱歌,十分happy. 宴会完后,在艾沙华神殿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决定了一切神谕,并决定诸神分担的任务。 分配完任务之后,马主席搞了和余兴节目,拿出了那张干掉提阿马特的大弓让大神们参观,面对这张制作非常精良又威力惊神的大弓,大神们赞就一个字,而且说了很多次。阿努神把它拿到了自己手里,面对诸神说到:“这是我的女儿,有三个名字,分别是‘长木’(loogwood)、‘精确’(accurate)和天孤星(bow-star),我要让它在天空放光辉。”于是大伙一块研究,商量把它搁在天空什么地方。 干完这些事,下面就该执行最重要的一项了,歌功颂德。 神3一族的大神安沙尔做为代表发言: “无论是上界或下界都顺从主的命令, 主的统治至高无上, 主的功绩万事流芳, 主的祖先祭品不断供养, 人类对祖先虔诚崇敬, 奴隶们敬神永远不忘, 向神和女神奉献供品, 他们要使诸神土地收粮满仓, 敬侍诸神酒食奉飨。” 接着给马主席戴上了50顶高帽(用50个名字称呼马主席,极力颂扬)。 《巴比伦尼亚的创世纪》神话至此结束。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八十八~一百八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八) 美索地区知名度高,粉丝多的神仙基本都在《巴比伦尼亚的创世纪》中露过脸,除了阿淑尔(assur)。 作为恐怖分子保护神的阿淑尔来头不小,亚述这个民族就是因他得名。作为战神(武士之神)的阿淑尔武功了得,恐怖分子外出掐架的时候他就在一旁陪着,作些指导性的工作,战况不利不时候还会吼上那么几句,他这一吼可比打兴奋剂管用多了,恐怖分子们个个奋勇争先,不战死那就是对不起偶像的嗓子。 恐怖分子攻下美索之后,他们的超级偶像阿淑尔神地位像坐了火箭般直往上窜,不但正式成为了国家的保护神,而且还超越其他神仙成为了“众神之王、万物之主、万神之父、苍天和冥府的创造者、居于光明之天国的众神之主、人类创造者、确定人类命运之神......” 阿淑尔和先前说到马都克两位大神的升迁之路跟犹太人的华仔同志正好相反,前两者是小弟混的好,偶像的地位随之上升,后者就寒碜了点,小弟们越混越孬,到最后连个立足之地都混丢了,没办法只能来个精神胜利法,把偶像的地位无限拔高,再拔高,yy着自己能跟偶像火一把,可2500年过去了,犹太人还是没能真正火起来,直到现在还没消停。 不过话说回来,犹太人虽然没火,不过华仔是不折不扣的火了,还是越来越火的那种,先前那些红的发紫的美索大神却没那么顽强的生命力,早早的就被埋在黄土泥沙之下了,所以说红的早不一定是好事,红的久才是真的强。 再说阿淑尔,这位恐怖分子大神的原始特征已经很难考证,通常被描绘为一个带翼的原盘,有时骑在公牛身上,有时又飘升于空气之中。这些都是阿淑尔作为恐怖分子头目时的形象。 但阿淑尔并不仅仅是个战神,他还是一个司掌丰饶的主神。这时候阿淑尔的形象就温柔多了,身边环绕着树枝,标志是一个雌山羊。 纵观美索不达米亚各路大大小小的神仙,有一位女神仙虽然没什么名气,只是因为一个意外,身份从神仙变成了凡人,不过名字却一直流传至今,并且还会一直流传下去。 这个美索女神仙的名字叫宁梯(nin-ti),而她的俗名则叫夏娃(eve). 此夏娃就是在《旧约》中被称为“人类之母”的那个,也就是华仔用“人类之父”亚当同志的肋骨造出来的那个,那么她怎么会跟美索女神仙扯上关系呢? 在一则苏美尔神话里,大神恩基(也就是埃阿)因为贪嘴,偷吃了有“众神女王”之称的宁胡尔萨格培育的珍贵植物,“女王”勃然大怒:“好小子,还反了你了,那东西是你能的吃的吗?等着死吧!” 受到诅咒的恩基从此一病不起,因为疼的不行,躺床上直哼哼,眼瞅着恩基快挂了,其他神仙坐不住了:“不就吃了点‘菜’吗?怎么地也犯不着抵命啊。”于是跑“女王”那求情,好说歹说把“女王”劝了过来治病。 “哪疼?”“女王”直接了当的问道。 刚还疼的直哼哼的恩基一听“女王”发话了,不哼哼了,嘴皮子也利索了:“肋骨,肋骨疼。” 于是“女王”就创造了一个叫做宁梯的女神来治疗恩基的骨伤。结果当然是把恩基治好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八十九) 本来这则神话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就是宁梯这个名字有点看头,ti在苏美尔语中既表示“肋骨”,又有“赐予生命”的意思。所以“宁梯”既是“肋骨做的女人”,也是“赐予生命的女人”。神话的作者采用的是一语双关。 巧不巧这则神话被《旧约创世纪》的作者瞧到了,觉得挺好,就想往自己的本子里添点料,可是这希伯来哥们苏美尔语学的不地道,看不出什么一语双关,就很随意的把ti译成了“肋骨”,于是就有了“肋骨变夏娃”的故事,女神仙宁梯也就成了世界上第二个人――夏娃同志。 虽然每索的神仙多达好几百口,每索人也极其虔诚的信仰着他们,举行着各种各样的祭祀仪式,但这些神仙并没有折腾出多大的动静,反正跟希腊和北欧那些神仙没法比,因此也就没那么多丰富多采的神话故事流传下来,不过有些神仙在天文学这条大河里还是扑腾起不少浪花的。 先前我们讲过马都克曾在天界为三个大神安努,恩利尔和埃阿分别开了三条路,其实这三条路就是这三个大神仙管辖的天体所处的区域。 “安努之路”是一条赤纬17的环带,其中分布着属于安努管辖的23颗星;“恩利尔之路”位于“安努之路”以北,分布着33颗星;“埃阿之路”则位于环带以南,有15颗星。 古代美索人认为上界和下界和下界是相同的,上界有什么下界就对应着有什么,下界住着人对应上界住着神仙,而且天上的星体代表的就是神,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能与天上的一个星(或是一个星座)对上号,这话听着熟悉吧,占星术的最初理念出现了。 很多人都认为天文学脱胎于占星术,占星术要比天文学出现的早,其实这一理解是有偏差的,因为古人最开始观察和星体并不是为了占卜,而是为了制定历法,只是历法制定完之后才逐步过渡到了占卜预测,然后占卜的继续占卜,研究星体(主要是天体测量)继续研究星体,现代天文学也就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了。 早在美索地区还处于原始社会的那会,美索人就喜欢昂个脑壳看星星,不过并不是有意识的观察,只是干了一天活或是游荡了一天后,晚上没什么事干,美索地区是平原,那时侯又没大气污染,一到晚上满天的星星闪啊闪的,原始美索人看着挺带劲,看星星便成了一休闲娱乐项目逐渐流行起来。 在原始社会,时间的概念对原始人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但随着农业文明的到来,当各种农事活动不的不做大规模的计划时,测量时间,编制历法的紧迫性就突出了,而这一工作唯一的可靠依据就是观测天体的运行,从这时开始,看星星不再是纯粹是休闲娱乐了,而是上升到了科学高度。 观测天体这工作得分两方面来进行,一是观,这个美索人有经验,长时间的到了晚上就看星星那可不是白看的。再有一个就是测,这个就比较麻烦了,测天体跟平时日常生活中测量完全是两码事,还好美索人在这一方面有准备,他们很早就知道了天文学只有依靠数学才能发展的道理,所以积累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美索人刚会写字那会数学就开始萌芽了,楔形文字的创造者苏美尔人为了记录自家的财产和做生意(主要是土地转让),发明了十进制和六十进制,苏美尔时期的数学还处于起步阶段。 到了古巴比伦时期,美索数学的发展迎来了一个高峰,这一时期也是美索不达米亚数学发展史上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九十~一百九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 这一高峰可说是当时数学界的“珠穆郎玛”,当然这一时期(公元前17,18世纪)我们这个星球上其他文明也在从事数学的研究,只是古巴比伦各个单项的综合实力比较强,睿智的古巴比伦人在这一时期取得的卓越成就也成为了现代数学的基石之一。 不过在说古巴比伦卓越的数学成就之前,我们有必要把“六十进制”的历史好好说道说道。 现今史学界的传统观点是六十进制是古巴比伦人发明的,没苏美尔人什么事,因为现今所发现的纯数学泥板(300多块)并没有显示苏美尔人使用六十进制解决过数学问题,古巴比伦时期的倒有不少,不过对古巴比伦人怎么发明的六十进制却说法不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古巴比伦人认为一年共有360天,在这段时间里太阳围绕地球转了一整圈,所以把圆周分成了360等份,每一度代表一天中太阳走过的距离,而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每边都等于圆的半径,并且每边所对的圆心角恰好等于60度,所以就有了六十进制。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古巴比伦人早就测出365天为一年,所以60进制跟圆没啥关系。古巴比伦人之所以发明和使用六十进制是因为60可以被许多常数(比如2、3、4、5、6...)整除,特别是60=512,12是一年的月份数,5是一只健康人手的手指数。 第一种观点是从几何角度来考虑这一问题,不过这一观点的前半部分有点问题,说了白了就是有点想当然,还是著名奥地利裔美国数学史学家,巴比伦数学大牛奥托诺伊格鲍埃尔(ottoneugebauer,1899.5.26~1990.2.19,代表作《古代的精密科学》theexaathematitexts,newhaven,esh)和冬季(enten)。夏季始于2~3月,而冬季则始于9~10月。新年则可能在4~5月。 苏美尔人的月份是严格的太阴月,始于新月初现的那个晚上,每月有29或30天。每月的名称通常源于农事活动或祭神的节日,不过苏美尔时期各城邦没事就掐架,即使统一时期也是矛盾不断,所以对各月的称呼并不统一,都是图自个高兴,怎么顺口就怎么叫。 虽然苏美尔人有了年,月,日的概念,但对于时的具体概念还是比较模糊,有时甚至还有点混乱。每天从日落开始包括两个时辰,夜晚被分成三更,每更4个小时。苏美尔人采用漏壶(一种用水滴计时的钟)计时,形状有点像圆筒或棱柱,他们可能还知道日冕指时针。 除了历法,苏美尔人在天文学的研究上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现在尚无材料证明公元前三千纪的美索人有过系统的天文学观测,保存至今的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天文观测记录来自古巴比伦王朝阿米•;萨杜卡时期,记录的是公元前1750年~前1500年间金星运行的状况,这块泥板在当时是记录天象,到了现代就成了断代的依据。用现代方法进行计算所得结果被用来与这块泥板以及类似泥板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就能确定阿米•;萨杜卡做巴比伦一把手的年代,从而也可以帮助确定他先人汉穆拉比统治的年代。 虽然古巴比伦人不知道一年有365天,但他们确实把一天分为了12时,一时分为了60分,但依据是什么还是无从考证。 感情说的这么热闹,我们需要的问题还是没有确切的答案,唯一能确定的只是古巴比伦时期已经有了我们现在每天都会用到的六十进制,至于六十进制在美索地区的专利权到底属于苏美尔人还是古巴比伦人,只有等待更多的考古证据了。 就在古巴比伦人用着六十进制攀登数学和天文学高峰的时候,差不多同一时期,在两河流域的东方,另一个发育比较早的文明也有了自己的六十进制。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九十二~一百九十三 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二) 这个傲立于东方的文明就是我们华夏文明。 就现有的考古证据来说,即使算上还没显出真身的夏朝,华夏文明的发育还是晚了点,公元前四千纪,苏美尔文明率先发育,没多久离两河流域不远的埃及文明也开始了发育,到了公元前三千纪初期,克里特岛的米诺斯文明开始了骚动,公元前三千纪中期,印度阿三也耐不住寂寞了,直到人类快要从公元前三千纪跨入下一个新千年的时候,华夏人才姗姗步入“文明时期”。 差不多在乌尔纳姆在美索地区指哪打打的时候,我们华夏人独立研发出了自己的六十进制,那就是干支纪历。 跟美索的糊涂帐一样,华夏的天干地支也没确定到底是哪个天才或是哪拨人根据什么发明的(相传是中华始祖皇帝他来人家研发的),只是在商朝的王八盖子,哦,错了,那玩意叫甲骨(包括龟甲,家畜骨,兽骨,甚至还有人头骨)的上面出现了干支纪历。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两两相配,奇对奇,偶对偶,干在前,支垫后,比如说甲配子,乙配丑等等,从“甲子”起,到“癸亥”止,循环一周就得到了六十,俗称“一甲子”。 干支最早是用来干嘛的不知道,目前我们只知道在商朝的刻辞里,干支既不纪年,也不纪月和纪时,更不用来搞数学运算的,而是用来纪日和纪旬。 纪日就不多说了,从“甲子”日到“癸亥”日,60天一轮,再从“甲子”日开始,就这么无限循环下去。自从有了干支纪起,往后华夏历代就开始了用它来纪历。虽然我们现在用上了公元纪历,同时保留了农历(其实应该叫做夏历),但干支纪历同样存在,谁要是心血来潮去算个命,把生日一报,黄大仙,赛半仙之类的江湖神棍就会那么掐指一算,排出命盘(主要是四柱,紫薇之类)后来一通神侃。忽悠不倒不算完。 商朝时的干支纪旬是以十天为一旬,六十天总共分为六旬,“甲子”日到“癸亥”日为第一月的上旬,后面五旬(第一月中、下旬,第二月的上、中、下旬)以此类推,从“甲子”到“癸巳”三十天为一月,一循环总共是两个月,而每一旬的最后一天就被称为“旬日”,旬日有一个特点,天干都是癸(癸酉、癸未、癸巳、癸卯、癸丑、癸亥)。 商朝的一把手们非常重视旬日,一到旬日就要占卜,问的内容大多是当天办事顺不顺利之类。 我们华夏的这套六十进制虽然开发的比较早,但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是用于纪历,日常中用的最多的还是十进制,至于二进制,根本就无从谈起,也没见谁用阴阳来记数或是搞算术来着。 我们继续把目光转回美索地区,看看美索人是怎么搞数学和天文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三)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美索的算术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高度发达的用文字叙述的代数学,代数语言的产生是古巴比伦人在使用苏美尔人教材的过程中产生的。 古巴比伦人非常善于编撰数学用表,包括乘法表、除法表、平方表、平方根表、立方表、立方根表、倒数表,甚至还有对数表等。古巴比伦人列这些表可不光用来看的,它们都被用于实际的运算过程,而且这些数学用表都是按六十进制计算的。 古巴比伦人解方程牛的很,一元一次那绝对是小菜,什么二元一次、一元二次甚至一元三次的方程都能解。虽然系统的字母文字要在公元前13,14世纪才有腓尼基人研发出来,当时的古巴比伦人没办法用字母表示未知数,不过他们用自己的一套独特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问题。 亚摩利人当初是以强盗加文盲的身份来到美索地区的,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强盗,他们跟先前在美索地区横行了一阵的古提人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明白依靠暴力解决不了一切问题,要想在美索扎根就必须学文化,“强盗有文化,谁都挡不住”,此话一点不假,正是因为有了文化,亚摩利人才开创了牛叉的古巴比伦文明。 按一般套路,学文化都是从认识字和数开始的,当时美索地区最常用的是苏美尔人发明的楔形文字,每一个字代表一个独立的概念,亚摩利人就用自己的语言(阿卡德方言)来读这些文字,文字的意思还是照原来的,这些文字后来就转变为代表抽象概念的代数语言,而且读法也换了。 古巴比伦人通常用“长”、“宽”、“面积”、“体积”之类的此来表示未知数或是它们的乘积。 古巴比伦人的代数运算过程跟我们现在采用的运算过程有点相似,但古巴比伦人的方法是尽可能的简捷。比如除法采用的是被除数乘以除数的倒数的简单方法。 古巴比伦人不但在代数方面牛,在几何方面也不含糊。 他们除了把圆等分为360分外,已经能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了。他们认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3倍,面积等于圆周平方的十二分之一。古巴比伦人之所以会用这两种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是因为他们所取的圆周率π等于3,是个常数。 虽然古巴比伦通常取π=3,但并不表示他们没有其他比较精确的圆周率数值。一块1936年在苏萨发现的古巴比伦时期的泥板上就有一道证明π的近似值为三又八分之一的习题。也就是说当时的古巴比伦人已经把π的计算精确到了3.125。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古埃及人算出的圆周率为3.1605,至于同一时期我们这个星球还有没有人在算圆周率或是具体算出数值多少那就不知道了。 古巴比伦人不光在原上面大转,在三角形和‘三角学”方面也有不少的心得。 他们不仅掌握了计算直角形和等腰三角形(也许还有普通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还知道两个相似直角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过等腰三角形顶点所做的底边的垂线平分底边以及内接于半圆的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等等。 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牛的,古巴比伦人在几何学方面最牛叉的发现被记录在了一块原始出处不详但时间大致确定(古巴比伦时期)的泥板上。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九十四~一百九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四) 现在只知道着块泥板被一个叫普林顿的收藏过,大名叫做普林顿第322号泥板,也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普林顿收集馆的第322号藏品(no.322intheplimptonbiauniversity)。经测定这块泥板的制作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900年~前1600年之间,属于古巴比伦时期。 这块有小四千年历史的泥板的保存状况可不咋地,泥板靠近右边中间有一个很深的大体成三角形的缺口,做上角也遗失了一大块,经验查,发现泥板左边断裂处有现代胶水的结晶,据此推测,泥板在刚挖出来的时候可能是完整的,后来不知怎么搞的,泥板破了,有人就用胶水把掉下来的部分粘了上去,也不知道是胶水的质量差呢还是泥板又被磕了碰了,总之粘上去的那块又掉了,掉哪了不知道,反正到现在还没找着。 就这么一块残疾泥板当然不能吸引的眼球,最先没有人看出其中的玄妙,以为只是块记录普通商业帐目的普通泥板而已,谁都不拿正眼瞧它,直到1945年,诺伊格鲍埃尔和萨克斯经过潜心钻研,才基本揭开了这块泥板的玄机。 这两哥们的发现是惊人的,这块看似杂乱无章的泥板竟然是一张构作是正整数直角三角形的数表,也就是说这张表其实要表达的就是“毕达哥拉斯定理”(pythagoras‘theorem),也就是勾股定理(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边长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边长平方之和)。 泥板上共刻有四列十五行数字,右起第一列为从1到15的序号,第二列是弦(我国古代学者把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直角边称为“勾”,较长直角边为“股”,斜边称为“弦”),第三列是勾,最左边的一列则是弦与股之比的平方,也就是说,右边第一列数字实际上是勾所对角的正割值的平方简表。 而且这一列数字的数值从上到下呈有规律的下降趋势(差不多正好减少1/60),并且第一个数值约等于45度正割值的平方,最后一个数值约等于31度正割值的平方,显然这列数字的排列并不是偶然(形成一个正则序列),而是确定直角三角形长的原则。 现在,人们把像(3,4,5)这样一组能作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正整数称为毕氏三数(pythagoreantriple).这样一组数,如果除了1以外,没有其它公因子,就称它为素毕氏三数(primitivepythagoreantriple)。 普林顿322号泥板的数值显示,古化巴比伦人早就知道了素毕氏三数的一般参数表达式。 这么牛的一块泥板以前没被当回事,还被搞了个残疾,实在太可惜了,这也从一个侧面提醒人们,看似平凡的东西中可能蕴藏着极大的不平凡,其他古巴比伦数学或商业泥板中可能也同样隐藏着玄机。 在几何方面,古巴比伦人还能计算规则多变形的面积及其与边长的比率。像什么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之类的面积古巴比伦人都会算。 虽然古巴比伦人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不俗成绩,特别是代数方面,但缺点也是很明显地。 在代数方面,古巴比伦人把十进制和六十进制并着用,不光把别人看晕,有时甚至还会把自个绕晕,这样的混乱和困惑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数学的发展;对数值的计算不但摸棱两可,有时还对精确值和近似值不加区分。几何方面最大的特征就是具有明显的代数特征,一遇到复杂问题往往只涉及代数运算,缺乏具有几何特点的证明(几何方面古埃及人牛)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五) 相比数学,美索的天文学资料并不丰富,虽然迦勒底人的占星术和天文学在欧洲大名鼎鼎,但近百年来的考古研究表明,在公元前的最后几个世纪中,有一个高度发达的数理天文学体系存在于美索,已发现的天文学原始文献,绝大部分属于塞琉古时期,而且数量并不大。 美索流传下来的天文学资料主要分两类,即“星历表”和“程序文献”。 “星历表”是给出某一年或连续某几年月球与行星位置的固定距离,目的是预告新月、月食、月蚀和行星的升落。“程序文献”指的是“星历表”的推算过程。 现存的“星历表”不足200份,其中一半以上涉及月球,其余的涉及行星。“程序文献”更是可怜,只有区区20份左右,并且损坏严重,大部分只剩下了残片。这些原始美索天文学资料不但少和残,年代也相对较晚,大多时间都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49年之间,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末期至东汉初. 虽然资料不多,但我们还是能看出一些美索天文学成就地。 早在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就已经正确认识了水、金、火、木、土这五颗行星,不过在他们的观念里,行星还不止这五颗,当然他们并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或是刚被开除出行星队伍的冥王星,而是错误的把太阳和月球也归入了行星队伍。 古巴比伦人还确定了这些“行星”的运行轨道,并认识到其他五颗真正的行星总是在太阳运行轨道周围运行。美索不光整明白了轨道,还知道天体运行的周期。 例如他们认识到月球每过223个朔望(18年又11天)又会回到它原来相对于太阳的位置,金星这么溜一圈的时间是8年,其他行星如水星、土星、火星和木星则分别为45、59、79和83年。因此他们能计算出一次日蚀、月蚀和另一次日蚀、月蚀间隔的时间,并以此预测日蚀和月蚀的出现。 正是由于对“行星”的了解,在公元前7世纪,为了记时更方便,迦勒底人根据月相的变化,又把一个朔望月分为四周,每周七天。第一周月相变化是从新月(通宵看不到月亮)到上弦月;第二周从上弦月到满月;第三周从满月到下弦月;第四周从下弦月又到新月。这样,人们根据月相变化的情况就能确定大致的日期了。 每一周又与他们观念里的“行星”相对应,每个星神主管一天。 具体分工是太阳神沙马什主管星期日;月神辛主管星期一;火星神涅尔伽主管星期二;水星神纳布主管星期三;木星神马都克主管星期四;金星神伊什塔尔主管星期五土星神尼努尔塔主管星期六。 这就是我们现在每周7天的星期制度的来历,星期,“星之日期”是也。 迦勒底人还规定了一天有12个“丹那”,一个“丹那”为30“乌斯”,一乌斯约相当于现在的4分钟。这一计时体系是我们现在计时方法的基础。 不过在天文学方面最吸引人的并不是以上说的这些,而是美索不达米亚的星占学。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九十六~一百九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六) 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天文学和星占学完全是两码事,前者是科学,牛地很,后者是迷信,扯地很,不过就历史角度来说,两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一码事,至于这段时间有多长具体还真说不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两家合一块的时间要比分家的时间长的多。 天文学和占星学的关系跟现代化学和炼金术的关系又有所不同,虽然都是后者孕育前者,不过现代化学干掉了炼金术,随着现代化学的出现和发展,炼金术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整个行业越来越不景气,直到最后消亡。但天文学的诞生并没有使星占学走向末路,两者分道扬镳各自练摊,虽然被天文学抢了风头,星占学好歹活了下来,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有越活越滋润的趋势。 一提星占学,很多人,特别是广大年轻人脑子里立刻会浮现出黄道十二宫,星座算命之类,虽然并不一定分得清“太阳星座”和“上升星座”或看得懂星盘,但并不妨碍广大年轻同胞们的热情,什么星座运程啦,星座配对啦,玩的那叫一个溜,可让这些人说下星座算命的前世今生,估计十个有九个会傻眼,剩下一个在那翻白眼。即使那些所谓的“大师”,要真让他们说些道道出来,也难。 人类历史中几个发展早的文明都有星占学的痕迹,有些是自创,有些是继承发展,但总的来说有两大体系,东方体系和西方体系,东方体系指我们华夏及受华夏文明影响的周围国家,西方体系则指环地中海地区及印度等地,东方体系我们暂且不表,西方体系的源头就在美索不达米亚。 而美索不达米亚星占学的源头则在古巴比伦。 最早在美索地区建立文明的苏美尔人并不好占星这一口,晚上没事昂个头看星星纯属娱乐休闲,最多观察一下天体运行来为制定历法寻找依据(这一点做的还很一般),古巴比伦人就不一样了,自从在美索地区扎下根后就得瑟的不行,特别是那些一把手,变着法的跟神仙们套近乎。 虽然表面看起来跟神仙套近乎和星占学没什么关系,但事实上西方星占学就脱胎于“君权神授”。 什么最大?东方是天,西方是神,而这些个高级领导都是无形的,东、西方,特别是专制国家的一把手们虽然可以声称跟领导们搭上关系,但这档子事不是说说就成的,老百姓可不好忽悠,你说你们关系暧昧就暧昧了?你说最高领导让你当一把手你就真厚着老脸往那个位子上坐了?领导的指示在哪呢?呸,唬谁呢?来点证据看看。 看吧,这就是人心,对未知和未见事物总是报有怀疑,眼见为实嘛,其他人说出花来都没用,于是这些一把手们想到了一招--天学,声称天上的星星(恒星,行星,卫星什么的都算)及其运动就是最高领导们的指示,反正天上的星星只要不瞎是个人都能看到,至于里面的玄机,普通人肯定是看不懂地,不过没关系,只要你们的一把手明白就成。 星占学就此诞生。 星占学能干的事不少,预测水旱灾害,战争胜负,王位安危等等,这下一把手们满意了,终于有跟领导们扯上关系的证据了,老百姓们也很高兴,因为星占术的出现圆了自己的一个梦,一个古已有之的梦--预测未来,即使他们并不懂得怎么预测,而且也不是对他们的个体预测,不过好歹看到了希望,大伙都很满意。 满意归满意,占星学最开始并没有落户民间,掌握天体预测技能的人只在宫廷,他们被称之为“通天一族”。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七) “通天一族”包括国家一把手和祭司阶层,大多数时候一把手们除了个人爱好之外,并不具体参与预测,因为要掌握这一技能并不容易。 要占星先得会看星,一把手们还真没这个时间和精力,忙了一天晚上还要做自己最喜爱的床上运动,一把手们哪有这个闲工夫看星星,不光要观测,还要会测量,末了还要总结,于是“重任”很自然的就落在了祭司们的肩上。 经过祭司们的努力,星占学逐渐成型,占绝对主流的则有两类。 第一类是根据星象来预测国家大事,像水旱灾害,战争胜负有关国家整体命运的大事,并不涉及个人命运层面,但国家一把手和他的老婆们以及国家重臣的命运安危是个例外,因为这些人的命已经不仅仅属于他们自己,而是关系到军国大事。 这类占卜运用到的范围很广,只要是颗星都能用来占卜,“通天一族”定期向国家一把手汇报工作,把观测到的天文现象以及结合这些天文现象对国家大事的作出的解释告诉一把手们,这些预测最有代表性的文献是一部名为《征兆结集》(enumaanuenlil)的泥板书。 《征兆结集》成书于公元前9世纪之前,时间跨度7个世纪以上,出自巴比伦人和亚述人之手,由70多块泥板组成,记录了7000余条征兆,由观察到的天象以及该天象的星占学意义组成,现举几例: 若金星在二月出现于东方,大、小双子星环绕着她,且此四星连同金星皆晦暗不明亮,则埃兰王将患病而亡。 若火星变暗,未来大利而吉;变亮,则不利而凶。 若某行星之亮度凌驾众星,连恒星都显得逊色的话,那将有一国君王扫荡六合,统一天下…… 诸如此类的星占学就叫judienastrology),不管它到底叫什么,我们知道知道它是预测国家大事的就成了,剩下的事就留给“通天一族”吧。 这类星占学不但在它的老家巴比伦宫廷大行其道,到了亚述也颇有市场。亚述一把手们不光听“通天一族”的汇报,自己也会参与其中,而参与的方式就是发问,或者说咨询比较恰当。 亚述一把手如果想要知道幸运吉利之星在哪,“通天一族”就去看星星,并把观测所得的星象与旧有的征兆系列进行参照,然后以信件形式给一把是手写份报告,汇报所见天象以及该天象所兆示的 意义。 这类写于新亚述时期的原版泥板书留下了不少,而且连“通天一族”的名字都留了下来,问题专家埃萨尔哈东在当上一把手之初就咨询过“通天一族”大量问题,像什么时候建神祗神庙,即将发生的交食是否会危机自身安全之类的问题,甚至还咨询了什么时候王子前来叩见自己的吉时这样的问题(显然他记起了他老爹辛那赫里布遭暗算的事)。 虽说这类占星学在宫廷很有市场,可时间长了老百姓又不满意了,广大人民群众也是有需求地,光看着“通天一族”给国家,给一把手们预测实在不过瘾,于是,占星学占主流的另一大类--生辰占星学诞生了。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一百九十八~一百九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八) 生辰占星学(horosastabba.galgal)、3狮子座(ur.gul.la)、4室女座(ab.sin)、5天秤座(zibanitu)、6天蝎座(gir.tab)、7人马座(pa.bil.sag)、8摩羯座(suhur.mas)、9宝瓶座(gu.laa)、10双鱼座(zibbati)、11昴星团(zappu)、12毕星团(gu,an.na)13、猎户座(sib.zi.an.na)14、英仙座(sugi)15、御夫座(gamlu)、16鬼星团(la,lul)17南鱼座(sim,mah)18北鱼座(aninitum)。 这个“月道”就是《征兆结集》中的黄道,不过按照现代西方星座对天区的划分,第11~18星座并不经过黄道,而切这18个星座中缺少了后来定型的黄道12宫中的金牛和巨蟹两个星座。 从18星座演变到12宫,具体时间至今尚未确定,不过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黄道12宫是亚摩利人、亚述人、迦勒底人和埃及人共同的结晶,最后经过希腊―拉丁化的承传和发展,最终定型为现在我们所熟知的黄道12宫。 另外要说明一点的是“黄道12宫”和“黄道12星座”其实是两个概念。 由于岁差的因素,星群会沿着黄道缓缓向西退移,当初制定黄道12宫体系的时候,春分点在白羊座内,所以把白羊座定为了第一宫,而如今的春分点则在双鱼左内,所以“黄道12星座”并不一是一个固定的组合。“黄道12宫”则不然,它是固定不变的,以春分点为起算点,每一宫占据30的宽度,不管时空怎么转变,世界怎么改变,定死了就是这12个星座,永不下岗。 征兆星占学和生辰星占学虽然所用方法不同,但都基于同一理论:命中注定。也就是说世间万事的发展是前定的,在人没出生之前或事情没发生之前,命运女神已经写好了历史剧本,借助于对天象的观察和研究,人类有可能窥破这个剧本中的若干部分或细节,从而使自己获益。 至于“星占学能否能预测未来”这一命题属于玄学范畴,在这里我们暂不讨论,除了神秘之外,星占学不但哺育出了现代天文学,还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科学遗产。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一百九十九) 首先,星占学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天象观测记录。 别小看这些记录,年代越是久远的资料对天文学研究越是珍贵,天文学研究对象的变化在时间尺度上都极其巨大,而现代天文学的出现和形成也就几这百年,要靠这几百年收集的资料做研究肯定不现实,所以必须求助于古代的观测记录,可以获得数百年前甚至数千年前的数据资料。 其次,星占学促使人们对恒星位置进行精确测定并建立天球坐标系。 “通天一族”们要根据天象来搞预测没个方向感肯定是不行地,所以只有在天空划分区域,西方是星座来划定天区,中国是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及各种“星官”,这样才能对天象发生于何处进行有效的陈述。 再次,星占学还极大地促进了对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运行规律的研究。 前面的这三项都是占星学为天文学所做的贡献,接下来的这一项就可说是“意外之喜了”,这些占星学保存下来的原始天文资料为历史断代问题提供了独特的依据。 前面我们已经用土木汇合推断出了耶酥同志的生年,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暂且把视角拉回东方,以我们中国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来举例说明。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武王伐纣可说是一件绝对大事了,由于文献的稀少和互相矛盾,姬发同志跟帝辛同志的真人pk时间始终无法确定,从古至今,居然让这两哥们在上百年的时间里狂k了44次,不知道这两哥们知道这事会不会气活过来。 现代科学进步了,测年断代常用碳14测年法,再结合考古学研究,测出武王伐纣年代大约在公元前1050年至公元前1020年之间,还是有好几十年的误差,具体哪天k的根本无从谈起。 既然常用方法解救不了问题,上海交大江晓原教授和他领导的课题组独辟蹊径,根据历史上关于武王伐纣的天象记载,运用电脑和现代天文学星历表进行推算,终于成功地考订出3000多年前周武王讨伐商纣的日程表。 江教授用到的史籍中记载的有关武王伐纣天文现象多达16种,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用的少了根本不顶事。 举了例子,《淮南子。兵略训》中有如下一小段记载: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二百~二百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 这段话说的是武王纠集人马去砸纣王场子向东进军时,东方天空曾出现过一颗彗星,而且彗尾指向西方。 已故的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珏哲(1902~1986)推算的结果是:武王伐纣时出现的这颗彗星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从公元1910年往前数的第40次回归,当时这颗彗星过近日点的确切日期是公元前1056年3月7日。而它恰在公元前1057~前1056年之交的四个月间行至地球附近,明亮可见。 张台长最后的结论是:假使武王伐纣时所出现的彗星为哈雷彗星,那么武王伐纣之年便是公元前1057~前1056年。 虽然张台长说的这么热闹,不过根据测算,当初那颗在东方天空出现的彗星是哈雷慧星的概率只有0.3%,把武王伐纣的断代的推论建立在这么小概率的事件基础上显然不可能,所以江教授选取了16种有关的天文现象,经过分析筛选,最后保留下了7个。 这7个天象是:1克商之日的日干支为甲子(据利簋铭文,簋,gui,古代盛食物器具,圆口,双耳;利簋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又叫武王征商簋);2克商之日的清晨岁星当头(据利簋铭文);3周师出发时能在当地东方见到岁星(据《淮南子兵略训》和《荀子》);4在周师出发前后,“月在天驷”和“日在析木之津”的天象(据《国语》伶州鸠所述天象及《三统历》);5从周师出发到克商之间应有一段日子,这段日子的长度应使得周师从周地出发行进至牧野有合乎常理。(据《武成》、《世俘》及《三统历》);6周师出发后、甲子日克商前,应有两次朔发生,第一次干支为辛卯或壬辰;第二次则约在克商前五日,日干支为庚申或辛酉。(据《武成》与《世俘》所记历日);7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见到“星在天鼋”的天象(据《国语》伶州鸠对周景王所述伐纣天象)。 确定7个天象之后,下面的工作就是寻找一个符合这7个天象的年代。很幸运,江教授推算出了一个让7个天象都符合的年代,不光这样,连日程表也一并得出: 武王于公元前1045年12月4日出兵,于次年――公元前1044年的1月9日在牧野之战中克商。 这是通过天文学解决断代问题的一典型案例,虽说还不是最后定论,但起码要比其他方法的推论靠谱的多。 再把视角转回美索,回到歌词来继续我们的美索之旅。 下一句歌词“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说了这么久的美索,底格里斯和幼发拉底这两条河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就河流本身来说,长1950千米,流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的底格里斯河和长2750千米,流域面积67.3平方千米的幼发拉底河真算不上是什么牛河,不过因为孕育出了美索文明才有了现在的名气。 大约公元前3000年之前,这两条河还是独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两河的不断蔓延(周期性发大水),不但冲出了广阔的平原,还由于波斯湾的沉积,两条河慢慢掺和到了一块(公元前3,4千年),形成的现在的样子。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一) 还是歌词“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一切又重演。” 虽说美索古文明并没有只剩下“难解的语言”,不过美索的古文字和古语言还是很值得我们说道说道地。 啊!时光如水,生命如歌!话说17世纪奥斯曼帝国版图下的西亚地区,那叫一个乱,政府官员忙着捞钱,土匪强盗忙着杀人越货,人民群众忙着四处掐架,传染病到处流行,这会谁要是想到美索地区旅游探险,那绝对是寿星公上吊--嫌命长了。 可世事无绝对,还真有不怕死地。这位意大利籍的“驴友”名叫彼埃罗德拉瓦莱(pietrodellavalle),是一位古董商和学者。 从这位驴友的头衔(先是古董商然后再是学者)就能看出瓦莱同志此行的目的,观光旅游肯定不是,探险寻宝才是真正目的。 从1616年到1621年,瓦莱同志游历了西亚,到了两河流域的巴比伦、乌尔和比尔斯-尼姆鲁德等地,后经波斯到过印度。这位不但精通《旧约》而且熟读希腊古典名著的驴友很快就能把见到的古迹与《旧约》或古典作家的某些叙述联系起来。 1616年,凭借一把鹤嘴锄,单枪匹马的瓦莱在巴比抡遗址胡乱挖了起来,他这一挖也标志着从以搜集地表文物为主的古物学向以挖掘地下遗存为主的考古学的过渡。不过当时的瓦莱可没这个觉悟,这个半吊子学者压根不知道什么是考古学,他的眼里除了古董就是文物,而且还是自认为值钱的那种。 瓦莱不但把首批楔形文字样本带回了欧洲,还在1621年写给他朋友的一封信中提到楔形文字,并随意在波斯波利斯的古波斯铭文中抄写了五个古波斯楔形文字符号。这封信于1658年在罗马发表,第一次把楔形文字形象地展示给了欧洲读者。 瓦莱在他的《游记》中还首次作了解读的尝试,即根据组成文字的楔形笔画的走向,猜测这种文字是从左向右书写的。虽然是半吊子学者,但他的这个猜测无疑是正确地,他的这一猜测也被视为人们在破解楔形文字漫长道路上迈出的正确的第一步。 瓦莱的发现引起了欧洲的骚动,但迫于西亚那边的形势(欧洲国家跟奥斯曼帝国的关系不咋地),真正行动的人不多,文物虽好,也要有命去拿不是。 转眼到了1760年,丹麦一把手弗雷德里克五世(frederick5)“为增进知识”,组织了一支近东探险队开始对美索不达米亚、波斯、阿拉伯半岛和埃及进行考察。 经过一番准备,公元1761年1月,这支由五名成员组成探险队开始了他们的探险之旅,确切的说应该是死亡之旅。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二百二~二百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 这支“玩命”探险队从1761年到1764年,短短四年时间以每年挂一人的速度减员八成,最后就剩了一根“独苗”。 这根出生于德国汉诺威的“独苗”名叫卡斯腾尼布尔(karstenniebuhr,1733~1815年),尼布尔老兄之所以没像他的四位同伴那样出师未捷身先死,主要得益于他精通阿拉伯语,而且每到一处便和当地群众同吃同穿。 1765年,在没有任何同伴的情况下,尼布尔依然继续着考察之旅,独自来到了波斯波利斯。 在波斯波利斯,尼布尔逗留了三周,发现了有2000年历史的波斯王宫遗址,并绘制了遗址图,标明各建筑的相对位置,不过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用来描摹楔形铭文,这其中的11篇,被尼布尔发表在了自己写的《阿拉伯及临近国家游记》里。 尼布尔的《游记》于1772年出版后立即引起轰动,他描摹的铭文准确,完整,为后世破译楔形文字提供了宝贵资料。不但如此,尼布尔还亲自上阵,进行破译工作。 尼布尔发现,他描摹的波斯波利斯铭文并非只用一种语言写成,是用了三种,而且都用了同样的楔形文字,书写方式都是从左向右。可惜铭文实在太过简短,其中的两种语言无法破译,但尼布尔还是基本破译出了第三种语言--伊朗地区在公元前6~4世纪使用的古波斯语。 在破译古波斯文方面,引航者尼布尔的贡献不可谓不大,但做出最大贡献的则是一位年轻的中学教师。 1802年7月,27岁的德国哥廷根中学教师乔治弗里德里希格罗特芬德(georgfredrichgrotefend,1775~1853年)因为一个赌约开始了他对古波斯文的破译之路。 在此之前,格罗特芬德是一个东方学的小白,不过他脑袋里始终有个破译楔形“天书”的念头,为此他还跟自己一个朋友打了赌,他的这位在哥廷根皇家图书馆工作的朋友先是很不厚道的嘲笑了这位小白同志,可能是为了让格罗特芬德能输的心服口服,接着又很厚道的为小白提供了他所需要的一切资料,这里面就包括尼布尔的《游记》,而《游记》中的铭文b和g正是“破译之匙”。 格罗特芬德虽然在东方学方面是小白,可对希腊历史文本很了解,因而格罗特芬德很熟悉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把手们在碑志中常用的套语--“x,伟大之王,万王之王,...之王,y之子,伟大之王,万王之王...”。格罗特芬德之所以会把铭文和阿契美尼德王朝联系起来是因为尼布尔发现铭文的地点波斯波利斯正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首都。 格罗特芬德仔细检查了波斯波利斯的铭文后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尼布尔描摹的铭文b上面。 他首先注意到了一组反复出现的符号,这组符号在短短的三行就出现了四次,按照套路,他把这组符号断定为“王”字,这样的话在第一个“王”字之前的那组符号就应该是某位波斯一把手的名字,第二个“王”和第三个“王”构成“万王之王”,而第四个“王”就应该是“万国”或“万民”之王了。 就这样,格罗特芬德在根本不知道任何字母如何发音的情况下正确猜出了铭文b的大意“x,伟大之王,万王之王,万国之王。y之子,...” 虽然这时候楔形文字远没达到破解的程度,但格罗特芬德的破解之路无疑是正确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 接下来,格罗特芬德把铭文b和g做了对比后发现,铭文b的第一组符号在铭文g的第三行又出现了,还是按照套路,他断定铭文b上的一把手是铭文g上一把手的老爹,不光这样,格罗特芬德还发现了一条线索。 这条线索正是出自铭文b,格罗特芬德发现b铭文中的y很有意思,作为一把手x的老爹,名字后面却有作为某某之王的修饰,也就是说铭文b和g提到了三个人名,这三个人是祖孙三代,其中祖父是平民,父亲和儿子是古波斯阿黑门尼德王朝的两个一把手。另外格罗特芬德还发现两个一把手名字的长度差不多。 照着这些依据,格罗特芬德在希罗多德编制的阿黑门尼德王朝一把手表中吻合的人选。 格罗特芬德首先排除了居鲁士和冈比西斯,因为这两人名字长度不一样,接着他很快就找到答案:铭文b的作者是大流士,铭文g的作者是大流士的儿子薛西斯,而大流士的老爹胡斯塔普斯是居鲁士大帝手下一位非王室血统的总督,并不是一把手。确定人名之后,这两段铭文的意思就很明了了。 铭文b意译为:大流士,伟大之王,万王之王,万国之王,胡斯塔普斯之子,阿黑门尼德王朝之王,是建成这做王宫之人。 铭文g意译为:薛西斯,伟大之王,万王之王,大流士王之子,阿黑门尼德王朝之王。 格罗特芬德最终确定了15个字母(其中错了4个),并在1802年9月4日在哥廷根科学院宣读了他的论文,这位在短短几个月,主要凭借自身敏锐洞察力的天才解读家的研究成果为楔形文字的最终破译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终真正解开楔形文字之迷的另一位年轻人--英国军官亨利克瑞斯维克罗林森(h.c.rawlinson)。 罗林森1810年出生于牛津郡的查德灵顿公园(chadlingtonpark),从小酷爱阅读希腊罗马作家的历史著作,这为他后来从事古代文献解读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罗林森从16岁就受东印度之雇来到印度,在印度学习了波斯语、阿拉伯语和印地语,到达印度的第二年,罗林森成为了孟买第一近卫兵团的翻译和军需官。在此期间,罗林森还成为了一名出色的波斯问题专家和学者。 罗林森不光脑子好使。身体素质也是特级的,身强体键,热爱运动,他曾为一笔可观的奖金参加过一项“十项全能”挑战赛,比赛项目包括“跑步、跳远、掷圈、网球、台球、射鸽、猎野猪、障碍赛马、国际象棋及牌戏。”他还曾经在6天内骑马穿越波斯沙漠以完成一项外交使命。 “十项全能运动员”罗林森在孟买服役五年后,于1833年成为了詹姆斯邦德的同事,作为英国情报局的特工人员,罗林森在1835年被派往波斯,任克尔曼沙赫省省长的军事顾问,于同年4月走马上任。 也就在这时,罗林森正式开始了对楔形文字的研究。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二百四~二百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 罗林森在上任途中听说哈马丹(hamadan)附近的阿勒万山(themountalvard)的山坡上有楔形铭文,没有多做考虑,立马骑着他的爱驹一溜烟的跑去“瞻仰”了。 这时的罗林森跟当初的格罗特芬,在楔形文字方面也是小白一个,格罗特芬好歹还有那个厚道朋友找来的资料,罗林森可是两眼一摸黑,对格罗特芬等“先人”的破译的成果一无所知,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对描摹回来的“阿勒万铭文”破译工作。 罗林森用到了和格罗特芬同样的方法,从“阿勒万铭文”(用三种语言写成的两个短篇)中成功释读出了“大流士”和“薛西斯”两个人名,这为他的破译工作开了好头。 到达克尔曼沙赫(克尔曼沙赫省会)之后,好打听的罗林森又得知达克尔曼沙赫以西20英里(约32公里)的贝希斯敦小镇附近峭壁上有许多雕刻,得,什么都甭说了,去“瞻仰”吧。 策马狂奔,到达目的地的罗林森着实吓了一跳,这些比真人还大的雕刻离地足有340英尺(约104米),用望远镜倒是能看清人的形象,可看铭文就模糊一片了。 罗林森心想:得亏哥们以前练过,要不然还真没辄。心动不如行动,“十项全能运动员”罗林森手脚并用爬上峭壁描摹铭文。现代人搞攀岩玩的是心跳,罗林森玩的可是自己的小命,借着人工梯架,罗林森成为2000年来第一个成功登上贝希斯敦悬崖的人。 前后共花了三年时间,罗林森总共描摹了200多行古波斯铭文,可事不凑巧,因为军务,罗林森不得不中止他的描摹工作,这一耽搁就是好几年。 1844年夏初,罗林森重反贝希斯敦,这时的他已经是大英长驻巴格达代表,熟门熟路的罗林森很快完成了全部414行古波斯铭文的描摹工作,以及第二部分铭文全部263行。描摹工作到了收尾阶段,不过最后的铭文把罗林森彻底难住了。 为了描摹铭文,罗林森做“空中飞人”的次数并不算少,可这回他想破脑袋也没想出个接近铭文的法子,直到1847年,一个“未开化的库尔德少年”为了酬金自愿冒险才为罗林森攻克了最后的难关。 库尔德少年带着绳子爬过几乎垂直的石碑正面,把绳子栓在碑两端的木桩上,中间吊着一块类似吊板的装置,拖着他一点点爬过铭文的表面,在罗林森的指导下把共112行铭文拓印到铸型纸上。 为了破译楔形铭文,罗林森又深入学习了希伯来语和古叙利亚语,到了1949年,他完成了自己所描摹的《贝希斯敦铭文》的释读工作。 贝希斯敦雕刻描绘的是公元前520年左右,波斯一把手大流士以胜利者的姿态审判10位反叛首领,《贝希斯敦铭文》则罗列了他的生就。 《贝希斯敦铭文》由三种语言写成,第一种是古波斯语;第二种,也就是第二段铭文是用埃兰语写成;第三种,即那个为了钱而勇敢的库尔德少年拓下来的铭文就是传说中的巴比伦语。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 巴比伦语跟亚述语一样,都是阿卡德语的晚期方言,区别只是一南一北,属闪米特语系,随着19世纪美索文物的不断出土,大量的楔形文字被释读,一门新学科也随之诞生了。 1857年,一个非常值得牢记的年份。在这一年,英国数学家,业余东方学家塔尔博特(williamhenryfoxtalbot,1800~1877年)翻译出一份亚述一把手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一世的铭文,于1857年3月17日寄给了英国皇家亚洲学会,并建议被称为“楔文三杰”的罗林森和爱德华兴克斯(edwardhincks,1792~1866年,著名爱尔兰语言学家,各自独立翻译此铭文,以便检查学者们迄今为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是否可靠。 此时恰好“楔文三杰”的另外一杰,德国学者朱利斯欧佩尔特(julesoppert,1825~1905年)也在伦敦,皇家学会看着这么牛一个人才放着不用怪可惜,所以也向他发出了邀请。 6周之后,皇家学会对四篇译文进行评议,结果表明四篇译文所有重要细节全部吻合,这一研究成果也终于得到了权威学术机构的认可,在正式命名阿卡德语的同时,亚述学也宣告诞生,罗林森也因为其成就被尊为“亚述学之父”。 随着对阿卡德文字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学者们越觉得它透露着古怪,阿卡德文字跟商博良破译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很不一样,并不能很快建立起现代词语与其起始的象形符号之间的时间联系,楔形文字似乎并不太适应闪米特语言模式。 就拿在美索地区(特别是亚述地区)满处可见的狮子来说,阿卡德语中并没有专门的符号来代表它,有的只是一个意为“大狗”的符号,狮子变大狗,这事还真玄乎。 早在1850年,兴克斯就指出:“亚述和巴比伦境内说阿卡德语的闪米特人并不是楔形文字的发明者。”他还推测闪米特人可能从早期的非闪米特人那里借用了这种文字,并尽量改变成自己的语言模式。 罗林森在1855年的一次讲座中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依据是在“阿淑尔巴尼拔图书馆”发现的一种未被确定语言写成的文本,罗林森推测使用这种未知语言的可能就是楔形文字的创始人。 尽管如此,学者们还是不知道楔形文字的创始人到底是何方神圣,罗林森曾误认为巴比伦的西徐亚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法国学者奥佩尔在1869年的一次讲座中纠正了这一错误,他根据一些阿卡德铭文中提到的“苏美尔与阿卡德的君主”这一称号,提出楔形文字的创始人是苏美尔人。 奥佩尔灵光一闪的推测并没有得到广泛赞同,其他学者压根就不觉得存在什么苏美尔人,未知语言只不过是阿卡得语的一种古体形式,用于宗教和其他仪式(还是古埃及文字研究多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没人认可苏美尔人其实很正常,因为根本没有任何有关苏美尔文明的文物被发现,大伙都围着巴比伦――亚述文明忙活,没人去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文明存在。 