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梅录》 正文卷 前言 宝藏 《梅花易数》,相传为宋代邵雍所著,是一部以易学中的数学为基础,结合易学中的象学进行占卜的书,历来备受易学爱好者推崇。 作者本人研易多年,因为这次不得不休息的长假,得以翻阅多年以来的易学心得和实践经验,将之加以整理。 在整理笔记的同时,又看了许多以前不曾看过的历史资料,惊觉邵雍先生才高八斗,却淡泊名利过了一生,没有失意,只有诗意,这正是作者君向往的生活啊! 几年前,作者君第一次在《宋史》上读到有关邵雍先生的记载,顿时惊为天人,就跟一位师兄夸口说,五年之内要写一本有关邵雍先生的小说,记录这位易学预测方面的卓越成就。 三年时间匆匆过,再不动笔,牛皮就要过期了! 作者君的文笔有限,更谈不上学识,除了一颗随时可以绽放星星之火的小心脏和春风吹又生的意志力,希望自己可以完成自己做出的承诺。 在小说里,就不能出现课本中的讲解和注释,所以作者君把八卦五行最基础的知识,在这里列出来,便于翻阅。 在故宫珍藏的清德聚堂本《梅花易数》版的序言里,一上来就提了几个邵雍神断的故事,都是易学爱好者耳熟能详并喜闻乐道的。 这几个故事看起来很简短,但是真正读起来,每一个故事都有好几个反转。 若是在男频大神的笔下,每一个短短数十字的小故事,都可以写成一部回味无穷的悬疑小说。 序言里的故事我就不在这里赘述,在后面逐渐展开的时候会提到,并且会详解。 好了,废话不多说,进入正题。 在《梅花易数》第一卷的第一篇,首先提到的就是周易卦数,八个卦和卦数。 这里的数,是先天八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为什么要这么解释一下呢?因为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八卦图所展示的方位都是后天八卦图。 这八个卦也是有自己的五行的,乾、兑属金,坤、艮属土,震、巽属木,坎属水,离属火。 熟记八卦数和五行之后,还必须牢记五行生克: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在这里要重点解释一下生和克的意思。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 如果用我们平时的认知去理解易学里的生和克,就等于用拼音去念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看到梅花卦象的时候,不但从卦象中看不到发生什么事,甚至于对于想预测的结果也会做出非常离奇的八竿子打不着边儿的推测,或者是与实际结果南辕北辙的判断。 生,指的是变化。 比如说金生水。在物理学中,金属除了固态,还存在着液态,但是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从固态转化成液态。 那么,在易学中,生,不仅仅是变化,还包括变化的过程。 至于克,包含的内容就多了。 很多人都听过算八字的说克父克母克夫克妻克子女之类的断词,以至于听到克字就觉得不吉利。 但是作为新新人类,我们都受过九年义务教育,普及过物理化学知识,略知人文地理社会行为,理解能力比一个字也不认识的旧社会老百姓强了不知几百倍,就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金克木就仅仅是拿金属刀斧去砍树木。 比如说,拿把小刀在书桌上刻个字,是金克木。在这里,克,就是破坏的意思。 比如说拿工艺刀雕刻木质作品,雕花,雕像,雕版画,这也是金克木。在这里,克,是制作的意思。 木克土,这个怎么理解呢? 简单的说,就是在土里种树,可以使土壤不沙化,水土不流失。 在这里,克,是帮助和保护的意思。 土克水,最直白的例子就是挖个池塘蓄上水,挖水渠引水。在这里,克,是容纳、管制、引导的意思。 水克火,就非常好理解了,用水来灭火。在这里,克,就是我们广泛理解的消灭的意思。 