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扶持刘备》 正文卷 第一章 苟全性命于乱世 汉兴平元年六月,豫州沛县。 不久前,曹操二征徐州失败后。帮助陶谦守住徐州的刘备,让陶谦表奏为豫州刺史,屯兵沛县,并给予其四千丹阳精锐,抵御西面兖州的威胁。 这让本应该是公孙瓒表奏的青州刺史田楷的下属平原相刘备,转而成为了徐州牧陶谦的客将。 这一次的改换门庭,也让刘备受益不少。从郡级长官一跃而成为了州级长官。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仅只是职位上的升迁,还意味着刘备终于拥有了一块属于他自己的地盘。 北方的公孙瓒,在界桥之战为冀州牧袁绍所败后,势力逐渐削弱。在初平四年时,更是和他的上司幽州牧刘虞不和,将刘虞诛杀,失了幽州人心。有识之士,都可以看得出来,公孙瓒的败亡那是迟早的事情。 刘备借着救援徐州的机会,从公孙瓒的势力中脱身而出,也是很明智的决策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 在成为豫州刺史,拥有属于自己的地盘后的刘备。凭借着他汉室宗亲以及卢植弟子的身份,还有和孔融、郑玄这些名士的深厚友谊,在沛县这个他的先祖汉高祖刘邦起兵的龙兴之地,成功的刷了一波名望,混进了大汉名士圈。 征辟了诸如颍川陈氏的陈群、陈郡袁氏的袁涣、颍川荀氏的荀逸这些名门子弟成为了他的幕僚。 当然,最后的颍川荀逸,名气上却是远不能和前面两位名士相提并论的。 荀逸是颍川荀氏子弟不假,却只是一个落魄的寒门士子!荀逸的父母早逝,唯有族中长辈多照顾一二。董卓之乱时,颍川也受到了战乱之苦,即便是荀氏也不能避免。 荀彧就曾经预料到了颍川将会发生动乱,将带领宗族迁去冀州。可是还有不少的乡人,眷念乡土,不舍得离开。荀逸和他的族中长辈,便在其中。后来颍川发生战乱后,荀逸的长辈这才带着他前往徐州躲避战乱,不料曹操二次征伐徐州,所过多屠戮,致使荀逸的族中长辈在战乱之中丧命。 而荀逸却也是让曹军这么一吓,生了病,就这么去世了。致使后世一位同名同姓的有志青年的灵魂穿越来到了这边。 作为穿越者中的一员,荀逸的命运无疑是很悲惨的。才来这边,却是遭遇到了残暴的曹军,差点儿小命都丢了。 好在遇到了前来救援徐州的桃园三兄弟,捡回了一条小命。 而彼时的刘备,也因为军中兵少,在沿途中收纳了不少流民,荀逸也就这么跟着刘备跑去救援徐州,然后一直跑到这沛县。 庆幸的是,荀逸这个落魄的寒门士子的身份,终究还是引起了刘备的几分重视,招为了幕僚,不致于让荀逸就这么丧身在战乱之中。 经历过这残酷无情的乱世,这让荀逸过早的失去了争霸的想法。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他荀逸是真的没有这个本钱啊! 汉末三国时代,没有一点儿身份的,哪里能成的了事呢? 白手起家,没有那么容易。 即便是刘备,那也有汉室宗亲、卢植弟子的身份,以及开局关羽、张飞这两位猛将为义弟的资本,更有超强的魅力,吸引中山富商苏双、张世平斥巨资相助。可混到现在,还不是这个样子? 现在的天下,也进入了诸侯争雄的时代。 若是早那么两年,荀逸可能还有些不甘心的想要去刷刷名望,凭借大预言家的金手指,指不定还有争霸的机会。可现在乱世都开始了,哪给荀逸时间刷名望呢? 种种原因,导致现在的荀逸,只想着能够苟全性命于乱世了。 在刘备的手底下,待遇还是好的。 刘备那可是出了名的礼贤下士,仁德之名,享誉海内,却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况且,现在的刘备一穷二白,正处于创业阶段,犹如荀逸这样的寒门士子都足够引起刘备的重视。 一切都是那么完美。 唯一有点儿可惜的,就是风险大了一些! 创业嘛,破产很常见的事情。 在刘备的身边,那得先学会跑。不会跑的话,说不定哪天小命就丢在乱军之中了。 可话又说回来了,这时候的诸侯,都是有风险的!即便是曹操,也还在和吕布血战呢,连家都回不去的。 相比较还在兖州苦战的曹操,此时的刘备还算得上是太平安稳了。 哪怕刘备这个豫州刺史,只是一个虚名,真正能够管辖的地方,也才小半个沛国,可这也不耽误他招兵买马、刷名望啊!