不过1877年的一次意外使苏美尔文明重见了天日。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二百六~二百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 这次意外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德萨尔泽克(m.desarzee,1837~1901年)的大胡子。 这个大胡子压根没想过自个能把苏美尔文明挖出来,他只想多捞点巴比伦、亚述文物,所以在被任命为巴士拉副领事不久,就利用职务之便满处寻找巴比伦尼亚古代遗址。 最后在当地人的帮助下,萨尔泽克来到了铁罗(tello),时间是公元1877年,当看到大量半埋半露的石雕后,哈喇子流了一地,也顾不上查看一年代,更顾不上土耳其政府的禁令,挖就一个字,大胡子说了n次。 为期三个月(3~6月)的发掘第一季,大胡子挖到了大量文物。第二年在更大的遗址又挖了5个月(2~6月),这下大胡子发了。 大胡子把他挖到的文物一股脑倒卖给了卢浮宫,获赃款13万法郎,这批文物在巴黎一经展出就引起轰动,大胡子再接再厉,不但通过法国政府拿到了土耳其政府颁发的发掘执照,顺道还从政府那拿到了专项拨款。 再次回到铁罗的大胡子身份已经有了质的转变,从以前那个偷偷摸摸的文物贩子变成了一个牛气冲天的考古学家,并于1880年1月起,大张旗鼓地对铁罗进行再次发掘。 这一挖就是11年,成功扫荡铁罗17个遗址后,大胡子几乎挖出了迄今所知的所有拉格什文物,苏美尔文明也重见了天日。 再往后随着越来越多苏美尔文物的出土,亚述学也正式有了一个分支――苏美尔学。 作为亚述学和苏美尔学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是美索文明最突出的成就,楔形文字有着太多与众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楔形文字是怎么炼成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 公元前四千纪的一天,平地一声雷,美索不达米亚出现了一群外乡人,这群拖家带口从外地搬迁到美索的苏美尔人决定结束盲流生涯,很快就扎下了根,开始大搞基础建设。 这时的苏美尔人别说是识字,连字是什么玩意都不知道,不过他们已经能识数,他们用来记数的是一种叫做陶筹的东西。 陶筹其实就是一种几何形或动物,器皿等形状的小型陶制物,不光苏美尔人,广大西亚地区人民早在公元前八千纪就用它来做为记数工具。 最初的陶筹虽然造型不错,款式式也不少,但无孔无洞,也没刻道,被称为“朴素陶筹”(plaintokens)。朴素陶筹被使用了4000年之后,款式有了长足发展,陆续出现了大洞、刻道、既打洞又刻道等新型款式,这样的陶筹有了个新名字――“复杂陶筹”(plextokens)。 新款式的出现也带动了保存方式的改变,因为有洞,复杂陶筹可以串起来保存,有些人则嫌这种方法不好,于是又发明了一种“空壳保存法”。用泥巴捏个空心球,再把陶筹往里一放,最后拿个平印(后来用滚印)盖个章,齐活了。 “空壳保存法”虽然挺酷,却有个重大缺陷,那就是一次性。如果哪位记性不好或是时间长了,忘了泥球里封存陶筹的款式和数量就麻烦了,不把泥球砸开就不能复查,为了克服缺陷,人们决定在把陶筹往泥球里塞之前先在泥球上压个印,然后再封。这样以后复查就方便了,看下泥球就行。 不过新问题又出现了,既然泥球上都有印记了,那还要封里面的陶筹干嘛?于是“空壳保存法”下岗,空心球变成了实心球。 时代在发展,苏美尔人的革新也在继续,实心球变成了长方形泥板,其他照旧,不过新问题又出现了。 往泥板上刻印盖章不难,不过往往是盖的章又大又清晰,陶筹压的印又小又模糊,苏美尔干脆连陶筹都省了,直接在泥板上画陶筹,画着画着就把“文字”给画出来了。 这种泥板上的平面图画只是文字的雏形,随着苏美尔人“绘画”技艺的不断纯熟,图画变成了象形符号,再往后到了公元前3500年左右,就变成了象形文字。 在象形文字体系中,一个或多个具有事物的图画便够成了一个符号,代表一个词,意义跟图画意思差不多,很直观,“羊”字就是一只羊的图画,“水”字就是两条波纹的图画。有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和事物,苏美尔人采用象形符号加会意符号相结合来表示。比如在一只卧着的家禽旁边放上一只蛋就表示“生育”,两条平行线表示“朋友”或“友谊”,两条交叉线则表示“分歧”或“敌对”。 用一个图案表示一种事物或行动造成的后果是符号越来越多,把人看的越来越晕。晕则变,变则通,依照一般语言形式共同遵循的经济原则,也就是用尽可能少的符号表达尽可能多,尽广泛的意思,苏美尔人又想了一招,一个图画在代表一种物质的同时还用它来表达与之相关联的意义。 画个太阳图画不光表示“太阳”,还表示“光明”、“白”、“白天”等意思,星星图画也不仅表示“星星”或“天空”,还表示“神”。 虽然加了这一层,可符号还太多太杂,“写”起来实在是慢,要知道在泥巴上画画可不容易,而且写了别人还不一定看的明白,“写”着“写”着苏美尔人又“写”出了新问题。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四卷 二百八~二百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 要知道这些会“写字”的苏美尔人不是一般人,他们跟以后出现的会看星象的“通天一族”一样,属于特殊人群,有个称号叫“书吏”。 “书吏”这个称呼表面看起来很普通,实则不然。苏美尔人文字看成是一种“神秘宝藏”,把“书写”看成是一门手艺活,不过“书写”的从业人员可不是技工,起码是技师级别。 “书吏”不但是对会写字的人个体的称呼,同时也是对整个书写行业的称呼,所以我们能把书吏们称为“码字一族”。“码字一族”有自己的行会,拜书写之神纳布为祖师爷,外加两个神级护法(“学问的保护神”),“宇宙万物的书吏”女神仙尼达巴(nidaba或尼萨巴nisaba)和她老公“印章之神”哈尼(hani或哈亚haya)。 要说“码字一族”牛还真不是盖的,活着的时候有三大仙罩着,就是挂了也能找到靠山,“阴间女王”贝丽丝丽(belitsiri)在下面掌管的就是文字和亡灵“码字一族”。 不要以为能识能写就能成为光荣的“码字一族”的一员,如果不入行不拜码头那是绝对不行地,大多数人要写点材料还是得求助“码字一族”,毕竟人家是专业地,草根码字在美索行不通。 就拿契约或法律文书来说,“码字一族”不但是起草者还是第一证人,如果哪位“码字一族”在巴比伦或亚述时期有宗教职位那就更牛了,巴比伦人和亚述人认为,只要这位“码字一族”把某个人的大名刻在一本神秘的生死薄上,那么这个人很快就能跟阎王他老人家喝茶聊天了。 “码字一族”惹不起啊。 “码字一族”虽牛,不过在写象形文字的时候还是碰到了麻烦。 苏美尔“码字一族”常用芦苇笔在泥巴上写字,说是写字,其实也就是画画,把芦苇笔的头磨光、磨平、磨圆了,一横线一竖线外加一曲线的在有一定湿度的泥巴上从右到左、从下到上“画画”确实是件折磨人的事,这些“字”的“比画”实在太多,“写”起来既不精确又缺乏美感。 但是“码字一族”发现,用笔在泥巴上压着写就舒坦多了,一压就是一笔画,又快又省力,而且程楔形或钉子形,美观方面也基本符合要求,当“码字一族”已经把象形文字转变为能压在泥板上的符号时(公元前3000左右),真正意义上的楔形文字诞生了。 最初的楔形符号还是比较复杂,随着苏美尔、阿卡德、亚摩利、亚述、赫梯、加喜特、乌拉尔图、迦勒底、波斯和乌加里特各“码字一族”的不断简化和完善,楔形文字最终成型(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不同用法),这些民族所创造的文明也被后世称为“楔形文明”。 以上这些都是现代人对楔形文字成因的说法,做为文字发明和改造的参与者,美索人对自己文字的起源有着各自不同的说法。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 苏美尔人在史诗《恩美卡与阿拉塔之王》(enmerkarandthelordofaratta)中有对楔形文字起源的说法。 先说下这个恩美卡,还记得我们以前曾讲到过的吉尔伽美什吗?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第一王朝的第五个一把手,而小恩同志则是他的前前前任。 虽说小恩同志是乌鲁克第一王朝第二代领导核心,但他的情况有点特殊,小恩他老爹麦斯凯姆加舍尔(meskemgasher或mesh-ki-ang-gasher)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却没个自己定个名分,这两父子跟我们周朝的文王、武王父子都点像,都是老爹奠定基业,儿子完成霸业。 小恩同志在老麦奠定的基础上,建立了乌鲁克城和乌鲁克第一王朝。史诗描述了小恩为了招降札格罗斯山山那边的富的流油的阿拉塔王国,派出使者前去威胁。 这位使者可是个强人,不但耐力好,连翻7座山不带喘气(乌鲁克和阿拉塔隔了7座大山),而且记忆力超强,他把小恩交代的话一句不差的复述给了阿拉塔一把手,接着又是爬山,把阿拉塔一把手的一把手的回复再复述给小恩,完了还是爬山,还是复述...... 就这么一来二去,耐力再好也顶不住,信使来回爬山把自己脑子爬成了一锅粥,再加上两个一把手话越说越多,还越说越复杂,光靠背是不行了,小恩不愧是个高水平领导,他给信使出了个主意:把要带的话写在泥板上就ok了。 就是这么个主意,楔形文字泥板书诞生了,不过这还不楔形文字的起源,苏美尔的一则神话《伊南娜与恩基》着重谈到了起源问题。 在神话中,智慧神持有百种文明要素,文字是其中之一,这个“文明元素”是什么玩意,各有各的说法,我们大致可以看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正是很抽象很玄乎的东西。 有一次,恩基的女儿伊南娜趁老爹喝晕,套出了这百种文明要素,拔腿就跑。恩基酒醒后发现大事不好,赶紧派人去追,可伊南娜跑的动作实在是快,早跑的没神影了。伊南娜也不藏私,回到人间就把忽悠来的文明要素传给了苏美尔人,其中就有“书写艺术”,楔形文字也由此诞生。 古巴比伦人虽然从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那学到了楔形文字,但对文字起源有着不同意见。 古巴比伦人认为他们的所有知识都是恩基亲自传授的,当然在巴比伦神话中恩基换了个名字,叫埃阿,也就是主神马尔都克他老爸。 半人半鱼的埃阿从海中来,教完古巴比伦人知识后又回海中去,晃一晃尾巴,带走一大片浪花。 楔形文字的传说很有意思,美索人把文字玩的也很溜。但真正能把文字玩出花来的另有其人,其中一个不用多说,就是我们华夏人;另一个则是一群“紫红之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十~二百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 “紫红之人”只是这群人的一个马甲,还是不常用的那种。不过这群人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马甲―腓尼基人,而他们的主id则叫“迦南人”。 公元前四千纪,闪族人的老家阿拉伯半岛因为人口过剩,资源短缺,导致部分闪族人开始搬迁,其中的一支走走停停,晃晃悠悠的来到了地中海东岸。 跟亚述人刚刚到美索一样,这支闪族也碰到了当地土著胡里特人,也是经过不断的融合,最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迦南。 这些混迹于现今以色列沿海、黎巴嫩及叙利亚西北地区的迦南人跟定居在巴勒斯坦的迦南人虽然主id相同,但做的事可不一样,巴勒斯坦的迦南人除了跟后来的希伯来人掐掐架外,也没混出点什么来,可这群套着“腓尼基”马甲的迦南人在上古地中海地区可是大大的有名。 传说有个住在地中海东岸的迦南牧人养了一条猎狗。有一天,这条猎狗从海里衔回一个贝壳,猛咬一口,这个看似普通的贝壳顿时汁水乱溅,狗嘴、狗鼻也沾上了不少这种紫红色的汁水。 牧人一开始以为猎狗把嘴咬破了,打了盆清水就给它洗,可是不管怎么洗,狗脸上的紫红色就是洗不掉,牧人纳闷了:“事出反常必有妖。”于是牧人拿起贝壳仔细研究,这一研究没把妖研究出来,却发现了一种强力染料。 虽然传说未必是真,但这种能产出紫红色强力染料的贝壳(一说是海螺)确实存在,地中海东岸的迦南人从海里打捞出这种贝壳,提取出紫红色染料,染在布上做成衣服,穿着招摇过市,醒目的不得了。 牛就牛在他们的这种鲜亮的紫红色衣服好象永不褪色,洗就不用说了,即使时间长了把衣服穿破了,颜色还是跟新的时候一样,这下可把周围国家、民族的款哥款姐们的眼都看直了,纷纷抢购这种紫红布,也就在这时,这群迦南人有了“腓尼基人”这个马甲。再往后马甲用多了,主id也就被人们逐渐淡忘了。 “腓尼基人”其实就是“紫红之人”,“腓尼基”就是“紫红色”的意思,两个马甲一回事。“腓尼基”是公元前一千纪希腊人对迦南人的称呼。 腓尼基(phoenicia),不但是民族名,同时也是地区名,腓尼基地区呈狭长形,西临地中海,东倚黎巴嫩山,北接小亚细亚,南连巴勒斯坦,除了可用耕地少点,物产还是挺丰富的。 腓尼基境内多山,雨量充沛。山地盛产木材和矿石,最有名销量最好的是黎巴嫩雪松。沿海平地适宜精耕细作的农业,多种植葡萄、椰枣、橄榄等经济作物。又因为有很长的海岸线,所以捕渔业也很发达。 不过腓尼基最著名的还是它的航海和商业。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一) 公元前四前纪末期,腓尼基地区就有了一些小的奴隶制城邦,如:乌加里特、阿瓦尔德、毕布勒、西顿、推罗等。 这些小国大都建在海边的岩石之上,防御力不错,易守难攻,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海港,这为以后的航海和贸易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城市国家中,有的是王国,但国家一把手有世袭权,但权力受城邦长老会议的限制。有的则是共和国,通过选举产生国家一把手(行政官吏)。 正如阿摩利人不称自己为“阿摩利人”,腓尼基人也不称呼自己为“腓尼基人”,他们只称自己为某一城邦或城市的人,比如西顿人、推罗人等。 腓尼基地区虽然国家不少,但各国家实力都差不多,没有一个特别强,所以腓尼基地区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个国家谁都不服谁,三天两头的掐架,最开始掐出了两个霸主―南方的毕布勒和北方的乌加里特,不过腓尼基周围的有实力的大国实在太多,没事就削他们一顿,把腓尼基折腾的鸡飞狗跳,直到公元前三千纪中期,埃及拿下了腓尼基。 照理说这下腓尼基该消停消停了,可实际并不是那么回事,各国家还是照旧掐架,公元前两千纪中期,小亚强国赫梯有跑到腓尼基分了一杯羹,这下更乱套了。 公元前14世纪后,南北两个霸主先后倒下,西顿趁乱而起,成为新一代霸主。但好景不长,公元前12世纪,肆虐地中海的“海上民族”对腓尼基来了次扫荡,这下彻底消停了。 这一消停就是两百年,公元前两千纪末、一千纪初,“海上民族”不再折腾了,埃及对腓尼基的控制力也削弱了不少,腓尼基各个国家慢慢回过气来,相继独立,腓尼基人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代。 由于腓尼基处在东西方交通的联结点上,又近海,有众多良港,所以腓尼基人的航海和商业贸易起步很早,而且不管乱世还是太平盛事,基本没停过。 早在公元前3000年代,腓尼基人就同埃及、两河流域及叙利亚古国建立起广泛的商卯关系,从埃及输入亚麻,从塞埔路斯输入铜,从安那托利亚输入锡和铁,而自己则输出木材、象牙制品、青铜制品、紫红色染料染过的纺织品等。 腓尼基的这些贸易伙伴离的有近有远。近的,腓尼基人就赶着驴车去送货,远的,那就只能海运了,还好,腓尼基最不缺的就是船和航海技术。 虽然在地中海各上古民族中,腓尼基人并不是最早下海的,也不是造船最好的,但无疑他们是走的最远,最成功的航海者。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十二~二百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二) 为了更好的叙述,我们先引入一个地理名词―黎凡特(levant)。 要说起来,黎凡特并不是一个精确的地理名词,它的大致范围包括托罗斯山脉以南、地中海东岸、阿拉伯沙漠以北和上美索不达米亚以西的大片土地,差不多就是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和约旦,与其说黎凡特是一个地理名词,还不如说它是一个文化范围。 “黎凡特”这个历史名词怎么来的,那是语言学的研究范畴,又是希伯来语、阿拉米语、西班牙语,又是英语的,麻烦,我们直接按快进,略过这一部分。 北部黎凡特就是腓尼基地区。 顺便说一声,黎凡特地区跟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黎凡特岛可不是一路的,黎凡特人民不裸奔。 继续说腓尼基人,作为上古时期的航海大牛,腓尼基航海事业的起步却不算早,在地中海驾船的民族,按时间排的话,腓尼基人进不了前三。 最早在地中海驾船的是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谁让人家底子好呢,早在底格里斯、幼发拉底和尼罗河操练好一阵子了,第一拨下海有足够的技术支持。第二拨下海的是克里特人,等到公元前三千纪,腓尼基人才姗姗下海,而且还没自主研发的海船。 早期腓尼基人使用的是仿造埃及的两头高高翘起、有帆带桨的平底船,有些甚至就是埃及本土生产的船支。 大家可能发现一个问题,腓尼基人或是埃及人的船跟近几百年来挂着大帆的远洋“海轮”不大一样,还附带配置了船桨。 遥想600年前,我们伟大的身残志不残的马三保同志率领的他的牛叉船队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和非洲东海岸,最大的宝船长138多米,宽56米,九桅十二帆,靠的都是风力驱动,而小的多的多的地中海船支却要风力带人力,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就在地中海的“性格”,地中海和附近的红海,波斯湾都很“温柔”,大风大浪比较少(当然并不是没有,地中海海底沉的船可不少),要是船上只有帆,在地中海可能几天都无法行驶。 风力驱动不足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一但遇到风暴,用桨能很快到达附近岸上或岛屿避难,有力的保障了船员生命和船支、货物安全。 靠着这种船(最多15桨,长20米),腓尼基人开始了对海洋的征服。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三) 最早的海员出海是为了打劫,到了一个地方,能抢就抢,抢不过就跑,反正陆地上的没船,撵不上他们,所以只要实力不弱,出海打劫还是蛮划算的。 可早期腓尼基人实力不咋地,有被埃及人看着,所以只能老老实实做生意。腓尼基的手工业分发达,物产又丰富,再加上脑子活络,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埃及,黎凡特两头跑,慢慢富裕起来。 说起做生意,腓尼基人要比公认的最会做生意的犹太人牛的多。 就拿所罗门建造圣殿来说,劳工哪来的?腓尼基人找来的。建筑材料哪来的?腓尼基人提供的。这些可不是无偿援助,都是要收钱的,所罗门为此付出了两万歌饵(一歌饵=370升)麦子,还有大量的清油和酒,别看这些东西好象不值钱的样子,但对腓尼基人来说可是生活必需品。 用贵重物品换取生活必需品也是腓尼基人做生意的一大特色,腓尼基虽然有耕地,但他们觉得种粮食太不划算,还不如生产点手工艺品或找点矿产木材换来的划算。 腓尼基人是什么生意赚钱就做什么,从不忌口,随着航海事业的发展,腓尼基人跑遍了整个地中海,手中掌握的可用于贸易的资源也越来越多,生意越做越大,但就是这样,腓尼基人始终没有放弃一种资源,那就是贵金属。 青铜器作为青铜时代物质文明的基础,其制造原料铜矿和锡矿向来就是各国的重点争夺对象,跟周围国家比起来,腓尼基人的实力弱的可以,别人不来找他们麻烦已经要烧高香了,哪还有胆跟列强动粗抢矿,所以识时务的腓尼基人把目标定在了海外。 撒丁岛和西班牙矿山就是腓尼基人的两个主要矿产基地。有了这两个矿产基地,腓尼基的“工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奢侈品被大量生产出来,为腓尼基人换回了巨额财富。 天生不安分的腓尼基人一边做着生意,一边还做着打家劫舍的勾当。 腓尼基虽然跟埃及、美索或小亚的这些大国比起来实力不咋地,但比起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小国或部落实力还是比较牛的,再加上他们有钱,装备换成顶级,架着船四处打劫。 腓尼基人在海上公开抢,还在陆地抢,不但抢东西(后期还抢地盘),连人都抢。 抢了人当然不是为了回家养着玩,而是作为奴隶卖给周边大国,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后来犯奴贸易做顺手了,腓尼基人又发现货源不足了,毕竟抢起来风险太高,又不快。为了保证货源,腓尼基人又用骗,比如将靠岸者(自由民)的船推入茫茫大海,没了交通工具自由民被迫为奴。 不光这样,腓尼基人还开启了万恶的殖民主义传统。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十四~二百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四) 腓尼基人建立殖民地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段完善航海技术的过程。 早期海船的质量实在是不咋地,小不说,还不安全,不管是苏美尔人、埃及人,还是克里特人,又或是腓尼基人,船开着开着就开始漏水,那时候别说是征服大海,没被大海征服就是好事了。 为了解决船支远航难的问题,地中海各族海员在不断改进造船技术的同时,还在沿途设立维修站,其中无利不起早的腓尼基人干的最为积极。 想想也是,苏美尔人和埃及人出不出海对自身影响不是很大,克里特人也基本满足于在爱琴海晃荡,腓尼基人就不行了,自身条件差,本地区发展潜力不足,周围有那么多大佬盯着,时不时就要挨顿胖揍,不拓展海外市场根本不行,生存都得不到保障,还谈何发展? 腓尼基人设立的维修站不但能修船,还兼具补给功能。行了一天船,到了晚上赶紧把船拖上岸抢修,排水的排水,补洞的补洞,补给的补给,忙的不亦乐乎。 要说腓尼基人的航海技术确实不错,在其他民族海员还在用大熊座定方向的时候,腓尼基人已经学会靠小熊座(北极星就在小熊座)辨别方位,即使是这样,腓尼基人还是打死不夜航。不是技术不到家,实在是船太破,续航能力明显不足,所以到了公元前2000年代,腓尼基人已经在小亚沿岸、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地中海南岸建立了大量的维修补给站(港口)。 因为腓尼基人不夜航,所以在各港口都设有烽火台,主要作用就是为那些因大浪或逆浪的船支指引方向。 其中的一些还升级为了商业据点,然后又慢慢的发展为了居留地。 严格来说,居留地还称不上真正的殖民地,毕竟还是以商贸为主,只能算是殖民地的雏形。 虽然有了这么多居留地,要远航也不再是什么难事,可腓尼基船舶的发展速度还是比较缓慢,公元前2000年,腓尼基的船舶还是那种没有龙骨,没有冲角的老式船,这一时期造船最牛的要属爱琴海人(克里特人和迈锡尼人。 爱琴海人也有自己的维修补给站,他们发现船在乘风破浪的时候,首当其冲的船头的受到的冲击力最大,而且船在被拖上岸维修的时候,船头非常容易磕坏,于是冲角诞生了。 早期冲角跟作战不沾边,纯粹是为了保护和加固船头。早期笔直或弯曲的冲角只是龙骨纵向木版的简单延伸,爱琴海船舶正是在这条脊梁的基础上建造起来的。 公元前2000年,克里特人已经制造出了两头翘起的圆形船,这种实用性很强的船配备有两个特殊的基础部件―船下体和外壳,这种稳定性强而且坚固的船舶是最早的真正适宜海上航运的运输船。 等到腓尼基人掌握了爱琴海的造船技术,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一千纪,此时配备桨夫和冲角的爱琴海长条船已趋于完善,可腓尼基人还是没有自主研发的船舶,光模仿和借鉴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五) 要说腓尼基人运气好呢,海上民族闹腾那会,埃及遭难,赫梯被直接整挂,迈锡尼了也搞了个不能自理,黎凡特地区也陷入一片混乱,虽然腓尼基也被波及,不过他们最先站了起来。 腓尼基最先站起来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那点地方没人瞧的上,外加腓尼基人还没真正发家致富,鬼才懒的搭理他们。 有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自己还是不断互相掐),腓尼基逐渐繁荣起来。 “要致富,先造船。”腓尼基人在造船业着实下了苦功夫。 经过不段摸索,腓尼基人发明出了一种“双排桨战船”。这种船有两排船夫,机动性和战斗力都不错,也不小,但安全系数不高,腓尼基人也只有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才在海岸线附近使用这种船。 除了“双排桨战船”,腓尼基人还造出了一种很有特色的马头商船。 不管怎么样,新船总算是造出来了,不管安全系数咋样,唬唬一般人还是可以地,再说那时航船基本都离海岸线不远,“双排桨战船”还是能应付,有了武力保障,腓尼基人在海上能干的事的事也越来越多。 因为上古时候的航线都离海岸线不远,所以特别容易招海盗。可别以为海盗都像电影里那样,神不知鬼不觉的就会出现商船附近,海盗们大都通过在岸上观察,确定目标后才开船打劫。虽然腓尼基人也干海盗,可毕竟是副业,业务水平不是很高,碰到职业海盗也是乖乖挨抢的份,有了战船保护,这一路就安全多了(一般战船三倍于商船,并且战商并行)。 腓尼基船舶能远航开发空白海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们拥有一项特殊的资源―沥青。 水上路线和防水的欠缺是早期航海的两大天敌。腓尼基人不缺乏勇气,为了利益哪都赶闯。用做船体黏缝的沥青,腓尼基人更是不缺。在死海开采了很长时间,腓尼基人得到了大量沥青。 克服了这两大航海天敌,腓尼基人肆无忌惮的开始了殖民主义。 腓尼基人在小亚、塞浦路斯、爱琴海诸岛、黑海沿岸以及北非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公元前813~前814年建立的迦太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十六~二百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六) 具体来说,迦太基(carthage)是推罗人在北非突尼斯北部丘陵起伏的三角半岛建立的殖民地,濒临地中海,名字的含义是“崭新的城市”。 关于迦太基的建立,还有一则传说。 传说公元前814年,推罗一把手穆托同志蒙主召唤,其名下产业第一、二位继承人庇格玛隆和其妹爱丽莎(又名迪多)为夺权大打出手,公主爱丽莎不敌,带着仆人和珠宝驾船仓皇逃窜(另一说了庇格玛隆为图财整死了爱丽莎的老公,爱丽莎为保命出逃)。 爱丽莎逃至北非,受到当地各界人事(其实就是土著,基本还处于新石器时代)热烈欢迎。当地有一习俗,要想占多大地就得有多大的牛皮, 要知道牛可不是恐龙,再大也大不到哪去,一张牛皮就那么大,还不让吹,所以一般人占不了多大地方。爱丽莎可不是一般的同志,她一靠吹,二不违反规则,用一张普通牛皮就占了很大一块地方。 爱丽莎所用的方法是把牛皮切成细条,头尾相连,大搞圈地运动,在靠海的山丘上占了不小一块地,建立迦太基城。因为占地有功外加“新城”第一股东身份(出钱多),经广大人民群众推举,推罗公主爱丽莎晋升为迦太基女王。 这则传说基本不靠谱。要说国家重要领导人挟款潜逃海外,又没申请政治避难(北非那点可怜的战斗力和为负数的政治地位根本就保不住爱丽莎),本国没有不追回的道理。如果说推罗没人知道爱丽莎跑哪了或许还有可能不去追,关键是从迦太基建成伊始,每年都向宗主国推罗进贡,两家还和和气气的做生意,所以说推罗没人知道他们的公主在北非这一假设不成立。 还有一点,波斯一把手冈比西斯要操家伙灭迦太基那会,虽然当时腓尼基人已经投靠了波斯,但他们还是明确表示反对,因为根据早先腓尼基和迦太基的约定(誓言),两家为一体,永不互掐。因为没有腓尼基海军,波斯根本拿不下迦太基,所以此事也就作罢。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来,腓尼基人压根就没把迦太基当外人,建造迦太基是腓尼基人的自发行为,与落难公主的传说根本无关。 不过传说还是有一点靠谱,那就是并不是爱丽莎一个人跑到北非,而是带了一群人(仆人)。事实上,迦太基确实是由一群腓尼基移民建立,目的是商品中转和贩卖奴隶。 作为一个移民城市,迦太基有点类似现在的美国。凭借良好的地理优势,迦太基吸引着广大的地中海商人前去投资贩奴,大批商业移民的涌入和不断的贱买贵卖,迦太基由一个小商站变成了一个商镇,接着又成为了一个城市,最高峰人口号称百万(实际有60万),到最后,一举成为地中海的强国。迦太基的海军曾一度称雄地中海。 我们先暂时把迦太基的那些事放一放,继续说腓尼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七) 随着迦太基等一系列殖民地的建立,腓尼基人不但海外贸易越做越大,本土手工业也发展迅猛。 他们的羊毛织物远近闻名,染料、骨螺也毫不逊色,酒杯、形状各异的珍珠、护身符、耳坠和项链、细颈香水瓶和彩色小花瓶成批量的在地中海销售,不过所有的这些产品并没有腓尼基自己的技术发明。 腓尼基就是这样一个民族,信奉“拿来主义”,自己不会花费精力去搞什么发明创造,而是不断学习已有的技术并且加以改进,再把新产品高价卖回技术原产地以及其他地区,不发财那才叫怪事。 腓尼基人靠商业(奴隶也是一种商品)积累资本的同时,离他们不远的美索地区,亚述帝国战争也走上了致富之路,并且势头要比腓尼基人猛的多。 亚述早就盯上了腓尼基这块肥肉,谁让他们有钱又没什么战斗力,自身又内乱不断,不宰白不宰,腓尼基又不甘心挨宰,所以从公元前9世纪开始,两家火拼不断。 早在公元前12世纪末,亚述就跟腓尼基过过招,只不过没闹出多大动静。战争狂人阿淑尔那西尔帕二世一出手就不同凡响,横着就从腓尼基地区扫过,在暴力面前,腓尼基人屈服了。 不过这个屈服只是权宜之计,等到阿淑尔那西尔帕二世的接班人沙尔玛那赛尔三世远征叙利亚中部的时候, 腓尼基人义不容辞的参加了12国“反恐联盟”。联军总人数约6万,再加上埃及和阿拉伯俩外援,在公元前842年和前838年,两次成功击退了亚述,粉碎了沙尔玛那赛尔三世霸占叙利亚的企图。 躲过一劫的叙利亚为了控制死海东部和巴勒斯坦沿海贸易渠道,转脸就对盟友以色列动起了粗,“反恐联盟”陷于内乱,不甘心失败的亚述也没闲着,躲在一旁伺机而动。 公元前734年,“反恐联盟”内讧升级,犹太王国迫于以色列国和大马士革的威胁,不得已请求亚述维和。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二话没没说,操起家伙带上小弟直奔大马士革,亚述等这个机会已经百年,哪还有错过之理。 经过两年的围困,大马士革被拿下,捎带着把“反恐联盟”的其他成员挨个削了一顿,腓尼基又一次屈服于暴力之下。 接下来的几十年,腓尼基人一边做生意一边玩起义。每一次起义都会遭受亚述无情镇压,一镇压腓尼基就屈服,完了再起义,再镇压,再屈服... 直到埃萨尔哈东上台,亚述给习惯性起义的腓尼基来了次狠的。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十八~二百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八) 埃萨尔哈东可是个猛男,而且性情暴烈,有不服的,“嗷”的一声,一锤砸死。 公元前677年,腓尼基人再一次习惯性起义,事情闹的很大,惹恼了当时的亚述一把手埃萨尔哈东。把恐怖分子逼急了可是不是闹着玩的,腓尼基人很快就有了切身体会。 照说腓尼基人的起义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可实力就是不见长,就像中国足球似的,职业化搞了十来年,口号喊的冲天响,水平却比当年的专业队都不如。腓尼基这样的伪职业级起义一碰到职业恐怖分子,立马歇菜。 一边倒的战斗进行的很惨烈,腓尼基人被砍死砍伤无数,特别是冲在最前面的西顿,不光人死的多,城也被夷平,欲哭无泪的腓尼基人只能再次无条件投降。 其实在腓尼基人习惯性起义背后有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亚述的民族政策。 公元前8世纪后期,亚述对征服地民族不再采取烧杀政策,而是采取迁移和不同民族混居政策。被迁移混居的居民都分给土地,有使用权但无产权,而且无人身自由,分属各个亚述奴隶主。 对其他民族来说,虽然税高了点,生活苦了点,但还能勉强接受,起码能活下去。但对腓尼基人来说就不行了。土地对他们用处不大,他们本就不是以土地为生,但迁移对他们的影响是巨大的,离开了远居住地,也就意味着离海远了,特别是还没了人生自由,生意做不成腓尼基人活下去都是问题,为了生存,腓尼基人不得不起义。 自从被埃萨尔哈东狠狠修理过之后,腓尼基人消停了好几十年,不是他们不想反,实在是恐怖分子战斗力太强,有脑袋灵光的,直接跑到海外发展,剩下的只能老老实实的做奴隶。 随着迦勒底人和米底人的强势进攻,亚述帝国分崩离析,腓尼基人再次看到希望,宣布独立。 虽然是独立了,可腓尼基人的实力还是没有增强,公元前590年,趁着埃及进攻巴勒斯坦的乱劲,腓尼基人投靠埃及,引起了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强烈不满。 本来腓尼基人闹独立已经让尼二很闹心了,这会又投靠了死敌埃及,尼二再也坐不住了,在公元前587年至前586年武力解决了巴勒斯坦问题,与此同时,尼二对腓尼基地区也进行了军事讨伐。 从公元前587年至前572年,新巴比伦和腓尼基互掐了15个年头,除了推罗抵抗英勇,最后议和外,其他腓尼基城邦相继被尼二拿下,连带着外约旦的一些小国家集体投诚,整个古叙利亚地区整体陷落。 尼二一死,新巴比伦逐渐奔向天堂,波斯人开始了自己在历史舞台上的演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十九) 虽然公元前6,7世纪,腓尼基人的日子过的很不顺心,不过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腓尼基并没有丢下自己的航海技术。 大约公元前600年,埃及第二十六王朝法老尼科二世(necho2约公元前610年~前595年在位)曾资助腓尼基人进行过一次环非洲航行。 这次航行从苏伊士湾出发南行,最后经由地中海回到尼罗河三角洲,总共耗时三年。不过腓尼基人这三年也并不都是在海上渡过,每年他们都会上岸播种,等小麦成熟并收割完后再继续航行。 这件事是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记载的,虽说这位仁兄记载的不一定靠谱,但这次事件跟他所处的年代也就隔了一百来年,希罗多德应该不会记错。 还有,从一些欧洲遗存的古代历史著作发现,腓尼基人曾经提到当他们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时,发现太阳在正午时分位于天空的北面,对此,记载这件事的作者们意见倒是很统一,那就是“本故事纯属虚构”。 就常识来说,这些作者们没错,但此事的关键恰恰超出了他们的认识范围。古代地中海居民的常识是中午的太阳肯定在天空的南面,但在好望角情况正好相反,中午时分阳光的确是从北面照射过来。 这是因为太阳向被不会移过北回归线,向南不会移过南回归线的运动规律所致。地中海处于北回归线以北,所以太阳位置在天空的南面,好望角则处于南回归线以南,所以正午的太阳一定在北面。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腓尼基人此次航行的真实性。 腓尼基航海业的颠峰出现在波斯时期。 自从波斯轻松拿下巴比伦城后,一路高歌猛进,从居鲁士到大流士,共用28年,建立起了一个西起埃及,东抵印度旁遮普,北大小亚艾奥尼亚,南濒波斯湾的庞大帝国,也是史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超级帝国。 因为腓尼基人是主动投诚,象征性的反抗都没有,所以波斯领导人很满意,对当时腓尼基所处的阿巴尔纳哈拉省(波斯帝国第五省,包括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以及塞浦路斯地区,基本就是黎凡特地区)实行了比较宽松的政策。 波斯不过多干预社会、经济等制度,维持现状,大力发展贸易等政策刺激了腓尼基的经济复苏,腓尼基地区的国际商贸活动再度活跃和繁荣起来,特别是造船和航海技术发展势头迅猛。 不久之后,波斯就从当初对腓尼基的一系列政策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二十~二百二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 宽松的政策加上敏锐的商业嗅觉使得腓尼基的人再次大踏步迈向小康,虽说腓尼基所在的第五行省每年上缴的350塔兰特白银只在波斯帝国20个行省中排名第十二,属于中下游水平,但波斯从腓尼基获得的最大利益并不是经济利益。 早在公元前526年,波斯帝国第二代一把手,癫狂病人冈比西斯率众远征的埃及和努比亚的时候,腓尼基人就体验出了其真正价值。 在这之前,波斯帝国还没真正意义上的海军,埃及那边仗着自己比较牛叉的海军占领了塞浦路丝岛,并阻止波斯人对地中海东岸的占领,外加挑拨并支持小亚城邦跟波斯掐架,摆出一副跟丫死磕的架势,波斯对此毫无应对之策,高管们气得急火攻心,会一个接一个得开,降火茶一打接一打得喝,末了还是没想出什么招来。 腓尼基人的投诚给波斯人带来了希望,这群会武术的商人虽然陆战实力只能算二流,但航海技术绝对一流,冈比西斯就以精通造船和航海的腓尼基人为班底组建起了帝国海军。 有了这支强力海军,胜利的天平一下就倒向了波斯,冈比西斯那个激动啊,失心疯再次发作,仰天狂笑:“小样的埃及,看你这回怎么死!哈...哈...哈...” 战争的结果遂了冈比西斯的愿,在波斯海陆两军的联合摧残下,“小样的埃及”没撑多久就挂了,以腓尼基人为主力的波斯海军也由此在地中海建立起了自己的威望。 其后只要有波斯参与的海战,腓尼基人都作为先发主力登场,虽说胜率不高,关键性战役战绩更是寒碜,但腓尼基人的作战态度绝对端正,作风勇猛顽强,冲得最靠前,奈何受自身条件(毕竟不是以一敌百的武林高手)和领导能力(波斯将领战略战术素养不高)所限,遇敌发挥不出最高水平再所难免。 打仗对打仗,在波斯统治下的腓尼基人小日子过得其实挺不错,能自由进行航海和贸易,赋税也不算高,甚至拥有相当程度的自治权。公元前4世纪,腓尼基地区的自治城邦曾一度结成联盟,并在特里波利(tripoli现黎巴嫩第二大城市)组建联盟机构和议会,三百余名议会代表每年举行一次大会。 腓尼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当时波斯最高领导阿塔塞克西斯三世的高度关注,认为腓尼基的自治过了头,决定坚决取缔腓尼基极其议会,自治得正欢的腓尼基哪能说停就停,造反基因再次强力爆发,腓尼基人民又起义了。 公元前351年,消停了两百年的腓尼基地区再次发生动乱,西顿一呆板手泰奈斯一声吼,全体国民皆造反,毁皇家园林、烧帝国骑兵草料库、夺武器辎重、驱逐省长,西顿人民干得是有声有色,不久,造反的火焰燃烧到了其他腓尼基城市。 9座腓尼基城市趁乱联手,全方位呼应,一举驱逐了波斯军团,完后纷纷宣布独立。 这么一闹腾,波斯一把手阿塔塞克西斯三世坐不住了,亲率30万大军前往腓尼基平叛。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一) 得知阿三带了足足30万小弟前来砸场子,泰奈斯犹如当头一闷棍、背后一板砖,当初振臂一呼、带头造反的豪情顿时烟消云散,无休止的恐惧在泰奈斯心头逐渐蔓延。 当恐惧到了一定程度,泰奈斯反而冷静了下来,这时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全腓尼基的鸡蛋联合起来能砸破波斯这块石头吗? 最后,泰奈斯有了自己的答案:不能! 自认为想明白了的泰奈斯决定主动向阿三献城投降,争取落个宽大处理。可是他的国民,也就是他认为是鸡蛋的西顿人民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他:即使身为砸不破石头的鸡蛋,也要有鸡蛋自己的尊严。 当波斯大军破城之际,西顿人民并没有恐慌,他们烧毁了港湾中停泊的船只,然后点燃了整个城市,接着这群大无畏的西顿人回到了各自家中,禁闭门窗,静静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大火第二次吞噬了整个西顿城,相比第一次的被动焚城,这一次西顿人选择了主动殉城,他们用自己四万多条生命和整个城市做了最后一次抗争。 尊严和生命哪一个重要?泰奈斯选择了后者,而他的臣民却选择了后者, 由于实力相差过于悬殊,接下来的战斗没有任何悬念,毕竟不要命的还是少数,为了避免和西顿同样命运,其余造反的腓尼基城邦被迫屈膝投降。 叛乱过后腓尼基趋于平静,不过整个波斯帝国却并不平静,埃及接连不断闹独立,宫廷政变又时不时发生,跟希腊依旧是纷争频起,但即使是这样,波斯帝国的势力依旧强大,似乎看不出有走到头的迹象,直到亚历山大的东征。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彻底干倒波斯军队,随即又展开对腓尼基地区的攻势,毕布鲁斯、西顿(再次重建)等海港城市相继被征服,不过亚历山大也遇到了跟当初阿塔塞克西斯三世同样的问题,一个把尊严放在第一位的城市,上次是西顿,这次是推罗。 不要命的推罗人整整抵抗了7个月,终因实力不济,于公元前332年沦陷,之后的腓尼基地区开始了长达三百多年的希腊化。 随着“希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腓尼基文化逐渐被希腊文化所取代,公元前64年,罗马将领庞培征服塞硫古王国,腓尼基地区成为叙利亚省的一部分,虽然西顿、推罗等城市保留有自治权,但腓尼基这个名词已不再被使用,腓尼基文明就此消亡。 虽然腓尼基文明已经消亡,腓尼基人也已经被其他族群同化,但腓尼基人却给世界,特别是西方留下了一项重要遗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二十二~二百二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二) 知识改变命运,文字产生力量。这句话用在其他民族身上基本管用,但用在腓尼基人身上就不那么贴切了。 公元2000纪中期,文字已经出现在整个近东地区: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克里特的线形文字a和线形文字b,以及米诺斯文化时期的希腊使用的线形文字b。 这些文字虽然牛,但掌握起来不易,所说有一定程度的简化,但要学习依然很难,更别说掌握和灵活应用。 再加上各国各地区“书写一族”互相签署“文字不扩散条约”,大搞垄断,把文字看成本阶级的禁脔,所以虽说这时期文字遍地开光,但真正掌握书写技能的没几个。 这档子事摊其他人头上倒是没啥,不识字照样种地、掐架,可轮到腓尼基人就不行了,开拓殖民地的命令得用文字传达,航线的确定要靠前人的海图和书面航海说明,这还不是关键,腓尼基人做生意的时候需要写的合同、发票、帐单和信件等都需要文字,而且这种文字还不能太繁琐。 在这样的历史条件在,腓尼基人轰轰烈烈地开展了文字的简化和再创造运动。 传说,有一个叫卡德穆斯的腓尼基木匠,脑子特好使,手艺也不错,十里八村粉丝众多,是远近闻名的草根名人。 有一次,卡木匠在别人家干活,干得正high时发现忘带一工具。于是随手拿起一片木头,用刀在上面一阵比划,让一奴隶快递给家中老婆。 卡木匠老婆瞅一眼木片,二话没说就递给了奴隶一件工具。奴隶顿时被狠狠雷了一下,估摸着自己主子是不是有什么魔力,通过木片上的符号就能表示出自己需要的东西。 据说卡木匠在木片上比划的就是腓尼基第一次出现的字母文字。 后来卡木匠的众多粉丝都知道了这档子事,纷纷登门向卡木匠求教,卡木匠也不含糊,教无止境,将他所发明的字母文字无偿教给了其他人。 这样腓尼基字母就逐渐传播开来。 传说毕竟是传说,就像我们中国的“仓颉造字”似的,都表达了普通基层群众对文字最朴素的尊敬,实际上任何一种古书写系统都不可能是某人在某一时刻独立发明。 腓尼基的“新文字运动”也是一个长期,并且多人参与的过程。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三) 首先开展“新文字运动”的是乌加里特。 乌加里特人创造了一种“乌加里特式”(ugaritique)的书写方式――使用楔形文字字母组成30个字母的字母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5世纪。 在乌加里特古城遗址(今叙利亚拉塔基亚城北11千米的拉斯沙姆拉遗址)发现是公元前14世纪刻在泥板上《识字读本》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识字读本。 但要说楔形文字字母的发明者却不是乌加里特人,公元前2000年在西奈半岛的埃及绿松石矿场工作的闪族工人就已经使用半(古埃及)象形文字,半字母文字的书写系统。 也就是说字母文字的源头在埃及象形文字,闪族人用自己的语言方式改造了象形文字(使用元音与辅音组合的音节符号来说明某一单纯的辅音,于是该符号就能确定某一个字母)。 有了这一理论做指导,再加上乌加里特人民的模范带头运动,公元前15世纪到前10世纪,“新文字运动”在腓尼基地区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大约到了公元前1000年,结合了古埃及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腓尼基先人所用的胡里特文字的腓尼基字母文字正式成型。 腓尼基字母由22个辅音字母组成。这种文字有一最大优点――简单方便。 简单说的是容易掌握,学习起来比象形文字、楔形文字之类的容易多了,而且门槛低,智商达到平均值的,想学就能学,不用入行(“书写一族”的行会),包教包会。 方便说的是书写工具和载体都非常容易找,像毛笔、小刀之类的都能用来书写,载体就更不用说了,皮质、羊皮纸、纸草、铅板以及传说中卡木匠的小木版都行,而且书写起来快就一个字,腓尼基人民说了好多遍。 正是因为有这一优点,便宜量又足,所以广大地中海文盲都喜欢用它。 特别是希腊人,不光用还加以改造,最终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础上研发出了希腊字母。在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又形成了罗马及其周围地区拉丁人的拉丁字母,如今欧洲各国的拼音字母差不多都是从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演变而来的。 所以说腓尼基人给西方人留下了一项重要遗产,作为欧洲字母文字的祖宗腓尼基字母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西方世界。 但腓尼基人却只把字母用来做生意,一切向钱看,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明,光顾着物质文明没有狠抓精神文明,最后捞了个挨揍被同化的结局。 腓尼基人靠文字改变了西方世界,留垂史册,他们的同宗迦太基人却用另一种方式差点改变了西方文明的进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二十四~二百二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四) 公元前8世纪,地中海很热闹。 亚述恐怖分子纵横四海(地中海,红海,里海,波斯湾),大搞国家恐怖主义;埃及乱成一锅粥,分裂成好几块,第22、23、24王朝同时露了把脸;希腊人忙着办奥运;公元前753年罗马建城,罗马人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了自己的传奇历程。 不光知名地区热闹,相对冷门的地中海沿岸其他地区也不平静,作为往后的地中海一霸,迦太基当然也发生着自己的故事。 自从公元前814年从当地土著柏柏尔人(berbers,“柏柏尔”是外人对他们的称呼,可能是古希腊人称他们为“巴巴卢”barbaroi,后来古罗马人又叫他们“巴巴里”barbarl演变而来,原意都是“异地人”,柏柏尔人自称“伊马齐恒”,意思是“自由幸福的人”)手中夺得大片地皮,在北非建城之后,迦太基一直都没放缓发展的脚步。 原著民柏柏尔人虽然在公元前3000年(一说是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落户北非,虽然知名度挺高奈何实力不济,被邻居迦太基人**了数百年,但柏柏尔人宁死不屈,顽强抗争了数百年,作为邻居又是欢喜冤家的柏柏尔人跟迦太基人实在是有太多不得不说的故事。 我们先把柏柏尔人放一放,后面会有他们的戏份,继续说迦太基。 跟他们的同宗腓尼基人一样,迦太基人也擅长做生意,由于远离美索和埃及两个主战场和有利的地理位置,迦太基的早期发展比较顺利,虽然小波折不少,但没伤筋动骨的大pk没有,因为这时,迦太基最大的敌人――罗马,才刚刚起步。 虽然都精于商道,但迦太基人从没跟腓尼基人一样,获得“商业民族”这一光荣称号,因为腓尼基人直到挂一直都在做生意,而迦太基人除了商业,还做了其他很多事情。 凭借其地理优势,早期的迦太基一度成为地中海沿岸被**国家的避难所。其他地方一打仗,弱小国家有钱人就往迦太基跑,特别是腓尼基地区,被亚述、新巴比伦、波斯、马其顿猛捶的腓尼基,大把的有钱人拖家带口往迦太基跑,他们这一跑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小命,还为迦太基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先进技术。 仗着自己有钱有势,迦太基人从没把北非的穷邻居们放在眼里,想揍就揍,想抢就抢,不光抢钱抢物,还抢人。 被揍怕抢怕的穷邻居们只能往内陆跑,一边跑还一边纳闷:“早先的外地人并不是这样的啊?这回基因突变还是得风牛病了?” 北非土著们的疑问确实有来由,早在公元前1110年,腓尼基人就建立起了他们在北非的第一个殖民地乌提卡(utica今突尼西亚迈杰尔达majardah河口),那时的殖民者不说善良,但起码能跟当地土著和平相处,通婚也是很经常的事。虽然时常做些投机倒把的生意,但对那些实力比较强的部落,殖民者会主动行贿、搞个腐败啥的,以示友好。 但迦太基人对土著们的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别说行贿了,反过来用武力强力要求受贿,不给就揍,给不起也没关系,钱债肉偿,他们看土著的眼光跟看牲口差不多,因为那些抵债或被抢的土著都会被迦太基人委以重任――做奴隶。 别看都是奴隶这一职业,但具体工种还有不同。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五) 奴隶的第一大工种是务农。 作为迦太基两大经济支柱之一的农业(另一支柱是商业),拥有大量的服役人员(奴隶和农奴),广大的迦太基田地和少有庄园活跃着大量奴隶,或许的他们的种族、民族各有不同,但待遇基本一致。 具体待遇是:包吃包住,没有薪水,没有人身自由,风吹日晒,还不让用大宝,日夜操劳,稍有不从皮鞭伺候,干死为止。即便是这样,务农奴隶的待遇还处于中等水平,比他们好的差的都有。 要说相对待遇好的,那就要算是“家庭服务员”了。 别看这个称号挺温情,但就算顶着这一光荣称号,本质不变,还是奴隶。区别是不用顶个大太阳干粗活,一些有文化的奴隶(多来自希腊)甚至还会被委以家庭教师的重任,负责主子家小孩的文化学习。 要说待遇最差的,就要算桨奴了。 桨奴,顾名思义,就是划桨的奴隶。要说出身,这些奴隶并不算差,有些是战俘,有些则是被自己城市为了敛财而卖到迦太基的青年劳力,还有一些是迦太基从各地逮回来的年轻人。 迦太基人做生意大半需要出海,所以桨奴的需求量特别大。小一点的商船还行,十来个就能搞定。要是碰上大点的商船或是为商船保驾护航的战船,那就需要几十或是好几百桨奴,迦太基人自己不划船。 桨奴身上只有两样东西,一是挂在腰间的布条,再就是脚上的镣铐。到达工作地点(底舱)后,桨奴会被立刻拷在木凳上,有专人负责监管。 这些监管人员先前都有一份危险工作――看管重刑犯。这些长期受压抑的狱卒心理极度阴暗,所以他们对待桨奴十分粗暴,甚至会把桨奴当成沙包锻炼身体,或是用皮鞭亲切问候桨奴大搞行为艺术。 光这些还不是最惨的,因为桨奴被拷在木凳上,被动跟船连成了一体,不用动员,不用口号,这些人也会与船同命运共存亡。在商船服役的桨奴还好点,起码海难没那么频繁,存活率相对高一点;在战船服役的就没那么好运了,与船共赴难的概率极高。 其他一些跟务农奴隶待遇差不多的还有在手工作坊服役的,跟着主子牵驴穿沙漠淘宝的等等,这些各行各业的奴隶撑起了整个迦太基。 经过头两,三百年的发展和积累,迦太基慢慢从一个重要的殖民地成长为了一个真正的国家,一个控制了地中海海上霸权的强力帝国。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二十六~二百二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六) 逐渐强大起来的迦太基,国内政治制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变化。 原先迦太基的一把手是国王,一个人说了算,可以世袭。但随着富商、船主和庄园主的崛起,国王手中的权力逐渐挥发,慢慢地,国王变成了总统。 虽然都是都是国家一把手,但意义却完全变了。 国王可以把自己的位子传给儿子,但总统不行。统治阶级(包括贵族,富商等)经过选举产生国家一把手,虽然仍冠以“国王”头衔,但政治地位大大下降,到了公元前5世纪,总统也混不开了。 这时的迦太基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每年由300名长老组成的元老院提名,人民大会选举两名“苏发特”(shofet),这俩“苏发特”是司法和行政部门的头头,掌握国家实际权力(此时国王也仍然可以参政议政,也有一定权力),类似希腊城邦和罗马的执政官。 虽然“苏发特”握有实权,但也不能为所欲为,迦太基还有104位法官组成的最高法院,负责监督所有行政机关及其官员。这104位法官虽说都是由选举产生,但任期是终身制,而且这些人都出自世家、贵族,等他们挂了,接班的基本都是家族成员,平民很难分到一杯羹,再者这些人所在家族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所以要说迦太基最有实力的还是这104人。 虽然迦太基的政治制度比较先进和完善,但统治阶级内部却一直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矛盾也为迦太基埋下了灭亡的祸根。 