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之大言三十六》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一章 圣境 古i执一者,皆可称圣! 而用于二,衍于三,尔后化万法! 评判一个人是不是境界达到了圣境,就是以这个一i判断的。 鬼谷子曾言: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孔子曾言:吾道一以贯之! 老子曾言: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自有书籍记载以i,华夏大地有四位圣人留下其足迹! 老子执于一,衍化有,无!阐述天之道! 孔子执于一,衍化先,后!阐述人之道! 鬼谷子执于一,衍化捭,阖!阐述世之道! 王阳明执于一,衍化知,行!阐述行之道! 何为一? 大道至简,人类先天认知里只有一个规则在运行!凡是明悟了这个规则的人便可以称为圣人!一法通,万法通,万法易学,一法难通! 一是何物? 一可称为中庸之道! 一可以称之为度!万事要有度,做人要有度,能够清楚这个度,万事不过度的人可以称之为圣道体现了!而这个度便是大道在人类相处之中所表现出i的形态!也可以称之为儌,称之为边界!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便说常有欲,以观其儌!说的便是这个度! 一可以称之为轮回。 万物都是一个轮回,人类从天地间诞生,走完一生之后化为尘土深埋地下,尘土归于大地,大地滋润万物,生出稻谷供人类食用,生出果实供人类享受,生出万物养育生灵。而生灵终将死去归于大地。如此生与死轮回不止。 变化的是轮回里各式各样的人生各种不同的经历,不变的一是不断的轮回,不变的一是太阳东升西落,不变的一时生老病死! 一可以称之为无极! 天长夜短至极致便是夜短天长的开始!只有黑暗才能衬托出光明,光明到了至极便是一片盲目! 善恶两个极端也只不过是归于一个自私!正反两极也不能在圆球上面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便是无极。极则生变,何以曰裘极! 一是万物万法的规则。 一可以称之为平衡。 大自然中各种食物链的平衡不允许有任何极端的个体出现,即使出现了人类这种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i说,也要经受着同类相残的平衡状态!还有维护食物链以保护自己的行为! 所有的战乱皆出现于不公平,不平衡。若都按照平衡之法运行人类和平触手可及! 一是一种境界,一种不可言传的境界!庄子里面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轮扁在堂下砍削(木材)制作车轮,(轮扁)放下椎凿的工具走上堂i,问齐桓公说:“请问,公所读的是什么书呀?”桓公说:“是(记载)圣人之言(的书)。”又问:“圣人还在吗?”桓公说:“已经死去了。”轮扁说:“那么您所读的书不过是圣人留下的糟粕罢了。”桓公说:“我读书,做轮子的匠人怎么能议论?说出道理就可以放过你,没有道理可说就要处死。”轮扁说:“我是从我做的事情看出i的。砍削(木材)制作轮子,(榫头)做得过于宽缓,就会松动而不牢固,做得太紧了,又会滞涩而难以进入。(我做得)不宽不紧,得心应手,口里说不出i,但其中自有度数分寸在。我不能明白地告诉我的儿子,我儿子也不能从我这里得到(做轮子的经验和方法),所以我已七十岁了,还在(独自)做车轮。古代人和他们所不能言传的东西都(一起)死去了,那么您读的书不过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罢了!” 古人所留书籍记载不过都是让人能够更好,更容易的接近这个一,而不是去盲目的学习,追随这个书籍的创造者!因为最高深的境界只能自己顿悟,不能别人传授!这是人类先天的阻碍,语言可以表达知识,却不可以表达境界! 智者不博,博者不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受了学问不是用于启发自己的大脑深处,不是用于成圣的道路,而是朝着相反的道路把自己困在一个学术里死死的走近极点,走近死胡同不愿意出i,这种人是最可悲的! 所以庄子便言:井蛙不可语海,束于足也。夏虫不可语冰,束于时也,曲士不可语道,束于教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束缚于各自的教义,只不过是有大有小罢了,就像看待问题一样,以一种什么样的高度去看待罢了。 虽然同属于天地之间,宇宙之内,但是却有鹏蛙之别。 不入圣境,皆为蝼蚁之光,此话是有道理的! 圣境就像一层窗户纸,他看似离我们很近,真正想要触摸的时候却遥不可及,若是一朝顿悟便如同鲲鱼化鹏冲天而起,不可同日而语! 大道的规则的方向是循环往复轮回不止的,而‘度’就是大道的边界,公平,平衡就是大道运行的稳定因素,如此万物万事都是按照这个规则i运行的! 做学问者,若想使问题得到解决,就不能束缚于一种教义,应该集百家之所长,打通圣境之路,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而不是束缚于一种教义,那样一i,即使成为智者,也不过是伪圣罢了。 古i执一者,皆可天下往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章 善恶归一 千百年i人类讨论最多的问题便是人性的善恶问题。 孟子曰:人性本善! 荀子曰:人性本恶! 那么人性到底是本善还是本恶,这个问题如何去解开? 首先我们要引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意思是大道规则其实只有一种,这一种形态规则因为有了人类的介入而被看做为一体两面,两种不同的方面相互转换融合被称之为三,而第三种形态就是人类眼中万物运行所处的位置! 人类本性自私,没有善恶,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这是其一,自私的行动方式被定义为了善良,邪恶。这是一生二的形态表现!善中有恶,恶中有善。这是二生三的形态。其三所说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转换形态,而不是分解形态。所以才被称为第三种,若是分解形态便会是二生四! 第三种形态里面所表现出i的便是物极必反的运行原理,知道了这个原理之后,去后天的善恶之中寻找人性先天的本性就如同镜中寻花,水中捞月一样永远无法触及。 就像一只青蛙躲在井里面永远不想走出i又一直去探讨天空的广阔。 善恶都是后天人为定义的一种相处方式,而先天便是我们出生便有的行为方式。 如果想知道善良和邪恶就一定要知道这些行为方式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有什么理由去这样做,得到的答案只有一种,那就是自私,其根本原因不管是穷凶极恶,还是善良宽厚都是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态度才去这么做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灵魂和个体,所以最早的时候和最终的目的不管怎么演变,所有事情都是为了自己,这种出发点就是自私。 从自私点出发: 自私就是一! 衍生出了两种形态称为善,恶,就是二! 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就是三! 人之处于三,其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自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轮回式的运行认知方式。 所以大道在人类认知的阶段里能表达出i的言语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 从哪里i,回哪里去! 我们首先从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开始演变和推算! 世界上只有一个人生活的时候,或者只有一个人生活在孤岛上与世隔绝,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单一的灵魂,个体想做什么,需要做什么都是遵循自己的先天本能i驱使的,就像他需要吃东西,就把动物杀死,食其血肉。他寒冷了就扒了动物的皮毛或者树叶以做御寒遮挡。所做的只是依靠着天地运行的规则去运转罢了!这个时候没有善良邪恶,没有后天人为的评判标准! 如果换成了目标是另一个人类,食其肉以充饥,饮其血以解渴,扒其皮以御寒便成了邪恶!两种不同的外表在人类眼中看i是不一样的,但是在天地眼中看i只不过是弱肉强食的运行规则罢了! 道德经里曾经说过,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就是我常常以无情无欲出局的态度去观察他们运行规则的奇妙,再以深情入局的方式去观察规则的边界在那里。其边界就是我们所言的万事皆有度。做人要有度,做事要有度,不能太过分,不能做不足!这都是超出边界的一种状态! 所以我们在看待运行方式的时候一定以一种无欲的态度去观察,以一种出局的眼光不带任何感情欲望的去观察他的奇妙运行方式!才能在有欲深情的介入下发现先天根源的边界和真实答案! 明白了根源之后所迷惑的便是人类群居之后后天产生出i的各种小的规则和定义罢了! 这个时候世界上有了两个人,又或者说孤岛上面有了两个人,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他们会因为懒惰的惰性,和贪婪欲望去产生纠纷,矛盾。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他们会因为饥饿因为共同争取一种食物而产生纠纷,矛盾和战斗! 在只有一种食物的情况下,从入局有欲的方面出发,两人都想拥有而争夺的时候,不管站在谁的角度i看,对方都是坏人,没有好人。 从出局无欲的角度,或者被称为上帝角度,或者被称为天地角度i观看的话两方都没有错误,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而奋斗,无分善恶! 这个时候就是弱肉强食的规则了,谁的实力强悍谁拿走食物! 如果两方都实力相当,生死未卜的时候,都害怕死亡,恐惧死亡的时候,这个时候就衍生出了所谓的智慧,他们会交流,协商,既然天地之本源规则不会偏袒自己,不会保护自己,而要想保护自己解决问题,就要以智慧从外物i寻找解决方法。 把食物一分为二,一人一半,既可以得到食物,又保护了自己不受生命威胁。从自私出发无分善恶,所有的形态都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 当世界的人慢慢变多的时候,假设有一百个人在孤岛上面群居的时候,弱肉强食的规则会让人们不断的产生纠纷,矛盾,战争! 谁的实力强悍,谁就可以得到更多的食物,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总会有一个人把剩余的九十九个统统击败,进而单独享用食物。 但是人类是有智慧的生物,先天的不足他们会以智慧i改变事情的发展方向,当他们吃不到食物的时候他们就会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需要击败或者杀死那个最强者,个体的话那个人处于顶端的位置没有人能够击败他,如果联合起i其余九十九个人i抵抗他的话,那就会轻而易举的杀死那个个体最高处的人。 人是有智慧的,当所有人都知道了,没有极端的最高峰的时候,他们都会恐惧,会害怕,所以他们去约定,去讲一些协议,而这些为了自私,为了保护每一个人的协议就是人类最初的人为规则,也可以称为人之道。 我们所谓的善良的规则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像一个容器,这个容器他是水平状态的形势,就是所谓的平衡,公平,人类不管处在规则的哪一端都是一样的,都不会受到压迫,剥削,这种规则才是能让社会,群体稳定的关键所在,这种所谓善良规则就是从个体自私衍生出i的群体自私规则! 邪恶的规则是什么? 根源之处是人类认知里面智慧里面的最大的误区,就是人类自以为可以驾驭规则,凌驾于规则之上,但实际上人类是无法超脱规则的,这也就是祸乱的根源! 当一个人欲望过度的时候,就像每一个个体最高峰,每个时代的帝王。他以为他已经凌驾于规则之上了,所以他开始制定一些规则,所有人都需要遵守,而只有他不需要遵守。这种人为的规则表面上看他已经是超脱了,凌驾了,但是暗地里无形的邪恶的规则已经产生和形成,那就是这个位置和形态并不是永恒的,既然不是永恒的,我们所有人都可以去把他杀死,从而代替他的位置!这就产生了战乱。 唐朝时候有安史之乱为例,安禄山和史思明都以一种反叛的方式去夺得了皇位,但是这种规则实现了之后,被他们的儿子发挥的淋漓尽致,他们也遭受到了自己孩子的反叛,最终被他们所实行的规则绞杀!这是愚蠢的自私行为! 这也就是为什么每个朝代在战乱的时候都要师出有名,因为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的保护自己!这种自私的行为是极为聪明的! 凡欲离人道者,必有名之处高于人,而因有遮眼! 莫不知无名之处落于人,而因无所亡! 所以规则从i不是我们能够凌驾和超脱的,所谓邪恶,不过是目光狭窄的自私行为,这种自私会留下坏的规则,是不平衡的,最终会返还到每个实施他的人身上i承受自己所带i的恶果! 所谓善良,是眼光长远的自私,这种好的规则是是顺应天地的平衡状态,是学习天地的平衡状态去演化的规则,最终好的结果也会返还给自己! 总的i说,人类本性自私,无分后天善良邪恶! 只不过是自私的过程和方式不同罢了,善良是输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最后返还对自己有利的因素。而邪恶是以破坏别人的利益i享受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当这种规则返还到他自己身上的时候他才会害怕,恐惧,这被称为目光短浅的愚蠢自私者! 世上没有善恶之分,没有好人于坏人,只有聪明的利己者,和愚蠢的利己者。 人类有句话叫做最聪明最顶级的生活方式就是利他行为!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利己的回报只能是一个。而他是除了你以外的任何人,利他的回报是可以无限增多的!利他就是最大的利己! 道曰:无私既自私! 佛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若众生皆明私之根源,以大局之众私为首要遵守信阳!以做私之极致之人,则天下太平!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三章 道德即规则 道,准确的i说就是一种平衡的规则。德,就是大道在群体性人类身上的运用和显化。 素书中曾经提到过: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所以道德就是一种人类群居中的规则,这种规则是公平性的,使每一个遵守道德的人都能得到道德所带i的好处。这个规则是相互的,或者对双方好,或者对双方都公平,并不会只针对于某一方好,或者对某一方不好,这些都是不道德的。也就是破坏规则的根本原因。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今讲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其中重点不在于祭祀所用的刍狗,而在于祭祀时候四平八稳的摆放方式。其中所阐述的本意是公平,平等。 而仁是什么呢?仁就是好,怎么去分辨好呢,就必须有对比,必须有坏,或者有不好,才能体现出i好。所以不公平的东西并不是指我们常规意义上认为的坏,有时候好也是一种破坏规则的方式。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何解?就是因为有了美丽所以才会出现丑陋,因为有了所谓的善良才会有邪恶。有了仁,才会有矛盾。 盛唐期间天下皆以丰满为美,可天地生人胖瘦美丑都是一个样子,人为的分出审美观,那么瘦弱者必定遭遇嘲讽,划分为丑陋,遭遇出人为的不公平对待,而今时代里皆以瘦弱为美,那么丰满者便会遭受不公,众女皆追求七尺男儿,而另六尺之人遭受不公,从而产生悲伤,难过,怨气以至于祸乱的始端。 仁之一字如何体现?就是对某一方好,可以称为仁,如何判断?定是对另一方不好,是以天地不仁,公平对待便没有了祸端,圣人不仁,公平对待,便没有了纷争! 我们所遵守的道德是人与人之间一种公平的规则,是群体性,群居性的一种稳定平衡无漏洞的方式。目前i看全人类仅仅有华夏大地才能衍生出完整的道德规则。这都要归功于先生老子,以及孔子。 很多时候道德的概念所有人都知道,但是深入的话又都不能真正的清楚,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很多伪道德,道德绑架之类的事件发生,百姓分辨不出,学者不明其由,以至于对道德生出疑惑,进而不去遵守,甚至会去破坏。 主要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在常人眼中道德应该是高尚的,崇高的道德是不求回报的做好事,这才是追寻道德的最高境界,其实恰恰相反,最大的错误便是这种伪道德言论。 道德是做好事得到回报,而不是不得到回报。 其中不求回报和得不到回报是两种概念,如果颠倒了,混淆了,那么就会破坏道德的规则,此乃祸乱之根源。伪道德之根本。 举个例子i讲: 春秋时代,鲁国国君很关心在外的鲁国奴隶,就颁布了一条命令。 凡是出门在外的鲁国之人在别的国家遇到了鲁国的奴隶都要出手赎回,回国之后可以找国家报销。 这个时候孔子有个叫做子贡的学生每次在外赎回奴隶之后却不找国家要报销,百姓都称赞其人道德高尚,就跑i告诉孔子并且加以赞叹。 而孔子听了之后却并不高兴,并且认为子贡做错了事情,破坏了道德。 国君颁布命令之后 其一:国君声望得到提高,对国君进一步统治有非常大的好处。 其二:奴隶被赎回,对每一个不幸沦为奴隶的鲁国子民都有好处。 其三:赎回奴隶的人没有花一分钱就赚得了崇高的声望和人生的善缘。 钱方面可以找国家报销,等于不花钱,人方面由于是出手相救国家会记住他的好,奴隶也会记住他的好。 这样一件对任何人都没有伤害的并且都有利益的道德规则颁布之后所有人都会去做。 而子贡赎回奴隶不收钱之后就把规则无形当中改变了。以至于后i人们赎回奴隶再去报销的时候百姓都开始议论: 你看这个人,就是为了虚名才做好事情的,根本不是真心为国为民,跟子贡那种不求回报的高尚道德相比,这些人真是丑陋!久而久之,便没有人愿意去做了。 改变了规则之后所产生的后果便是: 一:赎人的人不敢再索要应得的回报,而不去选择再做此类事情。 二:后续导致国君也得不到声望,因此计划失败。 三:而在外受苦的奴隶因为这件事情变得没有人帮助继续受苦。 其中子贡所做的便是对于奴隶一方过于仁爱,而导致规则倾斜,由公平变为不公平。所以破坏了道德规则,从而伤害了所有人成就了自己。只有不明所以的庸人继续不知所的赞叹着子贡的高尚道德,并以此i要挟他人遵守照做,而自己却不遵守照做!所以产生了所谓的道德绑架,伪道德。 以自己的不求回报而让别人被迫的得不到回报,这样一i表面上是对的,根源处却是错误的。 就像你丢失了很重要的东西,以道德的名义去让拾取者还回i几率很小,但是若是以有偿回报的规则去运行的话,我想很多时候丢失者会在付出一些金钱i弥补自己犯下的错误之后还能寻找到失物。而拾取者也能因为好运而既做了好事又得了好处。 第二个故事便是子路受牛。 春秋之时孔子的学生子路外出行走之时偶然间遇到一老者溺水,然后一番舍身相救之后老人为了报答他就赠送了一头牛给子路。这个时候子路非常高兴,就牵着牛到集市上告诉众人是自己救了人得到了一头牛,从而得意洋洋的在城市内到处炫耀。 这个时候很多人都觉得子路太过招摇,并且认为他救人是应该的,如今不但要了别人的好处,还在这里不知道谦虚的招摇过市,真是过分,遂将此事禀告于孔子,希望孔子管教一番。 可是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之外,孔子竟然说子路做的对。 而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们i分析一下 一:子路救了人之后,别人主动赠予了东西当做回报,这是应该的,因为跟性命比起i,身外之物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况且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是受人救命之恩?而人们却认为是子路索要的好处,加以抨击,这种无形当中改变的概念才是最邪恶的地方。即使是索要了,那也是应该的。 二:子路牵着牛去招摇过市之后的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当人们都知道做好事会有回报的时候,那么很多人都会去做好事,下次遇到别人有性命之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出手相救。前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道德规则是行不通的,这个时候传播一种好的行为是有必要的。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有的时候有些事情必须要高调,以谦虚的幌子去阻挡好规则的传播,这种伪术也是致命的错误。 谦虚是为了更好的伸展,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以谦虚的名义强行的打压。若都如此糊涂的谦虚,何i毛遂自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有时候并不是人们眼中所认为的那样,那只是一个表象,最根本的深处规律看不见,便容易把道德的规则破坏掉。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能分辨出i所谓的邪恶带i的坏处,但是却很难分辨出i善良外衣之下的坏处。只有如老子,孔子一般的圣人和大智慧者才能分辨出i吧。那么我们就不难明白道德经所言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还有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其中深层含义是何解释了。 道德既规则,一种保护自己,保护他们的好的相处规则,而遵守道德从i不是为了别人,只是为了更好,更聪明的保护我们自己。法律是有漏洞的,是不平衡的,所以有很多人会像老鼠一样钻进钻出的偷食东西,这种人是祸乱的根源,是肮脏的老鼠! 而道德是世界上唯一平衡的人类规则,没有任何漏洞,对每个人都公平。 我们有句俗话叫做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遵守道德的人就像一颗老鼠屎一样,他污染的不光是他自己,还有我们所处这个群体的所有人努力维持的环境,我们见到不遵守道德的人,人人都有权力去指责他,制止他!因为他已经触犯和伤害了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遇到不遵守道德的人,就是在破坏我们自己的利益,破坏我们所有人努力维持的环境规则,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制止,之所以没有人去制止不是因为没有好人了,也不是因为我们不懂得保护自己,而是因为我们制止了之后能否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公平的回报。如果好人维护了道德规则,却得不到好的回报,和公平的对待,那么这才是使邪恶蔓延的根源之祸。 一味的抨击人们的冷漠并不是问题的根源。这反而是一种愚蠢无知的做法,寒了人心的是做了好事见义勇为之后没有人保护,没有人回报。冷漠了社会的是恶人没有受到应该有的力度的惩罚。 恶人有恶报从i不是一句空话,只不过是我们社会上有更多的人去选择所谓的仁爱包容承受了他们邪恶的后果罢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公平破坏了之后,大道失,有仁义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不需要坏的,但是我们更不需要对某一方好,或者强迫我们以道德的名义对某一方选择包容,选择原谅,这都是有失公平的邪恶之举,我称之为伪善! 世间大恶,首推伪善,那些劝人善良,包容错误,纵容邪恶,破坏平衡的人,才是世界上最大,最恶心的坏人! 所以:善之终,非恶出,而因善不赏!恶之恒,非善无,而因恶不惩!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四章 智者与学者 道德经曾言:智者不博,博者不智。很多人以为这是一种辩证法,认为意思是智慧的人不一定是博学的,博学的人不一定是智慧的,虽然这种解释也是正确的,但是其本意也有暗指两种学问的区别。一种是智者,一种是学者! 