火克金,学过初中物理的就知道,高温可以使金属熔化,比如说炼铁,是让金属在火的温度之下变成我们想要的形状。克,在这里,是帮助、协助、扶助、辅助的意思。 知道了生和克在易学里所代表的涵义,在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人事物才会有正确的理解。 比如说你跟你上司意见不合,跟你的同事相处不来,或者跟你的配偶吵架了过不下去了,你可能在网上通过某些说法找到一个原因,说我属马的五行属火,他属鼠的,五行属水,水克火,他/她克我,怪不得我在他面前老是占下风呢,说话做事总是不顺呢! 这些都是太片面的理解。 如果用这种在特定情绪之下的片面理解去学习易学,去预测,一定会闹笑话的,属于草菅人命。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呢? 跟上司合不来,是他从来不重视你?还是他对你太严厉?还是他很偏心,提拔其他人就是不提拔你?他把你的功劳占为己有?等等很多方面的问题。 单从属性来讲,上司必须要克下属。 凭什么呀? 上司要是管不住下属,那还叫什么上司啊?还提什么管理水平啊?怎么创造业绩呢? 你跟上司不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根本原因。 再举例说,我的配偶属鼠五行属水,我属马五行属火,水克火,他/她灭我,这一辈子我都别指望在他/她面前高兴。 用这种理解去跟属鼠属马的夫妻俩或者男女朋友一说,绝对是制造不和谐。 知道了金木水火土的生克基本原则,还要知道生克的结果是需要一定条件的,但凡条件不满足,都无法取得所要的结果。 所以,在基础打牢之前,不要急着运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楼起的越高,地基越要深,越要牢固。 接下来要记住的是卦气的旺和衰。 卦气旺: 震、巽旺于春, 离火旺于夏, 乾、兑金旺于秋, 坎水旺于东, 坤、艮土旺于辰戌丑未月。 卦气衰: 春坤、艮, 夏乾、兑, 秋震、巽, 冬离, 辰戌丑未坎。 在这里,卦气的旺衰,是指在不同的季节里,八卦所表现的旺与衰的程度不同。 震卦、巽卦木旺于春, 离火旺于夏, 乾卦、兑卦金旺于秋, 坎水旺于冬, 坤卦、艮卦土旺于辰、戍、丑、未月。 春季属木,所以春天时震、巽卦气旺;夏季属火,所以夏天离卦的卦气旺;乾、兑属金,金与秋天对应,所以乾、兑在秋天卦气旺;冬天与坎都属于五行之水,所以坎卦在冬天卦气旺;坤、艮属土,所以旺于辰、戍、丑、未这四个月。 理解卦气衰,就可以从卦气旺的季节出发,结合五行相克原理来反推。 木克土,所以土代表的坤、艮二卦在春天卦气衰; 火克金,所以金所代表的乾、兑二卦在夏天卦气衰; 金克木,所以木所代表的震、巽在秋天卦气衰; 水克火,所以火所代表的离卦在冬天卦气衰; 土克水,所以水所代表的坎卦在辰、戌、丑、未这四个月卦气衰。 接下来要说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就比较好记了。 现在网络发达,很多人都在网络上用免费的软件给自己排过八字,所以在这里只列出十天干的和十二地支的五行属性。 但是有一点哦,千万不要用生和克来简单粗暴的理解,否则,你就摔倒在起跑线上了! 十天干: 甲乙东方木, 丙丁南方火, 戊己中央土, 庚辛西方金, 壬癸北方水。 十二地支: 子水鼠,丑土牛,寅木虎,卯木兔,辰土龙,巳火蛇,午火马,未土羊,申金猴,酉金鸡,戊土狗,亥水猪。 六十甲子是华夏民族的发明创造,以天干和地支按顺序相配,从“甲子“起﹐到“癸亥“止﹐满六十为一周﹐称为“六十甲子“,亦称“六十花甲子“。又因起头是“甲”字的有六组,所以也叫“六甲”。 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纪年为六十年一个周期,纪月为五年一个周期,纪日为六十天一个周期,纪时为五天一个周期。 举例来说,2020年2月9日,在古代就记为庚子年戊寅月壬午日。 