迦太基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派,重农派和重商派。重农派要求向北非内地扩张领土,重商派则主张扩充海外领地或殖民地,这两派谁都不服谁,一找到机会就掐,掐得是昏天黑地,直到最后掐亡了国。 就在迦太基人玩命发展自己的时候,他们的邻居,当地土著柏柏尔人也没闲着,柏柏尔人的两个分支努米底亚人和毛里人分别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努米底亚国和毛里塔尼亚国。 现代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三国的最早建国历史就可以上溯到这一时期。 柏柏尔人建立这两个国家,一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再就是武装自己跟迦太基掐架,特别是努米底亚,被迦太基当做自动取款机和劳力生产基地,不反不行了。 就这样,迦太基一边在陆地上跟努米底亚k,一边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还得跟希腊掐。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七) 公元前7~前6世纪,希腊人像青蛙或蚂蚁那样遍布着地中海沿岸各地。 希腊人在地中海晃荡当然不是为了旅游观光,他们的目的跟迦太基人一样,都是为了殖民扩张。 那个时候不像现代,没有共赢这一概念,同行是冤家,碰到就开打,打完再谈,谈完就分赃(划分殖民范围),分赃不均,感情破裂后再打,打完再谈...反正谁都不能把对方彻底整死,所以这拨殖民者吵吵闹闹的进行着他们的幸福的殖民时光。 这批殖民者有四大主力,希腊人、迦太基人、埃特鲁斯坎人和腓尼基人。先三者属于后起之秀,对第一批地中海殖民者中硕果仅存的腓尼基人发起了强有力的挑战。 新秀希腊和埃特鲁斯坎本是邻居,俗语有云:“远亲不如近邻”,这话用在个人身上合适,但要用在两个国家身上,就不正确了。 要说起来,希腊和埃特鲁斯坎并不是两个国家的概念,希腊严格意义上说是一个文化范畴,直到公元1830年才成为一个真正的国家。埃特鲁斯坎是一个民族概念,埃特鲁斯坎人挺玄乎了,来历不祥,语言不祥,有说他们来自小亚,有说是意大利半岛土著,还有说是来自中欧,但不管怎样,埃特鲁斯坎人的历史舞台在巴尔干。 希腊人对这个谜一般的近邻并不感冒,埃特鲁斯坎人也看不惯旁边这个神神叨叨的邻居,再加上在拓展海外业务(殖民)问题上矛盾重重,于是两家不定期的就得来次单挑或群殴(希腊城邦多,埃特鲁斯坎城邦也不少),这期间迦太基人也没闲着,受邀加入混战,帮着埃特鲁斯坎人揍希腊。 这时的腓尼基本土不段遭受中东各大佬们的狂殴,实力急剧下降,海外殖民地逐渐萎缩,慢慢丧失了地中海海上霸权,三个新秀势头不减,精力也很旺盛,依然在地中海掐的不亦乐乎。 掐归掐,生意还是照做。这三方既是对头又是贸易伙伴,而且三方群殴只是各自生活中的一部分。希腊还得忙着内乱和同波斯掐架;埃特鲁斯坎人忙着在意大利半岛扩张和征服;迦太基人更不用说了,北非邻居们从没消停过,不是这起义就是那反抗,忙的是晕头转向。 正是因为各自麻烦不断,希腊和迦太基最终在公元前4世纪达成阶段性和解,在地中海上以东经15度为界划分各自势力范围,东边归希腊,西边归迦太基。双方只能在自己底盘活动,不得越界。 本来是三方会战,这会怎么就成了两方和解了呢?很遗憾,另一方埃特鲁斯坎人正遭受着凯尔特人和新崛起的罗马人的摧残,差不多快没气了,自然没实力再在地中海海权分一杯羹了。 公元前4世纪中期,平地一声雷,马其顿出了个亚历山大。亚大同志一通王八拳下来,地中海沿岸一阵战栗。 没想到亚大来得猛,去得也快,公元前323年,亚大不明不白的挂了,帝国一分为三,地中海战乱又起。 迦太基因为地处偏远,没挨到亚大老拳,小日子过得挺滋润,在自个控制的海域大搞垄断,严禁外国商船进入迦太基以西做生意,如有越界,立刻击沉。实在要做生意也成,但运货的事得由迦太基代劳,当然托运费用着实不低。 通过这一手,迦太基捞了不少钱,本以为这样的安逸生活能过很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垄断早晚都会被打破。 迦太基人做梦都没想到,为了争一个足球,最后搭上了自己的小命。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二十八~二百二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八) 公元前3世纪,“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开幕,参赛双方分别是罗马野狼队和迦太基雄鹰队,比赛总共进行三个回合,分别在中立场地,双方主场各赛一场,优胜者除奖励地中海海上霸权外,另可保留比赛用球。 首先,先介绍简单介绍一下两队参赛选手。 身着统一比赛服的是罗马野狼队,他们是欧罗巴参赛队,主场设在亚平宁半岛,这次经过一系列预选赛、淘汰赛的考验,冲破了高卢,埃特鲁斯坎等强队的重重阻拦,最终凭借其不俗实力抢到了欧罗巴唯一张入场券。 再往那看,身着各式杂牌运动服的是迦太基雄鹰队,他们是非洲参赛队,主场设在北非,别看他们穿得杂,实力却不弱,在预选赛中基本没受什么考验,一路凯歌,顺利出线,作为地中海老牌劲旅的他们,对这次系列赛的夺杯充满信心。 介绍完参赛队,我们有必要对此次杯赛的奖品做下介绍。 作为大奖的地中海海上霸权我们就不多介绍了,大家只要知道一点,有了这玩意,钞票大大地。详情请参阅暂时只拥有一半海上霸权就富的流油的迦太基(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岁入12万塔兰特白银,比雅典颠峰时期岁入高20倍)。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本次杯赛的特别奖――特制“足球”,同时也是第一回合的中立场地。 我们先找张世界地图,年份比例都无所谓,只要能看清大致轮廓就成。把目光移动到地中海,找到一靴子,再顺着靴尖看过去,就能看到迦太基人为之丧命的那个“足球”了。 这个“足球”学名叫西西里岛,面积2.5万平方千米,风光不错,有美丽传说,特产黑手党。 公元前3世纪,迦太基和希腊把海权的约定挪到陆地,西西里岛西部归迦太基管,东部由希腊把持。跟西西里岛的一海峡之隔的罗马已发育成熟,早就盯上了这块肥肉(西西里可供给罗马所需粮食的一半,又有非常好的战略地位),奈何一直就跟迦太基关系不错,为了制约希腊,迦太基对罗马一直关照有加,公元前508年和前348年,两国两次签署了和平互助条约,其后的几十年,罗迦两国对罗马在亚平宁半岛的扩张,迦太基也是睁一眼闭一眼。 既然老大哥那么关照,罗马虽然已经口水流了一地,却还不好意思撕破脸,就那么熬着,终于熬到了对抗赛,这下有正当理由了――“比赛第一,友谊第二”。拼了! 西西里,我们罗马来了。 关于这次对抗赛的背景资料我们就介绍到这里,观众们都等急了,因为这次比赛没有冠名商,所以我们也就不插播广告了,下面正式进入比赛现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二十九) 各位观众!各位观众!不好意思,刚收到主办方通知(鬼才知道哪个是主办方),在正式比赛之前,还有一个简单又不失隆重的开幕式,请大家再耐心等待一下,很快,很快就好。 公元前288年,一队自称“战神马尔斯(mars)之子”的塞尼阿姆人(samnium)入侵西西里岛东北角城市墨西拿(messina)。 这群背信弃义,贪婪成性的盲流雇佣兵在墨西拿实行三光政策,男的杀光赶光,妇女儿童和物品抢光。这还没完,他们又以墨西拿为主基地,对附近城市、乡村实行大扫荡,西西里东部一时间被这群雇佣兵搞得鸡飞狗跳,生活在这里的希腊人这回了倒了血霉了。 这一折腾就是20来年,西西里的希腊人民生活水平急速下降,生命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公元前265年,逐成气候的叙拉古(syracuse)王国一把手狄克推多希抡二世(hieroii)决定出兵,为希腊同胞们讨回公道。 这群为非作歹的盲流雇佣兵因为长时间脱离这归战场,战斗力下降很快,刚跟叙拉古正规军一照面就被揍得溃不成军,被宰了不少,残部迅速脱离战场,逃回主基地。 叙拉古军压根没打算放过他们,跑了就追,就算他们躲进墨西拿,照围不误。 这回盲流雇佣兵是张天师挨娘揍――没咒念了。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平时作孽太多,民愤很难平息,再拖下去就一个死字,一干领导在城里急得直撞墙,还别说,这一撞来撞出灵感来了。 这一灵感就是求助。盲流雇佣兵想到了有过业务往来的两位大佬――迦太基和罗马。 既然想到办法了,那就抓紧办吧,再拖下去,大佬不是来救人而是来收尸了。这再这关键时刻,盲流雇佣兵却犹豫了,犹豫的原因也不复杂――到底求哪个大佬来救场。 要说雇佣兵们的犹豫也不是没道理,求大佬不是找小弟,随便喊一嗓子就能过来,万一求不来,自个小命就不保了,于是雇佣兵内部爆发激烈讨论,一方支持叫迦太基,另一方支持叫罗马。吵到最后,一看实在没时间了,兄弟们快顶不住了,得,都叫吧,双保险。 两份特快专递很快发出,盲流雇佣兵心里总算稍微塌实了一点,接下来就等着吧。 收到加急求救的迦太基即刻发兵西西里,倒不是迦太基和盲流雇佣兵关系有多铁,关键是墨西拿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控制着迦太基在西西里岛的进出,落盲流雇佣兵雇佣兵的手里还好一点,万一要被叙拉古占了就麻烦了,所以迦太基第一时间决定出兵救场。 罗马也及时收到了求救信,但他们对这个编外小弟并不怎么感冒,并没在第一时间出兵救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三十~二百三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 罗马不出兵有充分理由。一来他们在6年前(公元前271年)刚k翻了一拨造反雇佣军,对同样不着调的塞尼阿姆雇佣军没一点好感。二来这伙盲流雇佣军明明先惹事,被人揍疼了喊人帮忙,实在是不地道。基于这俩原因,罗马决定任由这伙犯罪分子自生自灭。 罗马那边没动静,迦太基这边可一点不含糊,三下两下殴倒叙拉古,顺带招安了盲流雇佣军,把墨西拿也给占了。 照说事情到这里也就结束了,可盲流雇佣军出于好心,以为罗马没忘他们这群小弟,不是不来救场而是还没准备好,特意又发了封快递,大意是:这边的事迦太基大姥已经帮着摆平了,您老就安心在家享清福吧,不用来了。 虽说罗马没有出兵的意向,但探子是一拨一拨的往西西里派,当他们得知迦太基已经占领墨西拿后,再也坐不住了,墨西拿跟罗马本土(亚平宁半岛)就隔了很窄的墨西拿海峡,迦太基都把军队开大门口来了。 经过内部一翻唇枪舌战,罗马当局终于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干掉墨西拿的迦太基人,夺取墨西拿这一重要战略城市。能离本土这么近跟迦太基交战,这个机会可不常有,什么和平条约,见鬼去吧,跟迦太基翻脸的时候到了。 各位观众!各位观众!精彩的开幕式就到这里,现在正式进入比赛第一回合――踢球得靠脑子和运气。 公元前264年,罗马野狼队到达比赛场地――西西里岛,根本没时间适应场地,就跟等候多时的迦太基雄鹰队展开了激烈拼杀。 因为罗马人把迦太基称为“布匿”(punic),所以这次“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被史学界称为“布匿战争”,而在西西里岛举行的第一回合也就被称为“第一次布匿战争”。 罗马军首先策反了盲流雇佣军,然后胁迫叙拉古加入反迦联盟,接着又给迦太基军长下了个套,邀请他就盲流雇佣军安置问题举行会谈。 因为这时候罗马和迦太基并没有正式宣战,迦军长不知有诈,欣然赴约。到了地头,罗马人凶相毕露,直接把迦军长关进了大牢,并派人通知迦太基军队,如有抵抗,军长人头不保。 迦太基军队很听话,一接到通知就立刻撤出了墨西拿,这倒并不是他们在乎长官的命,而是他们的固有属性决定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因为他们是雇佣兵。 迦太基人属于闪族,跟希伯来人是近亲,口音和样子都很像,迦太基男人蓄胡,通常用铜刀片剔光上唇,大多数人戴土耳其帽或裹头巾,穿宽大的上衣,也穿鞋子,妇女则待面纱。他们喜欢安逸的生活,喜欢赚钱更喜欢吃喝玩乐,没有参军保家卫国的觉悟,也受不了艰苦的军旅生活,再加上国家没有长备陆军,也不强制公民服兵役,所以迦太基人不参加陆军。海军倒基本都是迦太基人,因为做生意需要战船护航,这活交给外人既费钱又不保险。 这是因为这样,所以一有陆上战事,迦太基就从各地搜罗雇佣军,再由元老院提名,经人民大会选出军队军长带兵参战,大多雇佣军只效忠于钱,有部分会效忠军队指挥。 登陆西西里的这支雇佣军不管是效忠钱还是效忠领导,总之没有效忠雇主(迦太基)的觉悟,反正城丢了有军长扛着,没他们什么事,薪水照拿,小日子照过,犯不着拼死拼活,装备坏了还不一定能报销,所以也乐得不抵抗,罗马就这么着轻松拿下了墨西拿。 第一次出本土作战,也是本回合的第一次进攻就有斩获,罗马很高兴。第一次交锋就窝囊地丢掉墨西拿的迦太基很不高兴,回头就把军长钉上了十字架。 既然已经撕破脸了,那就接着掐吧。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一) 刚一开场,罗马野狼队就从边路发动进攻,通过几次快速传递,趁迦太基雄鹰队后卫立足未稳之际,把球迅速传入禁区,罗队队长把球接稳,好的...直接面对迦队队长,过他!好的,过他! 正准备突破的罗队队长突然倒地,防守犯规?...点球?点球!主裁示意点球!(这哪又冒出一裁判了?) 罗队队长亲自操刀,好的,轻松骗过对方门将,1―0,罗马野狼队领先。 我们看一下慢动作重放,罗队队长突破......倒地......没有身体接触!误判!绝对误判!! 罗队队长凭借高超的演技骗过了主裁的眼睛,为罗马野狼队搏得了一粒点球,并罚进,使本队领先了比分,虽然有违体育道德,但实际效果不错。 好的,中圈开球。等等,裁判示意迦队换人,迦太基雄鹰队换下了场上队长,新上场队员接过了队长袖标。好的,比赛继续。 先折一阵的迦太基并不气馁,换了个军长继续跟罗马在西西里干架。说到早陆地干架,罗马着实是块好料,迦太基雇佣军再牛也牛不过基本由平民组成的罗马志愿军,不过凭借海军支援,迦太基雇佣军和罗马志愿军堪堪打平。 胶着的日子持续了两年。两方陆军你来我往,谁都占不到便宜,倒是迦太基海军一路畅行无阻,对着罗马沿海城镇一通猛捶,让没有海军掩护的罗马吃了个大亏。 咽不下这口气的罗马决定组建海军。广大人民群众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没钱没力的出嘴(动员有钱有力出钱出力),可忙乎了半天罗马当局才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没造船图纸,先前一激动把这茬给忘了。 人和钱都有了,不过最主要的战船却没有,这不白搭嘛。罗马人那个愁啊,可再愁图纸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啊。 算了,再等等吧。 没有海军但咱有陆军啊。 公元前262年,罗马发了狠,集结四个兵团大举围攻阿格里根顿(agrigentum西西里岛南岸重城),迦太基守军顽强抵抗,双方僵持了好几个月,眼见城内守军快玩完了,迦太基支援部队及时赶到,给罗马军来了个反包围。 要说迦太基也怪倒霉,派了个不合适的将领来支援。 这次带队施行救援任务的将领名叫汉诺,这哥们一直都在海军服役,不熟悉陆战,外加他带的兵也不是海陆两栖,用海军在陆地跟强劲的罗马陆军pk,这不开玩笑的嘛。 要说迦太基派汉诺来解围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一来要增援肯定得坐船,二来迦太基国内实在缺乏优秀陆军将领(有一个能打仗的正半死不活的被围在城里)再加上汉诺本人威望挺高,也擅于作战(海战),这几点因素一综合,就把汉诺赶鸭子上了架。 结果可想而知,救援部队围了半天反倒被罗马k翻在地,阿格里根顿宣告失手,汉诺带领残部仓皇逃窜。 罗马攻下阿格里根顿后乘胜追击,继续向西作战。可迦太基海军始终是罗马的大患,虽然在西西里战况比较喜人,可本土沿海还是时不时要挨顿揍,这还不算最遭的,迦太基可以凭借其海军往西西里增兵,万一哪天补给线再被掐了,部队和军需物品运不上岛,再被迦太基来个关门打狗,那哭都来不及了。 罗马人郁闷啊!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三十二~二百三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二) 关键时刻,罗马人民集体人品爆发,图纸真的从天上掉下来了。哦,错了,是从海上飘过来。 罗马的运气真不是概的,想什么来什么,一艘迦太基五层桨战船也不知在地中海哪遭遇了暴风雨,船员慌不择路,一头撞向了亚平宁海岸。一发现这艘搁浅战船,罗马当局即刻下令,船上人员一律处决,不留活口。战船拖回研究,罗马人捡到宝了。 罗马人仔细研究了这艘迦太基战船,拆了之后了解了船的构造和制造方法,并以此船为模板,短短两个月就仿造仿造出了120艘战船,其中三层桨战船20艘,五层桨战船100艘,于是罗马就有了历史上第一支舰队,也有了跟迦太基在海上抗衡的资本。 公元前3世纪,游弋在地中海是战船一般都是三层桨战船。解释一下这个层桨,我们先前曾讲到过桨奴,这个层指的就是桨奴坐板的高低层次,三层桨即桨奴座位分三个层次,五层桨战船也就是桨奴坐了高低五个层次。层越多船越强劲,跑的越快。 有了海军的支援,罗马陆军终于能跟迦太基痛痛快快地较量一下了。 就在新舰队组建后不久,罗马海军就逮到了一个机会。 公元前661年,迦罗两国爆发米莱(mylae)海战,这不但是两国海军的第一次交锋,更是罗马海军在历史舞台的处男战。 罗马海军的觉悟比较高,造船的时候就认识到自己的最大不足之处――航海技术太菜、缺乏实战经验。 经验可不是一时半会能积累起来的,要想弥补自己的不足,就得在自己的长处和装备上下功夫。以己之长,克彼之短,小样的迦太基,整不死你! 罗马的长处在于肉搏,如果能把海战变成陆战,那赢面就大了。 桨船时代的海战技术含量比较低,常规战术就是撞,直来直去,但罗马人驾船技术很菜,如果硬来,只有等死的份。 等死可不符合罗马人一贯风格,于是罗马人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把早先希腊人用过的一种名叫“登船桥”的战船装备进行了改进。 具体方法是:在船头安装一短而粗的原柱,柱顶有一滑轮,用绳子连到木头跳板,跳板顶端安有一大铁钉,并且跳板能360度转动。罗马人还给他们新改进的“登船桥”起了一自个认为好听的名字――“乌鸦”。 “乌鸦”在手,pk不愁,这下罗马人心里塌实了。 米莱海战,罗马出动了全部家当――120艘战船,因为是老牌海上军事强国,迦太基开来的战船更多,总共160多艘。 两军一照面,迦太基战船还是按照既定套路,直楞楞得往上冲,罗马人精得很,不触这个霉头,他们有新式装备,更有与之配套的新战术。 罗马人以两、三艘战船先合围一艘迦太基战船,接着快速滑动“乌鸦”牌“登船桥”到对方甲板,罗马士兵拿着剑扛着盾就往敌船冲,跟迦太基士兵进行他们擅长的肉搏。 经过几小时的近战,迦太基共损失战船50多艘,剩下的100多艘战船眼见无翻本的希望,再拖下去只会遭受更大损失,无奈退出了战场。 罗马胜!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三) 罗马野狼队开场不久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仁不让之势骗得一粒点球,取得一球领先后,罗队士气大振,大举进攻。迦太基雄鹰队没有受先一球的影响,迅速组织好队型,跟罗马队打起了对攻。 双方对攻几回合,都没办法攻破对方城池... 罗队进攻,后方线压过中场,虽然面对的是老牌强队,罗队队员毫不畏惧,通过短传渗透攻入对方禁区,射门...迦队队员奋不顾身堵枪眼...球出了底线,角球...迦队前锋迅速跑回禁区协助防守。 角球开出...迦队防守队员将球顶出禁区,球落到本方队员脚下,迦队反击... 犯规!罗队队员在大禁区弧顶放倒了迦队进攻队员,主裁判罚直接任意球,迦队机会来了! 罗队队员在守门员组织下排好了人墙...主裁哨响,迦队射门...球打在人墙上...罗队反击...球到罗队禁区...射门... goal!!!..........................goal!!!................... 罗马野狼队再入一球,场上比分2-0,罗马队已经两球领先! 开场就连丢两球,迦队士气受到一定影响。 中圈开球,比赛继续。 双方队员在中场积极拼抢,罗队虽然已经两球领先,但丝毫不放松,充分发扬“抢、逼、围”的疯狗精神,迦队一人得球,罗队两到三名队员随即上前围抢,迦队队员对罗队的这种战术很不适应... 球再次被罗队控制...罗队进攻...打门...球又进了!3-0! 迦太基雄鹰队遭遇黑色四分钟,这场比赛悬了。 罗马海军在赢得处男战后乘胜追击,于公元前256年在西西里南岸的埃克诺穆斯(eanliusvulsolongus)和替补队员马尔库斯阿蒂利乌斯雷古鲁斯(marcusatiliusregulus)带队,总共投入战舰330艘,总人数14万。迦太基虽然在“米莱战役”中损失不小,但瘦死的迦太基总归比罗马大,他们带来了战舰350艘,总人数达15万。两军可谓势均力敌。 别看两军投入的战斗人员不少,其实其中的三分之二多是战斗力为零的桨奴(被拷着哪有什么战斗力),真正的战斗部队只有三分之一不到。 这个雷古鲁斯在公元前267年做过一次执政官,这次是替补阵亡的前执政官昆图斯卡埃迪基乌斯,虽然是替补队员,但海战能力一流,不过让雷古鲁斯万万没想到的是这次颇有戏剧性的替补生涯为他带来荣誉的同时也带走了他的生命。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三十四~二百三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四) 这是一场注定会被永载史册的战役。 罗马不能输,输了不但会失去刚夺得还没捂热的部分海权,在西西里的陆军也会失去补给,命运堪忧。迦太基更要赢,“米莱战役”失败的耻辱要刷洗,在接连西西里被罗马整得满头包的陆军需要支援,失败,不但意味着将基本失去西西里,还会让罗马打通海上通道,本土也将会遭受罗马无情地殴打,所以必须胜。 没有退路迦太基率先发起进攻,还是老战术,凭借强机动性,战船直冲罗马舰队,罗马沉着应对,舰队分成四队,第1、2、3队各80艘战船,组成一个三角形,第一队垫后,充当后卫。 交战之初,迦太基舰队顺利冲入罗马舰阵,k掉了不少罗马三层桨船。罗马利用混乱之际,使出看家法宝――乌鸦牌登船桥,使大部分迦太基战船陷于瘫痪,又一次海上白刃战爆发。 一但被罗马战船逮到,迦太基的命运就可想而知了,往日风光无比的迦太基舰队再次饮恨。 是役,罗马总损失战船20艘,不过缴获迦太基战船44艘。迦太基方面总共损失战船94艘。 埃克诺穆斯角海战结束,罗马再胜。凭借此战,罗马打通了海上通道,随后就在北非登陆。开战之后一直顺风顺水的罗马也因为这次登陆开始走起了“背”字。 俩执政官带着罗马小弟们在北非建立一战略基地,开始对持续迦太基村庄的扫荡行动,并积极煽动跟迦太基关系复杂的努米底亚国造反。 虽说这时期努米底亚跟迦太基是战略同盟关系,但一直被迦太基欺负的努米底亚一直就想找机会翻身,被罗马一通天花乱坠的忽悠,再不管什么同盟不同盟了,直接操起家伙就去找迦太基拼命。 眼见不断有难民涌入迦太基城,再加上同盟的反水,迦太基高层愁坏了,一翻唇枪舌剑之后,决定豁出老本再拼一把。拼就有活命的希望,不拼肯定玩完。 现实跟理想总是有差距的,迦太基最终没有博到,迦太基习惯性饮恨,又挨一板砖。 公元前455年,罗马执政官――替补队员雷古鲁斯独自(另一执政官隆古斯不久前被罗马招回)带领1万5千步兵,骑兵500骑兵在阿迪斯城(adys或adis,现突尼斯oudna)摆好pose,气定神闲地等着迦太基前来触霉头。 迦太基派出了不着调三人组――哈斯德鲁巴(hasdrubal)、包斯达(bostar)和哈米尔卡(hamilcar),带领5000多步兵、500骑兵前往作战。 相比罗马,迦太基兵力少了很多,但他们拥有一超级兵种――象兵,这次总共派出50头战象,就总战斗力来说,两方基本持平,具体输赢得靠领导们的临场指挥。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五) 迦太基派出的这三个活宝指挥能力不行,内斗倒挺在行,虽然领导反复交代要团结!要团结!可三人都没把领导的话放心上,一路吵吵嚷嚷的来到了决战地点。 可到了地点这三不着调的哥们都没统一思想,拿出个切实可行作战方案,哈斯德鲁巴和包斯达说咱就在山坡上等着罗马自动送上门再打,哈米尔卡说骑兵和战象在山上都发挥不了了作用还是下去打。最后少数服从多数,迦太基军按兵不动,就在山坡等着。 眼瞅那这哥们吵成一团,过了一阵就没动静了,早等得不耐烦的雷古鲁斯不由骂了句“傻”,招呼自己小弟就往山坡上冲。 虽说三个领导是草包,但手下兵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第一回合交锋干掉了不少罗马兵,罗马撤退。 三人一看居然胜了一回合,得瑟的不行,下令步兵追击。这下着了罗马的道了,刚冲过去就被罗马军团团围住,骑兵和战象在坡地根本插不上手。 最后,除了骑兵、战象和少部分步兵突围外,其他步兵悉数被灭,三人组之一的哈斯德鲁巴也被逮投降。 得胜后的罗马军在雷古鲁斯的带领下一路扫荡,直捣突尼斯城。守城的迦太基军象征性的抵抗都没有,招呼也来不及打,撒腿就跑,罗马军轻松拿下突尼斯城。 突尼斯城距迦太基首都迦太基城也就17公里,从迦太基城墙上都能望见罗马兵烧饭的炊烟。虽说迦太基人很喜欢炊烟,但在这种情况下,跟看见硝烟无异,罗马军随时都可能来迦太基城外武装游行,迦太基104人最高法院再次举行全体大会。 从战事一开,104人法院就逐渐接过国家最高权力,可前方传回的战报不是丢城就是战败,开战那么久楞是没赢过一次上档次的战役,这次更简单,不用看战报,往城头一站就知道发生了什么,远处的罗马人正磨刀呢,再看逃回来的那两个废柴(包斯达和哈米尔卡)还在夸夸其谈,说什么自己能打仗。他娘的,你们要真能打,罗马人怎么还在那欢奔乱跳?刀都架我们脖子上了,丫的,非得上他们上税不可。 气归气,会议还是得开,对策还是得想。经过大会全体会员表决,一致同意破财消灾,最高法院决定跟罗马进行和谈。 再看罗马这边,雷古鲁斯从替补打成了主力,意气风发,当得知迦太基即将派使者上门和谈的消息后越发得意,头脑也开始变得不冷静了。 因为是迦太基主动求和,雷古鲁斯狮子大开口,对提出迦太基一系列苛刻条件:割让西西里岛、撒丁岛和科西嘉岛,交出全部战船,并赔款一千两百塔兰特。 迦太基本指望破财消灾,把这事糊弄过去,可雷古鲁斯标捍的人生实在不需要解释,以为打了几个胜仗就天下无敌了,漫天开价,而且还不允许打折。 狗急了要跳墙,兔子急了要咬人,何况迦太基既不是狗也不是兔子,而是一只依然能飞得起来的雄鹰。这么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严重挑战了迦太基的底线。 既然不能落地还钱,那就跟丫死磕。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三十六~二百三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六) 让迦太基将领去死磕是绝对不行地,这帮废柴除了嘴皮子利索啥都干不了,真可谓将到用时方恨少啊,不过迦太基还是有办法地,人才嘛,虽然是稀缺但也不是灭绝物种,自己没有,可以招聘嘛,以前只招兵,现在兵将一块招。 应聘的是一位从海那边过来的斯巴达将领桑西浦斯(xanthippus),是一颇具规模的雇佣兵头头。迦太基高官们一看,好嘛,还带了那么多人过来,小子行啊,得,就他了。 104人法院很高兴,给了桑西浦斯一份工作――参谋,负责给军队出谋划策。 之所以不给桑参谋带兵作战,原因就是两个字――信任。因为桑参谋外乡人的身份使得迦太基不敢把宝押在他身上,外一有个好歹,不仅仅是再矮一板砖、割地赔款那么简单了,连国家都可能挂掉,所以迦太基给了桑参谋一段时间的试用期。 试用期期间,桑参谋工作勤勤恳恳,提出了一揽子军队改革建议,深得104人法院赏识,桑参谋晋升为桑总监,负责军队训练。再由于部队官兵的一致拥护,彻底打动了104人法院,试用期倒此结束,桑总监正式转正为桑军长。 桑军长一上台就开展冬季大练兵,把自己带来的兵跟迦太基兵合练,又设计了几套战术,官兵士气大振,其中战斗欲望最高的是阿迪斯战役的幸存者,因为三个废柴,一场势均力敌的战役变成了歼灭战,他们是军人,有着自己的尊严,他们迫切需要用一场胜利来洗刷自己的耻辱,外乡来的桑军长给了他们希望。 这一战斗,一定会赢! 公元前255年春,桑军长带领12000步兵,4000骑兵和100多头战象出城迎敌。 雷执政本以为凭自己的王八之气就能震慑住迦太基,乖乖割地赔款,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使者过来签约,就这么巴巴的在突尼斯等了一个冬天,把自己神情都给等恍惚了。 正当雷执政的耐心一点点失去的时候,迦太基人终于来了,不过并不是想像中的使者,而是一支杀气腾腾的军队。 虽然这支军队跟以往的迦太基军队并不一样,雷执政依然信心十足,他放弃了主动权,命令士兵摆好阵型,等着迦太基进攻,不过雷执政忽略了关键一点,现在是在平地,对方的超级兵种有足够空间发挥威力,雷执政的好运到头了。 桑军长一声令下,100多头非洲象集体朝罗马军阵狂奔,骑兵垫后,步兵待命。象群不但冲得快,嚎得更是响,罗马军哪见过这阵势,当场吓晕了不少。 象群越跑越越快,直直地冲进罗马军团,撞死的、踩死的不计其数,幸运逃过象群蹂躏的罗马兵又被跟进的迦太基骑兵一阵扑杀,罗马军顿时乱做一团。 在这一关键时刻,雷执政命令各支队火速留出一条通道,希望象群能从过道通过。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七) 这招效果不错,象群照着雷执政意愿在通道狂奔,混乱得到一定控制,不过象群和马匹扬起的飞尘却遮住了罗马军的实现。 桑军长一见时机成熟,果断命令步兵发起密集冲锋,惊魂未定的罗马军根本没发现自己已经被迦太基包围,还没来得及庆祝脱离象群,就被迦太基步兵长矛戳死,剩下的罗马士兵回头就跑,但迎接他们的是象腿和马刀,倒霉的罗马兵再次遭受摧残。 此役罗马军共阵亡士兵12000人,最高长官雷执政被生擒,只有2000人逃出升天。 迦太基终于胜利了,开战接近10年,终于痛痛快快的赢了一回,虽然这一切都是一个外乡人所赐,但迦太基人民依然很高兴。 在大肆庆祝的人群中并没有突尼斯战役的最大功臣桑西浦斯,这位杰出的将领在领完薪水和奖金后就低调的回到了希腊,犹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北非的上空,从此消声匿迹。 据路边社报道,这位低调的将领随后曾效力于托勒密王朝,直至退休。 突尼斯战役的失利和执政官的被逮让罗马上下一片慌乱,急忙派出舰队到北非接回残部,厄运再次降临,舰队在归航途中遭遇风暴,出航的364艘船沉了284艘,8000多人被淹死,迦太基也借此机会重新夺回制海权。 这次海难几乎让罗马赔光了老本,跟迦太基在海上k了那么久,仗打得有摸有样,战斗性减员也不多,一场风暴却让罗马回到了解放前,真是赔了老总又折船。 船沉了还可以造,为了重新夺回制海权,罗马人民勒紧裤腰带,加班加点,在短短3个月又造了200艘新的五层桨战船,但因为上次的海难的阴影,罗马战船几乎不远航,一般也就去在西西里岛控制的城市和据点附近转转,运点兵和战略物资上岛。 与此同时,迦太基海军也在调养,先前被罗马k掉了不少战船,虽然趁罗马海军出事故捞回了制海权,但真要跟罗马新战船干一架,迦太基海军心里还是没底,不过海上不行陆上凑,迦太基开始增兵西西里,战事重回西西里。 之后两国在西西里摩擦不断,小规模战事接连不断,迦太基依然是胜少负多。 公元前252年,罗马围攻防卫不足的巴勒莫(palermo,古名panormus)城。罗马军利用投石器轰塌了巴勒莫城墙,对城市进行扫荡,15000城市居民沦为为奴隶。 前方战事的不断失利严重刺激了迦太基人民,连年的战争和沉重的赋税使得迦太基人民群众情绪级不稳定,为了稳定国内局势,迦太基高层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巴勒莫,用一场胜利来争取民心,哈斯德鲁巴(跟先前投降的不是一个人)奉命带队出征。 公元前250年,两国军队在西西里巴勒莫城下进行了本次战争的最后一场陆上大会战。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三十八~二百三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八) 为了夺回巴勒莫,迦太基下足了血本,其他不说,光战象就用船拉过去一百多头。 迦太基这边心急火燎地跑去拼命,罗马那边却悠闲得很,部队撤掉一半,剩下的一半由执政卢基乌斯卡埃基利乌斯梅特鲁斯(luciuscaeciliusmetellus)带着在巴勒莫开联欢会。战前准备?早准备好喽,就等着迦太基前来拼命了。 要说迦太基这次带队出征的哈斯德鲁巴跟早先阿迪斯战役中投降的同名哥们一德性,性子忒急,一打听到罗马就剩一半部队龟缩城里,同盟矮揍了不出来帮忙,就主观认为罗马实力不咋地,也不事先作个侦察,心急火燎地就赶去攻城。 梅执政也够意思,一看迦太基军来了就出城迎战,一见对方战象出动就赶忙撤退回城。哈军长那个得意啊,以为罗马军“恐象症”再一次发作(自从在突尼斯被迦太基战象踩过之后,罗马军是落下过这毛病),急令战象强攻,哈军长做梦都没想到,烧香引出个鬼来,屡屡令敌人胆颤战象这回却成了自己的噩梦。 不可否认,罗马军撤退有一部分原因是惧怕战象,拿人去跟象硬拼显然是不明智的,但更主要是原因是梅执政已经找到了克象之法。 罗马军撤着撤着就撤沟里了,别误会,罗马军眼神好着呢,不是瞎跑掉沟里,而是隐蔽进了护城沟。 迦太基战象为了追罗马军,撒腿狂奔,把后面步兵拉开一大截,毕竟大象的跳跃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到了护城沟也没有硬冲的觉悟,象群在护城沟边一停,罗马军跟着就开始发挥了。 城墙上的和沟里的罗马士兵一齐发力,刹那间成千上万支长矛超象群呼啸而来,一轮接着一轮。非洲象皮厚是不假,但这么个招呼法谁都受不了,不管受伤的还是没受伤的集体失控,一看到齐发的矛,掉头就跑。这下苦了跟在后面的步兵同志,被象群无情践踏,列好的方阵也被冲散。 梅执政一见战机出现,亲帅万余重装步兵出击,一举击溃迦太基军。 此役罗马战果丰盛(毕竟迦太基是带足了老本前来博命的),共俘获迦太基大小军官13人,战象104头(有说是120头,也有说60头),士兵数千人。并举行了一次盛况空前的凯旋罗马大游行,被俘迦太基官兵被示众游行、战象拖入斗兽场集体人道毁灭。 干完这一架,迦太基虽然有生力量还在,但已经没了脾气,哈斯德鲁巴带领残部退守利利比,胜利的天平似乎已经倾向了罗马。 不过实际情况并非这样,罗马虽然胜仗不断,消耗同样巨大,打仗归根到底拼的就是经济实力,就目前情况来看,虽然罗马基本控制了西西里,但付出了极大代价。反观迦太基,虽然一直被罗马狂殴,在西西里的根据地丢了大半,战船也损失了不少,但继续作战的能力仍在,这仗再打下去,只会拼个两败俱伤,惜财更惜命的迦太基决定再次和谈。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三十九) 一听要和谈,在迦太基吃了五年牢饭的罗马前执政官雷古鲁斯激动不已,这位高开低走、命运坎坷的替补队员跟随使团一起去到罗马游说,并当众发誓:以人格保证,如果谈不拢,继续回迦太基吃牢饭。 迦太基高层一看这情况,以为雷古鲁斯真有什么高招,再说雷替补好歹是个罗马前高级官员,谈判还能当个筹码,于是决定让他随团出使,至于他发的那个誓,信的还真不多。 对于战争形势,罗马也有自己的判断:钱花了不少,胜仗也打了不少,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陆地k掉的都是雇佣军,只要迦太基还有钱,就会有更多的雇佣军跟自己作战;至于海上,迦太基本来就是老牌军事强国,几次败仗算不得什么,战船沉了可以再造,而且根本用不着全民勒紧裤腰带。反观自己,执政官丢了,子弟兵损失了不少,第一舰队基本挂了,第二、三舰队刚组建,实力还有待检验,国家财政也已经吃紧,再这么耗下去,怕是战争没结束,自个就先挂了。 既然迦太基要和谈,那就谈吧。 对迦太基开出的停战条件,罗马动心了,但就在这时,对方使团突然冲出一人,好嘛,原来是雷前执政,这哥们原来还没死那! 关键时刻,雷古鲁斯表明了自己此行的真正目的,原来他不是来游说的,而是来鼓励自己国家的。 身处迦太基五年的雷古鲁斯对双方形势有着更为清晰的判断,迦太基并不全是因为经济或军事问题希望和谈,连战连败,使得国内厌战情绪强烈,保守派占据104人法院多数席位,他们迫切希望结束战争,只要罗马咬牙坚持,最后的胜利就一定会是罗马的。 罗马当局听取了雷古鲁斯的建议,和谈崩了,两国接着k。 要说雷古鲁斯绝对是个实诚人,他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的誓言,不顾家人、好友的恳求,毅然决然地跟随使团回到了迦太基。 道一个承诺,背负一世枷锁,以悲歌落幕,这是英雄! 虽然雷古鲁斯打过败仗,做过囚犯,但他是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作为和谈失败的罪魁祸首,雷古鲁斯回到迦太基肯定不会受到夹道欢迎,结局可想而知。再据路边社报道,雷古鲁斯回迦太基后备受虐待,不许睡觉,不久就被折磨致死。罗马随即展开报复行动,用更残忍的手法处决了两个迦太基高官。 战争还在继续,公元前249年,罗马第二舰队在西西里西北端的德莱帕那(drepana)同迦太基海军爆发大战,由于士兵素质低下和指挥官的判断失误,罗马第二舰队遭受重创,120艘战船最后只剩了30艘,第二舰队基本覆灭。 祸不单行,罗马海军的运气实在不咋地,同年,罗马第三舰队遭受和第一舰队同样命运,在海上遇到风暴,120艘战船和800艘运输船全部触礁沉没。 几乎失去全部海军,倒霉的罗马人这下不和谈也得和谈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四十~二百四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 不管罗马是得罪了自己的海神尼普顿(也就是希腊神话中的海神波塞冬),还是迦太基大神摩洛克(baalmoloch))神品爆发,冲破西方四要素(摩洛克是火神)或东方五行,总之罗马海军挂了。 罗马国内再无资金重建海军,别说了勒紧裤腰带,就是把腰勒断也再凑不出钱来了。迦太基也没好哪去,同样陷入财政危机,穷的要去埃及借钱。 托勒密王朝跟罗马和埃及都有不错的外交关系,拉偏架的事当然不会做,所以迦太基借钱的事也就免谈了。 没得到国际资本的注入,迦太基很郁闷。同是海角缺钱人,相逢何必常pk,同病相连的两家很快达成一致,宣布有保留的停战,双方先歇会,歇完接着掐。 这一歇就是7年。 罗马野狼队在攻入三球后丝毫没有放松,再接再厉,接连又攻入两球。迦太基雄鹰队连吞五蛋,士气低落,面对强大的罗马队,迦队丝毫组织不起像样的进攻,眼看这场比赛将要进入“罗马时间”,关键时刻,迦队“外援”发威了。 这位赛前火速入籍的希腊籍“外援”基本功扎实,心理素质也过硬,关键时刻扛起进攻大旗,凭借一次漂亮的防守反击,为迦队扳回一分。 场上比分:15。 罗马队不但失分更失人。迦队“外援”前锋在反击过程中以一个合理冲撞把罗队替补前锋“撞”出了场,经过简单治疗,罗队替扑前锋被抬回了更衣室... 比赛继续,扳回一城的迦队士气大振,运气似乎也站到了迦队一边,之后的比赛迦队虽然没能自己破门,但罗马队“发扬风格”,不但自己进球,还来了个乌龙帽子戏法,场上比分变成64。 主裁哨响,上半场比赛结束,两队进入中场休息时间。 虽然罗迦两方的停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停战,就像俩老太掐架,掐累了坐下倒气,手停口不停,倒过气来就开骂,虽然暂时没力继续掐,但也不能冷了场子不是? 为了不冷场子,迦太基率先发难,一个传奇家族(别看岔了,不是网游行会)就此走上历史舞台。 公元前247年,迦太基实行军级干部年轻化,把未及而立的青年将官哈米尔卡巴卡(不是阿迪斯战役的那个)派往西西里主持敌后抗战(此时罗马已经拿下了西西里大部)。 这一年对哈米尔卡,对他的家族,甚至对整个西方都有着不平凡的意义。这一年,哈米尔卡正式成为一名一线军官;这一年,辉煌的巴卡家族正式浮出水面;还是这一年,哈米尔卡有了第一个儿子,他这个儿子就是被后世誉为“西史四大将”和“战略之父”(这称号也是西方人给的),与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比肩的汉尼拔巴卡。 儿子那么牛,作为老子的哈米尔卡也不含糊。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一) 说到这里,可能细心的朋友发现一个问题,我在讲到迦太基人名的时候,好象就那几个名字来回地倒,像什么哈米尔卡、哈斯德鲁巴、汉尼拔、汉诺之类,确实,迦太基高层同名的非常多。 以上提到的一些人名在迦太基贵族中十分普遍,有点类似我们中国满大街的来福、旺财,但意义有很大不同,中国古代下人同名多(有些甚至可以看成是代号),迦太基却是上层人士同名多。 来福、旺财这类名字表示喜庆、通俗、易记,而哈米尔卡、哈斯德鲁巴、汉诺之类的名字表示的是虔诚、对祖先的尊敬以及对自己家族的继承和骄傲。 迦太基贵族的名字多由神祗而来,并且世代相传,“哈米尔卡”意思是“受梅尔卡特神(melkart,迦太基航海保护神)保护之人。”“哈斯德鲁巴”的意思是“受巴尔神(baal,丰饶之神,跟“大菠萝2”里“毁灭之王”是同一个神,至于在游戏里为什么成了反面神,这段历史我们暂不讨论)援助之人。”汉尼拔的意思则是“巴尔神的恩惠”。 哈米尔卡的家族也有个漂亮名字――闪电(巴卡就是“闪电”的意思),作为迦太基政治寡头之一的“闪电”家族在迦国内知名度和声望都颇高,但真正让世人知道这个家族的还是他们在布匿战争中的表现。 公元前247年,告别了襁褓中的小汉尼拔,哈米尔卡带队出征西西里,他带着一支小舰队在西西里各处打游击。罗马因为失去了海军支援,兵力和物资得不到补充,实力大不如前,哈队长瞅准时机,收复了不少失地,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两军交战强度不高,对整个战局影响不大。 两国就这么倒着气,罗马没什么大动静,迦太基靠哈队长打打游击,支撑战局。好像战局就会这么一时拖下去,直到两国实在耐不住性子,暴力地来个“不是你死就是我死”的大火拼或是温柔地签个什么“你好我也好”的正式停战协定,ok,战争结束。 迦太基高层很傻很天真的选择了后者,他们中大多数人认为战争最后会和平解决,所以主观上逐渐放松了警惕,再加上客观上确实缺钱,迦太基开始裁军。 在裁军的时候,迦太基高层高层做了一件非常不厚道的事――拖欠雇佣军工资,这事当时没起什么波澜,但之后却引起了一场大震动。 把钱看得很重又没大局观的的迦太基高层正做着谈和的美梦,不黄但很暴力的罗马却选择了前者,公元前243年,罗马元老院痛下决心,决定用暴力彻底解决这场拖了20多年的战争,这一决定得到了全体罗马人民的支持。 经过几年的恢复,罗马人民再一次勒紧了裤腰带,出钱新造战船250艘,招募水手75000人,罗马海军第四舰队正式建立。 为了给迦太基致命一击,罗马海军勤加操练,足足准备了一年,而这一切,迦太基高层却毫无察觉。 公元前241年,决定双方命运的一战终于打响。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四十二~二百四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二) 3月10日,罗马执政官盖乌斯路泰提乌斯机图略斯(gaiuslutatiuscatulus)率领罗马第四舰队突袭埃迦提斯群岛(aegatesislands)附近海域。 还在做着和谈美梦的迦太基高层这才醒悟――原来白天真不是适合做梦啊。汉诺匆忙率领战斗力严重退化的迦太基舰队迎战,结果可想而知,准备充分的罗马舰队轻松解决了迦太基海军,至此,迦太基海军完成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败军之将汉诺按照老规矩,被钉上十字架,并且摆在城门示众。 这一仗彻底打垮了迦太基,虽然哈米尔卡还在西西里开拓敌后根据地,奈何海上补给中断,说到这个补给,其实哈队长压根就没享受过这一待遇,迦太基高层对哈队长是不闻不问,任其在岛上自身自灭,但如果海路畅通的话补给这挡子事至少还有些许盼头,现在是彻底完了,罗马海军夺得了全部制海权。 毫无奉献精神的迦太基高层(再要造船要自己掏钱)无奈的委托哈队长同罗马和谈,其实也就是宣布投降。 经过23年的苦苦支撑,罗马依靠全民(包括奴隶)的力量终于打赢了第一次布匿战争,战后统计,罗马共损失了700艘战船(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天气原因),战死公民50000人,没有公民权的奴隶未详细统计。 迦太基共损失战船500艘,伤亡人员无法统计(是迦太基并没有留下史料,至于原因,以后会说到)。 因为罗马是战胜国,所以和平条约得完全按按罗马说的来: 1迦太基撤出(割让)西西里岛及其以西群岛(埃迦提斯群岛)。 2迦太基无条件交还罗马战俘,但是需要重资赎回自己的俘虏。 3迦太基不准攻打叙拉古极其同盟。 4迦太基将西西里岛北面的一些小岛(伊奥利亚群岛aeolianislands和乌斯蒂卡ustica)转交罗马。 5迦太基撤出所有西西里岛与非洲之间岛屿。 6迦太基共需赔款3200塔兰特,1000塔兰特立即付款,剩余2200塔兰特分10年付清。 7两国的同盟不准互相攻打,也不准在对方的疆土之内征兵。迦太基从此无法雇用罗马职业军人。 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以后,罗马把矛头指向了北方(高卢人地盘),继续自己的扩张大业。割地赔款的迦太基却郁闷的不行,其中最郁闷的要数哈队长,在西西里打了7、8年游击,刚有点起色就被生生掐断,心灰意冷的他丢下两万雇佣军独自告老还乡(这一年他也就三十多岁)。 为了稳定军心,哈队长临走前特意交代:拖欠雇佣军的工资和奖金迦太基政府一定会如数发放。事实证明,哈队长判断错了两点:一是自己单方面宣布辞职不会有后顾之忧;二是迦太基政府是付清雇佣军的欠款。 第一点还好点,第二点却闹出了大事。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三) 经过中场休息,主裁一声哨响,两队下半场比赛正式开始。 迦太基雄鹰队很快把阵型调整为101,前场只留一个前锋,把重兵囤积后场,对他们来说输两球似乎并不是难以接受的,看样子下半场比赛迦队是决定死守了。 开场后罗马野狼队似乎也没什么攻击的欲望,队员跑动并不是很积极,看来两队是准备打打默契球,磨完这剩下的半场比赛了。 场上球员昏昏欲睡,比赛踢得乏味,场下球迷(咦,又冒出球迷了?)不答应了,特别是罗马球迷,对场上队员这种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提出严厉谴责,罗马球员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一通狂轰烂炸,终于再次敲开了迦队大门,同时也彻底摧毁了迦队队员的意志。 看台上的罗马球迷放起了烟火(貌似这时代还没烟火这种高级货,不管了,反正放烟火是意大利球迷的传统)庆祝胜利,迦太基球迷则开始了骂娘,看来大势已定,比分也不会再有变动了... 终场哨声响起,全场比分74,雄鹰折翅,野狼获胜。 第一回合比赛就此结束,罗马队除获得丰厚奖金外,还按照先前约定,保留了正式比赛用球,顺手还带走了几个备用球。 第一次布匿战争以罗马的获胜而结束,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极大代价,按照惯例,战后得开个研讨会或座谈会啥的,请几个砖家来点马后炮娱乐一下大众,主办方本来也有此打算,但逮不到砖家(那个时代别说是专家,就是砖家也是珍惜动物,难找得很),要请几个亲历战场的指挥官吧,罗马方面倒没什么问题,迦太基方面就难了,一干打了败仗的将领基本都被钉上了十字架,剩下两个能说得上的,一个早辞职回老家了,另一个在国内正面临审判。 不管怎么样,这场打了23年的仗我们还是得总结一下,官话我们就不说了,就总结一点:罗马胜,胜在团结;迦太基败,败在高层的吝啬。 让我们再把视线转回那两个不能参加研讨会的迦太基将领,为迦太基打了第一个大胜仗的桑西浦斯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销声匿迹,另一个在西西里苦苦支撑了7年的哈米尔卡此时正被当作替罪羊面临着审判。 输掉第一次布匿战争,又签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迦太基国内群情激愤,为了宣泄民愤,迦太基高层隆重推出了替罪羊――哈米尔卡,谁让他既是从前线回来又是亲自去签约的呢,指控他在主持西西里战事期间贪污军饷,如果罪名成立,哈米尔卡将跟他的那些前辈一样,被钉上十字架处死。 哈米尔卡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贪污行为其实不重要,迦太基高层需要用他的命来缓和矛盾,贪污只是一个除掉他的借口,但“闪电”家族毕竟是政治能量极大的家族,哈米尔卡获得了重量极人物的支持,虽然上了法庭,但 有惊无险,顺利过关。 这案子在迦太基闹得很大,搞得哈米尔卡声名狼籍,不想下岗也得下岗了,但没过多久,迦太基高层的吝啬再次发作,为哈米尔卡的军事生涯带来了转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四十四~二百四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四) 打了败仗,又是割地又是赔款,迦太基高层高层很是苦恼,好不容易找了个替罪羊暂时压下了国内矛盾,但随着雇佣兵的陆续回归,迦太基国内矛盾再次爆发。 迦太基方面负责遣返雇佣兵的雄鹰副队长吉斯工,哈队长当了替罪羊,这会正在老家别墅疗养,西西里的烂摊子只能由吉副队来负责。 由于雇佣兵数目不小,再加上薪水没拿,吉副队决定分批遣返,防止雇佣兵因为欠薪问题上访上告、寻衅滋事。 吉副队的计划倒是挺周密,对迦太基来说是好事,但罗马方面可不觉得分批遣送有什么好,两万多人化整为零,也太墨迹了,不行,得让这么一大群社会不安定因素抓紧滚蛋,要知道虽然罗马是赢家,可损失也不小,虽然有迦太基的赔款,不过还是分期的,这祸水说什么得往迦太基引,于是不断催促,吉副队被催的一个脑袋两个大,没办法,把零又化为整,两万雇佣军短时间内回到了迦太基。 不出吉副队所料,雇佣兵回国后果然出事了。 迦太基政府以战争失败导致gdp出现负增长、国库空虚为无限期拖欠雇佣兵的工资和奖金。 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雇佣兵为了一个“钱”字走到一起,这回倒好,别说赚了,连成本都没收回。 要知道雇佣兵这行竞争是很激烈的,跟现代的包工头差不多,要想拿到工程前得垫资,雇佣兵也是一样,要想挣钱,先得贴钱,粮食、马匹、装备的钱都得自己先掏。迦太基政府不但不发饷,连报销都免了,雇佣兵们这个愁呦。 慢慢地愁变了成怒,雇佣兵开始在城内闹事,本来受雇拿工资天经地义,雇主欠薪,雇员维权,手段激烈一点可以理解,可有些雇佣兵妄图浑水摸鱼,狮子大开口,所要金额远远超出了应得报酬,城里的混乱局势逐渐超出了迦太基政府的可控范围。 吉副队再次出马,找到雇佣兵传达政府旨意:欠薪会在迦太基西南部城市锡卡发放。至于为什么到要锡卡,因为那宽敞,离主城又远,再闹事处理起来相对方便一点。 还是钱的威力大,光是有声还没见影就打动了雇佣兵,他们接受提议,开赴锡卡,就等着数钱了。 迦太基政府倒没完全忽悠,没多久就派吉副队到了锡卡,他此行的目的一是安抚躁动的雇佣兵,再就是要求他们降低索求。结果可想而知,雇佣兵很生气,认为迦太基政府言而无信,后果当然很严重,为了保命,吉副队好说歹说,对灯发誓雇佣军兄弟们的工资、奖金及垫资款政府会全额付清,暂时稳住了雇佣兵。 这帮子只认钱不谈感情的雇佣兵也不傻,他们选出了国籍希腊、罗马逃兵、尖刻外加的坏脾气的史潘迪奥斯,一身好功夫又有极大号召力的利比亚战士马托和长得帅、能打仗的高卢人奥塔里托斯三巨头,带领雇佣军讨薪。 吉副队前脚刚走,三巨头就带着讨薪大军围困了突尼斯城,借此向迦太基政府示威。 迦太基政府慌了,突尼斯的围困只是开始,讨薪大军的下一站就是迦太基主城,好不容易把这群瘟神请出去,再回来还不翻天? 104人法院连夜开会,决定再次派出吉副队维和。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五) 没几天,吉副队抵达突尼斯城,这回不像上次,空手套白狼的伎俩没有再次上演,吉副队带钱来了。 要说还是钱好啊,讨薪大军和和气气地接待了吉副队,简单寒暄过后,进入正题,发钱喽! 可当雇佣兵拿到钱,点过之后,发现了问题,原来他们只拿到了工资和奖金,前期的垫资迦太基政府并没有报销,吉副队传达了政府的意思:余款过几个月再结,利比亚籍的等待所在城市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知,其他国籍人员先回原籍,余款会陆续打到各自帐户。 传达完,大出吉副队意料,底下竟然没什么反应。其实雇佣兵不是没意见,意见大发了,只是现在有了三巨头,讨薪这档子事得听领导的,领导都没发话,大伙谁都不愿挨枪(枪打出头鸟嘛)。最后还是三巨头之一的史潘迪奥斯开了腔,说这事还得大伙商量着来,到时有结果再通知吉副队。 吉副队听了这话挺舒坦,以为一切尽在掌握,这笔钱看来是省下了,大功一件那,满脑子想的都是怎么回去邀功请赏,压根没注意雇佣军们的眼神已经起了变化,先前的喜悦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只有仇恨。 打发了吉副队,不同国籍的三巨头带了各自翻译进行商议,奥塔里托斯首先发言,原则上同意迦太基政府决定。马托和史潘迪奥斯随即发表不同意见,马托担心失去友军的利比亚雇佣军会被迦太基赶尽杀绝,这不是没先例,迦太基就曾经订死了三千企图投降罗马的利比亚人。史潘迪奥斯则有自己的苦恼,因为是逃兵,他和他的多位战友的帐号早被罗马政府冻结,回去不但钱没指望拿到,小命都有可能不保,所以旗帜鲜明的反对迦太基政府决定。 经过反复讨论,三巨头终于达成一致,放弃文斗,进行武斗,为了余款,为了有可能的意外收获――土地,反了! 讨薪大军就此走上恐怖主义道路。 恐怖分子们首先逮捕了正等待讨论结果的吉副队,迦太基和其雇佣军之间的战争正式展开,时间是公元前241年。 连克突尼斯城和乌提卡后,恐怖分子开始煽动迦太基其他地区人民一起造反。长期遭受迦太基政府压榨的努米底亚和利比亚人首先响应。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很快反政府武装规模就从最初的两万人发展到七万,组织也更加严密,还发行了自己的货币。 政府方面匆忙任命汉诺(不是被钉十字架的那个诈尸)为剿匪总司令,带着几十头战象进行剿匪。 在反政府武装的根据地乌提卡,战象大发神威,踩死恐怖分子无数,哈司令旗开得胜,好不得意,放纵军队胡作非为,接着就连挨反政府武装两记闷棍,剿匪失败,哈司令带领残部撤回了迦太基。 哈司令可是当时迦太基能派出的最有战斗力的在职将领,没想到三回合下来取得一胜两负的糟糕战绩,被反政府武装揍了个不能自理,眼看反政府武装就要攻到迦太基城,政府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请出了赋闲在家的哈米尔卡。 