一般意义上i讲我们首先要做一个学者,不断的学习然后达到博学多闻之后从量到质的一种转变进而提升境界之后才能称为智者。但是也有天资聪颖之人稍微点拨便能明白其中深意,不拘泥于书本之上的刻板学问,不拘泥于学术之上的教义局限!这一类人被称为智者。 智者以变化的外在去明白不变的内在,学者以多变的外在去解决外在的变化,其中境界不可同日而语!以不变之根源应万变之衍化才是智者的思考方式! 如今的时代里人们都认为高学问,高素质,高文化只有一个高的文凭才能证明,只有拥有了高等学位才被认可!而不懂得真正的知识到底源于何处!这就是庸人所处的境界! 而智者会明白,知识源自于人类的脑海,记录于书本之上,然后再总结到学校里。广袤无垠的知识首先在各个人的脑海里,其次在海洋一般的书本里,最后才被放进了体制之内的学院里。也就是说最高深的知识永远存在于脑海深处,其次博学的知识储备量在树上,最后才是狭窄的学堂里。 纵观华夏大地的历史进程,从先秦的师承制度。绽放出诸子百家。转化为后世的书本科举制度开放出璀璨文明。到新世纪的学堂制度看似一直在不断的增加知识储备量,其实却是在一步一步的锁紧人们的思维。其中思维的固定化使得如今时代里满目疮痍的野蛮人。盲目,自大,无知,愚蠢! 几千年i四位圣人三位记载于先秦,后世只有一位出生于明朝。新世纪里本i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璀璨盛世,却被固化的僵尸思维所紧紧的锁死! 从先秦的大智慧者,大纵横家,指点江山的杰出人才,到后世的智囊,幕僚,再到新世纪的学者,其文化继承竟然在无形当中犹如漏斗一般渐渐狭窄,这才是后i者最大的可悲之处。 智者之道在于从另一个灵魂力获取知识,从书本之上获取知识,从学堂里获取知识i引导,开发自身的灵魂深处的智慧,不断的创新,以达到更高的新境界。 而如今的人们由于思想的固化导致一个一个新生继承者都渐渐麻木的成了机器,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学位而学习,为了文凭而学习,如此舍本求末的去学习,如此迂腐的去学习,到最后也只能是一个移动的机械磁盘而已!也仅仅只能止步于博学的学者而已! 不变的是永恒的知识,变化的是知识外在显露出i的形态,舍弃知识的本源而去追寻知识外在的形态,只能看到知识外在的形态的人是最大的迂腐思维! 就像如今时代里只认同学历,学位,而不认同能力一样,庸人之见余毒甚大! 我们经常能听到的都是身边的一些人在讨论自己家的孩子在哪所好的大学,在哪个国家留学,上了哪个昂贵的辅导班,却很少听闻他们讨论孩子今天学习了知识之后从自身发掘出了什么?这是一种病态的腐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先圣之道,授当世之业,解未知之惑!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解惑!解开那些奇思妙想的疑惑能够使我们整个人类都去进步,而传道,授业只不过是二者的铺垫。若是丢失了最重要的一环舍本求末的去修行,不光是害了自己,也害了后i之学者! 纵观历史长河里,哪一位先圣之人都是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思维大道。青史留名者都是勇于追求疑惑解开疑惑的人。 幼儿是人类的未i,未i是新生的希望,而不是迂腐的模板印刷一样,死板的记载!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何近百年i中国人落后于西方人的根源之处。一个时代里的社会被金钱权力所衡量着一切,一个是被创新所引领着的社会,二者之间不能明白其根源,就算是学会了更多的知识也终究是落了下乘境界! 一个是走向智者的道路,一个是走向学者的道路,二者高下立现。而思想的控制是紧紧控制未i的命脉所在! 我们不否认学堂制度的功劳,但是我们在这个前提下必须认清楚这个体制的核心价值和最根本的意义在哪里,然后知道该怎么做,去灵活的转变和更新,而不是跟着体制的框架去机械迂腐的学习! 智者学习知识,是从生活中,书本中学校里一起融合进自己的脑海里,然后再自主的分辨思考其中的一切根源,解开疑惑。所以他一生无时无刻不在观察学习,进步,提升认知,创新未i。 而学者知识固定的认知和接受固有的体制,去遵守他,盲目的追寻学堂,老师,等一切学习时间结束了,便停止了学习和思考,人生也只能止步于此! 吕氏春秋里曾经写到,夫不敢议法者,众庶也。以死守法者,有司也。因时变法者,贤主也。虽然古书说的人地位是不同的,但是境界的选择是不因人而定的。其中三种境界却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我从i不认为人天生有高低之分,我依然认为且认同人人皆可成圣。而可怜的是自己把自己困在狭窄的思维之内不愿意走出i。庄子曰:夏虫不可语冰,是束于时也,井蛙不可语海,是束于足也!曲士不可语道,是束于教也! 此束缚教的意思就是自己把自己困在单一的狭窄学术领域不肯自拔,思想空间不愿意走出i的意思!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五章 入道 以小知大,不出牖,知天下! 很多人都认为这句话只是一句象征性意义的句子,其实不然。这句话所代表的境界是一种高深的智者境界。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说的便是如此事情。纵观历史长河真正能称为智者的寥寥无几,能明白大道的凤毛麟角,能随道而行入圣境者屈指四人而已。若是能以细微之处察觉后续之变化,那么这个人就可以称之为入道了。 关龙逢可知四百年禹夏将亡之征兆。 箕子通过一双象牙筷子便可以知道六百年商汤将亡之征兆! 老子可见周朝气数将尽而西行远去! 每逢朝代气数将近之时率先离开的都是贤德之士,或隐居,或远行,这些都是有先见之明的智者。 他们怎么能知道将i要发生的事情呢?都是因为入了大道知道了事物更迭,朝代兴亡的规则罢了! 商汤六百年基业定鼎天下,只因纣王用了一副象牙筷子箕子便知道事情将要发生的后续,旁人不懂,便问箕子。箕子曰: 既然开始用象牙筷子了,那么必然会认为土制的陶瓷碗具配不上上等的筷子,一定要用金银玉器制作的才行,既然用了金银玉器制作的碗具那么凡夫俗子的五谷杂粮必定是配不上这些工具的,就一定要网罗天下奇珍异兽之食。进而做出了遗臭万年的酒池肉林! 果然,天下没多久便亡在了纣王手里,六百年商汤一朝倾覆,朝歌之城荡然无存! 智者善谋略,善观其形势,大势,以制定策略,易经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第一爻便是 履霜,坚冰至! 可见若想成为贤德之人,成为智者之列必先学会的第一技便是知道,然后入道,尔后随道! 古人有著作诗经者因其年代久远很多人都以为其中只是赞颂先民之文章,却不知诗经最重要的便是能够通过歌风而体察到当政者的成果好坏,能体察到国民的真实情况!从而制定应对之策!犹如新中国成立之时人人歌颂丰功伟绩,便知道国民之强,精神之足不可战也!改革开放之时歌风变为赞叹之时又增加了向往和对未i的努力之心情,就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复兴!九十年代之时,歌风转换为情绪表达,百花争鸣,便知道百姓丰衣足食之后开始思考人生更高层级的享受。 若是歌风奢靡,放肆之时就应该警惕,慎重,加以引导了,因为这个时候便是衰落开始的征兆!古人之未卜先知就是以细微之处着手,而顺势推演,顺道而测罢了! 可见老子道德经之言: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是有道理的。 每日里鸡犬相闻,人们虽忙碌却稳定,就知道身处之国家天下安定。 每日里笑口言开,丰衣足食,便知道国家脱离了贫穷! 每日里灯火辉煌,繁花似锦,便知道国家富强有余! 吾何以之天下?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以此而已! 大道小道都是一样的,都是相同并且相通的。 人类的欲望是无休止的,只是欲望能掌握在一个度里面就没什么事情,但是当欲望开始过度的时候,那么这个时候就要警惕,以防止自己陷入险地! 这个时代里女子都爱美,虽然明面上人人平等,但是暗地里阶级开始固化,有些女子想要获得更多的虚荣之时就开始尝试着往世俗眼光的高阶级进去,追逐名利,追逐奢侈,明明一月薪水只够生活富足的,却想要用两个月的薪水去换取一款奢侈的挎包!当有了奢侈的挎包的时候,就会发觉身上的衣服和挎包不匹配,进而开始省吃俭用对自己苛刻至极以省下的金钱换取奢侈的衣服。当衣服也有了的时候,又会觉得鞋子配不上这些奢侈并且华丽的东西,就开始思考着如何买到鞋子,这个时候的经济i源拮据,便会想着透支i获取。当开始透支得到的时候,又会发现一套奢侈品是不够替换的,时间久了反而会招i嘲讽。就想着收入两套,然后透支索取···最终走向堕落无法自拔的深渊!落得虚荣尽失,生活不保!甚至走向邪途! 与其如此,不如早早的认清楚形势,一开始便不要这些虚荣,守住自己拥有的,克制自己过度的欲望,反而能稳重进步,生活越i越好。 所以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每个时代里不变的都是后生成长的过程,当后i者弱冠之年时候他们会尝试着学习各种成年人的东西,二八女子开始化妆,爱美。弱冠少年开始探索,学习! 这个时候长者便要开始警惕,正确的教育以及对待后生的人生方向,否则一个不慎便会万劫不复,毁了大好前程! 后生是未i的希望,人类最大的损失莫过于放弃和教导不好后生了! 自人类诞生这天地以i便遵守着一个大道规则,万物负阴而抱阳则是大道衍生的两个转换体。其入道的根本就在于观察阴阳两极的转换规则,并加以利用! 而阴阳转换间,必定有漏洞存在,这种漏洞会被天地规则慢慢修复,我们所做的便是追随着漏洞去修复他,便会掌控大势而获取想要的东西,若是想毁灭一些东西,就顺着这些漏洞去撕开,把漏洞扩大化,最终必将会被大势所崩塌,重新组建新的轮回! 这些漏洞无时无刻不围绕着我们,那么这些漏洞是如何表现出i的呢?很简单,就是我们所认为无用且摒弃的抱怨! 但凡抱怨者,多数都以不公平开始。天地大道是公平行事的,有了不公平便有了漏洞,如果想要毁灭敌人,就顺着他们的矛盾和不公平的地方去扩大,其势力自然便会顺势崩塌! 如果想要从中获取利益,那么就帮住人们化解这些抱怨,消除这些漏洞,其势自然便会归附到你掌握!其道之简单,显而易见!只是众人皆被后天之乱想迷惑罢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六章 合二为一 圣人者,执一而守其门户,洞察其二者转换!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此为二者! 其二者本源都是一体,若是追求极致入了其中之一而无法二者融合者,皆为极端之祸! 若想明白何为一,如何合二为一,那便要至虚极,守静笃! 先圣老子曾言: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二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也! 无欲,便是一种出局的立场去看待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则。有欲,又是一种入局的立场去看到万事万物的边界,这两种不同的思考规则其实是同出一个本源的,二者相互融合,便是万物的运行规则,便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一个人本i就是一个人,却被后天分为灵魂,肉体,又被后天定义为唯物,唯心,此种学术皆是二之极端源头都属于一个本体,若是以后天定义去寻找答案,就如同镜中寻花,水中捞月一般令人无法触碰真正的大道! 一个人有了身体,受到了灵魂的控制,灵魂又因为身体的需要而被反控制,二者本事一体两面,就如同手机,电脑,没了系统,就是无用之物!而只有系统没有盛载的物体也是无用之物! 二是什么?二就像一杆秤,是秤两头的体现,本源就是一体。 所谓二者:高,矮,胖,瘦,长,短,善,恶,正,反,有,无··等等所有的两个相反的极端的定义都源自于一! 何为高?七尺男儿是高?若是和八尺之人想比就变成了矮,何为矮?六尺之人是矮?与五尺站在一起便是高!那么哪里又有高矮固定的东西?只不过是相对于比较之后的定义罢了!本体都是一个人或者物,所表现的外形在人类后天定义为高矮。 何为胖?人人都是一百斤,那么两百斤的叫做胖,大象有千斤重,为何不叫胖?因为大象都是几千斤的重量。何为瘦?只不过都是后天人为定义的大众数值,然后取其上下波动定其中而择其上下。大道之一的运行之法便是中庸之度,儒家有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微怒,微笑,微嗔··乃至于微胖,微瘦,微高,微低,都是其中庸波动之适度范围之内,那么何为过度呢?何为过界呢?老子曾言,常有欲,以观其徼。此界限虽然无法言喻,但是硬要用文字i表达的话那应该就是一句话。再一再二不再三! 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过是一体两面的自私之源罢了!什么是正什么是反?圆形的球体还能找到正反吗?脱离了地球宇宙之间还有正反上下高低之分吗?一切的一切都是对比之后,后天定义的东西而已,拿后天的东西去探寻先天的本源,是永远也找不到真理的! 什么是臭,什么是香?你身体上的排泄物,定义为臭,你吸收的定义为香。而在蛆虫,苍蝇看i,你的排泄物就是他们的吸收物,他们觉得香美无比,就像狗改不了一样!刚生下i的孩童在没有人指导的方向下也会误食排泄物,如果说香臭是先天的,那么孩童便会远离。若真是香臭先天两极,那么发酵的臭豆腐就不会被众人所喜爱!生蛆的奶酪就不会被热爱者所食用! 什么是有?什么是无?万事万物都是按照他们无形的规则运行和形成有形的物体的。有形的物体可以改变无形的轨迹,有形的事物可以改变无形的规则,但是当有形的东西改变了无形的规则之后,又形成了新的无形规则i束缚着或者同化着有形的东西。 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一个规则,一个无限的轮回,一个无限的圆! 生老病死一轮回,春夏秋冬一轮回,大轮回里有小轮回小轮回里有更小的轮回,没有最小的,没有最大的。人身体的细胞每七天轮回更新一次,人类每百年左右死亡一次。月亮一直绕着地球轮回,地球每天都在绕着太阳轮回,太阳系每天绕着银河系轮回··以此观之无线的星空中有些无线的轮回! 每六十秒一个轮回便是一分钟,每六十分钟一个轮回便是一小时,每二十四小时一个轮回便是一天,如此反复轮回,不变的是定律,变化的是每次轮回的不同! 每天跟着天地规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睡着醒i,睡着醒i,一样的是轮回,不一样的是每天的不同! 肉体是有,灵魂是无,无中可以生有,无可以分为空无,虚无,空无便是像空间一样存在于有无之间,虚无便是规则,轨迹,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直存在,规则是什么?虚无又是什么?吾不知谁之子,象帝而先?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大道恒也!时间长河也!空间大小也!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会举例说明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虽然重点说明无之在先,但是也形象的比喻了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的例子! 有无向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说明了一个规则之间的转换是不变的! 一是一种境界,是圣人之大道,说不出,道不明,只能用一些粗浅的语言去描述,引导,就连佛祖也只能是拈花一笑! 悟到了便是一法通,万法通,悟不到,那便是万法易学,一法难通,终究是米粒之光!不为圣境,皆为蝼蚁!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七章 先天与后天 所谓先天,便是人生出之后没有经过智慧和主观意识去分辨和掌控之前便有的东西。所谓后天便是人类开始有智慧之后去进行的区分,划分,然后整理的一切东西!并不是常规道家所讲的肉体先天后天! 人类和所有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本i没有任何区别,先天所带i的属性基本一致。往更大了说所有的生灵也不过就像人类身上的各种细胞和病菌一样罢了,只不过人类就像目前所遇到的癌症细胞一样,已经超出了机体本身运行规则的控制之外罢了!而让我们超脱的最大依仗便是智慧的开始! 先天属性:欲望,感情,理智,生存所有一切的本能都是是天地生养,这种先天所带i的属性人类是无法摒弃的,只能去客观的去认识清楚,并且加以疏导和运用。 所有人类的烦恼更多的不是源自于先天而是都源自于后天智慧划分所带i的困扰。 后天是什么呢?后天就是我们人类有了智慧之后,有了比一般生灵更懂得思考以后为了保护自己而制定的一些人为规则,和人为定性,这被称为后天属性! 如人本自私,一切生灵之根源都是为了活下去,并且活的更好。 所有的一切生灵活下去的根源之所在就是欲望,感情的欲望,肉体的生存欲望,灵魂的探索欲望,无时无刻不推动着人类去繁衍下去!这是先天的,改不了的东西,而我们后天所做的便是怎么把这些所有的欲望合理的分配下去,使所有的人类都能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去满足欲望。 这也就用到了智慧去制定一些规则,如何的能让所有人载都能统一接受的前提下也就是规则之内去满足欲望! 善恶篇中讲到人类本源动力是自私的,而之所以有善恶之分就是因为看待问题的境界和格局不同,所导致的分歧! 而所谓的善,恶,自私,都是后天人为定性的一些属性,并非人类先天从天地间继承的属性,只不过我们把这些行为给详细的划分了。但是有的时候划分清楚之后后世的学者和思考者会因为分不清楚先天和后天定性而迷惑,进而思维固定,以致于千百年i一直在争吵后天定性的人性本善还是本恶,这就好比把自己关在井里的青蛙不愿意跳出井口,却又坚持于讨论天空一样可笑! 要观察先天和后天的区分,就必须从拥有先天本质的孩童身上去探索,因为灵智未开的童蒙是保留先天最好的个体! 我曾花费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去观察两岁左右的孩子,两个儿童嘻戏的时候,他们各自都喜欢很多东西,并且凭着本能的去索取,往往方式很直接,就是伸手去拿!不会管那个玩具或者那个食物是不是他自己的!这就导致了争端和矛盾的开始。两个儿童互相争夺起i,就像动物为了食物而争夺一样的天性! 而这个时候拥有智慧的成人便会过i教育他们,这是别人的,不能乱拿,这是自己的,可以去支配,其教育的意义本质在于如何解决争端,并且使双方都不会受到各自的伤害和攻击!使双方都满足! 因为孩童的欲望是根据本性而为的,是没有自控能力的,所以成人才会替他们解决纷争! 对立的双方在智慧的介入下选择了各取所需,不伤害一方,这种行为被我们称为对的善良,而在没有智慧的介入下对立的双方为了欲望而战斗是先天的本性,这种方式因为存在于伤害我们每个人的规则,所以我们定性为邪恶,其本意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都是自私的行为,无所谓善恶,只不过是人类后天设定的一个固定的观念罢了! 但是这两种定义并不能取代人类先天所拥有的欲望,自私的本性。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去认清楚人类的本质,无分善良,无分好坏,只去从源头出发,去以后天的智慧去平衡和谐先天的本性。 所以我们为了自己的安全,会寻找一种能满足群体人类自私的方式和规则,这种规则被称为善良,而在实行的过程中因为狡诈而使规则只对一方有利,或者只满足一方,或者以伤害一方为代价i满足另一方的方式,规则,我们都称之为错误的,和邪恶的,并且是野蛮的。因为这种规则非但没能让群体安稳下i,反而会让群体动乱起i,不管以什么花言巧语的方式和狡诈的智慧去掩盖都无济于事!每个人都是拥有智慧的单独灵魂,都不是傻瓜,每个智慧成熟的人都知道往天平倾斜并且有利的地方去攀爬,这种把公平的规则改变为不公平规则的人或者群体,而不自知者,都是无耻的野蛮人! 他们会以各种花言巧语i迷惑众人使他们思维固化,认为人类天生就是分等级制的,有的人是高贵的血统,有的人是肮脏卑贱的血统,其目的就是害怕丢失这种对自己有利但不公平的规则! 每一个所谓的贵族,所谓的王室血统,其往上追溯都是从他们所认为卑贱的肮脏的群体走出i的,所以他们也是肮脏且卑贱的。众生平等,只不过他们从所谓的卑贱和肮脏中换了一身衣服和毛皮之后就开始自以为是的自认为高贵罢了。其本质也还是肉体凡胎,只是以后天的手段欺瞒了先天的本性,可笑的竟然连自己也欺骗。 一个连自己都骗的人是不可能长盛不衰的保持下去的,因为只要有人清醒便会有人质疑,有人质疑便会有人改变! 所以华夏民族在几千年前便吼出了那句划时代的语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的便是后天欺瞒先天的行为被质疑了! 先天的东西是不可以改变的,但是后天的东西是可以改变的,以后天的人为定义去掩盖或者扭曲先天的规则的人,都是无耻的卑贱者! 阶级从i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人为的。 善恶也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人类区分的。 野蛮和文明也从i不是所谓可笑虚无的上帝赐予的,而是后天人为区分的。 儒,释,道,三家教义的源头也不过是观察天地规则进而使人类学习的文化,其本源也是从天地灵魂里索取的,所以万法归一只不过是回到了最初罢了。科学,哲学,教义,一切的一切都是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从地球上运转的规则演变思考而产生的产物,其根源都是统一的。 那些个学了一门学问便愚蠢的坚持自己是正确的,而别人是错误的人,坚持自己是最正统,而别人都是旁门左道的人才是最蠢的一类人。 庄子有:曲士不可语道,受于教也!说的便是被后天认知禁锢而无法挣脱枷锁探究先天的一群人! 所以众生本i便是平等,人人皆可成圣。 人们经过千万年的发展以后会因为各种后天定义被固化在脑海里而分不清楚先天的本义是何物,所以便会迷惑,便会抱怨,便会议论,以至于求道之路迷雾重重! 欲望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根源,这个是摒弃不掉的,所有的追求无欲的人也是另类的一种欲望。 自私是人类天生便拥有的天性,但是自私就是自私没有什么邪恶,善良之分,只不过是使用的过程不对。 感情是人类生i去不掉的东西,连飞禽走兽都会有的情感人类也不例外,所有的无情之人,都只不过是后天被迷惑了进而转化为狭窄眼光的自私行为罢了! 若寻大道,便要突破后天认知枷锁,寻求先天本源之道!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八章 阴阳转换 阴阳不可颠,主副不可倒!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世间万物都是阳主阴副,这是天地规则,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若是强行改变,那么就会有失平衡! 放在人的身上便是男主女副!二者缺一不可,并没有不公平的地方,只是各自属性的位置不同而已! 所谓的实现男女平等,只不过是在寻求一种彼此的尊重,而并不是极端的平等。若是真要人为的要求改变先天条件实现男女平等,改变阴阳,变为阳阳,阴阴的属性那么一切的矛盾便会接连不断的产生,并且争端不断,无法安稳! 男女绝对的平等的话,社会上就不会出现女士优先,所有做任何事情,女人都要和男人一样不会得到礼让! 得不到礼让便会需要绝对的分开制,所有一切朋友聚会都不会有男人应该请客,而是男女必须aa制。 一切的一切都会变成公平行事。如果一个男性侮辱了女性,或者对一个女性做了骚扰,法律依照公平行事会对男性采取制裁!反过i女性对男性进行了骚扰也是需要承受制裁的,只有这样才能是公平行事! 在女性与男性相恋期间也不能有男性必须满足女性的需求的不公平要求,这种错乱阴阳的事情是对副位极为不利的。 易经儒家解释;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若是执意副位占据主位的话,女性就必须要在根本上完成对主位的改变,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若不然依旧是副位,有再多的需求和要求都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的! 何为自强不息?便是不需要依靠别人,所有需要的东西都是必须要靠自己去努力付出赚取。 例如在婚姻里,女性不得要求男性付出多数,而是公平行事,各出一半,对待各自的长辈也是公平行事,不得稍有偏颇,如此大行改动对主位,和副位都是极其不利的,这就是改变华夏阴阳相济,而变成阴阳不交的两种极端状态! 古殷商之时,有妇好为例,平鬼方,定羌方,土方,夷方,巴方,等蛮夷!屡任军将征战沙场。