再结合刚刚学的卦气旺衰,寅月为木,可知本月震巽卦气旺,坤艮卦气衰。 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 就是说,在寅月里起卦,得到震卦和巽卦,卦气就旺,得到坤卦艮卦,卦气就衰。 在这里要再次提醒一下,卦气的旺和衰,不要急着用自己原有的认知去理解,要在实际解卦分析卦例的时候再展开理解。 好啦,八卦和五行看起来是不是很简单? 这些基础是未经提炼的原石原材,经过先辈易学大家们的精心演化和提炼,就成为了藏在梅花易数山洞里的金银珠宝! 如果你想把它们带回家去,那就跟着我一起去寻找开启山洞之门的密码吧!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正文卷 第一章 初得至宝 宋庆历中,夏。 邵雍回到了苏门山中,专心致志的研究“三玄”之一的《周易》。 四年的实地游历,让邵雍对《老子》、《庄子》的思想学说有了新的认知,浑身上下充满了必定要大彻大悟的激情,迫不及待地结束了行程还不到一半的计划。 数年空置的书房,并没有因为他的外出而毁损,屋前院后的竹林一如既往的生机盎然,就像主人未曾离开过。 归家之后,邵雍一刻也没停歇,先是打发仆人送信给几位挚友说明了自己想静心读书聚会待定的意思,接着就开始精心抄写《周易》里的六十四卦爻辞,直到把书房的四面墙贴了满满一圈再无空隙为止。 这是邵雍模拟他在羑里城的所见所闻,好让自己能时时刻刻身处文王演易的情境之中。 其用心之专,用力之深,几乎到了不眠不歇亦不觉乏累的地步。 这一天,邵雍在竹榻上盘腿而坐,闭目养神。 多日以来的冥思苦想,让他有一种答案就要呼之欲出的感觉,就差那么一点点就能成功了的兴奋,却又差那么一点点没能抓住闪念的懊恼,两种情绪在他体内交织,身体有些扛不住的燥热,只能坐下来调匀呼吸,好在脑海里一条一条的梳理纷涌缠绕的念头。 忽然间,一只老鼠闯了进来。 在这个关键时刻,最怕的就是被人打断。 向来温文儒雅的邵雍猛地睁开眼,刚好看到老鼠在他面前跑过。 他怒从心头起,随手抓起趁手的物件砸了过去。 临时化身为武器的瓷枕,咣当落地,应声而碎。 老鼠受惊,倏地不见了踪影。 邵雍的怒气愈盛,瓷枕摔坏了就坏了,无妨,再买就是。关键是没起到该起的作用,崩起的碎片还差点崩到自己的眼睛上。 真是气极乱出击,家伙什都没选好。 枕边倒是有书,《周易》,那是他的宝贝,在扔出瓷枕的同时就被他护在了怀里。 这么一看,仓促之下的第一反应已经是最佳选择。 邵雍结了清心手印,缓缓地环视了一圈屋内,只见墙上的字纸都好端端的,唯有北边窗户下新堵掉的一个小洞又裂开了一道口子。 很明显,老鼠是从这儿钻进来,又从这儿跑出去的。 他盯着破洞之处上方的爻辞,下意识地想,此时此地,若是换了文王,会如何看待此事? 处在羑里城的囚室,孤立无援,随时都有可能失去性命之时,除了一五一十详尽的记下所发生的动静,还能做些什么? 邵雍的目光在北边墙上八个卦的爻辞之间扫了好几个来回,停在了泽水困卦。 困,亨,贞,大人吉,无咎。有言不信。 为了不让风吹进来吹动墙上的字纸,邵雍不顾炎夏,依然门窗紧闭。 这,算是身困此中么? 不不不,他与外界还有来往,不出门,不代表他受困。 几位老友的回信早就收到了,他只是还没来得及拆开。 见信即复,会影响他的心情。 心情么,呵呵,想到这里,邵雍瞬间感到一丝不易察觉的懊恼:出门之前就说过四年之后才回来,这次临时改变行程他是不是太冲动了? 邵雍用手抚住心口,定了定神,继续思索。 君子遇困而不改其操,处困而不改自通之道,处困而解自通。 只要不自寻烦恼,凡事总有有利的一面。 如此一转念,邵雍稍稍放松了一些,继续思索。 在打破瓷枕之前,可有什么预兆?预示着他会在今天打破瓷枕? 抑或是,瓷枕破了,又预示着未来会发生什么事? 朝中鼠辈佞臣当道,老友的信中必定会提及此事。 若是文王,谁来给他送信? 总不能说老鼠是替文王送信的使者吧? 想到这里,邵雍拍了拍额头,他一定是气极昏了头,居然把乡间的神鬼之说也搬了出来。 子不语乱力怪神,罢了罢了,还是把碎片收拾了,及时把鼠洞堵上。 