哈队长又回来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四十六~二百四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六) 哈队长的回归也标志着“闪电”家族重登历史舞台,这个传奇家族即将续写辉煌。 重新出山的哈队长很快就跟罗马方面达成协议,根据第一次布匿战争战后协议,迦太基不能在境内征兵,但没兵就镇压不了反政府武装,一旦反政府武装得手,迦太基跟罗马签定的赔款协议势必会失效,为了自己的利益,罗马希望能保留一个有还款能力的迦太基,所以允许哈队长在迦太基境内征兵,但仅陷这次战争。 有了协议,哈队长集结了几千战士和一百多头战象投入战斗,这些战士的来源相当广泛,以前当过兵的、划桨奴隶、为了获得赦免的逃兵等都被应招入伍。 几千杂牌军要对七万反政府武装,以一敌十,哈队长碰到了难题,好在造反主力曾经是自己的手下,要收拾他们还是有可能的。 哈队长带着他的杂牌军来到乌提卡前方大草原跟反政府武装决战,还是战象威力大,第一战哈队长就k翻了六千反政府武装,另外还活捉了两千。 一战就损失了八千手下的史潘迪奥斯气急败坏,为了稳定军心,也为了向哈队长示威,史潘迪奥斯下令处决吉副队等俘虏,700多人,全被砍掉手脚,丢进土坑,日夜哀号而死。作为报复,哈队长用战象踩死了所有俘获的反政府分子。 两方这回是彻底撕破脸了,胜利的天平逐渐向迦太基方面倾斜,但就在这时,迦太基高层的习惯性抽风再次发作,他们对胜利好像有着天生的恐惧,眼里除了争名逐利、勾心斗角就再没其他,为了牵制和打压重新崛起的“闪电”家族,104人法院再次起用败军之将汉诺,让他跟哈队长共同负责剿匪工作。 哈队长跟汉诺本就不对付,汉诺又是带着压制哈队长的目的来到军营,仗着自己年龄大、资历高,根本不把汉队长放在眼里,屡次拒绝执行命令,使得政府军军心大乱、屡遭困境,哈队长忍无可忍,上书要求调回汉诺、独自领兵作战。 结果可想而知,,104人法院本就是来砸场子的,对哈队长的要求丝毫不加理睬。 处处受制的哈队长决定怠工,整天待在城堡,足不出户,也不见人,汉诺再次掌权,反政府武装也得到了反扑机会。 反政府军利用汉诺的无能,重新夺回乌提卡,反扑声浪一浪高过一浪,最后迦太基高层实在没办法了,只能再次找到哈队长,承诺不在干涉指挥权,哈队长又一次出山。 哈队长出山的消息很快传到反政府武装军营,深受哈队长指挥的骑兵和战象之苦的奥塔里托斯和史潘迪奥斯决定绕开平原,从山路行军,哈队长要的就是这个,散的好不好收拾,这会都挤在山里,绝对的战机啊。 哈队长当即下令以骑兵封锁入口,至于出口就不要用管了,除非反政府军都是超人,会飞,要不走到头就会发现峡谷是个死胡同,入口即是出口,哈队长就等着反政府武装投降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七) 一个月后,粮食、战马、奴隶、战俘,能吃的都吃了,不能吃的也吃了,反政府武装实在熬不住了,奥塔里托斯和史潘迪奥斯无奈得带着八个随从,一行十人找到哈队长和谈。 哈队长使了个诈,假意同意和谈,谈着谈着就逮捕了奥塔里托斯和史潘迪奥斯极其随从,随后的一幕相当血腥,四万被围困在峡谷平地的反政府军被战象活活踩死,其中部分还是曾经跟着哈队长在西西里出生入死的老部下,这就是战争,没有情谊,只有杀戮。 三巨头还剩一个马托在突尼斯城固守顽抗,为了警告和诱降,哈队长在离突尼斯城不远的地方处决了奥塔里托斯和史潘迪奥斯等十名人质, 三巨头灭了两个又吓了一个,哈队长得意的回到迦太基,就等着马托主动投降了。 得意一般都得出事,哈队长也没例外。由于疏忽,政府军遭到反政府武装偷袭,损失巨大,为了替奥塔里托斯和史潘迪奥斯报仇,马托处决了一个将军和三十个议员。 这一仗让哈队长基本回到了解放前,先前的努力几乎付之东流,反政府军趁势围困迦太基城,迦太基危在旦夕。 在这关键时刻,迦太基高级将领们终于屏弃成见,三年来第一次达成一致,并肩战斗,在哈队长和汉诺的领导下,政府军一举击溃反政府武装,三巨头最后一个马托活捉后被钉上十字架,“雇佣军战争”以政府军的胜利告终,这时候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237年。 战胜后的哈队长丝毫感觉不到喜悦,一直表现友好的罗马趁迦太基国内混乱,强占了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并要求迦太基增补1200塔兰特赔款,如不照办,罗马的铁拳再再次挥向迦太基。 内忧外困的迦太基高层哪敢不从,只好签定新条约,而这一切直到战后才通知哈队长。 因不满迦太基高层的软弱,哈队长辞去了所有职务,再一次回到了老家,迦太基高层也无意挽留。 身虽然下岗,但哈队长的心却没下岗:迦太基还欠着罗马一大笔赔款,三年的反恐战争又耗费了大量金钱,国家经济状况实在堪忧,财富来源地西西里岛、科西嘉岛和撒丁岛的丢失使得财政状况雪上加霜,如果还不上钱,罗马势必再次动粗,迦太基可就真悬了。 可政府那些尸位素餐的高官只会窝里斗,靠他们挽救迦太基根本没谱,而且现在已经跟他们闹翻,迦太基是混不下去了,哈队长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脚: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拉队伍! 公元前236年,为了增强自身实力,能在“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的下一轮有所作为,哈队长决定带队进行海外拉练,地点选择在名列“欧洲五大联赛”之一西甲所在地――西班牙。 用西甲对抗同属“五大联赛”的意甲,这是哈队长想到的一步好棋。 临行前,哈队长带着最年长的儿子汉尼拔·巴卡来到祭坛,在父亲的吩咐下,小汉尼拔手放祭品对天发誓:终生不与罗马为友。 仇恨的种子就此在小汉尼拔心中播下,迦太基雏鹰即将破空而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四十八~二百四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八) 此次海外集训拉练,哈队长带上了自己的帅哥女婿哈斯德鲁巴、未来的“西史四大将”之一的汉尼拔,以及若干随从、战象,经“赫拉克勒斯石柱”(也就是直布罗陀海峡straitofgibraltar)奔赴伊比利亚半岛(ibérianpeninsula)。 在讲哈队长海外集训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闪电”家族的人员构成情况。 哈队长育有三子(哈队长称他们为“对抗罗马母狼的小狮子”)三女,大儿子汉尼拔·巴卡(hannibal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3年或182年),一个差点改变西方历史进程的牛人,后面的戏份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多说了。二儿子哈斯德鲁巴·巴卡(hasdrubalbarca~前207年),杰出的迦太基高级将领,战死于第二次布匿战争。小儿子马戈·巴卡(magobarca前243~前202年),也是一位杰出的迦太基高级将领,病逝于第二次布匿战争末期。 哈队长的三个女儿史料上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大女儿嫁给一位迦太基高级海军军官,所生儿子汉诺就任汉尼拔军中高级指挥官。二女儿则嫁给了曾经跟哈队长闹出绯闻的帅哥哈斯德鲁巴。虽然记载最少,但小女儿最牛,据说跟“雇佣兵战争”期间反政府武装中一个努米底亚头头有暧昧关系。 这么一个在历史上写下用仇恨写下辉煌传奇的家族,却没有一个成员能混到自然死亡。 继续回到哈队长的海外集训。哈队长确切集训地是伊比利亚半岛的安达卢西亚(andalucia,名字来源于阿拉伯语,意思是“汪达尔人的土地”),公元1492年,哥伦布歌船长就是从这里起锚驶向的美洲。 这时的安达卢西亚属于欠发达地区,但矿产资源极其丰富,早在公元前1100年左右,迦太基就在加的斯(cadiz)及西班牙海岸港口建立了繁华的商业据点,哈队长的到来使得加的斯焕发第二春,原先几乎停止的采矿活动在哈队长的领导下重新启动。 从加的斯出发,哈队长带领他的队伍正式开始拉练,一路往东,无情殴打沿海希腊化城邦和当地土著――凯尔特人,把安达卢西亚折腾的鸡飞狗跳。 打一巴掌给个枣是哈队长的主要套路,有利用价值的,揍完就结盟,没利用价值的直接往死里整,遇到身体条件出众的当地土著,直接拉了壮丁补充队伍。 海外拉练的开始几年,迦太基国内并没有派人视察,哈队长也乐得自在,既训练了队伍又捞着了财富,他把在海外所得所有财富分成三份:一份是手下人工资和福利,用钱巩固了自己的权威并牢牢掌控了军队;另一份作为基建和外交费用;第三部分则上缴国库和打点国内政治派系。 用了差不多8年时间,哈队长就基本征服了安达卢西亚。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四十九) 哈队长在安达卢西亚的拉练集训并不是没引起老对手罗马方面的关注,罗马曾派出特使到加的斯质询,哈队长给出了充分理由,迦太基要还巨额的战争赔款,他现在是间接为罗马挣钱。 哈队长的理由很充分,但罗马人也不是傻子,挣钱还用拉那么多壮丁?可是没办法反驳,罗马自身也不太平。 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前,迦太基拥有地中海的海上霸权,虽然有垄断的嫌疑,但维持了海上秩序。罗马横插一脚后,秩序被打破,地中海海域成了海盗的乐园,沿岸势力格局也被打乱,高卢人(gaul)乘机发难,南下骚扰罗马,罗马正掳起袖子准备跟高卢人开打,哈队长既然表了态,两方也就暂时达成共识。 忽悠完罗马特派员,哈队长继续开练,公元前228年,哈队长亲自带兵出征,不幸因牛阴沟翻船,简称“牛死”。 据路边社报导,哈队长在一次征服战役中由于大意,被当地土著用“火牛阵”击溃,老马失蹄,溺水而亡,一代巨星就此陨落。 由于此时哈队长的儿子们还没成年,队长一职交由“半子”――帅哥哈斯德鲁巴,四年后,汉尼拔重回安达卢西亚(老哈队长逝世后,小汉尼拔回迦太基深造)作为副队长辅佐妹夫。 小哈队长为老哈队长报仇后,继承遗志、励精图治,队伍很快发展到六万步兵,七千骑兵和两百战象,并在东南沿海建立新城迦太基纳(carthagene意思是新迦太基)。 小哈队长上任两年后(公元前226年),罗马特派员再次造访,双方签定协议:小哈队长只能在埃布罗河(ebroriver)以南拉练,不能逾越。这次协议的签定也为下一次罗――迦对抗埋了下了伏笔。 公元前221年,远在东方的秦老大在咸阳郑重宣布大秦帝国成立,中土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东西方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同年,做9年一把手的小哈队长被手下捅死,一把手位置重回“巴卡”姓氏,汉尼拔接任队长一职,那年他26岁。 为了完成了自己的誓言,汉队长加紧操练队伍,与埃布罗河以南各部进行热身赛,取得全胜,公元前219年,哈队长矛头直指埃布罗河以南最后一个没拿下的城市――距迦太基纳以北270公里的萨贡托(sagonte)。 汉队长的最后这个热身对手来头不小,号称“蝙蝠军团”,混迹西甲多年,罗马为了遏止迦太基,大力扶植“蝙蝠军团”,并一再告诫汉队长不要对萨贡托动手动脚。 血气方刚又充满仇恨的汉队长显然不会理睬罗马的告诫,硬了拉着“蝙蝠军团”来了次热身赛,有了靠山的“蝙蝠军团”也不示弱,打就打,还怕你不成? 围攻八个月后,萨贡托鸡飞蛋打,罗马外援放鸽子,城破、人死、财物被洗劫一空。 取得最后一场热身赛胜利后,外海拉练宣告结束,汉尼拔所率领的迦太基雄鹰队远征罗马,“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第二回合开打。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五十~二百五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 各位观众!各位观众!欢迎再次来到地中海观看“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的第二回合比赛。 由于提高比赛激烈程度的需要,本回合的上下半场将分别在不同场地举行,两队各打半场主场。 在首回合,罗马野狼队曾以大比分战胜迦太基雄鹰队,赛前我们采访了迦太基队长汉尼拔,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是怎么看待这场比赛的。 “上次由于场外因素干扰导致熟球并不是我们迦太基真实水平的体现,这次比赛我们队准备的很充分,海外拉练使我们实力增强不少,热身赛的胜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信心,这一次,我们希望在对方主场就揭开悬念…迦太基必胜!” 采访完汉队长,组委会原本还打算采访一下罗马球员,可惜他们还在休息室开准备会,我们不得不取消了这次赛前采访。 各位观众!各位观众!赛前采访就到这里,请导播把镜头切向赛场。正式进入比赛第二回合――我顶你个肺。 公元前218年,距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22年,第二次迦太基布匿战争开打。 哈队长并分三路,第一路由二弟哈斯德鲁巴指挥,坐镇迦太基纳。第二路由13850名在当地招募的步兵,1200名努米底亚骑兵和870投石手组成,负责增援迦太基本土,第三路由汉队长亲自指挥,这一路也是进攻罗马的主力。 3月,伊比利亚半岛迎来了春天,不久之前,汉队长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他结婚了,迎娶了安达卢西亚一位土著公主伊蜜尔丝(imilce)。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为了秋天的收获,农民伯伯播下了种子,为了战争的胜利,汉队长播下了间谍。 一批又一批间谍被汉队长派往各地刺探军情。不用等到秋天,汉队长就收获了。4月,间谍带回情报,两罗马执政官分别率领两陆军,一路正在取道西西里,准备殴打迦太基本土,另一路则准备直扑安达卢西亚跟迦太基死磕。另外罗马舰队也在本土沿海不停游移,严防迦太基抢滩登陆。 与此同时,哈队长派出联络高卢人的间谍也顺利完成任务,亚平宁波河流域的山南高卢人(内高卢人)被哈队长的糖衣炮弹轰倒,决定联合迦太基殴打罗马。生活伊比利亚到阿尔卑斯山脉以北的外高卢人也同意借道。 哈队长“战略之父”(西方人给的)的头衔不是白来的,他压根没想跟罗马在海上硬拼(想拼也拼不过),他要创造一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奇迹(这个后来者就是跟汉尼拔同列“西史四大将”的拿破仑),那就是越过阿尔卑斯山,直捣帕拉丁平原(罗马本土)。 阿尔卑斯山,欧洲最高山脉,海拔3200米以上终年积雪,别说在汉队长那个年代,就是现在,组团穿越也不是容易事,但汉队长不信邪,鼓励众将士,让他们加油去超越自己,还说了“有梦想(其实是汉队长自己的)谁都了不起”等励志名言,最后总结:“有勇气就会有奇迹!”。 公元前218年4月,按原定计划,汉队长带领5万步兵、9000骑兵、40头战象踏上征途。 此刻,当年的雏鹰已经长大,迦太基雄鹰翱翔于欧罗巴。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一) 计划虽好,意外难免,刚迈出第一步,汉队长就遇到埃布罗河以北地方武装的顽强阻击。 虽然打了胜仗,汉队长却损失惨重,除了被殴打致死的好几千人,还留下了1万步兵几百名骑兵维持当地治安,以免后路被掐。另有3000名不愿跟哈队长爬雪山的伊比利亚籍雇佣兵被就地遣返回埃布罗河以南。 接着,汉队长率众翻越比利牛斯山,沿海岸向罗纳河挺进。 汉队长在埃布罗河以北维持当地治安的时候,罗马也没闲着,先了派了个小分队在罗纳河口监视,主力部队仍按原定计划做着殴打迦太基本土和安达卢西亚的准备。 布匿战争虽然是两个国家的战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能看成是两个家族的对抗,罗马vs迦太基≈“西庇阿”vs“巴卡”。 “巴卡”我们已经简单介绍过了,很牛,人才出了不少,但罗马的“西庇阿”家族更牛,光执政官就出了30个,其他人才就不用说了,这次“西庇阿”家族第一个登场的是罗马执政官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coeliusscipio习惯称之为老西庇阿)。 老西庇阿的任务是殴打安达卢西亚,正面跟迦太基pk。根据情报,汉队长的行军速度不咋地,于是安逸地从海路行军。当他得知汉队长已经越过比利牛斯山依然不紧不满地在罗纳河下游登陆扎营,并派出300骑兵侦察敌情。 老西庇阿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轻敌,而是他判断迦太基一定会从陆路进攻罗马本土,他就在哈队长的必经之路(其实不能算必经,从西班牙到意大利的陆路有两条,罗纳河下游相对好走,所以老西庇阿判断对方会走这条)等着,即使对方换走另一条路,他的侦察骑兵也能及时回报,再追击也不难,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并不知道对方实力如何,所以老西庇阿选择了最稳妥的方案――以逸待劳。 老西庇阿没想到被不按常理出牌的汉队长狠狠涮了一把,汉队长直接扫平上游亲罗马部落,渡过天险罗纳河,沿支流北上进入了阿尔卑斯山区。 当老西庇阿得到这一情报匆忙赶到上游时,汉队长已经走三天了,虽然他派出的300骑兵重创了汉队长的500努米底亚侦察骑兵,但他丝毫没有快感,要靠自己步兵的两条小短腿追上迦太基军是不可能的事,大鱼就这么跑了,窝囊啊。 不过老西庇阿毕竟是名将,很快就从汉队长的行军路线判断出对手的真正意图:越过阿尔卑斯山,直取罗马本土。 想到这里,老西庇阿不由倒吸一口冷气,急忙把军队指挥权移交弟弟格奈乌斯(gnaeuscoeliusscipiocalvus),让他继续开路,去安达卢西亚砸汉队长老窝,自己则带小分队由海路赶回本土迎战。 甩掉了老西庇阿的迦太基军终于在九月来到了阿尔卑斯山脚下,第一感觉就是:山好高,天好冷。 这日子没法过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五十二~二百五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二) 山外是金秋,山中已是初冬,一年中最好的过山时段已经错过,滑雪时节搞驴行,够创意,不过难度也够大。 由于先前的裁员、非战斗性减员和战斗损耗,这时汉尼拔手下只剩下了步兵三万八,骑兵八千,非洲象三十七,一帮人紧赶慢赶,还是没赶上过山的好时节。 不过既然已经到山脚下了,再不爬罗马追兵又得追上来殴打了,回头天气再转凉,那就更没活路了,得了,上路吧。 找来向导,整顿完后,艰难行军开始。 一路走,一路减员,有冻死的、摔死的、战死的(悍匪比较多),终于在一个月后,迦太基军历经艰辛,以半数人马死伤的代价,终于走出了阿尔卑斯山,踏上波河平原。 现在汉队长手下只剩下步兵两万,其中非洲来的一万二,伊比利亚雇的八千,只有马具没有马匹骑兵六千(马不是摔死、冻死就是吃了),来自非洲大草原的战象,如今也已瘦得皮包骨头。 剩下的都是勇士,不过是缺了半条命的勇士,当下部队最需要的是休整,幸运的是,汉队长首先碰到的是友军,如果这会碰到的是敌军,估计勇士们的另半条命就交代了。 波河平原,一片刚被罗马狠狠收拾过的土地,各山南高卢部落虽然极不待见罗马,但大都对迦太基这个外来者也不感冒,虽然知道这群翻山过来的家伙要跟罗马pk,但不知道实力咋样,大家观望的态度都比较浓,有些亲罗马的部落甚至持敌视态度。 由于先期谍报工作做的到位,汉队长第一个遇到的部落就是战略合作伙伴,自己人嘛,当然好吃好住还招待,休整了几天,迦太基军体力回满,继续进发。 一路往南,迦太基军到了抱罗马大腿的托里尼部落属地,汉队长送上笑脸,对方不领情,汉队长接着就送上恶脸,把托里尼部落首府托拉西亚(也就是今天的都灵)围了三天,破城之后大搞恐怖主义,成里一干人等通通被屠。 汉队长的恐怖主义极大震慑了其他高卢部落,罗马人做事狠,但迦太基人做事绝(断子绝孙),得罪罗马最多挨顿暴打,还有翻本的希望,得罪了迦太基人,那就只能去陪列祖列宗喝茶了,大伙这么一琢磨,觉得还是跟汉队长闹革命比较划算,于是大部分高卢部落不再矜持观望,热情奔放地投入了汉队长的怀抱。 有了地方武装的支持,汉队长不但没了后顾之忧,军需也一并解决,两条腿的骑兵重新变回四条腿,壮丁、粮草也拉了不少,部队战斗力升级,汉队长意气风发,朝波河流域挺进。 此时罗马方面也在加紧备战,老西庇阿带着长子大西庇阿(跟老爹同名)心急火燎地赶回罗马,从比萨上岸,在伊特鲁里亚(现今托斯卡纳,拉齐奥,翁布里亚)收编北方殖民地保护军,并于汉尼拔之前到达波河流域,接管在此地留守的两个兵团后,摆好阵势,就等着迦太基军到来了。 两军终于要直接交锋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三) 罗马方面除了老西庇阿一路军,另一位执政官森普罗尼乌斯·隆古斯(tiberiussemproniuslongus约公元前260年~前210年)也已经接到元老院命令,在西西里集结完军队,火速赶往波河流域增援。 汉尼拔盼望已久的一天终于要来临了,十八年前的誓言依然在耳畔回响,当年一字一句教自己说出誓言的父亲已归尘土,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家族,也为了告慰父亲和妹夫的在天之灵,汉尼拔下定决心,与罗马的第一战一定得胜。 战前,汉尼拔进行战前总动员,激情演讲,全文如下: 士兵们: 你们在考虑自己的命运时,如果能记住前不久在看到被我们征服的人溃败时 的心情,那就好了;因为那不仅是一种壮观的场面,还可以说是你们的处境的某 种写照。我不知道命运是否已给你们戴上了更沉重的锁链,使你们处于更紧迫的 形势。你们在左面和右面都被大海封锁着,可用于逃遁的船只连一艘都没有。环 绕着你们的是波河,它比罗纳河更宽,水流更急;后面包围着你们的则有阿尔卑 斯山,那是你们在未经战斗消耗、精力充沛时,历经艰辛才翻越过来的。 士兵们,你们已在这里同敌人初次交锋,你们必须战胜,否则便是死亡;命 运使你们不得不投身战斗,它现在又站在你们面前。如果你们战胜,你们就能得 到即使从永生的众神那儿也不敢指望得到的最大报酬。我们只要依靠勇敢去收复 敌人从我们先辈手里强夺去的西西里和萨迪尼亚,我们就会得到足够的补偿;罗 马人通过多次胜利的战斗所取得和积聚起来的财富,连同这些财富的主人,都将 属于你们。在众神的庇护下,赶快拿起武器去赢得这笔丰厚的报酬吧。 你们在荒凉的卢西塔尼亚和塞尔蒂韦里亚群山中追逐敌人为时已久,历经如 许艰辛危难却一无所获;你们跋山涉水,转战数国,长途劳顿,现在是打响夺取 丰富收获的战役,为你们的劳苦取得巨大报酬的时候了。这里命运允许你们结束 辛苦的努力,这里她将赐予与你们的贡献相称的报酬。你们不要按照这场战争表 面上的巨大规模,而担心难于取胜。敌对双方受藐视的一方往往坚持浴血抗争, 而一些著名的国家和国王却常被人并不费力地征服。 因为,撇开罗马徒有其责的显赫名声,它还有什么可与你们相比的?默默地 回顾你们20年来以勇敢和成功而著称的战绩吧,你们从赫拉克勒斯支柱,从大洋和世界最遥远的角落来到这里,一路上征服了高卢和西班牙的许多最凶悍的民族;如今你们将同一支缺乏经验的军队作战,它就在今年夏天曾被高卢人击败、征服和包围过,至今它的统帅还不熟悉他的军队,而军队也不知道它的统帅。要把我同他作一比较吗?我的父亲是最杰出的指挥官,我在他的营帐中出生、长大,我荡平了西班牙和高卢,我不仅征服了阿尔卑斯山诸国,还征服了阿尔卑斯山本身;而那个就任仅6个月的统帅是他的军队里的逃兵。如果把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的军旗拿掉,我敢肯定他不知道自己是哪一支军队的指挥官。 你们中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我的累累战功,同样地,我作为你们英雄气概的目击者,能列举每一个人勇敢作战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士兵们,我认为这一点很重要。我在成为你们的指挥官以前是你们大家的学生,我将率领曾千百次地受过我表彰和犒赏的士兵,阵容威武地阔步迎击那支官兵互不熟悉的军队。不论我把眼光转向何处,我看到的都是斗志旺盛,精神饱满的士兵,一支由各个最英勇的民族组成的久经战阵的步兵和骑兵;----你们,我们最可靠、最勇敢的盟军,你们,迦太基人,即将为你们的国家并出于最正义的忿恨而出征。我们是战争中的攻击者,高举仇恨的旗帜进入意大利,将以远远超出敌方的胆量和勇气发起进攻,因为攻击者的信心和骁勇总是大于防卫者。此外,我们所受的痛苦、损伤和侮辱燃烧着我们的心:它们首先要求我、你们的领袖,其次要求曾围攻过萨贡托的你们大家去惩罚敌人;如果我们畏缩怯战,它们将使我们受到最严厉的折磨。 那个最为残暴、狂妄的民族认为,一切都应归它所有,听它摆布;应当由它决定我们该同谁交战、同谁媾和;它划定界限,以我们不得逾越的山脉河流把我们封锁起来,而日却不遵守自己规定的界限。它还说,不得越过伊比利亚半岛,不得干预萨贡托人;萨贡托在伊比利亚半岛,你们不得朝任何方向跨出一步!拿走我们最古老的省份----西西里和萨迪尼亚是件小事吗?你们还要拿走西班牙吗?让我从那里撤走,以便你们横渡大海进入阿非利加吗? 我说他们要横渡大海,是不是?他们已经派出本年度的两位执政官,一个派往阿非利加,一个派往西班牙。除了我们用武器保住的地方外,他们什么地方都没有给我们留下。有后路的人可能成为懦夫,他们可以通过安全的道路逃跑,回到自己的国土家园请求收容,但你们必须勇敢无畏。你们在胜利和覆灭之间绝无回旋余地,或者战胜,或者死亡。如果命运未卜,与其死于逃亡,毋宁死于沙场。如果这就是你们大家确定不变的决心,我再说一遍,你们就已经战胜了;这是永生的众神在人们夺取胜利时所赐予的最有力的鼓励。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五十四~二百五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四) 这篇演讲稿的学名叫《告士兵书》或《告众士兵书》,虽然全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言辞恳切,不但在当时激起了迦太基军的斗志,两千年来,也激励着一批又一批期望有所作为的人们。 汉队长急于求战,老西庇阿同样如此,没等援兵来到,就率众离开据点,越过波河支流提契努斯河(tiinius)和涅乌斯·塞维利乌斯(cnaeusservilius)分别带领四个军团扼守要隘,阻击迦太基南下。 在当时的意大利,从北部到中部,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斜贯亚平宁山,进入半岛西岸的伊特鲁里亚(etrurie)平原;另条是沿亚平宁山东北侧前行至东岸的阿里米努姆(ariminum今里米尼rimini),再折向亚平宁山,下至中西部的台泊河流域。 弗拉弥尼乌斯在西路镇守阿雷佐(arezzo),塞维利乌斯则防守东路的阿里米努姆,另外,罗马还派出三个军团远赴海外(西西里岛和撒丁岛)维和,再加上盟军,罗马这次派出了超十万的强大兵力。 罗马方面调兵谴将,忙得不亦乐乎,迦太基方面却没什么动静,大部队在波河平原整整休息了一个冬天,依托情报网,汉队长对罗马的军队调整部署了如指掌,经过一个冬天的思考,一个详细的战略计划在汉队长脑中形成。 公元前217年初春,迦太基军再次出征,汉队长再次显示其“战略之父”之才华,又给了罗马一个出奇不意。 他没有选择由两位执政官把守的阳关大道,而是选择越过亚平宁山,从阿诺河(ao)口的沼泽穿过,直捣比萨。 这一奇袭路线虽然很成功,但过沼泽的时候,迦太基军和汉队长本人都付出了代价。 整整三天四夜的行军,迦太基军苦不堪言,人员马匹损失惨重,战象仅剩一头,汉队长本人的左眼由于发炎得不到及时医治,宣告报废。 走出沼泽后的独眼汉队长并没有按原定计划直插比萨,而是安营扎寨、四处打劫,为的就是找到罗马军,出出胸中这口恶气。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五十六~二百五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六) 经过多日打劫,汉队长终于获悉弗拉弥尼乌斯就在不远的阿雷佐,于是立刻召集队伍杀向阿雷佐。 弗拉弥尼乌斯很沉着,没有贸然应战,而是龟缩不出,同时派人向塞维利乌斯的东路军求援。 求战不成,汉队长再次纵兵抢劫,弗拉弥尼乌斯纷纭,在这里,我们并不参与讨论,一切都留给大家自己思考吧。 不管什么原因,汉队长在赢得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后没有攻打罗马城,而是在距罗马城75公里处转向东南,一路走,一路抢,虽然沿途各城都禁闭城门,但汉队长对这些城市没丝毫兴趣,他要的是分化罗马同盟,汉队长希望对高卢部落使的招能同样在罗马本土奏效。 罗马方面,费司令边上台后,不敢怠慢,做完一场大法事(祭神)后,命令米努基乌斯率两个兵团和塞维利乌斯残部汇合,自己则带着四个兵团远远地跟着迦太基军。 迦太基军抢着抢着就发现老有一支罗马军跟在后头,除了小规模骚扰,并不主动进攻,像个贴身保镖,而且总找地势高的地方扎营,为的就是防止机动力超强的迦太基骑兵突击。 汉队长走到哪,费边就跟到哪,从富饶的萨谟奈(samnium)到坎帕尼亚(campania),始终不离不弃。 汉队长被盯得心里发毛,多次求战,但费司令死活不应战,逮着机会还会阴迦太基一把,不是烧庄稼就是抢货车,没事还在营里训练新兵,总之一个“拖”字决,人送外号“拖延家”。 费司令的这一只跟不打,乘机骚扰,跟对方拼消耗的战术被后世称为“费边战术”或“费边主义”,在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费边主义”虽好,但见效太慢,不但汉队长被拖着窝心,连罗马政府和民众都被拖没了耐心,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副司令米努基乌斯。 如果说费边是块冰,那米努基乌斯就是团火,心急的米努基乌斯一再要求费司令跟迦太基军正面火并,但费司令不为所动,继续拖,毕竟官大一级压死人,费司令不下总攻命令,米努基乌斯再急也没辙。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五十八~二百五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八) 汉队长被费司令跟了好几个月,也有了经验,你不是喜欢拖吗?那我也拖。于是打劫成为迦太基军日常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迦太基军不找正规部队开战,专门到罗马人聚集区烧杀抢夺,时不时还在罗马军营前武装示威游行。 两方就这么一直拖到了夏末。 汉尼拔率众武装游行,进入坎帕尼亚边缘一处谷地,费司令立即跟上,小样的汉尼拔,终于到灭你的时候了。 这块谷地进口和出口是同一条窄道,汉队长托大,摇摇晃晃就走了进去,但再要出来就难了,费司令派兵守住谷地隘口,准备痛殴回撤的迦太基军,“拖延家”终于要有所行动了。 知道不妙的汉队长赶忙想招应对。是夜,守着隘口的罗马军突然看到山上出现大量火光,原来汉队长使了招“火牛计”,罗马守军误以为迦太基军要翻山逃跑,赶忙离岗追赶,汉队长则从容指挥军队从隘口撤离。 守军虽然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但费司令没有,沉着的老费当场就识破了汉队长的计谋,但由于夜间黑灯瞎火难以指挥部队,再加上老费始终信奉的一个“稳“字,罗马军并没有冒险追击,等到第二天天亮一看,迦太基军早就跑没影了。 本来能重创迦太基军,到头来却只免费看了场篝火晚会,费司令被受指责,可费司令依旧奉行“费边主义”,差点栽大跟斗的汉队长也打消了跟费司令决战的念头,两军又回到了原来状态,一个抢,一个看;一个走,一个跟。 转眼到了深秋,迦太基军依然没有得到罗马同盟的响应,费司令也没把汉队长拖死,眼看就要入冬,迦太基军抢完亚平宁山西面,便大摇大摆返回山南面阿普里亚(aprilia)的格鲁尼翁镇(gerunium)准备过冬。 罗马元老院实在受不了这个只会拖的费司令,一旁的米努基乌斯又不断煽风点火,最后,元老院以祭神的名义把费司令招回罗马接受质询,军队的一半指挥权转交米努基乌斯。 临行前,费司令语重心长交代米努基乌斯“拖延政策不能该”,米努基乌斯两眼一翻:“你哪位?” 米努基乌斯的一心求战,汉队长全都看在眼里,但这时已近入冬,汉队长的首要大事是收集粮草,大部分兵力被派出务农以及维和,手中剩余兵力不足,只能僵持。 但米努基乌斯咄咄逼人,连杀好几波迦太基征粮大队(几千人),“大捷”穿回罗马,举国欢腾,米努基乌斯史无前例的也被选为独裁官,罗马有了两个独裁官。 罗马在紧急状况下选举独裁官,为的就是集权,全国一盘棋,这下有了俩,完全违背了传统,跟两执政官没区别。 费司令返回后,两独裁官达成协议,国内兵力一分为二,两支罗马军相距一英里半(2.4公里)分别建营。 随着征粮兵的陆续回归,有了资本的汉队长决定给眼高手低的米努基乌斯好好上一课。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五十九) 虽然现在罗马分了兵,但汉队长深知费司令的厉害,虽然不怕他,但这个擅长温和操作的对手实在难缠,要把他逼出来几乎不可能,强攻吧,获胜几率不大,所以汉队长挑了米努基乌斯。 在汉队长心中,米努基乌斯基本可以归入“废柴”一类,对付这个废柴,略施小计就行。 汉队长的军营和米努基乌斯的军营横隔了一座山,汉队长先让部下在各战略要点埋伏,接着光天化日之下派出轻武装兵占领山头。 火爆的米努基乌斯一看对方出动,根本不细想,马上纵兵出击,轻松夺下山头之后却发现落入迦太基军包围圈,自己的营地也被对方抄了后路。 就在这紧要关头,连米努基乌斯自己都失去勇气的时候,“大救星”费司令出现了。 虽然分了军,但费司令并没分心,时刻关注着迦太基军的动向,汉队长给米努基乌斯设的套费司令也一眼看穿,第一时间带兵救援。 由于预判准确、出击果断,费司令及时救下了米努基乌斯,汉队长一看对方来了援兵,再僵持下去自己不但捞不着便宜,还有可能吃亏,只得退兵。 经此一役,米努基乌斯清醒认识到了自己跟费司令的差距,加上救命之恩,从此米努基乌斯对费司令唯命是从,费司令也由此得以继续他的拖延战术。 公元前216年春,由于任期届满(独裁官任期半年),拖了一个冬天的费边和米努基乌斯离岗,塞维利乌斯和小雷古鲁斯(一战罗马英雄雷古鲁斯之子,虽然冠以“小”字,但此时年龄已不小了、)接任独裁官。 两人继续奉行“费边主义”,半年后罗马举行改选,元老院决定恢复双执政官制,凯尤斯·特伦提乌斯·瓦罗(gaiusterentiusvarro)和卢基乌斯·艾弥利乌斯·鲍卢斯(luciusaemiliuspaullus)上台共掌兵权。 这俩老兄上台后。罗马彻底放弃了“费边主义”,一场大战不可避免。 此时的罗马显示了强烈决心,兵团总数达到了20个,可谓兵强马壮,但两执政官并没立即发动大规模进攻,在两军接连不断的小规模冲突中,罗马新军积累了宝贵经验。 由于半年的消耗,迦太基军的储备已近枯竭,为了生存,汉队长率先启动。 公元前216年6月,迦太基军从阿普里亚往东南进发,行程100公里,目标奥菲杜斯河(aufidusriver,今奥凡托河)畔的坎尼(cannae)要塞。 坎尼是罗马重要的粮食武器库,但防守薄弱,汉队长出其不意攻下坎尼,罗马方面得知后大惊失色,元老院火速调集8个兵团,由两执政官亲自带队,前往坎尼跟迦太基军决战。 坎尼不但是罗马的粮食库,而且地处一富庶农业区中央,时至六月,庄稼即将成熟,如果让迦太基再割了这些庄稼,给养得到充分补充,以后的仗就更难打了,所以罗马火速出击,为的就是在秋收前结果迦太基军。 这时候,两方都没想到,他们即将展开的这次大战会在历史上流传两千年,汉尼拔也会凭此战达到其军事生涯的顶峰,成就“军神”之伟名。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六十~二百六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 瓦罗和鲍卢斯临行前,在罗马城召开誓师大会。罗马民众恳求他们以战斗结束这场战争,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大家一块完蛋。 为了开创大场面,罗马派出了42400子弟兵,其中步兵40000、骑兵2400,盟军44000,步兵40000,骑兵4000的超强阵容,兵力占据绝对优势,而迦太基军只有40000步兵和10000骑兵。 行军两天,罗马军来到奥菲杜斯河畔,两军隔岸对峙,大战一触即发。 就在这紧要关头,罗马方面出了问题,两个一把闹起了意见。 鲍卢斯认为还是先缓一下,别忙着往上冲,而且得把军营扎在山坡上,以防迦太基骑兵突袭。瓦罗则提出反对意见,认为营扎得离迦太基军越近越好,这样可以迫使对方尽快决战。 同为执政官,权力相等,谁都说服不了谁,要说罗马人民的创意还是无穷的,最后弄出个分班制,一人当一天班,谁当班就听谁的,建营地也折中,见在了里迦太基军营六英里处。 第二天是瓦罗当班,他把营地往前挪了三英里,距离这么近,双方先打了一战热身,不分胜负,各自收兵准备来日再战。 第三天,轮到鲍卢斯当班,因为距离实在太近(两军相距三英里,五公里不到),再把军营往山上挪势必会招来迦太基军的突袭,最后把三分之一的兵力挪到了河对岸开了个分基地,一边自己征粮一边监视迦太基征粮队伍。 第四天,又是瓦罗轮班,汉队长叫阵(迦太基的粮食储备不能持久战,所以汉尼拔必须速战),派军攻打罗马征粮队,并佯装被打败,早就耐不住寂寞的瓦罗刚准备出击,鲍卢斯传话过来,告诉他今天不吉利,不宜出战。 瓦罗虽然骄横,但对征兆一说却深信不疑(这也是古罗马人的传统),虽然心有不甘,但不得不骂骂咧咧,放弃出战。 第五天,也就是旧罗马历八月二日(公历公元前216年6月),再次轮到鲍卢斯当班,面对汉队长的不断挑衅,鲍卢斯依旧按兵不动,瓦罗实在忍不住了,号召全军决战,除了鲍卢斯,其他罗马将士纷纷响应,罗马军除留下一万兵力镇守军营外,其余部队全部参战,鲍卢斯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一同出战。 西方史上最著名战役之一的坎尼之战(battleofcannae)就此打响。 主战场在奥菲杜斯西北河畔一块平地,罗马祭出传统的三线阵,罗马步兵(前轻装步兵,后重装步兵)位列中路,联盟步兵分列罗马步兵两侧,右翼(靠近奥菲杜斯河)是鲍卢斯指挥的2400罗马骑兵,左翼是瓦罗指挥的4000联盟骑兵。 迦太基军除5000人守兵营外,其他人都被汉队长派上了战场。 与以往的方形布阵不同,汗队长这次排出了新月阵。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一) 中路伊比利亚和高卢步兵(包括投石手与轻长矛手)打头,与罗马步兵针锋相对,左翼(正对鲍卢斯)是由哈斯德鲁巴(非汉尼拔二弟)率领的伊比利亚和高卢混合骑兵,右翼(正对瓦罗)是努米底亚骑兵,汉队长和三弟马戈带领非洲亲卫军中路拖后,准备随时支援前线。 双方花了整整一上午排阵,列阵完毕,双方主帅骑马给前沿将士打气助威,一切就绪,军号一响,战斗开始。 迦太基军顺风,投石兵首先招呼,一通乱砸垫底,倒霉的鲍卢斯还没出刀就被砸破了脑袋,双方骑兵混战到了一起,接着双方步兵进入肉搏。 罗马重步兵凭借其超强战斗力不断向前挺进,压制着迦太基步兵军团。迦太基凸形新月阵先被压直,罗马步兵锐不可当,继续施压,直阵被压成了凹形新月。 眼看着罗马骑兵就要突破迦太基的步兵军团,迦太基右翼骑兵冲适时击溃群龙无首的罗马左翼骑兵,而迦太基左翼骑兵也紧紧缠住了具备很强实力的罗马右翼骑兵。 击溃罗马左翼骑兵后,哈斯德鲁巴即使率部抄罗马步兵后路,瓦罗一看这阵势,竟然掉头逃窜,两翼罗马骑兵顺利汇合,70000罗马步兵就此被围。 罗马步兵一看四周全是敌人,信心崩溃,立即大乱,战场顷刻变成了屠场。 整整一个下午,罗马有将近50000人阵亡,平均每分钟被杀100人,这也创造了西战史上单日阵亡记录(冷兵器时代排名第二,第一也是由罗马创造,公元前105年10月6日,罗马在阿劳西奥战役阵亡子弟兵十二万),近20000人被俘,另10000余人逃出升天。 罗马阵亡人员中,包括了现任执政官鲍卢斯、两位前执政官(塞维利乌斯和小雷古鲁斯)、两位财务官、共和国四十八名军团司令官中的二十九人,以及八十位元老院议员(约为罗马共和国政府25%-30%的成员)。而迦太基方面只损失了6000人。 迦太基以一敌二,大胜罗马于坎尼,汉尼拔成就了自己的“战神”伟名,坎尼战役也被称之为军事艺术上无与伦比的典范。在西方国家的词汇中,“坎尼”成了卓越围歼战役的代名词。 坎尼之战失利的消息传回罗马,起先大伙还认为是听错了,消息确认后,举国震惊。 “家家有亡灵,无人不戴孝”可说是当时罗马城的真实写照,跟迦太基两年内的三次战役,罗马损失了十万人(包括同盟),全罗马十七岁以上的男子已有五分之一在对迦太基的战争中丧生。 罗马城中陷入恐慌,悲伤和恐惧一齐涌上民众心头,他们不知道那个煞星汉尼拔会不会攻击罗马城,随着时间的推移,极度低落情绪逐渐失控,一些失去理智的罗马人开始屠杀城内的异族泄愤。 国难当头,罗马危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六十二~二百六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二) 为了挽救国家危难,罗马元老院陆续颁布一系列强硬政策。首先禁止民众在公众场合哭丧,在家哀悼也不能超过30天,并废除所有丧葬仪式。其次禁闭城门,防止民众出城逃亡。 接着,元老院任命马可斯·尤尼乌斯·佩拉为新一任独裁官,提比略·森普罗尼乌斯·格拉古为骑兵长官,并征集所有十七岁以上罗马男子参军入伍、保家卫国,甚至破天荒地征召了两个奴隶军团,6000名罪犯也被应征入伍。 为了稳定民心和军心,元老员对败军之将瓦罗的态度也一反常态,从战场狼狈逃回的瓦罗并没有被当成替罪羊宰掉,反而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罗马元老院对瓦罗在战败后重组两个军团和关键时刻没有放弃国家的行为表示衷心感谢。元老院凭借此举不但赢得了瓦罗的绝对效忠,更争取到了民心。 与此同时,战胜后的汉队长派使者出使罗马商谈俘虏的赎回问题,元老院强硬回复,以不能用国家财产充实汉队长钱袋以及俘虏本就不该投降的理由拒绝支付赎金。 汉队长可是无利不起早的主,既然罗马不给钱,那谁给钱就把俘虏给谁。结果这些倒霉的俘虏不久就被倒腾到了希腊。 罗马人本以为迦太基军会趁势攻打罗马城,迦太基军内很多人也以为是这样,但继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之后,汉尼拔再次选择放弃攻打罗马城。 对汉队长这一决定,罗马人不理解,不过很庆幸;迦太基军中很多人也不理解,汗队长的副将玛哈巴尔甚至发出了“你懂得如何获取胜利,可却不懂如何利用胜利”的感慨。 不管别人怎么想怎么说,汉队长依旧我行我素,始终把分化罗马联盟放在第一位。 当汉尼拔闪耀欧罗巴之时,另一颗超级军事新星也在遥远的亚细亚冉冉升起,这两位杰出军事将领的人生轨迹也异常相似,“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这中的“霸王”,不但指项羽,或许,用于指代汉尼拔也未尝不可。 坎尼战役后,汉队长又开始了游击战,在年底又扫掉了罗马的两个军团。这下罗马彻底塌实了,不再幻想能一口气吞掉迦太基军,对付迦太基军,只能耗,于是“费边主义”再次成为罗马的主打策略,两军再次陷入持久战。 不出汉队长所料,坎尼战役的胜利为迦太基争来了盟友,阿普里亚区多个城市向迦太基军打开了大门,海外的西西里同样也因此战发生震动,多个希腊城邦造反,巴尔干半岛的马其顿(ma)两城。 公元前215年,叙拉古(又译做锡拉库萨syraous)正式倒向汉队长,罗马在西西里又多了个劲敌。 同一年,罗马政府改选,跟汉队长在诺拉交过手的马可斯·克劳狄乌斯·马克卢斯和前骑兵长官格拉古就任执政官,两人分工协作,海外和本土双管齐下打击迦太基极其联盟。 马克卢斯可是个能人,在诺拉跟汉队长打了次野战,硬是没吃亏,他上台后先把矛头指向马其顿。 马其顿跟迦太基的同盟协议本来是秘密进行的,但是不巧,马其顿使者在完成任务返回途中,乘船被罗马截获,结盟协议文本也被搜出,罗马立即派出舰队征伐。 一看来了罗马舰队,腓力五世顿时没了脾气,这时第一次马其顿战争已经打响,为了本土,腓力五世始终未敢出兵,迦―马同盟名存实亡。 叙拉古那边倒是挺闹腾,公元前214年,罗马前后有四个军团分两批在西西里登陆,同叙拉古战成一团。 叙拉古虽然跟迦太基结盟,但本身实力并不咋地,罗马军一来,叙拉古立即向迦太基求援,同时英勇地进行国家保卫战。 因为对西西里自古以来的感情,迦太基对叙拉古的求援答应地比对汉队长还干脆,汉队长在罗马本土折腾了好几年,迦太基政府不闻不问,反对意见倒有不少,直到马戈带回金戒指,认为有利可图,才答应派兵增援。 迦太基高层一接到叙拉古求援,立马派出25000步兵、3000骑兵和12头战象增援。 虽然后外援,但在迦太基军到来之前,一切还的得靠自己,虽然叙拉古实力不行,但这个国家有个天才,因为这个天才,叙拉古硬是把战争拖了三年。 这位天才就是是古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静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阿基米德先生(archimedes,约公元前287~前212年)。 虽然在一般人观念中,爱好裸奔的阿基米德好象只对基础学科感兴趣,但在国防领域,阿基米德也有着天才创意。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六十四~二百六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四) 阿基米德先生发明了一种守成器械安在城墙上,名曰“巨石大炮”,罗马军一来,巨石纷纷落下,城外当场多了一片人饼,人挡砸扁,盾挡砸碎。 陆路攻不进,罗马考虑从海路进攻。 对付罗马战船,阿基米德先生没用石头招呼,他发明了一种机械手,罗马战船靠近,守军用滑轮放下铁爪将船头吊起掀翻。 海陆都没辙,罗马彻底歇了菜,既然攻不进,那就改变战术,只围不攻。 迦太基援军一到,叙拉古人民仿佛打了兴奋剂,抵抗的劲头更组了,局势进一步模糊,三方就这么耗了一年。 公元前212年夏,上天倒向了罗马一边,迦太基军中发生瘟疫,战没打多少,人基本死绝,叙拉古城中随即人心不稳,领导分成两派,主战主和互相掐架,军民紧紧跟上,一分为二接着掐,城里那个乱哦。 主合派趁乱投敌,打开城门,憋了一肚子气的罗马军纷拥而入,见人就砍,见东西就抢,古城叙拉古就此沉沦。 罗马对叙拉古的烧杀抢夺极大震慑了西西里岛各城邦,由于坎尼战役而掀起的造反浪潮随即退却。 罗―叙战争不但给叙拉古人民带来了浩劫,更使整个人类蒙受了巨大损失。 叙拉古城破当天,年过古稀的阿基米德先生浑然不知,仍然沉醉于他的几何世界,罗马远征军司令马塞拉斯久仰阿基米德大名,命一名手下士兵去请阿基米德前来一会,临行前千叮万嘱,一定要以礼相待,切莫动粗。 书呆子阿基米德先生一见罗马士兵前来,就知道城以被攻破,但他手中的问题正到关键,便让罗马士兵稍微等会,等他解完再上路。 马塞拉斯是贵族出身,受过良好教育,所以深知阿基米德先生的伟大,但那个文盲罗马士兵不知道,一听阿基米德要让他等,顿时暴跳如雷,脑子一热就把司令的嘱咐扔到了脑后,拔剑就刺,75岁高龄的阿基米德先生就此遇难。 天才死于无知,讽刺啊。 汉队长的俩外援还没开始折腾就被摆平,罗马彻底腾出手,全力在本土与汉队长周旋。 罗马剪除汉队长的同时,也没忽略在本土和迦太基军的对抗。 公元前214年,费边再次出马,担任执政官,罗马总投入兵力达十二个兵团,其中一半是新兵团。 强大的罗马军团不断蚕食着汉队长在坎帕尼亚的根据地,汉队长不得不带队四处灭火,局势重回胶着,为了改变局面,汉队长把攻击目标盯向了位于亚平宁半岛靴根部的塔兰托(taranto)海港。 第一次进攻塔兰托,汉队长本指着内应能发挥作用从而顺利拿下,怎奈罗马军一早就得到情报,舰队及时回防,汉队长对强攻城市没啥兴趣,等了数日,一看没机会,只得再次调头回阿普里亚过冬。 由于外援被罗马搞定,西西里岛又再次成为罗马附庸,汉队长和迦太基本题的联系被切断,本来搞定塔兰托,联系就可以恢复,可惜罗马占了先机,缺乏攻诚机械的汉队长只能另找机会。 塔兰托于是成为了汉队长的一块心病,到了第二年(公元前213年夏),汉队长由于一次“人质危机”才再次得到进攻塔兰托的机会。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五) 塔兰托当初跟罗马结盟的时候,有一批人质被带往罗马城,但在途中,这批人质试图逃跑,被捉回后全都杀了头,消息传回塔兰托,群情激愤,为了报仇,塔兰托城民决定反水,投靠迦太基。 反水的消息由猎户兼反水首领菲雷梅努斯带出,这位老兄可有能耐,不但打猎技术好,跟罗马守军也混得很熟,可以自由出入城门。 菲雷梅努斯跟汉队长接上头的当夜,就带着迦太基军回到塔兰托,为了吸引守军注意力,汉队长一早就派出一队努米底亚骑兵在塔兰托城外骚扰,并成功把罗马主力引出了15英里。 塔兰托城外,菲雷梅努斯打头,后面跟着迦太基兵,从边门顺利骗过守卫入城,里应外合杀尽守卫后,迦太基步兵顺利入城,罗马守将带队退至海边堡垒顽抗,黎明十分,除了这个城堡,迦太基军控制了整个塔兰托城,作为回报,塔兰托城民的公民权利得到了汉队长的尊重。 由于守军的顽强和罗马舰队的补给,迦太基军始终没拿下那个碍事的堡垒,这个钉子就算在塔兰托扎下了。 拿下塔兰托,喊队长终于有了海上补给点,塔兰托的叛离也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亚平宁半岛南部多个城市陆续反水,多个城市投入迦太基的怀抱,南部基本都成了迦太基的势力范围。 汉队长在亚平宁半岛南部折腾得够欢,罗马避实就虚,打起了迦太基的主基地卡普阿的主意。 时间又过了一年,公元前212年夏,罗马派四个军团围攻卡普阿。 这时迦太基的主力部队基本都在南部,卡普阿防守薄弱,经不起罗马折腾,只能向汉队长求援。汉队长此时正处理南部事务,无暇脱身,于是派了汉诺带粮增援。 汉诺回援的情报被罗马截获,粮食半道被劫,汉队长只得亲自带队回卡普阿增援。 围攻卡普阿的罗马军在城外收割粮食的时候被迦太基先头部队(努米低亚骑兵)偷袭,损失惨重,为了防止被再次偷袭,罗马军把军营移进卡普阿城。 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出罗马意料,前执政官格拉古遭埋伏身亡,他带着的三个军团也全军覆灭,要知道他几乎和汉队长同时出发前往卡普阿,一个为了攻,一个为了守,但不知何故,距离远比汉队长近的格拉古却比汉队长晚了三天到达普阿,汉队长就是利用这三天时间设了下了埋伏。 格拉古一挂,罗马信心却没缺失,坚决不退,他们在卡普阿城周围筑起城墙,彻底把卡普阿城封锁了起来。 迦太基军和卡普阿内外夹击,罗马军孤注一掷,就是不出战,“费边主义”再次奏效。 强攻不成,拖不起的汉队长只得另想对招:北上。 北上的汉队长虽然灭了罗马两个军团,但并没有使罗马分心,卡普阿还是被围地严严实实,实在没办法,汉队长想出了最后一招:进攻罗马。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六十六~二百六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六) 汉队长其实并不是真想攻打罗马,前面有两次机会都没动真格,特别是坎尼之战后,罗马损失了一半兵力,剩下的一半,主力还在伊比利亚,本土防守极为薄弱,机会这么好,汉尼拔都没打罗马城的主意。 这会局势发生了根本变化,罗马逐渐恢复元气,在长期抗迦斗争中也变得聪明了,那就是绝对不跟迦太基军打野战(也有个别脑子容易发热的罗马将领不信这个,当然后果恩严重),迦太基军虽然在罗马本土可劲折腾,但人是打一次少一次,壮丁又越来越难拉,此消彼长,现在还真不是打罗马城的时候。 汉队长的本意是“围马救卡”,借攻打罗马逼围困卡普阿回援,计划是不错,不过他还是低估了罗马元老院的智商。 公元前211年的3月,迦太基军兵临罗马城下,七年了,罗马城民终于“等来”了汉队长,而且是如此之近,“煞星”汉尼拔就在城外。 由于信息滞后,罗马城民以为围攻卡普阿的罗马军已经被汉队长干掉,而且这七年来,罗马城民听到的都是汉尼拔如何厉害,罗马军如何惨败的消息,现在,迦太基军真的来了,登上城墙说不定就能看到那个一只眼睛的煞星,怎能不让人害怕? 著名史学家波利比乌斯(polibius)曾有对慌乱的罗马城有过这样的描述: “……市民中一片极度混乱与恐惧――汉尼拔的这个行动突如其来,出人意料,因为以前他从未这么逼近过这座城市。同时,他们立即想到,包围卡普阿的罗马军团必定已被歼灭,否则汉尼拔不会如此逼近。这个想法使他们更加惊慌失措。于是,男人们立刻登上城墙并占据城防工事的有利地点;妇女们则纷纷来到神殿祈求保佑,用她们的头发扫拂这些庙宇的路面;这是国家面临严重危险时她们按习俗进行祈祷的方式……” 就在罗马城内乱成一锅粥时,汉队长的老对手费边再次挺身而出,他看出了汉队长的本意,德高望重的费边力排众议,坚决反对撤回围困卡普阿的罗马军。 罗马元老院接受了费边了建议,只调回了一个军团抄近路回罗马城增援,其余五个军团继续围困卡普阿。 汉队长本就不想真攻罗马城,他把军营建在离城九英里的地方,每天派兵出去打家劫舍,罗马人早就习惯了汉队长这一套路,把“忍功”演绎得出神入化,就是不出城应战。 迦太基军只带了十天的粮食,没耗几天,汉队长就开始撑不住劲了,而那个被围的卡普阿则已经崩溃。 卡普阿人民不容易,整整被围了九个月,弹尽粮绝,汉队长又北上吓唬罗马城去了,根本指望不上,经过多次人民内部斗争,卡普阿人民做出最后决定――投降。 投降之前,力主顽抗的28位元老杀身成仁(一说是被主和派判了死刑),但在投降后,主和派也没捞着好,罗马本着“抗拒从严,投降更严”的方针政策,给这群怕死的贵族找了个归宿。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六十八~二百六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八) 都说雇佣军不谈感情,在有些情况下,雇佣军还是有感情可谈的,只有贪财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这一点,哈斯德鲁巴知道,老西庇阿兄弟却没切身体会。 哈斯德鲁巴认准伊比利亚雇佣军贪财这一弱点,果断出击,用钱摆平了老西庇阿兄弟的雇佣军,罗马军顿时实力大减,在接下来的决战中,罗马军大败,老西庇阿兄弟双双阵亡。 迦太基军首次在伊比利亚获得大捷,哈斯德鲁巴也重吐一口恶气。 哈斯德鲁巴的这一仗,把罗马正规军打成了游击队,残部继续在伊比鲁斯河以北地区顽抗。 卡普阿的沦陷使汉队长的活动范围被压缩到亚平宁半岛南部,倒过气来的罗马随即于公元前211年秋,派将领凯乌斯·克劳狄乌斯·尼禄增援利比里亚。 也许名字里带“尼禄”的脾气都不大好,公元一世纪中期在位的罗马皇帝尼禄传说火烧了罗马城,这位尼禄老兄脾气也不好,虽然能打仗,死死缠住哈斯德鲁巴,不让他跟汉队长汇合,但由于协调不好各方关系,外加战术相对保守,在年末就被罗马元老院彻了官,接替他的是一位年轻的将领。 这位年轻的将领就是西庇阿家族最杰出的代表、一位能跟汉尼拔比肩的超级将领――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publiuscoeliusscipio公元前235~前183年),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大西庇阿。 