受命主持祭天,祭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奠,又任占卜之官!其名之盛,殷商之女性为最! 南北朝时,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之壮举! 唐朝之时又有千古一女帝之称的武则天! 宋朝之时有杨家女将征战沙场! 之上女流之辈亦是不少。 改革开放建国之时女性先烈更是数不胜数,无一不被人称赞! 所以,自古以i从未定性女性便是不如男性之规则,天地也未有不公。 可是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若想社会地位得到认同,就必须自己争一口气!需从副位先做主位之事,才能享受主位之待遇! 若是一味的身居副位之事,不断索要主位之果实,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并且也会遭人唾弃! 人是如此,事也如此,若是主副颠倒,那么便会生出很多伪术,迷惑人们的眼睛,心灵以至于纠纷不断! 这是阴位,副位想要成为主位必须拥有的东西! 我曾听到这样一个事情,有位很有名的公众人物,捐款很多地方,建立了很多学校,一直默默无闻,直到被人们发现之后他成了公众的善人,但是他的善心并没有一直迎i好事情,也遇到过一些不好的事情。 有位素不相识的人通过网络发出消息称自己需要救治,索要一百万救治费用,指名道姓的需要他的帮住,而理由便是这个人既然做了那么多善事帮住别人,为什么不能帮住自己。 观察民情和各种评论的时候发现竟然有非常多的人认为这样做事情是需要帮助的,是没什么错的。 这些都是被伪术所迷惑了,阴阳颠倒所致! 这是一个伪善者常用的伎俩! 挟人善,强加己欲而使人为之者,隐恶也! 首先需要分析的是第一点,一个人帮住别人而做善事,帮了是多余的善意,不帮是本分的意愿,两者都没有错,并且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帮不帮都没有错! 但是这个人出现后,以别人做善事为名要挟别人i做善事,这无形当中便把别人的主动权转换为被动权,把这个人的阳位,主位,变成了阴位,副位。 而这个求救的人则抓住了主动权。被求救的善良人则成为了被动,以前不想帮就不帮,并无过错,自己随心意,现在反而变成了必须要按照他人的意愿去帮忙,否则便会被人所指责! 这种恶毒的伎俩应该被我们所唾弃! 这种错误的行为,要挟别人强制性帮忙以伤害别人i满足自己的人是伪善自私的恶人。很多人分不清楚表面的事情,被人从暗地里阴阳颠倒,主副转移之后就会跟着迷惑,成为帮凶而不自知! 这是偷换主副,颠倒阴阳的做法! 大道无处不在,身边每个小事都会让你看清楚大道的运行。 人们日常的生活交流中经常会因为一些主副位置不分的情况而导致各种矛盾,有时候很平常的交流,有些人却用类似命令的口吻去交流,这就使人感到厌烦,从衍生出i一系列的矛盾。 两个同在一个体系工作的员工,一个老员工,一个年轻的员工,本i交流的时候应该是平等的语气去交流,但是有些人却总喜欢把自己放在主位上去命令别人,从而导致矛盾产生。 例如有个同事的东西忘记拿了,平常的语气应该是 ‘你好,我刚才有东西忘记带了,能麻烦你帮我拿回i吗?’ 而有些人却喜欢改变平等的关系,以上下的关系去交流 ‘我东西忘带了,你去把那个东西给我哪过i!’ 意思表达一样,但是语气表达却无形中变为主副关系,所以听到别人的耳朵里,他们会感到厌烦,争执由此产生! 因为在平等的关系上,不该拥有主副的时候却分出了主副,阴阳,这种时候就会让别人感觉尊严被压制了,所以直觉会给你引导,让你产生厌烦感,但是由于很多人不能够发现暗中转换的原由,又生出了厌烦,这个时候矛盾纠纷都会因为语气的处理不好而产生! 阴阳共生,都是因为有平衡所维持的,在平衡期间却错误的衍生出主副,也是矛盾的起源! 既然发现了这种规则,那么如何去化解呢? 道德经曾言:上善若水,水处万物而不争! 人世间运行规则的方法便是主动的把主位让出去,看似让出去了,其实是以退为进的一种规则方式! 如果在共事的时候有位同事不小心把你东西碰掉了,正常平等的语气应该是 ‘你把我东西碰掉了,需要再给我捡起i!’ 如此生硬冰冷的语气虽然平衡,却不是人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 试着把主动让出去 ‘您好,刚才您不小心碰掉了我的东西,能麻烦您帮我捡一下,可以吗?谢谢!’ 很多人认为这只是礼貌性或者教养好的一些做法,其实内中深刻含义便是把主动让给你别人,主动的抬举,会让很多人心情愉悦,毕竟不识抬举没有教养的人还是很少的。而主动的让出后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好感,并且会把自己的修养,教养提高。 我们中国人把这个称之为教养,修养,或者会说话,懂事故。其实就是掌握了主副转让之间,以退为进的过程! 在高阶层的文明社会里,无处不在的都是天地规则的运转和实施方式,而在西方低级人类群居文明里面,你是很难看到这种规则运行的,有时候你把主动让给他,他就直接接受并且认为这是应该的,这种人在高阶层文明社会里被称为第三类人,通常都是到任何地方都不受待见的傻瓜! 有些时候我们很客气的把主动让给别人,其实是大家心里都清楚的,真正的主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被让人只是得到了表面的虚荣,和真正的尊重。但是这第三类人,只会认为自己真的占据了主动而别人占据了被动,然后大行其事,殊不知身后却是一番嘲笑! 中国人的运行规则便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主副转换之间却各司其职,看不到根源,只懂得表面的人和群体都只能称之为初阶文明! 很多时候有些矛盾看似微小,却让人坚持用生命换取的,并不是事情,而是平等的关系被无形转化为被动,得不到尊重而导致的,俗话说人争一口气,这口气说的便是不可夺取的主动! 试着把主动让给别人,其实主动还在你手里,但你会得到的回报会远远超出强行要求掌握主动的人! 明白了其中运行转换的规则,那么做事做人便可以无阻了。 能做到万事主位让人的人,都是上等人,即使不能也不要做第三类愚蠢的人,更不要做把平等尊严的事情,做成主副事情的人,这都是背离规则的事情,背离规则,便会受到惩罚,所导致的后果一定会回到自己身上。 这都是因果轮回的定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九章 因果轮回 大道的运行轨迹像一个圆,从哪里出发就回到哪里,所以你做了什么样的事情,就有什么样的后果,善人有善果,恶人有恶果,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都是定数,可以改变的是事情发生其中的变数! 很多人对因果轮回这四个字非常熟悉,并且一直以为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提出的理论,但是当我们真正去靠近它,理解它,了解它的时候,又偏偏什么也看不出i,虚无缥缈,无根无据,什么也得不到。解释最多的是佛家的一群小沙弥,,不过他们自己都是未曾了解,也就无从与人解释了,说起轨迹和依据i,都是一些没人见过前世今生,虚无缥缈,里雾里,自己尚且不知,如何教导别人?只不过是敷衍的解释罢了。根本无法让人信服。所以释迦牟尼之道便是被这些小沙弥所玷污! 真正的因果轮回是一只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它也在我们生活当中,存在于过去,存在于当世,也存在于未i,只不过后世之人境界不足,没人会认出和阐述罢了! 因果是什么?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种下了因,得到了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定数,不可改变的。 但是在结果的过程中一些人为的因素掺杂进i,种下了因而得不到果的时候,又没有智者前i解释,开导,世人便开始怀疑这句话到底对不对,这个定律到底有没有! 做什么样的事情,便必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只是在产生结果的时候出现了变数,我们看不清楚这种变数,所以只能浅显的看到结果,在看到原因,当发现结果和原因不一样的时候,就怀疑这个果和因是不存在的。 所以想要明白因果轮回必然要明白变数从何而i! 就目前时代而言想要找出因果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就姑且说下大家都知道的所谓‘天价彩礼’问题吧! 很多地方的百姓都有婚配彩礼不断提高的事情,导致民怨四起,但是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又是因为什么而出现的呢? 我记得我年幼时生活的地方民风还算淳朴,但是再淳朴的地方都会有人类天生带i的矛盾,那就是虚荣的攀比欲望。这源自于人类先天的虚荣欲,无法改变,只能以理智去克制,掌控,稍微掌控不好便是会生出祸端。 当有了攀比心的时候,有人得到满足就必然会有人被压制,有形的压迫被制止之后便转化为无形的压迫! 举个例子: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乡里乡亲的有很多邻居,但是家庭收入各有不同,张三家里的收入一直是附近属于最高的家庭,同为邻居的李四处处不如张三,这在生活和平常的日子里就会无形中处处压制着李四。一人的攀比虚荣满足的时候,必然会需要一人去在下面衬托,若不然便没有虚荣感的满足享受。 这种情况会导致李四一直不甘心的处在所谓的低处,而张三本人会愉悦的处在所谓的高处! 因为时代不同,在这个小时代里人民很少有机会去创造更好的条件i超越别人。 但是当时代改变,许许多多的人开始走出这片小天地,当初那些感觉自己颜面无光的如李四一类的人民便会选择出走他乡,i获取更好的生活,这种压迫会随着离开而变淡,也会随着努力赚取金钱而逐渐缩小。 自古以i我们都会以后辈婚配的人生大事i判断这一家人的家境和地位,很简单的衡量方式! 地位在新的时代里被破开,归入封建思想被消除,但是也只是表面的消除,由明转暗罢了! 当双方的地位平等,而李四的金钱越i越多,越i越临近张三的时候,后者认为这并不是好事,反而会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到自身的状态,所以会设法压制! 当地习俗如果是一万元,那么李四由于外出赚取金钱归i想要扬眉吐气,想要获得超越的虚荣感,获得欲望的满足,和破开压制的舒适,就会选择出双倍的价格,以证明自己的地位! 而张三见到之后,自然不能让这个威胁成长并超越自己,因为家境殷实,就会拿出比李四更多的金钱,i获得更高的欲望和满足! 群体性的生活状态便会因此而改变。 很快便会有人议论哪一家有钱了,地位提高了,谁家婚配拿了多少彩礼做了证明!而女方也会以嫁给了钱多的那家为荣。 而另一家王五此刻看在眼中急在心中,一番努力之后在自己的孩字婚配之时拿出了更高的金钱超越了张三李四,终于是没有丢人。 此刻的环境已经被改变并破坏,迫使所有人赶鸭子上架,不得不跟着做! 不管是好的规则,还是坏的规则,当规则形成的时候,虽然你以为是你改变了规则,其实已经是被规则所控制了。 人为的规则是可以改变的,但是却从i不是人们可以凌驾的! 这种风俗,这种欲望,虚荣的攀比在形成之后只会越i越往上提高,直到提高到一个所有人都承受不住的范围之外,那么恶果便会随之而i! 这个因便是虚荣攀比的欲望致使,这个果依然是这类群体自己去吞食,带i的越i越重的负担和恶劣的社会风气导致自己都无法承受! 当然了有些人会认为,反正我家孩子已经结婚了,这个恶因是我种下的,但是恶果不会需要我i承担了,让别人承受吧。 可是把眼光拉长一些再i看,当你的孩子又有了孩子,你的孙子长大成人之后,这种恶果会循环到自己儿子的身上,岂不是更苦了孩子?其因种下,其果循环,怎么能躲过? 解铃还须系铃人,若想不再被恶果所迫害,就放下恶因,放下攀比的欲望,认清楚事情的本质,自然就解开了。 我们所要做的不是为下一代做牛做马,而是帮助下一代解决一些必要的生活基础,其余的还是需要他们自己成长的,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若放不下恶因,那么恶果也必然长存! 还有一种便是我们所认为的因果问题便是好人与坏人之分。 很多人认为好人没好报,坏人也没有坏报,哪里i的因果? 所谓善无善报,恶无恶报,这都是人为的参与改变了运行轨迹,我们无法分清楚,所以就会困惑,迷茫! 道德经有言;大道失,有仁义。 何为仁义?仁义便是对别人好,对别人好就必然会对另一方人不好。 做了坏事,一定会有坏的结果,而有些人就会以漂亮的谎言,分不清楚的仁德去包容恶人,自以为是行善,其实不过是纵容恶人的伪善! 其结果便是导致恶果被所谓的仁德包容了他多余的恶果。 就会导致恶人没有恶报,更加猖狂。好人没有好报,善良消失!所以大道失,有仁义! 仁德,从i都不是一个好的东西,他只是一种虚伪的谎言,欺骗了很多人。 所有的恶因皆有恶果,恶果不i只是因为有人以仁德之心替他们承受了恶果,而仁德本身便是无道的体现,之所以不去反击,最大的原因是不够强大,或者不想承受反击带i的后果,这都是懦弱的表现。但这并不能说明有因无果!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当以直抱怨! 仁德,善良是需要主动的,自发的,而绝对不是旁人要求的被动接受。 这些原因都是因果轮回里面的变数,找到这个变数,制定合适的管理,才能不改变因果。 恶之恒,非善无,而因恶不惩!以直抱怨,方是最公平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用什么所谓的善良去敷衍,又以什么仁德的谎言去欺骗众人,这样只会让恶人更猖狂,善良更微弱,种下的因,必然会有果,只是这个结果的过程中被人改变了方向,把恶人该承担的部分,以仁德,善良的谎言转给了善良的人承受。 擅改因果,终遭报应! 伪善之道,世间大恶。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章 大自由境界 自由,是每一个人都向往并且想拥有的东西,但是世间能拥有自由的人寥寥无几!若想真正的拥有自由,就必须明白什么是自由。 所谓自由便是不被约束,随心所欲,可是这个欲望恰恰是约束自由的根基所在! 若想寻找自由就必须明白那些约束是可以突破的,那些约束是不可以突破的。 人为的后天规则都是可以突破的,而天地所产生的先天规则则是不能够被突破的。大自然的规则是必须遵守的。 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意思就是人是依赖地的规则i生存的,地是依靠天的规则i生长和消亡的,而天是依靠道的运行规则的! 我们所要的自由,所要抛弃的枷锁其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套上的,别人给我们的只是副作用,主要问题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从一出生,我们就依赖着父母才能生存,所以我们要被父母约束着,大一点了,依赖者学校提供学习,所以要被老师约束着,更大了,步入社会了,在社会的压力下我们要被社会上的有形法律,无形规则所掌控着,被领导命令着,被家庭催促着,好像我们一直以i都是被枷锁所困扰着,所缠绕着。 但是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历的只是表象,只是外表的事物,和环境! 首先i说我们为什么年幼时会被父母所束缚着。 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已经为人父母自然会懂得,孩子还小,他们做事都只是按照自己的先天本能,自私,和先天欲望去行动,根本不知道也不明白后果是什么,有多严重,这个时候父母要承担起责任,替他们担心,所以要约束着他们,不让他们做错事,做恶事,因为他们做了之后恶果会到达他们身上伤害他们,这种保护在他们没有明白之前被认为是一种枷锁! 我前段时间看到朋友发出的一些抱怨,他在抱怨自己一点自由和自主意识都没有,人生完全不是自己掌控,而是父母掌控,家人一点也不尊敬他。 我问他为什么,他告诉我他很痛苦,很多事情自己做不了主,不自由,被父母左右着。他想要一款好车,奔驰g系的车,他爱慕已久,可是家人偏说宝马系的车更适合他,并且没经过他同意就给他买了宝马系的车,他很烦躁,没有自由,连自己喜爱的东西都做不了主! 我告诉他,你想要自由非常简单,简单到只要一个念头就可以了。 我告诉他我很小的时候还未成年,我喜欢的是语文,但是学校里并不重视语文,硬是逼着我学数理化,因此成绩非常糟糕,父母也不喜欢我,所以我就直接选择退学,十六岁便出去帮人做工,从此以后不给父母要一分钱,在外一切靠自己,好坏从i不怪别人,不怪父母,十八岁一个人就流落到了国外去做工,十年i走遍了山河,获得了无比的自由,甚至自由到孤独,想要什么就自己解决,从i不开口求助别人,我说过一句很傻的话,我不要你们的东西,你们也不要管我,虽然这句话看起i很不好,但是要让很多年轻人说出i是很难的! 我说;你现在觉得不自由,不想让父母约束和左右着,你就走别人的屋檐下,用自己的双手去满足自己的欲望,你赚了很多钱,或者很少的钱都是你自由分配的,没有人能左右的了你,你哪怕用一个亿去买一辆自行车,只要你喜欢,没有人能说你什么,或者阻止你什么! 但是你要的不是自由,生活本i就很苦,你不觉得苦的时候一定有人替你承担了那份属于你的,你要的是别人替你负重前行的时候,又要听你的指挥,就如同对待奴隶一样,你要的是无端的高高在上,这才是你的根源问题! 规则从i都是公平的,你愿意接受多大的保护,就需要承受多大的限制,想要冲破限制,得到真自由,就需要首先冲破别人给你的保护,自己勇敢的承担起一切! 而学校也是一样的道理,他所带给你的保护,所教给你的技术你愿意学习,就要按照他们的规则去做,规则的对错看你如何理解,如果你觉得规则错了,他们教授的有漏洞,不适合你,你就离开他,但是后果你要自己承担。 我从当初离开体制之内就从i没有后悔,我认为他们错了,我就离开了,直到今日我依然认为他们的规则是有很大漏洞和错误的,当然了这只是我自己个人的看法,所以我选择离去,遵循心中的自由,最终终于在我所喜欢的领域里达到了理想的巅峰! 而我要承担的后果便是不遵循当世规则所带i的压制!虽有学识,但无文凭,在这个只看形式不看真材的社会注定是不被接纳的! 一样的道理,一样的规则,你所有的限制和枷锁,都源自于你想拥有多少东西,你的欲望有多少。你想拥有家庭,获得感情,亲情的幸福,那么你就要心甘情愿的背上家庭所带i的责任和枷锁,你想要房子,就要背上为了买房子而付出努力的枷锁,你想要好车,就要背上车子的枷锁,你想拥有金钱,就要背上金钱带给你的枷锁,一切的欲望都要背负这些欲望所带i的枷锁,都必须付出努力,才有回报,欲望越多枷锁越多! 天地所给人类的枷锁只有很简单的先天,温饱,安全,生存! 而其余的枷锁都是人类为了满足欲望的同时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枷锁,更多的时候套上的枷锁都是源自于攀比的欲望! 又有谁能像先生老子一样的洒脱呢?又有谁能像伪圣庄子一样放弃欲望呢? 怎么才是自由?就是放弃你过多的欲望,圣人为腹不为目!你也可以选择拥有欲望,但是需要你心甘情愿的承担这枷锁带i的一切后果,这就是自由! 如果不想承担,就不要去做,躲避这些不好的后果也是一种另类的自由。所以很多逍遥天地的人在人们眼中总是那么一清二白,人们也不明白为什么他们总是那么快乐!只是没有人明白他们拥有的是最大的自由罢了! 他们是真正的大自由者,抛弃一切欲望的枷锁,之遵循天地之间的温饱规则,在这个规则之内去遨游,去随心而动! 我很早就抛弃了体制之内的枷锁,就等于是抛弃了高官厚禄,远大前程,因为我真的很讨厌他们的教学方式,我愿意承担所有的不理解,去获取我所喜欢的自由,一个人高兴的时候就读一读圣贤书,诸子百家,圣人之道,不想看了就把书合上放起i,我会撕掉学校里的书本以示自由,但是我不会撕毁我手上只值两三块钱的廉价道德经!想思考了就思考下去,不想思考了,就放下心思! 我也很早的便解开了父母的枷锁,我愿意承担一切后果,一切苦累,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我也因此在十年人世历练中破入圣境! 我们国家的自由是什么?是在遵守道德,法律的前提下心甘情愿的承担一切后果,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自由是抛弃欲望给身上套上的枷锁,只要你的勇气足够! 你愿意抛弃一部好车的欲望吗? 这样你就不用为别人拥有豪车而烦恼了! 你愿意单身一辈子吗? 这样你就不会为得不到爱情的享受而烦恼了。你愿意抛弃一切攀比的心理,不在乎外人的看法和眼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吗?即使全世界不理解你? 如果你愿意,那么你就自由了! 自由是明白这件事情以后依然愿意去做,只要你想做,谁又能拦得住你呢? 你想拥有爱情,可爱情不是一定能拥有的,你愿意承担所带i的痛苦后果,那么你就去做吧!你是自由的! 你不想被父母约束着,可离开父母之后的辛苦和劳累是一生都不会终止的,没有人再照顾你,如果你愿意,并心甘情愿的承受人世间一切的伤害,不后悔,那么你就去吧!你是自由的! 人世间的种种烦恼都是自己给自己套上的欲望枷锁,明白了一切,你就自由了。 因为你懂得,想要什么东西,就要套上什么枷锁,不想得到什么坏的后果,就不去做什么事情。这也是明白事情的一种自由! 自由是拿得起! 自由是放得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一章 道之气 大道的运行方式是轮回式的,像一个圆型永无休止,又像无数个环扣在一起。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 大道运行的边界我们称之为度。过犹不及便是这个意思! 大道运行的稳定性便是平衡,公平!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探索大道的运转方式便是顺着这个气去寻找的! 大道无形却常在,大小之道皆是相通相融。运行之中平衡状态会出现一个波动,这个波动便是我们所说的阴阳开合之间的漏洞! 这种开合会一直不断的衍生,消亡,其中轨迹便是气!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二者说的都是一个本质,平衡之道。天地之间不会出现过度的偏颇,有某种物质过多之时便会被大道运行所同化,i转化为不足的地方。 而人的运行之道也是如此,一生之中都在学习,补全自己不足的地方而去往更好的方向迈进,更高的地方行走。 其一是过度。 其二是不足! 一者抬高平衡一端,一者压低平衡一端,都是一样的为了平衡! 而天地大道显化在人道之上的表现可以用论语里的一段对话i说明! 论语有: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子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张过度,子夏不及,过度和不及其实都是一样的,适中便可! 这个中,便是平衡之道。 在人世间,无时无刻不在扰乱着规则,又无时无刻不再修复着规则!如何才能看清楚平衡规则的运转并加以掌握呢? 首先便要明白天地之间的气,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样子的,是怒气?是和气?还是喜气? 通常情况下人们要的不是谁对他们好,而是谁对他们公平。如果人之道公平的话,人们会显化出和气。如果人之道不公的话,人们会显化出怒气,如果人之道偏向某一方的话,他们会显化出喜气! 当今时代里许许多多的人在生活中,社会中听到的大部分都是怒气,而不是和气,更不是喜气,这便是大道不公的体现。这就说明如今的人之规则对大部分百姓i说很是不好。 这个不好一定是他们经历了无数个不公平的规则所导致的,他们想要改变,却发现能力不够,就会显化出怒气,抱怨。这便是漏洞的所在! 很多年轻者抱着一腔热血踏入社会,却发现种种不公平,不理想,他们会愤怒,会离去,直到走遍了每个地方,发现无法改变,又无法逃避的时候,他们才渐渐接受,但是这种接受不是心甘情愿的,他们心里还隐藏着怒气,这种怒气便是漏洞,如果利用这种怒气的漏洞去做事,便如顺水推舟一样,乘风破浪扬帆而起!虽浩瀚大海亦可以征服! 人为的规则里面由孔圣制定人之道,演化出后世的道德规则便是没有任何漏洞的人之道。也可以说是复制的天之道。也可以说是大道在人身上的体现! 但是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会遵守道德规则的,有很多人会因为一己之私去破坏道德,道德被破坏了那么漏洞便出现了,气便会显化出i。 当规则不公平的时候,想要毁掉这个规则,就顺着他不平衡的状态去加大力度,当怒气显化的时候,就加重怒气,到达一个顶点的时候便会爆发,然后毁灭。 这便是阴极必反的规则! 当这个规则不公平的时候,你想要修补他,就顺着这个怒气的源头去消化他,把规则一点一点的趋于公平,怒气自然会转化为和气。 抱怨!在无数人眼中看i都是负面情绪的表达,都是无能者的呐喊,都是不思进取者的表现。 