君子贵洁,环境须干净齐整。 “枕兄,就此一别……”邵雍弯腰捡起碎裂的瓷枕,突然发现内部有字,惊奇的念出声:【此枕卖予贤人尧夫,于乙酉年壬午月壬午日丙午时,击鼠,枕破。】 “……!”正是今天!现在! 年月日时,分毫不差! 邵雍惊得目瞪口呆——这等精准的未来之事居然应验在自己身上! 这个瓷枕是他刚回到百源居的那一天,跟专做瓷器的老吴买的。 果然道在是矣,处处有高人! 他当时一定是连日赶路太过疲乏,只想买个新枕头新被褥回家好好的睡一觉,匆忙之间竟然没看出来老吴就是藏龙卧虎之人! 哈!邵雍心情雀跃,激动得像个孩子般,匆匆忙忙抱着几块碎片去陶坊找工匠老吴。 陶坊就在山脚的白湖村,小跑过去不过一刻钟的光景。 “这些字不是我写的!”老吴瞪大了眼睛,满脸诧异地对着几个字翻来覆去的看:“我识字本就没几个,最多也就会在枕头面上画两幅图案。” 瓷枕是空心的不错,可是要在里面写字,就必须在倒模成型之前写上去。 已经烧制好的瓷枕就跟肉包子似的,严丝无缝,想在里头写字也无从下笔啊! 不过,他就是写,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更不晓得会卖给邵夫子! 这么神奇的事,他走村串巷这么多年,也没有听说过啊! 邵雍不信,这世上本就没有神仙,这几个字一定是有得道之高人事先写上去的,不是老吴,那就另有其人,就启发道:“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有人叫你帮忙写上去的?” 老吴抓抓头,不好意思的说:“我的字很丑,根本就写不出这么整齐的字来。也没人叫我写啊!啊啊啊,对,我想起来了,”老吴眼里放光:“是有人说过我的枕头会卖给夫子您!” 邵雍的心脏突突地跳:“谁?是谁?” 老吴极力回忆:“早些时候,我想想啊,那得有两三年了,那时候有一个老翁买上我家买瓷枕,他的要求很古怪,别人都是交了定钱就走,到时间再过来取货,就只有他一定要看着我亲手烧制。那段时间他天天来,有时候跟我聊聊天,有时候我去挑水,他就坐在院子里看书,对了,老翁看的书就跟客官您手里的书是一样的,爱惜得紧,从来都不放下(书),就连打盹的时候都紧紧的抓在手里枕在脑袋底下,生怕被人偷走了似的。老翁说啊看了这本书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知谁什么时候生出来,又知道谁什么时候没了,呵呵,呃,照这么说的话,能把年月日都掐算的这么准的人,一定是那个老人家!啊,我知道了,这个枕头里的字一定是老翁趁我走开去烧火的时候写的!” 听了半天,总算听到了正点,邵雍喜上眉梢,忙问:“那位老人家何时再来?” 再来的话,他一定要当面好好讨教,不,他要请老翁去百源居做客,奉为上宾! 老吴摇摇头:“他已经很久没来了,如果你想找他的话,我知道他们家住在哪里。他要的枕头做好之后是我给他送到家里去的。当时我还纳闷呢,做瓷枕的时候非要亲自盯着,生怕我搞错一星半点,谁知做好之后又随我去送,难道就不怕我做个一模一样的调个包?” 邵雍大喜过望,无心多听,立即问了地址就要走。 老吴对枕头里写了字的事情更好奇,热心的说道:“他们家在九如村里的位置还有点偏,门前还有几棵大树挡着,一不留神走过去都不知道。不如我带您去吧。” 邵雍点头同意:“那就多谢了。” 老吴挑了箩筐,带上几个做好的瓷枕,顺便吆喝一下买卖。 等他们到了九如村,找到老翁家,出来应门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告诉邵雍:“敝姓温,家父已去世一年有余。” 邵雍慨叹遗憾,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失落之情:“唉,我来迟的可不止一步啊!” 中年男子闻言,上上下下打量了一下邵雍,若有所思的说道:“家父去世前留了一封信给我,交代说‘乙酉年壬午月壬午日己酉时,有一位贤者会来咱们家,可以把(我的)这本书送给他,以完成我未了的心愿。’,今天你来了,正合信上所说的时间,请先生稍候,我去把书取过来交给您!” 