此时的大西庇阿虽然只有24岁,但出道很早,17岁就在提契努斯河战役中救过老西庇阿,其后参加过特拉比亚战役和坎尼战役,虽然没有赫赫战攻,但为人勇敢又强烈爱国。 坎尼战役后,部分罗马贵族青年厌战情绪强烈,对前途失去信心,打算出逃,大西庇阿硬是通用武力胁迫这些人发誓决不背叛罗马,并继续为罗马服役。 名声大噪的大西庇阿在公元前211年自荐成为父亲的接班人,接过老西庇阿的资深执政官一职,统领罗马在伊比利亚的战事。 公元前210年春,大西庇阿率领一万步兵、一千骑兵开赴伊比利亚履职。自从有了大西庇阿,罗马人就像三九天穿裤衩――抖起来了。 加上罗马在伊比利亚原有的军队,此时大西庇阿手下兵力不足四个军团,迦太基方面却是兵强马壮,三路大军各个不是善主:哈司德鲁巴居伊比利亚中部,马戈布防加的斯,扼守直布罗陀海峡,而吉斯戈则驻防伊比利亚西南部,靠近塔古斯河(tagusriver)入海口。 这三人各居一块,防区虽然覆盖面很大,但彼此联系并不紧密,而且漏掉了最大一点――迦太基纳。 这三人这么个布防法,很显然把“不和”两字写在了脑门上,大西庇阿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直接跟这仨硬拼,结果就是自己去见老爹,所以只能智取,当前就有一个最好的机会,防守漏洞――迦太基纳。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六十九) 大西庇阿的情报工作相当出色,丝毫不逊汉队长,经过详细考察,反复论证,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在大西庇阿脑中形成。 迦太基纳建于海湾之中,三面环水,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因为地势极为险要,所以迦太基方面留在城内的守军并不多,迦太基三路大军离得又比较远,一但开战,回防基本来不及,而且会不会回防还另说,另外最重要的一点,迦太基纳西面城墙外水域退潮时只及人腰,军队完全能通过,不过这一点大西庇阿事前谁都没告诉。 公元前209年初夏,大西庇阿统领25000步兵,3000骑兵从塔拉科出发,同时命令舰队从海路出发,直扑迦太基纳。 七天后,两路大军同时兵临迦太基纳城下。罗马军的这一行动使迦太基守军促不及防,但还是凭借坚固的城墙死守。 罗马军先从陆路进攻,舰队策应,以便分散守军注意力,傍晚时分,跟大西庇阿之前的设想一样,西面果然开始退潮,真正的攻城部队火速扛着云梯,涉水攻城。 这侧城墙压根就没迦太基守军,罗马军很从容地爬上城头,挥刀从背面砍下迦太基守军。 前后一夹击,迦太基防守对型顿散,城门被打开,仅仅一天时间,罗马就靠着大西庇阿的聪明才智,攻下了迦太基纳。 之后的情况更是不出大西庇阿所料,迦太基的三路大军一路都没回防,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安安心心地待在自己的防区,没任何动静。 虽然如此,大西庇阿丝毫不敢大意,万一三人相通了,合起伙来跟自己拼一把,结果也是不能承受的。 之后不久,大西庇阿在迦太基纳留了一支守军后就返回伊比鲁斯河,继续经营地盘,扩充队伍。 大西庇阿在伊比利亚的经营卓有成效,跟当地部族关系非常融洽,兵力也得到补充,公元前208年春,实力大增的大西庇阿决定殴打迦太基主力。 大西庇阿决定先拿哈司德鲁巴开刀。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准备,大西庇阿手下已经有了三万五千兵力,超过哈司德鲁巴的两万五千,这为大西庇阿在战局上争取到了主动,兵多拳头硬,当然有底气。 巴埃库拉战役是大西庇阿在伊比利亚的第二次胜利,成功把哈司德鲁巴捕击退至高卢地区。第二年,大西庇阿又同第二支迦太基军――马戈部交上了火。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大西庇阿在伊比利亚高歌猛进,迦太基军节节败退,巴卡家族的大本营新迦太基纳被罗马端了不说,哈司德鲁巴又被逼到了高卢,形势极为不妙,而远在罗马本土的汉队长,过得也并不舒心。 虽然罗马在公元前211年重夺卡普阿,但依然“防守至上”,极力避免跟汉队长正面交锋,公元前210年,汉队长再现其战略天分,在阿普里亚的赫尔多尼亚(herdonea)设套重挫罗马两个军团,其后迦罗两军在维努西亚再次交手,迦太基依然占据上风。 到了公元前209年,大西庇阿在伊比利亚发威,汉尼拔却在罗马本土走起了下坡路。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七十~二百七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 由于连年征战又得不到本土支援,汉队长军种的职业士兵越打越少,拉来的壮丁不但数量有限而且战斗力差,为了求生存、谋发展,公元前209年,汉队长再次来到阿普里亚地区讨生活。 今时不同往日,阿普里亚人民对迦太基的态度已由当初的欢迎转变为现在的不待见,本指望有所作为的汉队长在阿普里亚没捞到什么好处,转而又向卢卡尼亚进发。 在卢卡尼亚汉队长更没捞着什么好,还被罗马执政官弗拉库斯暴揍了一顿,更倒霉的是,不光前线吃紧,后方也出了大问题。 另一位罗马执政官老费边趁汉队长出差的当口,率众拿下了汉队长在亚平宁南部根据地的大本营――塔兰托。 又据路边社报道,老费边拿下塔兰托并没舞刀弄枪,而是采用“破鞋”战术,用自己的小妾搞定了塔兰托守将,没费一兵一卒就拿下了塔兰托。 拿下塔兰托的老费边也顺应潮流,玩了把恐怖主义,对塔兰托施行“两光政策”,东西抢光,全城三万多居民全部卖光。 塔兰托丢得太窝囊,费边的气焰又太嚣张,汉队长很是不服气,决定在离塔兰托不远的梅塔蓬图姆(metapontum)阴这老小子一把。 要说姜还是老的辣,跟汉队长打了多年交道又天生谨慎的费边根本没搭理汉队长,按兵不动,领教过费边厉害的汉队长对强攻塔兰托本就没信心,这会对方又不出手,自己设的套白瞎了。看来,这个面子是找不回来了。 公元前208年夏,郁闷许久的汉队长终于找到出气的机会,新任执政官克里斯庇努斯联合另一位执政官、野战高手马克卢斯(此时这位老兄已经是第五次出任罗马执政官),率领四万罗马军,于卡卢尼亚围剿只有不到两万兵力的汉队长。 决战地有一小山,汉队长先行派出努米底亚骑兵前往埋伏,所谓英雄所见略同,俩罗马执政官也意识到这座小山的战略价值,结伴亲自前往侦察。 先行抵达的努米底亚骑兵在山上树林伏击了罗马侦察队,老资格的野战高手马克卢斯遭封杀,克里斯庇努斯腿长,侥幸逃脱,但因伤势过重,逃回不久就气绝身亡。 干掉两个执政官后,汉队长趁胜追击,以马克卢斯的名义写信命令萨拉皮亚城(位于阿普里亚区,汉尼拔曾在此过冬,此时已投降罗马)守军开城门,事前得到马克卢斯死讯的守军并没上当,拒开城门。 忽悠不了萨拉皮亚守军的汉队长此时得到情报,塔兰托守军终于出动了,他们的目的是增援罗马军攻打汉队长管辖的洛克里城(locri)。 先前克里斯庇努斯殴打过洛克里一回,幸亏汉队长在后面追得紧,害怕被围攻的克里斯庇努斯才跑到卡卢尼亚联合马克卢斯,结果让汉队长一下干掉了两罗马执政官。 汉队长再次祭出拿手的伏击战术,派出三千名骑兵与两千名步兵组成的特遣队狙击塔兰托出来的罗马增援部队。由于没优秀将领指挥,罗马增援部队惨败,死伤大部,侥幸逃脱的则继续回塔兰托做缩头乌龟。 狙击战大胜后,汉队长回援洛克里,跟迦太基守军前后夹击,大败攻城的罗马军,终于解了洛克里的围。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一) 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并没在本质上改变汉队长在罗马本土的境遇,活动范围被越压越小,生存的压力越来越大。反观罗马,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七万,其中罗马公民九万五,盟军七万五。 根据这一年的罗马的人口普查统计,够从军年龄的罗马男丁总计为十三万七千一百零八人,因为就是说差不多70%的罗马男性劳力都充了军,剩余从事农业及其他行业的人数少之又少。 本土的经年战争使罗马人员大量伤亡的同时,田地也大面积荒废,加上劳动力大部分被抽调入伍,罗马粮价打着滚的往上翻,而且基本都依赖从埃及进口,现在虽然战局得到改观,但汉尼拔还在罗马本土,形势依然严峻。 公元前208年,差点被压麻在布鲁提翁(bruttium)的汉队长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二弟哈斯德鲁巴要来罗马本土增援了。 公元前208年到前207年的冬天,哈斯德鲁巴率领两万人重走了汉队长当初的行军路线,经高卢,翻越阿尔卑斯山,进入波河流域。 与老哥不同,哈斯德鲁巴越走人越多,一路走一路收编高卢新军,并攻打了一把罗马在亚平宁北部著名的殖民城市普拉森提亚(placentia),最后由于没攻城器械而作罢。 与此同时,罗马方面派出两位执政官克尼禄的马尔库斯·李维·萨利纳托尔(marcusliviussalinator),各带两个军团对抗汉队长。汉队长一方面要对抗这两人从而保护根据地,另一方面又要为哈斯德鲁巴打开行军走廊。 罗马军实在难缠,频频调动军队使汉队长首尾难顾,两头忙活的汉队长为了保存实力,最后决定扎根卡努西翁,静候哈斯德鲁巴到来。 为了尽快联系上老哥,哈斯德鲁巴派出由六名骑兵组成送信小分队给汉队长送去特快专递。 这份特快专递用普通迦太基文字写成,信中详细记录了哈斯德鲁巴的行军路线。不幸的是,由于小分队信息未及时更新,错跑到了已经被罗马攻下的塔兰托,一看不对,再回头去往卡努西翁的途中碰到罗马军,这份未加密的特快专递落入尼禄之手。 尼禄是个狠角色,不但狠,而且果断,截获哈斯德鲁巴行军路线后一边整顿大军佯攻汉队长,以分散其注意力,一边立即致电罗马元老院,请求元老院把卡普阿的守军调去保卫罗马,然后把全部可供使用的军团从罗马调到纳尔尼亚(naia罗马城北50公里小城),自己则带着六千步兵和一千骑兵的精锐部队前往塞纳与驻守在那的李维汇合。 哈斯德鲁巴的行军路线是从普拉森提亚出发,翻越亚平宁山脉,在翁布里亚与老哥汇合,汉队长还在眼巴巴得等着那封永远不会到的快递,尼禄却只用了七天就急行军到了塞纳。 而此时的汉尼拔和哈斯德鲁巴却对罗马军的真正意图一无所知,第二次布匿战争也已经到了十二个年头了,转折即将到来。\');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七十二~二百七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二) 哈斯德鲁巴的大营就在塞纳不远处,为了秘密潜入,“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准备揍迦太基军一个措手不及,尼禄费劲了心思,但事不凑巧,按罗马军中规矩,巡逻队向上级汇报工作得鸣号,司法官鸣一声,执政官鸣两声。 第二天早晨,不知道尼禄计划的司号兵鼓足气按规矩鸣了两声号,清脆的号声划破清晨的宁静,不但震动了不远处哈斯德鲁巴的耳膜,更震颤了他了神经。 哈斯德鲁巴当即意识到罗马军中来了条大鱼,还是条能吃人的鲨鱼,自己的力量不足以跟两支罗马军硬拼,于是按兵不动,罗马叫阵不搭理,等到晚上,天色一黑就调动大军,准备沿弗拉米尼亚大道越过亚平宁山脉,去往翁布里亚与老哥汇合。 月黑风高,后有追兵,人生地不熟的哈斯德鲁巴部很难找到正确道路,跑着跑着就来到了梅陶汝斯河(metaurusriver)。 疲惫慌乱的哈斯德鲁巴部正准备扎营休息,三支罗马追兵陆续赶到。 打头的是尼禄的七千精兵,接着是波尔基乌斯(porciuslicinus)率领的步兵,断后的是李维,总兵力四个军团加七千。 哈斯德鲁巴退无可退,只得应战。 针对罗马阵型,哈斯德鲁巴在左路排出高卢战队,为了避免遭到正前方尼禄精兵无情殴打,哈斯德鲁巴特意把高卢战队放在悬崖顶,中路则是新拉来的利古里亚(liguria),队伍前头是15头战象,正对波尔基乌斯的步兵阵。哈斯德鲁巴在右路亲率伊比利亚战队对抗李维。 罗马军率先发动攻击,士兵如潮水一般涌向迦太基军阵,两方如了哈斯德鲁巴安排在悬崖顶上的高卢站队,全都搅和到了一块。 黑夜给了战象黑色的眼睛,黑色的眼睛却使战象在黑夜中迷失,由于辩不清方向,战局又乱,战象四处乱跑,踩遍了不少迦太基士兵,气的哈斯德鲁巴直翻白眼,无奈只得下令对战象人道毁灭,经过两方的共同努力,15头战象很快变成15具尸体,迦太基阵中最具攻击力的超常规武器还没发挥威力就退出了战场,极大打击了迦太基军的士气。 没了战象的牵绊,罗马军越发神勇,由于揍不到正对着的高卢站队,尼禄亲率一部分兵力从罗马军阵后方,由右翼运动到左翼,转而殴打迦太基军的右翼及后卫。 尼禄的突然出现使迦太基军从慌乱转变为崩溃,眼见大势已去,败局将定,巴卡家族的血性却在哈斯德鲁巴身上显现,他没有退缩,侧马扬鞭,冲向前线,最后力战而亡。 主将一死,迦太基军仅存的一点获胜信心也已不复存在,罗马军无情地收割着迦太基士兵的生命,当第二天第一丝阳光照耀到梅陶汝斯河河畔,战役也随之结束。 梅陶汝斯河一役,哈斯德鲁巴部全军覆灭,三万多人(一说是五万六千人)一半投降,一半被俘后被卖,罗马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第一次在本土全歼迦太基军,举国为之欢腾。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三) 满心欢喜等着弟弟前来汇合的汉队长在一个星期后终于见到了哈斯德鲁巴,罗马军用石弩将哈斯德鲁巴的头颅越过高墙射入汉尼拔的营地内。 十多年没见,等来的却是弟弟的人头,回忆起以往三兄弟和父亲在一起的幕幕往事,抱着哈斯德鲁巴的头颅汉队长失声痛哭,旧仇加上新恨,汉队长再次发誓与罗马终身为敌。 弟弟的死对汉队长是一个沉重打击,梅陶汝斯河战役的失败也意味着汉队长的战略计划遭遇无法挽回的挫折,之后的汉队长退回布鲁提翁,从此在罗马做起了钉子户。 即使汉队长没动静,由于先前的打击太过猛烈,罗马也没敢去招惹他,罗马本土一时风平浪进,双方开始比起了内力。 两军在虽然在罗马本土偃旗息鼓,但在伊比利亚接着掐。 公元前206年春,让罗马人民三九天穿裤衩的大西庇阿在伊利帕连同迦太基马戈部和吉斯戈部,上演山寨版坎尼之战(罗马四万五vs迦太基六万),结局也跟正版的相反,罗马胜。迦太基军除了主将马戈和吉斯戈乘船逃脱外,其他一干人等死的死,卖的卖。 伊利帕战役后,迦太基野战军在伊比利亚消失,牛气的大西庇阿之后又用了半年,到公元前206年秋,迦太基在伊比利亚半岛全部据点全被拔除,当地土著部落全部倒向罗马。 耗时五年,大西庇阿完成对伊比利亚的征服,战功卓著,公元前205年,大西庇阿在伊比利亚任期结束,回到罗马,三十岁不到的他就任罗马执政官。 虽然大西庇阿战功卓著,但对他就任执政官一职,国内还是有不少反对的声音,但他的竞选口号深得人心:把战火燃向非洲,彻底结束战争。 老一辈罗马政客对大西庇阿的这一口号却不感冒,认为这只是年轻人的妄想,习惯防守的他们(以费边为首)认为还在罗马做钉子户的汉尼拔依然是个威胁,冒险远征非洲万一失败,后果不堪设想,但人民的意愿又不好违背,于是元老院提出一折中方案:大西庇阿想要远征非洲,只能带上驻守西西里的在坎尼之战基本被打残的两个军团,想要更多兵力,必须自己再拉壮丁。 傲气的大西庇阿接受了罗马元老院这一苛刻方案,通过罗马盟国的赞助解决了军费问题,并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支七千人的志愿军以及30多艘战舰,同他一同开赴西西里,准备远征北非。 驻守西西里的两个罗马军团由于惨败于坎尼一役,一直受人歧视,大西庇阿却对他们非常信任,因为大西庇阿早先曾在这两个军团服过役,对军团官兵和是熟悉,而且他知道,这支败军之师一直憋想要复仇,本来底子就不差,再加上复仇情节,现在又有了好统帅,这两个军团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正当大西庇阿在西西里厉兵秣马之际,罗马本土在安静了两年之后,又开始有了骚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七十四~二百七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四) 汉队长旗下的洛克里城发生骚乱,大西庇阿一看有便宜可占,也不管洛克里是不是在自己管区,直接派了拨人前往捡漏,不久,两卫城中的一座重归罗马。 得知这一消息的汉队长赶忙前往找场子,无奈守军太凶猛,民心又向着罗马,一旁又有四个罗马军团虎视眈眈,汉队长只得放弃洛克里,迦太基根据地被进一步压缩。 时值夏末,由马戈领衔的迦太基援军登陆亚平宁,攻占热那亚后碰到罗马六个军团,直接熄火,两芳再次进入僵持。 捡了便宜的大西庇阿回到西西里后,加紧展开敌后工作,矛头直指努米底亚。 努米底亚一直以来就跟迦太基纠缠不清,虽然名义上是从属和同盟的关系,但做为二等公民的努米底亚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大伙以联盟形式长期遭受迦太基欺负,一有机会就反水,不过都没成功,最近的一次在公元前203年,可惜差点被哈斯德鲁巴打岔了气。 汉队长阵中的努米底亚骑兵又曾让罗马吃过无数次大亏,大西庇阿觉得要想征服北非,必须先拿努米底亚开刀。 大西庇阿的这一策略跟汉队长异曲同工,都是走先分化敌军联盟阵营的路子,汉队长在罗马本土经营了十来年,反复多次,这一策略终告失败。这回的大西庇阿也没能得着什么好。 伊利帕战役后,大西庇阿就已经跟努米底亚地区的马赛西里国王西法克斯搭上了线,双方就共同抵御迦太基一事达成了口头协议,约定某年某月,共同出兵殴打迦太基。 口头协议没法律约束,大西庇阿前脚刚走,吉斯戈后脚就到,刚还对大西庇阿信誓旦旦的西法克斯的目光立即转移,因为他看到了一个绝世美女,自古英雄配美人,自认为英雄了得的西法克斯毫不犹豫地焕发第二春,当场就“梨花压了海棠”,娶了吉斯戈的女儿索福妮丝芭,马赛西里王国再次倒向迦太基。 出师不利,大西庇阿并为气馁,用把策反目标转向马赛西里的死对头马西里王国。 马西里王国的小王子马西尼萨少年英雄,公元前212年曾辅佐哈斯德鲁巴击杀老西庇阿兄弟,后因不被国民待见,继承权被剥夺,人也被放逐,西法克斯趁机吞并马西里王国。 马西尼萨的顾主迦太基对西法克斯的这一举动未加干涉,马西尼萨恨的咬碎钢牙,为了报仇,落难王子马西尼萨找到了大西庇阿。 用人之际,大西庇阿并未计较半个杀父之仇,正式跟马西尼萨签定互助协定,自此,罗马军中也有了骁勇善战的努米底亚骑兵。 公元前204年春,准备妥当的大西庇阿率两万五千人分乘四百艘运兵船,由四十艘战舰护送,开拨北非。 “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第二回合的上半场就此结束,双方不经休息,直接前往迦太基主场,接着掐。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五) 在“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第二回合的上半场,迦太基雄鹰队在队长汉尼拔的带领下,先发制人,几乎把罗马野狼队的球门射成筛子,罗马先发主力尽数归天,一口气差点没倒过来,幸亏换上大西庇阿,凭借顽强意志和混凝土式防守,罗马逐渐倒顺气,扳回劣势,这场比赛的胜负,看来还的得在下半场分出。 大西庇阿在离迦太基城约35公里的乌提卡附近登陆,先在乌提卡城外围烧杀抢掠,进行热身,完后为了获得在北非的立足点,从海陆合围乌提卡。 迦太基老牌城市乌提卡并不菜,被大西庇阿围攻了40天,屹立不倒,这时度完蜜月的西法克斯带了五万步兵一万骑兵前来增援,吉斯戈的迦太基军也拍马赶到,兵力的劣势使大西庇阿被迫放弃攻城,两方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僵持。 僵持期间,大西庇阿不断派出使者策反西法克斯,两方的条件虽然有本质的冲突(西法克斯要求大西庇阿撤出北非,同时汉尼拔也撤出罗马本土,但大西庇阿打死不撤),大西庇阿还是坚持谈判,为的就是打探军情(使者接连出入迦太基军营)。 公元前203年,时机成熟,大西庇阿再次打起了乌提卡的主意。 大西庇阿早先(公元前204年秋)派出两千人攻占乌提卡城北小山群后便没了动静,迦太基方面也没把这一小撮罗马兵当回事,两方相安无事过了冬天。 春天来临,大地回暖,大西庇阿果断终止谈判,当夜就命令城北罗马军趁黑火烧西法克斯军营,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迦太基军反应迟钝,火烧到屁股才想到逃命。数万人乱做一团,好不容易跑出火光四射的军营,迎头就遭到马西尼萨率领的努米底亚骑兵狂殴。 吉期戈营地的哨兵远远望见西法克斯军营的火光,以为是那边兄弟开篝火晚会不小心点着了自己,救火心切,没带武器就冲了过去,大西庇阿早就带人在火营旁等着,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剁一双。 砍差不多了,大西庇阿转而攻击吉期戈军营,火烧营地第二季激情上演,吉期戈部四万多人遭受火焰洗礼,不是烧死就是被罗马兵砍死,吉期戈和西法克斯 带领小部队勉强冲出重围。 吉期戈两口气(中间在小城昂达停了一下,倒了口气)跑回迦太基城,西法克斯则跑到了自己国境边的一个小城。 被罗马打了个灰头土脸的西法克斯再也不敢自称英雄,满脑子想的都是尥蹶子,关键时刻,他的美女老婆猛吹枕头风,“神仙姐姐”的话不能不听,爱妻至深的老西法克斯再次坚定信念,坚决团结在以泰山吉期戈为首的迦太基军周围。 几天后,年龄一般大的岳婿两人再次聚首,率军三万五直奔乌提卡找场子。 大西庇阿此时已重临乌提卡城下,一听刚被打跑的两位没打服,又拉了帮小弟过来找场子,再次放弃围城,留下部分兵力继续骚扰乌提卡后,亲自带主力部队找那两位火并。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七十六~二百七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六) 前三天,两方人马进行多次小规模械斗垫底,第四天,正式开打。 先前在亚平宁半岛,罗马竭力避免跟迦太基打野战,一是因为汉尼拔太猛,二就是努米底亚骑兵太厉害,由于有了马西尼萨的努米底亚骑兵加入,强援在手,大西庇阿心不慌、胆不颤,敢跟迦太基骑兵正面pk了。 大西庇阿在罗马军右翼安置了罗马骑兵,正对西法克斯部的努米底亚骑兵,左翼是马西尼萨部,对位吉期戈部的迦太基骑兵,中路则是罗马传统的步兵阵,死掐伊比利亚步兵。 这次布匿战争以来,罗马骑兵第一次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效果显而易见,迦太基两翼骑兵遭受无情打击,很快溃退,中路的伊比利亚步兵顽强拼搏,宁死不退,奈何罗马军火力太猛,伊比利亚步兵人数又太少(4000人),最后一个步兵被欧死,宣告罗马军完胜。 吉期戈和西法克斯则来了回折反跑,一个跑回迦太基城(一说吉期戈站死沙场),另一个则往自己老窝跑。 第二天.罗马军趁胜追击,兵分三路,两路追击两个败军之将,最后一路把迦太基城周围小城小镇都扒拉到自己旗下。 国家身处危难之际,迦太基政府想到了还在罗马本土做钉子户的汉队长,现在的汉队长是迦太基的唯一指望,信使带着求援信很快出发。 前往追击西法克斯的是马西尼萨,一路追到努米底亚地区,在自己地盘,西法克斯希望能雄起一回,掉头就跟马西尼萨掐了起来。 仇人相间,分外眼红,几招下来,西法克斯战败被擒,要不是大西庇阿事先打招呼要留活口,马西尼萨早就一刀结果了西法克斯。 不杀西法克斯的好处很快显现,马西尼萨以西法克斯为人质,逼迫马赛西里王国首都锡尔塔城民开城投降,罗马军顺利拿下锡尔塔。 进城后的马西尼萨直奔后宫,他要找一个魂牵梦萦的女人,又据路边社报道(这路边社不知是谁家开的,尽是小道消息),马西尼萨和索福妮丝芭曾有婚约,可惜被老不死的西法克斯横刀夺爱,国仇家恨一齐涌上心头,叫年轻气盛的马西尼萨怎能不反? 现在好了,仇人被猪一样捆做一团,爱人也答应再续前缘,马西尼萨志得意满,没想到罗马这时候却横插一杠。 根据罗马军规,作战部队所得战利品应全部上缴充公,也就是说索福妮丝芭作为战俘也应该上缴,一切听凭最高指挥官大西庇阿处理。 大西庇阿找到马西尼萨开了个碰头会,会上大西庇阿阐明自己立场:亡了国的索福妮丝芭已经是罗马财产,必须押回罗马。另外给马西尼萨出了道“江山”“美人”的单选题。 大西庇阿这么做自有自己的理由,索福妮丝芭是个策反老手,枕头风吹得太厉害,罗马已经吃过一回亏,要是成全这对苦命鸳鸯,索福妮丝芭回头再把马西尼萨吹向迦太基阵营,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大西庇阿用军规这个大帽子扣在马西尼萨脑袋上,为的就是把危机扼杀在摇篮。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七) 马西尼萨很惆怅,索福妮丝芭曾向他提过一个请求,她不希望作为奴隶被押往罗马,得胜凯旋的罗马回国后,奴隶会被游街,一百多年后的埃及艳后克莉奥佩特拉就是因为不想遭受这样的屈辱而在蛇吻中结束一生,身为王妃的索福妮丝芭也不愿受辱,所以恳求马西尼萨。 马西尼萨在帐篷里思想斗争了好几天,单选题答案最终出炉。 一杯毒酒被送至索福妮丝芭住处,这位迦太基历史上知名度仅次于开国女王爱丽莎的美丽女性含笑喝下毒酒,终于解脱了。 与此同时,汉队长的三弟马戈由利古里亚翻越亚平宁山脉进入波河流域,三万训练有素的军队跟科尔涅利乌斯·卡特古斯及昆提利乌斯·瓦鲁斯指挥的四个罗马军团大约二万四千人战做一团。 凭借人数优势和马戈的临场指挥,迦太基军一度占据上风,但随着马戈的负伤,战局发生转折,迦太基军战败,部下抬着已不打得不能自理的马戈的退至利古里亚。 在利古里亚,马戈接到回本土增援的命令,顾不上治伤,登船回国。一路颠簸,伤势恶化,终因伤势过重,在抵达迦太基前夕死在了海上。 失去了两个弟弟的汉队长终于不再坚持,公元前203年年底,汉队长带着无尽的遗憾和伤感,起程回国,离开奋斗了15年的亚平宁半岛,时年45岁。 回顾15年的战斗岁月,汉队长感慨良多,跟他出生入死的老兵,现在仅剩下4000(迦太基和努米底亚籍),曾经的辉煌已成历史,现在的自己跟败军之将没有任何区别,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尽力保住迦太基,再回罗马只是一个梦,也许,这个梦今生无法再实现了…… 汉队长回国前夕,迦太基政府在同年秋天,曾向大西庇阿提出和谈,虽然大西庇阿只以打胜仗为目的,但还是提出了七点停战协定: (1)迦太基必须从亚平宁与高卢撤出全部军队并放弃其在伊比利亚的一切权利; (2)必须将其全部剩余军队撤出位于亚平宁与非洲之间的一切岛屿; (3)必须承认马西尼萨为马西里国王; (4)必须尊重利比亚各部落的自治权; (5)必须归还全部战俘; (6)必须向罗马交出除二十艘战船外的全部舰队; (7)必须交付五十万配克小麦、三十万配克大麦以及五千塔兰特白银。 对这一不平等条约,战败国迦太基只能硬着头皮接受,罗马元老院也批准同意,就等着迦太基签字画押,但就在这时,汉队长回来了,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土。 汉队长的回归仿佛给迦太基打了针强心剂,主战派在议会再次抬头,在他们眼里,汉尼拔还是那个战无不胜的战神,有了他,迦太基还有一战之力。 随后迦太基派出吉斯戈率领五十艘战船袭击罗马的两百艘补给船,还差点宰了严重抗议的大西庇阿使者,铁了心要跟罗马死磕。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七十八~二百七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八) 大西庇阿等的就是这个,要说起来,大西庇阿还是汉队长的不记名弟子,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大西庇阿不断研究汉队长的战略战术,从中获益良多,并多次套用汉队长的战术获得成功。 在伊比利亚获得成功后,大西庇阿并不满足,他需要一个真正能证明自己的机会,之前两人并没直接交过手,现在,机会来了。 是前浪死在沙滩上?还是青出于蓝?答案即将揭晓。 回国的汉队长已经失去往日的锐气,累年的征战磨平了他的棱角,但迦太基政府和人民对他还是充满信心,任命他为三军统帅,率领四万军队迎战大西庇阿。 被赶鸭子上架的汉队长其实并不想打这一仗,因为他知道动用全国兵力死磕大西庇阿,即使胜了,也只能是暂时缓口气,已经恢复了元气的罗马还会继续派兵攻打迦太基,最后的胜利终究还是属于罗马。输了那就什么都甭说了,亡国灭族,迦太基从此在地图上被抹去。 两难的汉队长还是决定争取一把,如果能签个停战协议,那就是最好的结果。 公元前202年夏末,西方史上的两位传奇名将终于碰面。“当他们相向定近看到对方时,顿生互相敬慕之情,两人都惊呆了,一时相对无言。” 无言过后一阵寒暄,接着进入正题,汉队长没忘此行的目的,把上次迦太基政府同意过的停战协定重申了一遍,大西庇阿严词拒绝,谈判破裂,不过感情没并没破裂,两人互道珍重,相约兵戎相见。 在人类历史上,公元前202年是一个非常特殊及重要的年份,这一年东西方的两场大战决定了人类文明的未来走向,如果两战的结果相反,人类的历史将会改变。 但历史不容假设,我们还是先把目光转向东方,这年12月,汉楚总计四十万大军爆发著名的垓下之战。 超三十万汉军狂欧楚军十万,霸王项羽遭遇“东方滑铁卢“,战败自绝于乌江畔,汉王朝由此奠定基业,以汉文明的东方一极也正式确立。 同年10月19日,也就在汉队长和大西庇阿谈判破裂后第二天,决定西方文明走向的扎马战役(battleofzama)打响。 比起垓下之战,扎马战役的规模要小得多,双方共投入十万左右兵力,但激烈程度还是相当高地。 扎马,迦太基城西南120公里处,今卡夫地区,地势平坦,是个大群架的好地方。 是役,迦太基中路80多头战象打头,其后是约40000步兵方阵(来源比较杂,有马戈残部,有汉尼拔从罗马本土带回的,也有从本土和马其顿招募的新兵蛋子),步兵阵后是迦太基骑兵,左翼2000努米底亚骑兵,右翼2000迦太基骑兵。 大西庇阿则摆出罗马传统三线阵。重装步兵居中,同盟步兵分列两侧,罗马骑兵和努米底亚骑兵居左(马西尼萨赞助了4000骑兵,6000步兵)分居左右翼。 由于地势开阔,罗马军每一条战线的各个大队都与另一条战线中的大队前后对齐,这样在战斗单位之间既留开了让敌方战象通过的距离,又能使整条战线保持完整。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七十九) 迦太基战象群首先发动攻击,这些庞然大物直冲罗马军阵,大西庇阿早就总结出对付战象的经验,就一个字,吓。 几百罗马号兵鼓足腮帮子,撒了欢地吹起军号,声势巨大,战象被吓得晕头转向,除小部分冲入罗马军阵,大部分不是跑歪就是掉头撞向迦太基军阵,吓坏了迦太基的战马。 跑对路线的战象被罗马军让过,随后遭受罗马军阵的围杀,罗马左右翼骑兵乘机出击。 今时不同往日,罗马在骑兵上已经占据数量和质量优势,汉队长擅长的两翼包抄战术在扎马战役用不起来,迦太基骑兵很快被欧倒一片,现在,汉队长唯一倚靠就是中路的步兵。 第一战线的步兵很给汉队长面子,虽然作战经验差点,但斗志顽强,顶了好一会才被罗马重步兵打退。 打不过就跑,这是雇佣兵的一贯作风,可惜这次督战的汉队长,想跑?没门!从前线退出的迦太基一线步兵好不容易躲开罗马的刀剑,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被后面压阵汉队长的子弟兵一刀砍死。迦太基第二线紧跟着投入战斗,罗马方面的第二线由于人数劣势,按兵不动。 罗马一线步兵遭受迦太基两线步兵轮番殴打,死伤惨重,等两方先头部队死差不多了,正主出场,汉队长和大西庇阿带着自己的所有老本投入战场。 两方早就杀红了眼,根本顾不上什么战术,你砍我一刀,我捅你一剑,互相放血,迦太基老兵在汉队长的感召下,小宇宙爆发,硬抗强大的罗马步兵军团,战斗进入僵持。 这时候罗马骑兵优势显现,殴倒迦太基骑兵后抄迦太基步兵后路,无情绞杀迦太基老兵,僵局被打破,罗马前后夹击,迦太基士兵挨个被砍倒,汉队长眼见大势已去,带领贴身卫士冲开一条血路,逃往哈德鲁姆。 此役,迦太基共阵亡两万,被殴伤一万一,另有一万五被俘,罗马则总共才有五千五的死伤。 扎马战役,罗马打败了迦太基,大西庇阿证明了自己,汉尼拔遭受人生的最大挫折,但汉队长并没有失败,失败的只是他身后的战争机构。 扎马战役中汉队长已不在颠峰,武功已经废掉一半,而且他本人的战斗欲望并不强烈,他的临战指挥并无重大纰漏,战象的被克和骑兵的劣势导致了战斗的失利,他的老兵曾一度占据优势,如果骑兵能顶住……,胜利似乎很近,但又是那么遥不可及。 如果罗马换个将领,也许伤亡会大一点,但胜利的天平似乎不会倾斜,但这并不能掩盖大西庇阿的光芒,他成功运用阵型克制了迦太基“坦克”,并用从汉队长那学到的战术结果了迦太基最后的反扑。 扎马战役只有一个失败者,那就是无能的迦太基政府。 扎马战役后,罗马军随即洗劫迦太基军营,在乌提卡稍做休整后,大西庇阿再接再厉,剑锋直指迦太基城。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八十~二百八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 输掉最后的资本,大西庇阿又直奔迦太基城而来,迦太基政府那个愁啊,有道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 谈判专业户汉诺再次披挂上阵,十处和谈九处有他。 大西庇阿本意是一鼓作气拿下迦太基城,可转念一想,自己再能耐,最后的功劳还是得跟其他人分享,迦太基城城大墙厚,一时半会攻不下来,等攻下来他也下岗了,功劳还不得被下任执政官分去大半?现在迦太基派人求和,大西庇阿借驴下坡,在迦太基城外武装游行一番后落脚突尼斯城,等着汉诺前来商谈细节。 继第一次布匿战争后,迦太基再次被殴倒,作为失败者的他们又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1)迦太基可以继续对其战前非洲领土拥有控制权,但是不包括马西尼萨王国,迦太基必须承认马西尼萨王国的主权并与之建立同盟国关系; (2)迦太基必须向罗马遣返其全部叛逆分子与逃兵,交出全部战象以及除十艘三层桨座船(用于打海盗)以外的全部战船; (3)未经罗马同意,迦太基不得在非洲或非洲以外的地区进行战争; (4)在和平谈判期间,迦太基必须向罗马军队提供全部给养: (5)迦太基必须交出一百名人质,其人选须经大西庇阿批准;同时还必须以五十年为期交付赔款共计白银一万塔兰特; (6)归还由吉斯戈在前次和谈期间劫获的船只与货物。 对于大西庇阿开出的这一系列条件,迦太基国内出现反对的声音,但汉队长,错了,现在我们应该称呼他的本名――汉尼拔,从汉尼拔到汉队长,再到汉司令,现在重归本名,汉尼拔经历了一个轮回。汉尼拔告诫国人,如果不同意这些条件,等待迦太基的只有亡国。 两害相权取其轻也,公元前201年,迦太基在条约签字画押,历时17年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 大西庇阿带着大量战利品(包括100名迦太基贵族子弟人质,若干战象)趾高气昂,凯旋罗马城。 为了表彰大西庇阿的功绩,罗马元老院册封“阿非利加努斯”(africanvs,意为“征服非洲的”)荣誉称号,现在,大西庇阿的全名变成了阿非利加努斯·普布利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西庇阿,有了这个绰号,大西庇阿和他爹老西庇阿就能区分了。 让罗马吃尽苦头的迦太基战象被投入罗马斗兽场,曾经的“坦克”变成了罗马人的玩物,毫无尊严地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与罗马全国的喜庆气氛不协调的是在扎马战役中一雪前耻的“坎尼军团”的郁闷,自坎尼一役后,他们再没回过本土,先是作为二等公民驻守西西里,现在又被直接拉到希腊半岛去pk马其顿王国(马其顿在扎马之战赞助过汉尼拔军队及军费),14年了,也许再也回不去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一) “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第二回合下半场,迦太基雄鹰队还是没能扳回劣势,一输到底,虽然曾经技战术领先,但在对抗中,罗马野狼队从对手身上吸取经验,用对头的特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继第一回合后,罗马野狼队再次获胜,由于此次杯赛要进行三回合,而且只算总比分,虽然罗马已连下两城,但迦太基还有机会。 虽然迦太基还有翻本的机会,但凭借札马战役,以罗马为主体的西方一极也已正式确立,世界历史也由此进入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齐头并进的大国时代。 札马战役后,汉尼拔在老家赋闲了五年,迦太基国内可不太平,各派互相掐架,税收增高,人民生活水平挣扎贫困下以下,由于人气依然旺盛,也为了给政界注入活力,公元前196年,汉尼拔被选为苏菲特(suffete,迦太基两位最高执政官之一),汉尼拔步入政坛。 军事素质过硬的汉执政在政界也不含糊,一上台就带领人民群众大搞经济建设,gdp打着滚地往上翻,应付战争赔款已不是问题,同时,汉执政大力肃贪,动了迦太基贵族们的奶酪,政治斗争无法避免。 迦太基政府的贪污主力们不断向罗马打小报告,污蔑汉执政有东山再起的企图。第二次布匿战争罗迦两国签定的停战协议并没有涉及迦太基头号战犯汉尼拔,并不是罗马政府仁慈,而是因为大西庇阿识英雄重英雄,积极从中斡旋,汉尼拔才避免作为战犯被起诉,罗马政府从没打消惩办汉尼拔的念头,现在机会来了,甭管消息是否可靠,有就成。 不消一年,汉执政败下阵来,公元前195年,罗马派使者出使迦太基,要求交出汉执政,为了保命,汉尼拔主动下野,连夜出逃至推罗。 推罗是腓尼基名城,也是迦太基开国女王爱丽莎的老家,现在归塞琉西王朝管辖。 塞琉西王朝现在的一把手是安条克三世(antiochusiii),本就跟罗马不对眼,汉尼拔的到来(此时汉尼拔已辗转来到塞琉西帝国首都以弗所)使他喜出望外,立即奉为上宾,虽然没有直接授予兵权,还是好吃好喝好招待。 迦太基被罗马干掉后,塞琉西王国递补为罗马心头第一大患,两军在公元前190年~前189年进行马格尼西亚会战。 此战,罗马军带头人是大西庇阿兄弟(此战罗马军中有三个“西庇阿”,大大西庇阿兄弟和大西庇阿长子的养子小西庇阿),总兵力约三万,塞琉西王国军队由一把手安条克三世指挥,拥兵七万,汉尼拔作为海军指挥也参与其中(马格尼西亚以陆战为主,汉尼拔又不擅指挥海战,所以此战基本没汉尼拔什么事)。 本以为能有所作为的安条克三世输得很惨,七万军队折了五万,基本把老本输光的安条克三世只能求和。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八十二~二百八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二) 安条克三世战败,和谈没发言权,罗马在获得最大利益的同时,一心一意要把汉尼拔“捉拿归案”,汉尼拔闻讯再次出逃。 此后六年。汉尼拔先逃至克里特岛,在爱琴海畔疗养完后,接着浪迹小亚细亚,加盟了正与罗马盟国帕加马(pergamum)死掐的比提尼亚(bithynia)王国。 汉尼拔的加盟使比提尼亚一把手普鲁西亚斯一世(prusiasi)如猫添翼,技术性击倒帕加马。 罗马的国际刑警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汉尼拔,一听说汉尼拔出现在比提尼亚,立马杀向亚美尼亚。 罗马铁拳一伸到眼前,普鲁西亚斯一世立即服软,乖乖说出汉尼拔的藏身之地。 公元前183年(一说是前182年),罗马国际刑警终于找到汉尼拔,英雄了得的汉尼拔看了一眼已经追了他十三年的罗马国际刑警,投去轻蔑一瞥:“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者咽气也觉得度日如年,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去除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说完,一口饮尽杯中毒酒,用自己的方式结束其光辉灿烂的一生,终年64岁。 巨星陨落,一代名将客死他乡,呜呼哀哉。 汉尼拔的死并没有使罗马彻底解脱,迦太基人体内的商业基因适时暴发,虽然打仗不行,做生意却是一把好手,很快战争创伤被医治,迦太基强力复苏。 罗马则忙得不行,东西两头赶场掐架,没工夫管迦太基那些事儿,但罗马从没把这个老对手忘了,迦太基控制着获取金、银、锡等原材料的交通要道,特别是用于制作青铜的锡,相当于现在的石油,就像美国不会忘记伊拉克一样,罗马始终惦记着迦太基。 一晃五十年了,第二次布匿战争中的名将基本都已入土,罗迦两国塌实了半个世纪,该有所活动了。 二战中在“江山”“美人”单选题选择前者,依靠罗马复国的马西尼萨依旧硬朗,不时骚扰迦太基,抢钱抢粮抢地盘,公元前153年,马西尼萨与迦太基发生直接冲突,迦太基由于有条约压着(二战条约第三条:未经罗马同意,迦太基不得在非洲或非洲以外的地区进行战争),不能进行自卫反击,只得派使者去罗马求援。 机会终于来了,罗马应邀派出考察团,由元老加图(essecathaginem)成了加图的口头禅,不管什么场合,什么话题,加图在发言最后总会来上这么一句。 原材料要道、加图煽动、两国世仇,三点原因导致罗马决定干掉迦太基,一劳永逸,永绝后患。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三) 砸场子也需要理由,迦太基五十多年来安分守己,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战争赔款从未拖欠,罗马一时也找不出什么出兵借口,砸场子的事拖了四年。 终于在公元前151年,“可爱”的马西尼萨为罗马来带了理由。 马西尼萨老当益壮,身子骨硬朗,一点都没蒙主召唤的迹象,杖着罗马“拉偏架”(罗马调节结果,迦太基每年需付给罗马200塔兰特,还够50年,第二次布匿战争条约作废)抓着迦太基的头发使劲撒泼,很受伤的迦太基被迫自卫反击,国内激进分子组成志愿军,由哈斯德鲁巴领衔,找到马西尼萨讨说法。 据说(又是路边社报的料)这位哈斯德鲁巴是汉尼拔的远方表亲,勉强也能算是巴卡家族的一分子,但其指挥才能跟正牌巴卡家族比起来,差距还是明显的。 哈斯德鲁巴率领的志愿军遭到马西尼萨的无情痛欧,五万军队折了一大半,战败消息传国迦太基国内,引起一片恐慌,人民群众既怕马西尼萨纠缠不放,又怕罗马借机出兵找茬。 迦太基战败消息传到罗马,引起一片欢腾,终于有出兵迦太基的理由了。 罗马以迦太基破坏二战条约为由,集结八万四千大军(马西尼萨也带着军队参战)登陆北非。 迦太基压根没战争的准备,急忙处死多名志愿军将领扛罪(哈斯德鲁巴逃至城外又组织了三万志愿军),同时派出使者前往罗马和谈,其实就是求饶,迦太基政府授权这支特使团答应罗马的一切要求。 特使团来到罗马,罗马元老院颠倒黑白,指责迦太基违反条约,迦太基特使团一再自辩,罗马不为所动,提出先交出300名迦太基贵族儿童作为人质,其他的再议。 以为出现转机的特使团飞奔回国,300迦太基的“花骨朵儿”随即被装船运往罗马本土,他们的命运再无人知晓。 可迦太基期待的转机并没有出现,乌提卡投降罗马,罗马执政官卢基乌斯·马尔基乌斯·凯恩索里努斯亲自坐镇乌提卡,与迦太基特使团进行第二轮谈判。 凯恩索里努斯要求特使团交出迦太基剩余船只,并交付交付巨额米粮,所有战争器械和武器也一并交出, 迦太基一一照办,20万套甲胄,无数长矛长枪装满2000辆大车被拉到罗马军营。凯恩索里努斯得寸进尺,再次提出要求,迦太基退后16公里,交出迦太基城,罗马要把这个城市彻底焚毁。 这一无理要求彻底激怒了迦太基人民,罗马他先人,没见过这么欺负人的,迦太基城内,特使团被拖着游街,所有亚平宁籍的全部砍死,迦太基人民被迫组织反抗。 由于武器已全部上缴,迦太基全民上阵,利用一切可用空间加班加点制造武器,公共建筑被拆毁,神像被熔化,女人们美丽的长发也被剪下,金属、木材、绳子都有了。 迦太基人民以每天100口剑、100只盾、1000支弩剑、500支投枪长矛及两艘战船的产量准备着战争,在城外打游击的哈斯德鲁巴被特赦回城,与城内民众共同抵御罗马的入侵。 公元前149年,罗马正式向迦太基宣战,第三次布匿战争开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八十四~二百八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四) 从第一次布匿战争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115年,罗马和迦太基两国互掐了一个多世纪,罗马全面占据上风。 “地中海杯欧非足球系列对抗赛”也已经进入尾声,前两回合,虽然迦太基都以大比分失利,又赔钱又割地,但国之根本并没有动摇,迦太基人民本就对打仗不感冒,跟罗马掐,派出的基本都是雇佣军,唯一的嫡系部队(海军),在一战就已经打光,割出的地也仅限海外,国内人民还是马照跑、舞照跳,生意做的红红火火。 前两站,两方虽然杀得兴起,罗马还创造了西方史上单日伤亡第二记录,但并没有至对方死地的决心和能力(汉尼拔倒是有,可惜他的战略没奏效,最后捞了个客死他乡,顺便说一句,汉尼拔死在土耳其,坟也在土耳其,但其遗骸的归属问题却引起土耳其和突尼斯两国争论不休)打差不多了就和谈,倒上气后接着掐,掐累了再和谈。 但今时不同往日,两国军力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孙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特别是攻击敌国主城,更应该慎之又慎,迦太基城已经经营了六百多年,其历史比罗马城还长半个多世纪,城墙的坚硬程度自不必说。 罗马不以为然(那时候《孙子兵法》还没传到西方,但汉尼拔深知这一点,这也是他一再放弃攻打罗马城的原因之一),仗着自己兵强马壮,发誓要把迦太基城夷为平地。 虽然准备充分,士气也算高昂,但罗马还是晚了一步。当罗马军团开到迦太基城下的时候,誓死一搏的迦太基人民已经作好准备,罗马还是使用常规方法攻城,这一攻就是两年。 两年坚苦卓绝的守城越发磨砺了迦太基人民的斗志,罗马这边却逐渐开始顶不住了。 打了两年,城里的迦太基人民越大越欢实,城外的罗马士兵则越来越懈怠,整天对着坚固的迦太基城墙哎声又叹气,脑子活的甚至在军营里做起了小买卖,性工作者们也随即出动,用身体抚慰着躁动的罗马士兵,一时间罗马军营边成了集市,闹哄哄乱作一团,大家除了不干正事(攻城),倒也各取所需,乐得自在。 打仗毕竟不是观光旅游,前线的懈怠急坏了罗马本土的那些大佬们,打仗是要花钱的啊,这群兔崽子吃了两年军粮却无任何战绩,命令执行力下降不说,甚至部分当了罗奸,投靠了迦太基。 罗马元老院决定给前线部队注入新鲜血液,公元前147年,时年36岁的小西庇阿(帕布利厄斯·科尔尼利厄斯·西庇阿·伊米利埃纳斯publiusilianusafricanus,公元前185~前129年)奉命出征,领导前线罗马军团攻打迦太基城。 新人新气象,小西庇阿一到前线就整顿军纪,接着狠狠打击迦太基运粮船和扫荡城外的迦太基骚扰部队,从海陆两路彻底掐住迦太基。 热身完毕,小西庇阿正式开始殴打迦太基城,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五) 公元前147年~前146年的冬天,由于运粮线被罗马掐断,迦太基城内粮食逐渐告急,饥饿袭来,迦太基人民没有退缩,老弱病残拒绝进食,把仅有的粮食省给守城的士兵,自己则淡定地等待着死亡的到来。 冬去春来,大地回暖,万物复苏,迦太基人民的肚子却饿成了半透明,小西庇阿发动最后攻击。 人一饿,反应就会变慢(当然吃得太饱也一样),小西庇阿趁着迦太基守军脑袋临时短路的当口,终于突入城内,与迦太基守军和人民展开巷战。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迦太基人民十万兵,每突进一米,罗马都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饿得半死的迦太基人爆发出最后的能量,顽强阻击着罗马的进攻。 迦太基守得顽强,罗马攻得更猛,渐渐把大部分迦太基人逼到了卫城比尔舍。 比尔舍是迦太基城的制高点,防守难度相对较小,但罗马丝毫没降低攻击强度,两方在屋顶和街道展开激烈搏杀,鲜血染红了迦太基城的大街小巷。 罗马在付出巨大伤亡的代价后,终于夺取了通向最高点一侧的房屋。由于两国纠缠了一百多年,罗马多次出使迦太基,对迦太基城那是相当熟悉,对巷战早有准备,自备了许多长木版,这会派上用场了。 罗马士兵把长木版搭在狭窄的街道上空,猛烈冲击着对面房屋。迦太基人誓死不从,掀翻木板狂殴罗马兵。 进攻的代价太大,小西庇阿下令全军撤退,退下的士兵随即接到命令,火烧迦太基城。 熊熊烈火吞噬了整个迦太基城,罗马士兵推倒了被大火烧残了的房屋,房子里躲着的老人、妇女和儿童,先是被火烧,没死的又被墙砸,如果幸运还在,侥幸躲过了前两劫,等待他们的还有罗马的屠刀。 罗马的屠杀整整持续了六天六夜,小西庇阿督军,士兵轮番举行屠刀,不间断作业,五十万迦太基人,除去先前战死的,六天过后,只剩下了五万五。 迦太基城最后的五万五血脉聚集在卫城的防御墙后,准备进行最后的抵抗,誓与城市共存亡。 目睹城市被占,同胞被屠,迦太基受军总司令哈斯德鲁巴悲痛万分,他恨罗马,但更希望留住迦太基最后的血脉,以图将来复兴。 第七天一早,哈斯德鲁巴带着五万余迦太基城民放弃抵抗,主动走出工事向小西庇阿投降,杀够了的小西庇阿接受了他的请降。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投降,哈斯德鲁巴的妻子带着他们的两个儿子以及先前投降的900罗马士兵退守至山顶神庙,顽强做最后一搏。 罗马军攻打了一天,虽然未见成效,但守军的能量也已经耗尽,万念俱灰的他们点燃了神庙,临就义前,哈斯德鲁巴的妻子痛骂他的丈夫背信弃义,接着带着两个儿子无畏地跳进了火坑。 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迦太基除了投降的五万余人(之后被卖为奴隶)之外,城毁人亡,罗马和迦太基的地中海百年争霸也正式宣告结束,迦太基以最悲壮的方式离开了历史舞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五卷 二百八十六~二百八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六) 攻克迦太基城,小西庇阿被罗马元老院封为跟大西庇阿同样的尊号:“阿非利加努斯”,由于迦太基在罗马人心里投射的阴影太深,元老院决定彻底铲平迦太基城。 哈斯德鲁巴投降后,迦太基城内的大火还在继续燃烧,整整十五天,迦太基称算是烧安逸了,小西庇阿就任拆建办主任,把城市夷平,五万余投降民众卖至各地为奴,按照习俗,小西庇阿又在城内用犁翻出几道土沟,以示该城被永久废弃。 如果我们现在有幸去到突尼斯旅游,在距突尼斯城东北18公里处依旧能看到迦太基城遗址,不过这个迦太基城并不是小西庇阿拆迁办主任做的不到位,没把迦太基城彻底从地图上抹去,这个遗址跟迦太基人毫无关系。 公元前122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后24年后,罗马在原迦太基遗址建起殖民地,公元前29年,屋大维干掉继承道路上最后一块绊脚石――恺撒和克利奥帕特拉之子小恺撒之后,原迦太基属地被并入罗马非洲行省。西罗马帝国崩溃后(公元5世纪),“迦太基”被汪达尔人占领,并作为首都建立汪达尔王国(公元439年),公元698年,阿拉伯远征军摧毁“迦太基城”,等到了公元1217年~1221年的十字军第五次东征,“迦太基城”才算彻底完蛋。 公元1979年,这个仅剩为数不多遗址的“迦太基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现在能见到的遗址,是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公元前122年~公元439年),包括碉堡、水渠、神庙、音乐厅、剧场、澡堂(安东尼·皮厄斯时期建成,古罗马的第四大浴场)、竞技场等。 如果把迦太基的历史比做一部电影,那么这么电影以一个女人开头(女王爱丽莎),又是以一个女人结束(哈斯德鲁巴之妻),这个出产了传奇的巴卡家族的,并且差点改变西方历史进程的民族,连一块砖都没给后人留下(这么说可能有点片面,“迦太基”遗址曾发现据称是迦太基时期的两个军港,其海外殖民地也有少量遗迹残留,但不管怎么说,真正的迦太基城早在公元前146年就被夷平了),不得不让人唏嘘。 要说罗马和迦太基,起步时间差不多,政治制度也类似,但两者所选择的道路截然不同,罗马按部就班(古罗马史我们会在第三卷详细介绍),迦太基却不走寻常路,经商为本,短时间就聚集起大量财富,靠gdp张牙舞爪,称霸地中海,但其综合国力却并不强。 特别是军事实力,由于以海外贸易为主,势必在海运途中遇到海盗,要知道海盗也是一个相当古老的行业,自从有了海外贸易就有了这一职业,直到现在,海盗依然存在,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今的索马里海盗。 为了打海盗,就必须有海军,所以迦太基的军事力量主要以海军为主,也只有在海军才能真正看到成规模的迦太基籍军人。 陆军方面,除了极少数的贵族青年(基本用于捞取政治资本,以便以后步入政坛),子弟兵就属附庸国的努米底亚籍士兵,但主体还是雇佣军。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七) 这么重海军、轻陆军,靠一条腿走路的军事制度也为迦太基的败亡埋下隐患。 俗话说的好,“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迦太基在努米底亚吃的亏不少,最后亡国努米底亚的反戈也是重要原因,雇佣兵就不用说了,为钱卖命的他们对迦太基根本没认同感,除了有限的迦太基将领能基本驾驭(汉尼拔算一个)他们,这把双刃剑把迦太基砍得不轻。 再加上迦太基高层不和,主和派眼里只有私利,国家兴亡,民族振兴对他们来说连口号都不是,他们在意的只是私产,主战派则冲动得不行,以汉尼拔为例,战罗马自己的私怨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派人掐个不停,只在死到临头才勉强达成共识,但战机已经错过,到头来还是个“死”字。 “人傻钱多”的迦太基就这么招致罗马“速来”,亡了国。 综观历史,以会做生意的民族不管多能蹦达,到头来还是做了军事强国的人肉提款机,比如迦太基,比如犹太。 从迦南、腓尼基到一脉相承的迦太基,走过四千年的历史沧桑,在地中海沿岸演绎一幕幕悲喜剧后,终于归入尘土。 罗马和迦太基的三次布匿战争(限陆战),打得挺热闹,在西方史上算是大战,但在遥远的东方,几万人对k只能算个军事演习,战国七雄每家保守兵力五十万,几十万人互掐司空见惯,新战略战术层出不穷,但就罗迦两国所用兵器质地(性能另说)却有长足发展,都用上铁了(同一时期中国也有铁制兵器,不过并没普及,还是以青铜为主),而这一切,都拜一个在历史上曾经消失了两千年的国度所赐。 这个神秘的国度位于安纳托利亚,基本相当于现在土耳其的亚洲部分(占其总国土面积97%),学名叫赫梯(hittie),别名就说了,有译成“喜太”、“西台”、“西泰特”、“希泰”等等,不一而足。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铁器的民族,也曾经是地中海的霸者之一,却被历史遗忘两千年。 赫梯人在公元20世纪被重新发现之前,对其历史的描述只在《圣经》上有寥寥几笔,即使到了现代,关于这个存在了600年的国度,资料还是非常之少,要完整了解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过度,难度确实不小。 下面,就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安纳托利亚,去探寻这个神秘国度的前世今生。 