但是萧伯纳曾经说过一句话: 理性的人能够适应世界,非理性的人则努力让世界i适应他,因此,所有的进步都是依靠这些非理性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抱怨可以不在乎,一万个人的抱怨也可以不在乎,但是当一千万,一个亿甚至十亿人民都在抱怨的时候,那么这个抱怨便不再是抱怨,这个时候就要警惕,怒气已经到达临界点,只差最后一把助力,及时悬崖勒马的拉回可以加强守护这个群体,若是拉不回i,便会让群体崩溃,组织解散! 抱怨,并不都是无用的负面情绪,认真倾听它,你就会发现,所有人心中都有一杆秤,一杆公平的秤,想要的并不是对他们多好,而仅仅只是公平罢了。 别人给不了,社会给不了,可是你能给他们的时候,即使你不是刻意去拥有,他们也会蜂拥而至! 抱怨,便是怒气的显化,怒气便是不平衡不公平的负面之气! 商道之和气已经被破坏殆尽,剩余的都只是负面的阴气。若为商者,可以通过解其阴气i助我阳气,如此便可以长盛不衰! 所谓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古时候的生意,买卖最根本的目的是互换东西,各取所需,而中间的纽带者便是商人。 当规则公平的时候,他们便会打破规则,以获得利益。 如‘无奸不商’这个词。 古时候盛米的工具是斗,每斗米都是平的,但是有个商人就打破了这种规则,把每个i买他米的顾客的斗都培的尖尖的,最终实现了薄利多销的规则。而自己更是因为名声的增加赚了很多的银子。 其词原是‘无尖不商’说的是做好事的善言! 只是经过长时间的变化,又有为一己之私而大肆骗人者的增加,而变为了‘无奸不商’的恶语! 那么这个时候的商人便要把规则再重新平衡回i,把怒气转和气,人奸,我诚,人诚,我善!如此做事,跟随规则之气,便会水涨船高,气转财i!所谓财气,财气,说的便是这个意思! 抱怨的怒气不是无用的垃圾,更不能用丢弃和压制的方法解决,这样只会让怒气从有形转无形,无形之势,最为致命! 抱怨是很多人处在一个环境里的不公平的体现,认真倾听和解决有利的气运便会随之而i,因为很多人在抱怨的背后使带着强烈的希望和渴望的,他只是被表象的抱怨所笼罩了! 所以小到一个人,中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又或者整个天下之间,他们只要有对手,就会不断的攀比,攀升,这个时候漏洞便会不断的出现,道之气也会随时展现出i,时刻保持警惕,不断的去修补漏洞,中和阴气,调和阳气,才能平衡稳定! 有时候敌人存在的时候,漏洞通常会被敌人发现并予以打击,聪明者会及时填补,修复,而使团体更加牢固! 最危险的时候便是最安全的时候,当敌人退去或者消亡之时,它的漏洞便会被搁置,忽视,甚至会被无限扩大而不自知,最终到达顶点走向毁灭。 所以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道德经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外易,知内难!守业更比创业难。说的便是这个气的流动之规则!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二章 感情 感情,是人类先天就拥有的一类享受,不光是人类,灵长类的动物都会有感情! 如何正确的认知和解读人类的感情! 感情的欲望包括亲情,友情,爱情··等等!它通常可以给我们带i快乐的享受,当然了,得不到的时候也会带i负面影响的痛苦! 通常我们对待感情都是入局的态度,而看待感情却是出局的态度。所以感情上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状态,也是道德经里面提到过看待万物的眼光。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在看待感情的时候要想明白现以无情出局的态度去观察感情是怎么产生和融合的,而后以深情的经历去感悟它的边界! 感情是先天的,是发自于一个人灵魂的单方面输出,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灵魂里面,以期望获取回报,然后两人共同体会这种互通的美妙感受! 如果你喜欢一个人,但是他不喜欢你,这个时候你的感情就只是单方面的输出,而没有任何的回复,你得不到回应,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不会得到这种情感的享受! 所有的规则都是相互的,平衡才是真正正确的运行方式,如果偏向一方的,都是不公平的,都是不被认可的,而这里面也包括亲情! 中国是世界上最讲究孝道的国家,孝道其本意源自于互相输出的感情过程,并不是单方面的过程! 我们曾经反对的封建思想便是单方面的这种输出,单当面孝顺,单方面忠诚。里面有了很多曲解的误会,现代人愚笨,没有分清楚把这些弄的特别混乱,以至于封建思想和新社会思想不断的碰撞而产生矛盾! 古代有棍棒之下出孝子,孩子必须无条件孝顺父母,不孝顺就是不道德,就是不对的,对待上位者,领导,帝王,必须忠诚,不忠诚就是错误的。这些都是愚昧的思想! 但是这些亲情孝道,忠道原本的意思不是这样的,只不过统治者为了方便统治而曲解了其中含义,断章取义的教导迷惑百姓的思想! 先圣孔子曰:君待臣以礼,臣侍君以忠! 俗语:父慈子孝! 成语:慈乌反哺! 都是说明一个问题,情感都是互相的,而非单方面的,更重要的是,情感的开端是由谁先开始的! 很多人由于思想顽固不化,变得阴阳不分,主副颠倒,,乱相,迷相便开始产生,便容易使人迷惑! 首先需要纠正的是,情感的主动输出在哪个位置,君王,领导,上位者,必须率先付出情感,对待臣子,对待下属,必须是尊重的,以礼相待的,这样之后才能要求人才,员工为你忠心的工作,为国家,为团队忠心的付出! 但是目前i看庸人居多,只懂得单方面的要求别人付出,而从不主动去付出!所以没有付出也就没有回报!感情也是如此!这也是封建思想的余毒! 所以孔子才会把君待臣以礼,放在首位,而不是放在后边。 父母,首先便是需要安稳的,正确的把孩子抚养成人,然后才能要求孩子去孝顺。 如果父母在孩子生下i便抛弃他,或者整日里抽烟喝酒赌博,打架斗殴,从i不问孩子死活,到老了却要求孝顺,还要以伪道德i绑架孩子必须养老,这都是封建思想的余毒! 所以说是父慈,方子孝! 在孩子没有出生之前,甚至没有离开母体之前,这个孩子是不存在的,也没有存在交流的,一切的一切都只不过是你想要孩子,你想要得到家庭,孩子所带i的感情享受,而不是孩子想要的,所以孩子生出i之后,也是父母必须主动承担的责任,如果这个责任父母不承担,二十年后却让孩子承担赡养的责任,这都是不公平的,都是封建思想的余毒! 慈乌反哺,重点在一个反字,没有i,如何反? 我曾经以一个旁观者的方式和角度用了半年的时间去观察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由父亲每日陪伴,而母亲只负责喂食母乳,一个月以后孩子开始偏向父亲,三个月后,孩子哭闹只认父亲才能停止,六个月后孩子即使在食用母乳的时候也要拉着父亲的手才能安心! 后i父亲白天工作,晚上回i看孩子,逐渐的离开,孩子交由母亲照看,由母亲每日陪伴,一年以后,孩子开始倾向于母亲,而不再喜欢父亲,从这里可以看出,先天的孩童亲情的建立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相互的,而是单方面的输出,至于输出的目标是谁,这都是后天决定的。 每一个人都是单独的灵魂,亲情而言,你养育了孩子,刚开始的主动并不是孩子要求你养育的,而是你自己希望得到这份感情去做的事情,所以当孕育出下一代的时候,并不代表着下一代可以成为你感情的奴隶,这是过度的错误做法!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灵魂,他们会独立思考,你在得到亲情回报的同时必须要尊重他们,过于强加自己的欲望给下一代只会适得其反!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吾曰:人所不欲,勿强施予,强施与恶无异! 你所付出的感情在生存,道德,安全的基础上只能限于他愿意接受多少,又愿意回报多少,而不是强行要求他回报多少,这就是感情的边界,凡是超出这个边界的做法,都只会适得其反,最终会产生各种不好的因素,甚至会毁掉这段感情的桥梁! 你养育了孩子,到老了他也必须要孝顺,这是责任。但是过度的要求,强行施加欲望与孩子,让他做你喜欢的职业,让他娶或者嫁你喜欢的人,给他你认为好的东西,这都是超出边界的做法,都会适得其反。 感情是单方面的,你的主动输出,他只要接受了,就应该还回i,倘若他不想接受,那么强行的要求便是行恶。 在亲情里面,最好的边界最好的感情是养育了孩子,并且尊重他们的意愿,只做帮助和辅导的副位,而不做他人生的主体位置,占据和强行控制他们的思想,这在爱情里面和友情里面也是一样过界的。所以当他们的感情回i输出到你身上的时候也是带有尊重不过度的感情! 在后代对待长辈身上也是有很多的主体思想的付出,其实都是错误的,长辈年老了,很多的人都是希望孩子能回i,哪怕看一眼,陪在身边一会也是最好的孝顺,但是孩子对待父母却是按照自己主导的思想自己认为的感情线路,花一些自己辛苦赚i的钱,买些礼物带回家送给父母,便匆匆离去,这些都是错误的感情回报! 爱情,亲情,友情,都是一种单方面出发希望得到回应的相互感受,当只有你一个人单方面付出,努力也无法改变另一个灵魂对你回报的时候,就应该明白,感情的边界到了,不能再超出了,应该退回i,若不然,便会伤己伤人! 所以感情里面想要得到美好的结果和享受,必须由另一个人i配合,你所要做的,是如何让这个人心甘情愿的配合你,愿意,乐意,并且喜欢的配合你,并且是一只持续下去的。 而感情的结束往往是超出了边界,又或者不懂得尊重别人,强制性的要求他人配合自己,这个错误一但产生,那么感情的桥梁便会断裂,因为每个人都是自私的。平衡的输出纽带不稳,情感自然由一方终止! 感情是先天的欲望享受,摒弃不掉,但是需要正确的去使用他,方能掌控自己!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三章 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在很早的时候就被人所提出,我称之为‘圣境’‘圣体’合二为一为‘真人’为‘圣人’! 在我看到的书籍当中这句话应该源自佛家的‘解行相应’但是真正说出i并列出学术传达下i的应该是明朝期间的王阳明,并以执一之道衍化良知之学,知行合一之法! 所谓知行合一很好理解,讲究的是知道了,就要去做,如此才能合一!要不然便是不完整的。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人都听到过这句话,但是很少有人细究为什么。是道理错了?还是道理不管用? 很多人把夹杂着些许道理的美妙语言称之为‘心灵鸡汤’这句话好像是对所谓的‘心灵鸡汤’的一句反问,其实说起i很简单,因为不管是道理,还是心灵鸡汤,都仅仅止步于你的脑海里,你明白了,你懂得了,但是你却没有做,依旧我行我素的按照自己的欲望去放纵,所以即使再多的道理和鸡汤和下去,读下去,也是仅仅只是止步于灵魂,并未达到肉体!也没有做出i,这便是问题所在。 一个人就是一个人,但是人实际的行动当中是可以一分为二的,那边是肉体,灵魂! 我们所听到的‘心灵鸡汤’或者很多大道理其实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时候都会止步在灵魂里面,止步在脑海里,如果这样停止的话,那么他只能存在于脑海中,不能展露在肉体上,不能显化在现实中! 很多道理,只是到了心里面,到了脑海里,不是它没有了,它其实一直在,只是我们没有去遵守,没有去用,没有去实践,所以才会觉得懂得了许多大道理,却依然好像一无所获似的!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没有金钱支持的时候就只能想想,有了金钱支持的时候就开始各种补品,各种养生,其实这些都是不足和多余的表现。 人法地,人类的身体运行规律都是按照天地的规律i运行的,按照天地的规律去早睡早起,经常锻炼,身体机能恢复平衡便是最佳的状态,拥有一个好的身体是人人都能办法的简单事情。 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很多人却做不到,依旧是熬夜,通宵,晚睡,晚起,放不下手机,放不下电脑,知于行不合一,就算是知道的再多,也和不知道没什么两样! 道理都懂了,却不去遵守,反而向着相反的方向去做,去行走,背道而驰,得到的结果一定是相反的结果。 所以孟子才说,大道非常简单,就在那里,只是人们都不愿意去遵守罢了! 这也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的行动之法!而很多人都只做到了知,止步于行! 我们所获取的是灵魂上的增加,但是身体还有另一半,那就是肉体,肉体上不去做,就像事情只做了一半,犹如半途而废,一样不会有好的结果。 犹如孟子所言,十尺深井,九尺而停,依然等于没挖! 知识到了脑海里,道理到了灵魂力,就在那里放着,不去用,不去遵守,如何能奢求获得回报? 家里有了好车不舍得开,却选择步行,如何抱怨行不远?有和没有差不多! 只知不行,是很难有一番成就的。 当然了,只行不知,也是枉然!就好像一个人要去东方的国家,但是他却往西而行,虽然卖命的奔跑,但是却越走越远。 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小小的俗语,却是最高深的智慧! 只知道去做,而不知道去想,去思考,那么做的再好,也是处于副位,永远都只能听从别人的思想,而没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道理都不懂,只知道去做,做到天荒地老也是枉然。 知行不合一,连一个完整的人都未曾做好,如何能做出一番事业? 若是不知,只是一味的去做了,那就犹如机械一般,当主要控制的系统关闭的时候,他就会成为一个废物。 所以,若要修身,必须知行合一,魂为主,体为副,主副归一,方能做出事业。 就犹如当今时代里,西方的科技先进都是源自于他们的先哲的思考,然后在现实中认证,不断的探索,思考,二者合一,所以总是走在世界技术的前沿。 而我们的缺点便是思考着不实践,实践者不思考,完全把应该合一的事情分开i做,这样只能是跟随别人的脚步,而无法自己带领自己突破。反而无形当中成了副位。不得主位! 所以后世学者做学问,做事情一定要懂思考,能行动,知行合一,才能不断进取!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四章 欲望 欲望,是人类先天便拥有的,人类比其他灵长类动物高出的出了智慧以外,最大的就是欲望了。而人类每一次的进步和发现都是源自于不断膨胀的欲望! 欲望是先天的,但是在后天人为定义里面,却把欲望定义为罪恶的源泉,其实这不是事情最根本的原因,乃至于后世之人都痛恨欲望,后世很多教派也以抑制欲望,或者摒弃欲望为目的的去修行,这些从根源上就是错误的! 人类可分为肉体,灵魂两个部分组合,肉体除了生存的需求欲望,比如食欲,温暖,之外其余的所有的行动都是听从灵魂i指挥的。 而灵魂的所有根源都是源自于欲望,想!想要做什么,便是欲望的开始,便是意念的产生!所以追求无欲也是追求,想要得道,也是想,想要成佛,也是想,欲望,便是意念,无分好坏,出自灵魂! 所以欲望,意念,梦想,皆是一体!而人类活着的进步,便是欲望的不断增加,可以说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若是一个人对所有的东西都失去了兴趣,肉体的食欲,眼欲,色欲,五官带i的享受·亲情,爱情,友情·兴趣,爱好,好奇心,探索欲,金钱,名利··一切的东西都失去了欲望,那么这个人便会不想再想生存,每活着一秒钟他都会难受一秒钟,就像你很讨厌一个家庭,进去就烦,你会想着逃离,你讨厌一个公司,你会选择离开。 当你对人生没有欲望,达到理论上无欲的状态后,这个时候便会想放弃人生,选择死亡,这个时候的死亡,逃离对他们i说是很奢侈的念想! 灵魂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三类,欲望,理智,情绪! 欲望不断的在突破理智,不断的在增加,在让人类进步的同时也在做着毁灭自身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会有理智前i调节,压制,克制,并告诉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理智是人类先天的的自我保护系统,欲望是人类生存的东西,满足欲望,便会带i享受,各种各样的欲望,带给人类不断的去生存下去,享受下去! 每一秒钟理智都在压制着欲望,而每一秒钟欲望都想突破理智! 这两种对立又和谐的系统就在人类的灵魂力从生到死的摩擦着。这两种都是可以简单地控制的,唯独情绪是人类难以控制的系统,所以后天的修身养性养的便是情绪,情绪的运行方式和大道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不能过度的,微笑,微怒,微伤,都是可以的,但是大怒,大喜,大悲··这些过度的情绪不但会冲破理智,还会对身体和灵魂造成伤害,所以在灵魂里面,情绪的控制一直都是最重要的! 它不同于欲望,不同于理智,只把控住,压制住便可以相安无事,情绪的产生必须需要释放,长久的可以压制不释放是不会消失的,他会压抑在身体里,直到积攒到了一定的量,就会变成对身体有害的气,如戾气,怒气,怨气,等等,都是有损身体的。 所以情绪的产生一定要合理的释放和合理的消除,若不然便会带i很严重的后果! 纵观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在已知的生物里面人类的欲望是最强烈的,动物们身上更多的是肉体欲望,色欲,食欲等等! 而人类则不同,人类最大的好处便是探索欲! 对很多事情都想弄明白,这种欲望不断的催促着人类去思考,去寻找。这种好奇的欲望,探索的欲望是进步的一大动力! 还有一种是虚荣欲!也可以称之为攀比的欲望! 这是人类对自己群体之人的一种攀比,若是大家都只有一套衣服,他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大家都有两套,而他只有一套的时候,他的心中就会觉得不公平,就想要攀比,i获得满足的欲望! 旁人有一个,他想有两个,这样的优越感使人类感觉到快乐,满足,但是后i人就像拥有三个··不断的获取欲望,不断的攀比,也就不断的奋斗,但是欲望是没有尽头的,不断的攀比,虚荣只会让所有人都生活的越i越艰难,这个时候理智便会出i阻止这种过度的欲望。 欲望是人类的一种享受,一种满足,但是一定要保持在理智之内,超出了度,便会让人们称为欲望的奴隶,反而最后活的很痛苦!本i是最求快乐的,却适得其反,南辕北辙,这都是错误的! 欲望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不过在满足和表现的过程中伤害了别人的欲望,这种运行方式被称为恶欲。在自己满足的欲望的时候不伤害任何别人,这叫做本分的欲望。 当自己满足欲望的时候连带着别人的欲望都能满足一些,这叫做善欲。 每个人都想天下太平,因为天下太平了,自身才能安全,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有他的欲望就是天下太平,并且致力于为了这个目标和欲望而奋斗,这个目标实现了,对所有人都好,这就叫做善欲。苍生大善! 每个人都有食欲,攀比心,虚荣欲,为了满足自己的食欲,虚荣欲,而让别人在下边当做陪衬,伤害了别人,这叫恶欲!每个人都想站在上面享受虚荣欲,而讨厌下面接受不如别人的感觉,所以人类会不断的自己害自己,冤冤相报何时了,说的就是和这个意思差不多! 欲望便是自私,自私便是无私,你的努力的满足欲望的时候帮了全天下的人满足了欲望,你就从自私变为无私。 欲望的过程会产生正确的欲望和错误的欲望,所谓正确的便是不使用伤害别人的规则满足欲望,别人也会和你一样不伤害你。所谓错误的便是使用伤害别人的欲望规则去满足自己,那么当别人使用这种欲望规则的时候,也会伤害到你,这就被人们后天定义为善与恶,被人们分为无私和自私! 一切的一切都不过是格局的大小,欲望行驶中的碰撞罢了,遵循天地大道,公平的去满足自己的欲望,那么天下将会太平。 无私便是自私,善恶本事一体,都源自于欲望罢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五章 归于原始 在很多的古籍里面,或者是智者的言语中我们都能听到一种劝人如孩童的话语。他们极力推崇人类回归于原是的状态,并且认为原是的婴儿般的状态是人类最美好的状态,但是真正的状态是从婴儿到成人再回到婴儿的状态。 就像一个圆一样,从出发到结尾都是一个点,这个原点看似一样,但是却是运行一周天之后的原点,与原i的原点是有着本质性的区别的。 身心一致,知行合一,能始终坚守不为外界所动而分开吗? 专心守住惊奇致柔顺之道,能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真,善,和吗? 洗涤其心,使之清澈明亮,能一直保持住吗? 爱国治民能听从他们得意间,而不已自己的意见强加上去吗?无为的顺从只做听从者和执行者吗?天门开阖,眼,耳,鼻,一切东西都能只用i接受,而不去强行的把意志和欲望通过这几个部位去输出吗? 万事皆明,洞悉人间百态,欲望之流,能依旧如淳朴之人一样不去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扰乱大道吗? 这些所指的都是回到原点的状态,但是每一个步骤都要经历人世间的沧桑之后才能做选择的。 为何远古圣人,大宗师,都希望回到原始的状态呢?因为后天的改变和繁琐的智慧只会让人们生活的更加艰难。也会让人们被所有的表象迷惑更加远离大道,各种纷争混乱便会因此而起! 当你满身泥泞,为了生活而奋斗的时候,你所承受的不只是肉体的苦,还有精神的压迫,当你成为芸芸众生中最底层的一员的时候,即使你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也会被人所远离。 但是孩童不会! 不管你的身上有多脏,只要你给那些没有经过后天熏陶的孩童露出笑容,他们就不会对你冷漠。你愿意陪他们玩耍,让他们放下天生的警戒之后,他们会表漏出最真挚的心i与你沟通。 童蒙不会在乎你是脏兮兮的苦人,还是西装革履的富人,他们的心灵和肉体一致,他们要的就只是真诚的善良,他们不会嫌弃你表面的泥泞,他们也不会羡慕你外表的浮华,他们以真心待真心,用纯洁的童心与你愉快的交流,他们所有的肢体动作都是内心的表现,并无二样!所以就算是恶人,见到孩童的时候也会有怜悯之心!正所谓至诚则无不破! 而经过后天浑浊世道所渲染的成人则不一样,他们被一分为二,肉体一层,内心一层!他们会用华丽的外表掩饰内心的肮脏,他们会用朴实的外表掩饰内心的邪恶。所以看待别人也会是如此。并且他们只能看到表面,不能看到内在!所以会根据你外表的泥泞去固定你这个人,进而嫌弃,鄙夷,各种丑陋的嘴脸浮现在外表,会看到浮华耀眼的外表去卑躬屈膝,去阿谀奉承,可能这个时候他们才会表现的特别一致的表里如一吧! 所有人都会讨厌这样一分为二的人,但是所有人都变成了这样的人,而羡慕原始的状态,但是想要回去的时候却找不到路,也可能更多的是找到了路,也不想回去吧! 那童蒙至诚的心看待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像圣人的心一样,看待百姓也是平等的。童蒙的眼中只有善良,即使你满身泥泞,只要你是善良的,你们依然可以一起愉快的玩耍!但是你如果是心怀鬼胎之人,即使你拥有光鲜亮丽的外表,最终还是会招致童蒙的厌恶,远离! 所以圣人,童蒙是一样的,付出的是真心,寻找的也是真心,而不会被表象所迷惑,从而改变自己。 但是圣人是从一而二,又从二而一之人。所历经的人世跟没有历经人世的童蒙又有区别! 孩童的心是透明的,身与心一体,他们的心正大光明的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但是会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和左右! 圣人的心是透明的,身与心事一体的,他们的心正大光明的让每一个人都能看到,但是又让每一个邪恶的小人都害怕,远遁!因为小人的心隐藏的再好,也会表露在面容,肢体,语言,与行动上! 而圣人根据这些便会一眼看透小人阴暗的心灵,然后以平静的眼睛直视他们的内心最阴暗的地方,那眼睛就像炽热的太阳一样照进他们阴暗的内心深处,而小人那阴暗潮湿见不得光的内心便会生出恐惧,胆颤··进而远遁,不敢造次! 所以复归于原始状态最重要的是复,与归,不往无复,不去无归! 世人都极力掩藏自己的内心,努力的表现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却往往弄巧成拙,贻笑大方!而圣人则不会掩饰,如婴儿一般淳朴,又如大海一样深邃! 最接近圣人的便是君子,君子之心天地昭昭,毫不掩饰,与炽热的烈阳融为一体,刚正不阿,使人一眼便看到心底,而心中生出的只能是敬佩和向往!小人看到远遁,不敢涉其锋芒! 最强大的防守不是隐藏的最深,而是就在你面前却无懈可击,而使你不敢去攻击,只能选择远遁!这便是圣人之道,君子之道! 不管是先天圣人还是后天圣人,他们对人世间的浑浊都看得清清楚楚,对每个人的欲望都了如指掌,对所有的肮脏都经历和明白过,但是他们依然选择保持中正,保持心中纯净,不逾矩,不过度,追随大道而行。 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最重要的是出淤泥。最难的是陷入淤泥中无法走出,一分为二,却再也合不到一,如此阴阳两极,无法融会贯通,只能被凡尘的表象所左右,所取代,一生无法窥探大道,进而追随大道! 