从起兵征讨黄巾以来,刘备什么时候有过这么高的职位,这么大的地盘? 外无战事,内无不和,以至于刘备还有闲心逸致,在这边新纳了一房小妾,新夫人年轻貌美,国色天姿,也就是后世历史上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的亲生母亲甘夫人! 老色批了! 在这点儿上,刘备和曹操差别倒是不大。 然而,这种安逸的日子,不会持续太久的。 一切都是暴风雨来临时的宁静。 荀逸知道,过不了多长时间,徐州那边就会有消息传过来。 此时的大汉徐州牧、安东将军陶谦的身体恐怕熬不住了!在曹操退军之前,陶谦便病倒在榻上。怎么说也是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受到这么多的惊吓以及打击后,也是差不多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其人多半会在临终之前,将徐州托付给刘备。而徐州的士族豪强也会为了徐州的未来,迎立刘备去入主徐州。 这就是后世家喻户晓的的三让徐州! 可是,真实的历史上,陶谦活着的时候,可不会想着让徐州。包括刘备在内的所有人,都预料不到陶谦会将徐州托付给他这么一个外来的客将! 而刘备也绝对想不到,入主徐州以后,却没有让他走向人生巅峰。很容易得来的,也很容易就那么失去。然后,就开启了他那颠沛流离而又波澜壮阔的一生。 那么问题来了! 这徐州,到底该不该要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正文卷 第二章 东进徐州为功名 讲道理,徐州现在还真不是什么好地方。此时的徐州,也不是那个百姓殷富、谷米丰瞻,流民多归之的徐州了。 史书记载,曹操两次征伐徐州。第一次征徐州的时候,曹操攻下十余城,彭城之战,大败陶谦,致使死者数万,泗水为之不流。第二次征徐州时,攻城掠地,所过多屠戮。若不是后方让吕布给偷袭了,徐州可能就很危险了。 最危急的时候,陶谦都有放弃徐州,逃回丹阳老家的想法。 面对这样的形势,刘备真的想要徐州,所面临的处境也是很困难的。 天上不会白掉馅饼下来。 故而,在徐州别驾麋竺奉陶谦遗命,前来请刘备主持州事的时候,很多人都很惊讶。 他们想不到,陶谦的遗命,怎么会让刘备去执掌徐州五郡。 论名望,刘备非是世家子弟,反而是燕地武人的身份,这在很多人眼中是瞧不起的。若不是刘备有个汉室宗亲的身份,以及海内名士卢植这位老师的话,只怕是一辈子都得不到士人的认可。况且,刘备这个豫州刺史,以及两千石的平原相,都是私署的,那是有区域性的,在这块地盘上别人认可,可出了这地方,朝廷以及其他人是不会认可的! 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孔融派人去向刘备求救时,刘备受宠若惊的说出那句,“孔北海还知道世间有我刘备这个人嘛?” 态度着实让人感觉到卑微。 可事实就是如此。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公认的海内名士,朝廷任命的北海相。而彼时的刘备,才止不过是一个北方诸侯私署的平原相! 这样的履历,去成为徐州五郡之主,那是绝对不够资格的。 此外,刘备现在的势力也太弱小了。自身的嫡系兵马,兵不过万,还有四千丹阳精锐是陶谦给予他的。 因此,刘备婉拒了麋竺的好意。 可这种做法,又让不少人感到可惜。尤其是以关羽、张飞、简雍这些跟随刘备从幽州走出来的旧部。他们这些人和刘备打拼这么多年,经历过了多少次的磨难与挫折? 好不容易有这样的机会,怎能不劝刘备把握住?不去徐州,难不成还要漂泊十数年嘛! 沛县官寺,荀逸的偏房内。 作为跟随刘备的老人,简雍大为感叹,“公乐(荀逸的字)你不知道,从中平元年起兵征讨黄巾以来,也有十年了!十年间,使君历任郡县,郁郁不得其志!征讨黄巾之时,云长以身相托,翼德散尽家财相助,我等都坚信使君一定会建功立业。可这十年间,使君却始终屈于人下,几经辗转。” “这些年,多少跟随使君的志同道合之辈从使君身边离去?哪怕是少年时同使君成为刎颈之交的牵子经也弃使君而去,何尝不是因为使君纵为人杰,亦不得时?