安纳托利亚(anatolia),希腊语意思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意译,直译是上升,东方),它还有一个较为人熟悉的名字――小亚细亚,是亚洲西南部的一个半岛,北临黑海,南滨地中海,西边濒临爱琴海。东界是前托罗斯山脉。西部山地有河谷通爱琴海沿岸平原。东部与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相接。东南隅与两河平原相接,是一座连接亚洲和欧洲两大陆的高原桥。 安纳托利亚古来就是一个文明繁茂之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二百八十八~二百八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八) 史前一万年,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 史前的太阳跟现在的没什么区别,白天上班、晚上休息,史前的人类跟现代人在生理结构上也基本没多大变化,都是俩肩膀扛一个脑袋,但他们的生活方式跟现代人可有很大的区别。 在这里,生活着这样一群人,身材较大,皮肤浅白,面长多毛,鼻骨高,瞳孔颜色浅,发色多变。这样的人我们现在依旧能在世界各地看到(无非是种没原先纯而已)。 这群人大号印欧人,别名雅利安人,他们安逸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作为从原始狩猎采集一族,小日子过得还不赖。 气候的变化加上人口的增长破坏了他们的和谐生活,原先靠天吃饭,现在天有不测风云,为了生存,一些有志气的人决定挪窝(学名叫迁移)。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印欧人开始分化,不同的民族(操印欧语的民族)开始产生。 到了公元前五千纪,印欧人像蚂蚁一样分布在从匈牙利到突厥斯坦的广袤的欧亚大草原,并开始有了社会分工。不过这没什么了不起,他们南边的邻居,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已经开始了“文化”向“文明”的冲刺。 草原印欧人的小日子过得也还凑合,放放羊牧牧牛,有空搞点动植物研究(主要是驯化工作),实在闲了就跟周边邻居打打架,作为半定居一族,他们还向发达国家学习金属冶炼技术,用铜武装自己。 时间又过去两千年,半定居的草原印欧人的人口不断增长,我们知道,采集狩猎一族平均的生育周期是四年,农业定居一族为两年,半定居的草原印欧人的人口增长态势已接近纯定居民族,但食物和地盘只有那么多,再大的草原也经不起那么多人折腾,得,还得挪窝。 公元前三千纪,色雷斯、高加索山区。 五千年前的太阳跟史前一万年和现在的也没什么区别,依旧晚上休息、白天上班,五千年前的人跟史前一万年和现代人在生理结构上也基本没多大变化,都是一个脑袋由俩肩膀扛着,但他们的生活方式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今天的色雷斯(thrace)包括了保加利亚南部(北色雷斯)、希腊北部(西色雷斯)和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东色雷斯)。东南西北分别是黑海和马尔马拉海、爱琴海、瓦达河和大摩拉瓦河、多瑙河。 色雷斯和高加索山区的印欧人几乎在同一时间到达了安纳托利亚讨生活,这可愁坏了当地土著。 安纳托利亚可不是个无主之地,十来万年前的事就不说了,在欧洲十处打锣九处有的尼安德特人就曾经在安纳托利亚晃荡过,结果跟欧洲其他地方一样,被智人(也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直系祖先)统统干掉,惨遭灭种。 摆平了尼安德特人,各智人部落分头出击,在安纳托利亚开始了“文明化”进程。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八十九) 最开始还是狩猎采集,接着就开始务农定居,说起来,这一时期的安纳托利亚和隔壁的美索不达米亚可谓是旗鼓相当,在“文明化”进程中丝毫不落下风,要不是后来出了个苏美尔人,“文明”的头把交椅还不知道归谁呢。 公元前五千纪上半期,也就是印欧人还在亚欧大草原混的时候,安纳托利亚就有了自己的城市,在恰塔尔休于发现的古城遗址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之一,顺便说一下,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城市建于公元前五千纪下半期,而我们中国呢,迄今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在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建城时间差不多在公元前3500年。 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公元前3千纪,印欧人的到来打破了安纳托利亚的平静。 印欧人的马蹄(公元前4000年印欧人开始驯马),踏上安纳托利亚高原,对着当地土著就是一顿揍,土著们没招谁也没惹谁,白挨一顿胖揍,满地找牙不说,还被逐渐收编,慢慢地,一个崭新的民族诞生了。 这个新民族学名叫哈梯(hatti),最早在阿卡德文献出现过这个民族,只不过阿卡德人跟哈梯人交流不多。 从公元前三千纪初,亚述人来到安纳托利亚,早期亚述人可是大大地良民,五讲四美三热爱,做的那叫一个地道,到安纳托利亚也不是为了打架斗殴,而是为了做生意。 安纳托利亚有着广泛的铜矿分布,但锡矿相对较少,美索不达米亚正好相反,锡多铜少,亚述人从美索把货物(布匹、锡矿等)用驴车拉到安纳托利亚,换回大量铜矿。 铜和锡是青铜的主要制作原料,纯铜虽然分布广,开采也方便,但其熔点高(熔点为1083c),质软铸造性差,青铜就不一样,熔点相对较地低(800c),质硬又耐磨,而且铸造性好,做农具和武器装备都没问题,我们中国古人就特别喜欢用它。 卡尼什商业公社是亚述人在安纳托利亚最著名的商业殖民地,公元1925年,捷克著名亚述学家、天才学者贝得里希·赫罗兹尼在卡尼什遗址发现一批贸易泥板书(卡尼什是亚述人是建立的,所以文字载体是泥板,受其影响,哈梯人也用这一套路),记录了亚述人从东南800公里外的阿淑尔城往安纳托利亚运了好些芳香油和精致布匹,跟哈梯人交换牲畜、贵金属和宝石。 亚述人在把货物运到安纳托利亚的同时,也把楔形文字教给了哈梯人,让安纳托利亚正式迈入“文明”行列。 作为“文明人”的哈梯人腰杆直了不少,基本建设的步伐也迈地更快,这样的“好日子”过到了公元前三千纪末。 公元前三千纪末,色雷斯、黑海沿岸。 差不多一千年前,在色雷斯、高加索山区走出的印欧人在安纳托利亚融合成了哈梯人,差不多一千年以后,在色雷斯和黑海沿岸又陆续走出了几支了不起的印欧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二百九十~二百九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 黑海(balcksea),欧洲东南部和亚洲小亚细亚半岛之间的内海,因水色深暗,多风暴而得名。 公元前三千纪末,这里的印欧人依然过着“绿绿的草地上牧牛羊的生活”,由于人口饱和,为了寻找新的水源和牧场,也为了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精彩,有识之士们拖家带口,开始迁移。 这时候外面的世界已经很精彩了,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安纳托利亚等地区文明的种子已开花结果,印欧人的迁移使我们的世界越发精彩。 从黑海走出了日后的希腊人、拉丁人、日耳曼人、凯尔特人、伊朗的雅利安人等等著名人群,其中的一支,则沿着先辈的足迹,越过高加索山脉,开赴安纳托利亚,这群人就是未来的赫梯人。 我们先把“未来赫梯人”放一放,他们还得走好一会才能到安纳托利亚,现在,我们来谈一谈“china”一词的来历。 这个思维够跳跃,怎么好好地说着印欧人,一下子就蹦到“中国”了呢? 其实,“china”这一词跟印欧人大有关系。 伊朗雅利安人在西亚折腾一阵后,部分去到印度北部寻找职业生涯第二春(公元前两千纪上半期开始),把当地土著罗毗荼人(棕色人种)殴倒之后(花了好几个世纪),融合(文化融合,人种部分融合)产生新的文明(一般称做吠陀时代),著名的叙事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 “雅利安”一词来源于《旧约》,方舟制造者诺亚三个儿子闪、含、雅弗分别是闪米特、含米特和雅利安的来源,“雅利安”在梵文中的意思是“高尚”(或“高贵”,跟种姓制度有关),希特勒则把这一梵文意思扩展后(变成“高尚的纯种”),作为借口发动二战。 再回到印度,《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都曾出现的“cina”一词,音译为“支那”、“脂那”(不含贬义),用来指代东方国家,也就是我们中国的“秦”(chin)国(不是公元前211年大一统的秦帝国),之后慢慢演变为“china”,随着中国瓷器的广泛传播,最后派生出英文的“瓷器”(china)一词(别弄反了)。 时间差不多了,“未来赫梯人”这会已经到安纳托利亚了,等待他们的不是鲜花掌声的夹道欢迎,而是无情地殴打。 公元前两千纪初,哈梯人是安纳托利亚的老大,矮壮强悍的“未来赫梯人”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来抢底盘的吧?小样儿,你们还嫩点!哈梯人微微一笑,上去就踹,揍得“未来赫梯人”哭爹喊娘,抱头逃窜,并放出话:以后见一次打一次。 哈梯人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这一时期的哈梯人最大的娱乐活动就是揍人,可怜的“未来赫梯人”要不是抗击打能力强,早就被揍进土里了。 因为是同宗(都是一个地方出来的,一千年前是一家),哈梯人没下死手,这就给了“未来赫梯人”喘息的机会。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一) “未来赫梯人”先找到在美索不达米亚被古亚述人暴揍的胡里特人,同是天涯挨揍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俩倒霉蛋结成互助联盟,相约联合抗击周围大佬们的殴打。 虽然两家联合起来实力还是不咋地,但基本可以自保了。 公元前19世纪中期,“未来赫梯人”已经在安纳托利亚建立起若干定居点,胡里特人在美索不达米亚发展的也不错,触手已经伸到了札格罗斯山脉。 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未来赫梯人”的若干定居点也逐渐发展为城邦,这一时期被成为前赫梯时期,从公元前19世纪一直延续到前18世纪。 发展中的“未来赫梯人”的首要任务是学文化,哈梯人成了他们最好的老师,但毕竟两方不对眼,“未来赫梯人”学到的文化知识甚少,还是挨揍居多,而此时,“未来赫梯人”内部可开始分裂成两伙。 一伙人和当地各族人民融合形成卢维人,另一伙人则慢慢有了对抗当地大佬哈梯人的实力,我们还是称我们为“未来赫梯人”。 公元前18世纪后期,发育得差不多的“未来赫梯人”把青铜刀砍向了哈梯人。 战争是激烈也是残酷的,“未来赫梯人”在皮塔那(pithana)及其子阿尼塔(anitta)的带领下对哈梯人发动攻击,顺带把在安纳托利亚做生意的亚述人也收拾了一顿。 战争的结果是,哈梯人被灭族(部分被收编),其城池大部分被焚毁,倒霉的亚述商人也被驱逐出安纳托利亚,自此,安纳托利亚成了“未来赫梯人”的地盘。 由于以前没学过什么文化知识,半文盲的“未来赫梯人”一并继承哈梯人所有文化遗产,自己的名字也懒得想,直接套用“哈梯”,因为哈梯人曾跟胡里特人打过交道,口音有了少许改变,“哈梯”被他们叫成了“赫梯”。 历史上也由此有了赫梯人。 我们对皮塔那和阿尼塔的生平直之甚少,只知道他们的都城在库萨尔(kussara),曾经夷平哈梯城市哈吐沙(hattusa)和亚述最著名的商业据点卡尼什,阿尼塔立下诅咒:“我在夜里攻占了哈吐沙,在该城旧址种上野草。在我之后无论谁成为国王且又在哈吐沙建立居民点,愿闪电雷雨之神击死他”。不过后来的赫梯一把手显然没把阿尼塔的诅咒当回事。 经过一段失落的史料以及赫梯全体人民的艰苦奋斗,赫梯来到古王国时期,时间已经是公元前17世纪。 赫梯古王国的建立者,第一个一把手拉巴尔那/塔巴尔那(labaai)依旧是和记载含糊的主(主要是跟其继承人之间的关系),但他的功绩还是值得肯定的,拉巴尔那不但进行对内统一战争,对外扩张也不含糊,他征服了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地区,使赫梯国家的版图扩展到了地中海之滨。 他的继承人哈图什里一世(hattusilii)更能打,但两人关系一直是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二百九十二~二百九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二) 哈梯师从亚述,赫梯又继承了亚述,哈梯从亚述那学到了文化,赫梯则主攻军事(相对来说,赫梯文是最容易学的楔形文字),立国后,赫梯人体内的好战基因被彻底激发。 哈图什里一世就是一好战的主,不但在安纳托利亚耀武扬威,更把大军(其实也没多少人)开到了叙利亚北部的阿勒颇。 阿勒颇的文明之花比哈梯开得还早,奈何生不逢时,著名的埃布拉就曾惨遭美索不达米亚大佬们的轮番蹂躏,阿卡德人、阿摩利人都曾烧毁过该城,现在剽悍的赫梯人又来了。 哈图什里一世重启曾被先祖诅咒的哈吐沙,使之成为赫梯的新首都,上台第二年(约公元前1649年)挥师东进,越过托罗斯山脉来到叙利亚北部。 赫梯人现在还没实力找埃布拉的麻烦,哈图什里一世首先拿下的是跟埃布拉关系非常亲密的阿拉拉赫(alalakh今泰勒阿恰纳tellacana)。 阿拉拉赫的实力并不算差,不管文化(汉穆拉比的断代问题,阿拉拉赫出土的泥板书就出了很大力)或是军事都具备一定竞争力,但还是没能干过赫梯。 哈图什里一世顺道又砍下几个城市后便打道回府,又跑回安纳托利亚开辟疆域。 哈图什里一世就像头狗熊(无贬义),打仗跟掰玉米差不多,攻下城市后不知巩固,这不他前脚刚走,胡里特人就来了。 胡里特人正在作着建国的准备,急需建功立业,增强人民信心,但环顾四周,亚述已基本被蚕食,南面的古巴比伦虽然国内矛盾重重,但忌于其底子深厚,不远处又有加喜特人虎视眈眈,胡里特人没勇气跟古巴比伦叫板,既然不能在美索找人干架,那就走远一点,于是叙利亚成了目标。 虽说赫梯跟胡里特人原先是一伙,但计划没变化快,兄弟有时候也是能出卖的,这不胡里特人就在赫梯背后捅起了刀子,轻而易举地收编了赫梯刚在叙利亚北部的攻下的城市,害得哈图什里一世在安纳托利亚打仗都不安心,急急忙忙往叙利亚赶,花了三年时间才把丢的几个城市重新揣回兜里。 哈图什里一世在前方累死累活,后院却起了火。 赫梯在建国初期,政治体制比较混乱,特别是继承人问题,一直是困扰一把手们的难题,哈图什里一世和拉巴尔那的关系就不甚明了。 有说两人是父子关系,也有说是叔侄关系,哈图什里一世后院的这把火倒是能让我们从侧面了解一下古赫梯的继承制度。 哈图什里一世最先指定的继任者是他的侄子,但这位不知名的老兄显然有更高的追求,等不及哈图什里一世升天就密谋抢班夺权,哈总发觉后气不打一处来,在贵族大会发表《政治声明》,剥夺了侄子的继承权,指定其孙子穆尔什里一世(mursilii)为其正统继承人。 这位不知名的造反未遂者后来的命运已不可考,但这种临时更换接班的人做法虽然暂时稳住了政治局势,但隐患还是埋下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三) 赫梯这次未遂的宫廷政变不但动摇了国家的政治体制,而且更影响到了远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古巴比伦。 公元前1620年,英勇善战的哈图什里一世带着无尽遗憾离开了人世。哈图什里奋战一生,为赫梯开疆拓土,让“赫梯”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为国家奠定基业,如果不是在继承人问题上闹心过一回,哈图什里应该在临终前没那么苦恼,但是其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哈图什里做梦都没想到的。 哈图什里崩后,古赫梯迎来新领导人,古巴比伦帝国则迎来了掘墓人。 穆尔什里一世继承爷爷遗志,把工作重心再次移到叙利亚,叙利亚小国家多,能尽着穆尔什里折腾。 赫梯在穆尔什里统治下获得长足发展,在叙利亚打出了自信心的穆尔什里脑中突然浮现出一个疯狂的念头:进攻古巴比伦。 俗话说得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饿死胆大的,撑死胆小的”,穆尔什里变身“穆大胆”,朝着古巴比伦就冲了过去。 “穆大胆”要出征古巴比伦,国内一片哗然,估计人们看“穆大胆”的眼光跟看死人差不多,虽然“穆大胆”现在依然活蹦乱跳外带意气风发,就像一个新新人类,我行我素,勇敢做自己,他的这一性格的形成跟哈图什里一世有一定关系。 哈图什里一世曾谆谆告诫“穆大胆”,除了继承自己的政策和按时按量(祭品数量和质量),其他的怎么想就怎么做。 “穆大胆”牢牢记住爷爷的教诲,而且又有了发挥,哈图什里一世之所以没有进攻美索不达米亚,是因为在他眼里在美索的各个都是强国,要攻打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所以他的对外扩张只限于安纳托利亚本土和叙利亚,对“穆大胆”的要求也是稳固本土和在叙利亚扩张。 但这一次,“穆大胆”要做一件外人都无法理解的事,虽然反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穆大胆”还是带领大军按时出征了。 “穆大胆”的勇气为他带来了奇迹,公元前1595年,赫梯战车和骑兵踏平了古巴比伦,繁华的古巴比伦城被“穆大胆”敲成废墟,古巴比抡帝国就此灭亡。 胜利来得如此简单,连“穆大胆”都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居然成了古巴比伦的掘墓人,这不光是先辈们,也是其他美索不达米亚大佬们想都不敢想的事,荣誉突如其来,“穆大胆”却陷入了迷茫,这么看来,太简单的实现甚至是超预期设想并不是什么好事。 在巴比伦尼亚陷入迷茫的“穆大胆”碰到了难题,是继续在此地发展呢还是回国,“穆大胆”很苦恼,但很快,他就有了答案。 在赫梯国人眼里,“穆大胆”这次出征跟送死可以划上等号,而且“穆大胆”的继位又有颇多争议,所以“穆大胆”一走,国内的不安定分子就开始闹腾,收到政局动乱的消息后,“穆大胆”不在迷茫,火速回国平叛。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二百九十四~二百九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四) 赫梯人来得快也去得快,古巴比伦人无力无天,赫梯在巴比伦尼亚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很快被操印欧语的加喜特人填补。 “穆大胆”外战利索,平内乱去不行,匆忙赶回国没多久就被其姐夫汉提里一世(hantilii)谋杀,还没细细品位胜利的喜悦,穆尔什里一世就急急忙忙找他爷爷汇报工作去了。 公元前1590年,穆尔什里成功夺权,赫梯也由此进入动乱期。 上层忙着政治斗争,宫廷血腥斗殴时有发生,下层老百姓也无心生产,更别说对外扩张了,先前几个赫梯领导人拼死拼活扩张的领土被损失殆尽,唯一有点安慰的是首都哈吐沙建起了8米厚的防御墙,为赫梯的自保增加了一个筹码。 动乱还在继续,但赫梯运气不错,胡里特人正忙着跟加喜特人争夺美索霸权,叙利亚各国自保有余扩张不足,安纳托利亚本土除了赫梯,并没什么军事强国,所以在四分之三个世纪的动乱期,赫梯本土并没有遭到强敌的殴打。 动乱总有结束的时候,75年前,赫梯驸马汉提里一世pk掉穆尔什里一世,引发赫梯动乱,75年后,另一位驸马站了出来,用血腥手段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动乱。 公元前1525年,驸马铁列平(telepinu)清除所有政治对手,登上赫梯王位。 这位名字有点像我们中国人的赫梯一把手上台伊始就颁布世袭继承法,这也是赫梯建国以来首次明确继位制度,即首先应由长子继承王位,长子如果挂了,由次子继承,依此类推;如果一把手不幸没能生出男性继承人,就由长女的丈夫继位。 这一继承法被保存在档案馆,并严格实行(除了一次例外)到赫梯王国的终结。 原先的继承制度其实并不是不好,而且相当先进,王位继承人由贵族议会和公民议会联合决定产生,有点民主的意思,不过好经被歪念,制度不符合实际情况,势必会引起混乱。 铁列平继续改革:国王虽然是名义上的国家一把手,但并不能为所欲为,国王行为必须受贵族议会监督,国王不得任意杀戮其兄弟姐妹,如果有犯,代价就是国王那颗宝贵的头颅。 铁列平的治法精神也影响到了其后的《赫梯法典》(有说著名的《赫梯法典》就是铁列平编撰)。 《赫梯法典》(hittitelaws)的颁布时间晚于《汉穆拉比法典》而早于《中亚述法典》(最先颁布于前15世纪末),是赫梯的国家基本法(相当于宪法),用楔形文字写成,20世纪初在赫梯首都哈吐沙王室档案库遗址被发掘。 整部法典由三表组成,共241条,第一表《〈假如某人〉,太阳我父的泥板》,共100条文;第二表《假如葡萄藤》,还是100条文,是第一表的补充汇编;第三表是公元前13世纪对第一表的改编,共41条文。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五) 比起另两部著名的楔形法典,《赫梯法典》少了霸气,多了些许淡定,整套法律突显了“公道”两字。 《汉穆拉比法典》开篇就是君权神授,无限拔高一把手在整个宇宙的地位,《赫梯法典》则没多少神的描述,有也是以“见证人”,错了,是‘见证神“的身份,这也是赫梯的一贯传统。 《赫梯法典》是一部典型的“重民轻刑”法典,除了对国王日常生活诸多规范外,最多的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并且强调补偿而非惩罚,比起同一时期其他文明的法律,显得仁慈许多。 只有在强奸、兽行和破坏国家安全等少数性质严重的情况下,犯罪人(自由民)才会被判处死刑。而且还规定了大量免责条件,使得真正受到刑罚的人更为减少。 法律虽然宽松(妇女可以和男子从事相同职业,即使奴隶也有一定权利),但赫梯人民的幸福指数并不高,起码在公元前两千纪,赫梯人民活得并不轻松。 当时生活在首都附近的大多数人都住在城墙外面,人民多数以土地为生,其他职业,诸如商人、医生、工匠、祭司等特种职业也为数不少,农民和特种职业者都归国家一把手支配,有时会被征募去从事开疆拓土等艰苦工作。 这还是短期问题,而且并不绝对,有意见允许示威游行,政治待遇还算不错,但人民生活最大的问题还是物价。 牛做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赫梯人重要的财产的组成部分,就像现在的住房能出租,赫梯的牛也能出租,但牛的租金可比现在的房屋租金低多了,牛的月租金只相当于两块乳酪(正餐用),如果要买一件吃正餐用的“精美衬衫”则需要自己的牛帮人干一个季度的活。 其实赫梯人的收入并不算低,还是说牛,赫梯人出租牛只是为了补贴收入(每月一西克勒),对比同期巴比伦人的收入,工匠一般月薪都不到一西克勒(约0.8西克勒)。 再说说赫梯的领导阶层(王室、贵族等),他们住在城内,哈吐沙至少有七个城门,由于赫体早期实力不强,安纳托利亚国家林立,赫体免不了遭到殴打,所以哈吐沙城墙宽厚、戒备森严、要塞颇多,而且有一套非常复杂的开门系统。 城防队开门时,城防最高长官必须派特者全程监督,而且在开门之前还需派第二位特使检查门插,每天如此,从不间断。 国王宫殿则位于城市最北角,地势高、视野好,可三面俯瞰多山农村地区的景色,狭窄、有盖的的人行道把王室建筑连接起来,并通向三个庭院,而城内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建筑则是神庙。 哈土沙迄今已经挖出31座神庙遗址,从简单到复杂,从朴素到豪华,不一而足。由于深受亚述影响,所以哈土沙的建筑材料和风格类似亚述,除了城门和宫殿口的石狮,其他基本拷贝了亚述。 哈吐沙是一座建在高原深处的要塞型城市,易守难攻,非常了得,但最后还是被历史的尘埃湮没了将近3000多年。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二百九十六~二百九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六) 安纳托利亚自古就是一个文化繁茂之地,这一点,19~20世纪的考古学家和古董商们都非常了解, 但他们的了解有其时代局限性,他们知道波斯人曾经来过,知道希腊和罗马文明曾在这里安过营扎过寨,知道拜占庭也曾在这里放过风,知道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就出产于此地,更知道凯撒大帝曾在这块土地豪迈地说过那句至今仍在人们耳边振聋发聩的名言:“veni,vidi,vici――我来、我看、我征服!” 不过对于安纳托利亚早期文明(公元前5世纪以前),他们跟我们现代大多数人没什么区别,都是弹琴丢唱本――没谱。 话说回来,不知道也不一定是绝对的坏事。 1860年,法国人亨利(henrimahout)因为捕蝶,无意中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吴哥窟;1974年,陕西临潼宴寨公社社员打机井打出了兵马俑;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都不鲜见,赫梯古都哈吐沙的重见天日,同样基于一次偶然。 公元1834年,法国建筑师、艺术家兼文物贩子查尔斯·特谢尔(charlestexier1807~1871)风尘仆仆地赶往安纳托利亚,他此行的目的是寻找曾经的罗马定居点遗址,当然终极目的还是挖点文物卖钱。 要说特谢尔绝对是个敬业的文物贩子,其敬业程度完全可以媲美当今的保险推销员,他不辞辛苦穿越安纳托利亚中部高原,挨家挨户推销保险,错了,是一个村一个村地打听有无古代遗址。 土耳其人民很厚道,对这个外来的文物贩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特谢尔的提问大多得到的是肯定回答,有些当地居民还会亲自带他前往遗址免费参观,虽然看到的跟特谢尔想象中的有一定差距,但他还是很兴奋,因为他有预感,目的地已经越来越接近,胜利就在不远处,特谢尔仿佛看到了成堆的法郎正在向他招手,擦拭掉嘴角残留的哈喇子,特谢尔继续上路。 当特谢尔来到距现代土耳其首都安卡拉(ankara)以东145公里的小村博阿兹柯伊(bogazkoy)时,这种感觉越发强烈。 博阿兹柯伊现在的名字叫博阿兹卡莱(bogazkale),土耳其语的意思是“峡谷村庄”(地形描述非常贴切),在这里特谢尔再次遇到热心人,村民们很肯定地告诉他山后就有古城遗址,对此回答特谢尔不怀疑,土耳其人民的实在他这一路深有体会,二话没活,特谢尔就跟村民进了山。 费了半天劲,爬到能鸟瞰“峡谷村庄”的陡峭山崖,举目远眺,特谢尔的心脏着实被狠狠震了一下,他看到的远远超出了预想:高大的城墙(残留部分)、宽阔的马路、威风的石狮、巨大的石块,这哪是什么定居点,分明是一座古代城市,而且还是座大型要塞式城市。 更多的惊喜还在等着特谢尔,没等他发出感慨,一位热心的村民告诉他这些都不算什么,还有更大更好的在后头。 啥都不说了,继续上路吧。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七) 又是一小时崎岖的山路,高大的花岗岩山头逐渐清晰,特谢尔的心脏再次承受巨大冲击,他看到了无法想象的景观,山头的天然裂缝中,66座气势雄伟的雕像依次列队阔步前进,雕像周围还刻有大量奇特的象形文字,当地人称这里为画窟,意思是“刻有铭文的岩石”。 这个特谢尔在19世纪为之惊叹的画窟,21世纪的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虽然历经3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岩石上的雕像依然清晰可辨。 看到雕像后,特谢尔立刻意识到他找错地方了,雕像的相貌、服饰都是他从未见过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雕像跟罗马文化没半毛钱关系,他推测这些雕像刻画的可能是生活在黑海地区的古代帕夫拉戈尼亚人(paphlagonia)和传说中的亚马逊人。而他发现的这个遗址则是公元前547年毁于战火之中的吕底亚城市浦特利亚。 虽然发现了这么大一个古代城市遗址,可特谢尔还是略感失望,因为这个城市虽然气势磅礴(城墙六公里,占地1.2平方公里),但城里几乎没有像样的值钱文物,有些虽然价值巨大,奈何个头也不小(比如石像),特谢尔只能过过眼瘾。 尽管特谢尔不知道发现了什么,也没获得经济利益,但他依然做了大量的笔记,并绘出了遗址详图。回到巴黎后,特谢尔发布了他的发现,并做了初步推测,可知道他去世都没整明白,原来他发现的那个遗址就是传说中的第四帝国的首都――哈吐沙,一个尘封了数千年的文明也由于他的一次偶然造访而逐渐向世人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在欧洲,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在《圣经》出现之前,世界上曾出现四个帝国。 很多人把这个传说仅仅作为传说或神话看,而有部分人,则希望探究传说或神话背后的秘密,他们要让神话照进现实,这也是欧洲人18、19世纪“大旅行”(即周游世界,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轨迹)的原因之一。 于是就有了四大帝国中的前三大被陆续发现,当埃及(一直存在,只是古埃及人没了)、亚述、巴比伦三大帝国的真实性被证实之后,谜团重重的第四帝国成为焦点。 前三大帝国在被人们发现之前,好歹一直书面存在,人们在寻找的时候起码不会太没头绪,可这个第四帝国别说书面记载,连个传说都没留下(后来证实《圣经》曾有几处神秘的简短陈述),这也导致了特谢尔亲历哈吐沙却不知其真面目,但我们仍然把发现哈吐沙第一人的头衔授予特谢尔,没有他那种推销保险的精神,哈吐沙还不知道要被历史的尘埃埋藏多久。 有了特谢尔的抛砖,其后一波波的探险者、考古学家、还有那些十处打锣九处在的文物贩子们抱着不同的目的接茬前往哈吐沙,希望能有所收获,在他们眼里哈吐沙就是一个巨大的金矿,至于能不能捞到“真金”,等到了再说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二百九十八~二百九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八) 第二位造访“峡谷村庄”的是英国皇家地质学会的威廉汉密尔顿,时间是1840年。 这个傲慢的英国人曾多次游历安纳托利亚,在他看来,安纳托利亚多有的文明遗迹都是拜外族所赐,在他参观完“峡谷村庄”的遗址后依然坚持这一观点,并在1842年发表对画窟的鉴定意见。 汉密尔顿认为画窟中的雕刻刻画的的是波斯与吕底亚签订协议的场景,打死他都不信在希腊文明到达之前安纳托利亚曾有过灿烂辉煌的本土文明,汉密尔顿达心眼里瞧不上安纳托利亚人,认为他们只是历史的旁观者,能被世人获悉他们的存在只是因为其占了个好地方(安纳托利亚从古至今都是战略要地)。 特谢尔来了,又走了;汉密尔顿来了,也走了;第四帝国就曾在他们脚下,前者因为能力问题错过发现这个遗失的文明,而后者则是因为态度问题。 同样,赫梯文明也错过了两次重见天日的机会,不过既然等了都快三千年了,也不在乎再继续等下去。 其实也不能怪前面两位老兄“有眼无珠”,在他们那个时代,安纳托利亚确实没表现出有比希腊、波斯、罗马文明更为古老的文明,只信考古实证的欧洲人当然有傲慢的资本,不过随着其后安纳托利亚各地青铜文明遗址陆续被发现,人们逐渐认识到安纳托利亚的文明史远比他们所知道的更古老、更悠久。 1869年最后一天,英国铁路工程师约翰特透伍德在以弗所挖出了传说中七大奇迹中最美奇迹的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1870年,谢里曼发现特洛伊遗址;这些考古证据清楚表明安纳托利亚有着比希腊、罗马更早的本土文明,有些甚至在青铜时代早期就已经颇具规模。 有了这些遗址遗迹垫底,人们对“峡谷村庄”的态度明显转变,一些以前没注意的细节被人重新审视,有关揭开这个遗址谜团的线索也随之陆续浮上水面。 1872年,爱尔兰传教士威廉莱特和英国驻大马士革领事格林出发前往叙利亚哈马城(《圣经》中称为哈马斯城)进行当时人们非常热衷的寻宝活动,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寻找五块刻有神秘象形文字的玄武岩。 这五块中的一块早在60年前(1812年)就被瑞士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古城佩特拉的发现者)所发现,不过贝克哈特没把它当回事,压根没看几眼就扔那不管了,这一扔就是60年。 直到1871年,美国驻叙利亚总领事找到了另外四块,并发表了其中一块的绘图,使得这五块石头一夜成名,求购者纷至沓来,文物贩子们挥舞着手中的现金或是支票,要求高价收购,不过当地居民认为石头上的神秘铭文能够治疗风湿,集体对石头下落保持沉默。 比起知无不言的纳托利亚人民,哈马人对待外来打听石头下落者显然不够厚道,莱特和格林得到的回答都是“哈马城从来没有过这五块石头!”。 可能是二位的口才不错,也可能请当地人腐败了一下,经过不懈追问,两人终于套出了石头的下落。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二百九十九) 说来也巧,石头中的一块就在这位坦白了石头下落的仁兄家里,堡垒从内部攻破后,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莱特和格林毫不费力地找齐了五块石头,但石头太大,又都嵌在遗址里,凭他们两人很难把石头弄走,于是他们找到了正在该市访问的叙利亚土耳其总督苏卜希。 苏总督一看到石头就立刻拍板:“通通挖走。” 莱特和格林很高兴,哈马城的居民却很不高兴,苏总督的这一命令可捅马蜂窝了,哈马人民群情激愤,纷纷上街游行示威,并高喊“砸碎圣石”、“总督滚蛋”等反动口号,因为搬运工作第二天才能进行,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苏总督临时雇用了武装人员守护石头。 苏总督花了多少钱无考证,但这笔雇佣费着实没有白花,最大的那块石头从所在地运到1.6公里外的总督府就需要50多个人4头牛干一整天,沿途还要防范哈马群众的打砸抢等恐怖袭击。 从清晨到傍晚,哈马城那叫一个乱,眼看石头将要运抵总督府,老天又来凑热闹,非常罕见的流星雨不期而至,城内有暴乱演变成恐慌,哈马城人认为这是安拉动怒,若不把石头放回原处必将遭致灾难。 要说还是领导有水平,一翻话就驱散了人们的恐慌,苏总督宣布,虽然突发流星雨,却没砸死或砸伤任何人,是吉兆,是安拉赞成哈马人民把石头献给敬爱的哈里发,人民顿时转悲为喜,示威顷刻变成庆祝。 欢庆的队伍中并没有莱特和格林的身影,他们还有很多事要做,石头肯定不能运回英国(两人许诺把石头交给伊斯坦布尔博物馆),他们要抓紧时间制作铭文模版,一份送往大英博物馆,另一份则要送交给巴勒斯坦勘查基金会。 莱特希望大英博物馆能破译铭文,此时他也提出一个大胆假设,这些铭文可能出自一个《旧约》中提到的神秘民族――赫梯之手。 在当时别说是一般民众,就是专业人员对赫梯这个名字也是相当陌生,莱特神父之所以知道是因为的他的职业,史上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圣经》那是背得滚瓜烂熟,但专家们基本都持怀疑态度,再说这些符号也不是一时半会能破解了的,由于没有其他更令人信服的解释,这些铭文就被简单地成为了“哈马斯铭文”。 随着考古工作的广泛开展,“哈马斯铭文”在其他地区(主要在土耳其和叙利亚)也被相继发现,而且数量众多,但人们依然无法破解其含义,赫梯的出头之日,看来还得等。 1879年,英国语言学家阿其波尔德舍斯把特谢尔在“峡谷村庄”拍到的照片和“哈马斯石头”的照片做比较,发现两处照片上的两三个符号相似,舍斯随即意识到既然存在这种应用广泛的文字,那么即使不存在一个使用这种文字的民族,也会存在一个共同的文明。 当一份提到有一个强大民族曾在哈梯地区居住的埃及和亚述文件被破译后,舍斯才确定历史上很可能真的存在过《圣经》中提到的赫梯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三百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 1880年,伦敦举行《圣经》考古大会,舍斯在会上旧事重提,把六年前莱特神父的推断再次发表,结果跟六年前差不多,虽然反对声依然强烈,但很多人的想法已经开始松动,或许,真有一个劳什子第四帝国。 之后舍斯又添了一样把火,出版小说性质的《赫梯人的帝国》(当然他是作为历史著作写的,不过虚构成分太大,太水)一书,虽然这本书的历史研究价值不大,但为一门新的学科――赫梯学开辟了道路,赫梯文明重见天日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截止到舍斯出版《赫梯人的帝国》,有关赫梯文明的实物证据已经不少,文物、铭文、甚至那个一直不能确定身份的哈吐沙遗址,所有证据都指向一个未知的民族,不过由于文字的破译几乎没任何进展,人们对这些证据也只能干看着,直到七年后一个意外的发现。 1887年,第一帝国所在地,埃及。 开罗以南480公里的泰勒阿玛拉村,一批秘藏的楔形文字泥板被发现,这批埃及法老埃赫那吞(这是一位非常非常有意思的法老,我们会在下卷书中重点讲到这位集史上第一个一神教的创立者、图坦卡蒙的上任法老、马凡氏综合症患者于一身的叛逆法老的神秘而精彩的一生)的外交和行政文书,文书中多次提到赫梯这个国家,有一封回信更是了得,署名是赫梯一把手苏皮鲁流马一世,信件的内容是恭贺埃赫那吞新登王位。 这封回信是用当时通行的外交语――巴比伦阿卡德语写成,所以破译很容易,这批秘藏泥板中有两封用未知语言(也是以楔形文字为载体)写成的信件却很让考古和语言学家们头痛。 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哈马斯铭文”还没搞定,这会又冒出了两个楔形文本,而且这两种不同的文字都指向同一个未知民族。 1893年,“峡谷村庄”的考古活动开始,法国考古学家欧内斯特强塔(eestchantre)在村子附近又发现两块刻有未知语言的楔形文字泥板残片,1905年,其中的一块“峡谷村庄”泥板残片被送到德国亚述学家胡戈温克勒(hugowinkler)手中。 温克勒教授决心破译这种神秘语言,于第二年10月(1906年)组队前往“峡谷村庄”挖掘。由于正赶上雨季,温克勒教授的挖掘期只有短短的三天。 时间虽短,收获却很丰盛,挖掘队三天共挖到了34块泥板,尤为幸运的是,其中大多数都是用那种未知语言写成, 初战告捷,不但为温克勒教授的破解工作提供了大量资料,更加深了教授对赫梯文明存在真实性的肯定。 为了找到最终答案,1907年,温克勒教授再次回到“峡谷村庄”,有了前一次的经验,威廉避开雨季,教授把挖掘时间定在了七月,这一次,他要挖票大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一) 由于是语言学家,温克勒教授教授只对泥板感兴趣,其他的遗址、文物都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他关心的只是文字,而且他的目的也是破解这种未知语言。 种地还得有个规划,温克勒教授主持的挖掘工作却没丝毫规划,挖哪算哪,不做任何地层学记录,只要泥板,其他不管。 发掘工作虽然乱了点,但收获很是令人振奋,大量的泥板被用篮子装着送到温克勒教授的枝条小屋,知道的教授是在破译语言,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研究生化武器。 “峡谷村庄”的苍蝇特多,而且似乎对教授的工作很有兴趣,时不时就会组团参观一下枝条小屋,苍蝇朋友们是热情让教授大为苦恼,不得已,教授只能在大夏天蒙头盖脸,并戴上手套,整个一隔离病房医生护士的打扮。 为了破译工作,教授除了忍耐还是忍耐(时常还会抱怨天气和工作条件),温克勒教授在忍耐中等来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 发掘工作进行20天后,温克勒教授的一位助手给他带来了一块保存非常完整的用阿卡德语书写的泥板,由于是亚述学家,读写阿卡德语对教授来说不是问题,不过当他看到那块泥板时,眼珠子还是差点掉了下来。 不能怪教授心理承受能力差,这块泥板记载的内容太过惊世骇俗,它是两大帝国缔结的和平条约的具体条款。 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没有之一)拉美西斯二世致信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破坏赫梯继承法的那位老兄),双方就条约最后细节进行拍板。就是这封信使得第四帝国正式浮出水面。 这封信之所以有这么大效果是因为它的内容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两个超级大国缔结的和平条约,也就是著名的“银板合约”(具体情况以后会讲到),正式条约一式两份,分别用古埃及象形文和赫梯文(刻在银板上)写成,缔约时双方交换正本,另有副本两份,其中的象形文字副本被刻在埃及卡纳克神庙和拉美西斯神庙的墙上。 温克勒教授对象形文字副本再熟悉不过,几乎能够全文背诵(全文比较长),这样一份重要文件绝对不会乱丢乱放,唯一可能的存放处只能是国家档案馆,这下教授可以肯定了,不但赫梯真实存在,而且“峡谷村庄”附近的遗址群就是其首都。 温克勒教授又继续在“峡谷村庄”继续挖了三年,收获泥板约一万,可以的是即使有那么多资料,教授直到1912年去世,依然无法破解赫梯文。他只能在阿卡德文本中窥探一下赫梯文明的片段,除此之外,温克勒教授能做的也只是躲在树荫底下看工人挖泥板。 早在1902年,挪威学者克努德特森就提出赫梯语可能是印欧语的一支。不过他的观点几乎没被人注意过(如果温克勒教授能稍微注意一下,或许他就不会带着遗憾离世了)。 几乎并不代表全部,有一个人注意到了他的这一观点,并受到启发,由此打开了赫梯语的破解之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二~三百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 几乎是唯一注意到克努德特森观点并认真思考的是杰出的捷克闪语专家赫罗兹尼(bedriu”的发音跟英语的“now”(现在)非常接近,于是,这个3000年来没人能读懂的赫梯语句被翻译出来。 “现在,你吃面包,而且你还要喝水。”――这是人类历史上破译出的第一句赫梯语。 1915年11月24日,赫罗兹尼在柏林近东学会大会上宣布赫梯语是一种印欧语言,并展示了他的破译成果。 让他的失望的是,他的研究成果换来的并不是掌声和鲜花,而是嘲笑和嘘声,但这位天才的语言学家并未放弃,依然继续发表对赫梯语结构的全面语法报告,并在1919年发表首批“峡谷村庄”出土泥板的译文,至此,破译赫梯语楔形密码的钥匙终于找到,不过另一把解读象形密码的钥匙还是没有着落。 另一把钥匙是解读“哈马斯铭文”的关键,没有这把钥匙,靠一条腿走路的人们不能系统有效地了解赫梯文明,但现在别说头绪,连找寻钥匙的方向都不知道,人们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等待。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 破译赫梯象形文字的工作在等待(其实并不能说是等待,只是都没进展,找不到突破口,用停滞一词也许更恰当),有关赫梯文明的考古工作却在时不时展开。 真正的德国考古队(温克勒教授带的那支只能算挖板队)在20世纪初就已经对哈吐沙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除了两次世界大战被迫中断外,考古工作一直在安纳托利亚进行着(现在依然在挖)。 正是由于这些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第二把钥匙慢慢走近人们的视野。 1946年,伊斯坦布尔大学博塞特(helmuththeodorbossert)教授在土耳其南部托罗斯山中位于卡拉提佩(karatepe-aslantas现在是个国家公园)的一座赫梯要塞,发现两扇相同门的两侧的装饰石板刻有赫梯象形文字(右侧石板)和腓尼基文字(左侧)石板。 通过分析比较可以识别的腓尼基文字,人们逐渐了解了赫梯象形文字的释义和语法,另一把破解赫梯语的钥匙也终于被人们找到。 补充一下,早在1880年,英国语言学家阿切贝尔德·亨利·赛斯(archibaldhenrysayce)就根据一枚在伊斯坦布尔发现的双语银质印章开始破解赫梯象形文字。 印章内圈刻有赫梯象形文字,外圈则刻有胡里特语(楔形文字),赛斯用这个印章的石膏模型破译了这些赫梯象形文字(到1886年底,总共有7个象形符号被破译)。 赛斯虽然做的不错,但他并没有找到系统的方法,他的工作对于破解“哈巴斯铭文”几乎没什么帮助,直到1946年博塞特教授的发现,人们才真正得到开启赫梯文明的另一把钥匙。 现在两把钥匙都找齐了,我们的赫梯历史也该继续了,在回到铁列平执政的那个年代之前,我们还需要解决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赫梯的首都会建在那么一个偏僻荒凉、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 一般国家的首都,不是建在交通要道就是建在靠海靠水的地方,总之得便于跟外界联系,哈吐沙则正好相反,距最近的大河有80多公里,离最近的海(黑海)则有好几百公里,由于建在山里,地势高,道路闭塞又经常下雪,别说是建都,几乎都是不人待的地方,可赫梯人偏偏就选择了再这里建造他们的都城。 通过考古,我们发现,哈吐沙城在鼎盛时期规模达到1.6平方公里,人口超过五万,虽然这个民族曾经建立了第四帝国,也曾有过灭古巴比伦,灭米坦尼,胜埃及的光辉战绩,但它真正的辉煌期并不长,赫梯文明在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守势,他们需要一个安全牢固的藏身之所,以避免不小心被周围其他国家黑掉,所以他们选择远离敌人,在峡谷建立要塞型都城。 整个哈吐沙都是围绕“防御”两字进行规划建造的,厚重的外墙,坚固的城门,高大的望塔,更加厚重的内墙,八条地下秘密通道,构成一座极其坚固的永久性要塞。 有了坚强的后盾,赫梯人一有机会就会向世人展示他们的实力,现在让我们重回公元前15世纪,去领略一下赫梯带给世人的惊喜。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四~三百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四) 自铁列平执政,赫梯就算是暂时起来了,接下来,赫梯进入了一段记载不甚明了的历史,也就是赫梯中王国时期。 虽然记载混乱,但其历史却没乱,铁列平的政策确保了赫梯的可持续发展,中王国时期的赫梯怎么说也是个地区性强国。 安纳托利亚并非赫梯一家独大,王国的发展一直处于周边诸国的包围之中,或是处于近东其他地区大小王国的威胁和相抗衡之中,“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赫梯这棵发育还没完全的木就不断遭受着摧残。 敌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赫梯王国,赫梯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抵抗,不过实力差点,挨了不少黑棍,亏得铁列平老兄底子打得还不错,除了时不时挨顿打,赫梯人的日子还过得去。 赫梯古王国虽然算不上帝国,但实力还是不错的,k翻古巴比伦就是个例子,那时候的赫梯一把手们对外主要以征服为主,很少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国际纷争,不注意团结周围邻邦,这也导致了中王国时期的四面受敌,国力始终处于衰弱状态。 哈吐沙再坚固也有被打坏的时候,特别是持续不断的冲击,赫梯人民只能边打仗边修城,在长期的挨打实践中,赫梯人逐渐摸索出经验:在自身实力不够的情况下,要想不挨打,只能签合约。 说起签合约,这都是美索不达米亚大佬们玩过的东西,但赫梯没有照搬他国现成经验,而是在其基础上发展了具有赫梯特色的新合约。 赫梯特色的合约可用四个字概括:欺软怕硬。 对那些强劲的国家,比如铁列平执政时代的安纳托利亚强国基祖瓦特那(kizzuazza)前往。 占领卡尔开米什后,苏皮鲁流马一世又派自己的儿子沙里库苏赫前去,另一个儿子铁列平被派往阿勒颇,与沙提瓦查的委派不同,沙里库苏赫和铁列平的头衔是王,具体来说是分封王。 封王后,苏皮鲁流马一世与沙里库苏赫订立条约,确定他的分封和沙里库苏赫作为分封王应履行的义务。这一条约就是苏皮鲁流马一世首创,最具赫梯特色的第三种条约――封侯条约。 就在苏皮鲁流马一世攻占卡尔开米什不久,埃及发生了直至今日都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件大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六~三百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六) 先把埃及那边的事儿放一下,我们继续说说赫梯的封侯制度。 自从猛人铁列平改革继承制度,赫梯王族凝聚力不断增强,虽然偶有成员之间的暴力冲突,但总体发展趋势还是好的,随着赫梯国力的不断增强,王室成员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怎么安排这些精力旺盛的家伙,确实是个问题。 再者赫梯的地盘越打越大,怎么对新地盘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是摆在苏皮鲁流马一世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赫梯在古王国时期就在叙利亚有过占领地,但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占领地人民以前干嘛还继续干嘛,只不过多了个名义上的老大,除了逢年过节送点礼,帮老大抓个犯人之外,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对赫梯并没有很强的认同感,这也导致当埃及、米坦尼等强国进攻的时候,非常容易就倒戈,想想也是,谁做老大不是做啊,找个强劲的好处还多(别人看在老大的面子上不敢轻易下黑手)。 要说起来,把王族成员派往占领国并不是赫梯首创,亚述就曾经干过,苏皮鲁流马一世同时代的亚述一把手阿淑尔乌巴里特一世就让自己的外孙做了巴比伦的直隶总督。 苏皮鲁流马一世发展了这一制度,搞出了具有赫梯特色的分封制,不但进一步增进了王族的凝聚力,而且使得国家能直接控制这些被占领国,国力进一步增强,也为其后迈入帝国行列打下坚实基础。 赫梯正是靠着王族的团结称霸一时,但也由于王族的内讧走向没落。 这会赫梯还没真正的起来呢,覆灭的事以后再说,还是先来看看埃及那边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 苏皮鲁流马一世围攻卡尔开米什的时候,有一天,在城外营帐里接见了一个埃及来使。使者带来一封信,信的内容的让见惯大场面的苏皮鲁流马一世也不由大吃一惊。 埃及法老驾崩了。 照理说死个把埃及法老虽说是大事,但不会弄得苏皮鲁流马一世那么吃惊,关键是那位死的法老不是一般人。 由于史料的不完整,我们并不能确定这位升天的法老到底是谁,不过两位候选法老都是大腕,一个是埃赫那吞,另一个是图坦卡蒙。 这两位埃赫那吞自不必说,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一神教的创立者,上古风云人物,有人认为他就是犹太教的创立者摩西,这是后话不提,不过从这点就能看出埃赫那吞腕有多大。 图坦卡蒙虽然在当时名气不算很大,但他个金面具以及丰富多采的随葬品倾倒了无数现代人,更因为这位少年法老的死因之谜以及诅咒事件更为图坦卡蒙增添了神秘色彩。 现在,这两位法老中的一位崩了,更令苏皮鲁流马一世感到离奇的是,信是这位已故法老遗孀写的,这位遗孀因为老公新丧,又没儿子,而他又不想跟一“平民”(此“平民”身份可能是仆人)结婚,所以在信上请求苏皮鲁流马一世派个儿子去埃及做他老公,这也意味着如果赫梯王子能够成行,那么,下一任法老就是他。 第一帝国的继承人居然需要赫梯派遣,由此可想苏皮鲁流马一世当时是多么牛,声望遍及整个地中海,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整个西方史或许就将改写,赫梯也会因此成就巨大威名,但老天却偏偏不给赫梯这个机会。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七) 苏皮鲁流马一世是一个谨小慎微的人,看到信之后没有立即答复,他觉得天上掉馅饼是可能的,但这么大一个馅饼直接砸自个儿脑袋上的概率实在不高,于是派他的私人秘书去埃及调查此事。 顺便说一句,这封信在1906年被那位只对泥板感兴趣的温克勒教授在哈吐沙挖了出来,可见历史上确实存在此事。 这位派去调查的秘书同志可能有点楞,说话不注意方式,直截了当就问那位埃及王后动机。太直接有时并不会起到好效果,秘书的这一问题显然触怒了王后,其实她的动机不难理解,埃及由于宗教改革,国内掐得是昏天黑地,这会法老又挂了,王后想找个靠山以图自保,由于苏皮鲁流马一世战绩辉煌,名气又大,而且儿子众多,所以她希望借助赫梯的势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以及稳定埃及国内局势。 没想到秘书太不懂事,有些不能放在台面上的事非得摊开了说,人家好歹是第一帝国的正派王后,面子还是要顾及的,这位王后觉得赫梯秘书的问题侮辱了她,不过还是重申了自己的立场,希望苏皮鲁流马一世派出王子接埃及法老的班。 秘书回来后向上司报告了调查了情况,可苏皮鲁流马一世依旧怀疑,继续派人调查此事,一来二去,双方交涉了半年,苏皮鲁流马一世终于相信了埃及王后的诚意,决定派扎南扎(zannanza)王子前往埃及。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挎着戒指包?我去娶媳妇儿,马上要迟到,爱老婆爱埃及,婚后要为(赫梯)人民做贡献! 我想着就是扎南扎王子在去往埃及途中的真实心情写照吧,这位准新郎一路跟随从们欢声笑语,做着接班埃及法老的美梦,却没想到他这一去,法老没做成不说,反倒丢了自个儿的小命。 由于老爹的疑心太重,磨叽了半天,埃及那边黄花菜都等凉了,新一任法老(有可能是原埃赫那吞的延臣阿伊)已经顺利接班,扎南扎王子则在路上离奇失踪,之后的历史上,扎南扎再没出现过。 扎南扎王子极有可能是被谋杀了,再罗嗦一句,那个归天法老的候选人其实有三个,还有一个是与埃赫那吞共同执政的斯门卡拉(第18王朝第11王),这位老兄在25岁的时候也死了,死因离奇。 