人生的经历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离不开的都是原始状态,由入世间到出世间也不过是一场旅行! 三千红尘随身逝,九重浮华过眼消! 万里山河不容我,我容山河十万里! 世人只识有之利,不明无始为真谛! 纵使清贫尘满面,不教污垢浸我心!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六章 伪术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有正就有反,有前就有后,有善就有恶,有真就有假,这些本是同出,不过异名,有公平,便有不公平! 所以伪术,也称为假术,利用真的外表去行假事,利用公平去做不公平的事,利用善良的事情去做邪恶的事情,这些都是伪术! 如何分辨伪术?最重要的一点便是伪术不管如何伪装,其根本目的都是存在不公平状态的,经常遇到的有伪和,伪善等! 世间大恶,首推伪术! 伪和! 一个只在中国经常出现的事情,但是却是积怨的源头。 不管怎样,和气生财,就算了吧! 不管怎么样?为什么不用管?包括那个做错事的人,还有后i者说这句话的人都是伪和之人,其根是恶,如果别人对你的伤害可以直接忽略,而当你需要找人偿还的时候却有人前i以和劝你,那么就是包庇坏人,而伤害己方,这种不公平的规则在和气的外表现,被无耻的并且光明正大的表现出i,其罪有三: 其一:包庇犯错方! 其二:利用和气的外表做不公平的事! 其三:对不起被伤害的人,并且成为帮凶! 最为严重的是,他还以为自己是做了好事,如果那个被伤害的人想要找回公道的话,就会陷入他的伪术圈套,成为一个受害人的同时并且又是纠缠不休的恶人! 其中罪恶之大,令人发指! 大奸大恶之徒可赦,此伪术之人不可赦! 他还只是个孩子! 相信这句话说出口之后,不用过多的详细解释,很多人都会明白一切了!古语说的好,三岁看老,如果一个孩童幼时不教育,那么长大了必定是祸害,但是有些长辈却以孩童为由i包庇他们所犯下的罪过,并且要求被伤害人原谅,否则便是被伤害人的错,此种恶毒之罪,小罪在孩童,大罪在长辈! 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上梁不正下梁歪,以伪术i阻人,致使受害人不能,不可,不得去索回公道,而包庇错过方,这种公然的不公平,和罪恶之源,是绝对不能纵容的,否则祸患无穷! 道德经言: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伪善! 这里的伪善并不是常规意义上的伪善,一般的伪善事拿善事做幌子i做恶事,很容易被人察觉,而察觉之后的下场也是很凄惨,这都是罪有应得,并且很容易识破的! 但是这里的伪善是与伪和一样的高深的伪术,是要挟善良的人去做更多的付出,而自己则是躲在伪术之后不断的去以善良仁义的谎言要挟别人付出,倾斜天平,改变公正。并且让人无从察觉! 若有一富人行善,经常帮助于人,这时候富人出于善心,虽然付出了钱财,但是得到了名望和地位的提高,还有人们的尊重,也算是另类的公平行事了,况且这种事情对大家都好也就支持去做! 但是若有人以此为要挟,单独指出需要富人行善,并且是无偿帮助,否则便是会毁了声誉,诋毁名望,这种不公平的要挟别人做善事,与上述包庇之伪和共罪! 此中伪术皆有共同特点,那就是改变公平的规则,破坏平衡,以为别人好,或者为大家好为由去强行要求别人承受不公平的待遇。 但凡改变大道平衡的规则或者事物都是不被接受的,就算是骗的了一时,却骗不了一世,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况且还是强行要求别人以德报怨者,此类人皆是愚笨之人,又自作聪明,最终成了埋藏祸患和纷乱的根源! 伪术,是偏离大道的,是不平衡的,所以最终回归的伤害也是不公平的。 做学者不行恶只是第一步,不做伪术才是最重要的,有些时候自认为做的很对了,其实却是背离了大道,做了伪和之人,做了伪善之人,就偏离了本心,偏离了大道,事情只会适得其反,而最终走向毁灭,迎i伤害而不自知! 所谓伪术,表面上是以对你好的规则i劝说你,其实真正实行的却是为别人好的事情。 所以君子不占人一分一毫,但是绝不纵容一尺一寸!凡纵容恶人之人,凡使用伪术之人必遭之回报己身,恶因恶果循环不已! 大道至简,只不过是一个公平而已,所有的一切伪术只不过都是迷惑人的表象。心中长存公正,便不会被伪术所迷惑,要坚定信念,不为任何外界事物所迷惑,才能不被伪术所迷惑,天地大道规则是公正,我们无法改变,只能追随,所有人为的规则,法律,看似公正却暗中不公,这个时候一定要坚持自己内心的公正,而不是外在人为的公正,否则便是丢失了本源,舍本求末,修身不成,不得大道! 伪术无非就是一种假象,为你好,为大家好!否则你就是自私的,你就是被人不耻的,使用强迫的手段让人接受不公平的待遇,并且还要接受表面上赠予受害人的恩惠,如此歹毒之行径,要比那恶人更可怕,若是不能识破伪术,大道便会永无休止的被破坏,纷争便会体现在人类的身上,而使善人消失,恶人横行,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七章 东西之道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大道基本上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种不同的运行规则,和思想理念,但是到底是哪一种好,哪一种坏,并没有准确的规定。但是按照运行而言,两者各有千秋,领域不同,所思考的方向也不同,所以想要修道,就要认清楚自己修的是什么样的道,追随的是什么。 大体上的分类可以分为两种! 东方以观察天地运行的方式去记载规则,然后去模仿和追随规则,是去主动寻求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这被称之为随道。而具体的表现就是体现在人与人的身上。是从宏观的角度观察! 所以东方的大道主要修习的是认知天地规则,然后使用在人身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相互融合! 简称人与人! 而西方主修的是思考个人,和思考天地的认知,自然的发现,是从细微入手然后观察大的环境。最后表现在人们利用外物,利用大自然,然后去掌握和控制大自然,依照自己的方式去改变! 简称个人与自然。 所以我们华夏大地所修习的目标是看到最终的规律并且去跟随他,而西方的是看到最终的规律去掌握他。但是人类毕竟是渺小的,想要掌控所有的规则,那是不可能实现的,生于天,养于地,一位的要求去超越,到最后一定因为改变天地环境而遭到反噬,以至于目标没有实现,便已经灭亡。而这个目标是永远也不会实现的,因为庄子曰:知无涯,而生有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但是东方文明却是能从大体上了解到最终的规律,凡是明白或者懂得这个最终规则的人,在东方都可以称之为‘圣人’。所谓圣人,并不是想象中的飞天遁地,无所不能,而是能看清一切事物的运行规则和事物转变的轨迹,明白天地的运转方式而已! 东方华夏在人之道上面的成就,是整个人类历史上最高级,最完善的道体,因为这种人与人之间或者是群体之间的管理是临摹天地运行的方式而运行的,自然是无懈可击。只是后世之人传承丢失,无继承先圣之绝学之人才导致圣学埋没,又因为大道与人欲所违背,就像理智永远和欲望在抗衡一样,这种大道才无法完美的施展出i。 虽然如此,但是依旧是由历代先圣的心血长年累月的融入到了生活中,血液里,骨子里,和日常的行为中,而被完好的保存了下i。这种运行方式就是‘度’,具体的叫法被称为道德。 几千年i的沉淀,都是在铸造这条圣学大道,在社会人文稳定方面是已经趋于完美,历史也证明,这种运行方式是正确的,几千年i唯一保留下i的只有这个东方古国!可是忽略了技艺之后,在技艺方面比西方文明不如许多! 而西方文明自近代以i勇敢的尝试和实验,不断的去探索,发现,发展,得以飞速前进,在利用外物的技术,技艺方面属于顶级文明!但是在认知人与人方面或者社会群体方面的运行之道,却是初级的文明,所以在社会群体稳定方面是需要走很长一段路程的。他们会面临着分裂,消亡,重组,再分裂,再消亡的轮回而无法逃脱的命运! 东方人文之道有非常强烈的归属感和守护感,每一代人都会自觉的承担起责任,所以东方文明得以群体保存。 而西方人文之道只有非常强烈的个体感,所守护的是个人的自由意识,虽然看上去每一代人活的都特别的自由,但是没有守护,没有责任,就没有相应的传承和不灭,所以这也是西方群体不能得以长久的原因。 西方之文明崇尚个人自由和个人权利领土,个人隐私不容侵犯。就连英雄都是崇拜个人主义,所以他们每一个的人文都是从个人意愿出发。 而东方人文所崇尚的是舍己为人的精神,舍小我,成全大我,舍小家,成全大家,群体的荣誉不容侵犯,国家尊严高于一切! 东方所认为的悟透人生真谛是指的是我们应该怎么看到这个群体里的规则,和天地运行的规则,并且掌握住,不再迷茫,解开群体之间纷杂的外表,找到根源,使自己不再为外物所左右,又不伤害外物。逍遥的环游在群体之间,和山水之间。目前处于圣境的人就是这种状态,并且我们已经走到过巅峰,且留下过足迹! 西方所认为的人生真相是怎么一个人过的更好,和我为什么存在于这个宇宙之中,人类在宇宙之中到底处于什么状态,他们所追寻的复杂繁琐,目前没有人踏足过巅峰,因为就像他们的寻找宇宙最大是什么,最小是什么一样,永远没有尽头,有的只是无尽的认知。 就像追寻时间一样没有开始,没有结束,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既然选择了寻找东方的人文大道,那么就应该知道这个大道的方向,就是寻找天地运转的规则,所以我们知道了没有绝对的强大,也没有永恒的巅峰,因为我们在这个天地里面,只能按照这个天地的运行方式去生活。我们不会像印度人一样以灵魂为目的,而躲避肉身,可以的不去思考肉身,我们更不能像西方人一样去大肆的破坏平衡,破坏规则,因为最终我们将会被规则所惩罚,天会降下惩罚,i灭亡我们过度的破坏!就像人体内的细菌一样,寄生在人体,就不能破坏人体的平衡,或者大肆的演变,最终成为癌症,导致整个肉体毁灭,而寄生的细菌也会消亡。 正因为我们明白,我们自身就只是地球的一种细菌,或者细胞一样,我们在没有能力离开这个星球,或者找到下一个星球之前,我们不能破坏这里的规则,否则的话,我们要么就会被天地的自我保护规则所运转起i消灭,就像人体的免疫系统一样去平衡各种细胞,细菌。要么就把整个天地毁灭,而我们也跟着毁灭。 所以消极的印度之道,我们是不能够采用的,极端的西方之道,我们学习其先进的技术,需要摒弃其极端的思想和路线。保持住我们自己的中庸之道,稳定住我们的规则,平衡住我们的环境,这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正确方向和道路!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八章 知定数明变数 人一出生,就会死亡,这是定数。 但是有的人长寿,有的人短命,这是定数里面的变数。 有些定数是我们早早就可以看到的,只要抓住事物的方向就很容易趋吉避凶,古人有‘天垂象’说的便是这种知定数,明变数的道理。 因为一些事情在开始之前都是有征兆的,没有无缘无故和突然之间的事情,每一个事情的发生都是经过酝酿之后才会表现出i的,只不过酝酿的时候在暗处,表现的时候在明处,所以才会让人觉得很突然! 有些事情只要你做了,那么就一定有结果,这就是定数,你没做成,事情半途而废,你做完了,事情就成功了。你往天空抛个东西,最终将会落下,这是定数。 变数就是过程,定数就是开始和结果! 大自然的定数我们很容易发现,但是人世间的纷乱会有很多表现i迷惑人们的判断,所以在趋吉避凶之上就变得不是那么明了了。 有时候矛盾出现了,双方各执一词,看上去都没有错的时候,这个时候就应该以定数i改变数。 最常见的便是丢失东西的失主,与捡到东西的陌生人之间的关系,有时候矛盾是因为拾取者索要报酬,这个时候双方都各执一词很难判断的时候就应该以结果i断定过程。 从事情上看,丢失东西的人想要找回原有的东西是没有错的,拾取者想要索要报酬也是在情理之中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置这类的行为方式呢? 以后果i看。 第一个结局:遵照失主的意思,不给钱,不给报酬,捡到东西就应该归还,道德是人人都必须遵守规则,你捡到了东西还给我,我捡到东西也还给你,这也是为自己好,况且不还就会证明你这个人的人品有问题。 那么我们i预测一下后果。 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高的觉悟和这么宽广的胸怀的,每个人的自私很多时候只能看到眼前,欲望会使他只能看到眼前既得的利益,即使明面上这样去要求,去教导,但是私下里还是会阳奉阴违,因为这是人的天性,若是人人都有如此高的觉悟和眼光,那么这类事情也不会出现了。 然后当这样的规则形成之后,你会发现很多人不会归还东西,他们会偷偷的藏起i,或者即使见到了也不去捡起i,甚至有的人因为得不到就去毁灭的事情也会做出i的,他会随手丢进垃圾桶,即使他知道这是对别人i说很重要的东西! 所以只要有人丢东西,再找回i的可能会变得越i越小,一切的道德,人品,并不能让一个普通人去抵抗的住眼前的诱惑。所以后果就是不管是你,是我,丢了东西都很难找回,这样对谁都不好! 第二种结局:遵照拾取者的意愿,双方协商之后,给上相应的报酬,但是报酬不会超过价值的十分之一,或者二十分之一,只要衡量在一个‘度’里面就可以! 后果是什么?后果是每个因为自己过错而丢失东西的人都会找到东西,并且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拿出一些钱财,捡到的人会因此被感谢,被表扬,并且还能得到实质性的金钱回报,只要不过分的索取大的金额,在合情合理的范围之内就可以。这种规则形成之后,所有自己丢失的东西都能有很大的机会找回i,并且止住更大的损失。 两方的位置,我们每个人在未i都有可能遇到,站在哪一方都合适,都会遭受不好的结果。 两种结果显而易见,哪一种更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我们就会选择哪一种规则去执行。否则,去选择对双方都没有好处的规则,那么就是真的太傻了! 这便是知定数,明变数,趋吉避凶之法! 就像春秋时期子贡赎人一样,一味的要求别人去实际行动的付出,而只给别人以虚名作为报酬,这样好的规则非但不会得到实施反而会使规则消失! 而子路受牛也是一个经典,表面上看这种规则市侩,低俗,没有所谓的高大上的精神标榜,但是实际却是非常有好处的规则! 所以一切的道德都是以人为本的从人与人之间去衡量的,而不是空谈所谓的伪道德,完美无缺的榜样精神,总是空谈虚无的高尚,是可笑的。 道德是务实之道,而不是务虚之道! 第二种情况是以入局的眼光去看待问题,会让自己更着迷,想要明变数,知定数,就一定要以出局的眼光i观察,就像老子所言: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古时候有个国家做甲裳用帛连缀,一个大臣就提议用绳子连起i比帛的效果要更好,可以增加双倍的承受力。 国君听了认为有道理,很高兴,就答应了。 而那位大臣知道自己的建议被采纳以后也很高兴就让自己的家人赶紧制作绳子i赚取利益,这个时候有人眼红,就开始在国君面前诋毁他说 :这个人之所以这样建议,就是因为他家里有很多绳子,其意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家里获取更多的利益罢了,国君听了很是生蛆,就明玲玲不许再用绳子连缀了! 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出,入局之后以感性压制理性的判断,是明显错误的,而采纳事情的时候不看事情的利弊,只看个人和以情绪为主的表面决断,是错误的结果。 如果采纳了大臣的建议,将士们的甲裳更加牢固,性命得以更加有保障,保家卫国的力量更强一分岂不是好事? 大臣家里的绳子是靠自己劳动所得,并非贪污受贿,不偷不抢,不伤害别人,赚取再多的利益又有什么害处? 如果不采纳大臣的建议,将士甲裳依旧是不够结实,大臣家里也不能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利益,这种两害的事情,结局已经是固定的,就不能以个人情绪和感情去做出坏的决断! 如果不能明白事情的运行规则,就不能轻易地去决断事情的轨迹,否则趋吉避凶就变成了趋凶避吉了,到时候不免遭人耻笑。 所谓世外高人,指点迷津,说的都是找一个知定数,明变数之人以局外,世外,的身份,无欲的眼光去分辨事物,帮住自己从局内,有欲的情绪里走出i,当局者迷,指点迷津,这些成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行军打仗都是需要军师,达官贵人都是需要幕僚,帝王之家都是需要良相,说的就是懂得这些规则的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十九章 儒 儒家,一个响彻天下的名字。 儒家的开创者,孔丘!被称为万世师表,圣人!后世之人可能会因为他的功绩,又或者是因为他的开创者,等等外在的表现而把他称为圣人。 但是我所指的圣人,不是这些,而是能临摹大道为己用之人,方为圣人。 什么是临摹大道?那便是执一为已用。 孔子执一。衍化先后,临摹人之道! 儒家被称为入世之经典!讲的是入世之道。 孔子是没有其本人圣学之书留下i的,其作品十翼等书也是给易经做翅膀。所以观察孔子是否执一,只能从他的弟子记录的论语里面寻找蛛丝马迹,好在圣境之人言谈之中都是会留下只言片语的。所以在千年后我能察觉到他的境界修为。 如:子贡赎人,子路受牛,这两个例子孔子的判断已经是明悟阴阳转换的道理了。 如:子曰:吾道一以贯之。这个一便是圣境之一。而颜回不明白其中深意,误以为是仁德,确实是误了很多子弟! 在修身方面孔子主张修仁德,但是在实用临摹大道方面,在人之道方面并没有违背大道。 如: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当以直抱怨! 这些话充分的表明了公平的大道规则,你怎么对我,我怎么对你,你对我不好,我还要对你好,这些都是封建的迂腐思想,都是不公平的事情,不公平,便是脱离了大道,所以后世以德抱怨皆是愚蠢之行径,又冠以儒家之名,真是害了后世,又坑了孔子! 有些人心胸宽广,对别人放在自己身上的错误选择原谅,能够感动别人,使人人都能从善事,这是好事,但是对待一个野蛮之人,穷凶极恶之人,也要劝人大度,以德报怨,这简直就是纵容恶人,与帮凶无二!所以在使用仁德的时候很多人就用错了方法,而做错了事情,又把错误的黑锅背给了孔子。 儒家亚圣孟子之儒学,当为儒家又一高峰,其人也算是圣境之人,但是因为不是临摹天地大道而创自己之道法,所以只能称为伪圣,亚圣。但是其高度丝毫不亚于孔子。 如果说孔子为儒家之血肉,宽容,大度,修身养性之厚德为主,那么孟子便是儒家之白骨,坚韧,勇敢,刚强,建功立业之自强为主! 孔子弟子记录下的老师是一个包容度有多大上限的老师。而孟子在历史留下的则是底线的坚持有多大下线的学者! 孟子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此言一出,顿时使人豪气冲天,浩然正气入骨,听之都令人钦佩不已! 二人之道围绕着儒家核心‘中庸’之思想一上,一下,两座儒家高峰璀璨夺目。 在汉朝之时汉武帝的独尊儒术,让大汉因为这两种互相交相辉映的大道更加光彩耀人,对外如孟子一般豪情之下钢铁之骨,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势尽数体现在了霍去病,苏武,张骞,陈汤··等一众人身上。 但是自强汉灭亡以后到近代之中儒学掺杂了各种各样的外i文化的融合,再加上帝王的变更,利用,朝着为己的方向演变,转化,再故意断章取义的去实行,而导致后世儒学渐渐成了封建思想。 :如,以德报怨,本i是孔子否定的一个问题,竟然被后世主张起i。 :如:君使臣以礼,臣侍君以忠。这种思想在任何时候都是没有错的。即使是在思想如此开放到放肆的年代里,顶头上司对待下位员工,或者上位领导对待下位员工都应该先以礼相待,然后才能要求做员工的和做属下的以诚相待。所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说的就是这个顺序,而如今的时代里混乱不堪,皆是因为一味的要求下属去‘无私’奉献,与那封建思想有何两样,倒不如明面上i的敞亮! 帝王之术的变更,去掉了首先的位置,只存了后边的话语,把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精神大肆传播,并且冠以儒家的外衣,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比比皆是,渐渐脱离了大道,所以后世儒学才遭人病垢,争议,非论!只是可怜了后世学者造孽,前世圣人背锅! 孔子曾言:有教无类。 这句划时代意义的定义,已经表明了其内心深处的平等之心。仅凭这一句话便已经知道,在他的内心深处对待所有的学生是一视同仁的。但是即使是今日的时代里,也没有几个老师会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只不过都是表面的文章,背地里依旧是区别对待。 通过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孔子的圣学,人之道,确实是可称圣境的大道。 只是这个时间段的人不是盲目者,就是极端者。一大部分只知道人亦的跟随别人大骂孔僵尸,一方面又一句论语没有读过。用论语i解决回复这类人的问题就是: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而极端者认为,只要有一点不好,他就是全面都是不好的。用论语i解决回复这类人的问题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些问题在儒家几千年前就已经解决的事情,竟然能在几千年后还在社会上存在,可见当世之人的愚昧,已经是让人大跌眼镜了。 很少有人能静下心i思考,一个人,已经过世几千年,留下i的著作没有多少,甚至连论语都是其弟子记录的语言,编订成的书。为什么能被统治阶级使用几千年而不断,又为什么即使在破除封建迷信的空前动荡下,依旧是顽强的保留了下i?这其中一定有什么原因是我们没有发现的。 如果一个人的思想在死后几千年的时间长河里,只要有人一听到他的话语就会对他崇拜至极,并且尊为先师,就算是神,恐怕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吧。 但是孔丘有这个能力,所有读过他的论语的人,有很多一部分都会对他产生恭敬,并且奉为先师,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左右着这些人对一个已经过世千年的人这么尊崇呢?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那就是儒家之思想是大道的体现,是大道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体现,可以解决所有人遇到的人之间的问题。所以只要是在后世人与人相处,社会与社会相处产生矛盾和纠纷而战乱不止,世风日下的时候,儒家这种临摹大道的学术思想便会变得重要起i,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矛盾,并且对每个人都好。 但是因为其时代的约束,阐述了各种地位的固定关系化解,其目的是为了化解当时时代里的矛盾,再加上封建帝王的改变所以被人病垢,认为是不可取的思想,在现代化的社会里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 所以不管学习哪一门学问,都不能进入其中,要看清楚其中利弊,对错。千年前的礼乐制度已经不适合这个时代了,那么就应该摒弃!若是再坚持全部接纳,也是失了儒学的本i含义,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了! 也因为这些,造就了有史以i记载的四位圣人里孔丘算是得到的辱骂最多的一位吧。 儒学的思想是在先秦礼乐崩坏的时候产生的,其本身的学术是为了解决混乱的时代,制定一套完美的体系,去解决,所以世道越混乱,人间越不公平,孔子的儒家思想就越被人所希望实行。 儒家的思想用处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问题,是天地规则临摹的人之道!有利于稳定群体性人群,并且这些思想被贯彻之后,就会使全部的人都朝着这一个方向去学习,去转变。其思想的大一统目前i看是最好的一种思想,得以让华夏文明一直延续。其儒学子弟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群体利益为最高利益,有着牺牲小我,而成全大我的良好精神!最高境界中庸之道,也是由儒入圣的一条好路! 但是后世儒学跟所有的学术一样都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入了儒学之人,或者入了佛学之人,又或者入了道学之人,都只愿意停留在自己的学术里面,固步自封,否定别的教派,而不愿改正自己的教派,不能够客观的对待学术,这就成了困住人类前进步伐的阻碍了。 儒家的好处在于内在的大一统精神,以群体利益为第一目标,可以主动牺牲个人利益i保存群体利益的人为最高精神传承者,历史如张载,陈汤,岳飞,文天祥··等等!