又是一个分秒不差的时间! 邵雍惊喜之余,接过写满了注释的《易》一书,顺势接受了主人家请他坐下喝口茶的邀请:“多谢温兄盛情!” 他实在是等不及回家才看,坐下来就开始翻阅。 这是一部主人誊抄的册子,翻开第一页,未见经辞原文,起首就是一首四句七言口诀,接下来就是一则轶事,文末附注了如何推演此事的算法。 邵雍从小就对数字特别敏感,当即按照书册上的口诀和算法去复算接下来的几则轶事案例,按耐不住激动的说道:“温兄,温老前辈实在是高人啊!” 温某叹息:“真是高人就好啦,也不至于身后事都无法预料,只能薄棺草葬,唉!”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正文卷 第二章 按图索骥 邵雍不解的问道:“温兄何出此言?” 温某苦笑着道:“官人看看我家里现在这个样子,如果家父是高人的话,早就入朝为官,不说能住高门大院能锦衣玉食,哪怕能让全家老小衣食无忧也做得到啊!高人会整天说一切都是定数,还说什么要安贫乐道吗?” 温某人的声音越说越高,颇有几分不吐不快的怨气。 邵雍默然。 这几句话,字字都打在了他的痛处。 他就是不愿走仕途,才以游历的名义躲了出去的! 好在他如今知道一味的置身事外,确实不是高人所为。 于是,邵雍劝道:“温兄,或许你不了解你父亲的苦衷。” 温某叹口气道:“唉,让官人见笑了,您初次登门就听我说这些家丑,见笑见笑!唉,什么苦衷不苦衷的,就是没本事呗!” 邵雍顿时觉得手中的书卷有千斤重,如此满腹经纶之高人,知过去未来之事之人,竟然落得个被子孙埋怨的下场,实不应该!忍不住辩解道:“温兄,我就是看了温老爹留下的指点才能找上门来,像这样精准到不差分毫的预知能力,只有神仙才做得到啊!” 温某摇摇头自嘲道:“真要是神仙,那就给我们留块金子能打打牙祭也好呀!” 邵雍收了笑容,看了看门外的天色,在心里默默重复着温某的最后一句话,盯着手里翻开的书页,过了好一会儿,抬头说道:“温兄,你父亲给你们留了一笔钱财!” 温某摇头:“真要给我们留了钱财,我就不用当棉衣了!” 邵雍的语气笃定:“有白银千两!” 温某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在哪儿啊?我怎么不知道?” 千两白银,那可是能装满满一箱子的! 这家里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没有哪个角落是他不知道的,一枚铜钱都不可能错过,要是真有这么大笔银子,他做梦都能笑醒。 邵雍默算片刻,抬手指着西边的门口道:“就在卧房之中,睡床的上首位置……的床脚下。” 温某抬脚就进了西边的卧室,随即像风一样跑出来,态度恭敬:“官人,请进来说话。” 这就是信了。 邵雍起身跟进去。 温某指着邵雍说的位置,有点不太确信:“是这里?” 卧房不大,靠北墙摆了一张在这附近村中很少见的木质卧床。 邵雍的眼神特别好,一眼就看出卧床四周的落灰痕迹,绝对是摆放多年不曾移动过的。 要是在从前,他会先自省一下是不是搞错了。 但是今天经历了接二连三的奇迹,他毫不犹豫的说:“你挪开床头的衣柜,就在靠墙的床脚底下有一块石板,揭开石板拿掉两层砖块,就能看见白银,一共码了三层!” 温某将信将疑,走到衣柜前,伸脚跺了跺,声音果然不一样,激动地叫出在后院看热闹不敢进屋的弟弟和儿子侄子们。 众人一听还有这等好事,个个喜上眉梢,齐齐动手。 搬开衣柜,挪开床脚,刮去薄土,揭开石板,掀掉两层麻石砖块,露出了已经发黄的白粗布。 再底下,白银的层数、数量,加起来一算,竟是分毫不差。 温某的儿子温淮好奇的去看邵雍手里的书:“官人,我阿翁在这本书里写下了我们家的秘密?” 年轻人的心事都写在脸上,那模样一看就是想知道自己家里还有什么地方能藏着宝贝。 邵雍笑了笑,把手里的书递过去:“是啊,你再看看!” 温某呵斥制止住自己的儿子,抓过书,用衣袖擦了擦,双手捧还给邵雍,赔笑道:“犬子无礼,请官人见谅!这本书是家父指明送给官人的,它就是官人的了,未经官人允许,我们不得再碰此书。” 