苏皮鲁流马一世的迟疑不但没能跟埃及连上姻,更葬送了自己儿子的性命,由于这么大的一个便宜没占上,苏皮鲁流马一世的幸运也到了头,上天已经决定抛弃这位赫梯的中兴之主。 天与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老天这么给面子,苏皮鲁流马一世却一点也不兜着,他不倒霉谁倒霉? 爱子的离奇失踪让苏皮鲁流马一世有了对埃及在迦南和北叙利亚的附属国动粗的借口。 扩张战争进行的很顺利,大片土地被赫梯攫取,赫梯的疆域也从安纳托利亚西部的爱琴海向南到达黎巴嫩的山区,向东则从地中海延伸到美索不达米亚北部,总面积达67.5万平方公里的强大帝国。 但是很不幸,公元前1334年,由于染上军队从叙利亚带回的瘟疫,苏皮鲁流马一世医治无效,撒手人寰,一代中兴之主就此告别历史舞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八~三百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八) 从苏皮鲁流马一世开始,赫梯正式迈入帝国行列,虽然被称为第四帝国,但在时间上要早于第二帝国亚述(第三帝国之一的古巴比伦也早于亚述帝国,不过由于要跟新巴比伦帝国在时间上中和一下,所以巴比伦被排位第三帝国)。 逝者已矣,生者还要继续战斗,苏皮鲁流马一世为他的继承者留下大片土地和强大军队的同时,也留下了一场瘟疫。 苏皮鲁流马一世本人就没挺过去,他的继任者阿尔努旺达二世(auwanda2)更惨,上台一年不到,王座还没坐热,就急着找他爹喝茶去了。 苏皮鲁流马一世产量不低,生了一群儿子(埃及寡后就是因为赫梯够牛,苏皮鲁流马一世儿子又多,所以向他要王子做老公),现在已经挂了两个,另有几个被封了王,最后王位比较意外地传到了幼子穆尔什里二世(mursili2)。 说是意外是因为穆尔什里二世接班的时候非常年轻,前面还有几个哥哥,他在王位继承人里排名并不靠前,但出于某种原因(一是他的哥哥死的死,被封王的封王,二是穆尔什里二世跟阿尔努旺达二世关系非常好,并一直辅佐阿尔努旺达二世),这个语原本排名比较靠后的继承人获得了王位。 穆尔什里二世也许是在民间名气最大的一位赫梯王,拥有极广的粉丝群,这一切都是拜早年的一部日本漫画所赐,作为漫画中的男一号(男二号是拉美西斯二世),穆尔什里二世被刻画成一个雄才大略的绝世帅哥外加酷男,现实中的穆尔什里二世帅不帅先不说,酷是肯定的。 这位老兄早年挨过雷劈(命大没挂),不过患上了严重的口吃,说话极不利索,像这样的人说话一定不多(一句话说上半天自己累听的人更累),酷都不用装(酷哥一般都喜欢装深沉,话不多,穆尔什里二世倒是想多说话,可惜有语言障碍),再加上第四帝国一把手的身份,绝对的酷男。 顺便说一下,如果各位有志于写穿越小说,不妨挑些年代隔的远的,历史资料少的,知名度低的朝代或文明来写,这样不但容易避免硬伤而且发挥的空间更大。 关于漫画和写作的废话就此打住,继续说这位了不得的酷男。 初上台的穆尔什里二世是焦虑的,很焦虑。老爸和哥哥死于瘟疫,而且疫情还在蔓延,他自己又挨过雷劈,穆尔什里二世再能耐(虽然现在还没表现出来)也不敢跟老天装酷,于是在焦虑中虔诚祷告,以求噩运破解之法。 赫梯的神仙们也够意思,告诉他上天降下瘟疫是为了惩罚他老爸的罪孽(估计就是大馅饼砸脑袋上没接住),要破解只有通过献祭,为了达到恐怖效果,神仙最后还恐吓穆尔什里二世,如不献祭,他本人和哈吐沙死了死了的。 从小就对神仙有阴影的穆尔什里二世哪有不照办的理(他认为被雷劈是天气神看他不顺眼,惩罚他呢),一有机会穆尔什里二世就会积极给神仙们送礼,碰到有跟神仙的联欢活动,不管离得有多远,他都会放下手头的工作赶回哈吐沙参加。 神仙们一看这阵势,觉得很满意,认为这个小酷哥还是很有前途的嘛,于是放松了对赫梯以及他本人的敲打,瘟疫结束,赫梯军队重新启动,在穆尔什里二世的带领下,又一次出征。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九) 让酷小子穆尔什里二世的战车现行,我们先去哈吐沙领略一下赫梯神仙们的幸福生活,反正我们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很快就能赶上赫梯军队。 公元前14世纪,国力日趋增强的赫梯不但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固和扩建防御工事,更为神仙们建了不少豪华官邸。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哈吐沙共有神庙31座(已经发现的),其中最著名的是位于旧城中心区的主神庙(后世学者称之为大神庙)。 大神庙有一巨大入口,一超大中庭,还有房间200,工作人员200多,占地两万多平方米,供奉赫梯主神气候神(又称风雨神或雷电神)和太阳女神。 这个气候神就是收拾过酷小子穆尔什里二世的那位,每年春季祭祀气候神,酷小子不管在哪都会往回赶,深怕错过聆听领导的教诲。 与气候神地位相等的是太阳女神(两神是两口子),这两位神仙不光吃的好(每天都有新鲜瓜果蔬菜、面包和酒,逢年过节还有小羊羔吃),住的好(神庙是哈吐沙最重要的建筑,而大神庙则是整个帝国最神圣的地方),而且与赫梯人的生活联系密切。不管是种地放牧,还是出征打仗,哪都有神仙们的身影。 酷小子自不必说,其他赫梯一把手对待神仙也是相当虔诚,时常会跟神仙们沟通一下感情,顺便就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向神仙求助。 赫梯本国除了两尊大神之外,大大小小的其他神仙举不胜举,当签订各种条约的时候,神仙们的名字经常被最先提及(作为条约的见证,相当于公正人员)。在民间,神仙们也是备受追捧,人们的一言一行都受神仙监督,不过神仙们实在太忙,人间的俗事管不过来(有可能是根本不想管),人间的领导们就颁布法律条文来约束臣民。 不光本国神仙在赫梯过得很滋润,外国神仙来了也是好酒好肉好招待,赫梯政府并不阻止其信仰其他国家、地区的神仙,并且赫梯神仙跟美索不达米亚神仙出于同意体系,神仙们经常会互相串个门,交流一下感情。 要搞清赫梯的神仙体系不容易,就拿气候神来说,也叫雷电神,但赫梯有很多个雷电神,(太阳神也分男女),除了供在主神庙的“上天的雷电神”,还有其他不少级别相对较低的雷电神,他们各行其职,到帝国后期,赫梯的常驻神仙超过了一千(当然有夸张的成分),赫梯人当然不会弄乱,但后人要想搞清楚就比较困难了。 公元前14世纪,赫梯大兴土木的同时,一项可称之为伟大的发明孕育而生,那就是冶铁术。 赫梯是我们这个星球上第一个使用铁的民族,国王把冶铁术是坐专利,打死都不外传(后来外传是由于一把手们被打死了),很多历史资料都把赫梯的兴起挤在铁器的功劳上,好像没有铁就不会产生赫梯帝国似的,但我们有理由相信,赫梯的帝国时代不能被称之为铁器时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十~三百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 赫梯首创冶铁术是不假,但就像最早的玻璃一样,铁器被研发出来后并没有被广泛应用。 先看一下铁器的价格,于黄金等价,是铜的60倍,这就说明当时铁器并没有被广泛应用,存世量极少,农民根本不会大规模使用铁质农具种地(用不起啊),在军事方面,赫梯历史上最大一次战役――卡迭石之战,赫梯士兵所用兵器还是当时世界上大规模使用的常规性青铜武器。 再说了,会冶铁就一定能制出好铁吗?赫梯那是正处于冶铁初级阶段,制出铁的质量可想而知。不说赫梯,就拿我们中国的春秋时期来说,虽说比赫梯晚了七、八百年才学会了(基本是从印度进口的技术)冶铁,但铁器也只是用于农业,直到秦帝国镇压秦末大起义的时候,秦兵所用兵器依然是青铜制。 赫梯的铁只是作为一种财富的象征,最多用于制造艺术品,作为高级礼品馈赠外宾,最多给领导干部(或者马)打身拉风的铁甲,要想全军普及根本不可能。 真正托起赫梯帝国的是马,具体来说是马拉战车。 把赫梯帝国说成是战车上的国家一点都不夸张,优良战马的地位甚至超过了普通民众,而在赫梯,当个弼马瘟相当地不容易。 赫梯军队所颁发的军事手册对马匹的饲养管理就有严格而细致的规定,什么时候梳理马匹,什么时候给马上油,什么给马盖上毛毯(这待遇绝对不输人),怎么给马准备饲料,什么时候和怎样训练马匹,这些具体细节被严格执行,弼马瘟们丝毫不敢怠慢。 苏美尔人发明了轮子制造了战车,赫梯人则充分利用了轮子并改进了战车。 赫梯战车在当时西方世界是最先进也是最强劲的,同其他西方国家的战车不同,赫梯的双轮双马战车上不但人多(3个,跟我们春秋时的战车人数一样),而且坚固,战车上不设弓手,除了驾驶员,都是近战兵种。 照理说赫梯所处的安纳托利亚山多路崎,并不适合发展战车,但赫梯偏偏就把战车当做了主战武器,而且效果相当不错,这一点都是拜亚述和米坦尼所赐。 师傅亚述自不必说,赫梯跟着亚述学文化,学军事,受亚述影响巨大,对米坦尼,则是打出来的经验。 早期赫梯能把米坦尼殴倒,并不是靠绝对战力,苏皮鲁流马一世初战米坦尼就差点被打得不能自理,后来是战术得当(出其不意)外加米坦尼一把手临阵脱逃,赫梯才第一次得胜。 米坦尼虽然吃了大亏,半推半就地做了赫梯的小弟,但米坦尼亡赫梯只心一直不死,逮着机会就对赫梯下黑手,作为显赫一时的帝国,战斗力确实不弱,特别是战车,在古代社会名气那是相当大,要不是碰到赫梯,第四帝国的头衔有很大机会落到米坦尼头上。 苦主米坦尼从苏美尔人那借鉴来机动能力相对较差的重型战车,经过改良和创新,研发出新一代的双轮双马战车。 马车一般作为移动射击平台(这也是战车的一般套路)投入战场,给战场局势带来极大变数,后期更是发展出可载三人的准重型战车(有车辕,马身上和颈部披甲),并别出心裁地把战车兵当步兵使(安置底座)。 这种机动能力超强的轻便马车给米坦尼的敌人制造了大麻烦,吃过亏的敌人们纷纷效仿,其中学的最好的就属赫梯。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一) 赫梯人直接摒弃了战车的移动射击平台作用,不但坚固了车身,更武装了马车和战车兵,使战车成为军队的绝对主力。 现在让他们乘坐现代化交通工具,追上酷小子,去看一看这位堪称将才的赫梯一把手打到哪了。 由于接班时年龄实在太小(其实已经成年),很多原本赫梯的小弟纷纷造反,特别是帝国周围国家,整个安纳托利亚反成了一锅粥。 由于安纳托利亚西北部卡什卡(kashka)山区闹得最欢,酷小子于是决定第一个拿阿尔扎瓦(arzawa)开刀。 阿尔扎瓦的领导人也是个不怕事儿的主,仗着自己有一定实力还没开打就先开骂,嘲笑酷小子年幼无知,兵少车少,跟他的死鬼老爹没的比。 事实证明,酷小子跟他老爹还是有的比,为了名正言顺(赫梯人也讲究这个),酷小子借口阿尔扎瓦窝藏赫梯a级通缉犯,还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阿尔扎瓦领导人自吹步兵和战车都比赫梯多),而且还侵犯赫特最高领导人名誉权,决定对阿尔扎瓦进行大规模军事打击。 阿尔扎瓦的实力远没有嘴上吹的那么强,过了嘴瘾但付出沉重代价,赫梯军秋风扫落叶,把阿尔扎瓦好一顿揍,光抓回的俘虏就有66000个(酷小子自己说的),一把手也被酷小子赎罪并罚,执行了死刑。 赫梯有个传统,喜欢满世界抓俘虏,那是因为俘虏是奴隶的最大来源,近东诸国基本都有这传统,只是其他国家不像赫梯那样把俘虏作为奴隶的主要来源,苏皮鲁流马一世就曾经在叙利亚抓了不少,不巧抓了个带瘟疫的(据说来自埃及),结果把自个儿给治死了。 虽然抓俘虏带有一定风险,但利润可观(奴隶不但可以自己用,还能卖钱),赫梯的这一传统到死都没丢。 再说一下这个阿尔扎瓦,虽然被酷小子收拾得不轻,国家被一打为三,三国都成了赫梯的小弟,也由此暂时退出历史舞台,赫梯帝国崩溃后,阿尔扎瓦又换了个马甲重回历史舞台,经过努力终于成为安纳托利亚一霸。 干掉阿尔扎瓦,卡什卡山区其他国家的叛乱还在继续,酷小子再接再厉,不间断敲打叛乱国家,把对手的正规军打成地方性武装,又把地方性武装打成游击队,历经十年,终于基本平定叛乱。 后方稳定了,酷小子沿着老爸的足迹,发兵叙利亚。 叙利亚就是近东的巴尔干,处于战略要地,战事不断,这会埃及渐渐从宗教改革中回过神,又把爪子伸向了叙利亚地区,米坦尼虽然被赫梯打岔了气,却依然对叙利亚这块肥肉恋恋不舍,而这时的亚述也在发育成长,隐约显出雄起的征兆,趁着上升势头迅猛,酷小子打算一鼓作气拿下叙利亚。 苏皮鲁流马一世曾经把叙利亚扫过一遍,也基本控制住了大片区域,不过叙利亚诸国反抗外来侵略热情强烈,埃及、米坦尼等稍一撺掇,不少以前臣服于赫梯的叙利亚国家又反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十二~三百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二) 为什么要说又呢? 原来酷小子的老爹曾经拾掇过这些王国,但这些王国天生具有造反的dna,原先埃及强的时候,使劲抱埃及大腿,后来埃及乱了,赫梯强了,被赫梯收拾后又改抱赫梯大腿,这会埃及眼看着又要起来,赫梯又恰逢少主掌舵,又开始琢磨着继续做埃及小弟,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反就反吧,再打回来就是了。 叙利亚位于地中海东岸,北面挨着安纳托利亚,东面靠着美索不达米亚,南面是巴勒斯坦,位置相当不错(亚非欧三大洲结合部),战乱频发,被称为近东的“巴尔干”。 叙利亚历史上没出过什么超级大佬,好不容易出个埃勃拉(准大佬),却被阿卡德活活打死。 一般来说,“时无英才,竖子成名”,可惜自埃勃拉后,叙利亚连个“竖子”都没出,墙头草倒是一堆,酷小子的战车一来,骨头偏软的叙利亚的诸国纷纷表示服从赫梯的领导,并发誓紧密团结在以酷小子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艰苦奋斗,以新的成就迎接埃及的挑战。 有个别骨头硬的,琢磨着跟酷小子对上几招,结果被震得七荤八素,被迫拜酷小子为武林盟主。 有一些现代历史资料常常提及赫梯历代君主(应该指帝国时期)保持有一支30万的军队,好像赫梯打架就是靠人多,不是把对方吓死就是把对方踩死,其实这么说有失偏颇,赫梯根本就不存在什么30万人的军队,也不可能存在。 赫梯都城哈吐沙巅峰时期人口不过五万(其他赫梯城市人口可想而知),在安纳托利亚本土,赫梯直接控制的城市的城市也不多,其他不说,就连两座圣城阿丽那和奈里克都长期被卡什卡人占领,分封国(数量不多)的军队也不归帝国直接领导,即使需要派兵支援,规模也是极小(几百人而已)。 附属国的军队那就更别提了,除了少量的赫梯铁杆粉丝,别说帮着打仗,如果能不掉转枪口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现实情况是,赫梯常备军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有,有个三万已经是极限了,这一点,从后来赫梯同埃及的大会战就能看出来。 酷小子的大半生都在远征中度过,镇压完本土叛乱分子又跑去叙利亚平叛,接着又折返安纳托利亚,然后又回叙利亚…… 长期的折返跑耗尽了酷小子的能量,二十多年的东征西讨使一介翩翩酷少年变成一个垂垂老者(其实不算老,中年而已),从一个连话都说不清的柔弱少年,到一个威震四方的霸主,一个足以匹敌埃及的帝国在他手中形成,能把国家经营成这样,够了,是该时候放下了。 公元前13世纪第一个世纪的钟声敲响后五年,穆尔什里二世咽下最后一口气,之前,酷小子也许在想,等成仙之后(赫梯把一把手去世看做成仙),一定要问问气候神当初为什么要用雷劈他,大家都平级了,这个困扰酷小子一辈子的问题,气候神他老人家应该会正面回答吧,哎,说话不利索可真憋屈啊。 结结巴巴交代完后世,穆尔什里二世终于安心闭眼羽化成仙,赫梯帝国也迎来了新统治者――穆瓦塔里二世(muwatalli2)。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三) 苏皮鲁流马一世,阿尔努旺达二世和穆尔什里二世两代三人执政赫梯帝国时期,在近东“巴尔干”,不但跟土著掐,也时常跟埃及发生小规模局部冲突,胜多负少,把第一帝国欺负得够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埃及这头骆驼这会不但被瘦死,似乎活得比以前更欢实,拉美西斯一世跟赫梯掐完,赛提一世接着上,边掐边谈判,后两国签订一揽子协议,宣布暂时消停。 签了约就要照合同办事,两国暂时罢手,埃及专注于在叙利亚南部攻城略地,赫梯则在北部开疆辟土,最后,终于,两国版图接上了。 这时埃及一把手就是古埃及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赫梯这边则是接了酷小子班的“小酷小子”――穆瓦塔里二世。 两个大帝国接壤,结果只有一个――掐架,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拉美西斯二世在他执政的第五年春,借口赫梯破坏合同,率先发难,第一和第四帝国之间的大战一触即发。 时局把两大帝国推向对立面,合同变成废纸,再续约是不可能了,没办法,感情破裂了,那就开打吧。 公元前13世纪初,埃赫在叙利亚卡迭石爆发大战,史称“卡迭石之战”(battleofkadesh)。 埃及打客场,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亲自挂帅,下辖阿蒙、拉、普塔、苏太克四大军团和一个禁卫军团,战车2000乘,总兵力20000,拉美西斯二世亲自指挥阿蒙军团,第一个冲向战场。 赫梯主场作战,也是一把手穆瓦塔里二世亲自坐镇,调集全国可用兵力40000以上,战车2500乘,坚壁清野,固守卡迭石要塞,等着埃及上门来磕。 按照原定计划,最先出发的阿蒙军团要在奥伦特河(r.orontes)东岸休整,等待其他军团的到来。 年轻的拉美西斯二世积极要求进步,不等其他三个军团到齐,命令阿蒙军团迅速过河,他要给赫梯来个闪电战。 说来也巧,阿蒙军团刚一过河就抓到两个赫梯逃兵,还没严刑拷打,两个俘虏就把赫梯军情悉数奉上,俘虏声称赫梯还没做好打硬仗的准备,主力部队刚在200公里外的阿勒颇集结,而卡迭石防守也很薄弱。 听完俘虏的供述,拉美西斯二世兴奋极了,果断要求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率军直奔卡迭石,打算在赫梯主力到达之前就结果了卡迭石城。 要说打仗,年轻的拉美西斯二世毕竟不如他的对手,老谋深算的穆瓦塔里二世的早就看出拉美西斯二世急于建功立业,但年轻缺乏经验,容易犯左倾冒进主义错误,就先卡迭石城南面设下埋伏,并派俩间谍前去谎报军情。 拉美西斯二世果然中计,奋不顾身一头扎进赫梯的包围圈。 此时,后续的埃及三个军团也已抵达,拉军团已经过河,位置在阿蒙军团以南2.4公里,普塔军团正在过河,苏太克军团殿后,还在奥伦特河东岸,心情火燎地正往卡迭石赶。 穆瓦塔里二世看准时机,果断下令埋伏已久的赫梯军队发动攻击,卡迭石之战就此打响。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十四~三百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四) 穆瓦塔里二世指挥赫梯战车群从南面冲入埃及拉军团,把拉军团从中间切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此战之前,赫梯的战车制造技术有了一次飞跃,具有就是把车轮从车厢后面移至中间,这样载重能力和稳定性大大提高。反观埃及的战车,还是那种轮子在后,弓箭手在上的老式战车。 赫梯三人战车犹如坦克一般冲向埃及军阵,埃及弓箭手们也是吃荤的,搭弓射箭,箭矢像蝗虫一样扑向赫梯战车群,赫梯战车兵从容支起盾牌,保护着战车继续前行。 赫梯战马也像吃了兴奋剂,撒腿狂奔(在战场不敢的狂奔的战马早被做了军粮),由于没有有效阻击,赫梯战车群顺利冲入敌阵,拉军团瞬间死倒一片。 由于赫梯战车的反复冲击,被分成两段的拉军团被很快击溃,无奈退出战场。 击溃拉军团后,穆瓦塔里二世掉转马头,北上殴打拉美西斯二世率领的阿蒙军团。 拉美西斯二世已经获悉穆瓦塔里二世的真实作战意图,急忙派人赶往后续军团,命令急速支援,并积极组织准备向南突围。 但机动性极强的赫梯军队行动太过迅猛,阿蒙军团反应不及,被赫梯军劈头盖脸一通暴揍,拉美西斯二世本人也深陷重围。 阿蒙军团大兵们觉悟不高,没有“跟着领导冲一把,死了也值”的革命情操,当下只顾自己逃命,哪管领导死活。 亏得拉美西斯二世带着禁卫军,这支特种部队士兵素质和觉悟都很高,拼死护着领导,不过赫梯仗着人多,如潮水般涌向拉美西斯二世,胳膊抡久了也会累,特种部队也是人,再能耐也有不支的时候。 眼看特种部队将要抵挡不住,情急之下,拉美西斯二世使出保命绝招,放出战狮加入战局。 战狮成功使赫梯军陷入混乱,拉美西斯二世乘机向东继续突围,无奈赫梯的包围圈实在太大,左突右冲就是无法突围。 关键时刻,普塔军团及时赶到,穆瓦塔里二世也拿出老本,卡迭石8000守军出城迎敌,两方陷入混战。 夕阳西下,苏太克军团终于赶到战场,人马都已到齐,昏天黑地又一通掐,双方势均力敌,损失都不小,眼见胜利无望,赫梯退守。 赫梯退了,埃及也没好到哪去,客场作战损失巨大,补给又跟不上,再耗下去肯定得不着好,拉美西斯二世恨很地看了卡迭石一眼,无奈下令全军撤退,卡迭石之战结束。 此战结束后,两国领导人都发表声明,宣布本国为获胜方,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直处于下风的拉美西斯二世不可能取得胜利,真正胜利的一方属于战术运用得当的穆瓦塔里二世。 卡迭石之战拉开了两大帝国在叙利亚争霸的序幕,此后的16年,两国在“近东巴尔干”频繁交战,元气大伤。 卡迭石之战是穆瓦塔里二世巅峰之作,也是赫梯帝国在历史上奏出的最强音,之后,赫梯逐渐从辉煌走向没落。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五) 卡迭石之战之前,穆瓦塔里二世还黑了一把米坦尼。 事情是这样的:新崛起的亚述在一把手阿达德尼拉瑞的指挥下,西征米坦尼,已经被赫梯废掉大半武功的米坦尼不是亚述的对手,不但丢了首都,一把手沙图阿腊一世更是被逮到阿淑尔城吃牢饭。沙图阿腊一世被迫向亚述称臣,后被释放。 米坦尼二把手,沙图阿腊一世的儿子瓦萨塔沙不甘受辱,起兵反抗亚述。作为赫梯小弟,米坦尼送上大量礼物请求赫梯支援。穆瓦塔里二世收了钱却不按合同办事,不派一兵一卒,闭上眼睛不看米坦尼。 苦主米坦尼再次遭受亚述暴风骤雨般的殴打,一把手又一次被逮到亚述继续吃牢饭。 挨了黑的米坦尼向赫梯提出严正抗议,结果可想而知,穆瓦塔里二世压根儿不稀得搭理,对待米坦尼的态度,穆瓦塔里二世一贯奉行早死早超生,再说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拉美西斯二世就要打来了, 由于战事过于频繁,常年在外带兵打仗,国内事务没时间打理,穆瓦塔里二世遂把国内事务处理权交给了其弟哈吐什里三世(hattusili3),这一个在当时看起来很正常的决定却为赫梯帝国埋下了内乱的隐患。 打完卡迭石之战没几年,穆瓦塔里二世高高兴兴的死了,把王位传给了儿子乌尔黑泰苏普(urhi-teshub又名穆尔什里三世)。 以下的故事大家可能有点眼熟。 穆尔什里三世继承大统,但国内人气最高的却不是他,而是他的叔叔,已经回到原工作岗位的哈吐什里三世。 哈吐什里三世是哈吐沙北面哈克皮什的封王,主要工作是守卫赫梯北部边疆(侄子做皇帝,叔叔在北面守边疆,想起中国历史上哪两位皇帝了吧?),哈吐沙总督只是他的兼职,现在哈吐沙有了新主人,哈吐什里三世只得回到他的封地(封国)继续守边疆。 哈吐什里三世之所以拥有超高人气,是因为他战功卓著,北疆守得很好,不但收复了赫梯圣城之一的奈里克城,而且长期跟卡什卡反政府武装战斗,取得一系列重大军事胜利。著名的卡迭石一役,哈吐什里三世也是作为主要将领参与其中,并有不俗表现。 本来赫梯王族内部还是比较团结的,虽然穆尔什里三世没什么资历,但毕竟是哥哥指定的接班人(虽然可能是庶出),哈吐什里三世一开始也没什么怨言,该干嘛就干嘛,甘为人臣。 有这么个超高人气又战功显赫的主在,穆尔什里三世连睡觉都不踏实,怀疑哈吐什里三世想造反,怀疑到了一定程度,终于爆发。 “虽无显迹,意有之”,穆尔什里三世决定“削藩”――削弱哈吐什里三世的权益。 穆尔什里三世来这么一手,“意欲”造反的哈吐什里三世知道这回他完了。 哈吐什里三世本不想造反,但目前形势极其严峻,是等着挨宰?还是拼死搏一把? 哈吐什里三世需要一个答案。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十六~三百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六) 答案很快揭晓,哈吐什里三世觉得做人还是好过做神仙,反了。 说反就反,赫梯版“靖难之役”上演,哈吐什里三世迅速逮捕穆尔什里三世并将他放逐。 自从铁列平制定继承制度,两百多年来,赫梯第一次发生篡权事件,赫梯王族间的王族神圣同盟誓约就此被打破,赫梯也由此陷入内乱,一直到帝国崩溃。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穆尔什里三世动手之前,哈吐什里三世并不是一点都没造反的心,只是碍于神圣同盟誓约和巨大的舆论压力,他不是非反不可,一把手和权臣之间的矛盾历来就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阿。 赫梯版“永乐帝”于公元前1265年正式继承大统,。虽然王位来路不正,穆尔什里三世依然坐得欢实,并发表自辩词,为自己立牌坊。 在这篇全文四栏326行的自辩词中,“永乐帝”回顾了自己的生平历史,强调自己才是正统,原庶出的一把手还是自己拥立的,后由于“建文帝”良心大大地坏了,才取而代之。 而且自己的夺位也是上天的安排,女神伊什塔尔(这位女神仙大家熟悉吧?)曾托梦给他,女神声称这一切(成为大祭司,然后晋升国王)都是上天的安排,并把自己塑造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赫梯人民的人。 “永乐帝”深情回忆了同老哥穆瓦塔里二世一起的度过的峥嵘岁月,并一再强调自己是一个服从组织安排的人,虽然自己一向循规蹈矩,但“建文帝”非得鸡蛋里挑骨头,除没收他部分田产外,更对他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政治迫害,而自己按照上天旨意成大统后,并没有以牙还牙,而是宽大仁慈地让“建文帝”换了个工作岗位(具体工作旧是流浪),并且特别声明,“建文帝”被迫下岗是神的旨意,自己只是执行人罢了。 有了这篇自辩词,穆尔什里三世顿时感觉踏实多了,心情也格外灿烂起来。 3000年的这场叔篡侄位的闹剧终于接近尾声。 现在播报赫梯版“建文帝”最终结局。 穆尔什里三世执政七个年头后,被叔叔赶下王座,并被驱逐出境,流落埃及,其后曾组织几次小规模复辟活动,都以失败告终,然后,这位的老兄的名字久像那位倒霉的准新郎扎南扎王子一样,再没在史书上出现过,他的死活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哈吐什里三世坐上赫梯王位已是板上钉钉。 哈吐什里三世后,延续其哥穆瓦塔里二世和侄子穆尔什里三世的对埃政策,在叙利亚同拉美西斯二世继续火拼。 拉美西斯二世吸取卡迭石一役教训,不再冒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哈吐什里三世也把大量兵力投入战局,双方又鏖战九年,死伤无数。 渐渐地,哈吐什里三世发现,这么跟埃及打下去不是个事儿。 今时不同往日,赫梯和埃及国力都在战争中消耗,gdp呈直线下降趋势,人民生活水平也已经退到小康线以下。 赫梯国内也不太平,自从自己夺位后,国内反对的声音就没停止过,好死不死,这会美索不达米亚的亚述又起来了,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危险,再不想办法,自己和赫梯帝国都玄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七) 经过赫埃两国最高领导人的友好协商,并在长期谈判后达成一致,两国缔结有史以来(已经发现的)第一份两大国之间的平等合约――“银板条约”。 鉴于这份条约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特奉上中文版(引自《赫梯条约研究》李政),以飨读者。 赫梯国王哈吐什里三世与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的条约(阿卡德语文本) 正面,文本a 第一段为了在他们之间建立起永久的(伟大的)和平条约和伟大的(兄弟情谊),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英雄,与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他的兄弟,订立(银版)条约。 第二段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所有国家的英雄,敏姆阿瑞之子,大王,埃及国王,英雄,敏帕赫塔瑞之孙,大王,埃及国王,对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英雄,穆尔什里之子,大王,赫梯国王,英雄,苏皮鲁流马之孙,大王,赫梯国王,英雄,说道: 第三段为了埃及与赫梯之间永远建立友好的兄弟友谊,我现在在我们之间永远建立友好的兄弟友谊和和平。关于大王,埃及国王和大王,赫梯国王之间的关系,从最初以来并且永远,神灵不允许他们之间发动战争。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依照从最初以来他们的关系这样做是为了促使(太阳神)和雷雨神位埃及与赫梯建立的关系,这样,他永远不许(他们)之间制造战争。 第四段为了(在他们之间)永远建立和平和友好的兄弟友谊,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与(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他的兄弟在银板上缔结条约。他是(我的)兄弟,我是他的兄弟。<他与我和平相处>,并且我与他(永远)和平,并且他们比(埃及和)赫梯之间先前的兄弟关系和和平更好。 第五段拉美西斯,大王,埃及国王与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有着和平良好的兄弟关系。拉美西斯与哈吐什里的儿子们,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与哈吐什里的儿子们,大王,赫梯国王,永远有着和平良好的兄弟关系。这样,埃及将与赫梯和平,并且他们像我们一样永远是兄弟。 第六段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为了受益于条约将永远不挑起敌视,反对赫梯。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为了受益于条约将永远不挑起敌视,反对埃及。太阳神和雷雨神为埃及和赫梯制定永久的规则,目的在于和平和兄弟友谊并阻止他们之间的敌意。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为了创造和平从今日起接受了这个条约。埃及将与赫梯永远和平永远是兄弟。 第七段如果其他某个人,一个敌人反对赫梯,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致信与我:“来支援我吧,对抗他。”那么,(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必须派遣他的步兵和他的骑兵,他们将打败他的敌人并为赫梯军对报仇。 第八段如果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对他自己(臣民变得不满),并且他们犯罪反对他,他对此通报拉美西斯,大王,埃及国王,那么,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必须派遣他的步兵和骑兵,(并且)他们要打败所有他不满的人。 第九段如果其他某个人,一个敌人反对埃及,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埃及国王,你的兄弟向哈吐什里,赫梯国王,他的兄弟通报了:“援助我,最抗他”,你们,哈吐什里,赫梯(国王)将派遣他的步兵和骑兵,他们将打败他的敌人。 第十段如果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迁怒他自己的臣民而且他们犯罪发对(他,他就此通报)哈吐什里,赫梯国王,他的兄弟,那么,哈吐什里,赫梯(国王),他的兄弟将派遣他的步兵和骑兵,他们将毁灭我迁怒的所有的人。 第十一段赫梯国王哈吐什里的儿子将在哈吐什里,赫梯(国王)多年后成为赫梯国王,代替哈吐什里,他的父亲。如果赫梯(人)犯罪反对他,那么(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必须派遣(步兵)和骑兵为他报仇。 第十二段(如果一个贵族)从赫梯逃亡了,或者如果赫梯国王统治疆域的一个人(投靠)到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那么,我,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必须抓住他们并且(把他们)送交到(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的手上。 第十三段(如果)一个男子来了,或者两个(男子来到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这里,为了做(他的)奴仆,那么,(我,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必须抓住他们并派往)哈吐什里,赫梯国王。 第十四段如果(一个贵族从埃及,或者)如果一个人)来到阿穆鲁王国那里,那么奔提什那将抓住他们)并把它们派给赫梯国王,(他的)主。(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将把他们派给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 第十五段(如果一个男子逃了,或者如果两个无名男子从)埃及(国王的领地逃跑了),并且(不愿意继续他的义务,那么,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将把他们交到他兄弟手上,并且(不允许他们住在赫梯)。 第十六段(如果一个贵族逃离赫梯并来到埃及――或者如果两个)男子――为了不(继续履行对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的义务),(那么,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必须抓住他们)并且把他们交给(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他的兄弟。 第十七段(如果)一位(贵族从埃及)逃到(赫梯――或者如果两名男子――那么),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应该抓住他们并)把他们送交给(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他的兄弟)。 第十八段(如果)一名男子逃离(赫梯,或者)两名男子(或三名男子,并且他们来到)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他的兄弟,(那么,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必须抓住他们并把它们送)交给哈吐什里,他的兄弟(……)――因为他们是兄弟。但是,(他们将不因为)他们的罪恶(惩罚)他们。他们将不会割去(他们的舌头或挖去他们的眼睛),并且(他们将不会割掉)他们的耳朵或者(他们的)脚,(他们将不毁掉他们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妻子们)和他们的儿子们。 第十九段如果(一个男子从埃及逃了,或者)两名男子,或者三名男子,(他们来到哈吐什里,大王),赫梯国王那里,我的兄弟将抓住他们并把(它们派给我,拉美西斯,阿蒙神的宠爱,大王),(埃及)国王――因为拉美西斯,大王,(埃及)国王(和哈吐什里是兄弟。但是,他们将不因为他们的罪恶惩罚他们。(他们将)不会割去(他们的舌头或挖去他们的眼睛),(并且他们将不会割掉他们的耳朵或者他们的脚,他们将不毁掉他们的家人),以及他们的妻子们和他们的儿子们。 以下内容残缺不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十八~三百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八) 上面的中译本只是副本的副本,最著名的那个正本,也是是那块银板,到现在还没发现,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这块刻着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强国之间的平等条约可能已经重归历史(或许被哪个“月光族”溶了也不一定)。 哈吐什里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签完这份合约后,再接再厉,七年后的又攀上了亲家,哈吐什里三世的长女和次女先后嫁往埃及,做了拉美西斯二世的王妃,两国关系进一步巩固。 搞定了埃及,哈吐什里三世放心地腾出手来整顿国内事务和对抗来新兴的亚述(中亚述)。 由于夺位,哈吐什里三世家族跟穆尔什里三世家族原本比较和谐的关系变得水火不容,双方唇枪舌剑,明枪暗箭,烂西红柿、臭鸡蛋使劲往对方头上招呼,其他王室作为粉丝也加入混战,其中不乏想浑水摸鱼,乘机捞一把的主儿。 哈吐什里三世生怕国内局势还不够乱,出于某种原因,收养了一个年幼的穆尔什里三世家族成员。 这个原赫梯第一家族成员一般我们把他叫做库伦达,但他还有一个名字叫乌尔米泰苏普,从名字上看,这位年幼的仁兄应该是原一把手,废王穆尔什里三世(乌尔黑泰苏普)的直系,甚至很有可能就是穆尔什里三世的儿子,赫梯版“王子复仇记”即将上演。 国内形势一锅粥,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虽然亚述现在正忙着狂殴米坦尼,暂时没把赫梯怎么样,但始终是个祸害。 比起前半生,哈吐什里三世的后半身可说是碌碌无为,国内闹矛盾,国外有强敌,实在想不出对策的哈吐什里三世最后在他执政的第30个年头,只能死了算了,把烂摊子扔给吐塔里亚四世(tudhaliyaiv)了事,时间已经到了公元前13世纪40年代。 图塔里亚四世本不是王位的第一继承人,哈吐什里三世早年立过一个太子,由于某些暂时不为人知的原因,太子被废,吐塔里亚四世递补为太子,最后顺利继位。 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太子被废可能并不是一次简单的人事变革(废话,二把手被废本来就是重大的宫廷事件),而是一次失载的宫廷斗争。 原太子被废发生在哈吐什里三世活着的时候,从结果来看,除了吐塔里亚四世外,另一个人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这个人就是被哈吐什里三世收养的库伦达,由于自小在宫中长大,库伦达和吐塔里亚四世成了无话不说的铁哥们,如果按辈分,库伦达还得管吐塔里亚四世叫叔叔,不过现实中两人年龄应该相差不大(被废的太子是长子,吐塔里亚四世只是个一般王子而已)。 哈吐什里三世的篡位重新开启了赫梯王族的内斗序幕,有了这么一个“光辉”榜样,其他有野心的王族成员或明或暗都做起了继承大统的美梦,吐塔里亚四世应该算一个,库伦达也应该算一个。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十九)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两人联手发动宫廷政变,看准时机扳倒了原太子。 哈吐什里三世擅长玩弄政治手腕,而且王位来路不正,所以疑心很重,吐塔里亚四世和库伦达给原太子罗织的罪名很可能是妄图提前抢班夺权,一棍子打死了原太子。 这次宫廷阴谋的结果是吐塔里亚四世被册封为新太子,而库伦达则成为了达尔浑塔沙的分封王。 一个敌对家族成员被收养,继而被封侯,我们很难看成是哈吐什里三世为了缓和两大家族的矛盾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库伦达在被收养时年龄还很小,在自己家族根本没什么威望,笼络他还不如直接册封个有实权的为侯来的现实,所以,库伦达被封侯很可能是立了大功,这从后来吐塔里亚四世和库伦达签订的合约也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吐塔里亚四世和库伦达签订的封侯条约又被称为青铜版铭文,是目前所发现的唯一一块刻在金属板上而且保存完好的赫梯语文献。 我们知道,哈吐什里三世和拉美西斯二世签订合约是刻在银板上的,而这份合约是刻在青铜板上,虽然低了一档,好歹也是高级货,从一点也能看出签约双方的关系。 青铜铭文显示,吐塔里亚四世不但免去了库伦达很多义务(免除征兵和纳税),而且还给了他很多特权,这就很不寻常了,最有可能的解释还是库伦达为吐塔里亚四世继位出了大力,吐塔里亚四世为了回报,才有了这份合约。 但不管怎么说,库伦达毕竟跟吐塔里亚四世家族有着夺位之仇,他本来极有可能坐上赫梯一把手的位子,现在只捞了个分封王,虽然发小待自己很不错(有一回库伦达患病,吐塔里亚四世特意从埃及请来医生为他医治),但赫梯王和分封王还是有本质区别。 实力和野心同时暴涨的库伦达终于走上反叛道路,倾情上演赫梯版“王子复仇记”。 哈吐沙城中心的一处疑似国王陵墓壁上未完全破解的象形铭文为我们部分揭示了这一反叛事件。 兄弟阋于墙,熟门熟路的库伦达可能曾经一度率领叛军攻入坚固堡垒哈吐沙,不但焚烧了大量重要建筑(王宫、神庙),甚至可能一度成为赫梯国王,不过时间很短,吐塔里亚四世号召各路诸侯勤王,很快就把发小赶下王座,并揍出哈吐沙城。 吐塔里亚四世虽然夺回了王位,但赫梯国力继赫埃战争后再次被强力损耗,君主专制迅速衰弱,各地造反核独立运动此起彼伏,一个强大的帝国终于走向没落。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老天生怕赫梯死得不够快,跳出来把赫梯往死路上又狠狠推了一把。 持续的天气变暖,降雨减少,赫梯遭遇大旱,国内农业畜牧业生产大受影响,哈吐沙所需粮食不得从外地(附属国)调拨,但很多附属国都在闹独立,巴不得赫梯早点死,哪还会赞助粮食?所以不久后,有的哈吐沙城民就开始饿肚子了。 对历史稍有研究朋友有知道,人祸赶上天灾,一般来说这个国家的大限就将到来,赫梯当然很幸运(或者说是不幸)也没背离这个一般情况。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二十~三百二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 眼见赫梯快不行了,亚述又添了把火,图库尔提尼努尔塔一世率军越过幼发拉底河,入侵赫梯,俘获大批赫梯居民。 要说吐塔里亚四世还的有火气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吐塔里亚四世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战,两国在叙利亚北部大战一场,虽然赫梯进行的一场“正义”的战争,但结果还是输了。 吐塔里亚四世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帝国的重担压弯了他的脊梁,严峻的形式使他感到呼吸困难,为了摆脱这种沉重的局面,吐塔里亚四世决定上天去听一下老爹的意见,不过他这一走就再没回来。 吐塔里亚四世的儿子阿尔努旺达三世(auerwestgate),南门(southgate),北门(northgate)和王门(king’sgate)。 其中斯芬克斯门,狮门,上西门,下西门,王门是上城的城门,南门和北门是下城的城门,除了斯芬克斯门,最有特色的就属狮门和王门。 狮门,顾名思义就是狮子守卫的大门,开在赫梯城西南面。当然,这里说的狮子是石狮。 石头狮子大家不会陌生,几乎每个文明都有,石刻,石雕多不胜数,不过赫梯的狮门很有特色,只有前半身,作为门框的装饰跟整个门框浑然一体,而且分不清到底是站着还是坐着。 再说说开在东南面的王门。王门是一个凸拱门,不大,但贼结实,坏蛋打不坏,而且门前斜坡两侧砌有石墙,中间留了个单车道,坏蛋战车掉不了头,来了只能停下或一头撞大门上。 好了,大家先把气倒顺了,出现在我们视线中的就是斯芬克斯门。 斯芬克斯是古埃及神话的中著名怪兽,一般是雄性,虽然都是狮身外带俩翅膀,但脑袋时常变化,在埃及就有三种脑袋,人脑,羊头和鹰首,到了美索不达米亚,脑袋还是人的,身子却换成了牛的,到了希腊,连性别都改了。 斯芬克斯的谜语大家一定都很熟悉:问,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答,人的一生。 最著名的斯芬克斯就是在大金字塔南面趴了好了千年的狮身人面像,现在我们看到的哈吐沙斯芬克斯门却站了四个斯芬克斯。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二十二~三百二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二) 游客们,往大门的两边看,跟狮门上的石狮一样,斯芬克斯门两旁石柱上也是两个朝外的半身斯芬克斯,门室里还有一对高2,4米的花岗岩全身像。 各位游客,现在让我们近距离感受一下哈吐沙的外城墙。 哈吐沙外墙长度超过6.4公里,平均高度8米,每隔12米设有30米高的塔台,城墙最厚处达8米多,并且中间存在内室。 这些用古代混泥土建成的城墙相当牢固,冷兵器时代的任何武器都无法将它攻破。 游客们,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哈吐沙城内,钻地组的同志们也已汇合完毕,现在我们正站在哈吐沙的上城,也就是普通老百姓居住生活的地方,民居、大煎饼铺子、铁匠炉啥的都在这旮。 大家往前和往左看,看到那些很有特色的建筑没?没错,那些就是哈吐沙的神庙。神庙是哈吐沙最重要的建筑,正对我们的是四号神庙,左手边依次是三号、二号和五号神庙,远处的其他神庙。 神庙中供奉不同的神灵,现在大家在外城自由活动一下,逛逛街,看看神庙,有需要的游客可以买些纪念品,两小时后,我们在下西门集合,休整一下接着参观下城…… 好了,游客们暂时先把纪念品收了,回去再慢慢欣赏,抓紧时间,集合一下,我们现在要出发前往下城了。 在进城之前,我们还是再看一下内城墙。内城墙的样式基本拷贝了外城墙,但更高更厚更坚固。 先前进下城的时候我们分了两组,这次我们不分组,大家都从隧道进城。 内城墙下共有隧道8条,平时不走人,如果哪天运气实在糟糕,敌人攻破外城墙继而攻打内城墙,赫梯大兵们就能从隧道出去给敌人意外的“惊喜”。 穿过隧道,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哈吐沙最神圣的建筑――大神庙,也就是一号神庙一号。位于下城西北区高台上的的大神庙,整个占地面积达20000多平方米。 游客们,我们现在排队依次进入大神庙参观,各位进入后请勿大声喧哗,万一惹恼了哪路神仙,一个雷劈下来,那就只能跟穆尔什里二世一样,装一辈子酷喽。 穿过大门,我们现在站的地方大神庙的圣祠。圣祠有一个超大规模的中庭,外面围一圈房间,整体布局像个中文的“回”字,内部结构则有点类似我们生活时代的博物馆,大家可以顺着走廊进行参观,除了档案馆不能随便进入外,其他房间可以随便参观。 大神庙主厅有一座巨大的气候神雕像,偏厅则是太阳女神的雕像,这两口子可是赫梯亡国前排名一、二位的大神。 除了大厅和偏厅,大神庙还供有其他各路神仙,大家可以随便转转,重点参观一下陈列室,赫梯的很多珍贵的礼物可都在那里面放着呢。 游客们,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半开放式中庭,往前看,前面有一块方形闪绿石,那是...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三) “喂,说你呢,那位戴环保色帽子的游客,别往石头上爬,虽然您帽子颜色跟那块石头差不多,感觉亲切可以理解,但也不能乱爬啊,下来,下来。” 继续说那块石头。说起这块石头可不了不得,它是赫埃两国签订“银板条约”后,拉美西斯二世给他老泰山哈吐什里三世送的礼,表示赫埃两国人民友谊一万年不动摇,贵重得不得了。 穿过中庭,让我们去参观一下大神庙的储藏室。 这些储藏室虽然使用面积不大,但里面的储藏罐可是不小,最大的一个容量有793加仑,也是放三吨水没一点问题,这些储藏罐大的连门都出不去,也就是说现有大罐子,后有储藏室,这些建筑都是在大罐子周围建的。 那么大的储藏罐,装了好些酒、油和粮食,这些都是每年给气候神和太阳女神的贡品。 出了圣祠,我们就来到了大神庙的主街。没错,是主街,我没说错,您也没听错,大神庙其实就是一个微型城市,城墙,街道,居民小区,饭店,面包房,写字楼,工场等设施一应俱全。 再给大家自由活动的时间,肚子饿的去吃点东西,走累的去休闲一下,有兴致的去挨个参观一下陈列室,还是两小时,完了在大神庙正门集合…… 大家都到齐了吧,下面我们要哈吐沙要塞看一下。 游客们,请往东南方向看,就是那块高地,那就是哈吐沙的要塞和王宫。 赫梯的一把手就住在那里面,而且里面还有皇家资料馆等重要设施,又是军事重地,所以闲杂人等免进。很不巧,我们就包括在闲杂人等里面,所以大家只能在外面参观一下,不过留个影还是没问题的,但千万不要擅自闯入,赫梯大兵们的青铜剑客不是吃素的。 照完像的游客跟我一起去此次游览的最后一站――象形文字屋参观一下。 象形文字屋又被看成是国王陵墓,不过没用上。文字屋最里面壁上刻的是太阳神像,左壁有赫梯最后一任一把手苏皮鲁流马二世的浮雕像,右壁则刻了一篇象形铭文。 各位游客,现在让我们登上哈吐沙城的最高点,再看一眼这个深藏在大山中的赫梯首都,我们这次的参观也就到此为止,大家可以从下城北门出城,在北门附近有一个祝愿池,大家路过的时候可以洗一下手,祈福一下福,愿气候神和太阳女神能带给您美好的祝愿。 谢谢大家。 赫梯亡国3000年后,公元1986年,第四帝国的首都――哈吐沙遗址,光荣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了又一个为土耳其创造旅游外汇的景点。 赫梯已死,最后一批赫梯人的去向及最后结局也成了一桩谜案,不管怎么样,安纳托利亚的历史还在继续,没了赫梯的压制,又经过“海上民族”的扫荡,安纳托利亚文明被重新洗牌。 旧人走了,新人来了,如果要用一句话形容公元前13世纪末前12世纪初的安纳托利亚,那就是: 煮烂的米,一锅稀粥。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二十四~三百二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四) 公元前12世纪初,第四帝国赫梯悄无声息地崩塌;之前30年,公元前1230年,迈锡尼宫殿在短时间内被摧毁;之前25年和之后20年,即公元前1125年和公元前1180年,埃及两次镇压对埃及造成极大冲击的外来入侵者。 大的文明都这样,其他一些小文明就不用说了,直接入土。 制造公元前13世纪末前12世纪初地中海沿岸的这场文明浩劫的“元凶”,史学界一般认为是那个神秘的“海上民族”。 “海上民族”是历史上最神秘的民族之一,他们在地中海沿岸来无影去无踪,干着两抢一盗这类缺乏技术含量的工作,犹如蝗虫过境,毁灭了众多的文明和国家,其中犯得最大的三个“案子”,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赫梯崩溃,迈锡尼被毁和入侵埃及。 但这“三大案”真是“海上民族”所为吗? 埃及和迈锡尼的情况我们会在以后讲埃及文明和希腊文明的再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只谈赫梯。 “海上民族”登陆过安纳托利亚不假,揍过赫梯的附属国也确有其事(而且揍得不轻),但在赫梯帝国境内,特别是中心地带,根本没有发现“海上民族”留下的任何痕迹,赫梯包括包括都城哈吐沙在内,都没发现激烈搏斗的痕迹,倒是在塞浦路斯附近海域,赫梯跟“海上民族”干过一架,而且还打赢了。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关注,帝国崩溃前,赫梯政府曾致电乌伽里特,调用“国内所有船只”以运送赫梯政府官员和军队,说明苏皮鲁流马二世当时已经决定放弃哈吐沙,乃至整个帝国。 说来也有意思,在边境线折腾地很欢的“海上民族”最后居然放弃了占领空无一人的第四帝国,而是南下找埃及继续掐,难道他们天生有掐架的瘾? “海上民族”对第四帝国的空壳没兴趣,不代表其他民族也没兴趣,“海上民族”撤退后,原赫梯帝国境内有多达15个国家借壳上市。 当初赫梯借了哈梯的壳,现在这些小国家又借壳赫梯,接茬在安纳托利亚混日子,这些被称为“新赫梯人”的民族,使用赫梯文字却跟赫梯没任何关系,他们是又一批说印欧语的外来者。 出发地,目的地,迁移路线几乎都跟赫梯一摸一样的印欧人,从公元前12世纪开始,陆续移民安纳托利亚,并进行长达三个多世纪的军备竞赛,公元前9世纪,弗里吉亚(phrygia)脱颖而出,成为继赫梯后安纳托利亚的新一任大佬,安纳托利亚也由此开始希腊化进程。 弗里吉亚王国,一个文明说不上强盛,国力算不上强大,当时的影响力更是基本可以忽略的国家,其名声远不如当时安纳托利亚东部的另一个王国乌拉尔图(只是乌拉尔图没兴趣参与安纳托利亚那点破事,他们的目标死磕亚述,结果由于双方掐得太凶,亚述被迦勒底和米底合力揍倒,乌拉尔图也被“反恐精英”之一的米底联合游牧民族干掉)。 但是,弗里吉亚王国却顽强地在神话和传说中存活了下来。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五) 据现代考古资料表明,弗里吉亚王国确实存在,而且存在了两百多年,并且其历史基本来自希腊古典作家的记载。 弗里吉亚人从土耳其第三长河萨卡里亚河(sakarya)流域起步,蹉跎三百载,终于建国,其后也没什么辉煌的历史,最辉煌的应该算是在萨尔贡二世时期的亚述文献中模糊不清的出现过,其他知名历史事件就是挨揍灭国了。 没贡献归没贡献,弗里吉亚倒是出了几个极为著名的一把手。 最先一个是宙斯之子坦塔罗斯(tantalus),由于这位老兄腕实在太大,其是否当过弗里吉亚一把手还有争论(没争论才有鬼),我们就不说他了,换两个更有意思的,“戈耳狄俄斯之结”(gordianknot)的创造者戈耳狄俄斯(gordias).和他的儿子,“金手指”弥达斯(midas)。 这爷俩是弗里吉亚最后两位一把手(瞧这历史写的,刚开头就一竿子打到快灭国了),生平极具神话色彩。 先说老子戈耳狄俄斯。 戈耳狄俄斯本是个农民,而且还是个温饱线以下的苦人儿,有一天,戈耳狄俄斯正耕地,一只鹰突然不请自到,老神自在地站在牛轭上,而且没一点要走的意思。 戈耳狄俄斯是个实诚人,对于自己解释不了的事情不瞎琢磨,而是选择咨询专业人员,于是戈耳狄俄斯赶着牛车,载着那只鹰,去往城里的神托所寻求帮助。 老牛拉破车,一路风尘,一人、一牛、一鹰,终于来到城门口,正巧,一个年轻靓丽的祭司mm正打城门过,打老远就瞅见戈耳狄俄斯,那鹰了。 