这种规则实行之后可以让群体一直保存和延续而不间断。 准确的说治理人员,管理人员,安定社会的规则便是儒家的思想,也可以称为中国传统思想,或者人之道! 不好的一点在于所有人的新生生命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发展,限制了向外发展的思想,属于保守而损毁创新型的,所以后世的我们学习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问题所在,明白其根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以儒家为根基,再去学习和融入新的思想! 而不是摒弃一切,好的坏的都丢掉,这种极端的思想更是害人! 要学之,明之,用之,不可入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章 释 释,也称佛! 公元四世纪的时候中国出现了一位叫做道安的佛家弟子。是中国佛教制度的建立者,佛家弟子一律姓‘释’就是从他提倡和开始的,因此和尚们又被称为释家弟子。 其原本就是佛家教徒,被中国本土化之后的意思。 整体i说佛家和儒家一样,都是在中华大地之上传承千年之后中间被糅杂了很多很多的思想进去,以至于儒家非先儒,佛家非先佛。 从释迦牟尼佛的经历i看,和孔子一样都是没有留下任何经文的,他和儒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徒子徒孙众多,其经书也是后世沙弥记录佛陀讲经时候的语言而撰写成的。 所以儒家为子曰:就是孔子说。 佛家为:如是我闻。就是我这么听佛祖讲! 这样一i就造就了各种经书的不同,里面或多或少的夹杂了沙弥的稍微改动,就像颜回误解孔子的一一样。不过整体还是相同的。 又因为佛家后世各种传承者众多,各类修佛法门万千所以很容易走向误区,偏离大道,留下漏洞。 若想了解佛,就必须知道释迦牟尼佛的经历,和儒家孔子非常相似。 所以佛家虽然被称为出世之道,但是其行径是入世修行的,而不是后i佛子佛孙们所做的避世,这都是错误的。 佛陀一生都在行走,或讲经说法,可见其行为是入世教化,其主旨是修自心的出世法门。若想出世,便要入世。不入世,怎么出世?后世之传承者皆是避世之人,已经是曲解了佛陀的本意! 所谓先渡己,后渡人,己先为善,然后劝人向善,这才是本意,此举就已经功德无量了。 若心中有佛,已证佛性,任由凡尘俗世束缚身体,心灵依旧空明,即使万千繁华都不能映在心中,又怕什么入世? 若心中无佛,不自见性,即使远遁深山,建起楼台寺庙千座,又怎么能困住躁动的心灵。 所谓出家吃斋,远遁深山,供奉佛祖不过是着相而已。若得无相,就不能在乎有相。方明空相! 佛陀所做之事是明心见性劝人向善,所以人们耕地以为田,佛陀耕心以为田。 但是佛陀以心灵之果换取农田之果,本就是公平行事。后世众多佛徒,沙弥,和尚却以农耕之果实换取自己的心灵之耕种,先后颠倒,这便是失了本心。 建寺庙,做和尚,供金身,收香火,收入多,而生产少,真正的修心大师少之又少,这样一i脱离了大道,就会遭人病垢,又有好吃懒做之徒见有机可乘,投身佛门,反正又没有门槛,收人都是人人都要,收入之后又去不掉心魔,久而久之就变了味道。 不事生产者多如牛毛,耕种心田者寥寥无几,先付出,后回报,变成了先要钱,后付出,或者干脆不付出,即使明心见性已成,也不去教导民众,不去入世,不去破除内部之心魔,怒目金刚之道变为安家护院之道。 佛教越鼎盛便离毁灭越进一步,空前的繁荣全部都是累积起i的香火做的虚假样子,而不是明心见性耕种出累累硕果的心灵。所以历史上便有三次灭佛之行动,都是因为自己而毁了自己。 既然选择出世,又以出世为目标,那么就做到出世的事情。 手下做的是收入世之人的香火,钱财,建的是亭台楼,庙宇林林,嘴上讲的是不染尘埃,不问俗世,须知因果轮回,报应不爽,收了俗世之因,便要得到俗世之果。 灭佛之举皆是自作自受! 若能学得道家之人,选择出世,便是出世,即使心灵还在俗世,但是身体已经出世,不去沾染俗世之因果,自给自足,不争香火,不要供奉。方是道之所在。所以道家在华夏文明里以其不自争,而在人心中为三家之首! 不同于儒家的在朝为官,在民为师,好歹也是收钱办事,直i直去的互换。佛家后世衍化为只有收香火的义务,却不做普度众生的义务,这种后世沙弥的行为已然是脱离了释迦牟尼佛的行径,所以才有了波荀魔王的魔子魔孙入住佛庙的事情发生。 修心之法,佛教可称为世间顶级法门,其出世的思想对人悟道有很大的帮住,也可以作为帝王安定天下的传教所用。但是大善之下有大伪,况且修佛日苦,得大自由殊为不易,又因宗教缘故极为的排斥外教,所以后世佛教没落不是没有道理的。 修佛者当知摒弃的是后天之道,而非先天之道。修的是天地法则,而非与天地相悖! 儒家入世经国,治世,收取合力的报酬,道家无为,不争,自食其力,超然物外,唯独佛教在中国是个两边都占的行径,以出世的名义牵连入世的凡尘,所以真心修佛者凤毛麟角,假意欺世盗名者多如牛毛,教义没有错,但是传承者却杂乱不堪,此处便是其一大病垢。 况且佛教与儒家道家不同之处在于,儒家可以包容一切,只要是道理对的都可以,这一点在几千年i中国的包容性上已经证明,道家事无为,愿意读就读,不愿意读随意,跟道教是不同的。但是佛家有狭义的思想,后世之沙弥,和尚只能信持一家,这样就限制了人们思考的包容性,并且其本身传承者杂乱无章又无深究,遇人便是满口佛经教义,菩萨显灵,渐渐地把善之教义变为迷信的教义,已经是脱离了佛祖的本意! 所谓迷信者,就是自己都不懂,就去相信,并且狂热的忠诚,还要劝人相信。这便是迷。 而信则不然,其中有理有据,有轨迹,可寻找。 信与迷信,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儒家替民办事,拿民俸禄,取民税务!可使天下安定!解决纷争! 道家无为,无事,自己自足!可使天下安定,国富民强! 佛家不事生产,取人成果,又由入世转出世,虽可以使民安向善,但是却会使国荒,民怠,只此一种便是为自己买下祸根。 所谓大道公平方为人所接受。佛陀释迦牟尼佛尚且传播教义,奔走一生,讲经说法才可换i粮食!何况后世不事劳动,不走人世的假行僧? 佛陀有不持金钱戒,此戒在中国却未曾取消,反而与世俗联通。此佛已非彼佛! 梁武帝之时,正遇禅宗祖师达摩东渡,便问达摩,自己修建无数的僧佛寺院,广纳无数信徒,功德可曾广大?达摩却说:并无功德。只要行善布施,心中做到了,功德自然广大,可是如今的寺庙大兴,金身永镀却未曾有一人行走世间化解百姓之苦,解开众生之执念,这些后世传承者都是在走错误的道路!只能算是一群假行僧罢了! 佛教之错,错不再佛,在传承者,可行善布施,不可以善标榜,善标越高,心魔越多,最终佛家没落,再由苦修者传播,坚守,待发扬光大之后又迎i霄小盗窃成果,以佛之名义大肆满足私欲,皆是清规不严只过。 人类所有的行为方式都是按照天地规则i运行的,不管是谁创立的教义都不能够和天地法则相悖! 第一大悖论,轮回! 轮回不可脱,妄谈脱离轮回者,皆是虚妄之言,不明轮回之人。况且轮回并非佛陀之言,而是华夏之言! 人食五谷杂粮,飞禽走兽,长大成人,入了身体,排除污秽,入了大地,养育了五谷杂粮,水果树木,水果树木又养育了飞禽走兽。 肉体从精气之始,阴阳相合,生出新生命,从开始到死亡又回归于大地,大地再养育肉体,如此循环往复,生是轮回的上半部分,死是轮回的下半部分,无分生死,只有不断的是轮回。 妄谈脱离轮回,未知生,焉知死?生便是死,死便是生,不过是物种的转化轮回而已。佛法妄谈脱离天道,只生不死入西天,只死不生,弃皮囊都是与天道相悖,生在天地间是行不通的! 三小悖论,不可不改! 其一:天地万物相生相克,灵长类相食,相生。所有的一切教义都只是为了稳定天下人民而衍生出i的,与其余灵长类无关,他们自有天地安排运行规则,或鹰食蛇,蛇食鼠,鼠食粮等等都是平衡状态,但是未曾听闻同类相杀如人类这般狠毒,所以佛之劝人向善乃是不杀人,不害人,不伤人,不与同类相残而已,动物里面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或不吃鱼,或不杀狗,或不食猪,但是若不杀生,则与自然相悖,此教义之极端已然错误!其一不公! 其二:观其动物行为,慈乌尚且反哺,羔羊犹跪足,此乃天生之关联,不可断去。但是一入佛门了断世俗,父母含辛茹苦养大成人,身为人子却不事赡养,身为国人却不事生育,上对不起父母之恩,下对不起传承之责,又食人间香火供奉,一取其父母之养育不报,二传其人类肉身,物种延续的责任不承,三食百姓之香火还,此为灭天理,灭人欲之举,只见索取,只问收入,不见归还,不闻付出,已然不公平到了极致,父母都不养,何谈大善?与天地法则相悖。其二不公! 其三: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虽以劝人向善之举迷惑众人,却也成了奸恶之徒避难之所,藏污纳垢之地,此为善恶不分之举,又有纵容恶行不担恶果之罪。善人却要苦修无度,其三不公! 总体i说,佛乃修心不二法门,但是因其避世之行径,内中杂乱之漏洞,有增迷信之言,只可作为副法i修,不可作为主法i修,且修行之时只取其精华,切勿入了其教义,迷失了道心!与当世时代所相悖。 中国人修道,当选三教。三教之法当以儒为身,道为骨,佛为心。若通圣境,则三教归一,可得本源,无分你我!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一章 道 春秋时期李耳所著道道德经为道的最原始开端! 道学又与道家不同,虽都奉老子为祖师,但是道学只学道理,道家经过后世诸多学者,门派,又增加了很多的法门。 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便是道学的道理! 道! 这个已经融入到骨子里的字,所有人都会明白!但是若要真正的懂得,融会贯通,世间之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道学是中国本土教义里面唯一一个由先圣亲自撰写留下典籍学术。其道德经五千言是最开阔视野的一部著作,也是成圣之路最好的一部书籍。 老子在其中深刻的阐述了大道的运行规则,和一切规则的分化方式。 做为历史记载中第一个圣境之人老子执于一,衍化有,无。阐述天之道,所讲之规则是包罗万物,所有的学术规则基本都能在他的话语总被总结出i。可谓是人类世界里眼光最长远和广阔的一位圣人了! 道学最正宗的当为老子之学! 切勿学得庄子之学,庄子之学并非临摹大道而i的学问,只不过是师承了前人的学问,然后为己用,其中所作的学问有很多偏见和漏洞,和临摹大道或者顿悟大道的圣人之学是不同的。 中国所有的学问都是以稳定人类为前提所衍生出i的,但是所有的衍化里面只有老子跳出了人类的范围,而达到了天地万物的范围规则,虽然圣人之圣境都是一样的,但是区分是很大的,像鬼谷子之圣境,控阴阳,用捭阖,衍化世之学其学术是人类智诈狡猾之圣学,孔子知先后,守中庸,衍化人之道,也是为了群体人类行为的一种平衡方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衍化行之道,依旧是人类活动范围之内,但是老子之道不同,他是首先讲述天地之大道,然后完整无缺的让人类融合进去,是融道,而非临摹变道。 临摹变道者,容易出大伪,但是融道者只能是趋于完美,因为人类在多的智慧和思考都不如天地平衡运转i的最是精确巧妙,所以老子以有无的方式i阐述大道,让人们认知天地规则,然后融入进去,此术堪称完美。 但是人类已经走进了这种新时代,所有的情况都不能回到从前未知的时候了,所以道学只能修身养性以明大道,i稳定人民之用,而不能再融入天地之用了。汉文帝之时,奉行黄老之道,百姓安居乐业,自食其力,寡言少欲,国富民强,对稳定天下起到了最成功的效果。这才有了汉武帝之根基! 老子所言无为,乃是为而不争的道理,是去后天之为,而为先天之为!但是庄子却曲解其意思,后天先天全部摒弃。先天不为,后天也不为,趋向于佛学的避世,对修身修心的个体而言倒是一大帮住,但是对整体却不行,直接错会了无为。若非有道德经作为首经,怕是后世又要被庄子所误导! 而老子所言的圣人是真正圣境的圣人,庄子显然没有到达圣境,所以他不懂什么是圣人,他所批判的圣人是孔子一样的圣人。又因其不懂孔子之圣道规则,而错言论圣! 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章与老子思想相悖,定非原文,若是庄子之言,那庄子定未达圣境,若非庄子之言,那么这一章乃是后人改动,可以去掉不用! 况且庄子一书中漏洞太多,恐非原人之著,也有后人之思想掺杂! 庄子盗跖之言非但不能稳定社会,反而是巧舌如簧伪术横生,肯定不是其本人之书写! 所以若学道学,庄子只能作为辅助之书,切不可作为主要书籍,还是要以道德经为主,但是观看道德经之时其中有很多被后世修改的地方也一定要小心警惕。 所以凡是悟道做学问者,切忌不可入一家之言,否则便是自己把自己困在了井里,此为大忌。但是悟道者,要坚持走一条路,这两种区别甚大,一定要分清楚。悟道者,是追随先天而有的路去寻找,做学问者是跟随前任的脚印前行,这样一i,走错路了也不知道,况且前路有限,前人走到哪里,你就会停在哪里,不得前进,已经与寻找大道之路相悖了。他只能作为辅助位置i帮住我们,而不能作为主要位置i让我们追随! 即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不过是伪圣境界,达不到圣人之境,更无法临摹大道而创立自己的天路! 当然了,庄子其中精华也是居多,只不过是与老子相比较,又和圣境相论,才会显得不足而已! 道是什么?很多人都在各种猜测,其实道就是规则,所有规则的统称,并且所有规则都是一样的,称之为道! 所以说道生一,这个一就是规则。就是一种运行规则。而一生二,便是事情在人类的介入下或者体现在人身上便有了两种对立被后天所列出i。比如,阴阳,有无,好坏,善恶,各种两极的状态,其实都是双面一体的体现。到最后的二生三,这个三可以称之为阴阳相合,有无相生,又或者两极转化的状态,其中转化之轨迹我们称之为气,也就是两极生气,冲气以为和为三的状态,三是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运行方式,和大道转换的方式。所以称之为三生万物! 道德经这本书是道学的最高成就,也是圣人有记载的留下极少的一本真正的论道心得书。其道学总结和最能体现整本书的全体内容的章节就是第一章节。 但是因为春秋时秋,包括先秦时期,乃至于整个华夏大地的历史上所有的研究学术都是以人为本,以稳定群体社会为基础而思考的学术,也可称之为人之道,所以在那时候德经在前,道经在后。但是我们现在的时代是以自然为主,相对于稳定社会和人群有了更多的选择,所以就对德经忽略了些。又因为武帝之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过改动,德道经变为了道德经其实整体没什么影响,就是其中有些是后篡改的章节,有待更正,我虽然不知道原文到底是什么,也因为其年代久远可能已经遗失在了历史长河里,但是其中确实有些文字和章节对整体思想有相反的作用,所以看待道德经也不能全部身心的迷信。 整体i说道家的思想是最适合人类,也是最接近大道的一种思想,是最能稳定人类的一种思想,但是因其少欲,甚至寡欲的主张,虽然符合天道的平衡,和不过度,但是却不符合人类的进步,所以在后世之中,在这个新兴的时代里,即使都明白,也很难实施下去,只能作为一种悟道和辅助管理的作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二章 人与天 人类,这个地球上目前时代里已知的最高级的物种! 肉体之上人类与地球上任何的生物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基本上都是一样的,甚至有时候都不如其余的动物!但是在灵魂上,人类却是最顶级的存在!如果非要分等级的话,那么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万物皆有灵,树木花草为灵,动物昆虫为灵性,人类则为最高等级灵魂! 人类不知道是不是地球以外的产物,还是在人类之前地球就有了更高等级的生命,但是就目前i看,人类不属于任何生物链里面,他好像外i生物一样,任何生物链都和他无关,只有肉体上的能量是必须摄取的,但是在摄取能量的时候竟然是i者不拒,所有的地球生物植物,只要是无害的都是会被他摄取和食用! 但是所有的动物处在食物链中的时候,动物们是不会自相残杀的,他们只会食用天地分配给他们的固定食物,可是人类不同,人类在获取天地食物的时候会自相残杀,他们是地球已知生物里面自相残杀最严重的一种生物,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死光,或者都成为他自己的奴隶,所以每新生一个生命,就预示着这个群体会不断的自相残杀下去,这样一i,即使是他们成为了最顶端的那一类生物,也不预示着他们是安全的,相反,他们反而是最危险的。不光要为了生存,还要担心天地万物对他们生命的威胁,同时还要担心同类的威胁。这种大自然造化里面的规则神奇到让所有生物即使知道运行方式也逃脱不掉。 所有动物的运行方式是一环扣一环,逃脱不掉,只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动物才能躲避这种东西,但是所有食物链顶端的物种都是稀少的,都会被天地所限制,越i越少,最终灭亡的都是食物链顶端的大型生物,而食物链低端的生物看似威胁,却一直繁衍了下i,并且越处于食物链低端的生物,越是繁多,供给食物链顶端食用。就像一个无形的大手在操控着一切。这个大手,就是天地的运行模式! 他让所有的生物和植物都一环扣一环的这么紧密相连下去,直到形成一个圆环,没有头,没有尾,若是真的有生物链顶端的物种没有了威胁,那么就会从内部开始自动瓦解,甚至消亡。 而人类就是顶端里面最顶级的存在,所以人类的灭亡一定是毁在人类自己手里。这个是天地运行的方式,是不可能逆转的。 地球的运行方式和生物的运行方式其实都是一样的,人类就像是癌细胞,当其余细胞都在安稳的发展和工作的时候,人类不断的扩散,吞食,最终要么被大自然的平衡体制所消灭,要么就自己明白之后停止扩散。 我们都知道癌细胞停止扩散之后,我们是可以生存的,癌细胞也可以少部分生存在我们体内,人类和地球的关系也像癌细胞和肉体的关系一样,如果过多的话,只能自取灭亡! 所以人类整体生存的方式就是不断的压制欲望,不断的打压人口,保持在一个平衡的体制内,不去超越,所以叫做,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说的这个关系的模式! 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就像一个吸毒的瘾君子一样,在没有找到把灵魂单独剥离肉体寻找新的健康肉体之前,人类是不可以吸毒的,因为这样会损毁自身的肉体,直到自己把自己推向灭亡!而人类在没有找到第二个合适的地球的时候一定不能破坏地球的平衡,否则就像吸毒一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而把整个地球搞垮,最终自己走向灭亡。 人类每进步一层,就离灭亡越近一步。这个规则便是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一层压制一层,最顶层的从内部开始分解,所以人类所要做的第一不是去发展,不是去探索,也不是去进步,而是去明白规则,然后率先守住自己,只有稳定了自身,才能去寻求另外的东西。 但是人类比动物更高一级的就是无限溢出的欲望,这种欲望是比其他生物要多出无数倍的存在,欲望是人类赖以进步和生存的动力,求知欲,探索欲,满足欲,虚荣欲,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断的冲击着人类,致使人类执着的为了满足欲望而去天地间不断的寻找,在寻找的同时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以至于走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人类分成一个个的群体,互相的攻击,攀比,不断的研发各种的武器,新型物体,但是又找不到与之相克的解决方法,结局就是破坏性的武器,破坏性的行为最终会毁坏自身,而无法逃脱! 天地间的万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所以人生病了,吃些对应的草药就好了,想要找到解决的方法也很容易,只需要发现药草,然后对症下药就好了,但是人为的研究越i越复杂,结构越i越繁琐的新型事物的时候,一旦伤害了身体,那么就很难解决,所以现在的人类才会在病史上越i越多的新型病毒出现。 而整体的全球气候因为人类的繁多,和人类的不断改变大自然环境变得越i越暖,导致地球平衡被打破,各种未知的灾难降临,其实都只是地球自身保护系统的一种调节,调节好了的话,人类会损失很多东西,继续生存下i,调节不好的话,人类很可能灭亡在调节平衡的过程中,或者在调节的过程中战胜地球。但是其后果就是地球灭亡,而人类掘掉了自己的根基,也会灭亡! 在医学上癌症是无法被治好的,被认为是死亡的象征,但是反方向i想的话,癌症本身,癌细胞本身是否就是永生呢?无限的繁衍对人类意味着死亡,对癌细胞不也意味着永生吗? 当癌细胞扩散,整个人都毁灭的时候,那么是否也意味着癌细胞生到极致便是死亡呢? 我们都希望永生,但是永生就是永恒,永恒就会阻碍事物的转换,阻止轮回的运转,阻止轮回运转就代表着破坏了生态平衡,那么癌细胞的无线扩散代表着人体整体的死亡,人类的无线扩散是否也代表着天地的整体死亡,那么寻求的最高永恒是否就是在寻求死亡? 不管哪一个结果,目前人类已经走到了危险的边缘,所要做的事情,不是再去发展,而是去自保! 我们所要做的便是找到这些规则,明白这些规则,然后阐述出i,并且使用出i,以确保生存延续下去!保持生灵与天地平衡相处!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三章 至诚 古人,唯至诚无不破,现在人看i好像是一句很可笑的话,因为到了如今的时代,已经没有人能够深刻体会其中的意思了,所以至诚这一人类至高学问到了近代已经消失殆尽。 但是物极必反,越是缺少什么的时候,人们越是希望得到什么,所以至诚在这个礼仪道德最混乱的年代里才会被思考,才会被发现,并且会重新发扬光大,这也是时代造就英雄的规则。因为只有在最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人们才最希望得到和平,没有哪个人喜欢身处战乱之中流离失所,所以人们才会心中怀着真诚,真诚达到顶峰便是至诚,至诚可以使意念坚定,意念坚定做事便会脚踏实地永不言弃,永不放弃目标终将完成,战乱将会被平息,和平将会到i。所以古人唯至诚无不破便是有这方面的道理的。 所谓至诚者,并非天真,天真是愚,是未开化的状态,如童蒙稚子,如易经第四,蒙卦一样的起始状态。而至诚则是大智若愚的状态。 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用过至诚这个词语了,也就是说很久没有人会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了,更多的时候我们会把心诚则灵视为迷信,又或者卜卦算命一类的活动,但是在久远的上古时候卜卦算命却不是迷信一事,而是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者糊涂的事情询问长者,询问智者让智者帮忙的事情。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入局之人常常迷惑不能清晰冷静的去分析事情,这个时候就要找个旁观之人i询问,这个旁观之人必须是一个有智慧,有经验的人才行,这种迷惑的事情经过他们的指点自己去做了,然后得到了解决,达到了趋吉避凶的效果,这种事情就叫做指点迷津,但是在指点的过程中,或者询问的过程中因为某些恐惧,或者不可说的事情,心中有所隐瞒,不诚实,说谎话,就会把旁观者引导向一个错误的方向,得到的结果自然也是错误的,所以在这方面上古先贤们才会说心诚则灵,不诚不灵,心不诚则事不真,心不诚,则念不定,如此摇摆反复只会害己,聪明才智在意念不坚定的情况下,不过是个笑话! 所谓至诚者,大智若愚,何为大智若愚? 智慧,一般都是说个人的聪明上升到群体的聪明之后的表达意义,大智者,又返回到了,至诚之相如同蒙稚,像老人的天真,年轻者的稳重,但是这个时代的人却走错了方向,弃至诚不顾,反而人人都学起了小聪明,小手段,殊不知这种背离至诚的表现,才是最愚蠢的表现,非若愚,而是蠢。 以人类自私的天性i观察,人类是不喜欢跟狡诈,机智的人打交道的,即使他不会伤害自己,这个人也对他有排斥之心,因为主动权在别人手里,而自己只能被动的去接受,不知道什么时候便会被他人左右,所以人类为了自保都喜欢与淳朴,至诚的人在一起生活和打交道,放在整个人类群体i看,满社会的机智,狡诈,最终都是害人害己,让自己置身混乱和狡诈的群体中无法自拔,不是被别人玩弄便是玩弄别人,犹如身处战场,不得安宁! 每个人都喜欢处在淳朴的社会环境中,那么如何使社会安稳,人人生活惬意无忧呢?只有淳朴,至诚的交往方式才是最正确的。 所以古语有: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若是有一个地方民风淳朴,百姓至诚,那么人人都会赞叹,都会向往,管理者也生活悠闲,甚少打理,外人听闻之后便纷纷前往其中,希望永住此地。 但是一旦聪明机智被启用,便会为人心所使用,就会产生机智者欺诈淳朴者,淳朴者学之再去欺诈,如此反复,社会又会动乱,最终还是会害了自己,所以淳朴之地皆厌恶机智是有道理的。 聪明和机智的为人处世方式是最低等级的方式,远远不如淳朴,又何谈能比得上大智若愚! 