说完,转身去取了十锭白银要送给邵雍:“感谢官人指点,区区心意,请笑纳!” 邵雍接了书,说什么也不肯要银子:“有此书便可!银子是温老前辈留给你们治家的,请不必与我客气。” 温某推让了两回,就缩了手,招呼邵雍到前头去用饭食。 邵雍谢绝了:“温兄还是与家人收拾好物件,不要声张,等下老吴返来,我就跟他一起回去了。” 他们两人正在前院的树下说着客气话,老吴挑着箩筐打转来:“夫子,天色渐晚,再不回去就看不清路了。” 邵雍顺势告辞。 温某热情的把他们送到村口,看着他们的背影消失不见,这才疾步奔回家。 温家这会儿简直炸开了锅,全家十几口人围坐在刚挖出来的银子旁边乐得合不拢嘴,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这笔钱要怎么用。 温某急匆匆的进了家门,立即将大门紧锁:“财不露白,你们都给我把嘴巴闭紧点!” 这么多年来,他是真的穷怕了! 温某的妻子王氏忙道:“知道知道,我已经叮嘱过他们了,不但是出门不能说,就是见了人连笑都不能笑!” 不仅要防着那些无赖、梁上君子,更是要防着家里人不小心说出去,小吏整天上门来就麻烦了。 马脚嘛,你自己不露,别人是猜不到的。 温淮不服气的问道:“阿爹,翁翁的那本书,为什么就白送给那位官人了?” 温某沉下脸,呵斥道:“那本书在翁翁手里这么多年,你们谁仔细看了?人家跟你说这本书里有秘密,你就相信真的有秘密了?!” 温某的亲兄弟温二连忙拿出一封油纸包好的信:“大哥,在最底下我还发现了这个。” 上面是祖父的笔迹,他们谁也不敢私自拆开,都等着现任的家长温某来拆。 温某抽出信纸,念道:“乙酉年壬午月壬午日甲申时,有贤人至,此金方出,赠金,贤人不受,授书则返。全家得金,于十日内去东北方向十七里的山上,有一宝地,让吾入土为安为要。” 温家上下面面相觑。 温二伸长了脖子去看:“然后呢?剩下的银子怎么处置?” 温某抖了抖信纸,把手一挥:“就说了这些,不管了,先把银子收起来,二弟,明天你我二人就去东北方向找那块宝地,其余的人就在家好生耕种,不得出去串门,有什么事十日之后再商议。” 温二响亮的应声。 温淮悻悻地揉揉鼻子,还是有些不平:“阿爹,我想去找那位官人,把翁翁的书借回来抄一份。说不定翁翁在别的地方还埋了银子呢!” 温某的眉头皱在了一起:“官人翻阅的那几页,我找机会看了几眼,根本就没有半个字提到床啊石板啊白银的,你动脑子想想!” 温某的小儿子温濉飞快地说道:“哥,翁翁在世的时候让你学你都不学,现在你去把书借回来,那上面的字你都认不全,抄错了怎么办?” 温淮握拳瞪回去:“闭嘴!” 温某低声喝道:“都给我老实点!前天里长和村长来咱家怎么说的?啊?你们两个要是斗嘴漏一个字出去,我就剁了你们两个小兔崽子!” 他打小跟着阿爹搬到九如村落户,在这个家里住了三十年,从来就不知道床底下还有钱财。 老头子瞒家里人瞒得这么紧,他这个当儿子的都一无所知,现在还要让一个外人来告诉他们,可见阿爹整天说温家的气数飘摇不是没有道理的。 事到如今只有老老实实的遵从阿爹留下来的嘱托,走一步是一步,该干啥就干啥。 温某指挥家人把全部银子按原样放回去,收拾妥当,把孩子们打发出去,自己夫妻俩加上二弟夫妻俩,关上门坐在一起合计后续事宜,按下不提。 话说另一头,陶匠老吴喜滋滋的挑着箩筐往回走:“邵夫子,温家对你很客气啊?是不是想送他家的小子到你这里来读书?” 邵雍微微一笑:“我哪里是夫子啊?他们不过是见了温老丈的信才对我客气一些罢了。” 老吴笑道:“是啊,温老丈还真的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呀,现在他这本书送给了你,那以后我要问个什么事儿,可不可以来找夫子您请教啊?” 在老吴的朴实的想法里,凡是读书人,能读懂高人的书自然也是高人,高人能做到的事,被高人认可的这个人同样能做到。 邵雍是个治学严谨的人,哪怕是在普通的劳动者面前也绝不吹嘘夸口:“温老丈的本事,我现在也只能看懂一二,以后能不能像温老丈一样知未来事,尚不可言。不过,我看你今天收获不小啊!” 老吴笑眯眯的:“邵夫子,那您能算出来我今天都卖了些啥?” 