专业的就是不一样,立刻建议戈耳狄俄斯掉转牛头,直接去找最高领导宙斯汇报思想,并且以老乡及专业人士身份要求同行。 戈耳狄俄斯当时还是光棍,一见祭祀mm整个身子就酥了一半,一说还是老乡,又一说祭祀mm还要求同行,把老小子戈耳狄俄斯激动地心跳加快,谁的荷尔蒙在飞?戈耳狄俄斯的。 荷尔蒙分泌多了,人就冲动,戈耳狄俄斯顾不得自己“无产阶级”的身份,当街就向这位祭祀mm求婚,这位火辣的祭祀mm也不含糊,答应戈耳狄俄斯前脚汇报完思想,后脚就嫁。 戈耳狄俄斯乐的一蹦三尺高,二话不说,载上祭祀mm火速赶往最高领导办公驻地。 天有不测风云,有人旦夕祸福,弗里吉亚时任一把手就在这时,崩了。由于计生工作做得太好,老国王没留下一男半女,王位空缺。一个国家没有最高领导那哪成,不过据神托所传出的可靠消息,第一家庭这会儿正坐着牛车往城里赶呢,大伙一合计,甭管靠不靠普,先找找看。 结果我不说大家都一定能猜到,弗里吉亚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就此诞生,但戈耳狄俄斯还是娶老婆重要,就任仪式可以先缓一缓,牛车不停,直奔宙斯神庙。 人生四大喜,一天就碰到三样,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挚谢意,戈耳狄俄斯决定把那辆带给他幸运的牛车献给“红太阳”宙斯,为了防止坏蛋把“幸运车”偷走,戈耳狄俄斯用绳子把牛车牢牢捆住,并打了个超级难解的结,这就是传说中“戈耳狄俄斯之结”。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二十六~三百二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六) 由于戈耳狄俄斯手艺太好,不管好蛋坏蛋都解不开那个结,为了调动大家开发智力的积极性,神仙们特意公布此次“智力竞赛“的奖品:解开“戈耳狄俄斯之结”之人即为亚细亚王。 这是西方神仙们官僚了,亚细亚最东头的中国神仙们还没点头,怎么就能把整个大洲的命运交给这个结?所以后来那个“解开”“戈耳狄俄斯之结”之人壮志未酬、英年早逝。 要说这个“解开”“戈耳狄俄斯之结”之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亚历山大大帝。 据说(一有“据说”两字基本就不靠谱了),公元前333年冬,亚历山大来到弗里吉亚(这会儿弗里吉亚都死过两回了,不过结还在),听说有这么个“智力竞赛”,而且奖品丰厚,禁不住跃跃欲试,可一连好几个星期,智商颇高的亚历山大楞是找不到一点头绪,甚至连个绳头都没找到。 要说亚历山大真不是一般人,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在打破别人制定的旧规则,制定自己的新规则。经过几个星期的尝试摸索,亚历山大逐渐意识到,如果要用常规解法,就是到了老鼠统治地球的时候都未必能解得开,思维定势害死人那。 顿悟的亚历山大挥剑就砍,“戈耳狄俄斯之结”一砍两半,用自己的规则彻底“解开”了“戈耳狄俄斯之结”。 像亚历山大这种能绕过思维盲点,打破思维定势的人比较容易成就大业,之后亚历山大东征西讨,建立了横跨欧亚非的超级帝国,可惜在33岁那年病逝于巴比伦,这是后话不提。 再回头说说戈耳狄俄斯,成为民选总统后,建都安纳托利亚中部的戈尔迪乌姆(gordium),所以“戈耳狄俄斯之结”也被叫做“戈尔迪乌姆之结”。 虽然传说和神话言之凿凿,但戈尔迪乌姆城除了名字,确实跟戈耳狄俄斯没什么关系,弗里吉亚人在公元前九世纪就已经建造了戈尔迪乌姆城,如果戈耳狄俄斯真是弗里吉亚王国倒数第二位一把手,那么时间久差了差不多200年。 而传说中的戈耳狄俄斯的儿子弥达斯,虽然神话把他编排地不像样,但历史上却是存在弥达斯这个人,而且还是弗里吉亚王国的王国之君,他是死后短时间内被神化,至于为什么要用神话编排这位老兄,目前还不得而知。 先看看神话是怎么编排弥达斯的。 故事还得从酒神狄俄倪索斯(dionysus希腊神仙)说起,有一次,酒神一伙到安纳托利亚出差,酒神的老校长兼养父西勒诺斯(silenus)在途中由于喝高不慎掉队,迷迷糊糊在路边倒头就睡。 几个弗里吉亚农民发现了这个已经睡死过去的老头,给他戴上花环,并把他送到一把手弥达斯那里。 弥达斯可不一般人,婴儿时期就有蚂蚁把食物搬到他嘴边,也预示他长大必定大富大贵。弥达斯目光如炬,知道这个老头来头不小,于是盛情款待了西勒诺斯,请他豪吃十天十夜宴席,第十一天亲自护送西勒诺斯找到酒神狄俄倪索斯。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七) 酒神一看失踪十天的养父平安回归,而且好像还胖了,非常高兴,决定奖励助人为乐的弥达斯。 酒神向弥达斯拍胸脯保证,有要求尽管提,百分百满足,绝不打折。也不到弥达斯当时怎么想的,居然要了“点石成金术”,虽然酒神对弥达斯的选择保留了自己的意见,但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 高兴地心肝乱颤的弥达斯很快告别酒神踏上归途,并立即开始“点石成金”的实验。 弥达斯从橡树上折下枝条,果然,橡树枝变成了金条。弥达斯又弯腰捡起一块石头,哇靠,石头随即变成了金块。弥达斯又摸了一把路边田野里正成熟的麦穗、果园里苹果树上的苹果,结果让他很是欣慰,它们都变成金的了。 欣喜若狂的弥达斯快步奔回王宫,手刚一触到门框,刹那间金光乱闪,门框质地发生化学变化,弥达斯得瑟极了,觉得全世界就他最牛,还没等陶醉完,他的肚子就有意见了,一路上蹿下跳耗费了不少体力,这会正是饿了,弥达斯立即命令传膳。 面包,烤肉和葡萄酒被摆上餐桌,饿极了的弥达斯也顾不得体面,伸手抓起面包就咬,这一咬差点把牙都崩掉,金面包虽然值钱但不能填饱肚子,烤肉的命运也是一样,除了硌牙,弥达斯的肚子还是空的。 固体不行,那就试试液体吧,弥达斯端起酒杯仰头就灌,没想到“点石成金”威力实在大,不但把铜杯直接变成金杯,又使了招隔山打牛,葡萄酒转眼变成金汁,差点没把弥达斯呛死。 吃又吃不得,喝又喝不下,这么下去非得活活饿死不可,弥达斯觉得自己虽然富有,但又很穷,穷的连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点石成金”这玩意还真没什么好,自己哪是占了便宜,分明是吃了大亏嘛,懊恼的弥达斯使劲用手捶自个儿的脑袋,捶着捶着发现手感不对,怎么脑袋敲起来还有回声呢?不好,脑袋也中招成金的啦。 顶着24k纯金大脑袋,绝望中的弥达斯想起了赐予他神力的酒神,他高举双手,乘着自己还有最后一点思维能力,向天祈祷:“哦,狄俄倪索斯!伟大的神啊,发发慈悲吧!宽恕我这个愚不可及的罪人吧,消除我身上这点石成金的能力吧!” 厚道的酒神答应了弥达斯的请求,告诉他破解之法:“到帕克托罗斯河(r.pactolus)去,溯流而上找到源头,看见哪的水泡沫飞溅就把头伸里面,这样魔力连同责罚都会被一次性洗净。” 帕克托罗斯河水就像是古代的ghost软件,不但卸载了弥达斯的“点石成金”程序,更把他的脑袋连同其他被他“点化”东西都还了原,唯一的副作用是帕克托罗斯河的沙子至今都闪闪发光。 宁愿不曾经拥有,也不愿得到后再失去。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经过一个轮回,失去“点石成金术”弥达斯性情大变,自此视黄金为洪水猛兽,而且对自己以往的奢华生活深感厌恶,为了找寻失去的自我,弥达斯开始过起了“绿色”生活。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二十八~三百二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二十八) 为了拥抱大自然,弥达斯时常走出王宫,参加户外生存训练,安纳托利亚的名山大泽,森林小溪,时常让他流连忘返,一来二去,弥达斯跟长着山羊蹄子的山林之神潘交上了朋友。 潘业余时间喜欢用芦笛为山间女神们吹点小曲,演奏水平在业余组那可说是出类拔萃(相当于选秀组分赛区冠军),常把弥达斯听得如痴如醉。弥达斯认为潘吹奏的小调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潘居然把弥达斯的吹捧的当了真,突发奇想,决定挑战阿波罗。 阿波罗的竖琴演奏水平全宇宙都能排上号,是专业组中的大拿,业余组的潘听了弥达斯吹捧,忘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巨大鸿沟,执意挑战,阿波罗欣然应战。 这次擂台赛由于有阿波罗的参加,级别一下蹿到出自己的秘密等等,但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是,神话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历史。 拿弥达斯来说,“点石成金”的背后是财富,“驴耳朵”的起因是一次音乐大赛,所以要了解弗里吉亚的历史,“财富”和“音乐”或许就是两个最好的注解。 还是老规矩,我们用一次考古发现来探寻这段尘封的历史,而这次考古的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弥达斯之墓。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以南88公里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中部,有着80多座锥状山丘,这里是原弗里吉亚首都戈尔迪乌姆城所在地,而这些看似不怎么起眼的山丘却非同寻常,它们是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贵族坟冢。 这些坟冢中有座个头最大,高53米,底座直径接近300米,由于弥达斯的神话故事在西方颇有名气,所以很多考古都认为这个最大个的坟包下面埋的就是弥达斯本人。 那到底是不是呢?挖了才知道。 公元1955年秋,已经在此挖了五年,并且挖出14个墓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教授罗德尼s杨(dr.rodneys.young)准备在新的考古季有更大的作为,他要向最大的坟山下手了。 持续五年在安纳托利亚的挖墓工作,让杨教授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发现墓穴一般都偏离坟山中央,所以杨教授挖墓的第一步是探寻环布墓穴的碎石。 杨教授从先前的考古情况得知,每座坟山下面只有一个墓,而且又分为三层,墓室的顶部和四周铺满碎石(第一层),碎石里面是一层薄泥壳(第二层),最下面则是一层厚土(第三层)。所以要确定墓室的位置,首先要找到碎石。 杨教授把起始探测点设在坟山西南角往上一点,轻型钻油机沿着斜坡向上折腾了好几个星期,始终没有发现墓穴的准确位置。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三十~三百三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 突破发生在下一季的七月,钻头终于距坟山,古代西方人的陪葬品以金属器皿居多,但这个墓穴中却有大量的木制品,而且在开墓前保存相当完好。不过由于墓室打开后,外界空气进入,随葬的木制品还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损害。 随着墓室被打开,更多的随葬品被发现,当初杨教授听到的细微断裂声来自九张三腿桌,两张餐桌和三把精美的椅子,除了木制家具,考古队在墓室中还发现了大量铜器,当然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还是那口棺材。 起先,杨教授把木洞前下方的一件物品看成一张有四根帷帏柱的木床,后来仔细一看才发现那是一口棺材,据测定,棺材中尸骨年龄在60~65岁,很多学者从墓室的年代和规格推论,这座墓中埋的就是传说中的弥达斯。 遗憾的是,这座坟墓并没有墓志铭,除了个别随葬品上的一些弗里吉亚字母痕迹,墓室中并没有能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器物或是文字资料,但是在新的考古证据出现前,人们还是乐意相信这座墓埋的就是弥达斯本人。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一) 弗里吉亚自从建国后,就一直不咸不淡地混着日子。 混,也是一种生存方式,弗里吉亚偏居一隅,虽然没有赫梯的魄力,敢跟美索和埃及的大佬们叫板,但弗里吉亚混出了成就,在巅峰时期版图甚至超过了赫梯(赫梯因为有附属国和分封国,所以直接控制的区域相对并不是很大),但就国力来说,弗里吉亚在当时只能算是三流。 一流的亚述、埃及,二流的乌拉尔图、叙利亚诸国都忙着互相殴打,没工夫搭理弗里吉亚,弗里吉亚只能在安纳托利亚自娱自乐,偶尔揍一下周边小国过过瘾,平时跟爱琴海地区和美索做做生意,小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过由于亚述是在太猛,跟恐怖分子做生意风险太大,弗里吉亚的主要贸易伙伴基本集中在爱琴海地区,与其说这一时期安纳托利亚开始希腊化进程,倒不如说弗里吉亚和希腊文明互相影响。 弗里吉亚有点类似这会儿正在北非崛起的迦太基,最高神仙都是女神,弗里吉亚人崇拜的最高神的大地母神库柏勒(merian)由于生活所迫(被西西徐亚人赶出根据地),流窜至安纳托利亚疯狂作案,弗里吉亚树大招风,最先遭受打击。 弗里吉亚人民在弥达斯领导下奋起反击,无奈实力不济,国家陷入一片火海,公元前695年左右,由于噩梦的折磨,弥达斯饮牛血自尽,戈尔迪乌姆城陷落,弗里吉亚王国覆灭。 亡国后的弗里吉亚人没有像赫梯人一样集体隐遁,而是陆续又建起了一些小王国,不过昔日的小亚霸主地位一去不复返,而最后可能接替弗里吉亚担任小亚霸主的辛梅里安人就像当初的“海上民族”,杀完人,抢了不少东西后,放把火拍屁股走人,并没有建国,依然继续盲流生活。 虽然据说弗里吉亚曾粉碎过萨尔贡二世的侵略企图,但当辛梅里安人入侵时,亚述击退了来犯者,乌拉尔图则顽强抵抗住了进攻,轮到弗里吉亚就亡国,说弗里吉亚是三流国家,一点没错。 弗里吉亚虽然亡国,但这个三流国家的名字却神奇的保留了下来。 即使对熟悉西史的人来说,弗里吉亚这个名字也是相当陌生的,但对于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来说,“弗里吉亚”是一个神奇而迷幻的名字。 弗里吉亚王国在历史上真正产生巨大影响的是它的音乐,古希腊音乐吸收了大量的弗里吉亚王音乐元素,如果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古希腊音乐其实就是弗里吉亚乐的翻版。 即使现在,作为西方中世纪教会八大调式之一的弗里吉亚调式(phrygianmode),名头依然响亮。只是古弗里吉亚调式类似中国古乐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中的角调式,而现代的弗里吉亚调式则类似商调式,两者虽然名字相同,其实是有区别的。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三十二~三百三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二) 喜爱音乐,平时爱喝点小酒,颇有点小资情调的弗里吉亚玩完后,安纳托利亚又一次陷入权力真空,各路“诸侯”被压制已久的争霸之心被再度激发,接着又是一通乱掐。 公元前685年,西安纳托利亚的吕底亚人(lydian)从预选赛出线,顺利接过弗里吉亚的班,成为安纳托利亚新一任霸主。 吕底亚(lydia不是歌名,呵呵)的前身我们并不陌生,就是那个被赫梯酷小子穆尔什里二世一打为三的阿尔扎瓦,这会儿三个国家经过统一战争,又吸收了点移民,换上马甲重回历史舞台。 不过吕底亚真正的历史,得从古王国最后一任一把手坎道列斯(candaules)说起。 这个倒霉的一把手娶了个条顺盘靓的媳妇,美得不行,坎道列斯越瞅媳妇越觉得漂亮,他甚至认为自己的媳妇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有绝对的实力问鼎“金苹果奖”(“金苹果奖”是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索,具体会在讲古希腊史时候细说),有道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么漂亮的媳妇光自个儿一个人看太浪费,于是坎道列斯发扬共产主义精神,找来近臣盖吉斯(gyges),要求同看。 坎道列斯本意是要盖吉斯看看自己的媳妇到底美不美,不过坎道列斯觉得光看脸不够,美不美,还得看大腿。 当坎道列斯把这个看自己媳妇裸体的建议告诉盖吉斯时,盖吉斯惊讶地嘴里可以塞下一个鹅蛋,连忙推脱说不看不看主席的媳妇怎么可以乱看?坎道列斯说让你小子看你就看没什么不能看的,盖吉斯继续推脱说这么做有悖伦理不能看,坎道列斯把脸一横你今天不看也得看,盖吉斯勉强答应说那么好吧我看就看眼,坎道列斯发话看一眼不行要看就看两眼左眼一眼右眼一眼。 半推半就的盖吉斯被坎道列斯安排在卧室门后偷窥王后宽衣准备就寝的过程,依照指示,盖吉斯两眼各看一眼后走人。 第二天一大早,盖吉斯还没来得及跟坎道列斯汇报思想心得就被王后召唤了去。 原来盖吉斯是新手,没经验,昨晚偷窥的时候已经被王后发现,王后洞悉了这哥俩的合谋,故意不揭破。见到盖吉斯后王后看门见山:“既然你已经看到过我不穿衣服的样子,那么现在你只有两个选择,a,干掉坎道列斯,娶我,接任吕底亚一把手;b,现在立刻马上死在这里。” 盖吉斯吓得两爪发麻、两腿发软,说都不会话了,苦苦哀求王后请求宽恕,希望选择c,但王后依旧要他只在a和b中选择。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盖吉斯去掉了错误答案a,选择了正确答案b。 刺杀行动发生在同一个房间,夜幕降临,盖吉斯手持凶器(一把匕首)藏在前晚偷窥时躲的同一扇门后,等坎道列斯睡熟后,一刀结果了这个倒霉的一把手。 背到家的坎道列斯本想显示一下媳妇的美丽,没想到连性命带王座一块儿丢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三) 以上是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描述的版本,对于此次宫廷桃色谋杀案,大哲学家柏拉图在他的《理想国》中还有一个神话版。 神话版故事情节是这样的:盖吉斯原先是个牧羊人,有天放羊的时候碰到打雷下雨外加地震,他放羊的地方裂了一道深渊,下面居然是一个古代陵墓(有点中国武侠小说的意思)。 盖吉斯壮着胆子走了下去,发现墓里面都是些新奇玩意,特别是一匹身上带窗户的空心铜马。盖吉斯透过窗子往里一瞅,居然是一具大个“武林高手”的尸体,“高手”寒碜了点,浑身上下唯一资产就是手上戴的一枚宝石金戒。 盖吉斯对墓里的其他玩意诸如武功秘籍,神兵利器啥的不感兴趣,唯独就看上那枚看似普通的宝石金戒,取出宝石金戒后,盖吉斯走出陵墓,依然继续他的放牧生涯。 吕底亚的牧羊人有个规矩,每月都得去王宫向一把手述职,顺便同行间开个经验交流会,讨论一下怎么把羊养到马那么大。 到了固定时间,盖吉斯照例跟广大同行们进宫述职,开座谈会的时候,盖吉斯无意转动了一下手上的戒指,戒指上的宝石正好对着手心,奇迹发生,盖吉斯居然隐身了,同行们在发言提到他的时候,就像在说一个不在场的人。 盖吉斯大感惊奇,又感到莫名其妙,无意中又转动了戒指,这下宝石朝外,同行们又能看见他了。如此反复几次,盖吉斯逐渐掌握窍门,多次试验后,盖吉斯已有充分把握掌握了隐身术。 有了隐身术的盖吉斯野心爆棚,先是想法设法混入王宫,做了一名侍官,进而利用职务之便勾搭上了王后,两人合谋干掉了国王,夺取了王位。 倒霉的坎道列斯在柏拉图的描述中唯一一次出场就是被干掉,连句对白都没有,龙套,纯的。 希罗多德的描述后来被搬上荧幕,获得第69届奥斯卡九个奖项的影片《英国病人》(theenglishpatient)中,女主角在篝火边就讲了盖吉斯的故事,可怜的坎道列斯在2680年后又被人编排了一回,不过自己的倒霉事从一个美女的口中说出来,坎道列斯应该不会很介意吧。 不管怎么样,坎道列斯死了,老婆江山统统易主。这事吧,主要责任还是在坎道列斯,要知道虽然吕底亚受希腊文化影响颇深,但在当时,被人看到裸体,不管男女都会认为是一件很受侮辱的事,所以王后想要干掉把自己身子给别人看的老公,并不很意外。 但此次宫廷桃色谋杀案发生后,吕底亚人民群情激奋,毕竟在坎道列斯所在的赫拉克勒斯家族(heraclids)的领导下,国家发展势头不错(赫拉克勒斯家族共传了22代,统治吕底亚505年),由于惯性使然,吕底亚人民并没有改换领导家族的打算,坎道列斯死就死了,谁让他太得瑟呢,再上个赫拉克勒斯家族成员做一把手就得了,这会儿盖吉斯想要自立门户,人民群众不答应,纷纷走上街头要跟篡位的盖吉斯拼命。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三十四~三百三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四) 由于刚上台,立足未稳,盖吉斯及其族人被揍得吱哇乱叫,眼见王位就要不保,危机关头,盖吉斯一派与国人达成协议:谁做国王,人说了不算,得听神仙的指示。 不久,神谕传来,盖吉斯所在梅尔姆纳德家族(mermnads)接任吕底亚王位,但有时间限制,第五代继承人会遭受赫拉克勒斯家族打击报复。 轰轰烈烈地国**动在11小时后平息,宫廷桃色谋杀案就此划上句号。 赫拉克勒斯家族是古希腊人对具有高贵血统(祖先是神)的贵族阶级的通称,而不是特指某一家族,所以盖吉斯即其继承人们对神谕的后半段并不在意,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盖吉斯开始上台后,吕底亚开始进行无休止的军事扩张,由于实力有限,吕底亚把扩张方向定在西方,逮着希腊人猛揍。这边刚把希腊人揍服,那边游荡在安纳托利亚的辛梅里安人又来捣乱,盖吉斯领导下的吕底亚一边扩张一边防御,忙得焦头烂额。 还是实力问题,除了把城墙加高加厚,吕底亚对辛梅里安人没什么更好的防御措施,可再厚的城墙也挡不住辛梅里安人的城墙,吕底亚首都戈尔迪乌姆(也是原弗里吉亚的首都)沦陷,盖吉斯只得迁都萨第斯(sardis)。 可凶狠的辛梅里安人打架上瘾,使劲在后面踹吕底亚的屁股,最后盖吉斯实在被踹急了,公元前663年,盖吉斯派出使者前往美索不达米亚求援。 由于地处偏远,国际知名度很低,阿淑尔巴尼拔压根没听说过吕底亚,更别说能听懂使者的话了,费了半天劲,终于搞明白对方是来求援的。 恐怖分子有时也讲人道主义,为显示大国风范,阿淑尔巴尼拔答应派兵,有了第四帝国的增援部队,盖吉斯顿时豪气冲天,连续打退辛梅里安人两次进攻。 后方安定后,踏实下来的吕底亚积极发展经济,大力繁荣国内外市场,大约在公元前660年,吕底亚出现了铸币,这也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铸币。 很多资料都把吕底亚的铸币看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铸币,但据现在考古资料表明,最早的铸币出现在我们中国。 我们中国虽然文明起步比起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等国家和地区都要晚,但就像俗话说的,先胖不是胖,后胖压塌炕,中华文明就属于典型的后胖,商周开始积累,春秋战国时期彻底发力,傲立世界2000多年,壮哉,我中华! 正是因为中国的后期发力,很多世界的第一的头衔头衔逐渐东移,就拿金融业来说,最早的铸币――铜贝,出现在商朝晚期,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都领先了西方好几百年。 也许有人会说,吕底亚在公元前七世纪出现的铸币是金银币,铸造工艺要高于商朝的铜贝,不过在同一时期,楚国也有了金银铸币,谁先谁后还没定论,不过两者最多也就差几年。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五) 有了铸币,吕底亚的商品经济被彻底搞活,生意越做越红火,萨第斯成为著名的财富之都。 为了获取更大利益,吕底亚人想了个坏招,用含金量低的金币以次充好支付货款。 这些劣质金币最低的含金量只有35%,其他都是拿银充数,首当其冲倒霉的是辛梅里安人。 辛梅里安人在安纳托利亚定居后,平时不光两抢一盗,有时也会做点小生意,虽然跟吕底亚从来不是朋友,但看在钱的份上,彼此也会做做生意,辛苦打劫来的东西换回的却是劣质货币,辛梅里安人怎能不恼? 再说当时也没劣币驱除良币的事情发生,丑闻曝光后,辛梅里安人最先发难,再次攻击吕底亚。 公元前652年,盖吉斯身先士卒,带领人民英勇反击,由于过于勇敢,不幸在一次要塞防御战中牺牲在抗击辛梅里安法西斯的第一线。 盖吉斯的儿子阿迪斯二世(ardys2约公元前652年~前621年)火速接班,接茬挨揍,执政三十来年,差点把家底全部赔光,除了萨第斯卫城,其余国土全部沦陷,郁闷的阿迪斯二世终于在执政的第31个年头,决定不活了。 阿迪斯二世的死对吕底亚来说是件好事,他要再不死,整个吕底亚都得给他陪葬,还好他的接班人萨杜阿铁斯(sadyattes公元前621年~前610年)没他那么废柴,吕底亚在萨杜阿铁斯手里渐渐倒过气来。 虽然执政时间不长,没能让王国更进一步(此时吕底亚的商业已经恢复生气),但萨杜阿铁斯为吕底亚做出的最大贡献是培养了一个优秀的接班人,一个把吕底亚带上巅峰的成功人士。 吕底亚梅尔姆纳德第四位一把手――阿利亚特二世(alyattes2公元前609~前560年)最大的功绩是终于把辛梅里安人彻底赶出了安纳托利亚。 腾出手来的阿利亚特二世继续西扩,倒霉的爱奥尼亚海岸(ioniansea)的希腊城市再次被胖揍,至此,吕底亚不但重新控制了原弗里吉亚领土,更是超越弗里吉亚,迈入强国行列。 阿利亚特二世激情澎湃,打算向洞更进一步超越前人。东边的希腊好拾掇,西边的米底却不好惹。 米底刚联合迦勒底干掉第四帝国亚述,势头正旺,阿利亚特二世非要找米底比划一下,两国五年间进行了一些试探性攻击,公元前585年6月28日,两国又一次发生武装冲突。 这日子相当精确,原因就是这天发生了日食,两国将士因为已经连续掐到了第六个年头,彼此很熟悉,指挥官一声令下,大伙一哄而上,按既定套路开始比划。 两国军队正比划得来劲,天却突然黑了。 现代人对日食这一普通天文现象已经了解得比较深刻,所以见了日食不会大惊小怪,但古人不一样,天文知识贫乏,一看太阳没了,以为老天发怒,当即昏死一片,两国就此罢兵,重新划定边界,两位一把手随后签订合约,并结成儿女亲家,吕底亚东线就此无战事。 迷信有时候还真不是什么坏事啊。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三十六~三百三十七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六) 这次日食据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被预测的日食,预测者是安纳托利亚西海岸米利都城(miletus)的希腊天文学家泰勒斯,这位老兄不但天文学、工程学和数学了得(曾测量过金字塔),后来更是改行做起了哲学家,创立“米利都派”,这是后话不提。 要说公元前585年中东地区谁最忙,米底“二把手”(倒数第二位一把手)基亚克萨雷斯(cyaxares)绝对能排前三。 跟吕底亚磨蹭了五年,本打算撸起袖子好好跟干一架,两个“二把手”(阿利亚特二世是吕底亚倒数第二位一把手)糊里糊涂打了一架,还没过瘾就碰到日食,又找来第三个“二把手”和稀泥。 吕米两国和谈,找来了美索不达米亚公证员,也就是第三个“二把手”――新巴比伦一把手尼布甲尼撒二世(尼二是新巴伦正数第二位一把手),公正完后尼二同志获得的报酬是一位米底公主,据说“巴比伦空中花园”就是尼二为讨好这位美丽的公主建的。 送走尼二,基亚克萨雷斯又让自己的儿子阿斯提阿格斯娶了一位吕底亚公主,就这样,新巴比伦、吕底亚、米底三国同盟形成,中东地区首次出现和平新气象。 完后基亚克萨雷斯觉得自己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执政41年,最大成就是联合迦勒底干掉亚述),也该歇歇了,乐呵呵地交代完后事,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同年,阿斯提阿格斯(astyages)接老爸的班,走上领导岗位。 阿斯提阿格斯沿袭老爸政策,打算把和亲进行到底,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伊朗高原阿契美尼德部落的首领冈比西斯一世,据说这位米底公主更了不起,跟冈比西斯一世联合出产了一个儿子――居鲁士二世,波斯帝国的缔造者,一个把楔形文明推上顶峰的人,同时也是米底的挖坑人。 现在还不是居鲁士二世出场的时候,先让这位老兄在后台等会,我们回头看看吕底亚那边到底怎样了。 阿利亚特二世自从跟米底干了莫名其妙的一架,心态平和了不少,也不喊打喊杀了,而是把注意力转到修建陵墓上。 阿利亚特二世的陵墓规格和样式跟弗里吉亚的迈达斯差不多,不过阿利亚特二世没迈达斯幸运,他的墓被盗了,除了盗墓工作者留下的一些垃圾,其他一无所有,不过他俩的陵墓比起后来被列为七大奇迹之一的索拉斯陵墓摩,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执政差不多半个世纪,为后代打下坚实基础后,阿利亚特二世终于归天,他的儿子,吕底亚最后一位一把手,也是最有个性知名度最高的一位――克罗索斯(croesus公元前560年~前546年)接班上岗。 克罗索斯上台时,时年35岁,形势比较和谐,外没强敌,国内也安定,唯一麻烦的就是铸币业,忽悠久了,信誉受很大影响,一旦商业垮掉,吕底亚国家经济不堪设想,回头再把辛梅里安人之类的招来,那就更不和谐了。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七) 为了让商人重新恢复对货币的信心,克罗索斯创制了纯金纯银铸币,吕底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由于经济方面的杰出贡献,克罗索斯成为财富的象征,俗语(英语俗语)有云“richascroesus”(像克罗索斯一样富有),可以想象,克罗索斯该是多么有钱啊。 有钱就好办事,克罗索斯就办成了不少事,在他的领导下,吕底亚打遍安纳托利亚无敌手,名气越大越大,大到连雅典著名立法家、政治家,被称为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都要来萨第斯拜访这位地中海著名的款爷。 梭伦的到来,让克罗索斯很是高兴,带领梭伦参观完自己的宝库后,两人进行了史上一次著名的关于“幸福”的谈话。(此段对话内容由希罗多德友情提供) 有钱有权的克罗索斯向梭伦提了一个诱导性的问题:“雅典的客人啊,到目前为止您所遇到的人中间,怎样的人是最幸福的?” 克罗索斯之所以这样问,无非是想让见多识广的梭伦恭维一下,这就好比找个名人给自己打一下广告(比如给自己的书写个序),让自己的知名度也向名人靠拢。 可梭伦却给了他一个意外“惊喜”:“最幸福的是雅典的泰洛斯。” 克罗索斯一脸茫然:“为什么泰洛斯是最幸福的人呢?” 梭伦回答:“生逢盛世,儿子成才,最后战死沙场。”然后又列举了一堆泰洛斯的幸福元素,把克罗索斯听得脑袋发胀。 既然大哲人把泰洛斯排第一,克罗索斯又提不出反对意见,那就这么着吧,跟死人争第一没劲,克罗索斯继续发问:“除了泰洛斯,谁又是最幸福的?” “克列欧比斯和比顿,”梭伦不紧不慢地说出两个运动员的名字,“他们两兄弟不但有钱而且体力好,参加运动会常得奖(估计梭伦经常观摩古代奥运会,是追星族),并且最后安详地死在神殿。” 好嘛,三个死人,一个第一,两个并列第二,前三都没了,克罗索斯急了,再不发话自己铁定进不了四强:“雅典的客人啊,为什么您不把我的幸福放在眼里呢?为什么我都不如一个普通人?” 梭伦接下来的回答比较长,我就不复述了,不过梭伦中心思想是“一个人如果没死,那就无法判断他是否幸福。” 梭伦的意思是要盖棺才能定论,克罗索斯活得很滋润,压根就没想以后自己会怎么死,所以对梭伦的论调不屑一顾,送走这位大哲人后,日子该怎么过还怎么过,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才是最现实的。 对于这段对话,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具体倒不是对谈话内容有什么意见,而是认为在克罗索斯上台的时候,梭伦已经死了,两人不可能发生这段对话。 确实,按照一般史料,要让这两个人无缝对接来这么一段对话的确不靠谱,不过有一点必须注意,这些断代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只是划定一个大概的年限,并不精确,从时间上来看,梭伦还是有可能拜访克罗索斯的。(毕竟按照一般断代,梭伦死时离克罗索斯上台也就隔了一年)。 话说回来,希罗多德的《历史》也并不十分靠谱,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一次没有影响历史进程的对话,最多也就是让克罗索斯的人生再增添一层悲剧色彩。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三十八~三百三十九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八) 克罗索斯的人生以喜剧开场,最后以悲剧落幕,其中不乏黑色幽默。 梅尔姆纳德家族从盖吉斯往下传,到克罗索斯正好是第五代,按照原先跟神仙的约定,第五代传人最后要被人干掉,混不到自然死亡,但这么多年来,谁都没当回事,包括即将被干掉的克罗索斯。 克罗索斯当然有不信的理由,他上台时的形势不是小好,而是大好,经过个人奋斗,彻底摆平安纳托利亚,形势越发喜人,唯一让克罗索斯有些许不安的事伊朗高原南面的那朵小小的乌云。 那朵还没成型的小乌云就是阿契美尼德部落,此时正处于米底的统治之下,实力一般,属于龙套角色,再说还有米底做挡箭牌,所以克罗索斯并没有把它放在眼里。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朵小乌云在不久的将来会带来狂风暴雨,以摧枯拉朽之势把现今所有的秩序一并摧毁,并把他本人连同整个吕底亚赶出历史舞台。 自认为世上第一幸福的克罗索斯送走梭伦不久后就受到沉重打击。 克罗索斯产量不高,只有俩儿子,老大先天不足,是个聋哑人,指望这位小哥成为合格接班人相当不靠谱。照这么看,克罗索斯的幸福指数确实不如泰洛斯高,起码人儿子身体健全而且都成才,不过这事儿不能怪克罗索斯,有个残疾的儿子不是他的错,但古代跟先今不一样,残疾人是可以跟废材划等号的,所以克罗索斯因为下一代的问题被人编排也正常。 老二阿杜斯就不同了,英明神武,处处高人一等,而且在军队威望甚高,克罗索斯喜欢得紧,把他列为接班人。 有一天,克罗索斯睡觉做梦,梦见这个接班人将被铁器刺死。梦醒时分,克罗索斯毛骨悚然,自己统共就这么一个接班人,要是有个好歹那还了得? 克罗索斯火速召回这个在军队服役的接班人,并立即给他张罗媳妇,要死谁也拦不住,不过好歹留个种下来。话是这么说,克罗索斯为了以防万一,还是下令把所有兵器都搬出阿杜斯的房间。 做完这些,克罗索斯踏实了不少,正当他忙着给阿杜斯张罗婚事的时候,一个弗里吉亚杀人犯流窜至萨第斯寻求政治避难。此人名叫阿德拉斯托斯,自称是弥达斯的孙子,因为弑兄被通缉,所以逃至萨第斯。 当时虽然已经没有弗里吉亚这个国家,原国民都已变成吕底亚籍,但弥达斯的后代依然健在,而且活得还算滋润,不过此人的身份有待考证,弥达斯已经挂了一百四、五十年,不但他的孙子,连他的儿子都还健在,这就不大正常了,不过克罗索斯还是收留了他(用克罗索斯自己的话来说此人是故人之子),并且还吃好喝好招待。 这边刚安顿完,还没顾得上喘口气,美西亚(mysia,斯巴达联军进攻特洛伊的登陆点)那边又出了问题。 美西亚的圣山出了头大猪怪(安纳托利亚版“二师兄”),武功高强,祸害美西亚人民已久,奈何美西亚人实力不济,多次出动队伍围剿“二师兄”,都被“二师兄”揍了回来,实在没办法,只能派人到克罗索斯处上访。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三十九) 美西亚使者希望二王子亲自带队去把“二师兄”做了,克罗索斯一想到做过的那个噩梦,不由一哆嗦,以二王子还在度蜜月为由婉拒使者的要求,不过答应另派人前往镇压。 本来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但阿杜斯不干,他认为二王子pk“二师兄”是个非常不错的创意,坚持要亲自前往。 克罗索斯死活劝不住,经过爷俩一番讨论,论证了安纳托利亚版“二师兄”虽然武功高强,但不会使用九齿钉耙等铁质武器,危险系数不高,这事就这么定了,二王子亲自出征,阿德拉斯托斯作为保镖随行。 然而,不幸的二王子并没能逃脱厄运,“二师兄”还没发威,阿杜斯就被自己人的标枪扎了个透心凉,而这个误投标枪的倒霉蛋就是他的保镖阿德拉斯托斯。 噩耗传来,克罗索斯伤心欲绝,本来想助人为乐,却痛失爱子,但鉴于阿德拉斯托斯并不是有意为之,克罗索斯强忍丧子之痛,饶恕了阿德拉斯托斯。 虽然克罗索斯表示不追究,但内疚的阿德拉斯托斯并没有饶恕自己,先杀手足,再误杀恩人之子,阿德拉斯托斯觉得自己是这个世上最不幸的人,越想越内疚的阿德拉斯托斯终于在阿杜斯的墓前亲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至于后来“二师兄”的命运到底如何,已经没人关心了,中年丧子的克罗索斯整整伤心了两年,但两年后,一件大事中止了克罗索斯的哀伤。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灭米底,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即古波斯帝国)。 这个新兴对手引起了克罗索斯的注意,但在是否把这股恶势力扼杀在发育阶段中的问题上,克罗索斯犯了难,不过不要紧,人不知道的事神仙都知道,于是克罗索斯派人到处求签问卜。 不过这次神仙给了克罗索斯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一旦一匹骡子变成米底国王的时候,那时你的两腿瘦弱的吕底亚人就要沿着沿岸多石的海尔谟斯河逃跑了,快快逃跑吧,也不要不好意思做一个卑怯的人物吧。” 克罗索斯当然不会认为骡子能成为米底国王,不过他忽略了一点,骡子不光是指动物界的杂交物种,还能暗喻人类的混血儿,而居鲁士二世正是米底和波斯的混血儿,并且这个混血儿现在就是米底的国王。 之前神仙还告诉克罗索斯,他一定能干掉波斯帝国,所以没琢磨过味儿的克罗索斯很是高兴,认为扩大国家版图的机会来了,下令撕毁原先跟米底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发兵东进,去掠取原米底领土(红河对岸富饶地区)。 克罗索斯这一错误的战略方针最终导致了吕底亚的灭亡。 在克罗索斯眼里,波斯就是一暴发户,灭掉米底是偶然的人品爆发,对居鲁士二世和波斯的真正实力,克罗索斯没有一个客观的了解,所以这会儿克罗索斯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浑水摸鱼。 可惜最后不但鱼没摸到,还搭上了自己的国家。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四十~三百四十一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四十) 差不对在波斯干掉米底的同一年(公元前550年),克罗索斯投资(部分)建造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正式在以弗所建成并投入使用。 克罗索斯一向热心公益和宗教事业,虽然曾把以弗所人揍得不能自理,但对以弗所人重建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工作,还是相当支持的。 以弗所(或译成艾菲索斯),位于安纳托利亚西岸(北纬37°55,东经27°19),公元前11世纪由伯罗奔尼撒难民爱奥尼亚人(ionian)所建,所以以弗所虽然处于安纳托利亚,但是个不折不扣的希腊城邦。 经过努力奋斗,以弗所从众多的移民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远近闻名的工商业城市,正是因为名气太大,公元前七世纪,遭到辛梅里安人暴打,差点被凑进土里,财物被抢一空,城里最重要的建筑――月神庙也被殴倒。 以弗所人民在准废墟上重建家园,并着手再建一座月神庙。 这座纯大理石建筑,重建过程相当漫长,从公元前七世纪初一直建到公元前六世纪中期,直到克罗索斯打上门来,神庙还在施工。 之所以选择用大理石,不是因为以弗所人喜欢烧钱,而是以弗所这个地方常闹洪水,木制建筑容易泡烂,也正是因为建材费用过大,虽然有众多希腊建筑师和艺术家雕鼎力加盟(主设计师是来自希腊的etagenes父子),工期依旧拖了一个多世纪,成了烂尾楼。 伽尔瑟夫农在接手神庙工程的时候,曾信誓旦旦要建造一所流芳百世的伟大建筑,但在施工时遇到极大困难。 阿尔忒弥斯神庙的建材实在太过沉重(每块石头重达40吨),而且采石场也不近(据施工现场11公里),运输和起重都是大问题。伽尔瑟夫农首先解决了运输问题。 巨石运输问题很多建筑师都遇到过,解决方法也大同小异,无非是利用利用撬杠、滚木和绳子,伽尔瑟夫农采用的就是此种方法,欧洲最富盛名的巨石阵也是用此方法运输石料(最重石料达50吨),不但运输距离更长(40公里),而且建造时间比阿尔忒弥斯神庙早了差不多两千年。 解决完运输问题,起重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伽尔瑟夫农为此伤透脑筋,精神差点崩溃,自杀的念头时常在脑中盘旋(一开始吹牛吹大发了),终于在死前灵感迸发,发明“土屯法”,一举解决了这一困扰其许久的难题。 所谓“土屯法”,就是利用斜面原理,先垒个土坡,再把巨石拉上(前面拉,后面用撬杆)土坡,到达需要高度后把土坡清理掉,搞定。 这一招其实也不稀奇,巨石阵的建造者们早就用过,但伽尔瑟夫农不知道,费了半天劲才想出这个方法,不知道当初巨石阵的建造者是否也因为这个问题而抓耳挠腮,寝食难安。 顺便说一句,希罗多德认为埃及金字塔也是用这种方法建造,但事实也许并不是这样,古埃及人有更高明的方法。 运输和起重问题虽然已经解决,但工程进度依然缓慢,毕竟超大规模纯大理石建筑不是那么容易建的。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四十一) 在抵抗吕底亚军队的时候,虔诚的以弗所人从神庙施工现场拉了根1.2公里长的绳子到城邦,希望借助月神的力量抵抗吕底亚,结果月神出差(这个月神相当不靠谱,之后还出过一次差,结果老家被人烧了),以弗所人被吕底亚军队劈头盖脸一顿暴打,城市被揍烂,城民被迁走,但半成品的月神庙却在战火中得以幸免。 克罗索斯也是个信神之人,所以他保留了月神庙。面对这座烂尾楼,财力雄厚的克罗索斯决定投资,并派了吕底亚施工队进场继续施工。 有了不差钱的克罗索斯雄厚的财力支持,再加上吕底亚施工队的过硬技术,工程进度一日千里,终于在公元前550年左右,主体结构竣工。 建成后的神庙殿座长115米,宽55米,三面环绕两排总共127根(大部分由克罗索斯投资)爱奥尼亚大理石圆柱,每根高达18米(6层楼高度),柱子上面还架着巨型山形墙及屋顶,总高25米(也许更高)。 神庙供奉的是安纳托利亚当地月神,希腊人则用自己的月神阿尔忒弥斯命名这座神庙(在希腊人心目中安纳托利亚月神就是心目中的阿尔忒弥斯),所以这座举世闻名的神庙的正式名称被定为阿尔忒弥斯神庙,在昂蒂帕克(七大奇迹排榜者)心目中,位居上古七大奇迹之首。 不过很可惜,昂蒂帕克看到的并不是原版的阿尔忒弥斯神庙,他老人家看到的已经是重建后的神殿,至于为什么重建,不是因为战火,也不是因为自然灾害,而是因为一个有“理想”的人。 主体结构竣工后,阿尔忒弥斯神庙又陆陆续续建造了差不多一百年(总建造时间大约220年),直到希波战争结束才算完全竣工。 竣工后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气派得不行,香火相当旺盛,驰名海(地中海)内外,盛况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直到公元前356年7月21日深夜,一个有“理想”人的一次疯狂的举动。 这位老兄在公元前356年7月21日之前绝对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绝对草根一族,但这位老兄非常非常要求个人进步,总是怀揣一个当名人的理想,奈何当时要出名太难了,没有电视也没有网络,不能参加选秀也不能大秀s型身材(估计秀了也没人看),要想一夜成名谈何容易。 俗话说得好:“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这位老兄虽然平时一贯默默无闻,但他是个敢想敢做的人,为了一夜成名(这词用在这里很恰当),他终于想出一招:放火烧阿尔忒弥斯神庙。 就这样,阿尔忒弥斯神庙成了纵火犯赫洛斯塔图斯(herostratus)成名的垫脚石,当我们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名垂青史的理想实现了,他也算是个成功人士啊。 焚烧神庙后,赫洛斯塔图斯的成名之路还在继续,就在他纵火的当天,一个不平凡的生命降临人间,以至于有历史学家调侃道:“女神太忙于照料这个新生命的降临,以至于无法营救自己受到威胁的神殿”。 这个在阿尔忒弥斯神庙纵火案发生当天降生的就是后来建立不世伟业的亚历山大大帝。22年后,这位年轻的帝王出征安纳托利亚,来到以弗所后,非常感叹于这种巧合,于是下令重建阿尔忒弥斯神庙。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四十二~三百四十三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四十二) 这其实已经是“七大奇迹”中第二座跟亚历山大有关系的建筑,在原阿尔忒弥斯神庙焚毁后三年,也就是亚历山大三岁的时候,跟他有间接关系的“七大奇迹”中的另一座也宣告竣工,这个我们后文再说。 重建后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比原先那个被火烧掉的更加豪华,新阿尔忒弥斯神庙基本拷贝原样,长130米,宽69米,占地面积比现在土耳其最大的足球场(草坪面积)――阿塔土克奥林匹克球场都要大不少。 重建费用则来自以弗所当地原交给波斯帝国的赋税(亚历山大没有自掏腰包),这座牛叉的神庙内外都用铜、银、黄金和象牙制成的精美浮雕加以装饰,神殿中央设有一个呈“u”字形的祭坛,供奉着月亮女神的雕像。 新阿尔忒弥斯神庙工期比原来那个短得多,昂蒂帕克后来看到的就是这个(公元前130年),亚历山大牌的阿尔忒弥斯神庙历经五个多世纪是战火,始终屹立不倒,城市也随着神庙一起繁荣。 公元262年,哥特人入侵,阿尔忒弥斯神庙终于毁于一旦,神庙内珍贵物品也被悉数抢走。 阿尔忒弥斯神庙也是“七大奇迹”中为数不多能保留遗址的建筑,现在还能看到,就在今天土耳其的爱奥尼亚海滨。 再回头继续说克罗索斯的事儿。 要说克罗索斯的东征战略其实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毕竟趁乱抢地盘天经地义,照克罗索斯的商人本性来说,有便宜不占那是连觉都要睡不着的,况且占据了整个安纳托利亚的吕底亚也不是不能与波斯一战,从后面事情发展的情况来看,克罗索斯即使不东征,灭国也是早晚的事(早跟晚相差不了几年),所以东征是克罗索斯在当时情况下做出的最优选择。 但关键就在于克罗索斯并不是个敬业的人。 不敬业说的是克罗索斯并没有一鼓作气抢下地盘的决心,表面上还扯了个给米底末代一把手报仇的幌子(两人是姻亲,同辈,居鲁士二世比他俩小两辈),跟波斯在红河东岸打打停停,坐等这头来自伊朗高原的猛兽变大变强。 公元前547年,吕底亚和波斯在红河东岸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波斯军队人数多于吕底亚),两军拼了命互相狂殴,战况相当激烈,尸体遍布了整个战场。夜幕降临,依然不分胜负。 时值冬季,是传统的休战期,打完一仗的克罗索斯先派使者去希腊德尔斐阿波罗神殿请求神谕,女巫预言将有一个帝国陷落。克罗索斯立刻断定自己一定会把波斯干掉,陷落的一定是波斯帝国(也不知道他哪来的那么大自信)。 既然有预言,克罗索斯又极其自信,所以他并没有考虑当时战局的形势(波斯人还在等着继续掐呢),而是宣布给自己和军队放寒假。 克罗索斯打算先回老家过完寒假,再纠集人马(联络同盟,比如新巴比伦)跟波斯接着掐,反正自己赢定了,也不差这几个月。 哎,盲目自信害死人那。 克罗索斯和他的吕底亚籍士兵都回了老家,战场顿时空了不少,居鲁士二世却没放寒假的觉悟,继续追着吕底亚军队猛揍。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四十三) 吕底亚军急着回家过寒假,波斯军队却跟在后面丝毫不放松,被追得筋疲力尽的克罗索斯终于打算雄起一把,在赫尔木斯(hermus)平原集结重兵,准备与波斯死磕。 吕底亚军用精锐骑兵打头阵,希望以骑兵的机动性冲垮波斯军。居鲁士二世不愧他大帝的名号,想了招绝的,派出骆驼运输队迎敌。 马这种动物,蒙上眼睛就是面对恐龙都敢往上冲,但就是见不得骆驼,闻不惯骆驼身上的味儿,一闻就慌,一慌就乱,克罗索斯想靠骑兵突击的计划就此破灭。 但英勇的吕底亚士兵并没有屈服,混乱中骑兵纷纷跳下马改成步兵作战,双方死伤不少,比起改行的吕底亚步兵,波斯正规步兵战斗力更胜一筹,吕底亚军最终被击溃,残部退守萨第斯。 经此一役,通往吕底亚首都的大门被打开,波斯军很快围住了萨第斯城。 但要攻破萨第斯20米厚的城墙并不是件易事,波斯军仰攻十三天,除了丢下一具具尸体外,并无收获。 第十四天,波斯再度发起大规模攻城战,虽然有金钱刺激(第一个攻上城墙有奖),波斯军士气也算旺盛,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不过波斯人的不懈努力终于换来了上天的眷顾。 萨第斯城建在高处,有一面是悬崖峭壁,一般人都不会从那一面发动进攻,居鲁士也是,但他手下一个士兵闲着没事,晃悠到峭壁下面,说来也巧,这个士兵突然发现一个吕底亚士兵居然爬下峭壁捡他从城里掉下来的头盔。 既然城里的能爬下来,那么城外的人也一定能爬上去,这个不安分的士兵决定亲自爬上去看看情况。 这一看不打紧,一条通往顶峰的秘密通道就此被发现。第二天(也就是波斯攻城第15天),波斯军通过秘密通道,一举攻破萨第斯城,克罗索斯终于没逃脱命运的诅咒,光荣被铺入狱,有着140年历史的吕底亚就此灭国。 克罗索斯的被铺过程充满了黑色幽默。 萨第斯城被攻破后,城里兵荒马乱,一个波斯小兵偶遇克罗索斯,因为并不认识这个大人物,所以波斯小兵打算一刀结果了这个吕底亚人,而克罗索斯此时因为亡国而神情恍惚,并没有理会这把即将砍到他脑袋上的波斯战刀。 在这紧急关头,克罗索斯的大儿子,也是那位先天不足的小哥,目睹了这一幕,情急之下居然开口说话,冲着波斯小兵大喊:“不要杀克罗索斯!”,这是他这辈子说的第一句话,也就是这一句话,救了克罗索斯一命。 虽然没挨上一刀,被捕后的克罗索斯还是被带上献祭台,居鲁士打算把他连同14个吕底亚少年一起烤了送给神仙作为下午茶。 站在柴火堆上的克罗索斯终于领悟了梭伦讲的话的意思:“活着的人是没有一个幸福的。” 虚名为幻,一切枉然,财富、权力都是过眼云烟,沉默许久的克罗索斯深叹一口气,连叫了三声梭伦的名字。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第六卷 三百四十四~三百四十五 爱在西元前------818美索不达米亚的那些事(三百四十四) 正在台下保持观望情绪的居鲁士二世瞅着克罗索斯嘟嘟囔囔,不知在说什么,赶忙叫来翻译。 翻译来后,克罗索斯却在台上装死,又半天不说话,最后实在被逼急了,才慢慢悠悠地讲起了那次跟梭伦的谈话,居鲁士听后大受感动,打算把克罗索斯放下来,不过由于克罗索斯语速过慢,把话讲完火势已经起来了。 众人赶忙上去救火,不过火势太大,营救无效,克罗索斯终于急了,求生的欲望使大声向阿波罗神求救。 奇迹出现,刚还晴朗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大作,阿波罗客串“及时雨”,唰一闪电,咔嚓一大雷,一场倾盆暴雨浇灭了火焰,克罗索斯再次逃脱死亡。 被救下后的克罗索斯又与居鲁士进行一番意义深刻的谈话,克罗索斯最终的结局不甚明了,但他刚死就成为了一个希腊神话人物,并成为希腊花瓶绘图中常被描绘的形象。 吕底亚灭国,原首都萨第斯成为波斯在西安纳托利亚的统治中心,之后,居鲁士奋马疾进,踏平安纳托利亚沿海各希腊城邦,不过允许其自治, 在安纳托利亚众多的希腊城邦中,抵抗最为激烈是米利都,也就是前文提到的预测月食的泰勒斯的老家,这个城邦与迈锡尼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早在公元前15世纪,赫梯刚在安纳托利亚崛起那会儿,米利都就有了筑有坚固围墙的居住地,并且在其遗址发现有迈锡尼和克里特陶器,综合各种证据(包括考古证据和古典作家的著作),有学者大胆推测:米利都的第一批居民来自迈锡尼。 不管早期米底都人是不是来自迈锡尼,公元前12世纪的“海上民族”入侵把一切推到重来,新移民陆续来到安纳托利亚,接管米利都的是来自希腊本土的卡里亚人()。 哈利卡纳苏斯出的第一个名人就是我们非常熟悉西方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前425年)。 希罗多德出生于哈利卡纳苏斯一个显赫家族,父亲吕克色斯(lyxes)是当地的一个富有的奴隶主,叔叔则是一名不安分的诗人,希罗多德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希罗多德会接老爸的班,做一个比较有前途的奴隶主。 哈利卡纳苏斯地方不大,市政建设却不错,城里不但有学校、神庙、议事厅等基础设施,更有剧场、体育场等休闲娱乐设施,更有可以对公共事务发表个人看法的广场(就像雅典的广场一样,还兼有市场功能)。 总的来说,哈利卡纳苏斯是一个希腊化的比较开放的城市,希罗多德从小在这里长大,耳濡目染,渐渐熏陶出希腊哲学家们特有的气质。 正是因为开放,哈利卡纳苏斯闹心的事也不少,成年后的希罗多德跟随他不安分的叔叔才参加了一次人**动,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次事件的起因是一位运动员赢得比赛后,没有按习惯把奖品献给神仙而是自己私吞了。 当然希罗多德说得比较隐晦,事件的真实情况可能是一次宫廷政变(虽然已经在波斯统治之下,但哈利卡纳苏斯享有自治,依然有国王,对外则称呼为波斯总督),希罗多德和他叔叔参加的是推翻篡权者的斗争,结果坏蛋没打到,希罗多德的叔叔却送了命,上蹿下跳的希罗多德也受牵连,被判流放。 丢掉奴隶主饭碗的希罗多德四处流浪,当然,我们一般称之为游历。三十而立的希罗多德游历范围甚广,北至黑海,南抵埃及,东到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高原,西达亚平宁半岛。 每到一个地方,希罗多德都会游览名胜古迹,考察地理环境,了解风土人情,并记录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在他之后300多年,20岁的太史公在中国做了同样的事,只不过太史公是自发行为,而有哲学家气质的希罗多德则是被逼无奈。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