机智狡诈者会带领淳朴者走向狡诈自害的不归路,而圣人者便是要明白这个道理,看透狡诈,经历淳朴,机智,智慧,大智慧,最终走向圣境复归于淳朴,便会诛邪不侵,又能使狡诈者不敢妄为,使百姓复归于淳朴。 即使百姓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那么也要专注自身,坚定信念,掌握不动之心。 古书:大智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大赢若黜,大智若愚,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众人皆以有,而我独顽似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世人都想要表现的聪明绝顶,一个比一个机智,而我却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似的,像个落在后边跟不上学习的笨学生!我的体内藏着的灵魂就像愚钝之人一样,浑浑噩噩的,如天生孩童! 这种状态就像明珠在蚌中,美玉处石间,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那些聪明才智,机智狡诈其实在圣人眼中就如同孩童的把戏一般,一眼便看透,在圣人看i这都是低级的处理方式,机智,聪明应该用在外物上,绝对不能用在人身上。若要看透人世间,绝对不是远遁深山老林,或者四大皆空,那都是懦夫逃避的方法,而真正得道之人,一定是在人世间如同普通人一样生活的人罢了,只是他们可以时刻保持至诚的不动心,所有的邪祟,机智狡诈,都不能沾染到他身上。 大道至简,只需要至诚便可以稳定天下,稳定人群,越多的智慧,越多的体制,便会有越多的繁琐,反而会越i越偏离大道,偏离至诚,最终社会,人群一定会永远不断的动乱下去! 圣人者,乃天地之使者,自有大气运入身,非建功,非立业,非功名利禄,于众人而言,不过是遵照着大自然的规则,i使用在人类身上,让人类安稳下i,达到亢龙有悔的状态罢了! 所以唯至诚无不破,讲的便是人人淳朴至诚,那么世间一切狡诈,邪恶都不会出现,如此便达到了破除万恶的境界!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四章 思维边界 边界,很多时候指边疆,领土,但是人们通过不懈的努力才发现原i领土没有边界,地球是个圆形的,头就是尾尾就是头,然后边界开始用i形容精神上的边界,或者性格上也通底线的意思。 但是在人类思考的灵魂里面,很多人会认为思想无极限,可以有无限的思考,但是思维的边界是存在的,就像我们认知的世界一样,是有我们能知道,能明白,但是却永远无法触及的地方的,这种地方称为边界。 造物主是很神奇的但是也很简单,它只是在宇宙中画了一个圆,所有的东西大到星河星座,小到尘埃细胞,都是按照这个轨迹i运行,头就是尾尾就是头,无边无际又近在眼前。 思维的边界在什么地方?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第一:时间! 时间这个东西存在与不存在都还是两说,我们所认为的时间就是肉身在身为物种锁链当中一环的长久度i算的,又或者以记载文字的方式i算的,那么假设如果时间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它的开始在那里,又将从哪里结束? 所有物理所呈现的时间不过是人类思维里面的复制体罢了,也就是说时间是不存在的,但是也是存在的,这便是第一个思维边界,我们能看到这个问题,能清清楚楚的说出i,表达出i,但是我们永远没有答案。这就是思维的边界,它就像设定好的程序一样,让程序里的所有东西只能困在其中,无法自拔! 第二:大小! 这个东西也是我们人类所分类的东西,有了比较,就有了大小之分,小到尘埃,大到宇宙星河,无边无际,从i没有人寻找到过真正的宇宙尽头,但是也从i没有人看到过最小的底部,把一个东西放大十倍,一万倍,一千万倍,一亿倍,没有最小,只有密度的大小之分,一个你认为全世界最坚硬的东西,最坚硬的武器,把它无限放大无数倍,你终将看到这个物体内部的空白空间,终将能用更小的尘埃穿透过去。 我们只知道有大小,只知道辨别大小,却从i都未曾知道极限的大事多大,极限的小是多小,所以大小根本不存在,但是又存在,我们能知道,却永远没有答案! 第三:数字! 日常生活中都会把一作为最小单位i使用,但是有时候一也会分两半,那么一半的一半是多少,一半的一半又是多少,如此下去,又是个无限循环,往上增加,也是没有尽头,所有有时候有的科学家会说数字就代表宇宙的一切秘密,也是有依据的,讲的便是这个轨迹! 不光是思维的边界,现实生活中也是这样的运行轨迹,两面镜子相重叠,就看不到底部了。 很小的时候我们喜欢看孩童们在那里攀比,或两个,或成群,比i比去,比到最后都是没有结果,不了了之,最后的句子无非是我家有无数个某某,无数个什么,无限大的什么,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一笑而过,认为孩童的话语是多么的幼稚可笑,但是却从i没有人细想过,这个问题的答案,不要说是孩童,就算是圣人都无法回答出i吧,这种思维边界,是所有人类都无法触及和突破的地方,到底多大是最大,多少是最多?没有极限的问题产生了我们极限的思维边界。 极限与无极限共存! 很多时候生活当中我们会特别讨厌一种人,这种人被称为杠精,他们总是喜欢抬扛,惹人讨厌,让人不喜,但是有多人去认真思考过他们的问题思路,在真伪之间转换,在明暗之间轮转,在极限与无极限之间冲击。 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所以我们默认的去忽略,去摒弃,却从i没有认真去思考过,我们的思维边界就在这里,不断的尝试着冲击,不断地尝试着突破,但是可悲的是我们只能知道,只能明白这种规则,却从i不能突破。 自古以i,能明白无极限便是极限的人可以称为圣人,他们知道没有大小,没有极限,没有一切的对立,对立与不对立是一起共生的,大道的模式是如此的单一却又无线的复杂,所以称圣境为一,是因为所有的运行规则都是这样一个矛盾共存的规则。 他知道他不知道,他明白的多因为他明白他明白的少。 他的思维极限就是他知道他的思维突破不了无极限的极限! 人类能达到最高的境界也不过是这样了,圣人能看透的也不过就这样了,虽然知道,虽然明白,虽然会遵守,但是却永远无法摆脱,无法突破,这种轮回式的运行规则,根本不是人力所能突破的,先天的思维极限,不是后天能够改变的,这可能就是人与神的最大区别吧,只有神才能知道到底边界外边是什么,只有神才会知道极限外边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天空! 即使人类沾沾自喜的以为技艺科技飞速发达,以为无所不能的时候,也不过是在规则之内运行,却从i无法突破规则,那不是用武器,不是用高科技能够突破的东西。所以人可以无畏,但是却不可以无敬畏!敬畏我们无法突破的天地桎梏! 所以很多先贤前辈在研究某一方面到达极致的时候才发现最终的极限就是无极限,永远无法突破的无法知道的思维边界,只能生活在这种矛盾重叠的运行方式之中,最算不清楚的时间就是时间本身,最难以突破的思维就是思维本身。 世界上有绝对的东西吗?没有绝对?绝对没有绝对吗?还是没有绝对的绝对!矛盾的共生是思维的极限! 所谓的跳脱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逃离轮回种种先贤之音如此看i是多么的高深莫测! 但我一直不承认有人真的能突破这种思维的极限,找到真正的答案,是最后面对的是神学! 如果有人能够突破这种思维的极限,那么它一定会跨越整片宇宙,突破圣境进入到神的领域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五章 空、虚、实 自古以i我们对于这片生活的天地就一直存在这探索欲,好奇欲,总是不断的去寻找者这个世界的本质,但是却从i没有人能够真正的寻找到答案。 后i因为人族内部的问题就把智慧方向转化为了人之道的方向。 但是自从西方的一些哲学领域思想进入到我们的视线的时候我们也开始慢慢的把思考方向转化为大自然的方面,想从此找寻出这个世界的答案,找出这个世界的真理,真相,但是很可惜,这个世界是无穷的广阔,我们很难去寻找到真正的答案,并且人类与其他生物认知的世界不同所得出的结果也不同,蝙蝠所认知世界的方式是靠超声波雷达,是用耳朵而不是眼睛,所以他的认知里世界是另外一种形态的。 动物所认知的世界里又是一种形态。 而人类是通过,听,闻,看,嗅,尝,触。i获取世界的认知的,所以想要寻找到所谓的真理,只能是寻找人类先天认知的状态下的世界,而不是以别的方式i认知的。 还有一种认知类似于虚幻,但是确实存在的认知就是透过感觉,穿过肉体通过灵魂i认知,所以人类的认知世界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 空无,虚无,实有! 虚无? 虚无是什么呢?虚无就像规则,所有的规则都是存在的,但是我们只是知道,却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去逾越,用肉体也感觉不到,只能靠灵魂去感受,包括天地运行,包括星体运行都是在虚无的规则之内进行的,做个比方i说,就像是程序一样,就像是电脑的软件一样,虽然可以透过硬件显化,但是却是摸不着的。而天地的轨迹,规则,我们称之为虚无!这种虚无是完全化的无! 实有! 实有便是我们能看得见,摸得着,嗅得到,尝的出的东西,小到尘埃,大到星河能用肉眼看到的东西,能用五官i分辨的东西我们都称之为实有的东西! 空无! 空无介乎于虚无和实有之间,像空间,风,温度,这些可以利用,但是却拿不到,摸不着,看不见,只能感受的东西,像情绪,喜怒哀乐这些东西,因为所有人都有,所以才被承认,但是要单独拿出i,作为证据表达出i,恐怕这样的事情没有人能做到。只能通过肉体传达,有的空无是需要实有盛载的,像声音雷达,声波,这些空无但是又存在的东西是实有和虚无之间的结合体。 空无的东西是最难表达的东西,灵魂便是介乎于虚无和实体之间又只能透过肉体i盛载的空无的东西,所谓的境界,明白,悟道,得道,这些东西都是空无的东西,明明存在,但是就是无法表达出i,只能举例说明,就像情绪,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咸,内心中的感受是证明不i的,但是有人经历了,才会懂才会承认。 空间也是介乎虚无和实有中间的存在,你知道有空间,你也知道空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你却永远都不能摸得到,永远都不能掌控。 而我们人类认知世界里三大类别基本上可以分为这三种。 虚无的规则i运行和安排着一切,空无的东西i和实体结合让我们存在其中,而我们能够研究的,能够掌控的只能是空无和实有的东西,但是虚无一切都是我们不能掌控的,我们可以稍微在小的地方改变,但是却不能完全的掌控。 实有的东西看似强大却是最低等级的强大,因为再强大的武器都不可能一个人掌控,当有另外的人掌控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不可能有极端出现。 空无的东西是高一级的强大。 但是最强大的却是没有任何证据,但是确实存在的虚无规则! 就像你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规则,但是规则依然存在。 自古帝王将相皆是师出有名从而平定天下i获取至高的权利,有些人为了满足私欲可以去反叛i改变这种规则,从而达到获取至高权利的目的,但是当他利用这种规则,改变这种规则的时候,那么这种规则便形成了,就会有无数人在拥有权利的时候去反叛,去满足自己的私欲,从而使战乱四起。最终自己也将灭亡在自己的规则之下,所以规则可以改变,但是不可能去掌控,不可能说只有自己可以反叛而别人不可以反叛,因为人类没有这个能力改变先天的东西! 而人与人之间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天真且愚蠢的以为只有自己可以去做,别人不可以去做。 自古帝王师出有名,都是打着为天下苍生着想,为了平定战乱,为了和平而揭竿而起,最终稳定自己的政权,当和平的时候没有战乱的时候,那些想要夺取权利的人就没有理由去夺取,以规则去约束他人,是人类能使用最强大的武器! 想要稳定天下间的所有人类,只有用虚无的规则是最有用和实效的,因为虚无的规则不是约束肉体的,而是从根本上约束灵魂的存在! 王阳明所说的心学知行合一便是约束灵魂,约束心灵的学说。 有些事情你不去做,这只是做到了浅层的意思,但是你心中想了,就会日夜折磨你,煎熬你,催着你想要去做,这个时候你的心的规则约束就已经放开了,这就表明你随时都有可能被欲望突破理智从而去做一些违背大道的事情,这个时候的人就会像定时的危险炸弹,一念入魔,一念入佛! 但是心学之中却讲到,不去想,不去有这个念头,心中摒弃一切这种违背大道的念头,只存在入道的思想,那么这个人便永远都不会入魔。 大道长伴我们左右,虚无便是大道,大道便是规则,规则就是虚无的。 当你恃强临弱的时候,这个规则就会产生,那么当你面对更强的人的时候就会承受更多的羞辱和伤害! 当你做错事情的时候就要反过i想下如果这种规则作用到自己身上自己是否愿意承受。这就是虚无规则的强大力量,可以从根本的心中i约束人类的行动!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六章 论商 商人,一个人类族群里的职业分类,在古代的时候商人是地位低下的人群,因为其商人的特殊性,所以才导致商人的歧视,但是在近代以i以至于新时代的到i,还有外部文明的冲击下,商人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流,逐渐成了人人趋之若鹜的一个职业。 但是商人的地位提升并没有改变商人的本质弱点,还有商人的致命漏洞,所以在选择从商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商人的本质! 大汉时期,自汉高祖下令从事商人职业的人没有权利穿华贵的服饰,只能穿粗布麻衣! 隋朝时期商人只能穿黑色衣服! 各个朝代里商人都处在最底层,直到明太祖期间农夫的衣服可以用绸、纱、绢、布i做,商人只能用绢、布,而不得衣绸、纱之服,如果农民家里有一个人做买卖,全家的衣着就跌入商人的行列,不能再用绸纱做料子了。农民戴斗笠、蒲笠,可以出入市井,包括商人在内的不事农业的人不许戴。到明武宗时,增加一条禁令,商人与贱民仆役、倡优不许穿用貂皮大衣。 古人买鞋还是讲左右的。人的左脚一般比右脚稍长一些,所以试鞋时,一般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能穿下,右脚就不用试了。不分左右的鞋子又叫“正脚鞋”,也叫“直脚鞋”。在古人眼里,两只鞋必须一模一样,两只颜色、款式不一样的“鸳鸯鞋”则被视为不洁,只有贱民才穿。 对做买卖的生意人,西晋朝廷则规定,凡市侩必须一脚穿白鞋,一脚穿黑鞋,这种鞋就是“鸳鸯鞋”。这种一双鞋分黑白两只的现象,古人称之为“黑白两道”。由于商人多侫,喜官商勾结,关系复杂,进而衍生出了现代含义的“黑白两道” 如此行径犹如勒令家中有青楼妓艺之女的人必须戴绿帽子,系红腰带,走偏道一样,令人难堪! 可见从事商人的人在自古以i都被视为低等的下等贱民,但是归其原因还是因为商人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才造就了他们的低下性。 商人多妄为,这种本性不是在于商人这个职业,而是在于每个人只要拥有了财富,并且自由的时候,想到的都是满足欲望,但是欲望是无法填满的深渊,当没有节制的满足欲望的时候,那么这个商人就会破坏社会稳定,有了钱就会胡作非为,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官商勾结,如此一i拥有了特权就更无法无天了,从而导致民不聊生,怨声四起,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就会造成社会动荡,各种矛盾和戾气滋生,从而危害稳定性,不利于统治者,和统治阶级的稳定相冲突,所以每个统治者都会对商人进行严厉的打压,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解决商人行业的问题只需要八个字: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如果每个商人都能理解这八个字的话,那么就会谦虚,谦虚不是一种修养,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完美的自保手段。 每个人类都在攀比欲望中生存,当商人拥有高于百姓的欲望的时候,这个时候即使你什么都不做,就已经会引起百姓心中的不满和不平衡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明白的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活的明白的,所以这个时候即使你什么都不做,你只要有钱了,那么你就在无形当中得罪了所有的不如你的人。 当你是一个普通人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没有人在乎,没有人模仿,当你是一个有着优越条件的商人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眼下即使忘记了回复招呼都会被认为是傲慢,所以越是优越,身份就越危险,就越要谨言慎行! 普通人会向往,会学习,若是心中有道,有正义能坚持底线的人选择商人行业,倒不至于有什么大的危害,但是商人行业奉行的唯利是图,利益至上就会因为利益而破坏道义,破坏道义便会使世道混乱,百姓需要的是安稳和淳朴,商人职业天性是机诈和利益至上,与稳定社会和安稳百姓是相冲的方向,所以现代战争,混乱,多起于利益纠纷,皆是因商人无道而引起的,这与百姓的愿望,统治政权的初衷都是相违背的,所以从事商人职业的人一定要恪守道义,若不然注定每个商人都只能是昙花一现,不可持久,并且官商勾结者还要遭受严重惩罚,使金钱上流。 金钱上流就会形成奢靡之风,而基层百姓困苦必然心生怨气,积怨心中,当怨气戾气达到顶点之时,只需要一个导火索便会全体崩塌,顷刻间怒火燃烧大地,使战乱四起,民不聊生。 百姓羡慕金钱,欲望,权利,必然会放弃农业,从而转身商业,弃大地祖宅于不顾者家产便会随意迁徙,金钱被少数人掌握之后国家危难之时便会因为个人利益而远走高飞,带走重要的国家财产使国家蒙受损失。 人民向往商业的繁华和欲望,便会学着喜好机智,狡诈,喜欢耍弄智谋就会诡诈多端,行为诡诈多端在遇到利益纠纷时候便会在法律上耍小把戏,把对的说成错的,把错的说成对的,到时候法律就将不再是管理稳定社会的工具,而成了商人有钱人的武器,从而是非黑白颠倒,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所以从商者一定要严格遵守商道,违背道德的事情一定不做,宁愿不去从事商业,也不要去做损人利己的事情,对错从i不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去寻求特殊照顾,特殊对待,如此才能长生不衰,否则商业越大,越是危险,即使勉强保住,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不可长存继承!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七章 论农 农民,目前i看是一个社会最底层的身份,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前能成为拥有土地的农民都是地主财绅,而那些最底层的人员都只能成为佃户。 农民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但是也是一个被人所鄙视的行业,因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因为辛苦,所以即使所有人的食物i源于农田,i源于农民,但是依然是有无数人不愿意做农民,除了辛苦还有社会等级地位的底下,即使是有的人脱离了土地,但是依然会为自己是农民的后代而感到自卑,这些都是当今社会存在的恶劣心态,看似小事,其实是危害无穷的隐患! 华夏民族的土地上,五千年以i都是以农耕为主,五千年i由于土地稀少,人口众多,导致文明虽然璀璨,但是不为食物而烦恼的年代不过一两代人而已,就是这仅仅一两代的时间便造成了食物浪费,虚浮浮华的思想和脱离土地的思想,这些都是动摇根基的可怕冲击力! 农民是基层,基层是一个社会的根基,没了基层,或者基层动摇了都会导致整个国家崩塌,后果非常严重。 正是因为有了农民的存在,有了守护土地的人存在,所以国家才会不断的被保护,军人,商人,仕子,都是从基层中走出i的人,其目的就是为了基层百姓!军人保护基层,仕子管理基层,商人带领基层发展繁荣,这些都是各自的职责所在! 世界上靠着土地生活的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游牧民族,一种是农业民族,游牧民族四处游荡,所以对国家的概念很是薄弱,这就导致他们在强大的时候去掠夺,在弱小的时候去逃离,不会去刻意守护某些地方,以至于游牧民族的国家经常性的是动荡,民族经常性的更迭! 而农业国家的人类靠着土地而生存,不管土地贫瘠,还是土地肥沃他们都不会离开土地,他们会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不断,并且建造祠堂,祖宗庙宇,i以此确立自己的根源,即使离开几百年,经历了十几代人,但是通过老一辈的口口相传他们依然记得自己的根源在何处,依然会去寻找曾经自己的祖先生存繁衍生息的土地,所以他们其中即使有人做了商人,有人做了仕子,有人做了军人,都会不断的思念家乡,为军者拥有这份胸怀便会誓死保卫国家土地,为仕者会因为家乡的羁绊而不敢为所欲为,为商者,会因为有祖先祠堂的传承而不会远走他乡,即使富有了,也会造福一方,不会胡作非为! 所以农者,乃华夏之根基,切不可随意抛弃,随意贬低。 且农民生存在一个地方不会随意移动,家族世代居于此便会上有老人牵绊,下有孩童牵挂,即使心中有恶念,也会顾忌重重,不敢胡作非为,使机智,狡诈不敢使用,恐无法面对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之指责,所以农民多淳朴,社会稳定,和平。 恶人不是天生的,好人也不是天生的,善恶都源于自私,但是这种情况却可以使人不敢损人利己,使善者能广为流传。 但是一旦脱离了土地的羁绊,为商者胡作非为,远走高飞,为仕者奢靡贪婪,妄为懒政,为军者,心中无家国,保卫起i便不会用心,多奸细之徒! 在外流浪者没有了无形的压迫,又因全是陌生之人便会为了一己之私坑蒙拐骗无恶不作,事后无人相识,便也没了羞耻之心,害人不倦! 女子者因其天生柔弱,社会压力增加,又无男子之坚韧性格,况且即使男子也大多数无法保持底线,何况女子?所以在脱离了土地,脱离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父老乡亲之后便会失足寻求一些烟花场所,既舒适又无需付出多少体力劳动,从而道德败坏,渐渐变为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左右的玩物,沦为风尘女子,使道德败坏,礼仪崩塌,人人都会因此变为无礼莽夫,道德败坏之徒,最终害人害己,酿成惨祸! 所以农者虽苦,地位虽不高,却是在大局之上最是重要的一部分。 农民因为民风淳朴,少机智狡诈,所以每一个守护农田的农民都深知粮食i之不易,深知自出生便受前人恩惠,吃穿住行都是接受别人的恩赐,所以长大成人之后便会慈乌反哺,以尽孝道,使上有所养,下有所教,责任沉重也不会去思考逃避躲避,而是心甘情愿的去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份责任。 又因农者长定久居的缘故,故而有远亲不如近邻之说,人民互帮互助,社会治安稳定,道德操守底线稍强,未闻吃饱穿暖造反之人。 基层富有,稳定,国家就昌盛繁荣,即使基层百姓农民家产过多也不过是土地增加,屋舍增加,从而家产繁多,家产繁多多是固定资产无法挪动,而非商人一样转移财富远走高飞,祸害无穷,财产繁多不舍离去便会老死家乡世代守护,根基长存,即使政权更迭却民族不灭,于破败中重铸辉煌! 所有的政权,所有的商业又或者所谓的上层之职业或者人无一不是依靠着基层而建立起i的,若是基层的农民或者百姓选择放弃他,那么他一定会毁灭,没有侥幸! 所以上古先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人之道,多在农民,多在基层,而非上层。 基层之石犹如源泉,源泉不灭,则甘甜不止,源泉动乱浑浊,则上层不稳灭亡在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八章 论仕 仕子,有人类群体以i,有等级制度以i的一个高等阶级的职业! 若想要做仕子,做好仕子,就必须知道仕子的由i,仕人的责任。 原始社会里人类属于群居动物,群居生物想要抱团获取更大的利益就必须团结一致,但是一个人一个人,如何团结,如何合理的分配和管理是个问题,因此产生了头领,族长,长老,各种由众人都同意而推选出i的人i担当这些责任,和做这些事情,作为回报,族群里每个人都会把获得的利益分出i一点i提供他们生活,但是这种职责渐渐演变成了权利,演变成了帝国,演变成了升官发财,已经脱离了事情的本质,所以矛盾,纷乱便会产生,甚至引火自焚! 