现在好不容易有了沛县这块立身之地,又闻陶公病逝,托付使君以徐州,这让我们如何会没有想法呢? 错过这一次机会,还要等到何时呢?前几日,国让告诉我说,这些年跟随使君颠沛流离他不后悔,可身为人子,他却没有尽好孝道,如今母亲年迈,恐怕时日无多,也想要回去赡养母亲,你说我又该如何劝呢?” 国让,也就是田豫。 刘备前去投奔公孙瓒的时候,田豫那时年少,便托身于刘备。这些年来,也是随着刘备东奔西走。可想不到,他也要弃刘备而去了。 荀逸轻叹一口气,“依我看,非使君不想进徐州,实在是时机还未到啊!陶公才病逝,徐州人心不安,使君身为客将,不好反客为主,若是陶公旧部拥陶公之子争这徐州之主,掀起祸乱,又让使君何以自处?” “使君太在乎仁德之名了。” 简雍听到荀逸的话后,摇头一叹,“陶公之子,不堪重任,陶公旧部,也不会拥其为主。昔日,袁车骑入冀州、曹奋武入兖州,都如此担忧的话,也就没有现在的袁冀州、曹兖州了。” 荀逸能够理解简雍语气中的不甘,想想也是,蹉跎十年,终于有一飞冲天的机会,谁都有些眼红的。 只是,这知晓后世的历史,荀逸也不担忧,“那些徐州士人还会迎使君去主持州事的,也不必太过于担忧。只是如今的徐州,郡县残破,外有强敌,只怕就算东进,也难以成事。” “此话,陈长文也说过。” 简雍呵呵一笑,“我又何尝不知道你们这些人的想法呢?你们这些名门子弟,凡事都要慎重考虑,以宗族为念。身处乱世,稍有不慎,恐怕就会祸及宗族……” “宪和!” 荀逸打断了简雍的话,“我可是独身一人!” 简雍不曾理会,继续说道,“可这天底下,哪有那么稳妥的事情呢?使君居于这小沛,看似安逸,可也是要仰人鼻息的。西面兖州,温侯和曹奋武迟早会分出胜负来,无论谁赢了,势必全取兖州,进攻徐州。那时使君何以阻挡?徐州不取,那势必为他人所得,到时候又会不会容纳我们?身处困境,何不放手一搏?” “以徐州五郡之地,足以为之基业,雄据一方。” 看得出来,简雍的性格还是有些大胆的。他这些话,更像是一个赌徒,不顾一切的压上所有的赌注。这也和他在燕地游侠的身份有关。 若不是如此,那当初他们怎么敢跟从刘备这样一穷二白的大哥去混呢? 但是,简雍却短于大略。 在荀逸看来,徐州这种三战之地,难以为之基业,更不用说还有强敌虎视眈眈了。 可那又怎么样呢?如简雍这样的人,并无宗族家室所牵挂,更无惧于生死,还畏惧什么呢?所求的,也无非是为名,为利,为信,为义。 “所以。” 荀逸将目光放在简雍的身上,“宪和,你和我说了这么多,还是想让我劝谏使君东进吧!可你又为何笃定,使君会听从我的话呢?” 让荀逸一语道破真相,简雍也没有任何的尴尬之色,图穷匕见,“使君一向敬重名门子弟,可长文、曜卿他们都有宗族为之顾虑,唯独公乐你独自一人,所求的难道不也是一份功业嘛?”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正文卷 第三章 君臣终有相别日 这点儿,简雍还真是多想了。 荀逸毕竟不是这个时代的人,功利心没有那么严重。按照现代人的思维,什么光宗耀祖、名留青史那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保全小命,避免风险,舒舒服服的过好日子就行。 当然,荀逸也不是没有理想和追求的。 他唯一的理想和追求就是希望能够结束这三国乱世,不要让后世的悲剧重演,华夏文明断绝。 这几乎是每一位爱国者,都义不容辞的责任。 “使君东进徐州,并无益处。况且,使君未敢主持州事,还是因为麋别驾一人无法说服徐州士族。使君非是不想进徐州,而是在等一人啊!” 想到这,荀逸才慢悠悠的说道。 简雍眉头微皱,“何人?” “徐州典农校尉,陈元龙!” 陈元龙,也就是陈登。 下邳陈氏,那可是家世衣冠,为下邳郡望,犹如汝南袁氏在汝南那样的威望。这族中两千石的郡国守相都层出不穷。陈登的祖父陈球,那更是了不起的人物,官至太尉。卢植、郑玄、管宁、华歆这些人都算是他的记名弟子。 刘备若是要东进徐州,那定然是绕不开这下邳陈氏的。 陶谦为徐州牧时,专权而威横,其以军功扬名,这手底下还有一支丹阳劲旅,绝对的掌握徐州实权。可即便如此,也因为陈登的名气,表奏其为典农校尉。而陈登亦是不孚众望,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徐州的富庶,也有很多功劳是陈登的。 