邵雍笑了笑,脚下不停,脑海里的手指却开始飞快的写写算算:“我看你呀,今天带了八个瓷枕出来,卖了六个,现在筐里还剩两个。” 老吴脚下一个趔趄,肩膀晃了晃,连忙站稳了:“啊呀呀!邵夫子,你猜的一点没错!” 他往筐里放瓷枕的时候,邵夫子是在门外等着的,并没有看到他的动作,本来他还想再带几个饭碗的,想着出门出的晚,担那么多东西怕磕坏了,临时又把碗拿出来放了回去。 哎呀亲娘哎,真神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正文卷 第三章 天意 被老吴当做了求神问卜的算命先生,邵雍倒没生气,自从住到百源湖边,就注定了会被人误会成修道之人。 在世人的眼里,住在山中的道士大都是神秘莫测的,除了能捉鬼能飞仙,还能掐指一算就知张三李四王五赵六家的各种事。 被世人误解,他从来都不曾费唇舌解释一字半句,没必要——清者自清么! 只是温老先生的心血之作被人误解成走街串巷的只能做些寻人失物的糊口手艺,再想到其一生绝学在子孙那里也没得到认可,邵雍突然间就没了说话的兴致。 老吴的经常走村串户镇,看人脸色的本事还是有几分的,对着邵雍的沉默不语,肚子里就有了揣测,喜笑颜开变成了惶恐的低头哈腰:“邵夫子,天色太晚,我送您回去了我再回家!” 今天能赶巧给夫子带路,对老吴这样的乡间手艺人来说,本来就是一件面上有光的事。 制陶是件脏兮兮的活,浑身是土不说,烧窑的时候连鼻孔都是黑的,从来就没几个读书人肯拿正眼看他。 可是,邵夫子就跟别的夫子不一样,看上去和和气气的,对他也没摆架子,带个路还说了谢谢,这分明是太看得起他了啊! 老吴想明白了这一层,惶恐得不知说什么好,生怕自己断了跟夫子攀交情的机会,一路都合计着该怎么给自己在夫子面前留个好印象。 好不容易到了邵雍住处,老吴把箩筐里的两个瓷枕拿出来放在门外的石桌上,又觉得礼物太轻不能表达对夫子的尊重,赔着笑脸说:“邵夫子,我是个粗人,没什么好东西谢您,这个先留下来给您用着,您要的枕头我一定用最好的泥巴做,一烧好就马上给您送来。夫子,您歇着,我走了。” 邵雍浅浅的颔首,当是回答。 站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他那副旁若无人的模样很自然的就出来了,颇有几分拒人千里之外的清冷。 老吴心生惧意,挑着箩筐匆匆离开。 耳边没了聒噪,邵雍胸中的烦闷并未稍减,他放弃了进屋调息的打算,抱着书转向了数十步开外的湖边。 盛夏水位高,湖水平缓似明镜,湖面上倒映着一钩弯月,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重彩。 面对如此美不胜收的景色,邵雍的诗兴全无,只因突如其来的情绪太过陌生,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他盯着湖水里的月影一动也不动,脑子里重演着下午在温老先生家发生的事。 他清楚的记得,当时他起的是「地天泰」卦,六爻动,变「山天大畜」卦。 起卦的依据么,是根据温某的最后一句话的字数起卦,“那就给我们留块金子能打打牙祭也好呀”这句话共十七字,字数不匀,不能平分,那么就以少一字为上卦,多一字为下卦,十七字分上下卦,上卦八个字,除以八,无余数,为坤,下卦九个字,除以八,余数为一,为乾,得「地天泰」卦。 两个人说起这事的时候是申时,取七数,七加十七的和,为二十四,除以六,余数为六,六爻动,得出变卦为「山天大畜」卦。 周易里六十四卦的卦辞,他早就了然于心。 「泰」卦的卦辞是,小往大来,吉,亨。 意思是说,天地交合,即使身处卑微,也能得到贵人的帮助,是吉祥的兆头,所问之事畅通无阻。 「大畜」卦的卦辞是,利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意思是说,储存大量的物资钱财,在用的时候,适宜守正,不偏不倚。不仅仅用在解决家里的三餐温饱,在于多走几个地方,寻找长久的解决温饱的方法,方为上策。 卦义和卦理,则是他在羑里城的最新感悟,用于君子问世,有如猛虎添翼。 