很长时间以i仕子的责任被抛弃,人们看到的只是仕子优越的生活状态,轻松的工作,还有巨大的利益,这也就为仕途埋下了祸根。 很早的时候华夏大地上有些家族专门从事仕子这一行业,家族中人每一代都会走向仕途,因为其合理的管理性,竟然发生了政权更迭,仕子家族不灭的现象。 但是近代以i已经很少能看到了。 究其根本原因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不过是为国为民的职责在思想上转化为升官发财的思想,如此思想一旦产生,那么仕途便会埋下祸根,灾难必将i临,无法躲避,此是定数。 若想入仕途,就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仕子。 每一个政权的建立其目的都使为了和平,稳定长久的持续作为奋斗目标的,但是就是简单的和平,稳定,这四个字却是千万年i最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以仕子所要做得事情就是如何稳定住百姓,如何更好的使管理的区域一直这么和平稳定下去。 仕子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政权而服务,而是为了基层百姓而服务,这是最大的一个误区,甚至是毁灭政权和毁灭仕子的一大重要隐患! 基层的农民百姓提供食物提供资源i养护和供给政权和仕子其目的其职责就是让政权和仕子能更好的去带领他们寻找美好的生活,如果仕子收取了他们的资源,但是却反过i迫害他们,那么无异于自寻死路,是仕子一大忌讳! 但是仕子多骄横,手中有了基层群众交给的权利,能力和职责之后就开始在思想里面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这是自己的能力,然后开始妄为,这种思想是仕子所不能拥有的,一旦拥有便是遗患! 农民拿了大地的粮食,就需要付出体力,商人赚取了人们的利益就需要付出脑力,仕子收取了人民的俸禄就需要付出心血,人世间的事情都是需要公平i维护的,若是农民不付出劳动,大地便不会有好的收获,商人不付出智慧,就赚不到人们的利益,仕子收了俸禄却无所事事终究是会给自己留下漏洞,此中漏洞就像人的小尾巴,小辫子,一旦暴露便会连累全身,所以想要获取多么大的享受就要付出多少东西。 想要心虑无忧,便做个农夫,只需要付出体力即可! 想要身体舒适,只需要付出智力做个商人即可! 想要做好仕子,只需要一心为民付出心血即刻! 若是收了俸禄却不知足,为了满足私欲而去收取钱财,勾结商人,使金钱上流,致使下流贫苦,上流贪腐之风盛行,下流贫苦动荡不顾,此种自掘坟墓之事简单明了,外人看i愚蠢至极,但是入局之人却被欲望蒙蔽了双眼,自古以i又有多少人如过江之鲫趋之若鹜的去做这些事情。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欲望,欲望是不断增加不断冲击理智的东西,在没有这个能力之前人会很清楚的认知到那些欲望可以做那些欲望不可以做,但是当人类一但拥有权利,拥有金钱拥有能满足欲望的条件的时候,再让他克制欲望,那就是比登天还要难的事情,所以仕子最大的敌人不在外边,而在于自己内心的欲望膨胀,虽然每个人都需要和自己欲望抗争但是仕子是抗争最激烈的职业! 目前i看人类的俗世欲望不过有四点:金钱,权利,女人,名誉,仕子的职业对于这些欲望的满足能够轻而易举的得到,但是恰恰是这轻而易举的事情,却是世界上最难以拒绝的事情,一但依靠着人民赋予的职责i谋私为自己满足欲望而使用的话,就注定了在仕途留下了隐患,后患无穷! 仕子,政权,所拥有的一切职责都是基层农民百姓赋予的,而他们的职责的根源就是为基层服务,所以千万年i不管是政权如何更迭,都不需要去理会,因为政权都是为私人或者某一个小群体而服务的,他们的根基也是建立在基层上面,为仕者只需要一心为民量力而行便可,便是守住了职责所在,万古不会动摇。 若是失了本心,只求升官发财,满足私欲,贪腐之风盛行,不止会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之地,严重者甚至会把整个国家弄得混乱堪,从而致使国将不国内部崩塌,外敌入侵,内忧外患之余天下战乱成为祸国殃民的罪人,从而罪孽深重,万劫不复! 为仕者除却需要抵抗种种诱惑之外,还有仕子一大忌讳便是切记弄权! 不管是清廉还是贪腐之流,只要是渗入权利游戏当中,即使是再如何谨慎也会遭受无妄之灾,这种行为也是脱离了本心,加入到不为基层而为政权之列,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 所以仕子之流当明白其本心为何,职责为何,只需要尽职尽责做好分内之事便可,多出一份精力去做别的事情都是会为自己多出一份危险,当如坤卦所示,以厚德载物,一至五爻为示,六爻为戒!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二十九章 杂谈 千古帝王惟愿一安之万千教义唯述一善字 可见自古以来只有民众善良了国家才会安稳,才不会动荡可是如何让民众善良,如何教导民众向善就是所有统治者或者联邦管理层的最大难题 基于这个开端,后世之人不断的寻找着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解决,有创建教派的,有追寻天地规则的,有传播思想的,也有利用恐惧修订刑法来压制的,万千法门,数不胜数后来经过长时间的演变竟然慢慢的脱离了人类的初衷,有些奸诈狡猾之人便利用这些思想来满足自己的私欲,以至于天下纷争不断,祸乱连年,永无宁日 纵观整个天下之生物,都是遵循天地法则一物降一物,唯独人类是在蚕食万物的同时还自相残杀的一个种族,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使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要不断的经历战乱带来的痛苦 天地法则物种相食无法改变,若人类不吃东西便会消亡,可是后天人为的战乱和纷争是可以改变的。 总的来说导致纷争的事情有以下几点 其一不公 其二欲望 其三懒惰 其四嫉妒 根据以上四点情况来进行改正,疏导,管理,必然能实现最大程度的稳定状态 纵观历史之上,统治者所亡的原因大部分皆是源自于欲望的不满,不断的索求而导致的规则的不公,致使基层苍生不稳,以至于亡国。民众所穷的原因大部分皆源自于懒惰行为群体里的矛盾大部分源自于嫉妒在作祟 明代文学家张岱所著夜航船之中提道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是两个人。” 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 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僧伸伸脚。 古来皇朝覆灭,商贾更迭,贫富辗转皆是如那士子一般只知道奋而往上,却不懂固而下之犹如华丽且腐朽的马车,驾车之人只知道一味的往前行走,却不懂得停下来检查检查。以至于稍有松动便是车毁人亡。表面上看着深不可测,势力雄厚,可真实情况却是不得碰见半点马虎,若稍有一不慎便是满盘皆输,万劫不复 古今中华之文明传承就犹如那僧人一般,默默无言,临渊而立,谨慎前行,虽未赢得征服世界,却先立于不败之地待时机成熟,只需稍微伸伸脚敌人便可轻而易举的攻破 所以若想治理国家,机构,体制,公司,首先要做的不是去开疆拓土,而是保家卫国,如此虽未长盛,却从不衰落,泯灭 天下历史的长河里已经向我们证明了那些曾经自以为踏足巅峰的王朝,帝国,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不过是一段记载的历史而华夏则不同,他是整个天下唯一一个不灭的历史其最主要的运行方法便是以守为主 守,便是稳稳中才能求胜 稳定的前提便是需要平衡所谓平衡体现在社会上便是,公平,公正,这不仅仅只是一种口号,是必须要运行的规则,否则便会出现争端,祸端 要做到万事公平,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阴阳每日都在转换,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不公平的事情每天都会出现,而管理者所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些出现的不公平变为公平,抚平不公跟随着天地运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能停歇若是稍微有些松懈,那么不公平的事情积累多了,就会形成固化的思维,得了好处的人不愿意妥协,丢失好处的人执意追回,久而久之便会如大厦腐根,整个社会轰然倒塌。 其二便是欲望欲望是每个人都有的,是消除不掉的本性,管理者所做的便是让欲望控制在一个可行的范围之内,在安稳和平的前提下去满足欲望,否则欲望过度,便会导致祸端,影响安稳,和平 所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教义,各种各样的宗派,例如佛家,道家,儒家,更有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其根源都是为了稳定人民,使之不在争端。 有些知识思想甚至形成了宗教的形势去传播,但是所有的宗教都是教人向善的,都是教人和平的,所有打着宗教名义去教化并且劝人向善的都是可取的,所有打着宗教名义去消灭别人的都是行恶的都是扭曲的宗教并且宗教的创立和融入最容易获取民众的信任 安,便是稳定,善便是运行,稳定的运行才是长久的持续,而运行中会出现各种纷乱迷离的表象,都是需要智者去发现并且解开的 其三便是懒惰一般的懒惰我们都指个人,但是个人的力量集中多了就是大的国家,又因为懒惰是天生的,所以无法改变,所以我们只有让人们认知到懒惰的后果,从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三十章 传承 目前已知的历史文明里面只有一个国家算是长存不灭的,那便是华夏民族所在的中华大地,不管经历了多少风吹雨打都屹立不倒,很多人都以为是五千年文化的沉淀所产生的能力,却不知道具体是为什么。 原因大致可分为三点 第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肉体之传承 华夏民族有个传承就是每一代人必须要剩下男性作为继承人,否则便是犯下了滔天大罪,便是大不孝目前人的思想以为这多是传统迷信,不可取用的封建思想,但是恰恰就是这样的封建思想,才能让华夏民族一直延续下去,永不磨灭。 若是女多男少,外i民族稍微融合,主宰传承的肉体便会慢慢转化为别的民族,慢慢的被历史,时间所磨灭,文化自然会被别人窃取若是男丁不灭民族便永远都有一个容器i盛载着传下去,所以这种思想不能完全摒弃。也不能极端的非要男丁,造成今日男多女少,便会物以稀为贵,女性在无形中地位虚高,副阴占据了主阳的位置,是大凶之兆占据主阳,无阳之自强能力,又无阳之群龙无首散德于民的觉悟,而秉承女性属阴的天性就会去随性而为,就会破坏社会稳定。这也是以男丁为主过度的体现。最好是阳四分,阴六分之最佳状态 第二点保家卫国,家国行为土地传承 在很多西方社会上的国家翻译过i其实并没有家,只有国,或者联邦等等形势,而唯独中国的家国观念是最深刻的,是深入到骨子里的。所以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我们都在遵循着保家卫国的思想 每个人从小便会知道的道理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之不在,家何以安的道理,所以很多历史走i我们很少去开疆拓土,更多的是保家卫国,不丢失一寸土地,我们认为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母亲,为了守护母亲一样养育了我们的大地,致死都不会离开就是因为有这种行为所以我们生存的土地从未改变,不管山崩海啸,天崩地裂,我们都不会离开。在西方人的传说里天地有大洪水,人们便乘坐着大舟漂流而去,而我们的传说里是大禹治水十三年不归家 若是遇到艰难困苦之地,苦寒贫瘠之地,外种民族会像动物一样迁徙,而我们的文明却是愚公移山,宁愿世世代代把大山给移开,把天地给战胜,都不愿意挪动自己的家,这种行为,保护了我们永久的生存在这片土地上 第三点为国为民,大一统精神传承 文明里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精神传承。我们的精神传承里面不允许民族分裂,就像我们的家一样,不允许不完整。否则活着的人生意义便是会丢失大半我们每一代人都会肩负着承上启下的使命,为先人传承,为后人传道。我们的文明深入到了骨子里,深入到了我们身边每一寸土地和每一个器皿,用具身上。所以在经过被野蛮人洗劫之后我们都会花上很多的金钱去买回i强盗手里的古董。因为他在我们眼里不只是个玩具,也不只是物以稀为贵,而是在我们眼里这个东西是我们文明的传承一部分,我们不愿意少掉一根汗毛。 传承的精神里面最高的思想和道德,又或者目标就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奋斗,而牺牲,信念不灭,文明不灭,战魂不灭 这三种传承融合在一起使得华夏民族得以屹立在世界的长河里,永不磨灭 所以道德经曾言死而不亡者寿,说的不光是精神上的不亡,也包括肉体的传承不灭 物极必反的情况是我们都无法改变的,人生的起起落落,家国的灭亡兴起也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但是我们可以找到其中的根源,去稳住根源,守住根本,如此便可随着轮回不断的旋转,在旋转中进步。 所以当世的思维,思想所认为的不婚,不育,不学,这些都是可耻的无知言论。 当人类群体的数量超出平衡度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有人可以选择此种方式生存,因为有更多的人替他分担了这份传承长存的责任,但是当人类群体低于这个平衡度的时候,甚至这种思想言论已经成为一种认知的时候,那么这个民族离灭亡也就不远了,不过数百年便会烟消散,一场战争,或者一场动荡,便如大难临头各自飞的杂鸟一般散落天涯,再与别族融合,入外族籍,如此无根之举,最是破灭传承 近代以i经过破除封建迷信之后人们的思想渐渐解开了,但是解开之后并不代表着肆无忌惮,并不代表着所有的前贤智慧都要抛弃,把一个拥有传承五千年文明古国的智慧当做是糟粕全部摒弃移除,这才是最大的愚蠢和盲目。 孔子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简单的道理还是需要懂的,所谓的封建,便是把人从一出生就定在i了某一个人为的固定的位置上,不得移动,这就是封建体制,所谓迷信就是自己都不知道原理都不明白其中运转就死心塌地的相信,并且要求别人也相信,这才是需要摒弃的问题,但是其中璀璨夺目的文化,还有意义深远的精华是必须知道的,是每个人都需要传承的。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三十一章 君子之学 所谓君子,是先秦时期人人都向往的一个身份,是所有人的楷模。其人精神中正,行事正大光明,内外兼修,文武双全后世衍化为读书人之后就变成了只修文,少修武的特征,所以常被称为文弱的书生 但是即使是书生,也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一种身份,其主要问题就在于强大的无畏内在思想 君子之强,强在灵魂,强在精神,肉体只能屈居于次位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君子在后世衍化为很多的称呼读书人,大丈夫,真男人等等但是这些都还是继承了君子良好的品质,不管是体现在武人身上,还是体现在匹夫身上,都是令人敬佩的精神品质 三国武人太史慈曾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说的便是这种思想 俗语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是这种思想的表现。 但是更多的是体现在了读书人的身上。 孔子曾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君子之精神,表现的淋漓尽致 孟子曾言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强大而无畏的令人敬佩 西汉陈汤有句名言明范强汉者,虽远必诛。在受到欺辱和不公的时候,帝王选择隐忍,武夫选择退让,但是君子不让,读书人不愿,他用实际行动灭了匈奴郅支单于 南宋积弱,屡遭欺凌,帝王武将纷纷投降,但是身为读书人的文天祥却不愿意。 直到南宋灭亡之后依然不肯接受蒙古的高官厚禄而选择死亡。人虽去,但是精神不灭,点燃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之火。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话语使人震耳发聩。 君子是顶天立地的,肩上永远扛着最大的责任和使命 北宋大儒张横渠曾经说过读书人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但是很可惜,这个时代里已经没有了君子,没有了读书人,甚至连大丈夫都快没有了 这个时代里因为盲目而导致的崇洋媚外,数典忘宗,比比皆是 这个时代里什么才是男人什么才是大丈夫 身上有些隆起的肌肉修长的身材好勇斗狠的莽夫又或者是越i越女人化的男人 君子的品德不在,读书人的信仰被抛弃,内在的强大与无畏被丢弃,反而去寻找表面的皮囊,这在传承里面别说大丈夫了,匹夫都不如 这种强大的精神,在思想被放开之后,被盲目的丢弃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品德被破坏,充斥着社会的是各种无耻卑贱的言论,但是却被愚蠢的奉为经典。 君子埋没,读书人不再是读书人,而是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就连信仰也用i供奉黄白之物。变得目光短浅 精神传承者变成了技艺传承者丢失了这一切,最终也会导致生活的环境变得污浊不堪,必将自食其果,谁也逃脱不掉 君子首先要有的便是大局观的精神,其次便是个人修身的精神 所谓君子持中而立诛邪不侵,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何为诛邪不侵商人重利益,若以利益诱之,商人便可以放弃一切道德去做损害人们大益的事情i完成自己小利的私心,以此便会犯法,最终毁灭自己。仕子或重名,或重钱,或重权,或重美色,以此诱之也会误入歧途,这些都只能称之为小人,小人之欲望皆是私欲,所以邪祟之人便会以此为漏洞为弱点击之。 而君子之念在大善,在为国,在为民,若要与君子同行,或者博君子之心只能是以正义道德之行径i去求同,以为国为民之姿态去做事,如此一i世人便会学习君子之道,邪祟阴险无漏洞可入,只能远遁,所以君子之道,诛邪不侵,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君子之道乃是成人之道,人都未成,如何成事成事者也不过是昙花一现迅速湮灭,因为没有君子之道的中正支撑,诛邪必定会前i渗入,沾染邪祟之心,误入歧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君子之道内修己身,外化蛮夷,如此才保证了千年传承在经历过无数的融合之后依然能屹立不倒越i越璀璨的根本,只因为君子之精神不灭,根本不动,又有厚德载物之胸怀,如此一i只会让自己越i越强,让旁人都追随自己的脚步,而不是随波逐流的去跟随别人的脚步 国学是什么国粹是什么就是这君子之道,丢失了这些,就丢失了一切。 很多人都不明白国学到底学的是什么,而如今又有很多欺世盗名之辈打着幌子挂羊头卖狗肉归根结底都只是为了金钱欲望,很少有人真正传承国粹,发扬国学,学习君子之道。 国学所学的知识其实就是君子之道,而国学是什么国学的主流具体i说是一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道一之大言三十六》正文 第三十二章 传统文化 这个时代里到处充满了人为的定义,社会阶层目前把人分两种,文化人,和没有文化的人,但是因为当世之人的愚昧以至于分不清楚什么是文化,所以那所谓的文化人,和没有文化的人,也就经不起考验,在人世间的历练里被赤裸裸的暴露了出i 那么他们是如何区分文化人呢百分之九十的人会依照别人的文凭i区分,好像文凭越高,文化越高。还有百分之五的人依照别人的社会地位和金钱拥有量i区分,好像地位越高,金钱越多,就越有文化,还有百分之五的人持怀疑态度,和否定态度。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我们认为的文化人呢文文明,化,同化。简单i讲就是被文明同化的人,又或者拥有文明的人,这么说i就会明白,什么是文化人了,那就是拥有文明的人。 但是这里面的文明就多了,到底学习哪个好呢其实不必这么纠结,在哪个地域,就学习哪个地域的文明,否则,以外i地域的文明强行实施在本土上的事情不叫文化,叫做野蛮,和不尊重 所以想要在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成为一个文化人的标准不是拥有多么高的学历,不是拥有多么好的履历,而是要拥有这个国家的文明,那就是道德每一个拥有道德并且遵守道德的人都是这个国家里的文化人,读书人。因为这种文明是融入到了骨子里的高级文明。 但是如果以外i的文明i代替这个文明,除非你比这个文明更高级,要不然只能会被这个文明所排斥,或者被同化。 而目前的时代就是这个情况。 要想分清楚为什么外i的文明不是我们认为的文明,就要知道外i的文明具体在哪个领域是高级的,而我们的文明具体使用在哪个领域 自古以i这后生皆是先成人,后成材,只恨当今为人父母之人尚且不懂如何为人,又怎么教育后世子孙 先贤之言简单易行,却弃之如敝履,怎么能成人祖先教导我们成人有三知知羞耻知敬畏知艰难如此三知便可以说是刚刚为人及格 外i文明属于什么外i文明属于技艺类文明,擅长的领域是利用大自然的一切技艺,这些称之为文明,但是在如何做人,如何群居,如何与人相处之上,却是野蛮的初级文明,直i直去,不知缓和,不明阴阳变幻。 所以外i文明是只成材,不成人 而我们的文明是如何做一个品德,道德,都是优等的君子之文明。是先成人后成材的文明 所以在混乱的文明冲撞中,一些自以为学历高深的人就自认为是受过高等教育,是高等的文明人,文化人,但是做事却不知羞耻,对人对事,不知敬畏,身居要位却不懂得天下百姓之艰难,要问会什么,会的是工匠一样的技术 这就好比用木匠的头领去管理人民,用铁匠的师父去教导百姓,教出i的只能是材料,而不是人才 所以在一个文明的国度里,要想成为文明人,就需要遵守道德,光明正大的做人,方可成人。 并不是拥有多少技能,或者多少技艺就是文明人。否则只会让人耻笑的人为是沐猴而冠的野蛮人 但是这个材好成,人难成,如今的时代里走在了历史重要的转折点,最大的问题便是下一代的教育方向到底该怎么走,到底该往哪里走,这些都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一个不好便是会毁掉一整代人,甚至会对传承有所影响。 每一个新生的后代都是像一张白纸一样,怎么塑造成人更多的是通过学习父母家人的行径i完成自己的雕塑工作的,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父母身先士卒的做好榜样,其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孩子知道人生不易,很多人都知道生活的苦,有的走出i了,有的没走出i,不管是走出i的还是没走出i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再步自己的后尘,这都是错误的,每个人的人生只通过言传是不够的,还要身教,更要设身处地的去让后代们自己去体会,他们才能成长,我们所要做的是从不可控的艰难中创造一个可控的环境i让孩子去体验人生的路程,而不是在努力的走出i之后就不让后人再去经历人生必须经历的路程,这样教出i的后人很难成人,更不要说超越先辈创造新高了 学习技艺是一门很浅显的学问,因为技艺只是繁多,复杂,只要用心学就可以学成,但是成人不易,即使你很努力的学习了,有时候还是学不会,你只有经历过艰难,经历过痛苦,经历过一切人生的道路才能够真正的明白,而要经历这些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有些时候甚至付出的代价是我们无法挽回的,甚至有可能在心中留下一生的烙印,所以成人之路不易,但是必须需要,你可以没有技艺,没有一技之长,但是你出些苦力就可以在社会人群中生活了,虽然辛苦至少还活的下去,肉体虽苦,精神稍缓但是你若是没有成人,以一个不成熟的人生去面对生活,那将会使你寸步难行,你每走一个地方都会遭受苦痛,不管到哪里都会容不下你,直到受尽挫折长大成人,你才有可能 center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center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