这样的名士,刘备倾心已久啊!才去徐州,刘备就和陈登相交甚密,很会笼络人心。 如今,徐州牧陶谦病逝,仅仅只是麋竺前来迎刘备去徐州,那分量万万是不够的。麋氏富甲一方,可终究只是富商,论影响力以及能力,哪里能够和这世冠两千石的下邳陈氏相提并论呢? 简雍很快也反应过来,“你是说使君在等陈元龙来劝他去主持州事?可是这怎么可能!下邳陈氏,衣冠世家,州中长吏,多出于陈氏。陈元龙更是世之名士,即便是陶公都委以重任。这样的人,怎么会亲自来劝使君去主持州事呢?” “正因为如此,使君才要陈元龙前来劝其东进啊!若是没有这下邳陈氏辅佐,何谈稳坐徐州?那这个徐州,倒不如真的不要!” 荀逸看的很透彻,他明白刘备的想法,仅仅只是麋竺这些人拥立他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得到陈登的支持。否则的话,凭借刘备这么点儿兵马,哪里能够压制得住陶谦旧部,那些丹阳系的将领呢?那这个徐州,还真的是没有取的可能性了。没有世家豪强的支持,刘备这么一个名望不足、实力弱小的人去执掌徐州五郡,那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望着荀逸那笃定的语气,简雍忽然觉得他的话颇有道理,“这么说来,使君去不去徐州,也要看这陈元龙的态度如何了?” “确实如此。” 荀逸回道。 简雍顿时泄气,他本以为刘备不去徐州是在担忧陈群、袁涣这些人的想法,怀疑陶谦的遗命,惧怕陶谦的旧部势力等,不敢放手一搏,可如今看来,这个最大的阻力,却是来自于徐州世家! …… 麋竺在让刘备婉拒之后,终究是回了徐州,刘备还在等待着那个能够让他下定决心的人。 可他没还等到陈登,反而先有人要与他别离了。 将要辞别的人,正是田豫。 刘备将田豫送出沛县城外十里,回忆起往昔岁月,终于是忍不住流下眼泪,紧紧的抓着田豫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初平元年,刘备在高唐县为盗贼所击破后,终究是放弃了独自闯荡的想法,往奔他那个在幽州得势的同门师兄蓟侯公孙瓒。也是在那个时候,刘备结识了还未及弱冠的田豫,田豫少年,一腔热血,初遇刘备这样看重他的明主,想都不想,就托身于刘备了。 四年的时间,田豫跟随刘备四处征战,辗转至今。 好不容易才有了块地盘,这势力也逐渐发展起来了,这账下也多了几位名士,即将有建功立业的希望了,田豫却在此时辞去,这让刘备如何舍得? 刘备年少时不喜读书,好犬马、音乐、美衣服,多有游侠儿的作风,这骨子里也是有游侠儿那种重情义的品性的。他的理念是人不负我,我不负人!如今田豫想要从他身边离去,刘备伤感之外,还有一种愧疚感。 他认为,田豫年少时就跟从他一起为理想和志向而奋斗。可这几年过去了,他终究还是一事无成,倒是耽误了田豫这些年。依田豫之才,在哪位诸侯麾下,也定然是郡县之才的。可这几年在刘备这边,却没有什么名位,这让刘备实在是感到有愧于田豫。 “此一别,不知何日能见!只恨不能再与君共创大业了!” 刘备潸然泪下。 此次别离,很有可能就是终生不负相见! 历史上,也是如此。 田豫远走幽州后,待到母亲病逝后才出仕,可也一直待在北方,先从公孙瓒,后从曹操。在曹魏,经历四代国君,以八十二的高龄安然病逝。也不知彼时垂垂老矣的田豫,会不会回忆起他少年时的那段过往?那段为了理想和信念,相随刘备四处漂泊的日子? 想必那时的田豫,纵然没有和刘备再相见,可知道了刘备在益州建立蜀汉,终究是成了一番事业时,大概还是很欣慰的吧! 目光转回来。 田豫面对刘备这临别时的肺腑之言,哪里不感动呢?这四年,他真的不曾后悔过,可多少也是有些郁气的,未能在刘备身边建功立业。理想很美好,生活却很现实。 使君纵为英杰,却生不逢时啊! 君臣告别,相互涕泣。 但想走的终究还是挽留不住,刘备只能赐予其钱财、良马、扈从以及衣物,几乎一切都为田豫准备好了。刘备如此的重视,差点儿让田豫都忍不住转身留在他的身边,多熬个几年了! 可回想起这家中的老母,田豫也牵挂不下! 走吧,走吧! 这天下终究没有不散的筵席!也没有离不开的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