若是以「泰」卦和「大畜」卦来对应温某的赌气所言么,只能说勉强扯上了边。 想到这里,邵雍顿了顿,如果他没有明确的说出温老先生留下来的钱财具体藏在哪儿,数量有多少,即使他的大道理能说动皇上,也不见得温某就会信服。 平民百姓相信一个人的最好证明,就是按照这个人的话去行动。 是他明确的指出了温家钱财的存放位置、外部形状以及具体数额,温某才带着家人齐齐动手。 而他当时之所以那么笃定,就是因为看了温老先生的书中的演算口诀和所记案例,在兴奋之际脱口而出…… 卜筮有仪规,特别的讲究,需要有清净的环境,虔诚致一的心神,且装卦的步骤非常的繁琐。 他按口诀之数起卦断事,装卦速度之快,验事之精准,大大的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也只有传说中的神仙,才能在眨眼之间料事如神吧! 现在想来,当时的他,都不像他自己了! 也难怪温家的少年人会质疑他与温老先生串谋,掘地取金不过是早就商量好的的一出戏,甚至于误会他手里的书还藏着温老先生的钱财去处! 被人怀疑的滋味,不好受! 被人误会的滋味,更不好受! 随着几声蛙鸣,和青蛙扑通扑通跳下水的动静,湖面荡起涟漪,弦月被晃成一笔草书,晃成了温老先生书里写的批注,弦月为兑为缺,取二数,为西方,望月为乾为满,取一六九数,为北方。 水面波动渐缓,弦月仿佛又化成了一堆亮闪闪的白银,转眼又变成了石锅里半生的白馍。 又有几只青蛙从他脚边的草丛里蹦出,邵雍听到了蛙鸣,还听到了自己的腹鸣——这会儿他终于感觉到了饥肠辘辘。 他现在还是个食五谷杂粮的凡人,在生死面前,人人平等,还去计较那不能带来快乐的面子做什么? 呵呵,道在是矣! 研究学问,岂能被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一言杀死? 或许这个时候出现的烦恼,是老天爷给他的考验,看他能不能沉住气,看他是不是真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神清心净,方能无为! 邵雍很快就做出了放下了杂念的决定,转身向回走。 月色很亮,把院子里照得清清楚楚。 邵雍左右看看,确定没有小动物的影子,才快速的推开屋门走进去,随手把门闩紧。 放下书册,点亮油灯,他第一时间就是去检查白天堵住的漏洞是否还严实。 以老鼠的猖狂程度,大白天的屋里有人在呢都能往里闯,下午他出去的这会儿,卷土重来了也有可能。 邵雍刚把书放到书桌上,脚下就踩到了东西,不用看他也知道是竹签。 他打算用来占卜用的竹签,原本整整齐齐码在笔筒里,此刻散落了一地。 不用说,这必定是老鼠又跑进来了,还跳上了书桌! 莫不是中午没被他的瓷枕砸到,趁他不在就跑进来报复? 要不然为何单单碰倒了笔筒,竹签无一遗漏的全部掉到了地上,而书桌上的文房四宝和书架上的食盒茶杯却都安然无恙? 这老鼠怕是成精了?知道这竹签是他的新宝贝? 占卜问事用蓍草,不过是最初的记录,事实上,文王早就将占卜工具发扬光大,并不拘泥于蓍草。 在羑里城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了文王在没有占卜工具的情况下,撕裂衣服被褥,梳出线头代替蓍草杆,甚至还揪下头发占数。 于是他特地上山找到的两根最挺直的竹子,亲眼看着仆人砍下,一条条劈开斩断,再一根根精心挑选,他亲手打磨出来的,务求长短一致粗细均匀。 蓍草茎脆,时有折损,不易保存,远不及竹签顺手。 邵雍蹲下来收拾竹签,一边用手指抹去竹签上的尘土,突然停了下来。 上古传下来的卜筮之法,有一套繁琐的仪式和计算方法,所得之数么,若是卜筮者有心操控,就可随心所欲的装出想要的卦,在断辞上故意引导事情的走向,达到欺上瞒下一手遮天的目的 而温老先生的法子,以年月日时之数计算,不受习惯左右,完全可以减少卜筮者总是占出相同的卦的几率,更能杜绝心有私者作弊的机会,占卜出来的结果才能代表天意,让问卜者所求之事完全符合宇宙的自然变化。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